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数》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 )七上八下(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它的分母是( ),表示( );分子是( ),表示( )。
2、67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 )
(3)14个19是914 ( )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平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支蜡烛,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来表示,但是这个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一)下面各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5 个12 是多少?10 个23 是多少?25 个70 是多少?
(概括:整数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计算下面各题,说说怎样算?
+ + = + + =
说一说,这两道题目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二小题还有什么更简便的方法吗?请你自己试一试。
同学之间交流想法: + + = = =
×3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教师板书: + + = ×3=
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10 不和3 相乘?
二、提出问题
(一)出示例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1、读题,说说 块是什么意思?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列式计算
三、解决问题
(一)学生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1 : + + = = = (块)
方法2 : ×3= + + = = = = (块)
(二)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样的。
区别:一种方法是加法,另一种方法是乘法。
教师板书: + + = ×3
(三)为什么可以用乘法计算?
加法表示3 个 相加,因为加数相同,写成乘法更简便。
(四) ×3 表示什么?怎样计算?
表示3 个 的和是多少?
+ + = = = = ,用分子2 乘3 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五)提示:为计算方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四、归纳、概括:
(一)结合 = ×3= 和 + + = ×3= ,说明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二)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
五、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习
1、改写算式
+ + + = ( )×( )
+ + + + + + + = ( )×( )
2、只列式不计算:3 个 是多少? 5 个 是多少?
3、计算(说一说怎样算)
×4 ×6 ×21 ×4 ×8
思考:为什么先约分再相乘比较简便?
(二)综合练习
应用题
(1 )一个正方体的礼品盒,底面积是 平方米,要想将这个礼品盒包装起来,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2 )美术馆要进行美术展览,有5 张画是边长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为这几幅画配上镜框,需要木条多少米?
(三)拓展练习
1、一条路,每天修 千米,4 天修多少千米?
2、一条路,每天修全路的 ,4 天修全路的几分之几?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块,3 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 + + = = = (块)
用乘法算: ×3= + + = = = = (块)
答:3 人一共吃了 块。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第10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百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的练习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使学生能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处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搜集百分数,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设境
师:(出示课件)请看“新闻播报”,谁来读。指名读。
(1).高邮市在邮文化节期间,与外商正式签约项目数量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3%。
(2).三垛镇今年的工业产值是去年的'215%。
2、引题
师:同学们认识这些画横线的数吗?(认识)是什么数?(百分数)
怎么读?指名读。
师: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置身情境,探究意义。
教学例1。(出示课件)
1、探究
(1)、请注意观察,如果只看投中数,你们认为谁投篮最准?为什么?
(2)、这种方法公平吗?(不公平)为什么呢?指名说。那么,怎样找出投篮最准的人呢?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出示:先求每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分之__。各是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你们能直接看出谁投篮最准吗?(不能)有办法进行比较吗?(通分)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那么,64/100表示的是的__________占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
65/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0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数都表示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____________。
(4)、求投中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而不求几分之几,这样有什么好处?
(5)、你们课前看到的百分数是像92/100这样写的吗?可以怎样写?试一试。
(6)、(出示课件)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7)、指导写法:写百分数时,例86%,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分子86,再写%。在写百分号时,也要注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写左上角的小圆,接着写斜杠,最后写右下角的小圆。这样一个百分数就写成了。
让学生练写这三个百分数。
2、交流
(1)、师:刚才,我们借助了百分数选中了投篮最准的人;看来百分数真是个好帮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搜集的百分数。指名说。小组内交流。
(2)、师:我们再来说说新闻播报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指名说。
3、概括:
(1)刚才,同学们说出了一些具体百分数表示的意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数叫做百分数呢?
生交流汇报,出示意义,齐读。
(2)小组讨论:
1、百分数为什么又可以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百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什么?
3、为什么百分数不能用来表示某个具体的数量?
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4、对比
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a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哪些?
b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小组交流、汇报。
三、组织练习,巩固提高
(一)、读读写写
1.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导学案第5题)
指名读,齐读。
2.写出下面各数(导学案第6题,为了方便,可在加一二题,如百分之零点八)
你写了几个百分数,同学们能用刚学的百分数说说他完成题数的情况,完成了___%,还剩____%没完成,希望你能达到100%。
现在请写好的同学举手。好,同学们都完成了作业,可以说“这次作业我们班完成了____%。
(二)会读、会写,更要会用,请看下题。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50%3.9%120%100%
(1)武宁小学学生每月所用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25%,开展节约活动后,明显减少,现在只占( )。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
(3)只要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
(三)读出下面每一句话,你能体会句中百分数要表达的意思吗?你又能想到什么呢?
