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30 14:14: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草原》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原》教学设计(合集15篇)

《草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

  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草原吗?

  那你告诉同学们,草原什么样?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学生对草原到底知道多少?会不会用联系的、发

  展的观点来认识草原上的生物和草原生态。)

  2、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有关草原生态的录像,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

  的草原。

  (多媒体:“美丽的草原”。学生观赏草原。)

  (设计意图: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和谐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

  1、看了美丽的草原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2、草原上都有些什么动植物?(师:板书:草、兔子、鹰、狐狸、狼、山羊)

  3、草原上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呢?你能画出几条食物链

  吗?(生:在实验报告单上写出几条食物链)

  4、画完以后同小组同学交流,谁愿意把你画的食物链展示给全班同学。(投

  影展示)

  5、现在我们以“草兔鹰”为例,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

  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了变化,会发生什么现象?(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填写报告单)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6、推测:如果上面任何一种现象发生了,草原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7、刚才我们假想了草原上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带来的连锁反应,这说明了什么呢?(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反馈汇报)

  (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

  8、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草原上的动植物会无缘无故地减少吗?(让学生认识到草原上的动植物不会无缘无故地减少,这些动植物的减少是伴随着人类的破坏而产生的。)

  9、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这些动植物的减少,进而导致草原生态平衡的破坏呢?(让学生充分讨论后作出分析)

  三、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1、过渡语: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活动,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此,灾难很快就降临在了他们的头上。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去揭开的一个谜: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2、了解沙尘暴是什么?

  3、了解沙尘暴有什么危害?

  4、阅读教材上宁夏藤格里沙漠有关情况的介绍。

  5、自主学习资料后,鼓励学生提出想了解或不懂的问题。

  6、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是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了这块草原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最终结果又是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四、思索:在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怎么做?

《草原》教学设计2

  1草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认识课后16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3、学习第一自然段老舍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味有没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学习老舍表达感情的写法

  教学准备

  相关幻灯片、课前板书课题、红色和白色粉笔、折纸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什么问题?

  2.听读课文:

  3.介绍作者和参观内蒙(注意多音字)古草原的大致位置,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交流对老舍先生的了解)

  4.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二.合作交流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带我们参观访问的地方风景有什么特点,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是什么样的?(出示: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书风景美,人情美。板书美、风景、人情)

  2.请大家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表达出草原美的关键句。((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们说说老舍都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物,想象草原上还有什么景物。)

  3、这段话语言给你的感觉时什么?(美!)语言优美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因为这段语言太美了,我就选了几句做成了“美的语言卡”然后折成了千千纸鹤(拿出折纸)。孩子们要是让你从第一自然段描写草原风光的语句中,选一句做成的“美的语言卡”你会选那一句,并想想为什么要选这一句?(出示:美的语言卡)(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勾勒,渲染、翠色彩流、一碧千里、流入云际等词语。让孩子们交流草原有哪些景物,体会感情,学习老舍是借景抒情和直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法。此时可以指导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鼓励指导语言,朗读要口中读出感觉,眼中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感情)

  三.展示反馈

  老舍先生用美的语言描写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自己惊叹、兴奋、陶醉、热爱大草原的感情。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还能坐在车里吗?我们现在就从这里下来了,呼吸草原上新鲜的空气,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我们拿起笔来,像老舍先生那样,写写自己看到的草

  原风景,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我们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来表自己表达此刻自己美好的心情和感受。(幻灯片出示:我来表达美)

  四.点拨提升

  细读、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五.当堂检测

  一、练习平台

  1.我会写

  dìtǎnxuànrángōulètiānyá

  ()()()()

  2.按原文填空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

  蒙汉情深何忍别,()。

  3.形近字组词

  限()勒()骏()

  恨()鞋()峻()

  4.选字填空

  采彩踩睬

  理()兴高()烈风()踩()

  二、想象拓展

  1、“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着什么?

  它们可能回味着();回味着();回味着()。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请你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像();像()

  作业

  1.完成《小练习册》

  2.放学回到家里,在百度搜索——祖国的西部,欣赏到祖国西部更多的迷人风光,了解更多的民族、民俗、民风。

  板书:

  1草原

  风景

  美

  人情

  教学反思:

  优点:在体会草原美景时,张雪丽等几位同学能从不同角度去品味作者用词的恰当,了解作者描写的顺序,还算可以。

  不足:今天开学第一天,并没有预期的有个好开头,李智和张坤就没有注意听讲,以至于交流时不知道说什么,由于电脑无法同步到投影仪上,原本做好的课件也没有派上用场。

  改进措施:看来问题的呈现形式有待于改进。

《草原》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0 x 0 x 0 xx x x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 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草原》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一直向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学生齐读。

  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马蹄

  摔跤偏西鄂温克羞涩低吟 襟飘带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内蒙

  3、指导书写生字。(如: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

  (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齐读。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1)理解两个关于中国画的专业术语。(“渲染”就是用颜色来涂抹画面,而勾勒就是我们用笔进行描边,勾画一层轮廓。)

  (2)出示“渲染”“勾勒”两幅中国画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渲染”和“勾勒”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通过直观的图像学生更易理解。】

  (3)老舍为什么会用“渲染”这个词来描写草原?(“勾勒”指划出轮廓,用于描写草原的话说明草原很局限,而草原是无边无际的,辽阔的,所以用“渲染”这个词更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比较“渲染”和“勾勒”两个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于观察,他把这美丽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真是惟妙惟肖,美极了,也让我们来体会着读一读吧!

