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时间:2021-11-08 20:26: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课,老师希望大家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新的学期里有新气象,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数学王国,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一、 复习:

  1、口算:(出示课件)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苹果吗?看,这里有这么多又大又红的苹果,想吃吗?只要你答对这些口算题就可以摘到苹果。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摘的苹果又多又快?

  咱们一起来看:2×3=6,5×8=40,9×2=18,3×7=21,4×6=24,8×4=32,7×7=49,6×9=54,小朋友,你摘到了几个苹果呢?

  2、说一说:

  看来同学们对二年级所学的乘法知识还没忘记,那谁来说说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有小朋友说它可以表示2个3相加或者3个2相加。说得真不错!那9×2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呢?对,它表示9个2相加或者2个9相加。下面请同学们在这些剩余的算式中任选一题和你的同伴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吧。

  看来同学们对之前学习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今天我们就在已经掌握的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乘法的知识——小树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复习二年级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嗯,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可以减少沙土的形成,防上沙尘暴。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有小朋友说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有3捆小树,每捆有20棵。看的很仔细!那你能根据图上的这两个已知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吗?

  有小朋友问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同学们能通过自己思考提出这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真是了不起,那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想好后再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2、交流算法:

  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老师发现有小朋友是用加法计算的:20+20+20=60(棵),那么在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呢?笑笑是这样理解的:一捆小树有20棵,有这样的3捆,也就是有3个20相加,所以20+20+20=60(棵)。解释得很清楚!这时有同学马上发表不同意见了,他觉得这样太麻烦了,用乘法还要简便一些。因为每捆有20棵,一共有3捆,也就是求3个20是多少,算式是:20×3=60(棵),那你知道这里的20,3,6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对,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小树,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

  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20×3”的结果的?有的小朋友说因为2×3=6,所以20×3=60,一共有60棵小树。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把20看成 2×10,这样20×3就变成2×10×3=2×3×10=60了。还有的小朋友说先不看20的个位上的“0”,先算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就可以了,所以就等于60。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在乘的时候先用2×3=6,再在6后面添一个0,也就是60。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小结:20×3表示的意义与我们学过的表内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计算方法都是非常正确的,虽然运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但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都是60棵。无论你用的是哪种方法,过程都要写完整,算式后面要写单位名称,最后要写答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呢?很多同学都选择了第3种方法。像这样在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题时,一般把整十数看做几个十,再去乘一位数,结果就是多少个十;也可以先用整十数末尾“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乘完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即可。其实只要能够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用哪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试一试:

  (1)如果我这里有这样的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算一算吧。

  算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想的,因为每捆有20棵,求4捆有多少棵也就是求4个2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为:20×4,因为2×4=8,2后面有1个0,就在末尾添上1个0,所以20×4=80,4捆小树一共有80棵。算的非常正确。

  5捆有多少棵呢?算法是一样的,因为每捆有20棵,求5捆有多少棵也就是求5个20是多少,算式为:20×5,因为2×5=10,有的同学就把2后面的那个0给丢了,这就不对了我们还要在末尾添上1个0,所以20×5=100,5捆小树一共有100棵。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夏天的时候被蚊子盯过,很不舒服,所以大家都讨厌蚊子,你知道哪种昆虫吃蚊子吗?对了,蜻蜓吃蚊子,一只蜻蜓每天能吃掉300只蚊子,你知道它一个星期能吃掉多少只蚊子吗?有的同学是这样理解的,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要求一个星期能吃多少只蚊子,也就是求7个300是多少,像这样的题用加法计算就比较麻烦了,我们一般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00×7。那怎样计算呢?我们在计算300×7时,可以先算3×7=21,因为第一个乘数3后面有两个0,所以就在乘积21的后面添上两个0,也就是300×7=2100(只),所以它一个星期能吃掉2100只蚊子。

  小结:像这样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就可以先将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两个0。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可以先用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结果的末尾添上3个“0”。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积的末尾添0时,所添0的个数一定要与乘数中多位数末尾0的个数相同。小朋友,记住了吗?

