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拓展联想,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2.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在感悟与品赏、朗读与表达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赞美自然、热爱自然、物我两忘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想感悟、句式拓展、反复吟诵等方式,体会文章以拟人化的写法描写风景的方法,感受诗一样的景,诗一样的文,诗一样的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那些“老友”
1.出示课题,读,说读后有什么想说的。
2.请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要求:把文章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请学生说说读了文章明白了课题中的“友”指谁。
4.联系课题说说这篇课文在写什么。
二、体会“挚友情深”
师过渡:课文中具体写访友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三~七自然段,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心地读读,去感受作者与大自然的浓情。
随机交流:
1.第三自然段。
(1)一生读,齐读。
(2)师:你读到“我”对古桥的情了吗?指名说。
(3)请生说说桥上桥下曾发生一幕幕怎样的情形。
(4)这古桥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啊?
板书:敬爱的老人
以此理解:德高望重。齐读本段。
(5)师:我凝望着桥,桥也凝望着我,正如李白的诗所写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此时,我与桥不也正是如此吗?
2.第四自然段。
(1)一生读。
(2)指名读后半段联想的内容(多人)。
说说我这棵树靠在另一棵树上,会做些什么呢?
(3)请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到了怎样的友情。
板书:倾心的知己
(4)补充出示:我凝望着那些小鸟,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只鸟——
我呼吸着那些花香,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朵花——
……
指名说。
3.第五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这段在写什么。学生自读。
(2)师:这么多的朋友,让我们开火车与他们打招呼吧。
教师通过评价指点朗读的方法。
(3)齐读。
(4)师:选一朋友也来问候问候这个远道而来看望你们的朋友吧。
生写
指名与师对答。
(3)体会他们之间的亲切。
板书:亲密的朋友
再齐读。
4.第六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请学生也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从这段文字中感悟到了什么。
(3)师:落花曾经带给大自然一片芬芳,落叶曾经带给大自然一片翠绿,而如今却成了历史,怎能不令人感到惋惜!小小的石头,曾经经历了一次火山的炙烤与冲击,怎能不让人心生爱怜!
请生带着惋惜配乐读。
(4)可是著名诗人龚自珍曾有千古绝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读着这样的诗句,再抚摸着这样的落花、落叶、石头,你仅仅感到爱怜吗?
指名说感悟。
板书:可敬的'先躯
(5)请生带敬重与希望配乐读。
5.第七自然段。
(1)一生读。说说这一段写了哪位朋友。说说为什么不把雷雨比作狮子、骏马。
(2)师:站在侠客身边,我们会感到——;站在诗人身边,我们能体会到——,看来这雷雨也是他的好朋友了,正如作者所说的: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三、感怀“物我两忘”
1.师:读着这样的文字,你读懂作者的心了吗?
预设:他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2.师:走进这样的文字,走进这样的自然,我久久不愿出来,于是读着读着,我把我的感受汇成了这样的文字,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
请生配乐读。
山中访友
黎明初晓,
就着一片曙色,
携着微风的手,
与你们相约。
老桥啊!
你依旧搂着小河,
默默凝望,
品味多少聚聚合合?
绿树啊!
你默默守望,候我赴约。
你我相依,
诉不尽欢欣坎坷。
最爱
清泉——那明镜般澄澈!
碧流——那如诗般吟诵!
飞瀑——那雄浑之放歌!
最敬
峭崖——那伟岸的智者!
白云——那高洁的雅士!
惊雷——那奔放的侠客!
披一身夕阳,
与诸友挥别!
带回
满怀的好心情
好记忆
好月色!
第二课时
体会文章写作顺序,前后呼应。
体会散文与诗的共性:联想、排比、韵律、浪漫……
背诵喜欢的语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
【教学预想】
读思结合,读提出不同要求,用思来层层递进的理解课文。
【实施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汉荣的一篇很别致的散文《山中访友》,请同学们猜一猜,作家将要拜访的朋友是什么人呢?——让我们走进这篇别致的写景美文吧!
