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7 10:22:12 诗琳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光源;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二、实验器材:

  激光笔、小喷壶、亚克力板、火柴、蜡烛、纸杯(两个没底。一个有底)、塑料膜、牙签、盛水的大烧杯、果冻、少量牛奶、粉笔(10支)棉线。

  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课前启动

  (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光影世界》宣传片。

  (2)活动:同学们伸出双手盖住双眼,睁开眼睛,仔细体会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慢慢拿开双手,你眼前看到的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同时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风景图片。

  2、导入新课

  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风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变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直线传播》。

  3、新授

  (1)光源

  1结合图2.1-1天然光源和图2.1-2常见的人造光源,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2学生举例: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太阳、星星、月亮、火柴、蜡烛、日光灯、电视机屏幕…

  3教师解析总结:月亮是不能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晚上能看到星星几乎都是恒星,也几乎都比太阳大比太阳亮。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

  1、提出问题

  A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

  B老师提问:光从激光手电发出来之后是如何传到天花板上去的,它的路径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设计并进行实验

  A老师先做个示范。

  实验一:用激光笔照射抻直的棉线,现象是棉线变成一条闪闪发光的.棉线。

  实验二:用激光笔照射墙壁,用小喷壶顺着光的方向喷水雾,会看到一条发光的水柱线。

  B同学们利用课桌上这些简单的器材(激光笔、果冻、亚克力板、大烧杯,牛奶)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光在液体中和固体中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C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D找一组做得好的演示实验。

  E教师实验:将亚克力板插入水中再次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光的传播不再同一直线。

  F教师实验:把牛奶倒入水中,未等到均匀,用激光笔照射,学生观察现象,光的传播也不再同一直线。

  G总结论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线

  知道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那我们如何描述光呢?

  1、教师讲解:我们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代表光的传播方向。我们把它具体地抽象成物理模型,就叫做光线。这样的简单的表示方法就是我们物理学中的常见的模型法。

  2、学生练习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两类。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②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3、难点和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1)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2)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二、器材的选择

  1、选择依据

  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学器材:水槽激光笔水牛奶烟饼镊子烧杯滴管纸杯蜡烛火柴玻璃砖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本节是学习光现象的一个开始,是以后学习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础。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同时要尽可能让学亲自动手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由他们自己总结和发现规律。

  四、教学流程

  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天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由此进入这节课的学习。(体现由“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符合教学规律,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点。)

  在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②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2、光线

  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学生想象光线的形象。

  引导:为了直观的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我们用一条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带箭头的直线称之为光线。强调:光线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种描述手段,是假想的。

  3、应用

  (1)影子的形成

  投影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导:a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不透明物体光不能通过。

  原理:光在同种且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无光的黑暗区域。

  (2)小孔成像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器材完成课本P70“想想做做”,在班级进行展示,观察小孔成像现象,交流小孔成像的特点。(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利用利用动画展示小孔成像,画小孔成像原理图。

  归纳小孔成像特点:像与物相反;实像。

  (3)日食、月食

  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日食、月食原理图,引导学生分析。

  (4)学生列举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光速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传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0×108m/s。(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回忆声音的传播速度情况,将光的传播速度与声音进行对比。

  (三)归纳总结,应用提升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改变以往教师口头总结学生心不在焉的情况,由学生极积主动说、谈、想,为后续的学习作好准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学生作答。(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是光学的开篇第一章。同时光的直线传播是光传播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折射规律的基础。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学生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认知基础,心理特征,制定以下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现象、解决问题。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速度。

  4.让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地位,制定本节重点为:探究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根据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制定本节课难点为:组织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过程。

  五、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本节课将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如:图片、视频、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营造宽松、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六、教学程序

  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设置情景1: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剪辑的视频:夏威夷滚滚火山熔岩上的彩虹,流星雨,极光,日食月食,火烧云,上海灯光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导出课题第四章《光现象》。

  设置情景2: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提问:现在能看得见自己的手吗?请把手放在后面,还能看得见自己的手吗?为什么看不见手呢?

