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1-12-08 15:31: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一、导入

  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

  学生四人小组学习,相互解决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2、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⑴ 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⑴ 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⑵ 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4、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5、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他们的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

  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

  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齐读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

  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

  名楼送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

  盛景送

  ⑷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① 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

  目光送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

  心随送

  ④ 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引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三)学生自己读诗,并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

  (四)教师指名读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万事空(k#ng) 告乃翁(w5ng)

  蓟北(j@) 襄阳(xi1ng)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如: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读文,并从诗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书下注释、,联系诗句内容理解词语。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3.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练习掌握。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四)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六)作业 。

  1.读诗。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二)通过理解诗句,了解内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三)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有较具体的体会。

  (四)能有感情地朗诵这两首诗,并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体会诗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首诗。

  1.指名读诗,让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谈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各抒己见,充分说。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使人们知道。示儿:把事物让儿子知道。因为这是诗人临终作的诗,相当于遗嘱。

  (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并说明自己是怎么知道题目的意思的。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诗的内容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可能有:元知、万事空、但悲、九州同。

  ②让学生看注解或,或联系上下词句,试说一说词语的意思。

  元知:本来就知道。

  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伤。

  九州同:指全国的统一。

  ③当学生对不易理解的词语,通过看书下注释、、联系上下诗句弄懂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即: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④教师接着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诗人临终前感到最悲伤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家庭,而是祖国不能统一。可见诗人具有多么强烈的爱国之情啊!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诗。

  ①让学生先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②看注释,理解其意思。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

  北定:向北方进军去平定。

  中原:课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文中指的是陆游自己。

  ③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大家讨论。

  南宋(朝)的军*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你们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④体会诗人情感。

  陆游临终前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是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自己的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是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千万别忘了把收复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呀!

  3.逐句讲解、理解、体会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诗的含义和它所包含的诗人的情感。

  (1)指名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讨论整首诗所表达的诗人爱国的情感。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首诗。

  (1)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或诗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但悲 九州同 无忘 告乃翁 北定 中原日

  (2)引导学生读出诗人的爱国热情。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诗的重要特征是感情丰富,节奏鲜明,声韵铿锵。我们在朗读时,不仅要把感情读出来,而且要把诗的节奏和韵脚读出来,并通过反复吟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5.引导学生背诵《示儿》。

  (1)在背诵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说一说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词句体现出来的?使学生对诗有整体上的认识。

  (2)再引导学生逐句背诵。

  (3)学生试背诵后,教师可指名检查背诵情况,再通过小组背、两人互背、全班齐背做巩固练习。

  (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首诗。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想一想诗的题目的意思。

  (1)学生各抒己见,逐字逐词理解后,连起来说题意。

  闻:听说。

  官军:指唐王朝的军*。

  收:收复。

  (2)使学生明确题目的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收复河南河北。

  2.指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内容,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

  (1)学习第一句。

  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第一句诗,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②让学生看注释、或联系上下诗句的内容,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

  剑外: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收:收复。

  蓟北: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是安、史叛军的巢穴。

  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指因喜报而泪下。

  ③引导学生试讲诗句的意思。对的充分肯定,错的及时纠正。

  第一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④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可见诗人当时十分激动,是通过初闻、涕泪满衣裳等词句表现出来的。

  (2)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①学生读第二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②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却看:再看。

  愁何在:哪还有一丝的忧伤。

  漫卷:胡乱卷起。

  喜欲狂: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③引导学生试讲第二句意思。

  第二句诗意为: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里还有一丝的忧伤?诗人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

  ④体会诗人的情感。

  高兴地要发狂了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心。

  (3)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句诗。

  ①指名读第三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②理解词意。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③理解第三句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④体会诗人此时的情感。

  通过放歌、纵酒等词,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当时如痴如狂的情态。

  (4)引导学生学习第四句诗。

  ①教师让学生读这一句,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②理解词意。

  即:就。

  穿:穿越。

  便下:顺流而下,一就

  ③理解第四句意思。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④体会诗人此时情感。

  通过即从穿、便下向等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出诗人当时听到收复失地后急切返乡的异常欢快的心情和强烈的爱国情。