活动一:静静地默读。
1、默读要求:不出声,静静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大自然中,走到作者的心里,并随手用笔勾画出作者拜访的朋友是哪几位?
2、交流:①谁能说一说作者拜访了大自然的哪些朋友?②这些朋友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写作秘密:根据作者游览与观赏的顺序相继出现,这叫“移步换景”。这种方式经常用于参观游览类的文章。
文章写作思路:访友——会友——别友。会友部分对每一位朋友都有一个亲切的称呼。
活动二:深情地朗读。
1、朗读要求:仿佛你就是热心的李汉荣,仿佛就是你在亲切地与这些朋友说话,仿佛你也是在与山中的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亲切地交流。(哪些位同学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2、交流:本来是作家“进山观景”,可是为什么要说成是“山中访友”呢?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作家在呼唤人们要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活动三:倾心地选读。
1、选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并要准备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2、老师示范:我最喜欢的是第三段,这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个朋友,这座老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不愧是德高望重,在你的身上,我跟作者一样体会到:做人要有向你一样持久而坚韧的灵魂。(请同学们继续从后面的内容中发现喜欢的段落和朋友)
3、变角创作:假若你是文中的一个动物或植物,当你听到作家对你说的这些话时,你会如何向他倾吐你的心声呢?
示例:悬崖:“孩子啊,有多少人从我这陡峭的身躯上跳下去。你可不像他们一样,把生命看得如同草芥呀!生活多么美好,我相信你会活得多姿多彩。”山泉:“游人朋友!鱼儿每天都在我的怀抱里游来游去,跟我一起唱和,还常常有游人同我一起留影呢!我可快乐啦!”
尾声:我在这节课的开始时说这是一篇“别致”的写景散文,你能简单地说一下它的别致之处吗?(关键词:第二人称、童话世界、作家饱含爱心……)
收束:如果说爱心是动力,想像力是大船,童心是航标,好奇心是舵手,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船”驶向大自然吧。如果我们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用好奇的眼光,用丰富的想像力,用饱含爱心的声音,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对话,那么就会有美景在胸的情怀。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景物特征,体会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感受文章蕴含的美。
2、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研读讨论,把握写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并加以实践。
3、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爱大自然。
4、重点:品读优美语言,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6、预习:(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思考:作者欣赏山中美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当你久居城市,远离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种被困笼中的感觉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2、检查预习:
⑴ 字词。
⑵ 解题:“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涤,“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皆缘于此。
3、文章赏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画面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话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4、技能延伸:
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结合其特点,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5、思维拓展:
文中“我”与山中“朋友”的'关系是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不和谐的。你想对这些漠视自然或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分组自习字词,教学课件制作
《山 中 访 友》
字
词
jìnghèzhànzhīxuánchè
幽径唱和湛蓝栀子玄奥清澈
Chán fèi qiáocuì guān
níng
禅心犬吠
憔 悴
树冠
凝静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答:
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答: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小组交流,导入新课。
1.你从《山中访友》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地点、事件、作者对朋友的感情情感:“访”( 喜爱、赞美、敬佩)
2.通过我们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你们认为应怎样来朗读?
带着好心情,心里想着美好的画面,读得轻一些,美一些。读文章时,就好像我们在跟好朋友面对面地叙旧般自然、亲切、有感情。
今天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山中访友》,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
(1) “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研读与赏析,走入文本。
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感情。
⑴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大自然是人类的家园,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是人类的朋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
⑵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⑶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语句。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细读课文,自主探究
事物
称呼
感悟/启示
古桥
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
树林
知己
树为人友,人为树友。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白云
大嫂
热情的大嫂,无私奉献。
瀑布
大哥
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
悬崖
爷爷
无杂念的心境,给人清净。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云雀
弟弟
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蚂蚁
小弟弟
患难与共
……
……
……
教师小节: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再读课文,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③作者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我们就把这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为她写几句赠言。
④老师寄语: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乏一种感悟美的心情。”以一种平常心,保持一种好的心情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⑤请你以大树、落叶、晨雾、小草、小路等自然景物为话题写出更好的文段,把你的习作朗读给同学们听,好吗?
