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18 05:06:4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1

  【教学内容】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健康常识。

  【教学目标】

  本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学会优化自我意识的初步方法;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处理的技巧;深刻意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了解学习心理常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初步规划;了解高中生中存在的特殊心理现象,懂得如何寻求帮助,及时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对于高中生来说,该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在对照、讨论中完成对高中生心理发展诸特点的认识。

  2.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自我意识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改善高中生以自我中心的现象,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教材所学,提升个人的自我意识品质。

  3.注意体现教育的多样性、个性化。让学生交流情绪不好的处理办法,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辅以相关案例的讨论,并加以必要点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总结出适合自

  身的情绪管理技巧。

  4.重视基本内容的掌握,从小处着眼,得长足发展。事先筛选出人缘较好的学生,介绍交往的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直接可行的行为方式,迁移到自身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要注意内向学生的感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一步步走出自我的限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5.重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播放短片的方式,对相关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做简要介绍,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初步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动手操作,从实际生活出发,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6.准确把握教材关于学习心理的教学目标。这一阶段的高中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健康心态的愿望不断提高,应在此基础上,引人学习心理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讲故事、听案例的过程中,落实心理健康向学习、生活正向迁移的目标。

  7.探究新知。经过前面的学习,高中生对心理健康各因素已有充分的了解。教师应把握这一契机,引人高中生特殊心理现象的内容,以客观、接纳的语气教授,一旦遇到心理困扰,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对待。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高中

  生的特殊心理特点导致其心理健康水平最差,处于“谷底”。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第一节 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1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

  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2

  【活动理念】

  高中生处在青春发育的后期,生理上不断的发展和成熟,特别是性机能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随之产生了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对异性交往非常敏感而又好奇。处在异性眷恋期的青少年渴望和异性交往,在各种活动中都努力想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喜欢,并想方设法寻找或制造各种机会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异性同学之间的接触和友谊,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个性的发展,但是由于高中生的理想主义和自我意识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面临着困惑和各方面的压力,在处理情感问题上不能把握好分寸,容易影响到学习和人际交往。因此,如何正确交往对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次设计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存在的在男女生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活动,对异性交往的尺度和技巧有一定的掌握,能与异性同学自然、正常的交往。

  【活动目标】

  1、学生能明白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是一种非常正常、自然的事情,健康的异性交往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需求。

  2、学生能把握异性交往的原则性尺度,清楚地意识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生学会慎重对待青春的每一次选择。

  3、学生认识到在高中阶段应加强自我塑造、增强责任感,明确如何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学会处理好与异性交往各个层面的问题,以维护自己性心理和性生理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1、营造坦诚、信任的团体氛围,消除学生对自由沟通和交流的防卫心理。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明白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情感是一种非常正常、自然的事情,重要的是要把握男女生相处的“度”。

  【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敞开心扉积极发言;

  2、教师的穿插与引导。

  【活动形式】

  游戏体验、绘本欣赏、讨论辨析、小组分享等。

  【活动准备】

  课前调查、课件制作、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分组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热身活动:你我面对面

  活动规则:学生面对面,听指令,做动作

  指令一:面对面,握手,问好

  指令二:面对面,拍肩,说句悄悄话

  指令三:面对面,来一个拥抱

  如果你不想执行指令或者不想对方执行指令的时候,你可以举下手中的红牌。

  1、活跃课堂气氛。

  2、通过这个活动,导入主题。

  二、智慧泉——你我同行

  给学生呈现课前调查的关于男女生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1、与异性交流,其他同学就会八卦,怎么办?

  2、什么样的男女生交往是正常的?

  3、为什么跟异性玩得过于亲近,对方容易误认为自己暗恋他(她)?

  4、如果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聊天比较投合,很喜欢两个人在一起聊,被人误解了怎么办?

  5、和异性纯友谊交往,为什么会被说成有暧昧?

  请大家总结下,这些问题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分享)红灯:如果你看到两个异性同学在聊天,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者哪些行为会让你觉得他们是在谈恋爱?

