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04 09:00:3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幽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幽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幽径教学设计

  幽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难点: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作家、学者。

  本文写北大燕园内,作者自家住处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6),写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写幽静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7),写藤萝悲剧。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可分为几层?怎样写幽径的美景?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1—2),写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五、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这一部分怎样写藤萝之美?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文中既有侧面烘托,又有对藤萝的正面描写。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真是有形有色,可观可闻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二、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运用哪几种表达方式来写藤萝的悲剧?

  明确:作者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首先描写了“今年春天”所见的吓人景象“成了吊死鬼”,而尚未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种景象令人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从此以后,“我真有点怕走”这条幽径。文章具体描写了“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的景象,渲染了“我简直是悲哀至极”的心情,又具体摹状了“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又以议论之笔,指出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等,这一切笔墨,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我”为古藤伤心的原因。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一个倔强的老人,表现了矢志不移的决心。

  三、品味语言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为什么作者对一棵古藤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是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理解的?

  3、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作者批评世人缺了点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对古藤的感觉,是与特定的环境分不开的。“经过了史无前例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这一棵藤萝成了仅存的一棵,因而也就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安慰。

  2、作者对他所说的伟人有着鄙视的感情。“这样”是指的是富于感情,具有博爱之心。伟人们决不泛爱生灵,处事铁面无情,甚至滥杀无辜。作者将“伟人们”置于自己的对立面,无疑怀着鄙视厌弃的感情。

  3、作者批评世人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

  四、探究

  课文中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悟出什么道理来?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五、小结

  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事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六、布置作业

  幽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与知识点:

  1、理解文章揭露的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学习以美衬悲的写法,掌握阅读悲剧的一般方法

  3、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作者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强烈的悲剧效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金秋时节,怀着无比自豪与兴奋之情的天之骄子从各地云集燕园。一位扛着行李的新生,看见一位穿旧式中山装的老头,就请他帮助看一会儿行李,自己去报到。老头答应了,9月的北京天气还很热,旁边有人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人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那位学生回来后,老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3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学生大吃一惊,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头,竟是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大名鼎鼎的季羡林!

  季羡林,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国内外公认的“东方学大师”。是我国著名学者、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英语、德语、梵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还能阅读法语、俄语书籍。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只要活着,脑筋就要天天不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幽径悲剧》。阅读这样的一位大师的作品,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的感想和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悲剧的发生是从文章的什么地方正式开始的?请据此划分文章的段落,并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

  第一部分(1—6),幽径美景。

  第二部分(7—10),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7),藤萝悲剧。

  三、细读课文,分析讨论

  1、怎样写幽径的美景?

  第一层(1—2),写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

  第二层(3—6),写幽径四季之美。

  第二层写幽径四季之美。先交代幽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的环境,然后分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园”。春天小花的生命灿烂,“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夏天绿阴之浓烈,“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秋天别具一格的生机,“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文章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突出“白雪覆盖”,松柏“绿色更加浓烈”,着意表明虽是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总起来看,作者写幽径之美,更注重表现的是浓烈勃发的生机。

  2、怎样写藤萝之美?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幽径是美丽的,幽径是神奇的,而“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这样就烘云托月般地将这株古藤萝的地位突出了出来,为下文的急转直下作好了铺垫,为下面的悲剧蓄势。

  文中既有侧面烘托,又有对藤萝的正面描写。文章具体描写了这棵古藤萝“盘曲而上”之形,“蓦地”扑鼻之香,“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色,甚至还写了“袭入耳内”的蜜蜂声,真是有形有色,可观可闻可嗅,使藤萝形象立体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本文实际上写的是一株藤萝的悲剧,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从藤罗被毁写起,前面还要写那么多的文字呢?

  所谓“悲剧就是美的毁灭”,越美的东西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前面写的藤萝越美,文章的悲剧性也就越强。

  在作者眼里这棵古藤萝已不仅仅是一株植物,它已是美的化身和历史的见证。老师曾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真没想到,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竟然是废墟。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根根斑驳的石梁,一个个残破的雕像,一条条毁不成形的通道;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横亘在街边路旁,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的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一族。因为他们深深地懂得,废墟是历史的遗物和文明的见证,毁掉了废墟就毁掉了历史和文明。这无异于民族精神的自杀。”一堆废墟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株已有二三百年历史的文明的见证,一株劫后余生充满灵性的藤萝,一个从无害人之意只为人间增色添彩的美的化身。美之被毁,生命的凋零,对文明的戕害真是令人肝肠寸断,惨不忍睹。

  4、谁能告诉老师,文中哪一段是写美之被毁那触目惊心的一幕的?

  从“今年春天”到“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是写美之被毁的惨状的。

  (指名朗读课文,并点评)

  要充分表达出作者的那种悲哀之情,对古藤萝的同情,语调要低沉一点。(齐读课文)

  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藤萝的悲剧的呢?

