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秘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秘密》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本课以“情”为导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唤醒学生的尊师意识,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及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
歌曲《甜甜的秘密》(人音版第六册)
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一、组织教学
首先,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放飞美妙的歌声,仔细体会歌中的情感。(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演唱。(通过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二、谈话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能说说,在演唱时感受到了什么呢?
2.师:是呀,老师呕心沥血、精心培育我们茁壮成长。那我们该怎样报答老师呢。
三、新课展开,听唱歌曲
1.这里有一群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图片)
2.请你猜想一下,他们会对老师说什么呢?(背景音乐《甜甜的秘密》)
小结:真是一群懂事又体贴的孩子,老师会为有这样一群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下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要求:大家感受一下,这群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4.让我们一起用神秘、急切的心情朗诵歌词。(音乐背景)
5.师配乐范唱(帮助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
6.要求:熟悉歌曲,体会歌曲中的情绪。生说感受。在看、听、说中熟悉歌曲,对学生渗透尊师思想的教育。
小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尊师重教的国度,国家就会兴旺发达,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四、学唱歌曲
1.板书课题。
2.复习八分音符与八分休止符。
3.带领生用“Mn”哼唱旋律,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
4.师弹琴。要求:第二遍哼唱时注意有没有较难的地方,待会儿请求帮助。注:区分一二小节和五六小节的异同处,唱准大跳音程。
5.带上歌词跟琴唱。(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6.完整唱全曲。
(通过哼唱熟悉旋律,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线的走向掌握音准。
从学生角度发现歌曲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五、歌曲处理
1.跟着音乐演唱歌曲,体会神秘、急切的感觉。板书:神秘、急切
2.练唱歌曲前半部分,唱出神秘的感觉。
3.生练唱后半部分,唱出急切的心情。
4.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唱出神秘急切的感觉。
5.生上台演唱歌曲。
6.以“领+齐”的形式演唱歌曲。
(通过歌曲情绪的处理,提高学生演唱水平,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促进学生更好体现歌曲内涵。)
六、情节高潮
1.许多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他们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的呢?(放《飞来的花瓣》)
2.师:是呀,不只在校生爱老师,已毕业的乃至全社会的人们都尊敬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尊敬老师呢?因为老师不但教我们知识,关心我们成长,甚至还会用生命来呵护我们,这一次在汶川地震就有许多老师为了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例如:5月12日晚9时许,当救援人员挪开一块断裂的预制板时,他们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后脑内凹、被砸得血肉模糊的汉子,趴在一张已被砸得变形了的课桌上,而课桌下,是4个已经昏迷、尚有生命迹象的学生。这4个学生,就是因谭千秋老师用身体保护而逃脱死神之手,那位趴在课桌上的汉子,就是谭千秋老师。
又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地震发生后,家长们无奈地坐在废墟边上,焦急地等待着救援队伍到来。幼儿园园长李娟回忆起瞿万容老师被救援队发现的情形,泣不成声的说:“当时瞿老师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怀里还紧紧抱着一名小孩。小孩获救了,但瞿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幼儿园废墟里,记者看到孩子们使用的小枕头、小盖被,还有散落的一只只小鞋。人们不愿再去想像当时的慌乱与无助,但正因为有了像瞿老师一样的平凡人,才让更多孩子得救。
现在,你想对尊敬的老师说句什么呢?(背景音乐《飞来的花瓣》)
3.最后,让我们把最美的歌声献给尊敬的老师。生动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爱师的音乐氛围越来越浓烈,说说、唱唱中真挚的情感自然流露,激动人心。)
七、结束
播放《甜甜的秘密》。学生边哼唱边怀着对老师的热爱之情走出教室。
《秘密》教学设计 2
设计背景:
南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普通农作物,它易于储存保鲜,夏、秋、冬三个季节,农贸市场随处可见它的身影,可谓取材方便。其品种丰富,外形多样,吃法多样,富有营养,能给孩子带来丰富的感官之旅。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很少去主动关注南瓜,对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如何挖掘、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有效的活动,使教育教学富有现实的教育价值?遵循《纲要》所倡导的选择教育内容要遵循“既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这一原则,我设计了大班综合活动《南瓜的秘密》。活动中,我以南瓜为材料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发现、动手、动脑,关注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关注幼儿的行动和思维,关注幼儿的体验和感受,以期让孩子获得各种鲜活的经验,丰富知识,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南瓜品种的丰富性、多样性,了解南瓜的相关知识,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尝试根据不同南瓜的外形特点进行装饰和造型,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感知、探索、创作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体验快乐。
(分析: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本次活动涵盖了科学、社会和美工几个领域的内容。由于大班孩子观察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好,同时他们又有着较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因而认知目标的重点放在让孩子感知南瓜品种的丰富性、多样性,了解南瓜的相关知识,并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目标二是源于南瓜外形的多样性、极强的可塑性,满足大班孩子动手操作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想象力、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而情感目标的达成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孩子在活动的全程中都在收获快乐。)
活动准备:
1.南瓜食品若干,用透明小碟装好
2.各种品种和外形的南瓜实物若干
3.南瓜相关知识的PPT
4.各类装饰工具和材料(如勺子、剪刀、牙签、油泥、毛线、彩纸、即时贴、棉花、胶水等)
5.活动前师幼将手洗净
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主要设置了四个环节:品尝南瓜食品—感知南瓜特征—丰富南瓜知识—南瓜造型艺术。
一、幼儿自由品尝各类南瓜食品,激发探索南瓜秘密的兴趣。
1.幼儿自由品尝南瓜美食。
2.教师简单介绍各类食品的名称。
二、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南瓜的外形特征、内部结构,感受南瓜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幼儿参观各种各样的南瓜,自由探索有关南瓜外形的信息,引导孩子比较观察南瓜外形的多样性。
2.幼儿分享交流获得的经验,教师引导、帮助幼儿梳理信息,使之更为完整。
师:刚才我们和大南瓜一起做了游戏,请你来说说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
梳理:从南瓜的形状、颜色、触摸觉和大小上进行归纳小结,了解南瓜外形的多样性和品种的丰富性。
3.了解南瓜内部的结构。
师: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南瓜外形的秘密,那么南瓜里面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猜一猜,然后教师当场打开南瓜让幼儿观察。)
南瓜里面有:瓜肉、瓜瓤、瓜子。
三、观看PPT,了解南瓜的相关知识,扩充生活经验。
1.南瓜生长在哪儿?它是怎样长大的?