  3.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体会诗的内容和作者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喜欲狂是什么意思。

  你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2)学生通过读诗、理解可以得知:喜欲狂是指诗人听到收复蓟北的消息后,高兴得简直要发狂了。可以从诗中的涕泪满衣裳、放歌、纵酒、漫卷诗书、即从穿、便下向这些词语体会出来。

  (3)引导学生说说整首诗的内容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教师引导学生读第二首诗。

  (1)引导学生从诗中找一找,哪些词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2)通过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样欢快,这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诗中忽传、初闻、却看、漫卷等词,层次分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听到胜利喜讯后情绪的变化,从喜极流泪到欢快、狂欢。与此同时,诗人的爱国情感也自然流露其间。

  (3)读出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和爱国的情怀。可以这样停顿、读出重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引导学生背诵第二首诗。

  ①先了解整首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词表达的?

  ②指导学生逐句背诵。

  ③教师可采用两人互背、小组背、全班齐背等方式,检查背诵情况。

  (三)引导学生找出这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点。

  1.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

  2.不同点:《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

  (四)教师可检查学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的情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诗、童、闭、林、黄、立”等6个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看图和诵读了解古诗的意思,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所见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读《识字4》中的儿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干什么?知了又叫什么?

  (蝉)

  3、出示图:

  认记“蝉”,理解“捕鸣蝉”。

  4、揭题,读题。

  二、初读古诗

  1、出示情景图:

  师范读(感知课文)。

  2、自由读《所见》:

  要求读准字音。

  3、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4、同桌互读。

  5、指名读,评议。

  三、认记生字

  1、出示“牧、闭、立、捕、蝉”。

  2、认读生字(各种形式)。

  3、小老师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组长考察大家。

  5、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四、精读古诗

  1、自读古诗:

  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导朗读。

  4、找自己的好朋友读一读。

  5、当一当诗人(配乐读)。

  五、指导背诵《所见》

  六、指导写字“诗、闭、童、立”

  这首诗我通过让学生看多媒体课件,边看边说。学生较快理解,并能背诵。

  第二课时

  小池

  一、背了《所见》

  二、出示课题《小池》,读题

  三、自学古诗《小池》

  1、个体自学:

  ⑴ 学生自主读古诗。

  ⑵ 自主圈出生字,学一学。

  ⑶ 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

  ⑴ 小组互相读读这首诗。

  ⑵ 请读得最棒的小朋友带读有困难的同学。

  ⑶ 小组负责认记生字。

  ⑷ 讨论组员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馈:

  ⑴ 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 夸一夸,帮一帮:

  ① 各组派代表读古诗,评议。

  ② 展示:

  说说你们组自己学懂了什么?

  ③ 帮一帮:

  说出需要帮助的地方。

  ④ 点拨(结合指导朗读)。

  四、诵读古诗

  1、朗读比赛。

  2、背诵古诗。

  这首诗前两句学生较难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中理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雨》。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预习要求:

  看拼音读读古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

  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 (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 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 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4、讲评学生的小绿笔。

  五、指导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提出难写的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笔顺要多次书空,记准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要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开来,一捺改成一点。

  “剪”字下面是刀。

  2、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1、背诵《咏柳》。

  2、读春,积累词句。

  (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说一个含有“春”的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

  3、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佳句名诗,你们都搜集了多少?

  4、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讲出来。

  5、老师出示课件(收集的词语、成语、名诗佳句)请学生来读。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痴情,真可谓是把春天描摹的绚丽多彩,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很多,我们今天学的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们学的这首诗,谁知道它们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诗人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朱熹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后,你能猜一猜诗人在写《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欢快、舒畅……)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猜测,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出明确的词句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老师点拔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设得、东风面、总是春

  万紫千红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师范读一次。

  8、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滨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出示)《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孔子在书籍中寻找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从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系吗?我们大家要在书海中求知识,因为书的海洋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课前透视】

  1、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

  2、《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4、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⑴ 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⑵ 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2、感悟:

  ⑴ 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⑵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⑶ 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插图,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②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③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④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____,

  一岁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

  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环节之间不够紧扣,有些拖沓。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关注不够,忽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感悟。教学设计应作些更改。教案可如上。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回顾:

  ⑴ 背诵古诗〈草〉。

  ⑵ 引题,揭题,解题。今天我们还要再学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小诗:《宿新市徐公店》。

  宿:住宿。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二、自学

  1、学生自由读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读,相互帮助。

  三、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2、正音:

  宿:sù

  疏:shū

  3、指名读,男女生读,竞赛读,齐读。

  4、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⑴ 自由读,边读边想:

  课文描写的暮春时节的哪些景物,如果我们要给这首小诗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图,应该画些什么?

  ⑵ 交流:

  (逐句逐句)根据学生发言,相机作画:

  篱落疏疏一径深:画上篱笆,要稀疏些,还要画上一条小路,要狭长。

  树落花头未成阴:画上树,枝叶不是很茂密,树下也要画上树叶。

  儿童急走追黄蝶:画上儿童,要在跑的,正在追赶黄色的蝴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还要画上很多很多的菜花。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春季,油菜花。)

  5、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四、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五、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3、搜集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写春季的诗,并试着背下来。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写字

  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伴教锦囊】

  一、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二、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

  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

  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在线

  《春日》 《清明》

  朱 熹 杜 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 清明时节雨纷纷,

  无边光景一时新。 路上行人欲断魂。

  等闲识得东风面, 借问酒家何处有,

  万紫千红总是春。 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 《游园不值》

  贺知章 叶绍翁

  碧玉妆成一树高, 应怜屐齿印苍苔,

  万条垂下绿丝绦。 小扣柴扉久不开。

  不知细叶谁裁出? 春色满园关不住,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课后反思】

  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时,改掉了第一教时有讲无悟的方法,而是利用为小诗作图的机会,创设了一种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然而然的理解诗意。这种方法一点也不生硬,效果还不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领悟两首诗描绘的情景。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五、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诗意。

  二、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2、同桌讨论题目意思。

  3、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边读边想,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4、集体交流。

  (1)指名读,正音。

  (2)理解词语:篱落、疏疏、径、树头、未成阴、急走

  (3)点名逐句理解诗意。

  (4)看图连说诗意。

  (5)再读诗歌,读出感情。

  5、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色。

  (2)理解“飞入菜花无处寻”。

  (3)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课后拓展练习。

  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春景图,向班级墙报投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

  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指名背诵。

  ⑷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讨论学习:

  ①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鸟、风雨、花)

  ②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③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很可惜、很美)

  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

  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古诗两首》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 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 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⑶ 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 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 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軍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称为诗史,他也被称作侍圣。这首诗写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的叛军头目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诗人听到这广消息后写了这首诗。

  (板书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诗歌讲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我们要学习了解的。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纠正字音,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字音:涕:读t ,不读d ,还:读hu n,不读h i。)

  2、 提出读不懂的语句。

  三、理解诗句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剑门关以外,指四川。蓟北,河北北部,安、史叛军的巢穴。初闻,刚刚听到。涕泪,指因特别高兴而流泪。这句诗讲了什么?(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从剑外传来,刚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流满了衣裳。)

  2、却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诗书喜欲狂。却看,再看。漫卷,胡乱卷起。唐代一般没有装订成册的书籍文字大都写在纸卷上,所以收拾书籍,就要卷起。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粑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放歌,放声歌唱;纵酒纵情饮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这句话讲了什么?(白天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乡。)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就。这句诗讲了什么?(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叠峰。顺流而下把襄阳一过;便一直奔向了洛阳。)

  四、了解内容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多年战乱,祖国重归统一的欢快心情)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这首诗同《示儿》一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都表达了深厚的爱国之情。)

  五、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学习生字

  洛,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边是三点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诵课文

  八、布置作业

  预习基础训练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相关文章: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5篇)

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5篇

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集合15篇

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汇编15篇)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6.小学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7.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教学设计

8.《回乡偶书》《赠汪伦》古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