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资料。
学生查阅并介绍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教师可作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穷人》一文,讲述的是什么内容?
(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课文可以分为几段呢?
3、学生讨论,汇报: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述了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的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讲述了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段(12~结束)讲述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孩子。
三、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自学:(学生自己学习,掌握生字音形义)
(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分析难记字的字形,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2、教师教学。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搁板、魁梧、蜷缩
记住字形:怨上下结构,怨与祭上半部不同;魁、虑:半包围结构;裹:上中下结构。
理解词义: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汹涌澎湃: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
心惊肉跳:形容恐惧不安。
蜷缩:身体弯曲的缩着。
抱怨:埋怨。
忧虑:忧愁担心。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准备
文中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
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但是在整篇文章中,并没有出现穷字。为什么?桑娜和渔夫为什么要收养西蒙的孩子?)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2、学生自学,在书中标画出相关的内容。
三、学生汇报
1、分析环境描写的句子:
⑴ 学生试着说,教师可补充:
文章的开头就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又黑又冷的深夜,波涛轰鸣,狂风怒号,海上正起着风暴,渔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渔,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十分艰难的。西蒙一家,丈夫已经死去,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的病死在稻草铺的床边。屋里又湿又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在这样的描写中,我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⑵ 有感情地朗读,汇报内容相关的句子,读出你的理解。
2、分析桑娜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崇高的品德:
⑴ 出示文章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 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
② 这段话里出现了几个省略号?请你想象出桑娜的内心活动。
③ 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示自学情况。
⑵ 学生朗读、交流。
⑶ 教师总结:
这段描写是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作者在这段描写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展示了桑娜崇高的品德。
⑷ 再练习朗读。
3、分析渔夫和桑娜的对话:
⑴ 学生朗读课文。
⑵ 教师出示文章中的重点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⑶ 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
⑷ 教师小结:
这段话既是渔夫和桑娜商量,也是渔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渔夫在决定抱回两个孤儿之前的一番深思熟虑。最后,他下定决心,宁可自己吃苦,也要把两个孤儿抱回来抚养。熬字恰当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四、抓住课题,拓展升华
作者用穷人做题目,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问: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了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春()()()()()()板书:春雷春雨春风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景象。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板书:醒了软了绿了飞了
(三)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读第四节,说说小柳絮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介绍,板画柳絮飞舞的情景。5.齐读第五节,通过比较认识耍字。要和耍有什么不同?怎样记耍字?
(四)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学生做找朋友(组词)的游戏。说()()()话()()()朋()()()友()()()春()()()高()()()
5.指导书写以上六个字。
(五)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板画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背;齐背。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六)扩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
本课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结合多媒体的展示更直观地让学生对麋鹿与普通鹿的外形有深入的了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引领学生用解说词的形式将书上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真切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理清课文层次。
3、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用解说词的形式介绍麋鹿。
教学重点:
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抓住麋鹿的特点,辨认麋鹿,介绍麋鹿。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旧引新
1.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在课本上学过的珍稀动物吗?(学生回答)
出示: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种珍稀动物,它就是麋鹿,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提醒“鹿”的笔顺)
【设计意图:本设计在于激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新知的学生做好准备。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终生学习着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由课题预测课文的内容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3.交流检查:
出示:麋鹿:俗称“四不像”,曾是姜子牙的坐骑,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沼泽环境中,自然繁殖率很低。麋鹿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由来已久,曾在汉朝时销声匿迹,直至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后惨遭厄运,或遭杀戮或颠沛流离,幸英国贝福特公爵的私人别墅乌邦寺动物园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回归故土,种群发展到近千头,悄无声息地生活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导书写:沛、殖、涉。
4.理清课文脉络: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主要介绍麋鹿的哪些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5.验证预测
过渡:想对麋鹿有更深的了解吗?让我们一起走近麋鹿。
【设计意图:出示包含课文中生字词的一段文字,既能检测出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随后安排用更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三个生字的指导环节不容忽视,识清形、写好字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素养。先预测课文内容再进行验证,能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也为以后的阅读提供好的学习方法。】
三、细读2-4自然段,走近麋鹿
1、默读第2-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麋鹿生活习性的句子。
2、交流
(一)、麋鹿外形特点
(1)出示麋鹿图
提问:你们认识它吗?你认为它长得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奇特来的?(四不像)
(2)演示对比验证“四不像”
(3)它的外形的奇特还表现在哪?
(出示)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长尾巴、宽大的蹄子、毛随着季节变颜色
(4)提问:
雄性麋鹿和雌性麋鹿一样吗?()
(5)总结:齐读麋鹿外形特点的语句。
(二)、麋鹿的生活习性:
过渡:除了写麋鹿外形的奇特外,还有它的生活习性也与众不同?
