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30 15:31: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对比图片:孩子们,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发现?通过第一幅江雪图导入课题。

  2、请学生读题目,注意节奏。(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宿”,请生说记字方法,学写生字。

  二、初读、正音

  1、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两遍,注意停顿。

  2.学生自读。

  3、哪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名朗读,正音。

  三、解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评议、交流,说一说古诗的含义。(组员先说,组长补充、评价)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要求:在交流后,告诉大家你弄懂古诗的方法。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日暮:太阳下山了。“暮”下面是“日”字旁与时间有关。

  (2)学习生字“贫”,生说记字方法,老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

  “白屋”是什么意思?通过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柴门”是什么?通过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这户人家的贫穷。闻:听见

  (2)归:回来

  讨论“夜归人:是指谁?

  4、学生说一说正手古诗的意思。

  5、为什么主人这么晚才回家?再次深入理解这户人家的贫穷。

  四、悟诗情

  (一)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1.芙蓉山主人家境如何?你从哪里读出了这样的感受?(对古诗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2、主人的心境如何?

  (1)学生通过介绍诗人的简历,从而理解诗人的心情。(板书:孤苦、同情)

  3、老师介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4、带着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读。

  五、拓展

  《别董大》《枫桥夜泊》

  六、作业

  1.背诵《冯雪宿芙蓉山主人》

  2、收集刘长卿所做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教学反思:

  一、注重图文结合。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对古诗的学习。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放手让他们自学,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的智慧,就能更好的完成解诗意这一环节。

  三、注重对学习古诗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并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通过自学理解古诗的含义,学生读不懂古诗这样的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四、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引导学生把课本读厚,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课堂上力争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课前预习时,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刘长卿的资料,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一节课至始至终,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课堂参与面很广,并能自主发表见解,提出疑问。

  这节课,学生会读会背这首诗,并理解了诗意,领悟了诗歌背后的内涵,还学到了通过读读诗,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够性,若能良好的运用评价语言,能使能使课堂更加活跃,氛围更加浓厚。

  2、朗读过少。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孩子们多读,在读中去朗读、感悟相信会更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04-2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07-11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01-0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赏析11-2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赏析11-2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教案计划06-2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译及赏析12-08

游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古诗02-02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07-26

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赏析08-06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过程中,感受雪夜投宿人的心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以及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在诵读过程中体验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对比图片:孩子们,看看这两幅画,有什么发现?通过第一幅江雪图导入课题。

  2、请学生读题目,注意节奏。(板书课题)

  3、学习题目中的生字“宿”,请生说记字方法,学写生字。

  二、初读、正音

  1、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古诗两遍,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两遍,注意停顿。

  2.学生自读。

  3、哪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指名朗读,正音。

  三、解诗意

  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组评议、交流,说一说古诗的含义。(组员先说,组长补充、评价)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要求:在交流后,告诉大家你弄懂古诗的方法。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日暮:太阳下山了。“暮”下面是“日”字旁与时间有关。

  (2)学习生字“贫”,生说记字方法,老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

  “白屋”是什么意思?通过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柴门”是什么?通过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而体会这户人家的贫穷。闻:听见

  (2)归:回来

  讨论“夜归人:是指谁?

  4、学生说一说正手古诗的意思。

  5、为什么主人这么晚才回家?再次深入理解这户人家的贫穷。

  四、悟诗情

  (一)体会诗人的孤独寂寞

  1.芙蓉山主人家境如何?你从哪里读出了这样的感受?(对古诗内容的整理与复习)

  2、主人的心境如何?

  (1)学生通过介绍诗人的简历,从而理解诗人的心情。(板书:孤苦、同情)

  3、老师介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4、带着自己的理解,配乐朗读。

  五、拓展

  《别董大》《枫桥夜泊》

  六、作业

  1.背诵《冯雪宿芙蓉山主人》

  2、收集刘长卿所做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体会诗人内心情感。

  教学反思:

  一、注重图文结合。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图片,让孩子们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对古诗的学习。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放手让他们自学,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的智慧,就能更好的完成解诗意这一环节。

  三、注重对学习古诗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并能正确、有效地运用这些方法,通过自学理解古诗的含义,学生读不懂古诗这样的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四、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引导学生把课本读厚,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课堂上力争体现这一教学理念。课前预习时,就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刘长卿的资料,为学生学习古诗做好铺垫。一节课至始至终,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状态,学习热情高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课堂参与面很广,并能自主发表见解,提出疑问。

  这节课,学生会读会背这首诗,并理解了诗意,领悟了诗歌背后的内涵,还学到了通过读读诗,想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方法,渗透了学法的指导,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够性,若能良好的运用评价语言,能使能使课堂更加活跃,氛围更加浓厚。

  2、朗读过少。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孩子们多读,在读中去朗读、感悟相信会更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相信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