  绿灯:哪些行为你觉得是他们是正常的交往而不是在谈恋爱。

  教师总结:我们同学总结除了在平时交往过程中容易被人误解的行为,有上述困惑的同学,请你反思下你是否曾经有类似的问题,如果有,那么自己需要注意调整一下;如果没有,那么对于同学的玩笑我们可以一笑而过。

  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学生的.困惑,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分享讨论,在平时的交往过程中,哪些行为容易被人误解。让学生总结出异性交往的原则。

  三、启思录———青春不迷茫

  (一)给学生呈现普遍存在的另外一些问题:

  1、如果我喜欢上了一个人,那该怎么办?要不要表白?

  2、男女生发展了很亲切的友谊,可是又有点暧昧,是否该和对方停止关系或者挑明?

  1、喜欢异性却不敢说,在心理憋着,郁闷?

  4、喜欢一个人不敢表白,而且不知道表白后的交往还会不会像现在做朋友一样好?

  Q:请同学们总结下,这些困惑有什么共同点呢?

  (当对异性同学有好感时,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衔接:喜欢上一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有一只鳄鱼它也遇到这样的问题,那接下来我们看下这只鳄鱼他是怎么做的?

  (二)欣赏《鳄鱼爱上长颈鹿》绘本。

  学生思考:看了这个绘本之后,我们发现鳄鱼为了吸引长颈鹿的注意力,为了获得它的好感,想了好多好多的办法,但为什么它前面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呢?

  学生分享讨论:

  衔接:我们发现鳄鱼因为选择了不适当的表达方式,让自己伤得不轻,很不快乐。

  与鳄鱼面临同样困境的同学,他们估计也很烦恼,很不快乐,那我们就帮这些同学分析一下,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做呢?

  红灯:哪些做法容易使自己跟鳄鱼一样受到伤害?

  绿灯:哪些做法能让他们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通过该环节,让学生把握交往的“度”,能更好处理遇到的问题。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都有很多点子,如果当前面临这些困惑的同学或许你已经有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希望大家共同讨论出的方法能够帮助到你。而当前没有遇到这个问题的同学,希望今天讨论的方方面面能让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你有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都能像这只鳄鱼一样,在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3

  一、教学目的:

  1、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学习紧张、压抑、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这是正常心理反应。

  2、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习心理的自主调节,保持正常的心态,树立自信,营造一个宽松和谐、乐观向上的班级氛围。

  活动内容及步骤:

  二、教学活动导入:

  据媒体报道:20xx.7一周内深圳大学两学生跳楼自杀,警方认定自杀者分别有心理障碍及忧郁症,精神病学专家认为应加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xx年10月7日,常州一名16岁的高一学生,因情感问题而自杀。

  据某教育科学研究所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发现,有49.6%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方面问题。某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同学们,你们已进入了高三年,已经到了青春期的年龄,应该说,这个阶段你们的想法更多了,学习负担更重了,还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的许多不如意等等,这些都影响了你们心理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习,影响了生活,甚至成了你们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三、现场调查

  同学们,你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是不是往往感到压力、忧愁、力不从心等等?当然,不同的人,他的心理感受是不相同的。同学们,想一想: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过不良的心理反应?比如说,焦虑、烦闷、易冲动、自卑等等。大家现在分组讨论交流,看看我们有哪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既可以自我检查,也可以谈自己的观察感受等。

  (学生讨论交流后)

  现在我们来作一项调查,作一个统计,看看有哪些不良的心理反应?请大家踊跃发言。学生边发言边板书。

  学习反面的:

  生活情感方面的:

  个性心理方面的:

  不良心理的具体表现:,学习方面,生活情感,个性心理

  感到压力大,紧张焦虑,厌学,骄傲自大,自理能力差,易冲动,烦闷,孤独,困惑,孤僻,自卑,偏激,忧郁,嫉妒,

  小结: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发言,从大家刚才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尤其是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有或有过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心理反应,有的来自学习,有的来自生活情感,有的来自个性心理,不管是什么方面的,其实都是很正常的。

  四、不良心理的调节和对策

  你们说,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能不能够克服和调节呢?(学生齐答:能够。),那么,同学们再讨论交流一下:针对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有什么办法应对?

