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杨桃》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画杨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课。本课教育学生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爸爸和老师的话所蕴含的道理。看问题、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预习和初读课文,基本能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即爸爸和老师的话),再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情景观看,在读中理解本文所蕴含的道理就比较容易。本班学生有不少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而且各小组长组织能力较强,能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利用实物(木瓜)进行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部分词语含义,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爸爸和老师说的话,理解其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教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准备:
木瓜的实物、杨桃模型与挂图、大屏幕ppt课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11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特地从超市里买了一个木瓜,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画画特别好,下面就找几个同学来口头“说画”,也可以用手大体画一下所看到的木瓜的样子。
1.出示木瓜的实物(把木瓜横着放),分三个方向找学生“说画”。
小明(左侧代表,木瓜小头朝向):圆圆的,中间一个圆点。(该学生看到的是木瓜的把那一端)
小亮(中间代表,木瓜正面)椭圆形,左端头大右端头小。
小红(右侧代表,木瓜大头朝向)圆圆的,中间一个就和五角星差不多的东西。(该生看到的是木瓜顶)
2.老师提出问题:都是这个木瓜,他们所“说的画”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引导学生:因为他们所在的观察位置不一样)
3、教师分别找几个不太相信的同学,让他们到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木瓜的形状,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同一个事物,观察者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他们所描绘的就不一样。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听电子书包中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注意仔细听“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自由读课文。
4.小组合作探究: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再三提醒、嘱咐的意思。
想当然:指不顾实际情况,只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印象下判断。
走了样:失去原来的样子。画走了样:画的和本来的样子不同。
小结: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生受用: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1)找生领读生字生词
(2)开火车读
(3)运用“一看二读三动脑,四我们来把炸弹找”的方法记忆生字。
(4)动手写字,强调写字姿势及写字格式。
5、关联词造句:“不像……而像……”、“不要……要……”(学生交流)
四、小结:
1、学生小结:通过初学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找学生进行小结)
2、教师小结:在现实生活当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去想,实事求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不能想当然。
五、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教学,运用孩子喜欢的画画与“说画”,可以少费很多口舌;通过实物演示,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今后教学中,要多动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和看问题,让孩子多读、多说、多练,避免走弯路,运用顺口溜巧记字。
3、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能力,自主识字,说话,在快乐中合作学习,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即可,避免教师“一言堂”。切忌教师不要讲的太多过细,那样会适得其反。
《画杨桃》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
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课后小记:
《画杨桃》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物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几个杨桃实物或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板书:杨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有关杨桃的知识简介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补充板书:画)学生齐读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自己练读、开火车读、齐读)
(2)、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过渡:在这次图画课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深入学习。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引出父亲叮嘱我的话,全班齐读)
师:什么是想当然?
生:心里想什么就是什么……
师:大家都答对了一些,但都不够准确,下面老师举个例子帮大家理解:(例子)
师:父亲就教育“我”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也就是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板书: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
2、听了父亲的教导,在学校的图画课上,“我”是怎么画杨桃的?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找出描写“我”画杨桃时的句子。
师:课件出示该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全班齐读,回答问题:
(1)我认认真真的看,看到了什么?(杨桃像五角星)
(2)我老老实实的画,画成了什么?(五角星)
(3)我觉得画得怎么样?(很准确)
(4)再读读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杨桃的样子,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样。
3、可当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都有些什么表现?引出老师和学生的第一次对话。
4、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是怎么做的?(默读第六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动作、神态的重点词句,重点体会老师的看、走、坐、审视等一系列动作)
过渡:那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错了,可还是那样自以为是,所以老师的表情就变得严肃了,他就想:如何才能让学生们认识自己的错误呢?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观察杨桃的样子,这时老师趁机启发学生于是出现了第二次对话。
5、通过两次对话的对比读,体会不同的`心情,教师要引导读好这一部分。
过渡:通过师生的两次对话,同学们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
师:哪个同学能说一说和颜悦色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高兴……
师总结: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6、老师和颜悦色的说了什么?请同学们在第18自然段中找出来并齐读一遍,回答屏幕上的问题: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个句子?(4句)
(2)前两句讲了什么?(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3)同一事物,当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你要怎么做?(读后两句话)
(4)什么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7、老师说的话含义深刻,请同学们读一读并背下来。
8、利用板书比较,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共同说明了一个道理: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9、这个道理仅仅用于画画吗?它还可以用于哪些地方?