幼儿先猜测,然后观看南瓜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PPT。
2.幼儿了解丰富的南瓜美食及营养价值。
(1)幼儿观看南瓜美食PPT,感受南瓜美食的丰富性。
(2)教师简单介绍南瓜的营养价值。
师:人们这么喜欢吃南瓜做成的食品,它到底有什么营养呢?
教师小结:南瓜能解毒、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防治糖尿病、消除致癌物质、促进生长发育等等功能。南瓜子还能杀灭人体内的寄生虫。
四、尝试根据不同南瓜的外形特点进行装饰和造型,体验艺术创作的.快乐。
(1)南瓜除了有丰富的营养供人们食用外,它还能做成可爱的工艺品供人们欣赏,非常有趣。教师出示自制的南瓜造型并作简单介绍。
(2)今天,我们有这么多的南瓜,你们想用它们做什么呢?启发、引导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装饰、造型不同形状的南瓜。同时滚动播放南瓜造型PPT,激发孩子进行南瓜创作的欲望,拓展思维。
(3)展示南瓜造型作品,小结活动情况。
活动效果:
活动由始至终孩子们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他们积极参与,善于表达,乐于动手,在活动中体现出极强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整个活动过程是愉悦而满足的:品尝南瓜美食时个个津津有味,馋样让人忍俊不禁;和大南瓜做游戏时,快乐、主动,比较观察乐此不疲;观赏PPT,丰富南瓜相关知识时,他们好奇、深入,刨根问底;制作南瓜造型时,动脑动手,全神贯注。总之,孩子们在具体感知、快乐探索、动手创作、克服困难的活动中获得经验,丰富知识,发展能力,收获快乐。
自我评析:
幼儿园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有赖于幼儿动用多种感官与事物及自己的心灵发生相互作用,有赖于幼儿思维的参与,有赖于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一、选材具有现实意义。
南瓜取材方便,品种丰富,外形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供挖掘的教育点多。
二、多感官多通道参与感知,获得直接经验。
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即多种南瓜食品和南瓜实物。孩子通过多感官多通道参与感知,在尝一尝、看一看、摸一摸、抱一抱、比一比中获得更多的对探究对象的直接经验。
三、通过精选图片的认知,获得间接经验。
精选的PPT,帮助孩子扩充生活经验,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满足孩子探究的欲望。
四、巧妙运用南瓜外形特征,满足孩子动手创作、审美的需要。
南瓜装饰、造型活动,既符合大班孩子动手操作的需要,又使孩子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
五、过程中师幼、幼幼、孩子和材料的高效互动。
从品尝、感知、猜测、欣赏到创作每一环节都体现出教师和孩子,幼儿与同伴、孩子和材料的高效互动。他们之间的自然交流让每一程序都趣味盎然、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南瓜能做出这么多的美食,太好吃了!
南瓜的里面是什么样的呢?
南瓜的秘密知多少?
动手创作真快乐!
瞧,我们的作品够有创意吧!
《秘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同体积的塑料块、木块、橡胶块、铁块、塑料小桶、量杯、网袋、测力计、橡皮泥、带盖的小瓶子、细橡皮管、竹筷、海绵、塑料袋、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上一课我们研究了水的浮力,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不管是浮着的,还是下沉的,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既然这样,为什么放入水中的物体有的沉,有的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发现物体与同体积水相比,比水重则沉;比水轻则浮。
(1)谈话: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请同学们把同体积的木块、塑料块、橡胶块、铁块放到水中,观察哪些物体在水中上浮,哪些物体在水中下沉。
(2)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有的沉、有的浮呢?
(3)指导学生实验,要求用测力计测量这些同体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把结果填入课本第11页中。
(4)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这些同体积的物体与同体积的水相比,哪些比水重?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比水轻?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7)小结:与同体积的水相比,比水重的就会下沉,比水轻的就会上浮。
(8)学生完成第11页的填空。
2、指导学生研究同一物体,重量不变,体积增大,其浮力也会增大。
(1)谈话: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曾做过一个实验:一团橡皮泥在水中下沉,把它捏成船形就可以浮在水面上。
(2)提问:为什么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后,在水中会由沉变浮呢?
(3)指导学生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空气中的重量是多少,再测量它们浸入水中后重量是多少,计算出它们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第12页表中。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橡皮泥体积变化与它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5)小结:橡皮泥的体积越大,水对它的`浮力也就越大。
3、学生发现同体积物体,如果重量不断增加,也会由浮变沉。
(1)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2)小结:物体的体积不变,如果物体重量不断增加,就会由浮变沉。
(3)讨论:为什么潜水艇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4)小结:物体体积不变,如果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由浮变沉,同样,如果重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也会由沉变浮。
4、学生利用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规律进行研究和实践。
(1)“玩”潜艇模型,控制它在水中的沉和浮。
(2)分组实验:鸡蛋在清水中下沉,在浓盐水中上浮。
三、巩固总结
1、提问: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发现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秘密是什么?
(2)怎样控制潜艇的沉与浮?
2、课后实践
(1)自制潜艇模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把潜艇的秘密讲给他们听。
(2)有的木块能浮在水面上,过了一会儿就会沉入水底,你能设计实验,寻找其中的秘密吗?