☆抨击感悟
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强调了什么?(“好心情”)
②同学们,两种“好心情”是一样的吗?
第一种“好心情”是抛开一切欲念,以一颗纯净的心亲近大自然;第二种是与大自然神交后的彻底放松,对自然亲近与赏识后的惬意和满足。
☆反思,延伸
反思
1.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这个赖以生存的朋友?
2.就你所知道的事实,能举出人类不珍惜与这位“朋友”的友谊,甚至欺凌、背叛朋友的实例吗?(结合五年级上册《鲸》)
延伸
在双休日约上伙伴,来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游览杨梅山、竹林,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享受一下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并完成一篇450字左右的短文。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①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①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②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二)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①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②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三)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①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延伸作业: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字数不限,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
(德高望重的)古桥 (青翠的)树林 (洁白的)白云 (雄浑的)瀑布 (明镜般的)的山泉 (小诗般的)溪流 (玄奥的)悬崖 (清纯的)云雀
(慈祥的)老柏 课堂练习: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唱和 (h h) 树冠 (ɡuün ɡuàn) 旋转 (zhuàn zhuǎn) 蕴含 (yùn wn) 湛蓝(zhàn shn) 栀子(zh z)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隐蔽、僻静的小路 ( ) (2)道德高,名望重。 ( ) (3)很感兴趣地谈论。 ( ) (4)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悬念,揭示课题
1、同学们平时都有哪些朋友?会去探访你的好朋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跟朋友有关的特殊的文章,文中的作者要探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3、出示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4、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探访他的好朋友。
二、读通课文,掌握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交流生字词的读法,汇报好词,集体品读。
清爽 吟诵 唱和 陡峭 挺拔 精致 奥秘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谁来简单地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学习“出门”,感受心情
1、作者轻装上路,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感受他当时的心情。(心情好;高兴)
2、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心情很好?
出了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1)自由地读读这句话,感受话中所包蕴着的情意与心情。
(2)理解“与微风撞了个满怀”的写法及所包含的韵味。
(3) 带着轻松愉悦激动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1)读读这句话,从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的好心情?
“满怀”是什么意思?与上一句的“满怀”意思一样吗?平时还可以说什么东西是满怀的?用“满怀______”练习说话。
(2)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朗读这句话。
四、再读课文,捕获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出门访友。请同学们再自由地、放声地读读全文,想想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朋友,他是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
2、交流讨论。(友好的;他们是真朋挚友;作者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在与他的朋友在交流;他们之间感情很真挚……)
五、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1、请同学们再一次跟随着作者去探访他的那些特殊的朋友。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到文章的最后,想想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跟这些朋友有深厚的感情,可以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的旁边。
2、交流同学们划出的句子。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4)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师生共读。
六、抄写词语,自主背诵
1、抄写含有要写的字的词语。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2、有能力的同学将第三自然段熟读至诵。
第二课时
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
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
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
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
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朗读。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2)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播放磁带,通过声响带给学生最真切的感受,促进学生的朗读感悟。)
(3)面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为我撑起的巨伞。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4)齐读一遍。
三、作别朋友,临行寄语
1、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交流发现。(作者在山中呆了整整一天;首尾呼应等。)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
【说教法】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字优美的散文,传统的分析教学法会影响整体的韵味和优美的意境。所以我采用表情朗读法、联想想象法与仿写写作训练,让学生在朗读想象中去体会文中的优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完美,从而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想象本事与写作本事。
【说目标】
1、积累优美丰富的语言材料,熟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体会作者把进山看风景写成“山中访友”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说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与预习字词,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制作多媒体课件、录制课文朗读、安装好音响,准备好投影等仪器设备。
3、一个课时。
