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解读]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苏教版第七册)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慧,并且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本文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主要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感悟其感人的品质;难点是抓住教材的空白这一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
[目标预设]
1、借助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
2、品读课文中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
3、抓住教材空白,学生能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写下来。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以“(什么样的)普罗米修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关键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反复感受文本语言,潜心研读、品词析句,感悟普罗米修斯的高大形象,从而巧妙地突破课文重点。
“用教材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可抓住文本留有空白的有用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普罗米修斯品质的进一步感悟。
[过程展示]
一、复习检查 适时训练
1、(媒体)读难读的词语。
普罗米修斯 太阳神阿波罗 主神宙斯
赫剌克勒斯 奥林匹司斯圣山 高加索山
2、(媒体)读重要的词语。
驱赶 迈进 折磨 烈焰 后悔 困苦 不远万里
触犯 惩罚 盗取 壮举 自由 小心翼翼 张弓搭箭
3、(媒体)用上加点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感悟“英雄”
1、同学们速读课文,完成这样的练习:
(什么样的)普罗米修斯 括号里的内容可以是书上的有关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书中体会到的。
2、交流、板书(富有同情心 勇敢且机智 不屈愿受苦)
3、(媒体)自学要求:
①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
②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的勇敢而且机智?
③哪些地方写出了普罗米修斯的不屈愿受苦?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小组讨论,重要的句子划划、重要的词语圈圈,并加以体会,最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5、交流
A感悟“富有同情心”。
[媒体]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①(过渡)课文哪里具体写了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
②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a自由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们生活困苦仅仅这两方面吗?
c练习:没有▁▁▁只好▁▁▁
d练习:人们生活非常困苦, 没有▁▁▁只好▁▁▁;没有▁▁▁只好▁▁▁;没有▁▁▁只好▁▁▁……
③(过渡)人们生活非常困苦,普罗米修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下定决心盗火。(板:下定决心)
④引导学生品读“决心”。
⑤学生有感情地读好“他看到人类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
B感悟“勇敢而机智”。
①[媒体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这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从哪些词语看出勇敢而机智?
③交流,板书(盗火:躲、悄悄插)
④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⑤[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盗得火种的图。
a普罗米修斯高举着火把把火种送到人间,你们担心风会把火把吹灭吗?
b 引导学生品读“小心翼翼”。
c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从此……(教师引读)
d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⑥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心情怎样?又会有什么表现?
⑦小练笔:火种来到人间后,人们欣喜若狂。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
⑧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C感悟“不屈愿受苦”。
①什么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不后悔、不屈服?
②[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受罚图
师:这就是一心为人类着想的普罗米修斯,而此时的他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脚下是万丈深渊,让人心惊胆颤。他会经受怎样的痛苦呢?夏日炎炎,太阳像火球似的炙烤着他;(媒体播放狂风声)狂风来了;(媒体播放雷电声)雷电来了;(媒体播放鹫鹰声),同学们,普罗米修斯受罚的情形看到了吗?
③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铁链紧锁、烈日暴雨、恶鹰啄食)
④烈日的炙烤、暴雨的抽打、恶鹰的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身躯已经血肉模糊,就这样一天、一年、十几年……
⑤[媒体出示]第6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⑥面对这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他屈服了吗?动摇了吗?后悔了吗?这是为什么?
⑦[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甘愿为人类而受苦。
a “甘愿”什么意思?
b此时的他会想些什么?
c有感情地读好这句话。
⑧普罗米修斯的表现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大英雄赫剌克勒斯。不知过了多少年,(引读至文章结束)。
三、拓展阅读 赞美“英雄”
1、普罗米修斯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火种,更是精神上的火种。所以此神话传说传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为此,有好多作家写了赞美他的诗。
2、[媒体出示]普罗米修斯
是谁?让漫漫黑夜跳跃希望的火苗?
是谁?让蛮荒时代沐浴文明的曙光?
是谁?甘愿触犯天条也要救人类于水火?
是谁?身受酷刑却无怨无悔?
啊!巨人,是你给人类带来火种,
送来光和热,
送来人类新的纪元!
尽管上天和你蓄意为敌---
高山险峻、铁链加身,
烈日如火、暴雨如注......
但沉重的铁链只能锁住你的躯体,
却怎能锁住那颗坦荡无私的心!
难道是仅仅物质的火种吗?
不,你给予我们的,
是声声不息的精神火种!
勇敢、坚强、博爱、无私,
这就是你---普罗米修斯!