《秘密》教学设计 4
【活动来源】
随着天气渐渐变暖,我发现园中的孩子们对水的兴趣很大,经常在水管前嬉戏、打闹,以致把衣服弄湿了也不愿意离开,有几个“小调皮”甚至为了能在水池边多玩会儿,主动要求帮老师洗抹布、涮拖把。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时机,提供适当引导,让孩子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我心想,何不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来上一节关于水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的
2、知道水会随温度的变化呈现不同的状态
3、了解水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
【准备活动】
1、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玩水玩具,每组一个大塑料盆
2、事先在冰箱里冻好冰块
3、教师准备酒精灯、烧杯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各种玩水玩具,如水枪、瓶子、水盆等。请每组幼儿自由玩水
师:“刚才,孩子们都玩得很高兴,可是你知道吗?(压低声音夸张状)水呀,还有许多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水的秘密,好不好?”
幼:“好”
评析:利用幼儿平时比较感观熟悉又喜欢玩的东西,引起他们的兴趣,利用幼儿的好奇,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请幼儿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只用眼睛看语气重一些)
幼:水清清的,牛奶浓浓的;水是无色的,牛奶白色的。
小结:水是无色的
评析:本环节,教师多次强调孩子只用眼睛,孩子对物体的感知有多种经验,尤其对平常喝的水、牛奶,他们很容易想到味道等其他的,而教师引导孩子用“看”这个感官系统,幼儿又自然运用上“颜色”这个词汇,水的这一特性很自然就出来了。
2、尝
教师请幼儿尝一尝牛奶、水有何不同
幼:牛奶酸酸的甜甜的,水没有味道。
小结:水是无味的
启发幼儿:水与牛奶比,还可以与什么比尝是无味的
例如:酒是辣的,酱油是咸的,加深水是无味的
评析:让幼儿尝,他们亲自感受,探索兴趣更浓了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片鲜艳的花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花片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
启发幼儿想办法: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水是透明的?
例:把小手放入干净水中,隔着盛满水的瓶子互相能看见等。
评析:教师对于孩子一些偏离实际的说法、想法要及时正确引导,引导并启发他们能够及时回到要体现的内容上来,孩子也在不停的讨论、探讨中形成了知识。
4、动
几人一组将杯子里的水倒入盆中,引导幼儿感知水的流动,提问:水是怎样的?
小结:水是可以流动的。
水的流动性还从哪里看出来,启发幼儿说出如拧开水管、小河流水等。
评析:让孩子动起来,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在操作中明朗化、清晰化。
5、师幼共同总结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
本环节总评:幼儿与教师一同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等多种形式,对水的特性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水变冰
师:水对小朋友说:“我还会变魔术。”(压低、夸张状)
幼:啊,变魔术。
师出示事先冻好的冰:“这就是水变得,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冰?”
幼儿:天冷时在冰箱里。
小结: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变成冰
评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魔术引出内容,幼儿情绪高涨,求知欲望更强烈。
2、观察体验 冰变水
(1)请幼儿用手摸一摸,说出感觉(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师:想一想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水。
幼:天气暖和了 放在热水壶上加热
师请幼儿把冰放在玻璃杯里加热,验证幼儿的猜测。
小结:冰在温度变高时就会慢慢变成水,而且温度越高化的越快。
3、操作实验 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
①玻璃杯里的水加热会怎么样?
②爸妈烧开水时你发现了什么?
③热水杯上盖一张纸,你会发现什么?
(2)实验观察
①在酒精灯上给水加热,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幼:“有热气出现”“有水气”
小结:水变成了水蒸气
②在热水杯口盖一纸片,请幼儿观察纸片变湿了。
小结,水蒸气随温度下降变成了水。
总结:水有三态。固态,象冰;液态,象水;气态,水蒸气。
本环节评析:幼儿通过猜测及平时的观察,到今天的体验,加深了对水的另一个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四、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
幼儿讨论得出:水对人类,对植物、动物用处特别大,水可以洗澡、洗脸、洗菜、浇花、浇庄稼,动物也离不开水。
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总评:水的秘密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孩子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水的特性,水的三态变化,也激发了孩子热爱水资源的情感,立志节约用水,以实际行动做到不浪费水,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活动延伸】
观察日常生活中水流动现象,教师同幼儿一起制作宣传节约用水的图片。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教师时刻要为幼儿的探索认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认识物质的性质。本次教学活动通过看一看、尝一尝、动一动,幼儿从亲身体验中,对水的概念从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实验者”,知识在孩子们的实践中自然就形成了。
《秘密》教学设计 5
设计意图
本月主题活动是《千“纸”百态》,老师和幼儿探索了许多关于纸的秘密,幼儿在彩绘纸面具时,有一个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纸面具是怎么做的呢?根据幼儿的疑问,寻求了其他幼儿的看法,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由此,根据幼儿的疑问和兴趣点,设计了活动《纸浆面具》,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解答自己的疑惑。
活动目标
1、 观察人脸的五官,用抓、捏等方式给纸浆造型,探索制作纸浆面具的方法。
2、 初步学习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仔细观察人脸的五官,用抓、捏等方式给纸浆造型,探索制作纸浆面具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皮球若干、利于溶解的废旧纸张(水果店赞助的纸张)、棍子若干、胶水、水槽若干
经验准备:有做纸浆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直接语言导入
师:我们上次彩绘面具时,小朋友们提出了疑问,想知道纸面具是怎么做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纸面具。
二、基本部分
(一)废旧纸张变成纸浆
师:我们要做纸面具,我们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幼儿已有制作纸浆的经验,幼儿会很快想到先把纸做成纸浆。)
幼儿分组完成做纸浆的任务
幼儿自由与同伴分组,把废旧纸张撕成小碎片,加入清水浸泡,用棍子再次捣碎,随后加入足量胶水进行搅拌。
(二)纸浆变纸浆面具
1、讨论用什么材料协助做纸浆面具呢?
师:我们的纸浆做好了,直接放在桌面上做面具可以吗?