  作者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来写。首先描写了“今年春天”所见的吓人景象“成了吊死鬼”,“吊死鬼”这个词用的既让人感到害怕,又让人感到无比的痛心。

  而尚未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这种景象令人无比震惊、害怕和痛心。从此以后,“我真有点怕走”这条幽径。文章具体描写了“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的景象,渲染了“我简直是悲哀至极”的心情,又具体摹状了“我隐约听到”的“古藤的哭泣声”,又以议论之笔,指出二三百年来“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只是“为人间增添美丽的藤萝”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孤立无助,只有哭泣,哭泣等,这一切笔墨,充分表现了真、善、美毁于愚氓之手的悲剧,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四、讨论探究,揭示主旨

  1、我们在校园里如果损坏花木都会受到批评,在北大的校园里怎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谁有自己的见解?北大里也有愚氓!

  2、课文中说:“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怎样看待“愚氓灭美”的事实?从中可悟出什么道理来?

  作者用“毁于愚氓之手”来概括藤萝的悲剧,这是非常慎重、准确而发人深思的。文章写于1992年,十年时间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春风劲吹,取得了重要成绩。但是,由于国民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氓灭美”的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

  作者在描写完古藤萝被毁的惨状后有这么一段话“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这几句话除了表现了作者对没有爱心的所谓“伟人”的轻视,还让人隐约地感觉到,这些制造悲剧的“愚氓”的社会地位好象还不很低。也许这也正是作者感到悲哀至极的原因所在。古藤萝被毁可说是整个燕园的悲剧,也许在作者眼里这也是了个时代的悲剧。

  3、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我”为古藤伤心的原因。“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是说将永不放弃揭露美之被毁的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表现了一个倔强的老人矢志不移的决心。

  五、语言特色

  1、本文的语言非常的精练

  “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就十分简洁、亲切。

  2、本文的语言非常的优美

  课文中用了很多并列性的句子,比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强;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都整齐优美富有韵味。

  3、本文的语言非常的雅致

  本文中使用了不少文言词汇,如“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等。

  4、有好几处让人想起了许多诗句。比如:在读到“绿叶接天,红荷映日”时想起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到“潋滟”时想起了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读到“实有曲径通幽之趣”时想起了常建的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读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时想起了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读到“不足为外人道也”时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这在写作上叫作“化用”,作者真不愧为学者,作家,大学教授。他的古文素养是相当深厚的,什么时候你写文章也能不自觉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名句时,说明距离学者、作家、教授的水平也就不远了

  5、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四个字的成语和短语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相映成趣、盘曲而上、鲁殿灵光、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既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又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总结:本文的语言精练,优美而又雅致。从用词上说它使用了很多文言词汇如“潋滟、焉知、奈何”等,还用了不少四个的成语和短语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盘曲而上、鲁殿灵光、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从句子方面说,它多用对称性句子,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等,显得句式整齐,诗句的化用又显得文章底蕴十足。这都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语言素养和丰厚的中外文化底蕴。

  六、拓展延伸

  课文表面写的是一株古藤萝的悲剧,而实际上还是整个生命的悲剧,我们再来读读两位作家的文字,以帮助大家理解全文,请大家集体朗诵:

  “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我从不问丧钟为谁而鸣,/他为我,也为你。”——弥尔顿

  (这个谁,包括一棵小草,一只不知道名字的小鸟,一片绿叶······)

  也许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关键时刻挽留住我们。一株草,一棵树,一片云,一只小虫。它替匆忙的我们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驻足,在风中浅唱。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只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刘亮程《一个人村庄》。

  教师寄语: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贻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

  幽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设想:

  《幽径悲剧》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所写一篇散文。其文章内涵丰富而深邃;其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其情渗透字里行间,沉痛不失其含蓄。文中古藤萝的'悲剧,是整个幽径的悲剧,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所以说《幽径悲剧》是一篇极佳的阅读教学的文本。本着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其品德修养”,“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论指导,设计此课。为达到以上标准要求,可选用创设情境,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本课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

  1、阅读描写藤萝的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原因。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受文中表达的情感,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读、品、悟理解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学习:

  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交流

  2、师: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在北大燕园,一条幽径发生的这一场悲剧,使得季羡林先生伤心落泪,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设计说明: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增加学生知识积累,点明悲剧本质,深化学生思维]

  二、情感画廊:(形象)

  (一)感受这株藤萝的魅力

  师1:仔细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在这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

  明确:是一条幽径上一株古藤萝被毁灭的悲剧。

  师2:在没被毁灭之前,这是一株怎样的藤萝,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出示:我觉得这是一株

  藤萝,从文中

  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

  。

  明确:可以从写幽径的角度来说,幽径四季之美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写藤萝不仅是与幽径的其他“神奇的东西”相比显得不寻常,而且与燕园的其他藤萝相比,这一棵古藤萝也显得“最得特色”;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历史悠久、文化气息;可以从其古藤萝形、色、味、声入手,感受其美丽;还可以从其品质来体验,从无害人之心。

  师3: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读出藤萝的魅力。

  1、有感情练读。(播放背景音乐 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2、全班点读、评读。

  3、配乐朗读。

  (二)感受古藤萝被毁灭的可悲

  师1:悲剧发生后,这又是一株怎样的藤萝,请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出示:我觉得这是一株