生畅所欲言。
师:这个道理使“我”一生受用。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我们做事情或看问题时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
三、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看到什么就画成什么样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2、摘抄文中是你受教育的句子。
《画杨桃》教学设计4
一、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画杨桃》中,一个同学看到一件事物是五角形的,一个同学看到的是圆形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察结果却是出自同一件事物,正所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不仅能给人带来很多灵感,而且能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下面我们来比一比,谁具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3秒钟时间内,看出是什么图形。
2.出示右边第一幅图3秒钟。
3.你看到了什么?请把看到的与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交流,注意:(1)把话说清楚,说完整。(2)听的同学要认真、专注,若有不明白的可以向同桌请教。请教也很讲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
同桌同学交流。
4.教师巡视,邀请一对观察结果不同的上台展示交流过程。
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完整。
5.通过交流,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看法的两个方阵。
同学们同时同地看了一幅图,看到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呢?到底是哪一方的看法是正确的呢?
(1)双方可以进行争辩,据理力争。
(2)就不懂的可以虚心地向对方请教、提问或跟对方商讨。
6.再一次出示该图片,请同学们再一次仔细的看图,能不能像魏格纳一样有惊人的发现呢?
结合第一次的观察所得,说说: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现在又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对这两次的观察有什么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观察方法:观察时要仔细地看,反复地看,从多个角度去看,才会有许许多多新的发现,才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重点板书: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二、小组合作观察,练习观察方法,练习条理表达。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要来试一试我们的火眼金睛有多厉害。小组同学合作观察右边第二幅图,比一比哪一组同学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脑子转得最快,语言表达得最有条理。
小组活动,积极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积极思考,并集合小组各成员意见,最后统一观察所得。
各小组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有条理地阐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就某一组的阐述补充自己组的看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评价:每组选2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团,给各小组评分。评分项目为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总分100分),附加项目是联想能力(20分)。
三、小组竞赛观察,发现多,说得好。
1.刚才,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帮了小组的大忙,同时,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最厉害,谁的口才最厉害。
2.出示第三幅图(10个人头图)
3.从图上先看到了什么;再进一步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反复看一看,换几个角度看一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深切的感受或启示?比一比,谁的发现多,谁说得好。
初赛:小组比赛,选出各2名优秀者。
复赛:优秀者在班级里比赛,评选出“观察能力突出奖”和“小小口才家”。
4.发奖
四、总结:
生活中时时处处需要观察,谁学会了观察,谁就具有慧眼。只有我们仔细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角度地观察,就会具有慧眼。
五、作业:把观察乐趣与别人一起分享。
六、板书:
我看到了……
仔细地看
反复地看
多角度看
习作教学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仔细地看,反复地看,多角度地看,初步练就了“火眼金睛”。那些伟大的人物更是如此,叶圣淘、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如此生动的文章,魏格纳之所以能有如此震惊全世界的惊人发现,都是因为他们——(认真观察;多角度观察;长期、连续观察)
今天,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把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或者有趣的事情用我们的笔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二、交流,指导观察。
1、你们去留心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畅所欲言。)
2、相机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观察方法。(多角度地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相结合)
静态类:如:文具或工艺品:来历、形态、颜色、质地、结构、制作水平——看一看、想一想……
花草、树木:形态、颜色、动态、香味、生长过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想一想……
景点: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周围……
动态类:如:小动物:外形、动作、生活习性……
三、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
1、再一次观察所选定的对象,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或者是让自己感到有趣的地方、故事。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件事物条理清楚、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
四、交流思路,指正完善。
1、 同学之间积极地交流各自的写作思路。
2、认真倾听,学习别人优秀的想法,帮助别人改正缺陷的地方。
五、对观察日记的格式进行指导。
第二课时
1、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2、学生找到自己的伙伴互相朗读、批改作文。
批改重点:(1)语言是否通顺;(2)有无一定写作顺序;(3)有无写出事物特点;(4)是否具体、生动。
批改时要找到同伴作文的亮点,真诚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同伴作文的不足,要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3、推选典型之作,进行学习和指导。
4、修改好自己的作文,誊写。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二,习作二,口语交际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画杨桃》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务必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介绍杨桃,学习课文。
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第2―18小节就写了画杨桃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我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能够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相机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读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样理解?