——不行!放在桌面上面具是平的。
——放在桌子上,它没有干的话,我们就没有桌子吃饭了。
——我们在气球上做吧,它是鼓鼓的,做出来就被就不是平的了。
——但是气球很容易爆的,那样我们的面具就坏掉了。
——那我们用皮球呀!它和气球一样的.鼓鼓的,它不会爆呀?
2、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师:用皮球这个方法很不错,但是皮球滚来滚去的,我怎么做面具呀?
——用手按住皮球就可以了呀,他就不会滚了。
师:用手按住,就没有手可以做面具了呀?
——我们可以请朋友帮我们按住呀,这样就可以做了。
3、探索制作纸浆面具的方法
师:皮球到处滚的问题解决了,纸浆直接敷在皮球上,一点也不光滑,一点也不好看,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轻轻的拍一拍,这样就会变得光滑的。
师:那接下来,面具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脸的五官)
——眼睛在最上面,我们可以抓两个洞洞就变成眼睛了
——鼻子在眼睛中间,我们可以把纸浆捏一捏变成鼻子,也可以抠一个洞洞变鼻子呀
——嘴巴在最下面,我可以抠出一个半圆,变成笑脸嘴巴。
4、自由结伴,协作完成纸浆面具,老师进行巡视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可以相互欣赏和交流,将制作好的面具,固定好放在户外晾干。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表演区可开展面具舞会;剩余材料可投放在操作区,有兴趣的幼儿可以继续操作。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是从幼儿的疑问和兴趣点出发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极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地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非常乐意动手制作纸浆面具。
2、在制作纸浆时,加入的胶水一定要足量,不然面具干了之后会很脆,稍微用劲就会破裂。
《秘密》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来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过程描述:
课前谈话:
孩子们,脑筋急转弯会吗?谁来说一个?
(学生自由说)
老师也有一个,想听吗?
什么东西越洗越脏?(答案是水)
(学生猜)
玩过水吗?在哪里玩的,说说你都是怎么样玩水的?
(学生自由畅谈自己的玩法)
现在想玩水吗?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想玩水,那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玩水,想玩水的小科学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上课。
【课前通过让学生说脑筋急转弯,活跃气氛,形成学生主动交流的氛围。自然引出“水”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与水有关的事情,从而激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了解学生对水的一些认识,为上课做好准备。并以此为引子,让学生很自然地由生活中玩水,过渡到课堂上玩水、研究水面,使学生意识到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课与生活密不可分。】
一、提出问题,初步探究
1、揭示探究学习的问题。
同学们都玩过水,那你在玩水的时候观察过水面吗?
(学生自由汇报)
这节课我们再一起来玩玩水,观察水面,看能发现什么。(板书:水面)
2、引导学生从观察半杯水开始探究。
同学们会装水吗?
看,每个小组桌面上有一个空玻璃杯,谁愿意帮老师装半杯水?利用桌面上的材料,你打算怎样装?
(学生自由简单汇报)
装水时,你们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汇报)
那好,我们就选用烧杯装水,装时注意不要把水洒到桌面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装半杯水)
(学生装完后)现在每个桌上都有半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杯内的水面什么样?
(学生观察后简单汇报)
3、引导学生观察满杯水水面。
我们继续往里装水,一直装到水满为止。同学们,你们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
(学生装完后)同学们,水装满了吗?满到什么程度?还能继续往里装水吗?再用滴管加一些试试。
现在杯子里的水已经装满了,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杯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
(学生根据观察汇报)
【学生在说生活中的水面时,大都从颜色、有波纹等方面来交流,基本不切入本课观察
主题。为了突出本课探究主题,教师通过装水这个活动,让学生先观察半杯水水面,再观察满杯水水面,从而让学生随着水面的变化一步步深入探究水面的秘密。】
二、进行“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的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曲别针,(指着学生面前的满水杯)这么满的水,你认为还能往里放曲别针吗?
(如果学生回答不能放入,请说说理由)
如果能放入,你认为最多能放几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再汇报,把学生们的猜想数据记录在黑板上,以便以后与实验数据比较)
2、实验指导。
每个小组的猜想都不一样,满水杯内究竟能放入多少枚曲别针?怎么样才能知道?在实验的过程中,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提示注意事项。)
放的时候注意速度要慢,数清数量,水流出来之前数量为最多数。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水面,看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在放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汇报与交流
你们在满水杯里放了多少枚曲别针,哪个小组先汇报?
(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和猜想的数据相比较。)
同学们看,你们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怎么样?看来有些问题只凭猜想还不行,它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验验证。在放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却没有流出来。)
【通过“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形象具体地体验到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现象,此时学生感到十分惊讶,有一种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感觉。通过猜想与实验的对比,体验到猜想与实验结论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问题只凭猜想是不科学的。】
三、进行“硬币上装水”的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
(出示一元硬币)看这是什么?
你们平时用它干什么?
今天我们不用它买东西,我想用它来装水,你们认为能行吗?
(学生表现出不相信的样子,认为不能装水,此时让学生说说不能装的理由。)
如果我们用滴管在硬币上装水,你就为能装几滴?
(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以便与实验的数据做比较。)
2、指导实验。
这枚硬币究竟能装多少滴水,我怎么样才能知道?在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提示注意事项。)
同学们在滴水时,要慢慢滴,一边滴一边数清数量,一直滴到水流出来为止,水流出来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边滴边观察水面的变化。
(学生在滴水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汇报与交流。
你们小组硬币上最多装了多少滴水?
(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到黑板上,并与猜想的数据做比较。)
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怎么样?