  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循循诱导,引导学生思考人看到物体的条件。

  2.推进新课

  (1)光源

  首先引导得出人看到物体的条件,让学生认识光并试着了解光源的概念,再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光源并进行分类。这样学生思维才会活跃,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光的直线传播

  ①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

  ②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根据生活中见到的现象大胆去猜想。然后,播放一些光传播的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板书标题:《光的直线传播》。

  ③设计实验

  根据猜想,运用教师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激光笔、装有水的容器,果冻等),制定证明方案。

  ④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根据制定方案,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实验。

  在启发学生时,我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①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②光在同种介质中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③如何让光重新沿直线传播?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分解了探究的难度,更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特点。通过提供大量器材,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后教师的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要发生弯曲。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及教师的演示实验,最终得出光能在哪些介质中传播以及在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这一重要知识点。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解释实例

  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接下来,教师提问: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怎样?接着播放视频《手影》,在学生明白了影子的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出示动画演示并分析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展示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教师通过实验的展示及讲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理解及解释自然现象。

  教师再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分析并解决,如:激光准直,排队看齐等。

  (4)光的传播速度

  问: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为让学生了解真空中的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并记住它,巧妙地利用爱因斯坦的理论,并结合课本上的卡通图及注解说明光速的大小,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光速之快,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5)课堂小结

  收获和体会对过程和方法的领悟,疑问和想法侧重于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引向更广阔更深入的空间。

  (6)巩固练习

  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从物理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

  (7)课外作业

  阅读教材第71页《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讨论文章后面的三个问题。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2.光的传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影子、日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

  4.光速:c= 3×108 m/s

  使所学知识点能够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光学的基础,也为以后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奠定基础。学生能够懂得,物理就在身边,处处都能应用,更加提高了物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小孔成像的精讲与略讲,体现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掌握较好。

  本节课采用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把时间还给了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每一个问题都是由教师引导或者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得出的,使学生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導作用,全方位培养学生。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资源】

  1、学生分组:激光笔、自制空心玻璃柱、装了水的水槽(水中加入了少量牛奶)、蚊香、果冻、玻璃砖、自制半密封水槽。

  2、教师教具:自制小孔成像演示器、激光笔、水槽、浓糖水、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课前播放PPT:

  同学们,我们要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要有什么?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观察

  思考、讨论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1、光源

  我们把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很多能发光的物体,它们都是光源,谁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

  讲解光源的分类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的墙上产生一个亮点(演示)。请大家看图片,猜想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呢?

  怎样才能看到光传播的路径呢?

  到底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就用桌子上这些简单的器材去大胆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请同学们边讨论、边设计实验,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教师巡视。

  下面我们请各小组展示一下自己的实验,请把你们通过实验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各组学生展示实验,并分析得出的结论。

  演示不均匀糖水中的光的传播

  让学生讨论、归纳后,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补充完整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讲解怎样表示光线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学生做手影游戏

  引入:影子的形成;

  讲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演示并讲解小孔成像及其原理。

  同学们,你们能够列举一些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吗?

  游戏引入:站队时怎样站直?

  PPT:开凿隧道时怎样确定掘进方向呢?

  4、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究竟有多大呢?请大家看课本71页。

  现在公认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

  5、小结

  请大家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6、动手动脑学物理

  PPT展示课后小练习。

  太阳、火把、手电筒等都是能够发光的物体。

  太阳、闪电、电灯、蜡烛、萤火虫……

  是沿直线传播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灰尘、喷水、薰烟等。

  小组实验(合作)。

  讨论、交流。

  对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补充完整

  学生用器材模拟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学生做游戏并回答站队的原理

  阅读并回答: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回顾并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

  以生产和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对象。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②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探究,认识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沿直线传播)。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学光学的乐趣,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合作与交流。

  ②引导学生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价值)。

  重点、难点分析

  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设计与组织关于“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这一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本书的难点。

  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找出现象后面隐藏的规律,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家在研究时所用的技能和术语。

  实验器材

  1、学生分组:激光笔一支、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孔的纸板两张、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装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满了少量墨水)。

  2、教师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笔)、水槽两个、浓度不同的糖水四种、40瓦电灯等。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视深变浅)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天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

  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②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问题二]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如图1,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

  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对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③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介绍光线的概念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如图2)。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3、应用:解释自然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

  设问一:请同学们想想;如果电灯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碍物,在障碍物后边会有什么东西形成?

  演示;在一个圆筒形蛋糕盒的筒口处糊一张白纸,底部的圆洞上固定一个不透光的纸板人,打开后边的电灯,同学们在屏上可以看到一个人影,让学生分析人形的形成。

  ②日食

  由影子的成因,顺利过度到日食。

  设问二:当地球、月亮和太阳运动到一条直线上,地球处在月亮的影区时.地球上影区中的人能看到太阳吗?这种现象叫什么?