【说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闭上眼睛,何教师带大家去一个好地方。大家认真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音响放出一段描述山谷情境的纯净音乐,学生闭目欣赏纯粹的流水声,鸟鸣声,进入情境,由此导入课题。)
二、初步感知,动情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检查字词,疏通课文。由学生自我找出难读难认难懂的字词,再幻灯出示重点字词。
3、放配乐课文朗读,再一次让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课文资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本事。(听读前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⑴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⑵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熟悉课文资料。可是我故意不问作者一共描述了几种景物,而是沿用课文标题的方式提问,这样既为后面的问题做铺垫,也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我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时,一边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我将描述古桥与树林的两个段落,作为指导的范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肯定会提到,那么在这儿我就将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编的'关于描述古桥的文字从课件中投影出来。描述古桥那一段,作者构思巧妙,不是直接描述古桥的,而是采用了人称转换的方式来写的,好象直接与古桥对话。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特点,我就将这一段直接改成对话体,然后指明两个学生分主角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称转换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发,显得更加的亲切和自然,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应对面的交谈一样。然后就能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这一段。
接来的另一段,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景物描述观照的视角独特新颖,树与“我”融为一体,互诉心声,与自然浑然一体,使人耳目一新。这一段让学生先想象,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自由发言,团体讨论该如何把握朗读技巧以表达思想感情。然后开展男生女生朗读竞赛进行朗读训练。
其他的段落,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要求学生先说一说这一段落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朗读,再让她根据自我的理解与体会朗读出来。在此过程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发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表达自我的机会。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要从刚才的朗读体会中进一步启发引导,经过一轮的朗读训练,学生能初步体会出作者在这其中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让学生了解到自然是完美可亲的,我们应当保护她,爱护她,生活在自然怀抱里的我们,如果以一颗真挚的心去呵护她、关爱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将从她那儿得到无尽的财富与宝藏。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想象、感悟、表达
1、合作探究,积累感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优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读,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乐,学生闭目想象课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让学生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让学生成为一株株苍天大树、一朵朵山涧小花,一只只飞翔的小鸟,一条条活泼的小鱼……共同营造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口头仿写片段与口头想象作文)
四、总结
大自然是完美的,歌德说过:“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着欢乐。谁在自我和别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责罚他如暴君;谁安心追随它,她就把他像婴儿般偎搂在怀里。”我们应当要关心她、爱护她,她也会关心我们、庇护我们,因为我们是朋友,恰如《山中访友》中所描绘的一样。
五、布置作业
到自然中去放飞心灵,与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对话,你会发现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好朋友,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大介绍一两个你自然界的朋友,说清楚以她为朋友的原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8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请学生自我介绍。
生:拜访的意思。
师:作者拜访哪些朋友,默读课文,如果有什么疑问,一会可以提出来。
生:谁来说说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
鸟儿
清凉的山泉
溪流
瀑布
白云
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雷阵雨
生:还有落叶、落花
生:大自然中每一个都是他的朋友。
师: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你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刚看课题以为是拜访人,默读才知道是拜访大自然。
师:是啊,明明是拜访山中的一切,为什么题目是山中访友呢?
生:为什么不坐车去?
生:为什么他要踏一条幽静?
师:你从刚才这位同学朗读中你感觉到什么?
生:很轻快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我觉得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出一走出门世界就是美好的,不管走到哪里世界都充满阳光。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拜访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嘴是不要张开的,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学生读第三段。
生:作者认为老桥是他的朋友。
师: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
生:是德高望重的老人
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的意思。
师: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为什么在作者的心里桥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声音来。
生:因为这座古桥在这涧水上站了很多年。
生:文中说“你把多少行人……”看出作出过很多贡献,还是很谦虚。
生:之所以成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是因为老桥很古老。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弓着腰,俯身凝望。默默为人民付出。
生:从最后一句看出来“岁月悠悠……”从“岁月悠悠”看出来。
师:仅仅从岁月悠悠看出来吗?这么多年过去,老桥依然——
生:很忠诚,默默地
师: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面对这位一如如旧的,面对这位做出贡献的老桥,谁来读。
学生读“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依然如旧”。
师:你觉得你读出了对老桥的?