那在滴水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
同学们,一杯满的都快要流出来的水里还能放入几十枚,甚至还要多的曲别针,一枚小小的硬币上居然能装几十滴水,水面越来越鼓,都快变成半球形了,水面都高出杯子一大截,而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这圆鼓鼓的水面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小组内猜猜看。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验现象,尽情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你们都感受到在这水面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这种神奇的力量阻挡了里面的水流不出来,那这种神奇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只问不答)科学家给这种神奇的力量取了一个名字:表面张力。(板书:水的表面张力)
(此处让学生齐读“水的表面张力”)
这就是水面的秘密。(补充板书:的秘密)
5、出示资料卡。
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组成的,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指生读一读)
【学生通过给硬币装水这个活动,发现硬币上的水面越来越高了,都成半球形了,水还没有流出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水的表面张力的神奇。但是学生通过活动,只能体验到这种现象,而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此处教师适时揭示水的表面张力。】
四、应用与拓展
1、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表面张力。
同学们多棒呀!你们在玩水的时候就发现了水面的秘密,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其实在生活中,水面这种神奇的表面张力到处可见。我们看,在座的每一位小科学家,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交流)
2、这儿还有一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的资料,请大家欣赏一下。
(欣赏关于水的表面张力图片)
(介绍水黾)
认识它吗?它叫水黾,水黾的腿部上长有数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微小刚毛,这些微小刚毛不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所以它能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飞速的滑行,它每秒钟能滑行的速度是它身体长度的100倍呢!所以人们又送它一个名字叫“超级水上漂”。
3、课外延伸,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出示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内装大半杯水,水面放一个矿泉水瓶盖)
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半杯水,一个矿泉水瓶盖,你们能想办法,让这个瓶盖漂在水面中央吗?
(让学生试一试,此处学生都不成功)
想看老师的办法吗?
(老师用一端粘有肥皂的小棒,轻松将瓶盖引入水面中央,此时学生感到非常惊奇)
同学们看,瓶盖成功的放在水面中央了!这是为什么呢?看来水面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呢!
【一堂好的课并不应因铃声的响起而结束,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更能延伸课堂精彩。这里我向学生演示了一个让塑料瓶盖飘到水中央的小实验,进一步激发起了学生想课下继续探究水面秘密的欲望,为学生开展有序的后续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体会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探究、交流等活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
一、从生活入手,激起探究兴趣。
“生活是探究学习的源头活水。”“玩水”的经验学生并不陌生,虽然学生都玩过水,但对于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过,思考过。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见过的水面是什么样子?多数学生没有真正留意过,既使看过,也是表面现象,如颜色、有波纹等。因此接下来,我设计了两个装水小活动:一是装半杯水,装完后仔细观察,杯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二是装满一杯水,在装的过程中,我及时问学生:“你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并引导学生用滴管继续把水装满。这时让学生再去观察水面,满杯水的水面有点鼓的,原来水面不是平的,这是怎么回事?学生想探究的欲望一下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从生活中的普通水面入手,逐层深入,适时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小小的水面还藏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真是有趣。就像一颗小石头,在水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将学生的探究激情荡漾开来,纷纷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之中。
二、有序地观察,引导自主探究。
这是一节观察课,本课就是让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观察水面的变化,从而得出水面的秘密就是水有表面张力。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半杯水的水面是什么样的,又是让学生观察满杯水的水面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已有了一杯满水的前提下,我让学生大胆猜测,满满的一杯水内还能放曲别针吗?如果能放,能放多少枚?学生小组讨论,大胆猜想。这时,我及时把学生的猜想结果记录下来,以便与实验结果作以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水面,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做到有的放矢,培养了学生课堂上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没流出来,纷纷感到奇怪。在学生的惊奇中我又设计了“给硬币装水”的活动,出示一元的硬币,让学生猜想能不能在硬币上面装水,如果能,你认为能装几滴?学生大都猜测不能装,于是我让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在滴水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这时学生发现水面越滴越高,都快成球形了,水还没有流出来,进一步体验到了水面神奇的现象。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交流、结论这样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在有序地观察,充分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神奇的水面现象就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从而揭示出了水面的秘密。通过几个不同的观察水面的探究活动,教师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观察,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认真、有序的观察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合理的拓展,问题使探究走出课堂。
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导火索。我设计本课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从问题引入又从问题结束”。引入性问题是将学生领入探究学习之中,在探究中不是以解决问题而圆满,而是以最终又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探究而圆满结束。课堂探究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观察、交流、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发现了水有表面张力这一现象。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在拓展这一活动中,我出示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杯内装大半杯水,水面放一个矿泉水瓶盖。瓶盖放到水面上始终是飘浮在水面的边缘,有没有办法让它飘浮在水面中央?学生上台试一试,都不能成功。这时我用一端粘有肥皂的小棒,轻轻一碰,轻松将瓶盖引入了水面的中央,学生感到非常奇怪,这时我趁机问:“瓶盖成功地放在水面中央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正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继续将探究活动深入进行下去,对“为什么”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的探究学习就会持续发展下去,而学生科学素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个问题引入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的。
《秘密》教学设计 7
设计意图:
自然界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对于声音是怎们产生的却又很陌生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我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并借助声音驻波器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幼儿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其危害,再次增加幼儿对声音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感受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
3、感受身边的`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体会好听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鼓、碰铃、串铃、三角铁等各种乐器和盘子、碗、小勺等任何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教学课件(声音驻波器)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播放好听的音乐,幼儿感受这段音乐的美好。
——激发兴趣,谈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并请个别幼儿向集体展示。
——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幼儿说出这种物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小鼓,敲击产生声音,通过小豆子在鼓面上跳舞的实验,从而明白,声音是因为物体间碰撞振动而产生的。
4、教师设疑:怎样能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高一点?怎样使小豆子在鼓面上跳的低一点?幼儿探索,并实际操作,得出结论,拍打鼓面的力量与小豆子跳的高低有关系。
教师总结:物体振动强度大,产生的声音就会大;相反,物体振动强度小,发出的声音小。
5、结合声音驻波器,想象直观的感受物体振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
6、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噪音,如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建筑工地的施工声、KTV唱歌的声音等,了解噪音对人们的危害,同时感受好听的声音带给人们的愉悦感。
活动反思
在自然界中,声音是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但对于大班孩子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却很陌生。为了培养孩子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本此活动,我设计从聆听声音、探索声音、发现声音秘密等几个环节着手,重点探索声音产生的秘密,难点是让孩子借助声音驻波器探索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这节微课,目的在于幼儿通过视觉、听觉、感知觉等方面对声音产生兴趣,直观的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我还借助幼儿园科学探索室的声音驻波器演示,观察声音的大小和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达到这节活动的目的。在活动最后环节,我寻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噪音,让幼儿感受噪音带给人们的危害,呼吁孩子们远离噪音的污染,让好听的声音来装扮我们的世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
因为是一节微型课,自己设计的不是很充足,声音的探索也需要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探索,这只是给孩子在探索声音的过程中抛砖引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也是《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核心理念,希望评委老师们看到这节课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秘密》教学设计 8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3、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模仿动物睡觉的样子,从而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猪图片、ppt、(动物趴着、站着、倒挂着、团成球、太阳、月亮)的标志、各种小动物图片和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小猪睡觉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动物睡眠方式的'兴趣。
师(出示小猪图片):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看,他是谁呀?(小猪)小猪在干什么呢?(睡觉)他是怎么睡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二、了解小动物的睡眠方式。为什么要这么睡。
1、师:今天小猪还邀请了很多好朋友来玩,瞧瞧他们是怎么睡觉的?