一本书已看了40%。
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60%。
(四)轻松一刻。生活中有许多成语也和数学有关,请看——————妙解成语。
《分数》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九义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107和108页例1和例2。
二、设计意图:
1、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本教案的设计也正是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的。
2、通过复习准备,学生先明确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以及分母是100的分数如何改写成百分数,为下面学习做好铺垫。
3、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在引导。让学生利用自己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对于比较难掌握的分数化百分数时除不尽的情况,采用了逐步提问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在练习的设计中,练习可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为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全班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针对学生易错的几种情况设计选择题在选择的过程中纠正,以避免学生在互化过程中出现错误。
5、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4、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5、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
(二)教具准备:自制相关课件。
(三)教材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的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通过玩游戏吸引学生注意、融洽师生关系。
1、复习引入
(1)小数化分数,再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0.2 1.5 0.375 1.25
问:要把小数扩大100倍(缩小1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指名说(目的:为后面的移动小数点作准备)
(2)分数化小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题(指名化)(强调: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课件出示课题(指名改写)
启发思考观察:百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都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转化成百分数)
(4)观察课件出示的图,填空。
指名说0.25=25/100=25%说明了什么?(说明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可以互化)
2、教学新课
(1)学习例1。
a、出示例1,说说这几个小数的意义,再尝试化成百分数。
b、合作学习讨论:怎样把这些小数转化成百分数?
c、反馈讨论情况。
d、提问:是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观察与比较:0.25→ 25%1.4→ 140%0. 123→ 12.3%
提问:从左往右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请你与同桌说一说?
根据回答板书:小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百分号百分数
注意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强调:小数点移动时位数不够怎办?(同桌说,再反馈)
e、做一做:教材107页。
(6)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辅导学困生。讲评时学生要说出化法
《分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感受探索问题的成功,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激活旧知
(1)解答下列问题。(口答)
一根铁丝长6米,一根铜铁丝长8米。
①铁丝长是铜丝的几分之几?
②铜丝的长是铁丝的几分之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提问:解决这类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的,是怎样想的?
指出: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其中要找准单位“1“的量,单位”1“的数量是除数。
(2)一根铁丝长10米,剪下3米。
剪下的占全长的( ),也就是( )%;
剩下的占全长的( ),也就是( )%;
学生口答。
提问:怎样求剪下的和剩下的各占全长的百分之几?又是怎样得到剪下的和剩下的各占全长的百分之几的?
指出: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在把分数改写成百分之几,就得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引入新课
引入:这里问题的结果都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如果几分之几改写成百分之几,就能表示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这几科我们一起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尝试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根据条形比一比三人跑的路程哪个最多或最少。 提问: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是把那个量看做单位“1“的量?