生:尊敬。
师:你觉得你听出了对老桥的什么?
生:怀念。
师:还有吗?
生:老桥是他的朋友。听出他们十分亲切,没有约束。
生:听出了感激之情。
师:作者有这么多的情在里面,才从老桥联想到了老朋友,正因为有情,他的文字才这么动情,读来才这么入情。
师:作者对树林又是怎样的感情?
指名读第四段
师:什么情感?
生:知己。
师:什么样的人可以相互成为知己?
生:知道你内心的想法。
生:对对方都是无话不谈。
生:非常亲密的朋友。
师:知己就是至交,同意这样说吗,请看文中这句话认真读读,哪些文字触动了你的心,让你感觉到作者和他们确实是知己。大声读“走进这片树林,
望着我。”
生:从鸟儿呼唤我的名字看出。
生:无边是无限的,把所有的都给知己。
师:在鸟儿的呼唤中,在迎面送来的青翠里,在每一棵树的凝望中,有多少话跟作者讲啊。
这片树林是作者是多么熟悉的呀,小时候高兴的时候就来到这里——
生:他在这里嬉戏。
师: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
生:向树林和小鸟倾诉他的心事,好象能安慰他。
师:现在作者又回来了,这些树和鸟会说些什么知己话?
师:我是你的知己,你想跟我说什么?
生:今天怎么样?
师:我很好,又来看你了。
生:你有什么烦恼,我来分担。
师:话说的不错,但不像知己。
生:最近过的怎么样?
师:过的很好。
生:你是来玩,倾诉烦恼,还是抱怨?
师:我一开始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来,怎么会抱怨呢?你就是山中的鸟儿,你就是山中的'露珠……谁还想说?
生:你有什么开心事,跟我说。
师: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说出来,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再读这句话。
师:请大家看看课文“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
师:此时此刻,作者也变成了山中的树、鸟……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了。板书“物我相融”。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请大家读。
师:大声读第五自然段,看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作者觉得山中一切都是他的朋友。
师:山中哪个不是他的朋友,你还能感受什么?
生:山中的朋友非常热切。
师:让我们也跟山中的朋友热切地打招呼。
生:你好,清凉的山泉……
生:你好,汩汩的溪流……
生:喂,淘气的云雀……
师:谁还想打招呼呢?
生:你好,川流的瀑布……
生:你好,陡峭的山崖……
师:大家看你周围的同学,他们就是山中的一切,是山泉、是白云,是溪流,是云雀……面对这些朋友,你们想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吗?谁来?
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我会这样打招呼,师范读。自然把话筒给学生,学生接读这一段的句子。
师:你感受到了那份情了吗?读着这样的句子,有没有感受到它像热情的小诗,谁还想读
老师把文章排成诗歌的形式,打在大屏幕上,配上音乐。
学生读。
师;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
生:绿油油的小草
生:连绵起伏山峰
生:五彩斑斓的蝴蝶
师:还有很多很多,你愿意也跟他们热切地大招呼吗?你想跟谁?是蝴蝶?是野花?还是其他的?谁先来?
教师大屏幕出示句子:
你好,可爱的蝴蝶————
你——————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
你好,漂亮的野花——
你————
你好,——
——————————————
生: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着漂亮的衣裙,是邀我共舞吗?
生:你好,可爱的蚂蚁,你是不是想到我身上爬来爬去?
生:你好,漂亮的野花,你露出动人的微笑,是欢迎我的到来吗?
生:你好,可爱的蝴蝶,你扇动漂亮的衣裙,是要参加舞会吗?
生:你好,翠绿的小草,你在微风中摇曳,是向我打招呼吗?
师:摇曳,多美的摇曳呀。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大家也许还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你看此时此刻,老桥是他的朋友,树林是他的知己,泉水、悬崖都是他的朋友,现在为什么他把山中访友作为题目?
