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08 19:13: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必备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必备教学设计

必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产生对祖国文字的喜爱之情。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图文对照,感知字形,了解字义,体会象形字的特点。

  3、认识2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中10个生字。掌握L(竖折)、丁(横折钩)、J(竖钩)、>(横撇)、(竖折折钩)5种基本笔画。

  4、学习正确朗读短文,在朗读中体会也的用法。

  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条件的准备与文中自然景象相关的音乐片断、录像带。2、准备田字格黑板。

  学生:观察日、月、山、水、炎、树木、庄稼、画画马、牛、羊,了解有关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处用音乐、录像或图片创造美的环境,感受自然景物的美

  开课时,教师通过放录像或配乐看图片,让学生看圆圆的太阳光芒四射;弯弯的月亮如一只金色的小船,飘飘荡荡;小溪水哗哗地响着,时进还跃出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此情境的创设,使这些概念更具体、形象、生动,加强了学生对日、月、山、水、火等事物的感性认识,充分感受其美的形象。如果没有条件,可采取让学生画一画见过的日、月、山、水、火的情景,并把图上的内容讲给大家听的形式。

  二、掌握字形,理清字理,感悟汉字的形体美

  教师可以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观察一两个字,通过对比观察,找出每幅图上的具体事物与象形字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借助象形字记忆生字字形,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如:教学山时,引导学生从图到字观察,山字是三座高峰并峙的角形。象形的山字三个角变成了三条竖线,中间一条最长,两边的两条稍短,虽然山字的象形性大为减弱,但仍保存了角形字所概括的、山高高耸立的美。通过山与山的比较,体会到如让三条竖线一样长,那山的高耸的气势就不能表现出来。

  三、利用规律,自主学习,发现美

  1、学生自己观察其余字的变化,体会字形与字义。

  2、小组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字形,欣赏汉字的美。

  四、大胆想象,表现美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句子。熟读课文,了解句子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如水火不相让的让是什么意思,师生共同讨论。

  2、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读中联系生活实际,对日、月、山、水、火进行生动形象的理解。

  五、自主识字与写字

  1、用竞赛或游戏的方法,激励学生自主识字。

  2、认识4种新的基本笔画。

  3、教师范写日、水两个字,让学生知道怎样利用田字格写字,并体会几种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

  4、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执笔、写字姿势。写字要在课内给足时间,不求数量过多,但求质量高。

必备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

  【教学用具、学具准备】

  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简介作者叶圣陶。

  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

  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学习课文

  1、学习二、三段:

  ⑴ 默读,画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

  ⑶ 有感情读2、3段。

  2、学习第五段:

  ⑴ 过渡语:

  山上景色美,双龙洞呢?读课文,看我们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⑵ 很多同学对“孔隙”和“内洞”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两处,看孔隙。

  ⑶ 课前,不少同学查阅了双龙洞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样?(学生简介)

  ⑷ 如欲观赏内洞美景,唯有平卧小船、擦崖逆水而入,这种游览方式堪称一绝,我们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读,结合语句谈谈游览孔隙后给你留下的感受。

  个人学习后,小组内互相补充。

  ⑹ 汇报: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势

  乘船感觉

  ⑺ 看过孔隙光盘。

  3、学习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过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语句谈感受。

  ⑵ 汇报:

  ① 看到黑、大,洞顶的双龙和各种石钟乳和石笋。

  ② 读中感悟,双龙、石钟乳、石笋的美和奇特。

  知道双龙洞洞名的来历。

  ③ 师生展示石钟乳图片,加深体会。

  4、学习第4段:

  ⑴ 过渡语:

  学完内洞,咱们再来看看外洞和洞口,请你们自学。

  读一读课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点?

  ⑵ 自学汇报:

  洞口 宽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过渡句作用

  1、学完双龙洞,作者介绍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作者不先写这儿?这样重点不就更突出了吗?