引导:怎样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呢?自己想一想,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集体反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引导理解并板书。
追问:为什么用4÷5来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那两个量在比,应把哪个来那个看做单位“1”。
小结:求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是班王红跑的路程作为单位“1”,解题方法与就李芳跑的路程是王红的百分之几是一样的,用李芳侧路程除以王红的路程,知识最后的结果是要用百分数表示。
2,教学试一试
提问:怎样求王红跑的路程是林小刚的百分之呢?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交流:这里是怎样计算出71.4%的?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当除不尽时,商要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3.反思归纳
提问:这两个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在问题中用王红的路程做除数,而在试一试中用林小刚跑的路程作除数?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其实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一致的,可以直接用除法计算,注意找准单位“1”的来那个,用单位“1”的量作除数。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五年级一班有女生44名,男生36名。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苗圃种植了一批新品杨树共2450棵,结果死亡了49棵,求这批树苗的成活率。
3.五年级一班今天出勤48人,缺勤2人,求五年级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4.服装厂有职工250人,今天出勤248人,分别求今天的出勤率和今天的缺勤率。
5.把25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求盐水的含盐率是百分之几。
6.一块锡和铅的合金重45千克,其中铅重27千克,求这块合金的含铅率。
7.电视机厂去年计划生产彩电20万台,结果生产了25万台。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
8.李兵参加数学竞赛,做对了18题,做错了2题。求李兵的正确率。
9.清水湖春季植树400棵,未成活的有10棵。求成活率。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
《分数》教学设计6
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习,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份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块)怎样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3 个饼共得到12个,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饼,所以每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块,就是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就是块。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巩固理解
① 如果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块? 2÷3=(块)
②刚才大家都是拿学具亲自操作的,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想像出5块饼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吗?(生说数理)
③从刚才的研究分析,你能直接计算7÷9的结果吗?()
借助学具分饼、想象分的过程、抛开情境给出除法算式三个环节的呈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为学生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供了足够的操作经验。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3 = (块)3÷4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课件出示表格)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5.巩固练习:
(1)口答:
①7÷13= =( )÷( ) ( )÷24= 9÷9= 0.5÷3= n÷m=(m≠0)
②1米的等于3米的( )
③把2米的绳子平均分3段,每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 )米。
解释0.5÷3= 是可以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的,但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
(2)明辨是非
①一堆苹果分成10份,每份是这堆苹果的 ( )
②1米的与3米的一样长。( )
③一根木料平均锯成3段,平均每锯一次的时间是所用的总时间的。( )
④把45个作业本平均分给15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45本的 。()(3)动脑筋想一想
①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②小明用45分钟走了3千米,平均每分钟走了多少千米?每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分数的产生时,平均分的过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要用分数来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提出来,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之后,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假分数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1.直观演示是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前提:由于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已经对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比较熟悉,所以本节课教学把一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时并没有让学生操作,而是计算机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1张饼的就是张。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多少张饼,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提供学具让学生充分操作,体验两种分法的含义,重点在如何理解3张饼的就是张。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继续让学生操作,丰富对2张饼的就是张饼的理解。学生操作经验的积累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本节课围绕两种分法精心设计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逻辑的问题串,“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知识放在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学生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比如学生在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练习时对0.5÷3=,部分学生会觉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师解释:这种分数形式平时并不常见,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能把它转化成常见的分数形式。
《分数》教学设计7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互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2.把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教学设计
一、复习准备
(一)复习
1.读出下列的百分数.
20% 120% 100.5% 12.3%
2.说出下列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0.8 1.2 0.125 1.75
3.把下面小数化成分数.
0.2 1.5 0.375 1.25
4.把下面分数化成小数.
5.把下面各数写成百分数.
(二)引入
在生产、工业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有时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有时要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新授教学
(一)百分数和小数互化.
1.教学例1
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1)小组讨论转化的方法
(2)教师提问:小数化成百分数分几步进行?0.25怎样化成百分数?
教师板书:
(3)学生独立将1.4、0.123化成百分数.
教师板书:
(4)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1.05、0.055、3
(5)总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的规律.
小结: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板书:
(6)口答: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0.35 0.07 1.3 2.24 5
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那么,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呢?
2.教学例2
把2.7% 124% 0.4%化成小数.
(1)小组讨论转化的方法
(2)学生试做,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
(4)做一做:把15% 80% 3.5%化成小数
(5)总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规律.
小结: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板书:小数 百分数
(6)口答:把下面百分数化成分数:60% 12.5% 120%
(7)小结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1.教学例3
把 、 、 化成百分数
(1)思考回答:
① 、 、 能直接化成百分数吗?
②把百分数变成什么样的数就可以化成百分数?
(2)学生试做并订正.
教师说明:分子除以分母,如遇到除不尽时,通常商算到小数第四位,再用四舍五入法
取三位小数.同时要注意等号和约等号的使用.
教师强调:因为0.167是近似值,所以 ,而16.7%是从0.167改写成的,没有再取近似值,所以 ,如果把 直接写成百分数,就要写成
(3)做一做:把下面分数化成百分数.
2.教学例4
把17%、40%、12.5%化成分数.
(1)学生试做
(2)集体订正
板书:
(3)做一做: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分数.
14% 2.5% 120%
(4)归纳总结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一)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25 0.07 0.9 0.415 1.3 1.041 1
(二)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72% 17.6% 106% 2% 0.8% 7.5% 100
(三)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四)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分数.