  ③小孔成像

  演示: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设问三: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

  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

  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4、光的传播速度

  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299792458m/s,近似等于3×108m/s。

  3×108m/s到底有多快呢?

  你知道我们平时一眨眼需要多少时间吗?需要0.1秒,就在你眨眼的工夫,一个以光速飞行的超人,能够飞行3万公里。这个距离让一个普通人不停的走,大约要走250天,可见光速之大。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我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带领学生回忆:在观察神奇美丽的光现象的过程中,提出光是否总是沿直线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并且运用这个结论解释了一些自然现象。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然,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它改善我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利用它你能做些什么?

  四、思维拓展

  ①射击时瞄准。

  给你一个玩具枪和激光器,你能想到什么?

  ②激光准直。

  安装高楼电梯时,怎样使几十米高的电梯又正又直?

  &

  nbsp; 五、作业

  ①课后请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来测学校旗杆的高度?

  ②试一试,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机,并用它来观察蜡烛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蜡烛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况下所成的像较小?并试着解释为什么?

  ③对日食有兴趣的同学可登录网站

  Ⅱ.对教材的认识和课后反思

  1.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是学生的第一节光学课,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而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初二学生的潜在知识和感性认识,知道大量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的光,汽车车灯的光等等。所以这节课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热爱光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是要有条件的。

  2.课后反思

  (1)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但是笔者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3)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教学的魅力。

  本课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物理实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的活动中,领略了光的奇妙(学生过去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光的路径发生弯曲),发展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本课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得到了来自全国的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用具

  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手电筒、白炽台灯、棱镜、带狭缝的屏、白屏、两块带有小孔的硬纸板、彩色蜡笔、陀螺、水彩、毛笔、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

  同学们欣赏了美丽的城市夜景、绚丽多彩的极光,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世界才被打扮得如此美丽,如此迷人。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山城夜景,那么,这些把山城点缀得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结合课本中的图,阅读课本。然后讨论交流。

  点评:光是光源发射出来的。

  提问: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太阳、星星、月亮、点燃的火柴、点燃的蜡烛、点亮的日光灯、反光的镜子、点亮的电视机屏幕都能发光吗?

  点评:月亮、反光的镜子是不能够发光的,星星当中也只有恒星能够发光,行星和卫星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引导学生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

  (先开放性分组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实验:

  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射果冻,发现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将激光射过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弯曲就无法射过。

  方法四:将几枚大头针插在一条直线上,眼睛沿这条直线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针。

  方法五: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组织学生归纳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光在非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得出光在同种非均匀介质中路径发生弯曲。

  提问:这两个现象说明光必须在同种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但光在同种介质中光就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教师演示:如图,在支架上固定一个薄水槽,其中放置一个白屏来显示光的路径,事先配有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将它们按浓度从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种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匀糖水,可见激光路径在非均匀糖水中向下弯曲。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种均匀的蔗糖溶液中,再让同学们观察——光的路径仍是直线。

  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由于平时我们见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学中就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比如要表示电灯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我们就沿光的传播路径作一些直线。这种直线叫做光线。

  板书: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

  方法1: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采取教师设计情景或演示实验由学生来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手影的游戏、激光器的准直等,最后老师简介日食、月食。

  方法2: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并运用原理来分析。

  小孔成像演示:仍然运用前边的器材,保持电灯不动,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蛋糕盒底部的进光口。并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圆孔。

  提问:如果打开电灯,一部分光将穿过小孔射到屏上,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在屏上将看到什么?打开电灯,学生观察屏上的现象以及灯丝的形状,大家看到什么了?

