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1
一、教材解读
《书戴嵩画牛》选自统编教材六上第21课,由《伯牙绝弦》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所组成。本单元主题是“艺术”,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除了文言文两则之外,还有《月光曲》《京剧趣谈》。
《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中,第二条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相应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中也多次提到“思维能力培养”,特别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里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其次,本课的教学设计,还考虑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对古诗文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最后,本课的教学设计,还建立在对具体学情的把握上。六年级学生已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有了初步了解,会借助注释来学习文言文。本课课后习题中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结合具体学情和课后习题,本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先是通过预学反馈、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读通课文。然后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艺术之美。最后又利用“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辨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思辨能力。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分别为:一是否能读准读通课文;二是否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清楚地讲述这个故事,体会到艺术之美;三是通过思辨的环节,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展现出来,思维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反馈,纠正“处”“数”等四个多字音的读音,会写“轴”等四个生字,并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通过抓关键词“爱”和“笑”,展开联想,欣赏艺术之美,同时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感受处士和牧童对画的不同态度,能用自己的话清楚讲述故事。
3.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以小组合作等形式对“不可改也”进行思辨,通过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提升思辨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课是第三学段的一篇文言文,所以在教学的设计上不仅需要符合单元语文要素、学情,还要符合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预学反馈,读准读通,感受“文言之美”
(二)抓关键词,展开联想,讲述“故事内容”
(三)合作学习,展开思辨,提升“思维能力”
其中第一环节,预学反馈,主要是针对字音学习的,对于其中四个多音字的读音,进行了反馈和指导,然后指导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节奏。基本步骤如下:
1.预学反馈,读准多音字
预习单反馈: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2)一日曝书画
通过预学反馈的方法,发现四个难读的多音字。然后利用比较判断等方法,在纠正读音的同时,理解“处士”“百数”“曝书画”的.意思。
2.借助注音,读准读通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试着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去掉注音,小组轮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合作读文,读出节奏
(1)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师生合作读,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关注停顿,尝试读出节奏。
(2)男女分读,角色感受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第二环节抓关键词展开联想,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故事,体会艺术之美,基本步骤如下:
1.自读感悟,框架梳理
这个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杜处士和牧童。故事中还提到了一幅图,叫《斗牛图》。然后请学生再读课文,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一说故事的大意。学生边说,边通过梳理关键词“爱”“笑”“不可改也”等,了解故事的基本内容。
2.抓关键词,展开想象
(1)抓关键词,感受“尤所爱”
(2)展开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3.抓关键词,感受两处“笑”
(1)牧童“拊掌大笑”
(2)处士“笑而然之”
在理解牧童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处士的“笑而然之”,并从“笑”这个字中,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处士。
4.理解观点,讲述故事
(1)联系生活,理解观点
(2)带着理解,再读全文
(3)借助支架,讲述故事
①学生借助板书,有滋有味地和同桌,讲讲这个故事。出示评价要求:
讲完整,不遗漏情节;
讲清楚,表达有顺序;
讲生动,想象要合理。
②找一生讲故事,评价。再找一生讲故事,评价。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感觉自己引导的痕迹过多,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讨论,可能这样会更好,学生也会学到更多。
第三个环节就是思辨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希望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的理解,基本步骤如下:
1.小组思辨,“不可改也”
根据课后注释中的矛盾点,提出问题,进行思辨:苏轼的观点是“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是否不可更改?学生根据资料袋,联系自己的生活,在“不可改也”上加上标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2.交流汇报,思维碰撞
观点一:同意苏轼的观点,认为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是不可更改的。
标点:不可改也!理由:如果要治病当然要去请教这方面的医生,所以我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
观点二:不同意苏轼的观点,认为这个道理是可以改变的。
标点:不,可改也!理由:从课后注释中,我们知道牧童是说错了,牧童算是有经验的,但是他也有错误的时候,所以有经验的人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
观点三:觉得这个道理在不同的情形下,有不同的情况。
标点:不可改也?这个道理要分不同的情况,有时候专业人士说的是对的,是可以请教的,也有时候专业人士也不一定对。所以,我们不仅要请教别人,还要学会自己去观察和思考。
3.引用诗句,总结评价
这个思辨的环节,我觉得“点”还可以的,但是可以再放开一点,讨论以后,学生展示思辨的时候,可以碰撞再激烈一点,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能够通过观点的碰撞,有更多思维的火花。对于我来说,这节课比较难把握的是,如何将语文人文性的东西和相对理性的思维学习融合地更好,展开地更充分,既能把握好语文要素,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今后还会在这些方面多多努力钻研。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2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读准课文中的注音字。
2.理解注释中字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伯牙鼓琴》
2.今天再来学习另一则文言文(板书:《书戴嵩画牛》),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学生自读。
2.根据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篇,自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抓住“笑”引发想象。
在这篇文言文中,牧童笑了,杜处士也笑了,他们的笑各有什么意味?
1.出示自学提示:
①“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种笑是怎样的`笑?可以大胆的想象,这种笑还可以是怎样的笑?他是一个牧童,有可能坐在牛背上,还有可能不像大人那样顾及形象,他可能有什么动作?