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样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貌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此刻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明白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又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就应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6)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就应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此刻从那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8、读最后一个自然自然段,理解“教诲”。
三、提升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状况。
岑桑,生于1926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
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
板书: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如“图、摆、叶”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杨桃图片,并向同学们展示杨桃实物。
引导语:同学们认识杨桃吗?它不像苹果、橘子这样常见,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杨桃的图片,看屏幕上这个黄绿色的、形状奇特的水果就是杨桃!相信很多同学希望能亲眼看一看这个水果吧,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实物,同学们可以拿起手中的铅笔,画一画你所看到的这个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生画,老师巡视)
我看到同学们画的杨桃都不太一样,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也在上一堂画杨桃的'绘画课,那他画的杨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弄清楚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从人物、地点、事件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明确:主人公“我”在一节绘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了“我”画的杨桃,而老师通过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使大家理解了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并给大家讲了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大声朗读全文,并通过小组讨论划分段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将杨桃画成五角星?
明确:(第1段)因为我所坐的位置所观察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的形状,而且我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出了我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态度?
明确:(第2-11段)同学们哈哈大笑,觉得我画的不是杨桃。(态度:嘲笑)
(3)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第12-17段)老师让大家来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这幅画画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这是出自原文的两段师生之间的对话,体会语气的不同,对这两段话分别进行朗读,读完请大家说说你感受到的语气变化,并说说为什么会变化。
明确:(虽然这两段话用词基本一致,但是大家可以根据情境及他们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不同来明确,他们的语气是不同的。)
语气:前一段语气是肯定的,后面一段语气是犹豫的。
原因:前一段大家都相信杨桃并不是五角星的形状,并且大家都在嘲笑“我”。后一段则是因为大家亲眼看到了“五角星”形状的杨桃,此时有些打破自己的常规认知,又有些不敢承认自己刚刚的错误。所以语气是犹豫的。
3.小组讨论:课文的倒数第二段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呢?
明确:(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感悟出生活中不仅是杨桃,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看待他的角度不同,那么你看到的事情可能就不同。大家应该理解这种不同,对于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尝试去理解,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问题才最全面。
(四)拓展延伸
1.练习复述课文,小组展开竞赛。
2.除了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这篇文章中你还学到了什么道理?
明确:(学生可补充)如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
(五)小结作业
请大家给自己的家长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并掌握本课学到的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画杨桃》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正确理解课文的资料,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画杨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资料。请同学们翻开书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请同学们回想课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人物?(教师板书:“我”、同学们、父亲、老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画杨桃》那么他们对画杨桃这件事各自都有怎样的看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能够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资料进行学习。并采用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请大家自学。
二、自学汇报
1、当学生汇报到“我”画杨桃的资料时,说一说“我”是怎样画的?(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的资料进行分析。)老师问:小作者为什么这样画?生答:因为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叮嘱他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板书:叮嘱)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的话的?教师提示:你能举例子说说怎样叫“想当然”?
过渡:小作者正是牢记父亲的话,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那么怎样读父亲的话。指导读父亲的话。你还喜欢哪个人物的'资料请汇报。
2当学生汇报到老师的资料时。指导重点分析老师的话。
出示老师的话提问:老师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哪句话?学生汇报。
学生讲到“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貌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是不是这样,老师拿出一个杨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说一说你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杨桃大家看到的却不一样呢?刚才同学们理解的十分好。你还理解了哪句话。
学生讲到“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请你用“不要……要……”练习说话,说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个前提。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老师的话很朴实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么就应怎样读老师的话?“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请大家用这样的语气试着读读老师的话。读后找生讲评读的状况。大家读的很好那么你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吗。给时间背诵。
3、当学生没有汇报同学们的看法时,老师引导:刚才同学们汇报了我和老师对画杨桃这件事的看法,没有人选同学们的看法,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资料呢?学生说明理由(教师板书:嘲笑)那么小作者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练习说一说。同学们说的十分好,当时小作者心里是很难受。读到这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小作者听了你的话必须会高兴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这一反应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教育,他的话不仅仅教育了小作者,也教育了同学们,这种教育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正像小作者最后写到的“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一齐读最后一段,请大家快速把这一段背下来。
过渡: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请你把这样的事讲给同学听一听。透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后让学生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小结:老师学完这篇课文也有一些体会和大家一齐分享,老师读自己写的话。
当别人的想法、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妄下结论,要认真分析,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实事求是。
三、实践练习:
1、当作者看到同学们的反应后,他有怎样的表现,心里会想些什么?