2、师:小马是怎样睡觉的?你来做一做。小马为什么要站着睡呢?(请幼儿自由猜测)没关系,我们请小博士来告诉我们。(出示录音)
3、师:小狗是怎样睡觉的?……
4、师:小刺猬是怎样睡觉的?……
5、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睡眠方式呢?你能做一做吗?
6、小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睡眠方式,这都与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关,但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游戏:让幼儿按照动物的睡觉方式、睡眠时间的不同进行分类。
(增添一些小动物,如猫头鹰、驴、仙鹤、小猫……)
师:自从小猪发现了小伙伴们睡觉的秘密之后,他就一直很感兴趣,最近他还打算制作一本《动物睡觉大全》呢,可是要整理的内容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师(在黑板上出示趴着、站着、倒挂着、团成球的标志):小猪想给小伙伴们分分类,请你们想一想哪些小动物是趴着、站着、倒挂着、团成球睡得呢?(请幼儿将拿到的动物图片粘贴到相应的标记下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分得对不对。
四、音乐游戏:小动物睡觉了。
1、师:小猪非常感谢小朋友的帮忙,所以他准备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想和你们玩一玩。你们想玩吗?
请幼儿任意选一种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情绪,自由地模仿小动物,如音乐很欢快,幼儿们就模仿小动物跳舞,当音乐变成轻柔的摇篮曲时,就模仿小动物睡觉。老师则扮演大老虎,谁做错了动作或者动了,就要被拖进老虎洞。
2、如时间允许可交换头饰表演1~2遍。
五、引入生活。
1、师:小动物们为什么要睡觉?不睡行不行?我们需要睡觉吗?午觉不睡行不行?
引导幼儿知道睡觉的重要性,只有睡饱了,我们才有精神,才不容易生病,也才能学到更多的本领。
2、师:你们平时是怎样睡觉的?(趴着、侧着、平躺着睡……)像小马一样睡觉好吗?为什么不好?(不舒服)怎样睡才是最好最舒服的呢?(引导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正确的睡眠方式:向右侧睡,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动物睡觉的样子,你们觉得有趣吗?其实在这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小动物,他们睡觉的方式都很特别,你们回家之后可以再找一找、看一看噢。
《秘密》教学设计 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使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版本,第七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的第四课。本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轮轴有什么作用;二是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在这一课中,学生将探索另一种简单机械——轮轴。轮轴这种机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但对轮轴的概念和省力现象的理性分析是缺乏的。教材从回忆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水龙头开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观察水龙头的构造上来,从而了解了什么是轮轴。出于学生对轮轴的认识还是模糊的,仅仅是文字概念而已,教材通过组装一个轮轴的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在反复比较轮上和轴上的钩码数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轮上用力比较省力,轴上用力比较费力。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的实验。先改变轮轴装置,将轮变大,保持轴上的钩码数量不变,轮上的钩码进行数量调整,记录下钩码的数量情况,接着将记录下的数据与前一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这是本课的关键,因为本单元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从数据中得出规律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轮越大,轮轴越省力。教材循序渐进地安排了一个个涉及轮轴概念本质的活动,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建立起了对“轮轴”的完整概念。
【学生情况分析】
1、学习状况分析:学生整体学习热情较高,对科学探究活动兴趣浓厚,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喜欢动手;但是独立探究能力不够,部分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对知识的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对本学科的认识还不够。
2、认知特点分析: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过体验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巨大的影响,是怎样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这种能力任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不断的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设计思想】
本课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轮轴,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螺丝刀游戏和两次在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数据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体会和感悟轮轴是如何省力的`,知道游戏中也含有科学道理,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每组):1盒钩码(系线)、1个轮轴、1个轮圈、2把螺丝刀、2瓶水(系线)、1套支架、1张记录表。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1套、教学课件、组装水龙头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水龙头)这是什么?谁能把它拧开?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起来,你再来试一试!前后两次拧水龙头,你有什么想说的?
2、为什么加了一样东西就能轻松的拧开水龙头呢?
3、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水龙头,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有什么特点?
4、归纳: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
二、玩变形轮轴螺丝刀
1、认识螺丝刀
(课件出示螺丝刀)螺丝刀是轮轴吗?哪个是轮?哪个是轴?
小结:螺丝刀的确是轮轴,只不过它的轮和轴为了人们使用的方便变长了。
2、“吊水瓶”游戏
下面,让我们来玩一玩螺丝刀!我们要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老师向大家推荐两种玩法!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瓶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你觉得玩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老师还有两个要求:第一,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第二,吊水时必须把水瓶口吊到与桌面基本相平为止。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交流:这两种玩法,哪种省力?哪种费力?在玩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三、轮轴原理深度研究
1、(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吗?