  学生回答后,可行的给予肯定,然后总结。

  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学会心理自我调控,这是预防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根本所在。

  1、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板书)

  2、平时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多听听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多阅读一些有关的心理学书籍,不断提高心理素质,这样就会预防和减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4

  一、教学内容:

  健康——心理、身体

  二、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健康的含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懂得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

  健康的含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难点:学生心理状况的自我分析

  五、教学方法:设问法、归纳法、讨论法、讲授法、范例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备选答案(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组织形式:小组讨论、汇总(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同学们,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可是什么是健康呢?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正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健康的含义是:

  健康的含义: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仅指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而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且还指人的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一个整体。

  (二)、研讨课的内容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1、身体健康

  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等。

  2、心理健康

  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应,并保持谐调一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它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①心理健康是指较长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不是短暂的

  ②心理健康是个体应有的状态,反映社会对个体心理的最起码要求,而不是最高的心理境界,就像健康还不是身体健美一样

  ③心理健康是个体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正常、和谐的精神状态,包括自我身心知觉明确,能正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情绪稳定、乐观、有生活目标,乐意和胜任工作,人际关系和谐等

  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

  ⑴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⑵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违犯学校的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⑶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⑷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已的生理特征,心理能力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理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自我欣赏,也不自惭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能力的水平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

  ⑸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老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

  ⑹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确定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⑺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道德和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法令,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变态和精神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才是心理变态或精神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

  (焦虑、害羞、畏惧、忧郁、自私、孤独、自卑、嫉妒等)

  4、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①焦虑:

  资料: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在作怪。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每一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进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唤起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可以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许多焦虑者在发作时常伴有躯体的种种不适感,如心慌晕厥,胸闷气急,恶心腹泻等现象,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那么如何克服焦虑呢?焦虑时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燥转化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可以把心中焦急烦恼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②抑郁:

  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全球目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典型人物:林黛玉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境,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长期的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的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把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③嫉妒:

  资料: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较为狭小,目光狭隘而短浅。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

  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的体验。典型事例:负荆请罪、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宾的故事等。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破坏、诋毁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因此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仅害人同时也害已,轻者精神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可以导致精神失常,嫉妒者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良心的谴责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有损自已的品德,有损自身形象,有损自己的学业,有损人际关系,也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来克服嫉妒心理呢?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容忍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其次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要维护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三)质疑答疑

  (学生可根据本课内容进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

  (四)作业布置

  1、试分析自己的心理状况,谈谈怎样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2、某学生在考试时作弊,试分析该生的心理状况?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5

  【设计理念】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一遇到小小挫折就有极端表现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耐挫能力低,也可能是之前没遇过太大挫折,所以一遇上不顺心的事就会承受不了。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挫折与成长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只有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才会成长,并培养起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活动目标】

  1. 学生能够正视人生的各种挫折,明白挫折不可避免,但只要积极面对就有助于成长。

  2. 学生掌握几种正确对待挫折的方法,树立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明白挫折的不可避免以及挫折的价值。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一个典型的积极面对挫折,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制作成 PPT。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名人战胜困难并获得成功的故事。

  3.老师准备挫折类型及产生原因的PPT。

  4.学生回忆并记录最近一段时间遭受挫折及内心感受。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不称心如意的事。当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达到目标的行动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挫折”,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遇到挫折,如某同学学习很勤奋,但考试却意外不及格。某学生高兴地约同学到家玩,却遭到父母的反对等,这些都是挫折。请同学们在课前发下的“内心独白”中写出你成长历程中遭遇的'最大挫折和当时的想法和做法。

  (1)成长历程中最大的挫折:

  (2)当时的想法:

  (3)当时的做法:

  (4)挫折的类型:

  (5)产生的原因:

  (6)解决挫折可选择的办法:

  (7)自己具有的优势:

  (8)确定的目标:

  (9)战胜挫折合理的做法:

  (在学生填写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写的内容,为后面教学作准备)