生:因为他把山中的一切都当作朋友,山中的每颗树都是他的朋友。
师:为什么他把山中的一切都当作朋友呢?因为山中——
生:有情
生:因为大自然的一切是那么可爱。
师:他对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激,作者对大自然有无限的喜爱。
生:山中的一切都那么亲切热情。
师:作者在《又见南山》里说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作者对南山的一切充满了无限的眷念,如此的一往情深。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文章在表达方面还有什么特点呢,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等着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
[附课文:]
山
中
访
友
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早晨,好清爽!
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惟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理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唱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川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刻着玄奥的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好风景。
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我赶快跑到块可以遮雨的岩石下。满世界都是雨,我站立的地方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
【创意说明】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文在叙述方式上也独具匠心。阅读本文,学生既可感悟到自然的美丽、童心的可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又可认识一种全新的写景方式,指导自己的写作。
设计本课时,我将情境创设、知识领悟和方法指导并重,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学会”并“会学”。首先设置情境,引出课题,然后入境赏文。我将赏文的三大境界作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进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第二板块为“研读质疑”,引领学生进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境界。这一板块又由三部分组成: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朗读贯穿整个散文教学的始终。“读与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析,感知文章的景美、语美、情美;“读与思”则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发现,探究质疑;“读与悟”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后感悟,是由“形”到“神”的升华。这“三部曲”是由“学会”走向“会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三板块为“迁移拓展”,引领学生进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教师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交流,知、情、意、行在此得到完美的结合,实现了美的领悟、美的延伸、美的再塑。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和朗读整体感知,发现“美”。
2、通过读与品、读与思、读与悟进行研读质疑,鉴赏“美”。
3、通过联想与交流和课余练笔进行拓展和迁移,升华“美”、创造“美”。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步骤】
导语:同学们,你看到过晨曦穿越层林,在枝条上跳跃吗?你欣赏过落叶飘零到水上又在漩涡中起舞吗?你感受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清新吗?你静听过午夜梦回花开的声音吗?如果你没有,就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吧,让我们一起去山中访友吧!(板书课题、作者)
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画面,静听范读,思考:作者到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并标出精彩的词句与段落。
设计意图:学生们是一群在城市水泥钢筋丛林里长大的孩子,森林里的一切对他们而言是陌生的,但他们骨子里有着对自然的向往,音乐、画面与语言的完美结合唤醒了他们的潜意识,营造了一个美好情境,把他们带入了“山中”,初步感悟作者“所访之友”,整体感知课文。
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读与品:
⑴ 学生讨论: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鉴赏美文?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学”的问题,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⑵ 讨论明确:鉴赏美文可以从以下角度着手:词语、句式、语段描写的角度,修辞、意境构思等等。
⑶ 小组交流:
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是哪一位?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品析:
我认为最妙的词语:
我认为最妙的修辞:
我认为最美的句子:
我认为最细腻的描写:
我认为最精彩的段落:
我认为描写角度最丰富的段落(触、嗅、视等)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出的鉴赏文章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类,找出最接近他们的中国,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并且明确各小组分工,确保讨论扎实、有效,不是浮于表面。
⑷ 小组汇报,班级交流。
⑸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再对比文章的第四自然段,评评哪一段文字更优美,并说明理由。
走进树林,青翠的树枝,随风摇摆,上面有鸟儿在歌唱,随风摇摆,露珠在树叶上闪闪发亮。大树的根须深深地扎进了泥土和岩层,吸取地下的水分和养料。
设计意图:“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更深地品味本文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灵气飞扬,文笔的生动活泼,字里行间的诗情画意。
2、读与思:
⑴ 请生再次朗读质疑。
⑵ 学生提问──讨论──交流──解决。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本身比回答问题更重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再在班上交流,师生互动,完成知识的深化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3、读与悟:
作者从山中众朋友身上领悟到了什么?阅读本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设计意图:架设课本与生活的桥梁,在语文学习中得到生活的启迪。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积累与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风景的诗词或散文?