2、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来作进一步研究。现在老师要在这个轮轴的轮和轴上分别吊一个钩码。为了防止钩码掉到地上,可将轮轴朝向盒子的内部!我们先拿出系有线的钩码,把线头放进轮上的凹口中,在轮上绕几圈。然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在轴上再挂上一个方向相反的钩码。如果我把手放掉,轮上和轴上的钩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知道结果?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如果轮轴没有平衡,请你想办法把轮轴调平衡。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4、现在老师还要为这个轮轴加上一个轮圈,组合成一个新的轮轴,(教师操作组装轮轴)这个轮轴与刚才的轮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老师在这个轮轴的轮上挂一个钩码,同学们还能把这个轮轴调平衡吗?学生领取材料后实验。
5、交流:(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6、如果老师再将这个轮轴的轮扩大,在轮上还是挂一个钩码,你能猜一下这个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两边的平衡?
四、拓展整理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出示组合式水龙头)为什么加了这个东西,水龙头就能够轻松的拧开?
2、这就是轮轴的秘密。老师有一个疑问: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而驾驶员却能很轻松的转动汽车轮子,他靠的是什么呢?
3、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品应用了轮轴?
4、总结: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
【教学小结与反思】
科学教材的内容看似没有联系,其实蕴涵的科学探究方法却是相通的。六年级科学教材的推测假设、数据收集、动手操作的探究方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而我却不敢放手让学生操作,根据数据去得到结论。
《轮轴的秘密》这课上下来,似乎很顺利,但是总感觉学生的思维不够发展,对轮轴作用的研究上,我使用杠杆尺的研究方式引入,效果比较好,主要表现在:孩子能在此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的方案,对轮轴中轮带动轴与轴带动轮有更深的认识,实验结果的呈现比较清晰。在此基础上,研究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课教学“轮轴”的秘密,对学生而言,轮轴虽是一个新的简单机械知识,但生活中的应用却相当广泛,在教学中,要努力唤起学生潜意识的苏醒,当他学完这课后,他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并会去关注生活中更多蕴含着科学道理的事物和现象。
为了让学生能有切身体会,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水龙头和一把螺丝刀。水龙头是去五金店里借的,学校可没有,最好找那种“轮”可以卸下的水龙头,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在轴上用力扭水龙头那费力的感觉,就对“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有更深的印象了。
最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的现象,学生能说出很多很多,除了书中五种,还提到了:自行车的龙头、钥匙、电扇开关等等,开红酒的开瓶器等等。充分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机械应用无处不在,机械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秘密》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帕斯卡是怎样发现声学的震动原理的,激发学生学习帕斯卡仔细观察、好动脑筋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
教学难重点:
1.了解声音的秘密的发现过程。
2.了解声学的震动原理。
3. 学会书写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声学原理示意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读书指导。
1.初读课文,正音识字。
2.自读课文,纠正读音、停顿、语气等问题。
3.识字教学:
出示生字,以开火车形势练读。
学生组词并用词说话。
二、读课文,深入理解
1. 朗读展示,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 集体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
3. 围绕重点问题,分组讨论。
(各种各样)的声音
( )的音乐
( )的秘密
( )的噪音
问:声音究竟有什么样的秘密呢?
三、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1. 小组活动探究,体会帕斯卡善于观察、勇于时间。
2. 积累内化,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
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名读课文,要求读熟,读出感情。
二、认识文中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1.学生自己试着认。
2.师领读。
3.生领读。
三、会认,会写10个生字。
1.先观察10个生字。
2.认识10个生字。
3.指导写10个生字。
4.反复认、写、组词、说话等。
5.练习:选词填空。
关心 关怀 爱护
(1)党对我们的(),我们永记心间。
(2)少先队员要()公共财产。
(3)老师向妈妈一样()我们的健康成长。
6.独立完成课后52页练习。
《秘密》教学设计 1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景,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知道诗歌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并学用不同语气语调朗诵。
活动准备:
春天的FLASH课件作品
活动过程:
1、用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故做神秘状)我有一个秘密想告诉你们!你们想知道么?
(轻声说)我知道,春天来了,你们知道这个秘密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谁能告诉我?
2、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刚才你们告诉我一些关于春天的秘密,其实春天还有许多的秘密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诗歌。
3、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诗歌里告诉我们哪些秘密呢?
幼儿讲述。
4、演示课件,再次完整欣赏散文。
春天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散文,是谁告诉我们春天在这儿的秘密呢?
5、向幼儿介绍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提问:是谁告诉我们春天在这里的'呢?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
那么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们真的能说话吗?
那这首诗歌的作者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让它们说话的呢?
让小河、垂柳、桃花、燕子象我们人一样说话,这样诗歌听起来就更美了。这种手法叫作拟人化。
6、教师带领幼儿分段欣赏诗歌,学习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有表情地朗诵。
小河、垂柳、桃花、燕子它们说了什么话?“春天在这儿!”
因为这是春天的秘密,秘密应该怎样说?(小声说)
有谁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
小河、垂柳、麦苗、燕子小声地说:……
有谁微笑的说?
谁在轰隆轰隆地嚷嚷?
拖拉机!在农田里,农民伯伯忙着播种,拖拉机也在干活,它很兴奋地想把春天来了的好消息告诉很多人,因为声音很大,我们叫“嚷”。(幼儿学念)
7、再次欣赏课件和诗歌。
我们知道春天这么多秘密,你觉得春天美不美?
你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觉?
现在让我们一起边看边说,共同感受春天的美!
8、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春天的秘密,把它编进我们的诗歌里好不好?