  2、教师请几个有代表意义的同学介绍自己受到的最大挫折。

  3、教师:从同学们的介绍中看出,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的成长都会遇到不同的挫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挫折呢?请看投影片《轮椅斗士》。教师边放投影,边介绍与同学们年龄相仿的美籍华裔少年张士柏在高位截瘫后仍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1)13岁的张士柏在一次跳水训练中不幸受伤,造成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毫无知觉。

  (2)沉重的打击,使张士柏及其家人都很悲伤,士柏的父亲鼓励他要自立自强。

  (3)张士柏在父亲及家人的鼓励下,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决不能就此倒下,放弃自己。

  (4)张士柏出院后升上高中,成为学校里唯一的轮椅学生。

  (5)在学校里,张士柏的身体是最差的,可他的毅力是头等的。每天清晨起床,坐在轮椅里学习,直到深夜睡觉,有时昏倒在课桌上,醒后咬紧牙关,仍坚持学习。

  (6)张士柏以惊人的毅力学习,用三年的时间学完四年的高中课程,毕业试考了全校第一名。

  (7)张士柏以特别优异的成绩,17岁考入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学,19岁直接升入斯坦福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班,并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奖”。

  (8)张士柏将他的20万美元生活保障金,捐献给他的故乡——淅江省宁波北仓,作为教育奖学基金。他决心博士毕业后,把自己的知识服务于中国,造福于中国人民。教师再请二位同学讲贝多芬和张海迪的故事。

  4、教师请同学就名人“挫折与成功”的故事进行集体讨论。出示讨论题目:

  (1)这三人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提示:都经历严重的挫折;都坚毅,不向命运妥协;都战胜了挫折,取得了成功。但遭到的挫折不同,各人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2)挫折对人会造成什么影响?战胜了挫折会怎样?被挫折打倒后又怎样? (3)你怎样对待成长中的挫折?

  教师小结:人生必遇到挫折,每个人遇到的挫折不同。挫折是人生的转机,有人因此而沉沦,但更多的人因此而更坚强。挫折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有助于人的成长,使我们更有毅力,更有智慧,更加成熟。但是不是光凭勇气,光靠干劲就能战胜挫折呢?回答是否定的。遇到挫折,我们要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前进。下面,让我们共同分析挫折的一般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5、教师投影:

  挫折的类型及产生原因

  一、挫折从内容上分,一般有4种类型:

  1、学习性挫折。

  2、交往性挫折。

  3、志趣性挫折。

  4、自尊性挫折。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

  2、主观内在的原因(如思想水平、自我修养、道德观念、能力、情感、意志、生理等),教师结合投影,与学生共同讨论前几位同学所受挫折的类型及产生原因,再要求同学们在“内心独白”中填写相关的内容。

  【活动小结】

  [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响起

  教师小结:挫折的经历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对挫折,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必须以乐观、进取、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失败和挫折,要根据自身的优势来确定恰当的抱负水平,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磨练自己,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只有从失败中走出来,在逆境中奋起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补充活动

  (1)请当地一些遭受挫折,但能战胜挫折而获成功的人士到校作报告,使学生更了解挫折的客观性,为学生树立战胜挫折的榜样。

  (2)组织学生进行诸如“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演讲比赛,使学生能恰当地建立抱负水平,并通过比赛的竞争,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的心情,从而更加激励自己。

  (3)要求学生用“成功路上步步高”解决自己现在面临的挫折。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的;

  2、在情境中体验,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课前暖身(1分钟)

  暖身活动:请同学们站起来,我们一起做运动:伸出你的双手1.左手掌放在右手掌上面2.左手放回原位3.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面4.右手放回原位。请跟着节奏一起做,1、2、3、4……(节奏越来越快)。大家加快点,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鼓掌运动。好,让我们一起来鼓掌,欢迎大家来上心理健康活动课。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故事:误会了五十年

  (音乐导入:爱尔兰画眉)

  一对老夫妻,在她们结婚五十年后,准备举行金婚纪念。就在这天吃早饭的时候,老太太想:“五十年来,每天我都为丈夫着想,早餐吃面包圈时,我都把最好吃的面包圈的头让给他吃。今天,我该自己好好享受这个美味了。于是,她切下了带奶油的面包圈的头给自己,把剩下的给丈夫。不料,她丈夫很高兴,吻了吻她的手,说:“亲爱的,你今天给了我最大的享受。五十年来,我从没有吃过面包圈的底部,那是我最爱吃的',我一直想你也一定喜欢吃那个。”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是发生呢?

