《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08 12:07: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勃朗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感知文意,了解作者的游览经历。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法。

  3.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景物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游历,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法。

  难点:品味精彩语句,感受景物之美。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阿尔卑斯山和它的主峰勃朗峰的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勃朗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颇为壮观。勃朗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登山运动胜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10。90米,为阿尔卑斯山脉最大的旅游中心。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下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游历勃朗峰后如何描绘勃朗峰的美景的。

  二、整体感知

  1.了解文体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它以叙述为主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具有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特点。

  2.了解作者

  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这个笔名是当时船上的水手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3.检查预习,积累生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日(yì)辚辚(lín)俯瞰(kàn)皑皑白雪(ái)巉峻(chán)

  拾级(shè)灼灼(zhuó)霓裳羽衣(ní)(cháng)颠簸(bǒ)打嗝(gé)

  (2)解释重点词语。

  翌日:次日。

  巉峻:险峻陡峭。

  逗留:打断旅程,中途停留。

  浮躁:指急躁,不沉稳。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轻歌曼舞: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曼:轻柔。轻:轻快。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

  可参考【知识总汇】

  4.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展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所经过的地点,理清作者游踪。

  (2)依照“上山——下山”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

  参考:

  (1)马蒂尼——黑首——勃朗峰——河谷——沙蒙尼旅馆。

  (2)第一部分:(1—6段)登勃朗峰沿途、峰顶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7—结尾)下山后遇到的奇人奇事。

  三、局部探究

  播放【音频课文】,探究课文。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小组自主思考:作者先后描写了哪些景物?

  参考:登峰途中络绎不绝的游人、抵达高峰沿途的美景、耸入蓝天的勃朗峰、勃朗峰四周奇形怪状的山峰、逗留高地仰望峰巅的独特美景。

  作者运用多变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游览勃朗峰所看到的美丽景象,显示出它作为欧洲第一高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2.在所描写的景物中,哪一处景物最为精彩?并谈谈理由。

  学生思考,交流,展示。

  参考示例:“逗留高地仰望峰巅的独特美景”这一处最精彩。作者抓住峰巅周围满目华彩、变幻无穷的特点,用生动的语句,勾勒出云的色彩、形态、气质,令人不由产生无限的遐想。

  3.结合具体景物,作者是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指名回答。

  参考:以第2段为例:作者描述登峰途中所见美景,先总说景色秀美,然后具体描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展现景色的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课文第6段作者由观赏到峰顶的美景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美丽迷人的景物如同肥皂泡,并非时时存在,有时稍纵即逝,需要人们好好珍惜。这样独特的感受更突出勃朗峰上景物的神奇美妙,变幻莫测的特点。

  5.本文的题目是《登勃朗峰》,但文章的后半部分是记叙下山时的经历。这部分内容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不能删掉。旅途中不只有风景,奇人奇事亦可乐也。后半部分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从修辞、用词、写法等角度赏析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

  提示:可按下面的格式进行——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这句话中××词语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生思考,交流,展示,评价。

  师生总结:一篇精美的游记,除了选取优美的景物进行描写,文章精美的'语言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同学们大声朗读你喜欢的写景语言,再次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四、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1.复习检测。

  给加点字注音:

  翌日(yì)辚辚(lín)俯瞰(kàn)皑皑白雪(ái)巉峻(chán)拾级(shè)

  灼灼(zhuó)霓裳羽衣(ní)(cháng)颠簸(bǒ)打嗝(gé)

  (二)拓展延伸

  用精美的语言介绍你游览过的一处景点。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训练测试】中“基础训练”的部分。

  2.请选择一处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游记。不少于600字。

  可参考【训练测试】

  六、板书设计

  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内容:登山所见美景

  下山奇人奇事

  写法:抓住景物特点

  语言:生动优美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运用优美和幽默的语言描写眼前景物、记叙所遇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以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法学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有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要问西欧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山脉,那就是阿尔卑斯山脉;要问阿尔卑斯山脉上最高峻的山峰是哪座山峰,那就是勃朗峰。今天,我们将穿越到一个世纪以前,跟随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去登游勃朗峰,这必定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

