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0 15:42: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浅显的文字中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3、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体贴、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劳动的艰辛,从而产生体贴、孝敬父母的美好情感,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所包含的深意,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预设过程】

  一、回顾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怎样的三个儿子?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2、让我们再来骄傲地夸夸他们吧!

  (课件出示妈妈话)

  3、请三个小朋友扮演三位妈妈,表情朗读。

  二、朗读感悟

  1、质疑启思:

  ⑴ 过渡:

  这就是妈妈眼中的三个儿子。

  (板书:妈妈眼中)

  可是,在老爷爷的眼中

  (板书:老爷爷的眼中)

  又是怎么样的呢?

  ⑵ 学生质疑:

  导语:

  是啊,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 你认为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

  (板书问号)

  (第三个儿子)

  ⑶ 为什么你们认定他就是老爷爷眼中这唯一的一个儿子呢?哪告诉你的?读给大家听听。

  2、自主发现, 深入体会水的重和妈妈提水的辛苦:

  ⑴ 哦,这个儿子帮妈妈提的是一桶怎么样的水?(沉甸甸的水)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桶沉甸甸的水?找到划出来,仔仔细细读一读。

  ⑵ 体会句子: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① 生自由读。

  ②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 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水很重?

  (板书:“痛”、“酸”、“走走停停”、“直晃荡”)

  ④ 指名读,评议:

  (导语:是啊,多重的一桶水啊,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多累啊。谁能用自己的朗读把水桶的重和妈妈的累给读出来呢?)

  师倾听学生朗读的亮点,师通过及时评价引领学生有情朗读。

  ⑤ 想象性、移情性体验,感受母亲的辛劳。

  A、师范读,生闭眼想象。

  B、四人小组交流感受。引导:可以用你的语言,用你的动作表现出来。

  C、汇报交流。

  ⑥ 老师啊,也想请你来读一读。我闭上眼睛来听一听,看我的眼前,能不能也出现像你们一样的画面。

  (全体深情朗读)

  ⑦ 联系生活体会: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经拿过,搬过或者拎过很重的东西吗?请你回忆一下。此时,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3、对比体会,深入感受:

  过渡:

  这时,三个妈妈也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她们呀!可事实是怎样的呢?

  (读文说感受)

  ⑴ 你能用文中的三个句子来说说三个孩子的表现吗?

  (课件出示句子)

  ⑵ 朗读感悟。

  ⑶ 你对三个儿子的表现是怎么看的?

  (同桌交流)

  ⑷ 全班交流。

  三个儿子的行为对比:

  一个儿子只顾自己翻跟头,一个儿子只顾着唱歌炫耀自己的才艺。独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

  儿子的行为跟妈妈的辛劳对比:

  这时候,他们的妈妈在干什么?

  4、想象体会,进一步感受第三个儿子的精神品质:

  ⑴ 那么重的一桶水,大人都不太提得动,一个跟你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提着这么重的一桶水,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请你想象一下。

  ⑵ 你认为这三个儿子当中谁最能体会妈妈此时的需要呢?为什么?

  ⑶ 揭示中心:

  难怪老爷爷会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原来老爷爷看到的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儿子。

  (板书:孝敬父母)

  三、明意练笔,挖掘孩子的内心想法

  1、提出建议:

  此时此刻,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三个儿子、对三个妈妈、对老爷爷、对同学、对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对自己说的,请你选择一条,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能干的小朋友可以写得更多。

  (课件出示:我想说……)

  2、师巡视指导。

  3、交流反馈。

  四、小结,升华情感

  小朋友,一直以来,我们都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爱,感动于妈妈对我们的付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小朋友也一定会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一个真正孝敬父母的孩子,是吗?

  【板书设计】

  23 三个儿子

  妈妈眼中 老爷爷眼中 我的眼中

  ↓ ↓ ↓

  ① 既聪明又有力气

  只有一个儿子

  ② 唱歌好听

  ③ 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孝敬父母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教学构思:

  以没有绿叶是不是等于地球没有生命为争议话题,激发学生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交流中探索话题,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在明白绿叶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家乡实际,感受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在师生的共鸣中升华主题,增强学生爱绿叶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

  1 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的语句、整齐的句式、炽热的感情说明绿叶的功能。

  2 体会作品遣词用语的准确性,了解科普作品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绿化家乡、绿化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意识。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争议话题,激趣导入 :

  师:同学们,一片小小的绿叶随处可见,它是绿色的摇篮,是绿色的银行,更是大自然的美容师。我们已经感知了17课《我爱绿叶》,那么没有绿叶,是否意味着地球没有生命了呢?就这个话题大家先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学生讨论并交流)

  (二)探讨话题,学习课文:

  过渡:对这个话题,大家的见解有分歧,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看看绿叶对人类有些什么作用。大家快速朗读课文2~5节,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之处。

  (学生自学、交流、教师随机指点。)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交流过程中完成目标任务:

  (1) 让学生知道科普作品措词的严谨性。

  (2) 了解科普作品用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的特点。

  (3) 在朗读中感悟本文优美的语句,整齐的句式抒情地赞美绿叶的特点。

  (4) 在明白绿叶具有制造有机物、维护生态、制造氧气、制服污染这些功能的过程中结合家乡护绿的实际,进而明确没有绿叶=地球没有生命。

  (三)反馈话题,师生共鸣:

  (1)师总结全文,完整板书。

  (2)学生抒发对绿叶的情感。

  (3)师引读绿叶功能作结。

  附板书:

  范例简介

  本课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课内外结合,学科间整合,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学交流中探索、研究、论证话题,并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在明白绿叶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家乡实际,感受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共鸣中,让主题得到升华,增强学生爱绿叶、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本课还配以大量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为探究型语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蔬菜的颜色、形状、生长特点等,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孩子们掌握。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课后的生字都是常用字,要引导学生在读中认字,在读中习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文中蔬菜,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丰收的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教学重点

  借助汉语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儿歌,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常见蔬菜的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带来了几个谜语考考大家。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顶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打一蔬菜)

  头戴大圆帽,身住泥中央,有丝不织布,有孔不生虫。

  (打一蔬菜)

  抽生回答。茄子和莲藕还有好多伙伴呢!让我们去看看,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地叫叫它的名字。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那它们生长在哪里呢?(菜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菜地的一首儿歌《热闹的菜地》,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

  2、送生字回家。

  (1)媒体展示本课生字。孩子们,生字娃娃来到菜地,也被这些新鲜的蔬菜迷住了,走迷了路,我们赶快去找找吧!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见这些生字娃娃把它们圈起来,给它们一个家,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媒体相机展示圈出的生字,进行订正。)

  (2)跟这些生字娃娃交交朋友,反复拼读,记住它们的名字。

  3、读准生字字音,提醒大家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

  抽生读、小老师教读、齐读。教师相机区别本课平、翘舌生字,对比巩固,齐读、抽读生字。

  4、以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小组长拿出生字卡片,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你们组喜欢的方式,检查伙伴的识字情况。

  (2)检查小组学习识字情况。大家学得真认真,菜地里的蕃茄娃娃也被吸引来了,它出难题难住了小猴,咱们帮帮它(抽读、齐读、小组读并相机给生字组词、说话)。

  5?猜字游戏。请一位同学,背对老师,老师指一个字,抽上来的同学猜是不是××字,如果猜对了,大家就边拍手边说:对对对,请回位。如果猜错了,大家就说不是××字。当然,如果你的伙伴猜不出来,你想帮帮他,可以用动作、手势、口形帮他,但千万不能出声。师生互动猜字。

  三、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能读通读顺。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能在文中发现哪些秘密,了解文中有哪些蔬菜?你还知道其他哪些蔬菜?

  3、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想一想:还能发现哪些秘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勾画表现蔬菜颜色、形状的词语。和同桌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有这样的颜色和形状。抽生汇报。

  4、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如:为什么说萝卜地下捉迷藏?怎么说茄子身穿紫衣裳等。

  5、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有关语句,并适时指导朗读。

  (1)想不想看看那个躲在地下和我们捉迷藏的萝卜娃娃?我们一起把它请出来吧!齐读萝卜地下捉迷藏。大家看出它是一个怎样的萝卜娃娃了吗?(爱藏猫的、顽皮、可爱、乖巧、淘气的)抽生读,学生互评,哪些地方读得好,老师范读,学生再读、齐读、表演读。还有哪些蔬菜和萝卜一样和我们捉迷藏?(土豆、地瓜、莲藕)

  (2)多音字长的区别,图文结合,并组词巩固。

  6?学生选择喜欢的句子读读,加深体会。抽生读,并适时展示蔬菜图片。齐读全文。

  四、创设情景,美读课文,及时拓展

  1、种蔬菜(贴蔬菜卡片),感受丰收喜悦,体会劳动的愉快。

  (1)农民伯伯看见自己的菜地里这么多蔬菜会怎么样?让我们去看看蔬菜丰收的场景,学生谈体会。

  (2)蔬菜娃娃也跑进了我们的教室,快把它们请出来吧,我们这儿也有一块菜地,想把蔬菜种上去吗?(想)是啊!劳动是最光荣的,手里没拿蔬菜的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唱唱《劳动最光荣》这首歌。种蔬菜的孩子踏着欢快的步子上来吧!

