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草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草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草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草原的美丽与欢腾。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
1、在我国内蒙古有一个美丽的大草原——锡林郭勒大草原,那里水草肥美、风光秀丽,是世界闻名的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生物圈的草原自然保护区,你们想去看一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草原,欣赏那里的美好风光吧!
2、板书课题,教师简介锡林郭勒大草原。(设计意图:情景导入,介绍锡林郭勒草原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文路,找出重点词广阔美丽、欢腾。)
二、 细读课文 理解感悟
(一)指导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锡林郭勒大草原广阔美丽的?并把你感受最深的词句划下来。(设计意图:“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现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
2、指名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 草:
A.“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①闭眼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
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睁开眼睛,谈谈你的感受?②把你这种感觉读出来。③你还能从哪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设计意图:把文本的对话与延伸的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的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B.“无论是山岭上、深谷里,还是平原上,到处都覆盖着青青的野草。”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②指导朗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就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吧。
C.“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①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②草不仅高,你还感受到什么?
③想一想:在草原上捉迷藏,会是什么样子?
(2)湖水: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
的七彩光芒??”
①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这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就像一块块神奇的宝镜镶嵌在一望
无际的草原上,想象它不仅映出了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
(3)野花: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①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②在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上,不单单有这些种类的花,还
有很多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 ③在青翠的草地上,就是它们为草原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美吗?那我们就美美地读读吧!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
(4)师引导总结本段
作者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一碧千里的( ),然后描写了清亮的( ),最后写了各种各样的(),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和美丽。(设计意图:分别领略了草、水、花的美丽后,再引导学生总体回顾本段,从部分回到整体,广阔美丽的草原整体印象再次印入脑海,加深印象。)
3、再读1、2自然段,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了吗?试背第二自然段内容。
4、指名分别来背(板书:野草、湖水、野花)
5、小结过渡:阅读课文时,抓重点句就能理解段落的内容,这是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实
践中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6、指导学习3、4自然段
①默读3、4自然段,看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②小结:看,你们抓住了重点句“??锡林郭勒大草原还是个欢腾的世界”很快就理解了第四段写了什么。
③是什么使得这片草原变成了欢腾的世界?就让我们带着兴奋的心情一起去大草原感受那里欢腾热闹的场面吧!(课件播放草原欢腾的景象)
三、拓展创新 发挥想象
1、看了这段录像,再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说的?
2、你们说的好极了!看来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要做一个草原人,要把草原当作我们自己的家,而事实上,这广袤、美丽、生机盎然的草原的确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怀一起来当小导游向人们介绍这草原的美景。(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既使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
四、作业设计:
学了课文,你最想歌唱草原的什么?回去思考,创作一首草原新歌。(设计意图:从而既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又使学生产生热爱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关于《草原》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生动地秒学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本课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秒学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4.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3.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草原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article/。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三.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理解词语。
2.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关于《草原》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一直向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学生齐读。
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马蹄
摔跤偏西鄂温克羞涩低吟 襟飘带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内蒙
3、指导书写生字。(如: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
(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2)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
(3)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句子五: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2)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从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细细品味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来源于草原的美丽景色。】
(2)假如你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个句子中。
这种境界,既 ,又。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在他们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总结写法,读写迁移。】
4、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钻进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去过草原的人还这样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是谁写的童话?这是勤劳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汗水写下来的草原童话。)
2、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业:背诵第一段。
4、下面,让我们在一首草原的赞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反思: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草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的教学设计05-26
《草原》教学设计07-24
《草原》教学设计12-17
草原教学设计06-29
《草原》教学设计05-22
人教版草原教学设计06-06
《草原上》教学设计01-18
草原教学案设计06-04
《草原》教学设计参考10-03
《草原》教学设计范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