  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看法

  师总结:我们今天的的主题就是沟通。与人沟通是最重要的就是把双方的意见、想法和观点相统一,再达成一致,这就是成功的沟通。今天咱们就来学学沟通的技巧 。

  二、游戏深入,体会沟通的重要

  1、折纸游戏

  游戏规则: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操作过程中第一组学生面对面,可以商量,也可以询问教师;其它六组学生背对背,不能相互商量,也不能询问教师,独立完成。

  游戏过程:

  ★ 折一折:①把这张纸上下对折;②再把它左右对折;③在右上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 ④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⑤再上下对折;⑥在左下角撕掉一个等腰三角形。

  ★ 看一看:做完后,请将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比较第一组与其它六组学生撕的“作品”,发现第一组学生的作品形状一样或接近,而其它6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纸的形状差别很大。

  ★议一议:为什么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其它6个组的学生撕出来的“作品”形状会如此千差万别?

  学生讨论。教师概括学生的讨论结果,如“没有交流”、“不能问老师”、“不能看别人的”等,肯定学生的看法。

  2、教师小结:一个小小的游戏尚且因为理解不同又无法沟通而出现了这么多的结果,要是我们的人际交往中缺乏理解交流或者理解偏差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可见人际沟通是双向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际交往愉快,人际关系融洽。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7

  主题:

  克服浮躁踏实学习

  主题背景: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生在生活当中往往流行攀比之风,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作风飘浮,眼高手低。而浮躁心态是十分有害的。顺境时,它使人心高气傲,忘乎所以;逆境时,它让人心灰意冷,随波逐流。它能使人失掉最宝贵的求实精神和科学态度,失掉最需要的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

  班会目的:

  1、以“克服浮躁”为主题,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使同学们克服浮躁、保持平和的心态、踏实学习。

  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老师: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心理健康。

  联系学习,我们更应该有个怎样健康的心理呢?

  二、班长主持

  1、提问如何解释浮躁,为何会存在浮躁心理,怎样克服,让同学们自由发表看法。

  2、班长小结

  三、全班同学集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略)

  四、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

  (1)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己对上述话题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

  (2)做好各方面的文字记录(尤其是同学们的发言),简要写出此次班会的总结(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等),形成文字材料。

  五、班主任对此次班会课做总结,指出亮点和不足之处。

  班会总结:这次班会让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心理教育,同学们心态平和,积极进取,找到了克服浮躁的方法:

  (1)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勤于思考。

  (2)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正确的进取心。人贵有自知之明,非宁静无以致远。

  克服浮躁,要有这种心宇澄清的境界。在成绩、荣誉和位置面前,要始终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要化急躁为急迫,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紧迫感,增强进取心,努力搞好学习。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8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9篇)9

  教学重点: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分析,以及调控措施。

  难点:

  结合实际,从内部因素分析成因,并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调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考场上的竞争,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状况的较量。在考试中,总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成绩,同样,也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马”。因为前者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超水平的发挥,后者过度焦虑,显得惊慌,恐惧等,影响其正常发挥。而这种现象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每年的中考,高考前夕,北京孔庙都有大量考生敬香,专家分析,他们是通过这种方式缓解其对考试的焦虑。有一个考生在考试时就是因为没有焦虑,考了一会就交卷出来了,试卷上写了几个字“小子本无才,老子逼上来,卷子交上去,鸭蛋滚下来”。可见没有焦虑也是不行的。焦虑必须有,但是有一个度的限制。

  过度的考试焦虑,会有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出现头昏,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失眠,震颤和运动不安等明显的躯体症状,在行为上,表现得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胡乱答卷,早早退出考场等。