  句子五: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无限乐趣。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2)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句子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老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受美之后,从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细细品味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正是来源于草原的美丽景色。】

  (2)假如你置身于这广袤的草原上,(播放音乐,出示草原风光画面)你最想做什么呢?请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写到这个句子中。

  这种境界,既 ,又。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体会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在他们情感为之陶醉之时,让他们及时表达,一吐为快,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刚才,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老舍先生领略了美丽的草原风光,那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总结写法,读写迁移。】

  4、美好的画面值得我们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们用心灵珍藏,就让我们把这幅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让学生钻进文字里,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积累语言,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去过草原的人还这样说:(课件出示,学生齐读: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这是谁写的童话?这是勤劳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汗水写下来的草原童话。)

  2、同学们,是谁写下了这诗意般的草原童话?是勤劳的草原人民写下的,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业:背诵第一段。

  4、下面,让我们在一首草原的赞歌中结束我们这节课。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教学反思:

  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草原》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你们看!(演示课件:在草原上的照片)这是哪里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放声朗读: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1.引导想象,指导学法。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文联系,激起疑问。

  (1)“茫茫”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齐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3)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4)方法点拨。

  “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3.小结:

  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五、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请大家读2-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六、抓关键句,学习“远迎”一节。

  (指名读)你在“飞”字中体会到什么?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小结: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主客相见时骏马疾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这哪里是马在飞,人在飞,分明是我们的心在飞,蒙汉人民之间的情在飞呀!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写相见、款待、话别这些场面的呢?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草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

  有关草原的歌曲、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哪些地方?(生简单介绍景点)那你去过大草原吗?老师也没有去过,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录像去领略一下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好不好?(播放录像,学生欣赏)注意:录像不重复,要短、美,有什么话想说?(?)师:正像同学们所说,辽阔的草原的确是景色迷人、令人神往,难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来

  到大草原,就抑制不住满心的喜悦,写下了洋洋洒洒的文字,记录了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悟,那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怎样的画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草原》。(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解思路

  课文同学们已经读过了,谁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作者围绕草原都写了哪些内容?

  (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是啊,文章既写了草原的景,还写了草原上的人。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草原的美丽景色。

  对草原景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哪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出草原的景色特点?

  (生自由交流:一碧千里、无限乐趣??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词语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为什么?)怎么样同学们,他说得有道理吗?(板书:一碧千里)

  那你是怎样理解“一碧千里”这个词的?

  从同学们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中,我们可以看出草原大而绿的特点。

  (1)谁能从文章中找到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找的很准,读得不错,请坐。谁再读?(?)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茫茫”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交流)

  师:其实老师读书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这个时候,查一查字典就会帮我们的大忙。

  字典中对茫茫一词的解释是:空旷,分不清边沿。(课件出示)并不茫茫,也就是并不——空旷,那我就不理解了同学们,这样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作者却说“并不茫茫”、“并不空旷”,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如果找到了,就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开始吧!

  (2)出示句子: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哦,你从这部分文字中体会到“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好,让我们来看看这句话。谁再读读?你能告诉大家这句话写了哪种景物?(羊群)

  那作者是怎样描写羊群的美的?(像白色的大花)

  师:作者把羊群比作大花,这叫——比喻(生),对,形象的比喻让我们体会到了羊群的美,这句话中还有一个比喻,谁给大家说说?(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这点你都能看出来?真不简单! 小结:其实,老舍先生就是抓住了羊群和草原的特点,把它想象成大花和绿毯,既生动又贴切,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也像作者这样想像一下:

  如果把草原比作辽阔的大海,那这羊群就像是大海上的-------- 如果把草原比作广阔的天空,那这羊群就像是天上的-------

  这样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这么美的句子,能

  读好吗?能—— 那自己试试,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 生读,师及时评价(谁能读得再美一些;)

  这个同学“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羊儿在小丘上上下走动的影子。来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 谁还想读? “走到哪里都像”读的真好!能再读一遍给我们听听吗? 来,孩子们,咱们也这样试一试。

  这么美的句子,不想背下来?(生1生2)非常好!

  师总结:是啊,走动的羊群给无边的大草原带来生机,的却让人感受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除了羊群,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

  (3)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引导:这句写了哪种景物?你觉得小丘的美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柔美)(点击课件)

  作者是怎样描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的?(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我们平时画画时经常用到。渲染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看文下的注释。(生读)

  见过中国画吗?(出示课件)这就是用渲染技法画出的一幅画。也因为只用渲染,所以那种绿色才能-----(点击课件)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语的?

  这也是解释词语的一种方法。

  这样一种透明的绿色,和天边的云融合在一起,多美的一幅风景图啊!(出示图片)来孩子们,看着这幅图,轻轻读读这句话。

  想象着刚才脑海中出现的画面——“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再次轻声读读这句话。

  谁给大家读读你的`体会?(抽生读,齐读)(点击带图的句子) 生读,师评价:“那么柔美”读的真好,真有一种柔美的味道。 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课件变色)读得不错,让我都不敢大声说话,生怕破坏了这种宁静的、流动的美,愿意把这部分再读一遍吗?