2、你喜欢文中的老师吗,为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杨桃》的读后体会。
《画杨桃》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教诲、审视、和颜悦色、半晌”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吃过很多水果。(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
2、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画杨桃》。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作个记号。
三、 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文重点写了一次图画课上老师教我们画杨桃的故事,课文哪些段落具体写了这件事?给课文分段。
2、“我”、老师和同学三者看杨桃,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画杨桃的时候,体现出不同的态度。 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把你的眼睛聚焦在其中一个人的身上,抓取重要的镜头来研究研究这个人的态度,可以怎么研究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
(二)引导学生抓住“我”的动作,神态,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这节课中,“我”眼中的杨桃,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作者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
(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更主要的是因为: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是啊,“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结果呢?谁来说说。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反映。
“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1、还有什么反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2)发现了吗?差不多的话课文里面还出现了一次。仔细观察,这两段对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角星。”
(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2)练读。
(五)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
1)同学们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巨大的变化呢?
2)是老师巧妙的设计的教育了学生,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同学们,老师请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一个又一个,这一看,看出了什么?仅仅是看出真的是像五角星的样子吗?
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
是啊,“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研究的是“老师”?
老师的态度有过变化吗?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a、理解“审视”, “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
b、老师为什么审视?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对我的图画感到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 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 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 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是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
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一会儿)。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实事求是的做法得到了同学的认同,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 。)
4、作者作画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自于谁的教导?出示父亲的话。
a、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什么叫“想当然”?联系上下文理解: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2)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读读老师的话,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总结提高
总结:孩子们,孩子们,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出示《题西林壁》)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到了一首诗《题西林壁》,诗人写庐山,就写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的样子就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小练笔:同学们,那节美术课虽然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把它写在大家准备好的小书签上。写好后读一读把书签送给老师或自己的好朋友,让他们与你共同分享。
3、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画杨桃》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要认识的生字6个,会写的生字12个。正确书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 “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诲”读huì,不读huǐ。
3、识记字形: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肃:笔顺,悉:上部不是“采”。提醒与熟字区分比较: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叮”和“钉”、“订”;“幅”和“副”、“诲”和“悔”;“晌”和“响”。
4、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老师和父亲说过的道理都是让我们能够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身受益。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类似画杨桃的事,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把一段话说清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8自然段老师说的话。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文本中学生和老师的态度变化,体会其背后的原因,悟出本篇课文的主题。通过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朗读,便能感受到这些标点背后的含义,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学生和老师态度的变化,感受标点背后的含义,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明白做事看问题都要实事求是,这样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教学准备:在纸上写好师生对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学第十一课《画杨桃》。(板书题目)
一、 检查预习情况。
1、 听写词语,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写。订正。注意“叮嘱”的“嘱”又下部分的第七笔是竖;“肃”的笔顺;“悉”的上部不是“采”;“晌”是日字旁;“诲”是言字旁。
2、 同桌读词语,然后齐读。
3、 同桌检查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梳理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
1、 朗读课文,概括段意。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为了说得明白,要先弄清每段讲什么,或意思相近的几段合起来讲什么。
(1)指名读第一段,画出你认为关键的词语。指名回答,“叮嘱”什么意思?谁叮嘱过你?这段讲的是什么?(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齐读第一段。
(2)“我”记住父亲的叮嘱了吗?自己读第二段,画出关键词,指名概括段意。
(3)当“我”看到杨桃和平时的不一样时,父亲的叮嘱在耳边回响:(生读父亲的话)当我画完,觉得画得很准确,心里会想:(生……)
(4)这段是讲课上我画杨桃,还有那些段落是讲这个意思的`?请同学们自己读剩下的部分,也画出交流汇报。
(5)最后一段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3、学生练习连起来说课文的内容。
三、提出疑问,再读课文。
1、自己选一种方式读课文,都到哪有什么问题在旁边记上。
2、汇报,互相解答。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画杨桃》。
一、 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叮嘱、教诲、一生受用(强调写字姿势)学生齐读订正。(把铅笔本子收好)
2、过渡:什么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指名说说。)课文的结尾这么写的,谁来读?这教诲指的是什么?指名说。(父亲和老师的话就是对我的教诲)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父亲叮嘱我: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板书)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很相似,你读读老师的话,有哪些意思?