20% 25% 33% 180% 0.6% 3%
六、板书设计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案点评:
百分数、分数、小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本节教学设计正是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的。
通过复习准备,学生明确了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以及分母是100的分数如何转化成百分数,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例题的教学,重在引导,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思考怎样转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练习的设计,层次清楚,有坡度。
探究活动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目的
1.加深对百分数和分数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活动题目
百分数是不是分数?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讨论题目.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组汇报.
4.教师总结.
活动说明
这个活动也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
《分数》教学设计8
(一)复习
1、教师引导学生看复习题(1)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68册,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口答
3、引导学生看复习题(2)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教师出示不同答案a、1400+ b、1400+1400× c、1400× d、1400×(1+ )
4、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选择正确答案
指名汇报并说明原因
5、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如果将这道题的条件变为“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应该怎样分析解答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继续研究的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板书课题: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学生默读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教师巡视发现不同做法指名板演
(4)学生说解题思路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例3与复习题3有什么异同?(两道题问题相同,条件不同。)条件不同在哪儿?
(复习题3条件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分数形式;例3中给出的数值形式是百分数形式。)
教师指出,分数与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让学生回答。
2、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
问:同学们能说一说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有什么区别吗?
问:谁做单位“1”?(让学生分别指出两道题中的单位“1”),用什么方法解答。(乘法)
问:怎样列式表达?(比较)
问:结果如何?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教师板书: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来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来表示。
3。做一做第1题。
龙泉镇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在例3中已经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本题中学习求比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讨论
(1)教师巡视,适时引导。先确定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800—2800×0。5%
=2800-14
=2786(人)
或
2800×(1—0。5%)
=2800×99。5%
=2786(人)
答:今年有小学生2786人。
(2)指名说解题思路。
问:此题和例3相比较,哪儿相同,哪儿不同?(条件不同,问题相同,解题思路相同。)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决这类题的关键就是要找准单位“1”,然后根据问题列出文字算式来帮助大家列式计算。
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示形式不一样而已。
(四)巩固反馈
练习二十二第4题、9。
《分数》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画图表示、推导、归纳等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3、体验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探索性,感受画图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直观性。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两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沟通知识。
师:老师这有一组题,你能解决吗?
1、5的1/2是多少?
2、15的1/4是多少?
3、100的1/2是多少?
4、80的1/10是多少?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几道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几道口算题,相信你们能口算正确。出示口算题:3/5×2,10×1/2,2/3×6,11×7/12,3/4×9,1/3×1/2
师:最后一道题,与前面几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都是整数与分数相乘的乘法,最后一道是分数乘分数,不会算。
师:那分数与整数相乘,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子乘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师:那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准备了长方形纸,现在,拿出其中的一张,我们一起玩一个折纸游戏。请大家按老师的要求折一折。
(1)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算式吗?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教师相机板书:1×1/2=1/2
(2)在此基础上再对折,这时你得到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能列一个算式吗?
学生可能答:1×1/4=1/4或1/2×1/2=1/4。如果学生不出现第二种情况,教师可出示教材示意图,提问,你发现1/2和1/4有关系吗?引导学生发现1/4就是1/2的1/2。
教师板书:1/2×1/2=1/4
活动二:师: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另一张纸,我们把它当作张大爷家的地。(师口述教材活动的内容)你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折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吗?
生动手折纸,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师:蔬菜地的1/2种西红柿,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生:1/3×1/2=
师:1/3×1/2得多少,我们先动手折一折,看是多少?
生动手折纸,涂色,发现1/3×1/2=1/6。
师:你能说说1/3×1/2为什么等于1/6吗?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生1:(结合折纸和涂色)因为求西红柿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生2:(结合折纸和涂色)西红柿地是占蔬菜地的1/2,蔬菜地占整块地的1/3,求西红柿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3的1/2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2=6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1/3×1/2= 1/2X3=1/6
师:那问题(2)该怎样解答呢?同学们结合折纸图独立列式计算,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谁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
生:(结合折纸和涂色)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求黄豆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2/3的1/3是多少,也就相当于把整块地平均分成了3×3=9份,取了其中的2份
(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3×1/3 = 2X1/3X3 = 2/9)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学生可以继续进行补充发言。
师:题目中只说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也没说是2份呀?这里的2是怎么回事?(以此引起学生的争论,使学生明白,粮食作物占整块地的2/3,粮食作物的1/3种黄豆,黄豆的这一份包含了2小份)
师:有点明白了,那老师再补充一个问题,你帮着解答解答。如果粮食作物地剩下的这2/3(指图),种玉米,玉米地占整块地的几分之几?