  来,同学们咱们也试着读一读。

  谁愿意再来读一下?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让我们体会到:线条柔美的小丘,独特而奇丽;上下走动的羊群,生机又有活力,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幅多么和谐唯美的图画!(出示草原图)所以,老舍发出由衷的感叹: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出示齐读)

  同学们,举目远眺,我们看到了走动的羊群,线条柔美的小丘,抬头仰望你又将看到什么呢?

  交流:(出示句子)那里的天比别外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那里的天指的是哪里?那蓝蓝的天空和我们这里相比较有什么

《草原》教学设计7

  一、设计思想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音乐、美术等多种课程的交互运用,发现现代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进行实践与探索。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学课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为情感目标。

  本课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培养新一代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3)作业设计体现开放性、互动性、创造性。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1)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自学”环节,准备了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视频、歌曲、图片等资料,便于学生自由查阅,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自然段配以欢快、活泼的音乐,使学生感受“涌出”,“蹦跳”,“跨”,“追赶”,等词语的鲜活、灵动。第三自然段配以蒙古歌手腾格尔的《梦》一曲的前奏音乐,使学生在婉转、悠扬的音乐中意会“回荡”的意境。

  (3)学习资源中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以及有关草原风俗民情的视频资料是本课的拓展延伸,也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目的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网络教学课件,交互式络教室。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一)乐曲导入,交流感受

  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曲吗?老师为你学生学习的动力来准备了两首歌曲,请你点击歌曲按钮。自于兴趣,课前欣赏歌曲,(学生戴上耳机边听边欣赏边感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欣赏完歌曲,你想到了什么?(自由兴趣,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汇报)说的太好了!你觉得草原美不美?意境,而且引发了学生的你们知道吗,草原的早晨更加美丽,想不联想,自然地导入课文的想去看看?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学习中去。

  2、早晨的草原是什么样子呢?让咱们一起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乘着网络的快车,到大草原上去看看吧!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请进入第二页点击视频资料“铺满新绿的精彩生动的视频信息,草原”,“涌出圈门的羊群”,“羊儿像朵朵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白云在飘动”。(学生自主查阅视频资料)学习方式,从感性上更你能谈谈自己对大草原的感受吗?

  (二)、初读课文

  1、这么美的草原,作者又是怎样描写容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生字。

  3、检查学习情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草原的早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看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大屏幕展示早晨铺满新绿的草通过“草原的早晨”视原)现在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频资料地展示,“鞭声”地由发挥,说出他们的感受。)插入,帮助学生理解“铺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满新绿”的意思,感受草板书“铺满新绿”原的“宁静”,体会“醒来现在的草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宁了”的情景。把观察读书静、睡着了)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老师放录音)“啪、啪”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叫醒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熟睡的草原,在草原上传得很远很远,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该怎样读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指生读(如果学生没有读出来,老师要进行范读指导)。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感知本段内容。

  2、(老师大屏幕展示羊儿涌出圈门,牧以欢快的乐曲,让学生感民们追赶羊群的视频资料。)从“一只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的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草原。”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内容,体会了课文的意境。

  3、(配以欢快的音乐)学生读课文。

《草原》教学设计8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一、初读,了解美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重点,想象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想象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此时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悟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此时有学生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三、选读,感悟美

  教学热情待客那一段时,当我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四、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草原》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文意在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情感熏陶的好课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并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7个绿线条的生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新偏旁(厂字旁),会写“原、无、门、打”。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1、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四、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几天来,我们跟着春风姐姐游了美丽的小池塘,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出示草原视频……这是哪儿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原 学习生字“原”,宽宽一个“厂字头”,下半部分是白下面一个小,注意下半部分与“泉”的区别。谁来读好这个词?读准字音。

  3、简介草原,导入课题: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的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板书:5、草原的早晨

  谁会读这个课题?指名读,听出来他哪个音读得特别准?“晨”是个前鼻音,又是个轻声。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吗?引导学生根据课

  题进行质疑。

  5、教师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轻读绿色线和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再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碰到难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先逐个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说说难读的字,分清前后鼻音,再一个词领读, 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读。

  绿色通道里的词:

  鞭声 黎明 宁静 铺满 新绿 跨上 骏马

  先一个词领读,再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3、再次轻读课文,读通句子,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遇到难读的

  句子多读几遍。

  4、检查自读情况:

  (1)交流: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自然段)

  (2)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

  随机校读,重点指导读好几个较长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

  第一句话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互相纠正。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你现在又知道了什么?交流时指导学生用课文中

  的句子说话。

  (6)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原、门、无、打。

  1、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学生把“原”的下面部分与“泉”区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摆布,并说说书写注意点,同时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

  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随着进行书空。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反馈纠正: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会写“原、

  门、无、打”四个生字。

  3、初步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教学重难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草原的美丽。

  2、学习生字,并练习正确、规范地书写。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几天来,我们跟着春风姐姐来到了美丽的小池塘,爬上了花儿盛开的

  梅花山。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出示草原视频??这是哪儿呢?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草原 学习生字“原”,宽宽一个“厂字头”,下

  半部分是白下面一个小,注意下半部分与“泉”的区别。谁来读好这个词?读准字

  音。

  3、简介草原,导入课题: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的风光

  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

  是在春天的早晨。板书: 5、草原的早晨

  谁会读这个课题?指名读,听出来他哪个音读得特别准?“晨”是个前鼻音,又

  是个轻声。谁再来读。我们一起来读。

  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吗?引导学生根据课

  题进行质疑。

  5、教师以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草原的早晨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生自由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碰到难读