  点评:“V”字形的光斑,灯丝的形状也是“V”字形的。但是开口和光斑相反。引导学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及成像特点。

  板书: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探究点二

  光的传播速度

  提问: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读完之后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在打雷的时候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说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速快。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扩展:光速是很大的。如果一个飞人以光速绕地球运行,在1s的时间内,能够绕地球运行7.5圈。

  教师小结:这里涉及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光速,物理学上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和速度一样都是米/秒,符号表示为m/s。通过看书我们可以知道在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c=3×108

  m/s,在空气中,光速也可以近似地看为3×108

  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光速在空气、水、玻璃中的大小关系v空气>v水>v玻璃。

  板书:c=3×108

  m/s

  [说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小。空气中的光速接近于真空中的光速,也可以认为是3×108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真空中光速度的,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4)光年: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

  [注意]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或速度的单位。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 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

  2、 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测光距的原理。

  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重点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索过程,光速的大小及理解有关的生活、自然现象

  2、日食、月食的成因,光速的应用

  [设计思想] 这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授课时,先通过游戏体验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了解光和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以及用激光制成的测距仪,让学生到科学的巨大作用。

  [教学用具]

  学生自带:手电筒、厚纸板2张、铅笔、玩具激光器(没有可不带);

  教师备有:豆浆、方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师:大家请看,阳光从窗口照到了我们的教室,大家有没有想过,光是如何传过来的?

  二、 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先做个游戏。大家打开手电筒,在桌子上竖一支铅笔,谁能用手把影子压在下面?”

  生:实验

  师:“能否压住?为什么会产生影子?”

  生:(可能的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由于学生小学自然常识已学过,马上会想到这个答案,但未必知其所以然。)

  师:“为什么光沿直线传播会产生影子?”

  生:回答

  (说明:如果教室离操场较近,在太阳下游戏效果更佳,趣味性更强。)

  师:“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线传播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因为小学已学过,所以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择其一个探究即可。)

  生:分组试验,再派代表交流发言,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对于光线显现不清晰的问题,可让同学们再讨论。)

  师:“通过试验,可得到什么结论?”

  生:回答

  师:打开投影仪,光投向银幕。“同学们,我们再做一个游戏,利用手影做出一些动物的形状,哪个同学来试试?”

  师:让一些举手的同学来表演

  师:“手影为什么会随手形改变?”

  生:回答

  (说明:两个游戏分阶段做,可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

  师:“请同学们观看图3-29,林间的光柱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请大家再做一个实验,在厚纸板上用刀挖一个三角形的孔,同学们拿纸板在日光灯下观察下面的光斑,会看到什么?”

  (说明:拉上窗帘,让教室暗一些。日光灯开得不易多。这个实验现象学生会觉得意外惊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思维。)

  生:实验。

  师:“请代表发言。”

  生:回答。

  师:“为什么会有长方形光斑?”

  生:回答。

  (说明:估计学生难于讲清。)

  师:介绍《墨经》中关于小孔成的故事,并让学生阅读P79有关内容。

  师:板画

  “哪能个同学领会书上的内容,来黑板画图说明?”

  “光线可以用带箭头线表示”

  生:代表上黑板画

  师:“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刚才为什么三角形孔下看到了圆形光斑?”

  生:回答

  师:“同学们,日食,月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生:回答

  师:讲述“光与影揭开了中国文明的秘密”的故事,并多媒体展示日食,月食的情景。

  “日食,月食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光如何传播?哪些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板书)

  师:“光传播需要时间吗?”

  “课本上两个卡通人谁说得对?”

  生:讨论

  师:讲解光速并板书,然后要求同学们阅读P79光速

  师:要求同学们看课本“读一读”。

  生:阅读

  师:投影思考题

  “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过2.5秒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计算月球离地球多远?”

  生:练习

  (通过练习,既熟悉了光速的应用,也进一步了解了测距仪的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清晨明媚的阳光照进教室,老师看到了同学们一张张的笑脸。试想,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还能看到吗?这是为什么呢?(夜晚没有光)即使在白天如果我们紧闭双眼,仍然什么也看不见,有是为什么?(光没有进入眼睛)对,其实我们的周围就是一个光的世界,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光的奥秘,从本章开始,老师将带大家一起走入光的世界。

  二、新课教学

  1、讨论光源

  那么,生活中的光都来自哪里呢?(太阳、电灯、蜡烛、手电筒、萤火虫……)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能发光)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光源?多媒体展示几种光源,你能把它们作以简单的分类?(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讨论:月亮、自行车的尾灯是光源么?为什么?

  2、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出示激光手电)老师手中也是一个光源,它发出的光在远处有一个亮点,请大家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可能是直线传播的)他的猜想正确吗?生活中你见过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要想确切的了解光的传播规律,还得同学们自己用实验来研究,实验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

  (1)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传播?这些物质有什么特点?

  (2)光在这些物质中传播有什么特点?