  二、背景资料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图片展示勃朗峰

  三、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幽默大师、小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作品风格以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主要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短篇)等。此外,马克吐温还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雇(gù)翌日(yì) 陡峭(dǒu)隧道(suì) 俯瞰(kàn) 穹顶(qióng)巍峨(wēié) 皑皑(ái)逗留(dòu)缭绕(liáo)妩媚(mèi)蔓延(màn)浮躁(zào)颠簸(bǒ)沟壑(hè)旷野(kuàng)打嗝(gé)络绎不绝(yì)轻歌曼舞(màn)瞬息万变(shùn)纷至沓来(tà)名副其实(fù)和颜悦色(yuè)拾阶(shí)巉峻(chán)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uì(隧)道qiónɡ(穹)顶沟hè(壑)酒气xūnxūn(醺醺)liáo(缭)绕

  五、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填表格方式所见所遇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丽景色惊叹

  美好联想

  下山雇车旅行

  (7-11)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幸运

  轻松愉快

  2、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六、精读研讨

  1、作者登山时是徒步进行,为什么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呢?

  见课文第1段,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因为路都是山坡,陡峭难行;天气又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下,乘车骑骡反而极不方便,所以显得“可怜可悯”。

  2、作者怎样描绘勃朗峰的?

  (1)远望勃朗峰:穹山顶呈V字形,耸入蓝天,巍峨壮观;

  (2)登山勃朗峰:望周围的峰奇形怪状,侧面衬托了勃朗峰的雄伟。

  (3)逗留高地:仰面遥望美景独特,满目华彩,变幻无穷,如同肥皂泡(仙境)。

  3、作者由勃朗峰奇幻的景象联想到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作者由勃朗峰美丽景色,尤其是神奇变幻无穷的云彩联想到肥皂泡。

  肥皂泡的色彩也是变幻无穷的,且转瞬即逝,这和作者在勃朗峰上见到的奇美景象相似。作者这种特别联想,一方面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如勃朗峰神奇美丽一般景观的赞叹;一方面也感慨如此的美景转瞬即逝,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人们应好好珍惜吉时美景,人们也应积极投身大自然,纵享大自然的馈赠。

  4、下山作者写的是遇“车夫之王”一事,怎样理解作者的安排,这一内容和题目“登勃朗峰”有联系吗?

  作者下山写雇车去旅馆,塑造了一位车技娴熟、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内容和前文登勃朗峰紧密相连,展现了旅行的另一面。写美景,令人陶醉留恋;写人,风趣幽默,让人倍感轻松愉快。这样的旅游行程真是一个完美的身心之旅。

  5、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

  (1)“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峰或比作“美女的纤指”,或比作“塔糖”,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突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2)“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描写峰巅的奇幻色彩和白云姿态,从侧面反映了勃朗峰景色的美丽壮观,如梦似幻。

  (3)“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

  (4)“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生动描写出车夫之王说话的特点。语言幽默风趣,气氛轻松愉快。

  七、探究主旨

  本文记叙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一次经历,描绘了山中奇景、嶙峋怪石、变换光影,叙述了奇人奇事、惊险旅程、怪异车夫,表现了旅途的无限趣味,表达了对世事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对奇山异景的赞美之情。

  八、归纳写作特点

  1、全文以作者的行踪和观察点的移动为线索,描述了作者游勃朗峰的所见和所遇之事。

  2、作者笔法多变。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

  3、文中语言优美又不乏幽默风趣。马克吐温是语言大师。即使本篇文章是篇游记散文,也体现了他语言精美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如“有些顶端尖峭……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一组句子,就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勃朗峰周围山峰多样的形状;而所选的喻体都来自生活,以小喻大,不失幽默,能使读者阅读后产生轻松愉悦之感。

  九、课文总结

  登勃朗峰上山观峰远望:V字形壮观,周围山峰形状多样美景独特:华彩变幻,如肥皂泡(联想)下山遇车夫之王车技娴熟说话风趣轻松愉快。

  十、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课外查找有关马克吐温的资料,欣赏他的小说《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读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我们丝毫不觉得作者同他朋友一道登山旅行的劳顿之苦,有的只是观赏美景,享受旅行的轻松愉快。那么,我在教授这一课时,力求也能让同学们轻松地读,愉快地学。学习的过程也好比旅行的过程,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目标,端正我们的心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像作者游勃朗峰一样,既能观赏沿途的美景,又能享受出行的乐趣,从身和心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都要力求贯彻这一教学理念。

  资料链接

  马克吐温(Mark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Langhorne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20xx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登勃朗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登勃朗峰主要内容

2.王安石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3.《登飞来峰》教学设计5篇

4.登黑糜峰作文

5.《古诗二首》《登飞来峰》《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6.登飞来峰王安石默写

7.王安石登飞来峰原文

8.王安石登飞来峰译文

9.登飞来峰王安石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