  的.字可以多读几遍,做到:不添、不漏、不错、不破,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多媒体出示词语:

  wú yuán pū xīn

  无边 草原 铺满 新绿

  biān dǎ lí níng jìng

  鞭声 打破 黎明 宁 静

  yáng yǒng juàn m?n bang

  羊儿 涌 出 圈 门 蹦跳

  mù mín kuà jùn zhuī gǎn

  牧 民 跨 上 骏马 追 赶

  chù d?ng

  远处 飘动

  先一个词领读,再一行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2)交流: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三个自然段)

  (3)指名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校读,重点指导读好几个较长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及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

  (4)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5)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发现问题及时互相纠正。

  (6)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你现在又知道了什么?交流时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话。

  (7)集体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原、门、无、打。

  1、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交流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学生把“原”的下面部分与“泉”区分清。

  3、指名分析生字的结构和摆布,并说说书写注意点,同时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书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随着进行书空。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反馈纠正:展示学生的作业并进行点评。

  《草原的早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草原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要让学生感悟到草原之美,并进一步把感受到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草原风光视频给学生展示了草原风光,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帮助学生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感受。面对一篇优美的教材,如何吃透它,让教材变为 “学”材,从单纯地研究如何“教”转到如何“学”上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实现语文教学的素质化。我要求自己先把课文读通,读透,读好,真正读出味来。又通过多种形式掌握字词句,凡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的,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在教学中我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着力于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 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的兴趣、愿望和能力。在这一节课上,由于自己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用时过多,导致课堂上学生写字时间的不足,在上课时不能更多的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教师在设计问题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生成问题时,应首先以学生思维及角度从实际出发考虑。所以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首先自己得把教材,教案深熟于心,只有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与学生的配合游刃有余,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正所谓“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草原》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读“旋、逝、尘、拳、雹、劈、卷、辽、阔、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等词语。

  2、理解2、3两段,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做些什么事。

  3、体会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报告天气、指明方向,从而体会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三)教法学法:

  多媒体帮助教学、读读悟悟、自主学习

  (四)课前预备:

  课件、课文重点句板贴卡片。

  (五)教学过程:

  1、看图说话,提示课题。

  (1)播放课件:大草原和鹰,配上音乐《牧民新歌》。

  ①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吧!老师一边操作课件一边引叙第一段:当你来到宽阔的大草原,首先见到的往往是鹰……

  ②这节课,就让我们和草原上的鹰交个伴侣吧!齐读课题:草原上的鹰

  ③师激读:草原上的鹰是多么威猛呀!再读

  (2)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①你想进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鹰吗?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精准,遇到不会读的字做一个记号,也可以先问问同桌或老师。老师巡察,把课文给同学圈出不熟悉的字。(做到生字让同学确定)

  ②老师出示课文,让同学读不熟悉的字。(同学能读的让同学读,不能读的老师注拼音让同学读。)

  ③分节读课文。

  A、你觉得你能读好哪段?指名读一节。

  B、谁最想熬炼一下?再指名读。(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同学读通课文。)

  ④你们很会读书,还想读吗?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哪一句话最能看出人们对草原上的鹰有着深厚的感情,边读边划出一个句子。

  ⑤指名说,并板贴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指导朗读好这个句子,老师随机评点:老师感觉有点像好伴侣了,再读。

  2、读读悟悟,体会情感。

  学习其次段:

  (1)(导)为什么说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伴侣吗?自由朗读其次段,想一想: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2)指名说,随机重点训练以下句子:

  ①出示句子:果真,(

  )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黄云,(

  )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手大的冰雹就劈头盖脸地打下来。

  A、天气有怎样的改变?同学说,老师出示以上句子。

  B、其实天气改变是有肯定先后挨次的。请你给这两个句子加上表示先后挨次的词。(过不了多久、接着)

  读一读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感觉?(体会天气改变之快。)

  C、天气的改变不仅快,而且越变越恶劣。(先看图(配音)感受)

  看了图,你有什么感受?请你用书上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说这时候的天气状况。(如:狂风翻卷,沙尘滚滚,劈头盖脸)老师立刻指导读好这几个词。

  你能通过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呈现出来吗?自由练读整句子→指名读→评议→全班男同学读、女同学读(师点:女同学要是能通过朗读,把这恶劣的天气呈现出来,那真的很了不得)→齐读。

  D、第一次、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报了这么恶劣的天气,可以让人们早做预备,怪不得草原上的人们见到在草原上空飞行的鹰会说—同学齐读句子: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②你还从哪里体会出鹰是人们的好伴侣?

  指名说,再师生共同学习句子。

  A、先看图,老师、:瞧,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多漂亮的草原夜色,多安静的草原之夜呀!同学齐读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清风阵阵地吹着,草原上空时常传来鹰的长鸣,这是它在预报,明每天气肯定晴朗。

  (要是同学读不出来,老师再点拨:要是能再轻一点,老师会感觉草原之夜更安静更美)。

  B、指导朗读全段:男女同学分读“早晨”“晚上”两部分,特殊要留意读好这两种不同的意境。

  ③小结: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引板:预报天气

  ④其次次、引读重点句:鹰为人们预报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便利呀,草原上的人们只要一见到在草原上空飞行的鹰就会说:(齐读)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学习第三段:

  (1)你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伴侣呢?