四、深情小结、升华主题。
普罗米修斯是古代劳动人民传说的一位英雄,通过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传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富有同情心、勇敢而且机智、为人类不屈甘愿受苦的精神,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链接]
普罗米修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神。他把天上的火盗来给人类,触怒了宙斯,备手折磨。这是古希腊人对于原始社会中火的发明的艰辛过程的一种不自觉的加工。古希腊被誉为“悲剧之父”的埃斯库罗斯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普罗米修斯》的悲剧,普罗米修斯成了一个为人类文明而受到残酷迫害的英雄,成了马克思所说的“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学习目标:
1. 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5各1字.
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 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 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 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 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 同座互读,正音.
3. 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 小组读书比赛.
5. 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课堂练习
1. 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 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
抄写:
①生字新词。
②两组要比较的句子。
A案
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①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③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③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④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⑤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①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②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③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的感受。
④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⑤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⑥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①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②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①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②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③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④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课前透视】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上课,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宋城泼水节的盛况。
1、个别介绍。
2、其他同学作补充。
3、课件出示有关宋城泼水节的图片和录像。
4、积趣存疑: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
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图片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
(板书:泼水节)
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检查朗读,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 bà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 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利用课件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自由回答。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用你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
4、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写字指导
1、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
⑴ 都是半包围结构。
⑵ 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⑶ 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4、学生互相观察和欣赏,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文思考
1、学习四五自然段:
⑴ 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⑵ 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2、反馈交流:
⑴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
(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② 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⑵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① 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② 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⑶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提供句型,练习说话,发散思维。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个别读──男女同学──齐读。
三、学习最后段落,重点指导朗读
1、配上音乐,激起情感高潮:
师:周总理开心,人们更开心,我们也开心。
2、配乐齐读。
四、知识延伸
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因为有了周总理的参加而显得格外难忘,你还知道哪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呢?
(师介绍:火把节 那达慕大会等)
五、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利用课件,分析结构和注意点。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六、课后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一、教材所处位置及学习目标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安排的《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高的大综合性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知道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对我们生活、学习的影响;懂得正确利用媒体,趋利避害;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学习利用信息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发挥“单元导读”的导学功能
带领学生走进信息世界,需要认真阅读理解单元导读,帮助学生搞明白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的社会背景、自身需要、学习目标。单元导读的学习应该让学生生成“我的五官所触及的都是信息,”“我就被信息所包围”的感受;生成“让我们马上开始关于信息的研究”的急切心态。一句话,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功能,使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充满激情。
三、用活“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活动建议”
(一)根据需要活用“阅读材料”
教材选编了五篇针对性很强的阅读材料。这是为学生提供的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需的资料,特别是对无图书馆可去、无网络可上的农村小学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按照第一条“活动建议”,“认真读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展开研究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概括能力自主阅读这些资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根据第三条建议做活动准备时,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这些材料,提取现代传媒对人们生活影响的信息,作为论辩发言的材料。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还是要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渠道。比如,通过访问专家、亲身体验等形式,进一步搜集资料,更广泛地了解信息的传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一次调查结果两次运用
“活动建议”第二条是“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用活这条建议,首先是在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培养学生事前注意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习惯;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不要满足于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以及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为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三)灵活选用辩题,重视前期准备
活动建议第三条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用好这一形式,一要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用论辩主题;二要重视论辩前期准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拟订讨论或辩论的题目,指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正、反双方的资料。论辩由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走极端”。论辩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论辩提高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组织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四)拓展活动内容,体会信息对学习、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选用的活动建议是面向全国各地小学生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针对当地、本校或本班的实际,设计感兴趣的活动。譬如,城市的孩子可以搞“天下事我关心”新闻摘要活动,感受现代信息的影响;做“购物方式的变迁”调查活动,了解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等。农村的孩子可以开展“与致富专业户零距离接触”,看他们是怎样获取致富信息的,信息给他们的生产、销售带来了什么好处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四、学习写“研究报告”的五个步骤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综合性强、难度大,是对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锻炼。可指导学生分五个步骤进行。