  (游记要按游览顺序来写)

  2、指板书,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3、把文中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出来。

  4、请你们按顺序读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内天然形成的景观令人惊叹,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异景观,介绍你知道的景观。

  五、作业

  搜集祖国奇异景观资料,两周后办图片展览。

  第 三 课 时

  1、检查朗读。

  2、检查字词情况。

  3、处理课后练习,指导仿写。

必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的:

  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

  2、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

  3、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

  4、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5、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

  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方法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教师主要起引导及“点睛”的作用。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师指导。(5分钟)

  1、导入。

  师:相信近期电视上正在热播韩剧《大长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医生,通过实例来学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要诊治的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我们在学习文化课程时所遇到或自己所写出的病句。我敢保证,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从今往后,都不会再被“病句”困扰。

  2、何为“病句”?(提问)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3、如何辨析病句。(参照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教给学生新颖实用易记的诊断方法。)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二、学生活动一:辨析病句病因。(5分钟)

  先告诉学生病句的常见类型,给出典型的病例(每类3-5句,共25个例子),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先辨析后归纳出各类病句的病因。(每一类型交由一个小组去分析研究,活动最后环节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交流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质疑或提出不同看法。)

  病句的常见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指代不明

  (5)否定不明 (6)词语误用 (7)不合逻辑 (8)重复堆砌

  (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10)并列不当

  应该指出:病句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分类的界限也不是非常分明,以上的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学习,利于掌握。

  ☆学生活动一:

  (1)搭配不当

  例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例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例3: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主宾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家。)

  例4: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只有……才”。)

  例5: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2)成分残缺或多余。

  例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应去掉“使”。)例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顺。)

  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

  (3)词语误用。

  例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

  例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4)指代不明

  例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

  例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5)语序不当

  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

  例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

  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修饰语语序不当,“亲切地”与“走过来”应对调。)

  例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6)否定不当

  例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例2: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度。

  (7)成分重复多余

  例1:你交来的稿件,正在进行排版。(删去“进行”)

  例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例3: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例4: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8)自相矛盾或不合逻辑

  例1: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

  例2: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先在全班后到全校)例3:一天一夜没停的吵闹声又响起来了。

  例4: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

  (9)一面与两面前后不对应。

  例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前后不呼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应。)例2: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例3: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保障。

  (10)并列不当

  例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例2:参加这项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三、学生活动二:学习修改病句。(15分钟)

  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对于病句的考查,有时不限于辨析,而是进一步,要求修改。修改要以辨析为前提。我们通过辨析查明了病因,然后便可根据病症,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应当注意的是,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学生活动二:学生在辨析病句病因的基础上对上一环节中的病句进行修改。答案在以上的环节中已有所体现,此略。

  四、经典中考题回放。(学生活动三:12小题,10分钟竞赛)

  1、(02年)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

  A.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九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主语残缺,可删去“使”或在“使”前加“这”。)

  B.青年歌手黄小芳的歌声,清亮、甜美、朴素、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搭配不当,“朴素”“亲切”不能修饰“歌声”,“焕发”不能与“芳香”搭配。)

  C.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合事理。“凝视”是指“视线不动地看”,而“从头到脚”则是移动了的,前后矛盾,应改为“打量”)

  D.世界杯足球门票上最为显眼的是位于门票右上方的激光全息防伪标志。

  2、(03年)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搭配不当)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成分残缺)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否定不当,应改为“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

  五、学生活动四:教师指导学生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各地中考病句题汇编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 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 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老师慈爱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时时浮现在他的眼前。

  B. 只有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C. 经过反复推敲,他终于找到了解决和发现问题的好办法。

  D. 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关怀和祝福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题,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内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商家投资的沃土。

  B. 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受到很大的触动。

  C.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本在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起着引导规范汉语作用的重要词典。

  D. 草长莺飞的季节,我不禁怀念起遥远的江南水乡。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大家的努力,使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B. 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C. 手机作为科技进步带个人类的新工具,本身并无利弊对错。

  D. 即使一直没有试验成功,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

  7、修改病句:

  (1)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

  (2)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了一等奖。

  (二)学生写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的设计07-17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02-02

《军神》教学设计军神 教学设计05-31

教学教学设计09-30

《头饰设计》教学设计06-06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04-14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9-02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10-17

《标志设计》教学设计02-27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