设计意图: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整合,知识的归类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2、联想与交流:
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清晨踏着露水进山,而此刻夕阳已涂抹了小路,该回家了,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此刻,山中的朋友会对我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山中的朋友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生活本身就是童话”,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与表达能力,在美的情境中再塑美!
3、结语:
喧嚣尘世,碌碌人生,在工业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水泥与钢筋日渐密集的层林里,我们已距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可是,飞鸟、游鱼、老树上的一抹新绿、石缝里的一颗嫩芽和我们人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别忘了用纯真的双眼去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美丽;别忘了我们和大自然有一个约会;别忘了,我们相约爬山去;别忘了,我们相约看海去……(荐读汪国真的《看海去》画面、字幕、配乐。)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将目光由课本转向浩瀚的书海,将思维由“山中”投向广袤的大自然,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延伸与升华,让语文课堂有情境而无穷境。
4、布置课外作业:
假设自己是家乡的岳阳楼,写一段与游人互诉心声的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让学生自己动笔用文字描绘“美”,再塑“美”,读写结合,实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
【设计反思】
《山中访友》通篇洋溢着作者对大自然发自心底的爱,感情饱满。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即意境,也就是诗情画意。散文和诗词的`情形不同,但富于诗情画意、境界鲜明的散文,一定是好散文,而本文就成功地营造了一个物我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童话般的意境。教学本文时,可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其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操。
《山中访友》里所描绘的景物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融情于山中,山中的万物都成了我的兄弟姐妹,“宇宙的人情化”(朱光潜先生语)在本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特点,并探究取得这种效果的艺术手法,例如拟人手法的运用、人称的变换等。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美”,又能轻松地自主、合作、探究“美”的根源,成了教师在教学中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层次相结合,将学习过程划分为三种境界,三境界既是知识深度与广度的渐进又是给学生搭建几个认知的平台,还让学生在得“鱼”的过程中学会“渔”,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力图构建一种新型的充满民主、张扬个性、激励创新的“对话式”和“板块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
教学设计
1、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资料,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3、展开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的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板书课题:山中访友
如果你没读过课文,请展开想像,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可能会说:
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
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
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
教师:可作者是怎样说的`呢?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像,跟随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②学生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栀子花
③感悟资料
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b、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到第3自然段,我们才恍然大悟,原先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研读赏析
作者与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关系是那么密切,他在山中拜访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①精细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自主探究,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
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
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
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鹤——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讨论明确
作者访问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走进画面中,走进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可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感到更加亲切,似乎我们也随着作者把自我想像为一棵树,使树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活力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样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③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向同学质疑,也能够向教师质疑,构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课堂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简便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法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难点】
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两篇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全班齐读文中导语。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出示课件检察学生预习情况
四、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投影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五、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先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运用了哪些方法?并举例子说明。
3、摘抄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
六、分组进行片断朗读
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和好的词语写在你的笔记本上。
2、做一份文段阅读巩固课堂所获知识。
让学生产生悬念:《山中访友》是否也是写景的散文呢?
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
学生根据思考题研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主动总结所学知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
【教学设想】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正当在与“朋友们”互诉心声之中,作者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真切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三、交流探讨
1、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 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⑵ 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 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⑷ 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4、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5、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⑴ 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⑵ 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⑶ 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⑷ 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四、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骄傲一点说,我觉得我真正抓住了本文教学的要害!我真心希望我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也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或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朗读与写作的技巧,可是我知道,在这堂课里,他们是真正喜欢语文的。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尽管教不了太多的东西给我的学生,那么,就让我教给我的学生喜欢语文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毕业、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圈出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三、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完美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2、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①课前布置预习本课字词,熟读课文。
②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今日,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齐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师:让我们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去拜访作者“山中众朋友”。
二、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要读正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
3、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4、这篇课文的主要资料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四、精讲点拨
1、检查自学生字词情景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字音:栀子旋转汩汩唱和湛蓝
(3)、重点词语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貌。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齐,含
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
2、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
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3、这篇课文的主要资料是什么?