生:2/3×2/3 = 2X2/3X3 = 4/9
师:给大家讲讲吧!(引导全体学生结合图理解其中的算理)
师:经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三、及时拓展,巩固新知。
1、完成“试一试”。师:通过刚才我们共同的努力,已经探究出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相信下面几道题一定难不住你。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1、2、3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名列式的想法及计算过程。
3、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学生说明比较的方法。如果最后一题学生用乘法交换率进行比较,教师要给予表扬。
4、作业:练一练第5题。
教学后记:在教学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时还不够课透,以后继续加强这方面。对于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有个别学生会把整数跟分子约分,有个别学生没有约到最简分数,以后不断加强学生的训练。
《分数》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练一练第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数除法统一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解以分数乘除法形式出现的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关键:
统一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复习:填好课本准备题中的方框和圆圈,并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从课本中抽出两个,让学生说说理由,如下,回忆先前知识,为新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师:
生:整数÷分数=整数×这个分数的倒数
师:
生:分数÷整数=分数×这个整数的倒数
尝试练习:
(1)比较尝试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揭示课题)
(2)能否运用学过的"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尝试计算,教师巡视。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p62面,自学课本例,并与刚才自己的计算对照,订正)
观察一下,你能否归纳一下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讨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怎样(让同桌同学相互说说。))
归纳: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游戏接龙:每个同学心里想两个数(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整数),编一道除法算式,第一位同学把想到的题传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利用法则,口述算式,然后把自己出的题传给第三个同学……如果当中有同学没有接上来,或是接错了,那么就要诵一首古诗或学一口技)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都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用这种形式体会感受除法运算中"甲数乘乙数的倒数"这一过程,同学自己出题,也增强题量。游戏时间5至8分钟)
算一算,比一比:(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现在我们看看,大家的计算能力如何!)
解简易方程:(简单运用)
试一试:
练一练:
1、列式计算: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
《作业本》p31
教学反思
1、在数学活动中如何真正让每一位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能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一分子,培养学生相对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能力,逐步学会运用分析,类比等方法。
2、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小看学生,如果课堂上运用手段恰当,互动的氛围形成,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令人刮目相看,虽然有人答不到点子上,但有的人却答得非常准确。他们自己说出的正确答案比老师说出的答案令他们记忆深刻。
《分数》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例题:
某村今年植树20xx棵,_________,去年植树多少棵?
(设去年植树x棵)
2、连线:
1。去年植树是今年的3/5 (1—1/4)ⅹ=20xx或20xx÷(1—1/4)
2。今年植树是去年的3/52000×(1+1/4)
3。今年比去年少1/42000×3/5
4。去年比今年少1/43/5ⅹ=20xx或20xx÷3/5
5。去年比今年多1/4(1+1/4)ⅹ=20xx或20xx÷(1+1/4)
6。今年比去年多1/42000×(1—1/4)
(二)、解法分类,归纳总结。
1、小组交流: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B:把这六题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2、小组汇报:
A: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步骤。
a:画出分率句,找出单位“1”。
b:写出数量关系式。
c:列出方程再解方程。
B:把这六题进行分类,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a:当单位“1”是已知的的量时如果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b:如果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c:当单位“1”是未知的量时用除法或用方程计算。
(三)、练习
1、说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
(1)行驶了全程的3/4。
(2)一本书,看了2/5。
(3)今年比去年增产1/4。
(4)本月用水量比上月节约3/11。
(5)铁丝比铜丝短1/3。
(6)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4/5。
2、根据问题写算式,根据算式提问题,不计算。
一批水果900吨,第一周运了它的2/9,第二周运了它的1/4。 ⑴第一周运了多少吨?(算式)
⑵两周共运多少吨?(算式)
⑶900×(1-2/9-1/4)(问题:)
⑷900×(2/9-1/4)(问题:)
⑸再运多少吨就正好运了这批水果的一半?(算式:)
(四)、全课小结。
《分数》教学设计12
课题:分数乘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__个蛋糕,你知道这表示的意思吗?