3、学生读老师的话,初步理解。
老师的话里和父亲相同的是——
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准确吗?用老师的话来说明。(指名说)我按照自己看到的去画对吗?用老师的话说,用父亲的话说。我们一起读读老师的话。
二、读三到十七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
1、师生合作读三到十七段,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老师的话,那些忙着嘲笑的同学,一开始明白吗?后来呢?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三到十七段,你会有发现的。老师读老师的话,谁读叙述,大家读同学们的话。没提示语的地方能分清谁说的吗?
2、 交流。学生回答时让学生说清从哪句看出的,想象同学们的心理说话练习。读出感情。
3、体会老师的态度变化。
师:同学们刚看到“我”的画时,嘲笑“我”,走到“我”的座位观察后知道错了,这是对比的写法。文中还有这样的对比,你能找到吗?
老师先是“严肃”的,什么时候变严肃的?(1)自己读第六段,画出写老师动作的词。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同学们却是——这又是对比。(2)什么时候老师变得“和颜悦色”?谁愿意和颜悦色地读老师的话?
4、再读老师的话。
师: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指名学生说) “我”听了老师的话,会想——(生……)咱们也要记住这位老师的话,请大家一起读十八段。
三、联系实际,感悟道理。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现在,同学们能用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启发学生联系实际。
师:课文结尾说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他一生受用,在她成长的路上,只有画画时才想起这教诲吗?显然不是。遇到什么事她会想到?会怎么做?举个例子,一次她上学迟到了,路上遇到变戏法的看入了迷,忘了时间。来到学校老师问起,她会怎么说?
你遇到过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吗?(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就给出情境,学生判断怎么做。)
3、揭示道理。
师:生活中的事情是怎样(板书:实事),我们就要寻求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板书:求是)。这个“是”不是“是不是”的意思,它是“正确”的意思。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板书:
第一课时:画杨桃
第二课时:画杨桃
《画杨桃》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观察实物帮助理解。
3.借助实物、插图想象描绘。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能力训练点: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杨桃实物,重点句子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板书:杨桃)
2.谁能来和我们介绍介绍杨桃吗?
师小结: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五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3.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反馈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四、置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课后深化发展。
1.熟记生字新词,上作业本。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目标转化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校课文。
二、逐段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是“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A、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像五角星一样。
B、出示图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C、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D、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E、“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A、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副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什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4)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试着背诵。
第三课时
一、目标转化
这节课,将完成课后作业中的说话练习,并进一步巩固生字词。
二、直接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小黑板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还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三、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四、深化发展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画杨桃》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导入新课
1、师出示杨桃实物,并请学生读“资料袋”。
2、师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我从画杨桃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小黑板,认读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记生字):
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
指名读,正音:“嘱”读 zhǔ,不要读成 shǔ;“审”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肃”是平舌音;“晌”读 shǎng,不要读成 xiǎng。
三、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默读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怎样评价“我”的画?老师怎样做怎样说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交流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找找哪几段具体写了画杨桃的事。(边读边用笔做记号)
2、练习朗读2~18段:
指导朗读要点:
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
抓住重点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体会“我”的一丝不苟。
⑵通过对比体会人物心情,把握准感情:
①同学们看到“我”画的杨桃时认为画得怎样?态度是怎样的?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
(找出老师的动作,分角色朗读,老师、同学们的对话,体现两者态度的不同。)
②当老师让学生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学生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次老师问“画像不像杨桃”时,同学们嘲笑的语气;第二次老师问“杨桃像不像平时看到的杨桃”,同学支支吾吾的语气。(对比体会读好这部分内容)
抓住“和颜悦色”一词,指导老师耐心和诚恳地批评这部分。
二、升华领悟
1、出示父亲和老师的两段话:
⑴朗读思考:他们的话相似在哪里?都说的什么意思?明白“教诲”的意思吗?