②“处士笑而然之”的“笑”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会说什么话呢?
2.学生交流讨论,并表演,师相机点拨。
四、拓展总结。
1.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出示课件14,《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3
一、欣赏名画,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几幅名画:《清明上河图》《蒙娜丽莎》。
2.学生欣赏,谈感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名画有关的一则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理学法,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读课文;二要结合注释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来读懂全文;四要明白一个道理或意境。
3.学生自学课文。
三、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好:所宝:曝:拊掌:云:奴:婢:
2.交流共议。
①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写什么?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画的牛。
预设:四川有个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几百种书画。
这位杜处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画《牛》,他特别喜欢,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从课文哪两个地方能看出杜处士特别喜欢戴嵩的《牛》?
补充讲解戴嵩和《斗牛图》,学生明确其地位和价值。
②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有什么反应?(拊掌大笑)一般人见了戴嵩画的牛会是什么表现?(惊叹,夸赞戴嵩画得好。)
牧童在笑什么?(他笑戴嵩画错了。)
牧童为什么认为戴嵩画错了?(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
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样子?(因为牧童经常观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样子。)
你相信牧童的话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议论,引导学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话。)
听了牧童的话,杜处士有什么反应?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处士没有生气,他笑了,认为牧童的`话有道理。)
指导:我们要学习杜处士,遇到问题不要急躁,冷静思考,认真分析。
③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这句话中的“奴”“婢”分别指什么样的人?(结合注释理解)
句子的大意是“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并且说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故事已经结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句话?(这是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他想把他的启示告诉我们,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四、再读课文,体会道理。
1.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2.通过这篇古文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迷信权威;要勤于观察;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遇到问题要冷静分析。)
五、作业超市。(自选三项完成)
1.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2.你还知道与课文类似的事情吗?写给大家看。
3.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
4.推荐几篇文言文自学,《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4
一、导入,聚焦艺术
1.引入:这幅画画的是什么?
介绍:这是唐朝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先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一件艺术珍品,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作为历史悠久的艺术珍品,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会创作许多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这幅画的。
2.解题:题目是“书/戴嵩画牛”,是宋代苏轼所写。如何理解“书”呢?(写、题写)
引入题跋:这是苏轼看到这幅斗牛图之后写的一篇题跋。“题跋”是写在书画、碑帖等艺术作品上的文字。
二、自主学习文言文,初步了解意思
1.引入:作为大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苏轼,到底为这幅图写了一篇怎样的题跋呢?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分享、释疑: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三、理解深意,思维训练
过渡: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这篇题跋的内容。苏轼写这样一篇题跋,肯定不是随意写的,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下苏轼为什么写这篇题跋,或者说他写这篇题跋究竟想表达怎样的观点。
1.思考与讨论:文章中最能直接表明苏轼观点的是哪一句?
学生自己找,并且讨论。
通过倾听、捕捉,将学生引到“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并简单理解:做事要请教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专业的人。
2.思考:面对这幅《斗牛图》,杜处士的态度是——尤所爱(具体描述),牧童的态度是——谬矣。那么苏轼的这个观点,是在支持杜处士还是牧童呢?是处士爱得有理,还是牧童说的有理呢?
预设:支持牧童,画画要尊重现实。
插入:很多人都认为苏轼支持牧童。
引导: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放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要思考的是:“赏《牛》要问谁呢?”
再回到文章中,从头到尾读一读,苏轼是否真的支持牧童。说说你的依据。找一找杜处士在听了牧童的话之后是什么态度。
辨析:“笑而然之”与“深以为然”。处士为什么“笑而然之”
追问1:如果处士真的相信了牧童的画,他会如何处理这幅画呢?为什么不会扔掉呢?仅仅是因为是名家画的吗?
追问2:如果处士不是很同意他的话,或者是表面上同意了,那究竟是哪里不同意呢?牧童是在评价艺术品吗?
讨论:赏《牛》是在欣赏艺术品,就要用欣赏艺术的眼光,请教懂艺术的人。
3.总结:很多人认为苏轼支持的是牧童,但今天我们梳理下来,发现苏轼其实认为杜处士才是这个故事中的“专家”。因此,我们要靠自己字斟句酌,形成自己的观点,而非人云亦云。
四、知识拓展:题跋
这篇短文是一篇题跋,苏轼通过这篇题跋讲明了一个道理。“题跋”是一种很特别的文学现象,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信息吗?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料,大家可以自己阅读,并在这份资料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研究。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5
一、读通课文
1.借助课前自学单,正确地读通课文。
2.组内自由读文,检测朗读情况。
3.请生读。
4.师范读。
5.齐读全文。
二、读懂课文
1.板书:戴嵩苏轼杜处士牧童
(1)戴嵩何许人也?
(2)画了一幅《斗牛图》,补充板书:画牛。
(3)补充板书:书。书戴嵩画牛是什么意思?
2.这幅《斗牛图》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我们都没有见过。读了课文,你觉得这幅画可能画了什么?理解并读好句子:“此画斗牛也。”“今乃掉尾而斗。”
3.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和牧童分别有何表现?
