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积累词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自习、预读课文以后,议论到工程师在树旁100米的地方,打了一个桩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在橡树和公路旁,画一画“桩”的位置。竟然有许多种,讨论出正确的位置以后,再让学生画好公路在树旁边的走向及完整的样子,很好的解决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了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良苦用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师: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 师追问: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 说一说: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前文迁引,导入新课
1.走进第三单元,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
2.揭题:学习新的课文《大自然的启示》。
3.师生共同回顾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并再次总结出来。
4.引导提示学生本文的结构和以往的课文有所不同。
二、初读感知,认记字词
1.那么这两篇文章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仍理解不了的词语查查字典或向同伴请教。
2.认读生字新词,找出词语中的多音字和读音发生变化的字。
3.共同解决难理解的词语。
三、了解内容,质疑交流
1.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想好了与同桌议一议。
2.再仔细地读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交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2)“打扫”上面为什么要加引号?
4.学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迁移学法,运用巩固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真会思考!刚才咱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打扫”森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并通过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得到了关于大自然的启示。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方法继续学习《人类的老师》这篇文章。
(1)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在感受深的语句旁写写感受。
(3)重点感受“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前面的课文──《蝙蝠和雷达》等,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4)这篇文章又带给你什么启示?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林务官打扫森林,结果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人们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
2、学生写启示。念给同学听听。
3.其实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今天课文中所说的这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继续探究。
板书设计
12 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 人类的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叽、喳”等8个生字。会写“羽、领”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
播放课件:音乐伴着鸟鸣,教师朗诵,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⑴ 自读课文,侧重读准字音。
⑵ 同桌互读互查。
2、赛读课文,流利通顺。注意“蓬、棱、崭、喳”。
3、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⑴ 争当“最活泼的小鸟”。通过读表现出来。
⑵ 争当可爱的“红领巾”。先明确文中的“红领巾”是指谁,再引导用坚定的语气读“请爱护小鸟”一句。
⑶ 争当“善于赞美的小鸟”。练习用赞美的语气读最后一句。
4、多读,找规律,引导背诵。
⑴ 引导发现:将三小节做一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⑵ 与同桌以问答的形式读书。
⑶ 与好朋友以问答的形式试背。
三、开展游戏,巩固识字
1、“分分捡捡”,找出自己已经学会的字,告诉大家你在哪见过。
2、“听听找找”。
3、“小猴子学样”,师出字,生做动物。
4、“猜猜看”:让生根据生字的局部猜字。
四、引导创新和实践
课下仔细观察本课生字,试着编字迷或画迷。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从小到大,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是谁送给你的呢?(学生畅谈)
2.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它们将陪伴着你度过快乐的童年。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由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给同桌听一听,让同桌指出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桌的评价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短小浅显,易于朗读,易于理解,因此,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孩子们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质疑、讨论: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每节诗的内容展开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领会每件礼物寄托着家人的关爱和期盼,也知道“我”从每一件礼物中所领悟到的生命的灵动,时间的宝贵,自然的秀美,知识的广博,世界的精彩。)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引导学生明白,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播种希望,才能有所收获。亲人送给“我”的礼物中包含着亲人对“我”的期望和深切的教诲,它们就像“春雨绵绵”无声地滋润着“我”的心田,引领着我一步步成长。)
3.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4.回忆一下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说一段话,把你的感受用诗歌表达出来。
(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掌握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亲人的关爱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那我们如何回报亲人的爱呢?读一读下面这篇《树的故事》,把你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
小组讨论:(1)你们能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2)如果你要送给亲人们一件礼物,你会送什么?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了,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树很难过。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再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
“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我的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年幼时,我们喜欢跟妈妈和爸爸玩……当我们长大后,我们离开他们……只在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无论如何,父母总是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想方设法让我们开心。
(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参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4.写一写你读了《树的故事》后的感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A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红橘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之处。
教学难点
能学着本文的观察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红橘吗?吃过红橘吗?你对红橘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抽生说)
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红橘的文章,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作者眼中的红橘是怎样的?
师出示课题:家乡的红橘,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自读课文,把红色音节的字音读准,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注意:翘舌音:畅、束
平舌音:素
前鼻音:嫩
后鼻音:竞
多音字:骨(骨气、花骨朵)
2勾画出生字连成的词语,每个词语自读三遍
3检查生字、词读音。
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错,抽生读,小组比赛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进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抽读、师生互评、齐读)
三、精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段,弄清各段讲了什么?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1)这篇课文一共几段?
(2)谁来说说课文的几段各讲了什么?