(一)研读例文,打开思路
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教师可再进一步举例激趣,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搞研究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搜集信息、善于发现问题。像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校园文化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学生近视情况及形成原因的调查,预习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校园童谣的研究……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
(二)选定主题,制订计划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从“小小的陀螺”到“神秘的UFO”,几乎都感兴趣,思路打开后,他们列举的问题可能五花八门,涉及面很广,有的会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是离奇古怪,即使研究也不可能有结论,像“有没有外星人”等。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尽量浅、小,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例如,“从玩具的变迁看小学生的消费观”“环保与卫生习惯的内在关系”等。确定选题后,小组制订研究计划。由于是第一次订研究计划,教师要具体指导,可给学生提供例文,让学生明白,研究计划分“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组员分工”等方面。
(三)搜集信息,分类整理
计划确定之后,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教师在这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里搜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也可以从书报上摘选、从网络上搜索等。例如,“我们家生活的变化”这一选题,就可以通过调查家人、亲朋,从衣着、家具、电器、过节消费、交通工具几个方面搜集资料。接着,小组成员要一起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已有的资料删去,新的保留;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留下,然后归类整理。
(四)阅读资料,形成观点
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每个组员都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为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五)研究写法,撰写报告
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奇怪的东南风》语言生动形象,写作思路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语言平实,写作思路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得出结论”。两篇研究报告写法虽有不同,但基本都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必须让学生清楚: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撰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五、展示交流,总结反思
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布置展览,展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活动纪实、研究报告;可以召开主题报告会,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或个人收获、感悟、发现。
进行活动的评价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结束时以“庆功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变化,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反思,为今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借鉴。
活动结束后将全部资料编辑成册,把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呈送相关部门。
下面节选我们上学年《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听课笔记如下:
环节一:阅读报告,习得方法(一课时)
一、出示自学提纲(教师简短导入新课后出示)
1.读一读,想一想:两篇报告研究的各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2.读一读,议一议:作者是怎样搜集信息的,又是怎样利用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的。
3.读一读,比一比:两篇报告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自学(师提醒学生)
第一个问题适合个人自学;第二、三个问题应采用个人自学、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三、交流汇报(教师板书要点,并抓住小组未能解决或解决得不好的问题要学生讨论)
1.搜集信息的方法:
《奇怪的东南风》:观察、记录、听医生解释;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阅读书报、上网、调查访问、其他。
2.运用信息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奇怪的东南风》:通过对搜集到的“每天的风向和爸爸的病情”两项信息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刮东南风爸爸便咳嗽,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对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逐条分析,进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3.关于研究报告写法(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此处下了工夫):
第一篇: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第二篇:问题提出→调查→整理调查情况和资料→得出结论。
第一篇语言生动形象,第二篇语言平实。
两篇报告写作思路虽有不同,但基本规律都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环节二:研选主题,制订计划(一课时)
一、教师举例开启思路
1.英国的波义耳无意中发现紫罗兰花遇酸变成红色,便潜心研究,最后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酸碱指示剂。
……
二、结合实际,选择课题
1.分组讨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班内交流。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选题的范围还是比较窄,思路没有打开,教师就选题范围、选择课题适时点拨,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1)选题范围发散:如,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科技文化等。(2)选择的课题发散,如,家庭生活方面:①家庭读书氛围与孩子成才的关系的研究;②家庭和睦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调查;③单亲家庭中孩子心理特点的调查与研究;④家庭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⑤小学生家务劳动情况的调查……校园文化方面:①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②本校课外读书情况的调查和建议;③预习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④学生课间活动的调查与研究;⑤校园童谣的研究……
三、组成小组,编制计划
选题相似或相同的学生自愿结成课题小组共同研究一个课题。制订计划,明确分工。(出示研究计划的例文──第六小组的研究计划,帮助学生制订小组研究计划)
第六小组的研究计划
环节三:按照计划,课外搜集信息(略)
环节四:方法迁移,学写报告(一课时)
一、阅读信息,形成观点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学习处理信息。
1.组内交流信息,汇总信息。
2.阅读信息,筛选信息。筛选的标准:(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3)注意是否有不同看法的资料,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3.分类整理,形成观点。(1)对筛选后的材料再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观点;(2)整理后的信息不足以形成观点、得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信息;(3)补充搜集,充实观点。
二、利用信息,学写报告
1.充分讨论,准备撰写。(1)研究报告的标题可以像第一篇研究报告那样有正、副两个标题,也可以像第二篇那样只有一个标题,简单醒目;(2)引用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在报告中怎样安排;(3)研究结论是什么,怎样表达这一结论;(4)研究报告的写法。
2.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1)确定组内执笔同学;(2)小组集体讨论定稿。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充满童稚的游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忽视了游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故确立了第二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1.收集整理有关作者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吗?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童稚的儿歌,更能激发他们对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作者介绍
(学生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资料,讲述有关作者生活创作的故事。)
师:丰子恺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在绘画、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这些成就与他从小就爱在生活中去发现、思考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从阅读作者的文章开始,走近丰子恺。(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因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品味朗读,体验童趣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找到后在小组内朗读,然后教师点名朗读得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时感情就会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欣赏
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多媒体展示几幅中国画和西洋画,配音乐。)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是一个很专一的理论,教师如果过多解释,反而会“越描越黑”。借助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艺术的美。同时,扩充艺术的欣赏内容,也增加了语文课的容量,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六、口语交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儿时做过的哪一个充满童稚的游戏也是可以让你获得类似的发现、体验的?后来它发芽成长了吗?