  (2)指名说,并随机板书:指明方向

  (3)这段话写得很美,老师读着读着就把它读成了一首诗,出示:

  蓝色的天涯

  闪动着的一些

  黑点

  就是鹰

  朝着鹰飞的方向走

  你或许能

  发觉(

  )

  遇到(

  )

  或许能

  找到(

  )

  ①老师把最美的部分留给你们补充!同学填空。

  ②读读这首诗的其次节,你体会到了什么?(试图引导体会找到方向时越来越欣喜的感觉。)

  师生对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③齐读诗,并给诗加题目。

  ④第三次、引读重点句:鹰为我们指明白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们最终找到了村庄,此时此刻,我们确定会不由自主地,感谢地对鹰说——同学齐读重点句: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3、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1)总结,第四次、引读重点句,达到:草原上的鹰能为人们预报天气,为迷路的人指路,其实还能为人们做许很多多的事,难怪人们对鹰布满了感情,让我们站起来,抬起头,对着在草原上空飞行的鹰高呼吧!—同学呼: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2)把“。”改成“!”,再来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该怎么读?同学酝酿后齐呼。

  (六)板书:

  预报天气

  草原上的鹰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鹰,真是人们的好伴侣。

《草原》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情感目标: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激发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勤劳。

  教学用具:光盘、录音歌曲、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悠悠的歌声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草原)(放录音歌曲) 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草原,看看那里的早晨是什么样的。(补充课题:的早晨) 齐读课题。

  二、看图感知 看!(播放光盘) 你喜欢草原吗?你喜欢草原的早晨吗?

  三、初读课文 1.那就翻开书,自己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2.能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听吗? 要求:请拼音小博士帮好你的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朋友仔细听好,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然后两人再交换进行,开始! 3.练读了几遍课文,那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手势来表示。

  四、细读训练 1.谁来先读好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评价,指导:你读得很流利。 好象鞭声还不够响亮,谁再试试。 黎明时,草原还没有苏醒,是很静很静的。读好:宁静。 眼前,你看到了怎样的草原?读好:铺满新绿。 谁愿意当一回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草原还没彻底醒来,再来一遍。 齐读 2.此时,草原开始热闹起来,欢乐起来!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评价: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还不够?从朗读中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谁来读好它。谁能超过他。 喜欢羊儿出圈,喜欢跨马追赶的同学一起来读吧! 3.让我们眺望远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草原的远处十分迷人。谁来读。为什么这样读? 悠悠的感觉读得真棒!学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4.草原真是太美了,这样美的地方,这样美的课文,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齐读)你觉得草原怎么样,草原的`早晨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五、写字教学 小朋友把课文读得这么棒,相信课文中的生字你也能学得很棒。 1.认读生字卡片 小火车开起来(带拼音,去拼音) 2.这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动、牧“ 自学笔顺表,掌握笔顺。学生书空笔顺。 自己分析字型结构,左右等宽。结合学习新偏旁。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注意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出示生字词: 草原打破新绿无边牧民远处飘动 2. 指名认读,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二、背诵指导 1. 各自朗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练习 (1)()的(),打破了()。()的草原醒来了。 (2)()羊儿()圈门,()奔向()。牧民们(),追赶那()。 (3)()羊儿像()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2. 结合口头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3. 读了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什么? 4. 练习背诵。

  三、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无打处民原新 2. 指名认读。 3. 仔细看光盘上生字书写笔顺,比较每个生字的结构安排。 指导:“无、民”都是独体字。“无”最后一笔是竖弯钩,沿竖中线往下写,“民”的最后一笔是斜钩,幅度较大。 “处、原”是半包围结构。“处”第三笔是平撇,“原”里面是“白、小”。

  四、作业 1. 练习描红。 2. 各自练习书写生字,觉得难写难记的多写几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 背诵课文。

《草原》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通过早晨牧民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语文素养、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等多种能力的整合,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

  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

  三、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涌”“醒来了”“回荡”等生词,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策略:

  (1) 以读为本,创设情境,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 以鼓励性评价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体现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

  (3)体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六、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七、设计思路: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 以基于多媒体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 以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 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 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语文素养为归宿;

  (5) 以培养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欢乐为情感目标。

  八、教学环节设计及意图: (一)、欣赏草原风光,初步感知

  对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欣赏草原风光录像”,让学生对草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课题:草原的早晨更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美美的来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悟

  我们在设计这一课时,紧紧围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重难点”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全文以一个大问题“从哪里体会出草原的美丽和欢乐”贯穿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读书感悟、交流体会,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情感体验较贫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当学生谈到“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时,学生对草原醒来了,难以理解,教师借助演示: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随着太阳的升起,画面由暗到亮,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草原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配上画外音,草原的夜静悄悄的,随着黎明的临近,牧民的鞭声啪啪地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通过这些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草原的“宁静”,体会“草原醒来了”的情景。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用朗读唤醒同学们的耳朵,让大家感受到草原醒来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轻而易举的理解了“草原醒来了”的含义,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草原的欢乐场面,在学习这一段时,学生对“涌”的理解可能会很不到位,因为从没有到过草原的小学生,头脑中对羊儿争先恐后像潮水一般涌出圈门这一景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教师通过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很多羊儿欢快的“涌”出圈门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到一幅鲜活、跳动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自然就能把羊儿的多、羊儿的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自然段写了远处的羊群和牧羊人的歌声。通过欣赏蓝天上白云飘,蓝天下羊群散布在大草原上,慢慢的移动吃草,牧羊人悠闲的躺在草地上的动画,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快乐。申老师讲解“回荡”一词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没有照搬词典里的解释,而是通过读书,通过欣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去“意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音乐情境中,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词语,丰富了情感,拓宽了词汇。