  (2)找规律: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3组题,你能快速的口算出来吗?我们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做一组题,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那赶紧打开课本第2页做一做吧。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一组,3×2=6,30×2=60,300×2=600,第二组:5×4=20,50×4=200,500×4=20xx,遇到这样的题一定要仔细,最后可千万别忘记在结果的末尾添上与整十、整百、整千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哦。第三组:6×7=42,6×70=420,6×700=4200,小朋友这几组题你都做对了吗?现在我们观察这几组算式,竖列有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和同伴说说你的发现吧。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多少倍,积也随着扩大多少倍。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本第2页第3题)

  (4)比较大小:

  三、巩固练习:

  现在老师想来检查一下我们小朋友对今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做几道练习题。

  1、写算式:

  请你写出几个整十数乘一位数积都是180的算式,比一比看谁写的又多又快。

  我们在做这样的题时,先看所给数的0前面的数是哪两个数的乘积,就在这两个数中的任意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与所给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即可,现在请你再写出几个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算式吧。

  2、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3、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2题。

  4、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5、解决问题:(出示课件)

  同学们,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下面就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吧。学校要给音乐兴趣小组购买5把小提琴,每把小提琴20xx元,王老师带了8000元够吗?请小朋友动脑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有小朋友说要知道王老师带8000元够不够,要先计算出5把小提琴一共多少钱,再和8000元进行比较。每把小提琴20xx元,买5把小提琴一共用了5个20xx元钱,也就是20xx×5=10000(元),因为10000元﹥8000元,所以王老师带的钱不够,那还差多少钱呢?再用10000-8000=20xx(元),因此还差20xx元。

  (设计意图:设计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6、数学游戏: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一起来回忆一下吧。有小朋友说我们今天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在口算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2

  不久前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小树有多少棵》一课。下面是教学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出示书中的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有3捆小树,每捆1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三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树有多少棵?(师板书)谁能列出算式?

  生:3×20。(师板书:20×3)

  二、合作探究

  师:20×3你会做吗?(生纷纷举手)你会算了,还有第二种、第三种算法吗?先想一想再到小组中和伙伴们交流一下。

  (生第一次小组合作)

  师:(合作后)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20×3的?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先写一个20,再在20的“0”下面写一个3……(生说,师板书竖式)

  师:你列出了竖式,但没有算出结果。(师将竖式擦掉)谁还说?

  生2:我先用2×3=6再把后面的“0”落下来。

  师:为什么先不算“0”而乘把 “0”填在后面呢?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学生第二次小组合作)

  生:(合作后汇报)2×3=6后面少了一个“0”要加上。

  师:也就是说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0,3个20是60,所以用2×3=6的后面要填上“0”。还有没有其它 的方法去做?

  生:3个20相加,20+20+20=60

  师:她是用加法来做的,可以!

  生:20+20=40 40+20=60

  师:实际上他们俩个的方法是一样的。谁还有?

  生:20×2+20=60

  师:他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20×3。

  练一练:(一)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

  三、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出示 3×2=6 5×6=30

  30×2=6050×6=300

  300×2=600 500×6=3000

  学生先口算再观察两组算式有什么规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找两名同学说,然后到小组中合作。)

  学生汇报,师总结规律:先把“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教学末尾写上几个“0”。

  四、做游戏。

  规则:在数1、2、3、后,一生拿出一张一位数卡片,另一人拿出一张整十数的卡片,看谁先说出它们的积。(先一生与老师板前示范,再同桌游戏)

  五、练习提高。

  课件出示:一篮枣30个

  师:2篮枣多少个?(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总结。

  (1)自我评价,你觉得你自己这节课表现怎样?给自己打打分。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听后感受:

  学习之处:

  1、课堂上少了花哨的形式,有的只是朴实的教学。

  2、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请你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想。”“看谁在认真倾听” 、“请大家先想一想再说给小伙伴们听一听“……注意在教学的细小环节之中对学生进行能力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3、注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练习中求 4捆小树有多少棵?

  5捆小树有多少棵?

  8捆小树有多少棵?