《秘密》教学设计 12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天生爱玩水,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让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感知,并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从而了解水具有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基本特性;
让幼儿了解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懂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掌握水的基本特性。难点 ;对水的流动性的掌握。
活动准备
字卡、透明塑料杯每人两个,分别装有水和酸奶,彩虹糖每人两粒,水盆三个,玩水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交代本次活动的主题。教师(出示字卡:水的秘密):小朋友们,水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水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幼儿尝试找出水的特性。
1、 比一比(每个幼儿准备两个透明的塑料杯,分别装有水和酸奶)
让幼儿观察牛奶和水,比一比,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再端起水杯,说一说水是什么颜色的?—从中知道水是无色的。
2、 尝一尝
让幼儿分别品尝牛奶和水,说一说分别是什么味道。从中知道水是无味的`。
3、 看一看
教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两粒彩虹糖,(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好吃的礼物)分别放到装有水和牛奶的杯子里,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水是透明的。
4、 做一做
(1) 幼儿与教师一同将装有牛奶的杯子高高举起干杯,祝福大家今天开心,品尝一下牛奶加糖的味道。
(2) 拿起装有水的杯子, 提问:不能喝杯子里的水,怎样吃到水杯里的糖?不用任何工具帮忙。教师只提供一个空塑料盆,引导幼儿将水杯高举慢慢倾斜,观察水是如何“流”到盆子里的。感知水的“流动”的同时,也将杯底的糖吃掉
(三)结束部分 : 玩一玩
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发现新的秘密,告诉客人。
(四)活动延伸:观看视频—《水的故事》
幼儿了解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注:在总结水的秘密时,教师可将相应的字卡贴在黑板上。即:无色、无味、透明、流动等。
《秘密》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愿意大胆表述自己名字的秘密,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
2、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愿意大胆表述自己名字的秘密,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的写法、含义和取名字的小故事。
2、将写有幼儿姓名的小卡片(幼儿的姓和名用不同颜色区分)排贴在大黑板上。
3、红绿对棋、标有数字的房子、奖励牌。
教学过程:
一、寻找名字的秘密。
(价值取向:初步感知自己名字的不同。)
1、音乐火车介绍自己的名字"今天我们班来了客人老师,怎么样让她马上就认识你呢?""我们开着音乐火车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2、找名字"刚才宝宝们用很好听的声音介绍了自己的名字。那你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吗?请你来告诉大家你名字在哪里?"(出示幼儿名字,第几排第几个)
3、找不同"这些名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姓名之间的差别)
4、送名字宝宝回家"我们给名字宝宝排排队好吗?"(出示三幢有数字的房子)"想一想数字宝宝2的房子住哪些名字?数字宝宝3的房子里住哪些名字?数字宝宝4的房子里住哪些名字?"(按字数送名字)
5、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多数名字都是有两个字或者是三个字组成的,只有一小部分的名字是由四个字组成。
二、寻找自己姓的秘密。
(价值取向:发现自己名字中"姓"的不同。)
1、出示教师名字:"你们知道王老师叫什么名字吗?""猜猜看我名字中的第一个字表示什么?谁和老师一样都姓王呢,我们抱一抱。""你姓什么?怎么来的?"
2、小结:名字中的第一个字是姓。有的幼儿是跟爸爸姓,有的幼儿是跟妈妈姓。姓是家族给予的,不可以随便更改。
三、寻找百家姓的秘密。
(价值取向:进一步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一定的兴趣。)
1、出示百家姓卡片:"你知道还有哪些姓吗?老师这里有一首童谣里面都说了哪些姓?找一找你认识的字。"
2、小结:我们中国很大,人口也很多,有好多姓,我们就称百家姓。
四、说说我名字的秘密。
(价值取向:大胆表述自己名字的故事,了解名字的独特和父母的期望。)
1、抢答游戏《我名字的秘密》
幼儿分成红绿两队。
"你的名字有什么秘密或者故事呢?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最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看哪个队说的多哪那个队就获胜。"
2、小结:原来大人给你们取的名字都是很有意义的,表达了大人对孩子的期望和美好的祝愿。
教学评析:
"名字的秘密"是立足于"我是中国人"这一主题而作的一次拓展活动。活动中幼儿找名字的不同、说名字的不同,将原本的接受式学习变成发现式学习。更深远的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让幼儿了解自己名字中包含着父母的期望和让幼儿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及中国文化的博大,进而激发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秘密》教学设计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学习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主人公的善良、懂事、天真纯洁的美好心灵。
引导学生珍惜母子之情,学习从小事做起,关爱长辈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情感变化。
体会主人公对长辈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课文《秘密》及相关教学课件。
生字新词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背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讲述一个关于秘密的小故事,引出课题《秘密》。
提问:你们有过什么秘密吗?为什么不愿意告诉别人?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秘密》中,主人公也有一个秘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秘密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发音。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人物关系。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分段学习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关注主人公的秘密是什么,为什么他要保守这个秘密。
体会主人公在保守秘密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感受他的善良、懂事和关爱长辈的美好品质。
(四)深入探究,领悟道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等。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这些句子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作者对主人公品质的赞美。
(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秘密”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秘密》教学设计 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秘密》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能够分析并理解故事中的关键细节和人物性格;能够通过讨论和反思,认识到秘密对个人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秘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秘密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认识到秘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讨论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准备
课文《秘密》及相关教学资料;
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学生分组名单及讨论问题;
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或服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分享个人经历的方式,引出“秘密”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秘密》的作者和背景,为学生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主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细节和人物性格,记录讨论结果。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四)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共同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秘密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五)角色扮演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角色进行扮演,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表演,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秘密》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秘密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
【《秘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秘密》教学设计11-03
《秘密》教学设计11-03
《水的秘密》教学设计03-02
摆的秘密教学设计04-27
春天的秘密教学设计03-23
《摆的秘密》教学设计04-25
摆的秘密教学设计04-27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06-20
《声音的秘密》教学设计06-12
《沉浮的秘密》的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