  (3)学生谈种蔬菜的感受。(高兴、愉快)

  2、带着高兴的心情齐读。

  3、教师引读。

  4、男女赛读。

  5、加动作美读。

  6、创编儿歌。

  五、总结延伸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好多生字,还和蔬菜娃娃们交上了朋友,回家把你喜欢的蔬菜娃娃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

  一、 背诵课外选诗《望洞庭》。

  二、 阅读练习。

  三、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回忆诗歌,背诵。

  1、 教师点诗,全班背诵。

  2、 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诗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 统计,评选最优秀的诗歌背诵者。

  二、 欣赏、背诵《菩萨蛮》。

  1、 听教师背诵,学生开始自由想象。

  2、 学生齐读。

  3、 教师讲述辛弃疾及相关的故事。

  4、 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的意境。练习背诵。

  5、 检查。

  三、 课后背诵有关长江的诗歌。

  第二课时

  一、 师生以死亡为话题讨论人生的价值。

  1、 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伟大的科学家?

  2、 科学家为什么伟大?除了他们对社会的科学研究,还有什么?

  3、 科学家的死亡。

  二、 阅读短文《巴甫洛夫很忙》。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 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 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 说说为巴甫洛夫很忙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 火灾 威胁 国宝

  3、 为什么巴甫洛夫到死都在忙?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4、 学生自由讨论人生的价值。

  第三课时

  一、 介绍自己的童年,童年的滋味。

  二、 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 分析题意。

  1、 看题。说出主要意思。

  2、 析题。从主到次依次说出题目要求。

  小女孩、两束菊花、窗户、台历、课本、眼镜、笔筒、地球仪、墨水瓶、朝阳、牵牛花、

  3、 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 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 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 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 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六、 讲评作文。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感情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单元复习四课时:听写生字词、四字词,讲解同步训练,设计自主练习,默写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申奥成功的重要意义。

  2、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教学重点难点]

  文中的一些欢腾场面,理解人们的感情。

  [主要板书安排]

  4、新闻报道一则

  标题:首都各界欢庆申奥成功

  导语:北京申奥成功,人民欢呼

  主体:世纪坛狂欢

  结尾: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的一页

  [作业设计、安排]

  收集了解近两年中国发生的大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

  1.新闻报道就是对国内外社会中最近发生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它要求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真实准确。

  2.读标题。20xx年7月31日,中国获得了20xx年奥运举办权,当是,作为中国人之一的你有何想法?

  二、自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书,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2、自由读课文,读懂什么说什么?

  自由汇报

  (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的兴奋、激动找出来读一读

  师:什么意义,你说说看?

  师:请大家齐读这篇报道,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注意请把我们大家的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也融合进去)

  3、指导朗读全文

  三、再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稿的结构。

  1.师在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2.生根据师的归纳再读课文,再次了解新闻报道。

  四、总结

  五、作业

  希望经常读报,向小星宇电视台投稿。

  教后感:

  本课的重点在感悟,感受亿万中国人民无比喜悦,无比自豪的心情,从心底里迸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但在学生交流时,还体会的少够,交流面窄了些,我想如果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再回忆一下、了解一下那段难忘的经历,会说的更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入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寓言叫做《刻舟求剑》,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能说说!

  2、这位刻舟求剑的人在上岸后能不能找到他丢失的剑?这个故事讽刺了──

  3、像这样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是讽刺一些人,说是寓言。

  4、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第九课《寓言两则》

  二、题意

  1、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则是讲道理。

  2、则的意思是?(篇)

  3、这两则寓言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是讽刺了哪种人。先来研究第一篇,跟着我一起写课题──亡羊补牢。

  三、初读课文

  1、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故事讲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讲课文,了解故事。

  2、谁能不看书,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听了同学讲的故事,课题中的亡是什么意思?能从课中文找出一个词来解释牢吗?

  4、牢的愿意是指关性口的圈,而课文中指的是羊圈!

  5、了解了课意,再去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的句来概括课题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头羊,都是怎么丢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⑴ 这羊少的原因是什么?

  ⑵ 窟窿:注意窿读轻声;记字写字;理解字义──洞。

  ⑶ 因为__________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⑴ 这回丢的原因是什么?

  ⑵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的祸。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那么地怎样?(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他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5、是啊,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用你的话来说说看吧。

  6、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

  五、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所以在亡羊补牢后面还有一句话,就是──未为迟也(为时不晚)。

  5、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也有类似的现象,联系生活的实际,四人一小组说说看。(环境污染、防眼近视)

  六、认读生字

  1、本文还有几个需要识字的生字:

  寓、街坊、窟窿

  2、书写提醒。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未为迟也

  第二课时

  南辕北辙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寓言《亡羊补牢》的寓意,知道只要( ),就( )。

  2、本节课,我们将一起研究另一则寓言,板书:南辕北辙

  3、有知道这个故事的吗?来说说看(师适量补充)

  二、了解故事

  1、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2、这位要去楚国去的人,能到到他的目的地吗?