  二、焦虑的原因

  A、内部因素:

  a复习不充分:据调查80%的学生其考试焦虑是由于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考前进行充分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

  b自我期望值:从期望价值理论分析,行为取决于期望和价值,任何一个行为都取决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和目标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失败正确面对,避免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挫折心态。

  c性格因素:外向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泼,乐观,开朗,自信,勇于进去,对环境适应力强,易不安和兴奋。内向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孤僻,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脆弱,对自己过分苛刻,易出现负向情绪。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易焦虑,应该多与朋友交往,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

  d身体健康因素:身体不健康的人在担心自己身体状况的同时,总想让自己在某一方面超过别人,比别人优秀,因此,他们更致力于学习方面的努力,加大自己的压力,增强了考试焦虑。

  e性别因素:女性本身的焦虑特质就比男性高,而且不良情绪的宣泄表现的没有男性明显,因此常常因为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调控,其焦虑程度比男性偏高。

  B、外部因素:

  a社会因素:现在相当的企事业单位过分追求高学历,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学历看得特别重,甚至出现连厕所清洁员也要求本科或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的荒谬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在“一棒定终身”的现实社会中,这也就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压力,人为的加重了学生对考试分数的期望值,造成考试焦虑。

  b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管教过严,期望水平过高,或强迫式的学习,都会让孩子对学习反感,产生压力,形成考试焦虑。

  c学校因素:虽然国家进行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受到封建社会采育的'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的教育制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现象仍普遍。

  三、如何进行调控。

  A、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准确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建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是解除心理顾虑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标,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产生恐惧感。另外一部分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定下目标,但总幻想有奇迹的出现,这就增加了思想负担。目标是建立在能力基础上的,应对自己的水平、在班级名次、各科的优劣作客观的分析,根据这个分析去定目标,就多了一份现实,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试来塌实得多。

  B、以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人作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在心中暗暗的向自己的榜样学习,把他变成激励者,组织者,行为的评定者,也可以与他多多谈话,体会那种遇险不惊,沉着机智等良好心理状态。

  C、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动,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动转化。有些同学的心理状态是波浪式的,时好时坏,自己也深为苦恼。这是不良心理与良好心理进行冲突,进行斗争的结果,,有时良性的占据主导地位,有时反之。当恐惧、烦躁等不良心理出现时,考生就应该克制,或通过转移注意力把它转化。———(应注意持之以恒)。

  D、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学习生活中寻找乐趣。学习的某些失败肯定存在,失意也很正常。在考试复习中,更是充满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数上,应尽量增加生活情趣,让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绪体验。只要认真发行,即使在“沉闷”的课堂也有很多新鲜事,“枯燥”的复习也有许多乐趣。放松紧绷的神经,体验生活学习的精彩。

  E、表现不良心理。复习考试的种种烦闷,苦恼、痛苦,考生还可以把它表现出来。第一,请老师、家长和朋友帮助。考生大可不必认为倾诉不良心理状态不好意思。请他们帮助、疏导,大脑变得清醒,心灵也得到了慰籍;第二自我宣泄。放声大哭、剧烈体育运动等,都以证明事调节不良心理的好办法。

  F、进考场前的自我调节:1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相信自己,一定考好”。

  2身体的放松是大脑放松,调节心态的最好办法。(右半脑的控制)

  3考前睡眠:7—8小时,晚上不得超过10点。方法“先睡心,后睡眼”。

  G、给过去的失败归因。害怕担心是不必要的,要想消除,重要的方法是对过去失败正确归因。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过去的失败,丢掉模糊不清的担忧、摆脱失败阴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动与客观联系起来、总结经验教训,走向成功。

  四、总结:教给学生考试答题的基本要领:

  “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的。”

  会做的题慢慢做,保证全对,中档题可以上手,很多科都按步计分,做一步给一步分,中档题能做一步就做一步,舍去全不会是指难题,不是说一看不会就舍去,要认真看认真思考,确实不会再舍去。分享: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精选20篇)10-23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12-07

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3篇)05-03

心理辅导教学设计12-11

心理辅导教学设计12-15

心理辅导教学设计09-01

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12-10

心理辅导活动教学设计02-24

人格心理辅导教学设计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