  总之,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我们成功的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理解了一些难懂的词语,深刻的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

  (三)作业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内化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设计了比较开放的作业,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出草原的美,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用你的歌声表达出草原的美,也可以朗诵一首关于草原的古诗,也可以写一段话,不但拓展延伸了所学知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知识选择的权利。

《草原》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能用豪放、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集体编创舞蹈、编配打击乐器,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处的拖音。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笑脸”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音画导入

  媒体放映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射雕英雄传》草原上欢庆场面的的片段,问学生: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电视剧吗?生:《射雕英雄传》。师:那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事情发生什么地方吗?生:大草原上。大草原给你的感觉怎样?生:略。师:今天我们就要跟着小导游一起去游览一下大草原,学一首《草原上》的歌。[设计意图]导入和现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相结合,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视听结合,演唱歌曲

  点击媒体,出现美丽的草原风光,[背景音乐《草原上》]请一位去过内蒙大草原的学生或熟知大草原的学生上台来为大家作介绍。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听了这么动听的介绍,我们来把这草原美景用歌声唱出来吧?展示歌曲画面,教师示范唱《草原上》,学生打拍或跺脚。学生用“lu”唱歌曲,师钢琴伴奏。在悠扬的琴声中请学生朗读歌词。学生轻声唱,放歌曲动画,学生查找自己歌唱中的缺点,同桌互相唱给对方听。让学生说出这首歌曲中你认为最难唱的一句。生:略。师:注意一字四拍处的拖音。音准不要由于延长而发生偏差。反复练习。歌曲处理:引导学生用稍快、甜美地声音演唱歌曲。放歌曲伴奏,让学生跟伴奏唱。师把学生优美的歌声录入磁带,回放给学生们听。[设计意图]音响及画面从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着学生,有助于让他们获得直接地感受经验,初步感受《草原上》宽广辽阔的风格,为本歌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激发兴趣,创编舞蹈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你们看草原上的小朋友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师点击多媒体,出现蒙古舞蹈。师:我们也来学一下吧。师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学生跟着学。分小组请学生用刚学习的动作自己为歌曲《草原上》编排舞蹈。集体在歌曲的音乐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配合能力。看似简单的舞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欲望。

  五、加入打击乐

  师 :同学们的舞姿真优美,现在啊,老师这里有几件打击乐器,为了让草原上的舞蹈更美丽,我们一起来给它配上打击乐。媒体出示碰铃、双响筒、沙球、手铃。师逐一介绍它们的名称、敲击法。让学生从他们的凳子底下取出打击乐,自己敲敲打打,试一试。师纠正错误的方法。师弹琴,学生为歌曲用打击乐伴奏。{先由单一的乐器伴奏,再逐渐加入其它乐器。}放歌曲带,学生边唱边敲击乐器,师在歌曲声中翩翩起舞。[设计意图]了解打击乐的敲击方法,锻炼各种能力,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兴趣。

  六、音乐游戏——草原赛歌赛舞大会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蒙古草原上的首领被称为什么吗?生:大汗。师:对了,这节课的开头我们看的那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中就有一个有名的首领,说到这里大家肯定已经猜出来了。生:成吉思汗。师:对了,他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我们请班上的小小历史学家来告诉大家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小小历史学家:略。师:好,现在草原上的大汗宣布了,要举行一个赛歌赛舞大会,邀请大家参加。(学生分成四小组,比赛)。媒体出现草原上的大汗,现在宣布:草原赛歌赛舞大会现在开始。师弹琴,各小组按次序表演。(必需是描绘大草原的歌舞)用“笑脸 ”奖励优胜组。评委组根据各组的笑脸数进行评分。老师点评。再次播放《草原上》音乐,大家随音乐跳舞歌唱。[设计意图]:全面参与,激发竞争思想,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体现了复习巩固的原则。

  小结,下课。

《草原》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通过听、唱、看、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在过程与方法中: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指导学生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不同的表演方式进行歌舞表演,培养学生的创编力;

  3、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唱准“3、5、6”这三个音高,并掌握二、四分音符;并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学习蒙古筷子舞,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唱准“3、5、6”三个音高,并在听、唱、看、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语:老师今天想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风和日丽、绿草如茵,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那里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同学们想去吗?好!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起走那美丽的地方。(媒体播放蒙古风景图,并播放所学歌曲伴奏)

  2、简短讨论: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呢?

  (1)我们刚才看到了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美丽善良的民族!是勇敢自信的民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同时也是热情好客的民族!你瞧!蒙古族小朋友已经列队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他们唱着他们特有的《迎宾曲》,我们也要有礼貌的拍手问好哟!你们听!她们来了!(出示媒体)

  3、教师舞蹈展示: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民族吗?老师特别喜欢这个民族,有幸和他们学跳了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筷子舞,同学们想看吗?好!老师就给同学们展示一段筷子舞。

  4、学跳筷子舞: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你们觉得筷子舞好看吗?同学们想不想学啊?想学之前先让我们来做一个音乐游戏:

  (1)出示媒体水果:有三种水果,这个又红有大的苹果谁要啊?(音符四拍)、还有一个大西瓜谁来吃啊?(二分音符二拍)、最后这个酸酸甜甜的大橘子老师送给谁呢?(四分音符一拍)谁知道这三种音符的时值长短呢?