(语文学习要基于教材,但又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戏引发的体验,应避免围绕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说教,而应注重对艺术发现的认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对学生自身修养的培养。)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演示板书。)
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学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触动了学生的灵魂,就能让学生说出自己最深的体会,教师的寄语,让课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让学生由课堂走入生活去进行语文学习,拓宽了语文课堂的宽度。)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自幼爱好美术,跟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赴日学习音乐和美术。回国后,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著有《音乐入门》《缘缘堂随笔》《丰子恺书法》等。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
(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增添燕子?
(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二、学习第一段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画?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
(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
(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
(形状)
4、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5、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
(凑这个字用的好,让我们觉得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用其它词就没有这样的形象,不能刻画得这样惟妙惟肖。)
6、可见,作者十分喜爱燕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读出对小燕子的赞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吗?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
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四、学习第四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估计:
⑴ 有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是疲倦是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
⑵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为什么天空不用“蔚蓝”,而用“嫩蓝”?
师:是颜色浅?是蓝得透明?是天空也充满活力?是,但又不全是,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
⑶ 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什么?远远看上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五线谱。我们来看看曲谱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三、四段,领略了燕子外形之美,飞行之美,还有停歇在电线杆上时的音乐美。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这三段,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六、课外延伸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关于燕子你还知道写什么,可不可以把你课外找到的资料与小朋友共享?
同学们,让我们保护燕子……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短文。
【板书】
春光 飞行
美
外形 停歇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今晚,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小学阅读教学设计方略》,作者是山东省济南市小学语文教研员江洪春先生,他是山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江老师这本书是他30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由山东教育出版社XX年8月最新出版,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很有指导作用。江老师说,当广大教师已经理解并接受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之后,就会感到一种新的困惑,即用什么的教学手法、手段去落实,体现这些新的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缺少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所以说,没有技术上的支持,会直接影响教学新理念的落实与体现,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江老师认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主要因为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我对此是非常认同的。
一是教师对教材钻研不够重视。
“认真钻研教材,方法就在其中”这已经是一句老话了。但是现在很多教师没有通读全套教材,教研员也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校长抓得也没有到位,进修学校的培训也是这样。当然,关键还在于教师自身,如果自己不想钻研,内需不足,外因再强硬效果也是不好的。苏霍姆林斯基讲的“用一生时间备课”指得就是钻研教材。我自己对全套教材的研读也不够,现在正在弥补,我对自己提出要求,至少三到六年级的教材要做到基本熟悉,努力把握教材的体系。
二是语文味不足。
语文味就是“既得言又得意”,就是“文道结合”,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现在的课堂教学,大都数公开课得意太多,弄得学生泪水涟涟的,学生上课像在听一个动人的报告似的,真所谓“听听激动,想想感动,下课之后一无所获”。
三是阅读基本功训练有所削弱。
前几年“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这是工具性太强,新课程之后矫枉过正变成“情感课、人文课”,《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找不到“训练”这个词语,这就是人文性太强了。要做到恰到好处也许真的不容易,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这是肯定的。按照我的观点,语文课还是工具性占60%要好,毕竟语文课的任务不但要掌握“内容”,还要掌握“形式”。这个“形式”还是需要训练的。
四是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到位。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样的提法大家都能接受,新课程实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就误以为“一些以学生为主体”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削弱了,课堂上只讲学生自己能发现的,学生不能发现的东西,即使是教学重点,教师也有意回避了。这是非常有害的。我详细分析过国内很多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
我的结论是这些特级教师都是很“强势”的,整个课堂教学基本上沿着教师的“预案”走,即使出现一些“火花”,教师也会灵活“处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课堂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不是学生自学。“教学”的特点一定要把握清楚,教师的主导不能缺位。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