通过反复读,学生能体会出父亲和老师都是教育“我”要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
⑵再读,老师的话哪几句和父亲的不相似,是什么意思?(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⑶师总结:父亲和老师教“我”做人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这是做人的根本!从画杨桃一事中,“我”还明白了从不同角度去贯彻,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怎能不让“我”终身受益呢?
2、背诵老师讲的一段话。
3、齐读,交流体会:读后想到了什么?可引导联系《题西林壁》一诗、《画鸡蛋》一文,进一步理解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注意“非”在“排”和“靠”两字中字形的变化。
“叮”和“钉”、“订”;“幅”和“福”、“诲”和“悔”;“晌”和“响”。
3、书写点拨:
嘱:右边下半部的第七笔是竖。
肃:笔顺:
悉:上部不是“采”。
二、巩固作业
1、书写练习。
2、完成同步练习。
《画杨桃》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带了一样东西,想看吗?出示杨桃课件。它是什么样子的?介绍杨桃,今天我们不光是看杨桃,还要来学习《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叮嘱、审视”等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这些内容.我们先来看课文第2—18小节写画杨桃的事情.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 1 )仔细读。(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为什么他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学生说.课件随机出示.
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O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板书:
爸爸-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我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就安排了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我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在我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而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然而,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教学的机智,导致教学过程不是很流畅,一学生在同学们质疑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它讲到了两个方面,学生说为什么它会画成五角星的样子。一位学生马上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小作者的位置不一样,再一个是受爸爸的话的影响,,由于预设没有想到前后顺序,于是自己没有将课件的使用与这个课堂实际很灵活地结合。
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总的来说,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是最需要思考的。《画杨桃》一课第一课时的教学,我所安排的文中第二部分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内涵、重点还是清晰的,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
《画杨桃》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身份和态度的变化。理解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
2、学习抓住重要段、重点词句读文章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在课文不懂之处提出问题。
3、学习从课文描写的事件中跳出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并从中得到启发,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
二、理解严肃和颜悦色
1、课文中有两个表示神态的词语,看谁最先找出来。
2、请一名学生表演这两种神态。
3、还有一个词语也有颜色两个字(课件出示五颜六色一词),这两个颜色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那么和颜悦色就是说神态怎么样?
三、研究文中泡泡里提出的问题
1、课文泡泡里抓住严肃这个词语提了个问题,一起读一读这个问题。
2、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要做什么?(读书)而且要联系上下文认真地读书,因为有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全篇内容。下面请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学生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分角色读师生对话部分:
⑴ 请三个学生分别读叙述的话、老师和学生说的话。提两个要求:一是分清角色,不要读错了话;二是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态度的变化。其他同学在听他们读的过程中可以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在读方面的建议。
在这一轮朗读中,主要引导学生用严肃的语气读老师说的话,用讥笑、嘲讽的语气读同学们说的话,重点指导读好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
⑵ 全班一起把这部分再读一读,两名学生分别读叙述的和老师说的话,其余的读同学们说的话。如果仍有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停下来指导再读。
四、抓重点段、关键语句深入理解
1、这部分写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占的篇幅真长,全文共19个自然段,这部分就用了16个段来写,但它是不是文章的重点呢?实际上重要的段落主要是哪几个段?找出来,在你认为重要的段前画上星号。
2、男生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父亲)
女生齐读第二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全班齐读第十八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老师)
3、刚才我们在回答泡泡里的问题时,很多同学都引用了这三个重点段里的语句,可见,读文章有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紧紧抓住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就像这篇课文,真正的道理在哪里呢?在这三个段里。因此,读文章的第一步,抓住最重要的段来读;第二步,重要的段里再抓最重要的词句,明白了吗?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地默读重点段,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注意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好不好啊?