五、巩固拓展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
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六、板书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树林山泉溪流
瀑布悬崖白云落花
落叶雷雨岩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中访友》。
2、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话,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头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去读课文,想想从哪些语句中能够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笔划一划,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触。
设计意图:抓住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制造一种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引发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划一划,写一写,和同桌交流交流。
2、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四、精讲点拨
1、从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学情预设:结合学生的回答,逐一品读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资料。)
A“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⑴谈谈你读了这段话后的感受。
⑵当你读到“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么?(古老)指导个人读,读出桥的古老。
⑶当你读到“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人从桥上走过。)指导个人读,读出桥的默默无闻。
⑷是啊,这是一座古老的桥,这是一座度过许多人的桥,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在你的凝望里,人影──,在你的凝望里,鱼影──,在你的凝望里,月影──。(师导读)
⑸让我们一齐边读边想象桥的画面。
⑹此时此刻,你想对桥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语境之后,学生才有话可说,体验深刻,有了体验,学生的朗读才有感情。
B“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我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⑴你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⑵读了这段话,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当学生说到“呼唤”时)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呼唤声。(多媒体播放鸟鸣声)从这呼唤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当学生说到“眼神”时)让我们也与露珠交换一下眼神吧。(多媒体播放露珠的图片)从这眼神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温馨、深情)并指导深情地朗读。
⑷让我们一齐来深情地读一读。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运用要为理解文本服务,播放鸟鸣声、出示露珠、图象,为的是唤醒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让他们有更深刻的体验。C“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⑴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⑵经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⑶应对这我们热情的招呼,我们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有感情地朗读整段话:同桌对读,师生轮读。
【设计意图】经过朗读感受作者将要溢出来的满怀的真诚和喜悦,并体会作者用语的亲切,恰当。说话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细腻的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D、(导读)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万物都是有情的。“拣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
⑴让我们也跟着作者与大自然进行心于心的交汇吧,(放轻缓的音乐)只要你用心,你会听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会跟大自然贴的更近。感受到了,就用笔写一写。
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让她从指间淌过,我感受到了;掬一方泥土,轻轻扬起,我感受到了。
【设计意图】用音乐来渲染铺垫课堂气氛,感受自然气息。在此基础上经过读写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的写作本事得以提高。
3、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深深感受到“我”与“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机出示: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呢?
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指什么?恩泽在那里是什么意思?
⑵带着你的理解读这句话。
让我们经过朗读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五、巩固拓展
同学们,今日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齐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
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1、背诵自我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我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能力目标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三、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具体教学步骤
a)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在古桥上眺望吗?想在树林里奔跑吗?想在山泉旁嬉戏吗?想在悬崖边呐喊吗?好,就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山去看看这些美妙的风景。(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擦亮你们的眼睛;第二,竖起你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b)学生听朗诵看风景
c)学生分段落朗读
(1)作者
(2)古桥
(3)树林
(4)山泉、溪流、白云
(5)瀑布、悬崖、云雀
(6)石头、落叶、小花
(7)阵雨、老柏树、蚂蚁
d)明确读音
树冠(guān)唱和(hè)一卷卷(juàn)天书湛(zhàn)蓝清澈(chè)
涧(jiàn)水
e)解释下列词语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时间。
凝神:聚精会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指兴趣很浓的样子。
f)课堂思考题:
a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详写了其中的哪两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为: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详写了:古桥和树林。
b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c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自然界的朋友,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亲切活泼有亲切感。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叙述上独具匠心。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
g)想象训练:
a齐读“树林”一段,体会其写作方法的妙处。
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我”变成了树,创造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树写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b模仿“我是树”一段,任意选取一景以“我是……”为首句作想象片断描写。
c交流“我是……”片断描写。
h)小结
今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他的“朋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愿在座的51位同学也能走近自然走进生活,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i)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9-2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23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8-17
《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07-25
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09-02
《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09-30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03-05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优秀02-01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12-06
关于山中访友的教学设计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