(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
1.投影出示例题1。____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____表示什么。____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实际上就是求3个是多少。)
2.学生独立列加法算式解答。____++==(个)
3.根据乘法的.意义将加法算式转换成乘法算式。
(1)提问:这道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三个加数都相同。)
(2)追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启发学生得出:3个相加,用乘法表示是×3或3×。)
4.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提问:3个相加的和,也可以列成算式×3,那么×3样计算呢?
(2)学生思考计算方法。
学生思考,教师巡视观察。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必要的启发:是个,2个乘3就是6个,所以就是。
(3)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情况进行板书:×3=++====(个)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虚线框起来的思考过程可以不写;分数线要用直尺画。
4)学习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中的分子和分母,分子用“2×3”得来,说明分子中含有因数3,而分母是“9”,也含有因数3,所以将“3”和“9”进行约分,即:____×3==____(个)
观察上面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结果相同。)
(5)提问:如果把算式“×3”的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变成“3×__”
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后组织交流。
(6)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分数与整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多让学生参与交流。
(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分数乘整数,用分子乘整数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5.练一练。
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交流。
教师强调:分数与整数相乘时,一定是整数与分母约分。
三、反馈完善
1.教材第2页“做一做”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第三小题是整数乘分数,通过这道计算题,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也可以借此来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练习。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3.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这道题是分数乘整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kg的衣物就需要5个洗衣粉。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哪些疑问?
课题:分数乘法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分数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计算。×4=9××4=14×=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14×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指名列出算式:12×3。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想:求3个12L,就是求12L的()倍是多少。
《分数》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4/7+2/75/11-4/117/12-5/12
1/2+1/28/9-5/915/16+5/16
学生口答得数后,说一说: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母加、减法)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
(如学生猜测有困难,教师提示:能找一个与“同”意思相反的词吗?)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读课题,举例说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编拟的算题,再请学生辨析教师出示的两题:1/2+1/3、8/9-5/6(即课本中例1、例2),这两题与今天学习的内容相符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展开
1、教学例1
(2)怎样计算1/2+1/3,请同桌先讨论算法,再试算。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评析板演:看这些不同的算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呢?
在学生讨论后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教具示范。(图略)
师:1/2+1/3,把这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结果是多少?
教师指着合并后的图形问:把圆平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看出1/2+1/3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教具示范,进行验证。(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分数单位相同,3份与2份合起来是5份。
(3)小结:通过学习计算1/2+1/3,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转化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追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通分)
(4)1/2+1/3=5/6,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汇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验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做。
学生汇报用减法验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减法怎么算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8/9-5/6,学生试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评析板演
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阅读课本,质疑。
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新课巩固
1、专项练习
师: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回答“通分”时教师指出:通分是关键。并练习: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2/5,1/5和3/10,1/6和3/8
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指出:对!我们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学习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2、强化练习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选择课始编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对又多。
指名汇报。汇报时先汇报做的是哪几题,怎么做的,其他学生判断他算得对不对。
3、发展练习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今天的数学课,探究新知大约用了()/()小时,新知练习大约用了()/()小时。
学生先联系实际填空,再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课堂作业
5、选做题:()/()+()/()=11/12括号中是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多少?(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
1、精心设问,激思导入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通过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习旧引新、承前启后。此时,教师再巧妙地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猜”的方式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内容的关注。接着
,共同对课题进行例释性“解读”,凸现了本课要探究的新课题的特点,又为学生下继的探究性学习、自式练习准备了材料。在学生所编拟的算题与课始的口算题表层现象(分母不同)的`对比中,暗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案。教师随之的一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看似平谈,实则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了问题的波澜。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为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
2、遵循规律,自主探索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例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融合一体,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开放的、广阔的舞台。在学生形式地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之后,组织全班学生理性地探索讨论,并结合动态的教具演示,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获得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方法性认识;不仅在知识方面获得长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全面的,才有“味道”,才有深度。
从例1异分母分数验算的教学,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减法的教学,是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略处理。如果说计算5/6-1/2、5/6-1/3倘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困难的话,那么计算并验算8/9-5/6则对他们的学习有“补偿”作用,相信减法计算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教师的心中要想到的是全班所有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阅读课本、质疑环节的安排,又为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知,提供平台。
3、形式丰富,分层巩固
计算课教学的练习,很容易由于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生质疑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从而使专项练习具有思考性和研究性。强化练习,以学生编拟的题目作为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采用限时的方式,学生计算的“感觉”一定与往日不同。发展练习,既对这节课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了总结,又将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随之选做题的练习,它不是给这节课划上句号,而是添加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分数》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6年级数学第11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水结成冰块”的情境,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寻解决的办法,从而真正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并由此及彼的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表格,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份关于百大超市和国光超市七月份、八月份销售金额情况统计表。如果你是经理,看了之后,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百大超市 国光超市
七月份:40万元 50万元
八月份:20万元 30万元
(2)同桌讨论
(3)学生汇报
(4)师:两个超市七月份的销售金额都比八月份有所增加,其增加的金额都是10万元,通过这个数据我们能说两个超市的增加幅度一样吗?