(1)指名说:
“麋鹿也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
(2)补充课外的资料: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
(3)齐读。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朗读。
4.休会说明文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在介绍麋鹿外形、生活习性的奇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
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迁移练说:
设计情境:
同学们我们来到了一片林草丰茂之地,看一大群麋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批游客,他们对麋鹿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不了解,你们能不能当一回热心的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
自由练说,上台展示。(结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麋鹿外形的奇特和生活习性的与众不同,感受到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同时学习有顺序地介绍事物、把握住特点,最后设计小导游的环节是激发学生把刚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形成积累。】
四、深化延伸 升华感知
1. 介绍其他的珍稀动物(出示)
2.齐读警语
3.听录音、激趣
这里到底是哪儿?曾经是麋鹿的栖息地,为何它还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呢?到底在麋鹿身上有怎样的传奇经历,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走近麋鹿,揭开谜团。
【设计意图:学习不能只局限于已知的,要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对麋鹿传奇经历的期待,从麋鹿的命运中获得到更多的感悟。】
五、作业
实践活动:开展“我了解的国家级保护动物”主题活动,自行选定动物,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从独特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加以整理,制作成卡片,张贴在班级展板上。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小朋友们,今天谭老师去数学王国游玩,你们谁想去呀?(生:想。)我们就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准备出发吧!
1、学生看着屏幕口算。(小朋友们,我们认真算对每一道题才可以上车哟!你们能行吗?)太棒了!你们个个都是口算小高手!
2、动画演示,欢迎进入数学王国。(看!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欢迎小朋友们走进数学王国。)
(过渡:首先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农场,爱劳动的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叔叔喂鸡呢!)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说图意。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 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鸡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看图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5+2+1)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揭示课题
师: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4、学习计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5、出示连加算式练习。(为了检验你们的能力,数学王国的国王想考考你们?)
(二)探究连减
(过渡:小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它们吃的好开心呀!)
1、情境演示,说图意
师:草地上有几只小鸡。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仔细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草地上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3只,请问:草地上还剩下几只?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2、提问并列式师:
看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
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说。)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表扬鼓励:你们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3、读算式揭示课题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 连减”。
4、合作探究,连减运算顺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5、出示连减算式练习(智慧老爷爷也想考考大家。)
(三)初步小结:我们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板书:从左往右)
(过渡:带着连加连减这两位好朋友走出了农场,我们来到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乐园。)
三、联系情境,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看,白鸽在空中给我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1、白鸽空中舞(连减练习)
师:热情的小猴给我们摘下红红的大苹果。
2、小猴摘苹果(连减练习)
师: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乐园,来到了停车场。)
3、停车场乘车(连加、连减练习)
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师:同学们今天在数学王国的表现真棒,老师请你们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1、幻灯片出示购买食品习题。
2、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简析: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于词语句子的理解。
一、赏图引题,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现在让我们一同欣赏北京的风光。
2、配乐播放北京风光图。
问:欣赏完北京风光,你们想说什么呢?(生谈感受)
3、多美的景色啊!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白天的风光,你们想进一步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专写北京夜景的课文。(板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观看CAI课件,直观感受北京风光的美。从而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巧妙地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北京的夜晚是怎样的?可用文中的词语表述。
2、配乐播放北京夜景图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小朋友们,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吧!你们看..
3、你们感受到北京夜景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回答)
4、作者感受到的美是否跟我们一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把课文通读顺,读后标自然段序号。
5、交流标自然段情况,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观看北京夜景图,让北京亮丽的夜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并在此基础上谈感受,为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把北京想象成什么?(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指名读本自然段,其余学生观看相关夜景图片,感受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3、谁能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呢?(指名读,齐读)相互评价后悟出应把亮和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重读。
4、质疑。(理解夜幕降临)
(二)导学第二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到东西长安街走走。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想想一共有几句?分别写了哪儿的美景?(指名回答,相机出示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广场四周的夜景图片以及相应的句子)
2、多美的夜景啊?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再结合图理解词或句子的意思。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
重点借助图片理解: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以及相关句子的意思。例如:理解华灯高照时先引导学生从课件图片中找到长安街,再找到整齐排列在路边的灯树,引导学生懂得像图上那样高大而放着光芒的灯就叫华灯,它们居高临下地照射着路面就叫高照。
4、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配乐齐读)
(三)学习36自然段。
1、指名分段读35自然段,其余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儿的夜景?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出示学习提示:
(1)按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2)自由朗读学习内容,找出你觉得美的地方,并说说美在哪?