学生汇报:
第一段: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第二段:春天时,橘子树叶长得很茂盛。
第三段:四五月时,橘子花开了,花香醉人。
第四段:秋天,橘子树上结满的青色果实压弯了枝头。
第五段: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
第六段:总结全文,赞美家乡的红橘。
四、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记忆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教师重点指导“骨”字的写法,请生观察写“骨”字时应注意什么?骨字的第四、第五画是点、横钩。
3师范写“骨”字。生在桌上用手指写3遍。
4生练习:打开练习本,把其余的9个字在田字格里写2个,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展示书写。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词语,每个三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复习课文:全班齐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受红橘的可爱
1出示第1段,自读思考第1段讲了什么?(家乡的红橘生长在长江边)
2过渡:作者家乡的红橘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课文又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请自读课文2~5段,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第2段写了春天时,橘树叶长得很茂盛)师板书:橘树叶。
作者用哪些词来写橘子树的叶子可爱?把它们用重点符号标出来。(学生汇报:茂盛、四季常青、闪着绿油油的光)
理解“茂盛”的意思。
4指导朗读、背诵。
那绿绿的叶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摆,在阳光下闪光,多美呀!就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自读,抽生读,师生点评,齐读,试背。
5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呢?(生:第3段主要写橘子花的可爱)师板书:橘子花。
6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橘子花的可爱?勾画表现橘子花可爱的词语。(学生汇报: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绽放、醉倒)
理解词语: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7指导朗读、背诵。
(1)自读,边读边想象花儿竞相开放,花香醉人的情景。抽读、教师范读、齐读。
(2)这么美的句子,想把它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就自己背一背吧!(自由背、抽背、师引背、齐背)
8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红橘的可爱?(第4段写了青色的橘子压弯了枝头,很可爱)师板书:青色的橘子。
9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词语写出了青色的橘子的可爱?(学生汇报:肥实、压弯了枝头、又酸又涩)
理解:肥实。
10指导朗读:齐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果实缀满枝头的情形。
11到了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成熟的果子又有哪些可爱之处呢?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红橘的'呢?请生自读第5段。师板书:成熟的果实。
12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颜色:红色金黄色的瓤
形状:像一盏盏的小灯笼
味道:甜甜的
感受: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13指导背诵:有感情地朗读并把它背下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自背、抽背、引背、齐背)
14家乡的红橘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无论是橘树叶、橘子花,还是橘子,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可爱,就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板书:让人喜爱。
三、理清顺序,总结全文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是按红橘生长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叶,再写花,最后写果实由青变红。下边就请同学们勾画出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完成课文第2题,读一读。
出示课后作业:
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初春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时的橘子花,再写()的青色果子,最后写()的成熟的果子。
2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家乡红橘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红橘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观察一件事物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文章写得更有条理。
四、作业
1模仿第5段写一种水果,注意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附:板书设计
8
家乡的红橘
春天橘叶:茂盛、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橘子花:竞相开放
秋天青色果实:压弯枝头
十一月果子成熟了:像小灯笼让人喜爱
(朋晓琼)
B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了解家乡红橘的可爱。
2学着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个红橘。
2向其他人了解红橘的特点,生长情况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家乡有哪些水果呢?你最喜欢哪些水果?水果的品种繁多,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红橘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把课文读正确,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检测生字、词语(用大屏幕展示生字、词)。
师:看,生字想和大家交朋友,已经迫不及待地从课文中跳出来了,让我们去打打招呼吧。
(1)齐读生字、词语。
(2)抽生读,注意读准后鼻音(竞jìnɡ),前鼻音(嫩nèn),平舌音(素sù),翘舌音(畅chànɡ)。
(3)同桌互相考考。
(4)老师也想考考大家,老师随便指读(去掉拼音读)。多音字(骨),形近字(辩、辨、辫、瓣)(竟、竞)。
3快速读完全文。
想:作者为什么写家乡的红橘?
生:因为家乡的红橘十分可爱。
生:从最后一段,我知道,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所以,要写家乡的红橘。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家乡的红橘的可爱的呢?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1带着这些问题,快速浏览全文。
2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写的。按生长过程来写的。
生:抓住红橘的叶子、花骨朵、果实来写的。
3读第2段。
思考:
春天来了,红橘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四季常青、绿油油)。
经过风霜考验是什么意思?(经过风吹霜打)。经过风吹霜打后更加茂盛,是多么坚强啊!
让我们想象一下:绿得发亮的叶子是那么坚定有力地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多美啊!捧起书来边读边想象。
4读第3段。
(1)思考:花骨朵有什么特点?勾画出写花骨朵特点的词。
米粒大小洁白形状像茉莉一簇簇指甲那样大香气
(2)想一想: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写的?
(大小、形状、颜色、数量、香味)
师: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多么细腻。
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
抽生读,评价。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真的看到那洁白、朴素的花骨朵,仿佛真的闻到了那醉人的香味。
5读第4~5段。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果实的?