(5)小组讨论
(6)汇报:要比较两个超市的增长幅度,必须进行第二次比较,即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国光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
2、出示课题:百分数的应用
(二)自主构建,探究新知
1、解决“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这一问题。
(1)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提示:
要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就是要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通过小组研究,你们认为这道题应该怎样解答?
生1:50÷40
生2:(50—40)÷40
生3:(50—40)÷50
……
(2)学生评议,理清思路
①学生评议时,引导他们画出线段图:
②启发学生思考:“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是哪两个量在比较?
③得出结论,列出算式:
要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就是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多的金额”是“七月份销售金额”的百分之几?
列式:(50—40)÷40
=10÷40
=25%
④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种解法: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⑤交流汇报:
50÷40—1=125%—1=25%(结合线段图理解)
2、解决“百大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①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解决了自已提出的问题,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老师解答吗?”
生:能。
师:“百大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
②学生列式解答:
生:(50—40)÷50
=10÷50
=20%
③引导学生小结:被除数相同,但除数不同,多百分之几与少百分之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㈢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1、解决问题
①国光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
②国光超市七月份销售金额比八月份销售金额少百分之几
(1)列式解答:
(30—20)÷20=50%
(30—20)÷30≈33.3%
(2)观察发现:
师:你认为解答的关键是什么?
生: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金额多百分之几,就是求“百大超市八月份销售金额比七月份销售多的金额”是“七月份销售金额”的百分之几?
师:解决今天的问题关键在于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问题。
其实我们以前也运用过转化的方法,你还记得吗?
生:上个单元学习圆的面积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的。
师:转化的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数学的好办法。以后遇到难题时也可以用转化的方法试试。
2、做课本“试一试”第(1)题。
学生自已读题,说一说几成是什么意思后独立完成。
3、解决实际问题:
师:据了解赣州为了迎接宋城文化节活动,正在大搞绿化工作,一个绿色的赣州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叔叔、阿姨的绿化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想帮他们来解决吗?
出示题目:赣州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百分之几?原计划比实际少造林百分之几?
4、小调查:
⑴调查你家上个月和这个月用水、用电的量,并进行比较,从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⑵了解一下你班上同学零花钱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看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数》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3、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教具运用:
PPT课件
一、提纲导学
1、复习导入。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5 0.75 0.2 0.9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3/4 7/8 19/5 让学生说一说小数和分数是怎样相互转换的?
2、导学提纲:
(1)、用红笔画出关键句,题中讲的是哪两个量在进行比较,单位“1”的量和比较量分别是什么?并相应列出等量关系式。
(2)、尝试列出算式,看一看列出的算式和我们前边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并尝试计算。
(3)、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小数乘以分数?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导纲中的问题。
2、展示评价。
(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 可知,应该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度看作单位1”,欢欢的尾巴长度=它的身体长度×3/4 ,也就是求2.1dm的 3/4 是多少。
(2)之前学习的是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这节课里面式子里出现了小数。
(3)可以把2.1化成分数,将原式转化为分数乘分数计算。还可以把 3/4 化成小数,将原式转化成小数乘小数计算。 因为2.4是4的0.6倍,所以根据整数乘分数的约分计算,可以将小数2.4与分数的分母4直接用4约分,将分母转化为1。所以还可以把分数的分母和小数直接约分。
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1)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2)如果所乘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3)小数和分母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单。
3、质疑解难:在计算小数乘分数的时候,怎样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导学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训练
1、先思考每道题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做?哪种方法更简便?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美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为1.38万立方米,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美国的 1/6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是多少万立方米?
3、编题自练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3题。
【《分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3-07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10-15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8-24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05-20
分数教学设计02-12
分数教学设计02-14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02-05
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4-13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