(3)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
(4)美美地读一读选择的内容。
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师相机点拔突破难点)
a、交流提示(2)
b、观察立交桥夜景图感受道道彩虹
c、结合生活实际认识橱窗、广告、霓虹灯并感受它的美。理解绚丽多彩繁华等词语。
d、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倒映银光闪闪并指导读好长句:一束束灯光照着古老的故宫银光闪闪,十分动人。,以读代讲。
4、指名读:你喜欢北京哪儿的夜景,请你读一读
5、配乐齐读35自然段
6、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今天,我们跟随着作者欣赏了北京的夜景。感受到北京的辉煌、亮丽。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最后一个自然段应当怎样读呢?(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图文结合,自读自悟,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利用精美图片理解词句含义,避免了枯燥说教。)
7、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拓展思维、强化感受。
同学们,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了解到祖国首都的夜景是那么的辉煌亮丽,看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祖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想,此时大家的心情一定和我一样激动。小朋友们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想对祖国说什么,又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祖国说-------------------------
我想对世界各地的朋友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五、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设计意图:用歌声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首都之情,把教学推向高潮。)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领会课文内容,知道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分角色朗读。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2、乌鸦、狐狸等头饰。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板书课题
看课题:这是谁和谁?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激趣引入
教师口述,同时课件演示:狐狸直流口水。 师: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请大家继续看演示。请一位同学朗读。 狐狸三次说的话及乌鸦的三次反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有内容,大家说说怎样学习才有趣。 学生提出多种学习方法。教师归纳:先读书,后表演,再质疑。
三、通读
分小组自由读,充分熟悉课文内容 打开书,分小组自由读课文第4—8自然段,读流利为止。
四、分小组议读
小组边读边评,了解课文内容。
五、各小组分角色朗读
师:请小评论员评论一下,他们谁得最像狐狸和乌鸦? 请评选出的优秀者带大家读相应的课文段落。
六、说课文意思
师:回顾一下我们读书的过程,读完了这几段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七、表演,创造性地表达课文内容
1、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已经初步懂得了课文内容,可以表演了吗?怎样演呢?请小组讨论,讨论好了就开始表演。 学生在组内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2、谁准备好了可以上台来给我们大家表演。 请几组小演员上台扮狐狸和乌鸦进行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课堂练习
一、朗读课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质疑,引出寓意
1、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狐狸先生”和“乌鸦小姐”吗?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狐狸先生: 你为什么要用那么亲热的语气问候乌鸦? 你为什么要问候乌鸦的孩子? 乌鸦的羽毛并不漂亮,嗓子也并不好,可你为什么还要夸她? 乌鸦小姐: 为什么你第一次不作声? 为什么第二次看了狐狸一眼,还是不作声? 为什么第三次那么得意,唱起歌来? 由狐狸和乌鸦的扮演者回答以上问题。
2、同学们,从他们的回答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从狐狸和乌鸦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总结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把这样的故事叫寓言故事。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选自一本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课后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
四、复习生字
1、用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
2、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 差:半包围结构,注意下面是“工”,不是“土”。 张:左右结构,左右大致各占一半位置。注意笔画笔顺,“弓”的第三笔是“竖折折钩”,“长”的第一笔是“撇”。 肉:笔顺是丨、冂、内、肉,共6画。注意两个“人”的第二笔都是点。 叼: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撇”。 雀:下面部分是4横,不要少写一横。 (2)学生练写,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教师巡视指导,课堂订正。
六、做游戏
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好吗?假如像乌鸦妈妈,你会对你的宝宝说些什么呢? 学生扮乌鸦妈妈劝诫孩子。
七、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打开窗,迎接阳光——走出闭锁心理
班上来了一个新同学叫小闷,三个星期过去了,大家也没看到她笑过、大声说话过。考完数学,因为一道简单的题目没做出,她心事重重,几天前她试图想问同桌的,可不敢开口;劳技课上,一个小小的制作难题卡住了,想让小组成员帮忙,可也不敢说,下课了也没做完……
问:1、你有过小闷这样的经历吗?你碰到这种情况通常会如何解决?