  (3)光总是这样传播么?有没有条件限制?

  下面请同学们分好小组,利用手边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光可以在哪些物质里传播?能否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学生分别用水、果冻、玻璃等物质上台演示)

  这些物质有什么共性?(透明的)这些透明的物质我们也给它叫做光的传播介质。

  光的传播有什么规律?(沿直线传播)这说明刚刚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光线: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通常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光线。

  光一定是沿直线传播么?

  演示实验(多媒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讨论:你又有什么发现?由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1)影子的形成

  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质又出现什么情况?(影子)

  多媒体展示影子的形成。

  (2)日食、月食的成因(多媒体展示)

  (3)小孔成像

  4、光速

  生阅读P36,回答:

  (1)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2)为什么雷雨天气的时候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3)光年是什么单位?一光年和多少?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9

  一、说教材

  《光的直线传播》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光的直线传播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了解什么是光源,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提高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难易程度,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理解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了解其应用。

  难点:组织学生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过程。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烈,对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充满好奇,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还不太了解,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说教法

  本节是学习光现象的一个开始,是以后学习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础。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也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四、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同时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由学生自己总结和发现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我将本课分为导入、新授、巩固、小结和作业五个环节。

  (一)图片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一系列发光的图片,如:海平面的落日,发光的水母,建筑物外墙炫丽多彩的灯光......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教师指出人类由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通过眼睛得来的'。紧接着借用著名诗人顾城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顺势引出今天的课题——光的直线传播。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图片导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1.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教师利用刚才呈现的图片进行提问:刚才大家看到的图片,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即什么是光源?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接着根据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发光体,带领学生概括光源的特点。在学生初步了解光源之后,呈现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辨认是否是光源,并且了解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传播速度,是本章中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课可以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光的反射、折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材还设立了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的观察总结归纳能力逐步提高。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学生刚接触光学,但对于生活中光的感性认识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抓住这种优势。他们思维较敏捷,但理解能力都较缺乏。基于此,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设计了更富有启发性的教学。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2.通过观察光在水槽中传播的演示实验,提高观察总结归纳能力。

  3.体会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沿直线传播

  【难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

  五、教学方法

  问答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新课导入部分,我会组织学生观看《星际穿越》视频片段,体会飞船在宇宙间穿梭掠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充分吸引学生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光是怎么样传播到人眼中的,由此引入新课。

  【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而宇宙间广袤无垠、五彩斑斓的光芒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导入环节,首先是第一个知识点光源。

  我会播放阳光普照大地、夜晚星光璀璨、萤火虫闪烁等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瑰丽的景象,观察总结出这些物体都能发出光线,此时运用讲授法提出光源以及人造光源的概念,初步获得感知。再让学生回忆思考生活中的某些光源,如LED灯、深海中的灯笼鱼。

  【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多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物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接着是第二个知识点,也是重点部分,光的直线传播。

  在学生了解光源的概念后,再次回到导入中光是怎样的传播到人眼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以往的生活现象入手。学生能从教室现场的投影仪发现光束是直线,窗外透过树丛的光束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之上,我会引导学生猜想光是否为了沿直线传播,接着拿出激光笔并打开,学生能够观察到在空气中的光束是直线。根据这一现象,接下来我会提问学生液体中是否具有同样现象。带着疑问进行演示实验,在滴有牛奶的盛水玻璃槽中使用激光笔进行照射,学生观察现象并能总结出光在气体和液体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特点,我会加以强调条件必须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然后使用讲授法介绍表示光传播过程的方法,即光线的概念。

  【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直观的实现现象中,深刻地认识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最后是第三个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

  我会采用读书指导法,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到光的传播速度大小。提问学生在春雷滚滚时,是先看见闪电还是先听见雷声,学生能利用光速和声速的大小进行解释。再向学生讲解我们是如何接收到古老的光,拓展思维。

  然后是巩固提高环节,我会让学生思考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的中应用,如枪械瞄准的准心。再补充修建隧道利用激光保证施工角度不出偏差的例子。

  最后一个环节是小结作业,我会请一位学生总结今天所学习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课后去查阅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下节课进行分享。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采取的方式是提纲式。重难点清晰,一目了然。)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05-06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02-27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04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通用13篇)07-11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设计05-20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02-10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02-10

《光的直线传播》教学反思07-16

《光的直线传播》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