(1)相机板书:尤所爱拊掌笑
(2)理解并读好“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4.假如,你是杜处士,面对着牧童拊掌笑,你会怎么样?训练说话:“处士而之。”
5.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不过一般来说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理解并读好“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三、读透课文
1.尽信书不如无书,真的`谬矣吗?出示“搐尾而斗”“掉尾而斗”文字和图片,谈谈自己的看法。
2.完成课中共学单:杜处士、牧童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生交流分享,师伺机板书。
3.小结。
4.以苏轼、陆处士、牧童的口吻讲这个故事。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讲这个故事。(合理想象、形象表达)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学,纠正“处、好、数”等字音,读准读通课文,并试着读出节奏。
2.通过抓关键词、展开联想等方式,读懂故事内容,了解苏轼想要表达的观点。并通过合作学习,选择一个人物角色讲故事。
3.通过课外拓展、写题跋等形式,加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悟。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自读课文3遍,并完成一张简单的课前预学单。
教师准备:教学PPT、写题跋的练习纸、板书贴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指导准确读题
以“题跋”导入,理解“题跋主要借画、书籍表达观点”,引题后读题。通过联系已有知识《题西林壁》,理解“书”的意思,然后读准题目的停顿。
(一)环节一:预学反馈,读准读通,感受“文言之美”
1.预习反馈,读准字音
(1)预习单反馈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一日曝书画
关注四个难读的多音字,特别是“所宝以百数”中“数”的读音。在纠正读音的同时,理解“处士”“百数”“曝书画”的意思。
(2)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读这个故事,试着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然后挑选1-2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注音再自己试读,请一生读,再评价字音是否读准。
2.师生合作,读出节奏
出示古时候文言文没有“句读”的情况,让学生读的时候,关注标点和停顿,然后师生合作读,试着把文言文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韵味读出来。
(二)环节二:抓关键词,展开想象,了解“故事之理”
1.整体感知,人物观点
找出两个人物对“画”的态度(学生总结,教师板书:杜处士“爱”;牧童“笑”)
(1)展开想象,感受处士“爱画”
先读杜处士的相关句子:“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请一生读。然后理解“尤所爱”的意思,并中文中找到具体的表现“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读句子,初感“尤所爱”
A.借注释,理解“锦囊玉轴”
借助注释理解“锦囊玉轴”的意思,然后教师出示课外拓展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让学生从“锦囊玉轴”进一步感受“尤所爱”,再通过朗读把这种钟爱之情读出来。
B.展联想,理解“常以自随”
②拓资料,理解“尤所爱”
③深理解,读出“尤所爱”
通过展开联想,想象杜处士会在什么情形下把这幅画带在身边。学生说,教师适当点评,突出杜处士的“尤所爱”。
(2)抓关键词,感受牧童“笑画”
①读一读,理解“拊掌大笑”
抓住“拊掌大笑”这个词,让学生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学生说)
②做一做,理解“拊掌大笑”
说出“拊掌大笑”的意思后,让几位学生表演,看看谁理解得最到位。
③辨一辨,理解“谬矣”
理解牧童为何要“拊掌大笑”,然后了解“谬”的意思,从两幅图的辨析中,理解“尾搐入两股间”、“掉尾而斗”。
④演一演,理解“笑而然之”
师生合作读一读、还原情境演一演,理解“杜处士笑而然之”的意思。
(3)联系生活,了解苏轼“观点”
①借助注释,说说“观点”
出示苏轼的观点: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让学生借助注释和上下文,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联系生活,理解“观点”
联系生活经验,耕地要问耕田的,织布要问织女,那么放牛要问?钓鱼要问?上学要问?从而总结出,要向生活中有这方面经验的'人请教。
③教师小结,感受“艺术之美”
2.合作学习,趣味讲述
学习任务:同桌两个人,各选择一个角色,练习讲故事。
我乃杜处士,非常喜欢书画……
今天,我赶着牛儿去山上吃草,还没出村子,看见……
吾乃苏东坡,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特别喜爱书画……
(三)环节三:课外拓展,试写题跋,写出“真实之悟”
1.说题跋
教师介绍乾隆写在斗牛图上的题跋,理解牧童说的并没有错,但还不够全面。所以,在生活中还是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还可以多请教几个人,让我们了解到的知识,变得得更加全面。
2.写题跋
让学生把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经验或者启发,以题跋的形式写在下发的斗牛图上。(可以写在前面,作为题;也可以写在后面,作为跋,加深对这节课的理解)
3.荐书目
教师推荐——《东坡志林》,这本书记载了苏东坡许多令人捧腹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精选6篇)07-28
书戴嵩画牛改写02-07
《书戴嵩画牛》教学反思范文01-29
书戴嵩画牛阅读答案10-17
苏轼《书戴嵩画牛》全文及鉴赏06-30
《书戴嵩画牛》阅读理解及答案10-14
《书戴崇画牛》教学设计07-28
书戴嵩画牛阅读试题附答案07-29
书戴嵩画牛阅读试题训练(附答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