2、如果你觉得在班里快乐,请说出快乐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和小闷一样苦恼,请一起欣赏片段:打开窗户
听完快乐的理由和欣赏完作品,你和小闷怎样采集更多的阳光?(马上行动:打开窗户)小闷怎样才能不闷?(给自己一个快乐的'理由,打开心扉,走出闭锁的心理)
过渡:任何的寂寞也抵不过没有朋友的寂寞,正如:打开窗户阳光就能进来,打开心扉,友谊之树就能枝繁叶茂,那么让我们带上小闷一起行动——
二、让枯枝显示生命——快乐交友
活动有关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有两棵树枝。第一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金色果实图5个、第二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红色花朵图5个、第三组每人拥有友谊礼物——绿叶图5个,要将手中的礼物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朋友多的送完为止。
比一比:组里哪两位同学得到的礼物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将他们得到的礼物粘贴到树枝上,各小组交流,看这些树是如何的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并评出最具人气的同学3位。
议一议:最具人气的同学他们有哪些优点,他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想一想:象小闷一样的同学在活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手中的礼物没送出或礼物已送出但没有收到他人的礼物)该如何解决呢?(让小闷式的同学大方交友;同学之间伸出友谊之手互相接纳成为朋友)
过渡:我们是同学,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你我便成好朋友,那么让我们一起——
三、沐浴在友谊的阳光下——与友同行
说一说:在我痛苦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徘徊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开心的时候,朋友_________________
七嘴八舌:在交友的路上你是否一帆风顺,和朋友交往过程中你是否也困惑过?
情景分析:
1、朋友要我帮他进行期末复习,我牺牲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又不好意思开口,我很为难。——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给予和分担。要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不能过分依赖朋友。
2、两个好友在一次宣传活动中因意见不和,面临翻脸。——你能让他们依然成为好朋友吗?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谅解、接纳与沟通。人无完人,朋友之间难免会有磨擦。
3、我的好友小叶在网吧通宵上网和某社会青年发生矛盾,他让我不要告诉老师,并要求我和他一起想办法对付该社会青年。——你说我该怎么做?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友谊需要讲原则,不能讲哥们义气。要帮助朋友,宽容朋友,但决不意味着可以纵容朋友去犯错。
4、阅读报道:同寝室6名学生一起考上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寝室中的一员,你会有什么行动?你为什么会这样做?
目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要善交诤友,不交损友。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道理,并通过分析进一步升华:真正的智者是能将敌人变成朋友,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人,与友一起携手共进。
四、分享友谊的快乐
1、搜索朋友给你带来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2、将礼物树贴在本周之星栏中。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掌握“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揭题激趣
1、开展画手印的游戏。老师谈话:“小朋友爱画画吗?上课前,老师先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美丽 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鼓励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
二、阅读探究,感悟理解
1、初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2)读后反馈,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 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
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朋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称这 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3)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2、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3、讨论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系课前游戏说一说,然后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4、讨论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加画画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句段,进行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些动物为了保持体内温度,开始了长时间“睡觉”,这就是动物的冬眠。常见冬眠的动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课堂总结,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思考”。
2、教学生字。
1读对生字;
2记一记“蛙、睡”;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月()儿()同()我()力()
用()几()洞()成()为()
四、教学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 为什么?
小鸡图-------------- 竹叶(图)
小狗图-------------- 梅花(图)
小鸭图-------------- 枫叶(图)
小马图-------------- 月牙(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运算定律的猜想、验证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含用字母表示);
2、能灵活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发猜想
1、谈话:在数学课堂中,大家都非常欣赏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同学,下面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看哪位同学最先博得大家的欣赏!
2、教师报题,学生起立抢答。
3、大家的速度都很快,很难分出高下,下面换一种比赛形式。
(课件演示:一次性计算两道题,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启发猜想:这几天我们在学什么计算题,(笔算乘法)感觉怎样?联系刚才我们做的两题加法,你想到了什么?
5、引导猜想:a、乘法中可能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
b、猜想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它们。
{板书猜想结果: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二、合作探究,举例验证
1、引导验证方法:老师为什么要在等号上加“?”!谁有办法把问号去掉?
请学生当即举一个乘法交换律的例子。(板书:学生所举例子,注:举例证明)
质疑:举一个例子能证明这个运算定律的正确性吗?(可能是巧合)
那怎么办?需要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举例!
2、小组合作验证
3、归纳两条乘法运算定律的文字叙述内容,揭示课题。
三、学以致用,加强巩固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笔者认为将两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
2、经历过程,强化体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从猜想→验证→应用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适当的启发、引导、参与。更多的是学生自发的学习,是学生感觉学习知识的需要而展开学习。如:由加法的简算快捷而受启发联想到乘法要是也有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该多好!从而激起探索新知的渴望。再如:当体会到举一个例子无法验证说明问题,需要举更多的例子时,让学生考虑怎么办?从而讨论解决方法:大家一起举例。再如:得出结论后,当然想到拿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这比由老师步步安排好学习步骤要好得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高涨。
3、科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在数学知识领域内,“猜想→验证→结论”是十分有效的思考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今后的学习。同时,在验证环节中涉及到常见的证明方法——举例证明。同时渗透了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辨证关系。总体上说:这节课的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索空间,体现了数学逻辑思维的严谨美,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 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02-08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09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22
教学设计方案10-10
教学设计方案06-29
教学设计方案11-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09-13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