  (2)出示舞蹈节奏:下面我们来学习筷子舞的节奏,我们先分析一下节奏由几分音符组成的?

  (3)分男女读节奏: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这条节奏;四分男读、二分全音符女读,用“哒”表示;也可交换读;然后齐读;速度要慢。

  (5)教师示范筷子敲击方法:我们先徒手练习一下基本动作:四分音符是:敲击筷子,用右手敲击左手;二分音符是:拉长右手臂,同时左手臂向胸前靠拢;遇到四个四分音符时:双手臂上举,要求双手臂伸直,用右敲左,左敲右的方法,敲击四次,同时慢慢下滑到胸前;遇到全音符时:双手臂收回,搭在肩膀上,同时摆左右头两次;

  A下面老师先来演示一遍:.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四分四分、全音符;

  B下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上的节奏自己练习;(教师下去指导)

  C下面,我们一起来将这组节奏完整的演示一遍,(教师看,并指出各组存在问题,合理评价)

  D我们来随着音乐完整来练习一遍,全体起立练习(播放音乐)

  (6)拿筷子的方法: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筷子,拿筷子的方法是:双手握住筷子的底部,也就是绑彩带的地方,用筷子的顶部来敲击;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检查自己拿筷子的方法是否正确。

  (7)下面我们一起拿上筷子来练习一遍:老师要特别强调每位同学在敲击筷子时一定要轻轻敲击,如果声音太大,我们就听不见音乐的'伴奏声了,所以老师希望每位同学能够控制好你手中的筷子。

  A: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二分、四分四分四分四分、全音符;

  B:媒体播放所学歌曲伴奏,师生舞动;让我们跟着优美的音乐跳起筷子舞;全体起立表演(老师只跳一段,第二段教师巡视,表扬;)

  (8)抽查个别组表演,学生互相评价;A刚才老师发现几位同学跳得特别好!老师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

  总结:同学们她们跳得好吗?老师也认为她们跳得很好!

  B现在我们一起随音乐完整的跳一遍,请全体同学起立,请同学们按照正确的方法拿好筷子,做好准备。

  5、教师总结:同学们学得真快,个个舞姿优美,连蒙古族小朋友都在夸赞你们呢!同学们:蒙古族的风景美丽吗?蒙古族的筷子舞你们喜欢吗?蒙古人的歌声也悠扬动听,接下来,老师想为同学们演唱一首蒙古歌曲。同学们想听吗?好!给老师一些鼓励的掌声好吗?(教师自弹自唱歌曲《草原上》)。

  6、学唱歌曲:

  (1)这首歌曲同学们听着熟悉吗?对!就是我们刚才学跳筷子舞时的音乐,动听的音乐有了优美的歌词,哪位同学为这首歌曲起一个好听的歌名呢?

  (2)总结:刚才每位同学起的歌名都很好听,这首歌的作者给这它起了名字《草原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草原上》,请同学们翻开书6页,这次让我们带着问题聆听,听听歌曲情绪是怎样的?(优美、舒展)再找一找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我们学习过的音乐知识(媒体播放歌曲,教师黑板写题目)

  (3)歌曲中都运用了所学过那些音乐知识有什么呢?(四分、二分、全音符、4|4拍含义)

  评价:同学们表现的真棒!!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随着老师的琴声,用“LU”来模唱草原上。

  A教师弹伴奏,学生LU模唱;

  B指出学生演唱中的不足,在用LU唱一边;

  C同学们现在你们能不能随着老师的琴声,直接唱歌词呢?好!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唱好!让我握紧右拳,齐喊:加油两个!!

  (4)教师弹伴奏,学生以最慢速度直接唱出歌词,教师随时校正学生唱错的小节,音准等问题;(两遍)

  (5)下面我们进行歌曲接龙游戏:我们把歌曲分成四句,一行一句,两段歌词,刚好四句,第一句老师指定一个组,剩下的三句,老师随意点各组,请各组同学注意力要集中;谁唱谁站。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这个接唱游戏,能看出同学们对歌曲掌握的很熟练,节奏准确,如果声音在能收一点,就更能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了。

  7、创编演唱形式:刚才大家一起演唱的方式属于哪种演唱形式呢?老师想让各组讨论一下,还能用什么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教师巡视)

  展示:各组汇报讨论结果。那组愿意来展示你们的演唱形式呢?起立原地表演(小组以报幕形式展示;让三组进行展示,学生互相评价)

  8、学唱歌谱:同学们我们刚才学跳了舞蹈、学唱了歌曲,你们想一想,我们少学了歌曲的什么部分呢?对!歌谱我们还没有学,请同学们自己先熟悉唱名(老师不弹伴奏,学生自己熟悉,教师可下去指导)

  (1)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将歌曲旋律完整的演唱一遍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琴完整的演唱歌谱,全体起立演唱(教师伴奏,并纠正错误);

  师总结: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识谱能力页很强,这首歌谱作为我们今天的口琴作业,课后请同学们自己先练习。

  (2)老师想请各组派一名代表来演唱歌谱,哪一组愿意来唱呢?(两位学生唱,一人一段,教师伴奏,学生评价)

  8、师生汇报展示: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会了蒙古族特有的筷子舞,也学唱了蒙古族优美的歌曲,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蒙古歌!跳蒙古舞吧!老师来选出几位同学来表演筷子舞,其他同学我们齐唱歌曲《草原上》教师伴奏

  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环保教育媒体出示:来看这两幅图,进行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受?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为什不那样美丽了?

