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相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相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聒”。
2、有感情朗读,背诵《长相思》。
3、借助教材注释和插图,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2分钟)
1、同学们,在杜甫笔下,乡愁是故乡最明的月亮。在王安石笔下,乡愁是那一片吹绿家乡的徐徐春风。今天我们就走进清初第一大词人纳兰性德,在他的眼中,乡愁又是怎样的?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长相思》。《长相思》也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5分钟)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至少读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要注意词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句子的停顿。
2、指名读。
评价预设(1读的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的读音,读的很准。2字正腔圆)
3、学习“更”
这首词中有一个多音字,更(多音字),在词中读第一声,表示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预设(更读第一声是古时候夜晚计时的单位。一更相当于两个小时)
在你熟悉的古诗或者词语当中含有“更”这个字,表示的也跟时间有关,你知道么?
预设:
(1)三更半夜五更鸣,正是男儿读书时。
(2)深更半夜
3、迁移学习“风一更,雪一更”
(过渡)在这里风一更,雪一更,说明了什么?
预设:风雪很大。一边刮风一边下雪。
他读出了风雪很大,你还读出了什么?
风雪持续的时间长,雪一直下个不停。
小节:风雪一更又一更,男生读。风雪一更再一更,全班同雪读。
三、了解作者
1、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师出示资料,学生自由读
纳兰性德,满族人,字容若。他博学多才,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论武他是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论文其作品《纳兰词》在清代词坛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过渡:我们要学习的《长相思》他写于300多年前,是纳兰跟随康熙帝出关祭祖时写下的。就让我们用心的品读,感受。
四、理解《长相思》的意思,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过渡)请大家默读全词,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可以和同桌交流。
1、指名说意思。
将士们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评价预设:它不仅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还能加入自己的理解。
2、谁再来试一试。
预设;学生说意思。师评:他不仅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且非常流利的说出了这首词的意思。
过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品读,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长相思》和我们学过的《清平乐》一样,分为上阙和下阙。下面我们就来先学习上阙。
4、默读上阙,一边读一边现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
(1)我看到了将士们跋山涉水的画面。
(1)你可以告诉大家,你具体从哪读出了将士们跋山涉水的画面?
(2)你的感受是?你能聚焦到具体的词语么?
(3)一程又一程。作者连用两个一程,写出了山高水长。
5、还有谁,也看到了白天行军的画面,来说一说。
预设:
(1)你从哪读出了漫长遥远。山一程水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山高路远,道路漫长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条条河的艰难。
过渡:路程究竟有多远,有多艰辛,我们一起来看这段行军路线。(师出示图片资料)
(师口述)1682年,纳兰作为御前侍卫陪同康熙帝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祭吿先祖,最终到达吉林省。他们一行七万多人,队伍绵延20余里,此次行程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日夜夜。
6、同学们,这么多人,这么远的路线,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险啊,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
1、将士们翻山越岭时,彼此相互扶持,有的在拉车,有的在推车,虽然是寒冬,可他们却满头大汗。
2、渡河时,水浸湿了他们的衣裳,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
请你读出你的感受。
多不容易啊,你还看到了什么?
还看到了在风雪中,将士们被风雪吹得不能直起身子,却依然要往前行军。
(小节)长路漫漫,目的地还在遥远的那畔,我们一起读。(上阙)
7、过渡:白天跋山涉水,夜晚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我们来看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很多的帐篷点着灯,风雪交加。
8、同学们,这样的画面,纳兰就用了五个字来概括——夜深千帐灯。
七万人的队伍,目力所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是一眼望不到的灯盏,你能用那个词来形容。
预设:壮观、壮美
你能把壮观的感觉读出来么?
生读——夜深千帐灯。(语速要慢)
过渡:此时,夜已深,我们静静走进战士们的营帐,你看到了在千帐灯下面,他们在做什么?
预设:
(1)在灯下想念自己的亲人。
(2)在计划明天的进军路线。
(3)可能白天因为行军受伤,晚上在包扎沙口。
(4)将士们可能看着窗外的风雪,思念自己的故乡。
9、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短短5个字当中蕴含着。也难怪作者感叹——夜深千帐灯。
(过渡)同学们,词的上阙,从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身向榆关那畔行,到夜深人静,夜深千帐灯。你看,白天的动和夜晚的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纳兰的营帐,试着体会他的情感,请大家默读词的下阙。
10、谁来做纳兰的知己,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情感呢?
预设:
(1)我感到了他非常想念家乡。
你从哪感觉到的。
(2)我是从“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看出来的。
你能说说你的理解么?
(3)因为词人已经睡不着了,他是从风雪中惊醒的。因为他的家乡非常的宁静,不会有这样的风雪声?
你具体是从那个词体会出来的他思念家乡。
(4)乡心,故园。
师板书:故园
11、再请同学们再说一说,你体会到词人什么情感?
预设:纳兰想念亲人、思念故乡、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12、从哪里可以看出声音嘈杂?
聒。聒这个字,(出示图片)左边是耳,右边是舌。舌头一直在耳边不停地讲话,让人感到声音嘈杂。汉字有意,也有情。
(过渡)营帐外风雪交加,那嘈杂的声音,让作者思绪万千。让我们走进纳兰的内心深处,故园在北京,难道故园就没有风雪声么?为什么他要说故园无此声呢?
预设:因为有亲人的陪伴,再大的风雪也不觉得寒冷。
13、此时,故园的情、故园的人、故园的景都浮现他的眼前。是那么美好,他会想些什么呢?拿出你的小练笔,写下来。
此时的纳兰,想到了故乡哪些美好的画面。
预设:与朋友饮酒作诗,好不惬意。
与家人相聚在一起,一副温馨的画面。
(小节)同学们,风雪肆虐的征途寒意阵阵,宁静温馨的故园充满着温暖,这一寒一暖,交织在心头,也难怪作者感叹——夜深千帐灯。
(过渡)同学们,词的下阙,我们从千帐灯聚焦到了一帐灯,从帐外的风雪之声写到了帐内词人乡梦不成,就这样一步一步体会到纳兰和将士们这样长长的相思。
谁来读读这绵长的相思。
14、思考:同学们,纳兰和将士们明明心系故园,为什么他们还要身向榆关呢?
预设:他悟出了爱国之心。保家卫国。忠于职守。
五、评价升华
(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词中,作者选取常见的山、水、风雪这些自然之景,用朴实的景物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1、著名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有这样的评价: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一人指的就是纳兰性德。
2、让我们再一次诵读《长相思》,将它记在心里,把纳兰留在心间。
指导朗读:夜深千帐灯读的声音轻一些。
3、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相思,纳兰和将士们虽然身向榆关,却心系故园。在整首词中,在行军途中,纳兰将自己一腔思乡之情,寄托在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营帐灯中。
4、拓展资料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词句注释:
汴水:源于河南,东南流入安徽宿县、泗县,与泗水合流,入淮河。
泗水:源于山东曲阜,经徐州后,与汴水合流入淮河。
瓜州: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面。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
悠悠:深长的意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思教学设计05-23
长相思教学设计06-11
《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05-13
《长相思》教学设计小结长相思优秀教案设计06-14
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2-12
长相思教学设计范文通用02-21
相思情长的徜徉作文07-24
《长相思》的教学设计(通用11篇)05-25
《长相思》教学设计(通用12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