  藤萝,从文中

  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我的理解是

  。

  师2:(播放背景音乐《飞蛾扑火》)让生配乐朗读。

  师生点评交流

  师3:此刻此景,我们的作者心情怎样?划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简直悲哀至极,我就紧闭双眼,极趋而过……

  师4:如果你面对这些悲剧的制造者们,你会说些什么。

  [设计说明:采用音乐创情,运用想象设境,让学生们在读,品,悟中体验感情。在对比中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藤萝的不幸遭遇,在朗读中让生表达情感,在实践中训练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探究沙龙:(主题)

  师1:有人认为,作者此篇课文主题是呼吁人们爱护植物,保护自然,对此你有何高见?(生交流讨论)

  (注本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又涉及到动植物的毁灭,学生们中有人会机械的认为此文主旨也是关于环保,这不能不说是对此文的误读,笔者认为此文的着力点应该是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人性中恶的批判)

  师2:作者对这株藤萝,情有独钟,但我们似乎看到作者悲的太过分了,请大家根据课文和你所了解的资料,谈谈作者悲愤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这个悲剧的原因:1、古藤萝有外在美与内在美 2、根干被砍后,不知真相的花朵还在绿叶中微笑3、它毁于愚氓之手4、古藤萝隐约哭泣又投诉无门

  师3: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

  师4:与生分享阅读体验:

  我觉得作者的悲其一是美好的藤萝被毁灭,悲其二人们只知道追名逐利,缺少对于自然、对于他人的关爱、自私、冷漠、无情,悲其三在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根源是人性之中的恶。

  [设计说明:第一问题从反面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第二问题正面探究悲剧原因明确主旨;第三问题知文论人,明确正是因为爱之切,所以愤其愚,丰富的情感充满人性的光辉。师的阅读体验在平等交流中进一步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四、拓展延伸(选做一题)

  1、说说你看到过身边有哪些破坏美,毁灭美的事,并且谈谈自己看法。

  2、讲一个你所读过的悲剧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说明:紧扣悲剧来拓展,既锻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选做一题)

  1、写一写

  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通讯地址:100871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化系)

  2、读一读

  季羡林回忆文革时期的散文集《牛棚杂忆》

  3、做一做

  请爱护你身边的小生灵,如果发现有人伤害他们,请及时伸出你

  的援助之手。

  [设计说明: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少做题多思考;少做题,多实践。这也是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后记:

  学生能否进入文本是阅读课堂教学有无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深层

  次理解的前提条件。只有读进去,才能有理解,有体验,有感悟,有思考。本篇教案设计紧扣藤萝的不同境遇下的形象,调动多种手段让学生去感知,从而学生很快进入文本,品悟内涵。在阅读与对话中理解主旨,感悟评价。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注重阅读的文化建构,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幽径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采用自主学习方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人人都应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示美的事物,这种行为深深刺伤了作者爱美、维美的心灵。他对美的热爱,对愚氓的痛恨化作浓浓的悲伤,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着重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挖掘,联系时代生活,让他们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主要学法:

  自读、感悟、品味。

  本课拟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旧课导入新课。

  我们去年学过一篇北大学子怀念母校的文章《十三岁的际遇》,今天我们将再学习一篇既是北大学子,又在北大任教的北大人的关于北大的文章《幽径悲剧》。

  板书《幽径悲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师:我们不要看课文内容,你认为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进行自由猜想)

  2、师:同学们都猜了很多,文章到底是写的什么呢?就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时间三分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你们能用笔圈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语句,读完后交流;并请你们谈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以及阅读习惯,为待会儿的点评作准备。学生读完后交流,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教师点拨。然后请学生谈谈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指导他们从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三、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

  文章写了哪些东西?分别用一些小的短语概括出来。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作点评,讨论并选出最合适小短语)

  (2)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如果你是作者的同事,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你也发现了幽径,你看到了和作者一样美的“新大陆”,你要回去告诉其他同事,想让他们和你一起去欣赏,你会怎么对他们描述?可以参考作者的描述。

  (3)投影出示:

  默读课文:

  ①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个词、一句话细细地品读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②文中有没有值得你思索,对你有所启发的地方,请找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还可以小组合作,其他同学点评,力求做到最好)

  四、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作者这么好的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居然会狠心破坏作者的小天地,你们猜猜“愚氓”又是哪些人呢?

  师:我们先看一下有关作者的资料介绍,再思考一下回答这些问题。

  (2)在学习课文之前,你是怎样理解悲剧的?学了课文后,文章所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悲剧,是谁的悲剧,你对制造悲剧者有何感想?今天我们就此篇课文,来一起交流一下“悲剧”。

  (可以让学生对全体说,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说或进行辩论等)

  五、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如果有一位“愚氓”看到作者的这篇文章,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写在小本上。

  附:板书

  课题:幽径悲剧

  一块是对幽径的特点概括的词

  以下内容分成三块一块是学生对愚氓行为看法的关键词句

  一块是对作者信念的理解的关键词句

【幽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07-29

《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07-14

幽径悲剧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范文03-13

《幽径悲剧》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幽径悲剧(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06

幽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07-07

《幽径悲剧》说课稿设计03-29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