  总结:增强环保意识,珍惜大自然!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为环保出一份力!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草原》教学设计15

  音乐教案:《草原上》教学设计

  一、设情激趣。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请坐。

  1.听辨节奏。

  ××︱×—︱××︱×—︱

  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

  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草原就是我的家》。

  师:同学们做的不错,现在我们用肢体语言来感受音乐好吗?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来做。

  (草原就是我的家律动)。

  二、学习歌曲,走进音乐。

  师:;同学们做的真棒,有点蒙古族感觉,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蒙古族歌曲。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到底唱的是什么?(播放歌曲草原上)

  师: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生:蓝天

  生:羊儿叫

  生:草原好热闹。

  师: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抒情,激动。

  生:甜美的。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草原上》。

  师:首先,来认认我们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谁知道这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3。

  生:3.

  师:这个又是什么音呢?做出手势5。

  生:5.

  师:两个都说对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音,大家一起说好吗?做出手势6。

  生:6.

  师:今天我们主要来学学这三个音的音高位置。同过这三个音的学习来学唱《草原上》这首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边唱边用手势体会音高。

  师:356,216,51653.

  356,216,12516.用手势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学习乐谱,乐句学会后连起来唱。

  师:我们现在用身体来感受一下音高的位置。老师带领学生根据音高的位置来用身体感受。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读歌词,大声有感情的来朗读。

  生:朗读歌词。

  师:请同学再有感情,声音洪亮的来读读歌词。

  生:朗读歌词。

  师:老师领你们读一遍好吗?

  生:和老师一起很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很好。现在我们小声的'跟着钢琴来试一试唱歌词。

  生:和着音乐小声唱歌词,一段。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不错,我们现再勇敢点再来唱一唱歌词吧。

  生:1遍。

  师:请同学们再唱的跳跃活泼一点,注意声音位置。

  师:弹琴伴奏。

  生:唱。

  师:注意长音的位置,发音要准。

  生:唱。

  师:让我们怀着对草原的热爱,激情饱满的再来做一回小牧民。还记得我们的节奏么?请你们在歌曲前奏部分打着节奏加进来好吗?(试一下老师带学生边哼着前奏曲边打节奏。)

  生:听着音乐唱。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草原上的天气会不会总是风和日丽,阳光普照呢?如果遇到狂风,遇到暴雨小牧民会怎样呢?下面,我们来即兴表演一下,老师来弹一段旋律,你们听到了什么,尽情来表现?《暴风雨》

  师:亲爱的同学们,暴风雨来的这么猛烈,你们能勇敢的来面对,并用热情来战胜它,你们真是草原上的小英雄!让我们用激情饱满的歌声来赞美他好吗?大家穿上皮靴,带好头巾,骑上骏马,奔驰在草原,做一个勇敢的小牧民!

  生:骑在小凳子上表演唱。打节奏为自己伴奏。

  师:我的小勇士们,你们可真棒!看!这是什么?蒙古包,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吧。

  三、了解蒙古。

  师:在我国的北部地区,居住着勤劳,勇敢,善良的蒙古族人民。那里有蓝蓝的天空。青青的绿草。静静的湖水和肥壮的牛羊。人们说着蒙古话,喝着马奶酒,吃着烤全羊,住着蒙古包,骑着骏马,挥舞着长鞭。潇洒的再草原上飞奔,所以也称蒙古族为马背上的民族。正如诗中所写: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垄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播放PPT配音乐天堂)

  师:谚语

  说的蒙古话,穹庐做居家,男人会三艺,妇孺能飞马,

  喝酒用大碗,吃肉用手抓,烧柴用牛粪,渴了喝奶茶,

  无歌不成礼,进门就是客,奶食不分家,户户养牛马!

  师:同学们,男人会三艺说的是哪三艺?

  生:(骑马,射箭,摔跤)

  师:妇孺能飞马是什么意思呢?

  生:妇女和小孩也很会骑马。

  师:这些谚语充分的体现了蒙古族人生活习性和热情好客和民俗风情的画面。

  四、拓展

  师:我们唱了蒙古族的歌曲,又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和民俗风情。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我们也学学跳蒙古族舞好吗?谁上来做做动作(3)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和我们刚才做的律动很像噢。

  师:请同学们到前面来,带好头巾一起来跳舞好吗?

  五、大家一起跳起来。(播放音乐)(圆圈位置)

  同学们,时光总是那么短暂,音乐总是那么美好,请同学们记住我们今天的蒙古之行。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天天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草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草原教学设计11-26

《草原》教学设计06-12

《草原》的教学设计06-12

《草原》 教学设计07-05

《草原》教学设计12-17

《草原》的教学设计05-10

《草原》教学设计10-22

草原教学设计08-16

草原教学设计04-07

草原教学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