  在求“5捆小树有多少棵?“时一生用的是加法来计算的,而在求8捆小树有多少棵?时这名学生改用了乘法,师抓住时机问其为什么改用乘法?这里老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优化问题。老师没有直接说出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复杂,而是抓住时机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真正的体现了优化的主体是学生。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3

  1.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教学时,在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之后,教师不急于强调统一的计算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在小组中讨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在探究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为提炼出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2.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中,当学生展示出各种计算方法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是怎样想的,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多种计算方法,更通过多种算法体会算式的意义,沟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开拓了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树苗的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质疑引新

  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师:对,这一天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园林工人都会忙着把各种小树苗运到全国各地,让这些树苗把我们的环境装点得更美。

  师(出示教材情境图):你们看,淘气和笑笑也忙着帮园林工人清点要运走的树苗呢,我们看看他俩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信息。

  ⊙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请大家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寻找数学信息并汇报。(杨树每捆20棵,每车装500棵)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的特征,然后照样子提出问题,注意把数学问题叙述完整。

  预设

  生1:杨树每捆20棵,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生2:每车装500棵杨树,3车能装多少棵?

  ……

  设计意图: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2.探究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问题:3捆一共多少棵?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列出的算式能用口诀直接算出得数吗?如果不能,你能想出别的方法来计算吗?

  请学生尝试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在小组内与同伴互相说说各自的算法。

  (2)集体交流20×3的算法。

  师:大家列出的算式都是20×3,你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呢?

  预设

  生1:我是用连加来算的,20+20+20=60。

  生2:我是用列举法算的,1捆是20棵,2捆是40棵,3捆就是60棵。

  生3:我是先算2×3=6,那么20×3就等于60。

  师:为什么可以用连加来算呢?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因为20乘3就是求3个20相加是多少,所以可以转化成连加来算。

  师:20乘3为什么可以先算2乘3呢?

  预设

  生:因为20里的2表示2个十,2×3=6,6表示6个十,也就是60。

  师:刚才计算20×3的几种方法,你们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预设

  生:我更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能很快算出得数。

  (3)解决问题:4捆一共多少棵?5捆呢?

  师(出示问题):你们能接着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能口算出得数吗?

  请学生独立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4)集体交流,理解算法。

  师:请把你们的计算结果展示一下吧。

  (20×4=80,20×5=100)

  师:你们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怎样计算的?(学生汇报交流)

  (5)总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出示算式:20×3=60 20×4=80 20×5=100

  师:我们在口算这几道题的时候,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引导学生回忆这几道题的口算过程,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十位上的数去乘,用乘法口诀算出积后,在积的后面添上一个0。

  3.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问题: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多少棵?

  请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汇报交流。

  师:请你说一说500×3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归纳总结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5×3=15,500×3=1500,引导学生归纳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得数的末尾要添上两个0?

  预设

  生:因为500中的5表示5个百,5×3=15表示15个百,就是1500。

  师小结:整百数乘一位数,先用百位上的数去乘,用口诀算出积后,在积的后面添上两个0。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出示教材30页中的两组算式,请学生独立算一算。

  (2)观察比较,思考:每组中的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请学生先在小组里与同伴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预设

  生:竖着看,两组算式都是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依次多一个0。

  (3)请学生尝试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并交流、展示、汇报,说出自己的想法。

  5.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时,怎样才能很快算出得数?

  学生讨论交流后师总结。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对比算法,研究算理,明确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先乘0前面的数比较简便,进而提炼出计算方法。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31页1题。

  请学生先看图收集数学信息,再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说出自己在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2.完成教材31页2题。

  独立计算之后交流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布置作业

  教材31页3,4题。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20×3=60 500×3=1500

  想: 2×3=6 想: 5×3=15

  20×3=60 500×3=1500

  口算方法:先利用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况,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创设“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标精神,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思。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最繁华地段,属于市区重点学校,因此教学条件较优越,具有多媒体教室、挂图、学具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只有及个别是流动人口,每人手中具备一套学具。三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新教材及配备的学具,新教材图文并茂,加上学生之间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加上学生爱说,敢说,爱做,敢做,使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学生在计算主面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等待我们种的小树有哪些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座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具备解读情境中所隐含意思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学会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的方法,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探索口算方法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学生尝试计算。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和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2、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①、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②、因为2×3=6,因此20×3=60

  ③、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60

  ……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为了体现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比较和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解决问题:4捆一共有多棵?5捆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2.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5篇)

3.《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4.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5.需要多少钱教学设计

6.爷爷和小树课件设计

7.一棵小树的命运作文2篇

8.爷爷和我的小树-课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