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2 16:30:1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模板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电线一段、插座一个、“电”的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电器的用途: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电器产品,你知道哪些电器呢?它们有什么作用?

  2、这些电器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这些电器要工作,都离不开什么呢?

  3、你知道电从哪里来?(发电站)

  4、教师小结:电给我们人类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的生活再也离不开它了。它是我们的好朋友,但这位电朋友有时候也会发脾气伤人的。

  二、出示电线,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仔细看看里面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教师介绍:这是电线,里面是铜线,会导电。外面是塑料,包裹着铜线,是保护层,我们抓在手里没有电。但是塑料坏了,我们就会碰到电,发生危险。

  三、组织幼儿讨论:

  1、如果你们家的电线破了,怎么办?(用专用胶布包裹)

  2、如果你看见电线断落在路上,应该怎么办?(绕过去)

  四、出示插座,向幼儿介绍有关知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教师介绍:这是插座,里面有铜丝或铜片,可以导电,外面是塑料做的盒子,是保护层。如果将手伸进去,就会碰到铜片,电就会传到人的身上,发生危险。除了人和铜会导电,水也会导电,所以小朋友不能用潮湿的手接电源。

  3、出示“电”的`标志,让幼儿认识,并知道看见“电”的标志就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五、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看图说说: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这样做对吗?

  1、使幼儿知道简单的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保护自己。活动前给幼儿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

  2、在安全用电环节上,请孩子们再看使用电器正确与错误的录像,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构建积极参与,多向互动,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能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安全用电》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物理本来就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本节课安全用电贴近生活,学生熟悉,掌握起来较轻松,当然,本节课中部分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还不能够做出明确的判断,对一些安全标志的认识还比较欠缺,有待教师的引导和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教学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1.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课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图片,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触电事故的发生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具体做法:

  (1)学生阅读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媒体的动态效果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分析图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①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

  ②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低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

  ③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

  (3)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

  (三)教师小结:

  (1)触电的原因:

  ①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

  ②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③触电事故是由于过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且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通电的时间越长,越危险。

  (2)触电后的急救原则

  学生看课本的第四、第五个问回答。

  1.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2.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拉、切、挑、 拽、 垫教师适当做示范。

  (3)触电后的急救措施

  A:人工呼吸法

  B:心脏挤压法根据图片示范,强调注意事项。

  (4)安全用电的原则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引导出安全用电的原则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6)发生电气火灾时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个问答。

  知道:

  1. 立即切断电源。

  2. 无法切断电源时,不要用水及泡沫灭火器,应该使用干黄沙和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3. 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四)课堂回顾:(师生共同小结)

  (1)触电的原因

  (2)安全电压值

  (3)触电的方式

  (4)触电的急救原则

  (5)触电的急救方法

  (6)安全用电的原则

  (7)电器火灾的解救措施

  (五)作业布置

  回家后找一找看一看家里及周围的人存在的不安全用电的现象,如何解决,尝试写一篇有关安全用电的“安全手册”。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07-19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13篇06-22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精选14篇)12-14

安全用电教学反思09-16

安全用电教学总结02-15

安全用电教学反思04-02

安全用电教学反思范文04-11

安全教学设计04-14

安全教学设计09-05

安全用电教学反思(精选10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