4、学生读后汇报自己读书的感受、体会。
5、课文最后讲到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老师讲的哪句话与父亲讲的相似呢?请一名学生读老师的话,其余的勾画出那句话。
6、课件出示那两句相似的话,男女生分别齐读。
7、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是什么意思?能否用一个成语对它所表示的含义进行概括?(板书实事求是)
8、正由于我听从了父亲的`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我才能做到画画时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课件出示该句话),请把书上这句话里的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两个词语加上着重符号。
9、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位摄影师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杨桃吧,或许对我们理解我老老实实画杨桃有一些帮助。注意观察杨桃的不同形状。
五、跳出课文感悟蕴含的哲理
1、课文学完了,我们能不能从画杨桃这件事中跳出来看看别的事情呢?我在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文摘里读到这样一则名人轶事。讲的是一位记者在采访了巴金老爷爷后写了一篇报道,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起身取一部书时,只听背部喀嚓一声,人一下瘫倒,脊椎粉碎性骨折。后来在巴金老爷爷94岁华诞时这位记者也到场祝贺,巴金叫住这位记者,凑在他耳边轻轻说: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写得很好,但是喀嚓那个词用得不好。当时,我没有听到喀嚓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记者两年前下楼时,重重摔了下去,当时听到喀嚓的骨头断裂声音。于是,他便想当然地用上了这个词。
2、巴金对写文章就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3、那么画杨桃这件事就是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时应该怎么样?
4、道理似乎懂了,在生活中真正面临这样的考验时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呢?
课件出示:
⑴ 当我因为在上学路上看热闹而来迟到时,不要xxxxxxxx,要xxxxxxxx。
⑵ 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不要xxxxxxxx,要xxxxxxxx。
⑶ 我不小心弄坏了爸爸的刮胡刀
5、也许这对你来说还算不上什么考验,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你们踏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后,会面临真正严峻的考验,在那样的时刻,仍然要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无论怎样,不要凭空想象,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这样的教诲也能使你一生受用。
六、指导背诵第18段中老师说的话
怎么才能较快地记住这段话呢?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弄清这段话的层次。老师讲的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讲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第二层讲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第三层讲应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讲的同时用课件演示出这段话的层次)。第二点建议是抓住段中但是因此不要要等起着联结作用的词语来背。(有时间就当堂练习背诵,没有时间就留作家庭作业。)
七、课后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像泡泡里一样,在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争取当堂解惑。
【板书】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画杨桃》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比鲜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第一板块——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然后我再提问: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然后学习父亲和老师的话。
第二板块——引导体会文中的“我”,初步感悟文章的主旨
1、我到底是怎样画杨桃的?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再次默读你找出的段落,用——划出你是从哪些句子里读出我画杨桃时的表现。引导交流。
(板书: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第三板块——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7-10自然段和13-16自然段两段对话。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两段话,多读几次,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
五角星。”
(估计学生能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
(2)你能把这些标点符号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在学生充分自主朗读的基础上,指名读,我随机评议:你为什么把上一组句子读得这么响,这么干脆,而把下面一组读得那么轻,那么吞吞吐吐的.样子呢?学生可能会会说:第一次看到有人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真是太好笑了,可是到文中“我”的位置上看了之后,没想到真象五角星,所以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等等。
(3)在学生体验同学们心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说这两组对话时的不同语气,给句子补充提示语:预计会说:“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地说。(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_______地说。(结结巴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__________地说。(他迟迟疑疑、支支吾吾)在学生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我适时点拨:同样的文字加上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2、进入角色,想象说话。同学们,你们的态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当你坐到我的座位上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预计学生会说:这一看,我发现从“他”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这一看,我知道了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我知道嘲笑“他”是错的。……
有了这些体会,我相信你会读得更好。齐读上面的两组句子。
第四板块——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再次提升文章的主旨
1、老师小结过渡:“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划一划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2、齐读教师和父亲的话语。
3、总结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第四板块——链接课外,想象拓展,内化文章的主旨
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课件出示岑桑的简介。
岑桑,生于1926年,笔名岑桑、端木桥,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
2、现在,我们看着关于岑桑的这段资料,回想他小时候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事情,回想那节课上老师对我的教诲: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呢?你还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些什么呢?或者你又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课件出示: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学生写话交流
3、拓展阅读《画鸡蛋》、《题西林壁》
四、板书设计
画杨桃
父亲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当然,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画杨桃》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 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画杨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03-17
《画杨桃》教学设计04-03
《画杨桃》教学设计11-11
《画杨桃》教学设计03-31
《画杨桃》教学设计07-24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02-28
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05-19
画杨桃教学设计最新03-29
《画杨桃》教学设计最新03-11
《画杨桃》教学设计范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