开始是青色的果子又酸又涩,果实成熟了,像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读这个句子,体会这句话表达了几层意思:
生:写出了颜色是红的。
生:写出了形状像“小灯笼”。
生:写出了数量多“一盏盏”。
生:写出了果实的可爱。
师:对,你看作者观察多细,想象多美啊!在写这些丰硕的果实时,用了“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师:红橘不但样子可爱,而且味道甜美,令人舒畅,让我们仔细读读。
师:闭上眼睛,想象橘园丰收的景象。然后请你描述你想象中的情景。
师:作者从颜色、大小、数量、味道写了果实的可爱。
6小结。
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地方让人喜爱?
四、拓展延伸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抓住形状、颜色、味道把它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家乡的红橘
(喜爱)
叶
花骨朵
果实
(郭春利)
C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家乡的红橘有哪些可爱之处。
4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抓住特点,展开想象,写一写。
教学准备
准备一个红橘,搜集红橘的特点。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一红橘)孩子们,这是什么?看到它,你想说些什么呢?(颜色、形状、味道、产地……)
2孩子们介绍得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介绍家乡红橘的文章(揭示课文题目),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眼里红橘又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整理自己不明白的字词和不理解的问题。思考每段写了些什么。看看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2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3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4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
三、品读感悟,自主体验
1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家乡的红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向大家介绍红橘的呢?请大家读课文,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
2每个季节的红橘都有它的可爱之处,再读读课文,找出家乡的红橘让人喜爱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边读边想象,批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交流自学情况。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课件展示红橘的生长过程,学生再次朗读品味,体会红橘的可爱。
5是啊,家乡的红橘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像作者一样大声地赞美它吧!
(齐读末段)
6外地客人来到我们家乡,你准备向客人怎样介绍家乡的红橘。先说给同桌听,再向全班介绍。
四、创设情境,快乐积累
1积累运用。师:家乡的红橘可真惹人喜爱呀!为了表现红橘的可爱,课文中哪些好词佳句立下了大功?快把它找出来欣赏吧!请生将想要积累的词句摘抄到积累本上,抄完后读给同桌听,然后选一两个词说几句话,相互评议。提醒学生要学会运用。
2指导背诵。师:多可爱的红橘,多美的课文啊!让它们都永远留在我们心里吧!
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先多读几遍,再借助刚才积累的词句练习背诵,然后展示课件画面,学生看画面自己选择试背相关内容。
五、拓展实践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思考它有哪些特点(颜色、形状、味道等)。选择相同水果的同学分为一组,讨论它的可爱之处,相互补充介绍,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9家乡的红橘春叶
夏花
秋果
冬喜爱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个主题单元“金钱”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二十多年前,在一个北风凛冽的日子里,“我”骑车撞倒一位低头数钱的老大爷,钱掉地并随风四处飞扬,过路行人纷纷抢钱归还主人的故事,赞誉了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互助得好品德和良好风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4个生字;利用观察字型的方法,会写本课5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理解“迟疑”和“肯定”,“沉重”和“轻松”;
2、通过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思路,鼓励学生自述;
3、通过理解过路行人“抢”被北风吹落的钱,并还给生人的故事,帮助学生树立人与人之间应真诚、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品读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中体会人间真情互助友爱的可贵和可敬。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抢”字加与不加引号的不同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钱”被风刮跑了以后,发生了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1.出示课件,检查生字,正音。“趔趄、诧、蹬、续”
2、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老师指导学生学习练习用较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本文是叙事的,故从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叙述。
3、理清条理: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钱被风刮跑以后。
3.自读学习“钱为什么被风刮跑”部分,指名回答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一月二十月,长春,刮着猛烈的北风,“我”骑车撞了一个低头数钱的老大爷,让钱被风刮跑,心情很慌忙。”
4。指导学习“钱被方刮跑了以后”部分。
(1)过路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人还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一一交在他的手里。”-------)
(2)老大爷的动作、神态、语言?(“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还抢,这可怎么得了!”“喜出望外,不住地向众人点头。”------)
(3)“我”的动作、神态、语言?(“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4)自己边读边想几个“抢”字,加引号与不加的含义有何异同。(1、当时风大,必须动作要快,顾用“抢”;2、这种行为目的是为了老大爷追回钱,它实际是帮助性质的。)
(5)品读5、6自然段,通过体会“迟疑”与“肯定”,“沉重”与“轻松”的含义,感悟老大爷和我的心情变化,
5.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6.鼓励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在风中发生的事。
7.结合课后习题,感悟文章内容。
课文叙述了二十多年前一件真实的事,谈谈你读后的想法。
(四)作业:“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人们会怎么做,说出理由,”
(五)板书:
过路行人:“抢”——〉“还”
钱被风刮跑以后
老大爷:“迟疑”——〉“肯定”
人与人互助互爱
“我”:“沉重”——〉“轻松”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合集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