  3、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呢?(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三、精读故事

  1、楚国在南边,这个人却要往北走,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他的朋友也在苦苦地相劝。找出他与朋友的对话,同学一起来读读。

  2、分角色读。点评(读出了朋友的不解、诚恳,读出了他的固执)

  3、用上虽然但这个名式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到不了楚国的原因。

  (虽然他的马跑得很快,但离楚国越来越远)

  4、朋友一连串的问题也没有让这位固执的人方向,只能看着他越走越远,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看着越走越远的车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魏策四》,是发生在战国后期的一个故事。想听听吗?

  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衰,可是国君魏安厘王仍想出兵攻伐赵国。谋臣季梁本已奉命出使邻邦,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半途折回,风尘仆仆赶来求见安厘王,劝阻伐赵。季梁对安厘王说:今天我在太行道上,遇见一个人坐车朝北而行,但他告诉我要到楚国去。楚国在南方,我问他为什么去南方反而朝北走?那人说: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快。我提醒他,马好也不顶用,朝北不是到楚国该走的方向。那人指着车上的大口袋说:不要紧,我的路费多着呢。我又给他指明,路费多也不济事,这样到不了楚国。那人还是说:不要紧,我的马夫最会赶车。这人真是糊涂到家了,他的方向不对,即使马跑得特别快,路费带得特别多,马夫特别会赶车,这些条件越好,也只能使他离开目的地越远。说到这儿,季梁把话头引上本题:而今,大王要成就霸业,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天下,方能树立权威,众望所归;如果仗着自已国家大、兵力强,动不动进攻人家,这就不能建立威信,恰恰就像那个要去南方的人反而朝北走一样,只能离成就霸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魏安厘王听了这一席话,深感季梁给他点明了重要的道理,便决心停止伐赵。

  2、古人还用文字记录下这个故事:

  出示: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读这篇古文,感知古文的不同。几千年前的故事,你来品味品味,看能不能理解。

  五、寓言故事

  1、说说你收集到的寓言,看看大家能不能领会你所说的故事说,含着一个怎样的道理。

  2、听了这么多的故事,的确让我们受益非浅。在生活中,这些道理将让我们变得更加的明智。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盛夏乡村的美景及孩子们快乐、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感悟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乐”。

  难点:读准文中多音字和儿化音;体会作者的写法并应用于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麦哨实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乡下人家》的生活令人向往,《牧场之国》的美景使人着迷,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富有情趣。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田园看看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课题:24*麦哨,齐读

  问:读完课题你想说什么?(麦哨是什么)

  出示麦哨,吹麦哨。文中是怎么形容麦哨声的?(呜卟,呜卟呜??) 过渡:这悦耳的麦哨声带给孩子们的是什么呢?读完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题上面的导语,说说学习这篇课文的方法。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乡村哪些地方的美景?孩子们有哪些活动?在自己的书上圈圈画画,然后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并说感受

  过渡:你能用精彩的朗读把大家带进这个美丽的乡村,让我们跟这些可爱的孩子一起去玩玩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乡村盛夏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为什么喜欢?请写出批注。

  2、交流、美读(以评促读)、感悟写法

  a.交流“美”

  (1)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大屏出示相应图片

  (3)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的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势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

  b.交流“乐”

  (1)吹麦哨 “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

  (2)土坡翻跟头、竖蜻蜓、摔跤

  发散思维:你最想在这个天然运动场干什么?

  (3)想象采集茅茅针有什么乐趣?

  (4)孩子们的这些活动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欢快)赛读

  c.看板书回顾孩子们的活动,说说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体会麦哨的含义

  发散思维: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还会在哪响起来?是呀,盛夏的乡村如此美丽、和谐,孩子们走到哪儿就会把快乐带到哪儿。让我们一起再次吹响这象征着快乐、和谐的麦哨声吧!

  四、拓展:总结写法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作者用了哪些写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

  2.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3、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玩玩,用相机拍下让你心动的美景和你快乐的身影。

  板书设计:

 美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 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1、 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 板书课题,齐读。

  3、 释题:理解助、长、揠。

  4、 听故事。

  (二)、 初步感知课文: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

  (2) 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 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 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 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

  (2) 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

  (3) 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

  (三)、 学习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 理解:巴望。

  (3) 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4) 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

  (5) 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 理解:筋疲力尽。

  (3) 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 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

  (3) 教师演示。

  (四)、 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 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 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 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 看板书,指导背诵。

  四、板书:

  揠苗助长

  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