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
学习思路:
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学习准备:
课件、《练习纸》等。
预设过程:
(一)启迪,方言逗乐暖诚意(课前)
1.同学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说我叫肖绍国)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从大屏幕上看到的)(你真善于观察)你们应该怎么称呼我?(学生说肖老师)是朋友就应该直呼其名,我叫——(肖绍国)谁来叫我的名字?(如果没人叫,教师说一句谚语:老虎赶车——没人敢)(指名学生叫肖绍国)(教师接——哦,在这儿,我给大家上课来了;到!并作立正状)
2.同学们,知道我来自哪儿吗?(湖州)想不想听听湖州话?(想)好!我说一句,你先猜猜是什么意思?再学着我说一说,好不好?
教师说——今天跟大家一起合作,我真快乐!(纯正的湖州腔)(学生猜、学)
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快乐吗?(学生发话)(跟这么多朋友相聚在一起,特别是看到你们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当然是件快乐的事)
好了,你们能不能说一句衢州话,让我也来猜猜、学学?(学生说衢州话,教师学猜、学)
3.看来说好普通话可真重要,大家都说普通话,五湖四海的人们才好沟通。同学们,我们大家都互相认识了,可以开始上课了吗?(好!上课!同学们,你们真可爱!)
(二)感觉,第一印象落诚意
同学们,上节课在你们语文老师的帮助下,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像?
(学生说话: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真心诚意、一片真情……)
(方案一: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礼贤下士、求闲若渴”等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到不了“诚心诚意”上去,教师导:这个词语用得好,文绉绉的,你从哪儿找到的?我怎么没有发现,你真会读书!——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还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刘备?——“诚心诚意”)
(方案二:如果学生一开始说出“诚心诚意”,教师先板书“诚”,继续让学生说其它的词语,总结:是呀!刘备的“礼贤下士、求闲若渴”都来自于他内心对诸葛亮的一片诚意!)
(板书:诚)
(三)锁定,揣摩对话悟诚意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最能体现刘备诚意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
3.多平台交流——
a.师生对读——预热
当一学生读到以下这组对话时:(大屏幕出示)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1)你是从刘备和张飞的对话中体会刘备的诚意的,很好!
——(看学生把感悟点落在哪里)
方案一:
◇若学生一上来把“胡说!”一词读得不错,教师则启:你这个“胡说!”读得特别有味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我要读出斥责的口气)——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结拜兄弟,可见其:“求贤心切,一片诚心”,(学生接话,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谁来用斥责的口气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就是非得——刘备出马,(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学生接话),谁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这句话。(再指名一学生读)——若学生把“大贤”一词读得不错,导——我觉得你“大贤”一词也读得不错,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说话)是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那份诚心、那份敬仰(齐读刘备的的话)——在刘备眼中诸葛亮是“大贤”,而在张飞眼中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学生接话)谁来读读张飞的话(指名一学生读)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猛张飞”的感觉?(再指名一学生读——真不愧为“猛张飞”!)——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话。(分角色对读)。
方案二:
◇若学生一上来把“大贤”一词读得不错,教师则启:“大贤”这儿读得特棒,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说话)是呀!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刘备的那份诚心、那份敬仰(指名一学生读)若学生把“胡说!”一词读得不错,导——你除了“大贤”这个词语读得不错外,“胡说!”这儿也读得很棒,你为何要这样读?(我要读出斥责的口气)——你们知道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评:你了解的真多!)——是啊,为了请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可见其:“求贤心切,一片诚心”,(学生接话)谁来读出斥责的口气,体会体会刘备当时的心情。(指名一学生读)——你们注意到这句话后面的标点了吗?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就是非得——刘备出马,(学生接话)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诚意,带着这样的心情,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感受感受。(齐读刘备的的话)在刘备眼中诸葛亮是“大贤”,而在张飞眼中诸葛亮只是一个——“村夫”,谁来读读张飞的话(指名一学生读)他哪里读得好?(学生说话)你们了解张飞的性格吗?谁能读出不同的感受?读出“猛张飞”的感觉?(再指名一学生读——真不愧为“猛张飞”!)——来,我读张飞,你们读刘备,我们来进行一次对话。(分角色对读)。
方案三:
◇若学生一上来读得很一般,教师则导:能说说你对这组对话的体会吗?(为了请诸葛亮,刘备斥责自己的弟弟,可见他的诚意)那谁能读出刘备斥责的口气呢?——下面按“方案一、方案二”走。
(2)教师导:刘备怒斥张飞的背后是对诸葛亮的一片诚心啊!(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b.自由对读——亲历
这个同学是抓住刘、张二人的对话来体会刘备的诚意的,真好!还有哪些同学也是通过刘、张二人的其他对话来体会的,你来读——(随学生朗读完,大屏幕逐个出示)(第一句暂时隐蔽)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
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张飞埋怨说:“天寒地冻,还是回新野避避雪吧!”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张飞说:“既然二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1)你们同桌,或者前后同学,你读张飞,我读刘备,选择三
组对话中对你们触动最大的一组,先自由读读,等会儿,请你们展示。(学生合作分角色读)
(2)好,哪两个同学先来?有人说,听话听音,你可要认真
听,看看你能听出些什么?
a.当学生读到第二读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话中之意)教师启:你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埋怨,刘备的诚意、气愤)是呀!数九寒天、雪花纷飞,谁不会埋怨呢!谁也来埋怨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张飞的话)面对着张飞的'埋怨,谁来教训他一下?(指名一学生读刘备的话)教师接:刘备真可真是用心良苦呀!我们要读出这种感觉?(齐读刘备的话)
b.当学生读到第三组对话时,(导:你们俩读出了弦外之音)教师启:你们听出了什么?(听出了张飞的不耐烦,刘备愤怒)你注意到刘备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吗?(大声斥责)大声斥责的口气是怎样的?谁来读?(指名一学生读),谁跟他读得不一样?(指名一学生读——你给自己的朗读打几分?——推荐一个同学再读)教师导:刘备越大声斥责,越可见其拜访孔明的诚心!(教师点着黑板上的“诚”)
c.当学生读到第四组对话时,教师启:你们又听出了什么?(学生说话——导:他就怕张飞失去了礼节)
c.集体引读——升华
(1)来,让我们连起来,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吧。(大屏幕上四组对集中出示)我也想参与到大家的朗读中来,行吗?谢谢!一、二组读刘备,三、四组读张飞,准备——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滚烫
(1)导: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这张飞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2)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怎么样地说呢?
(大屏幕出示)
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刘备 说:“ !”
(3)同桌之间先说说——交流。
(教师评价点:抓提示语“斥责——大声斥责——怒不可遏”,
◇ 你们真是刘备的知音啊!
◇ 嗨!还真跟刘皇叔真心有灵犀呢!
◇ 如果我是刘备,我会对你说:知我者,非×××莫属也!)
(3)短短的一组对话,我们就从张飞的不耐烦、鲁莽中悟出了
刘备的一片诚心。(板书:诚)刘备的这份诚意可真是令人感动呀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
教学提示:
一、课型: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
一、导入
1、同学们,我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播放视频)
2、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三顾茅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这些生词一定难不倒大家。
[屏显]
这里,山冈的“冈”的读音,半晌的“晌”的读音,茅塞顿开的“塞”的读音要注意,来,跟老师读一遍。
好,下面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的9个生字,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生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尤其要注意哪些笔画?
[屏显]
3、这9个生字中,
[屏显]
顾要注意第四笔是竖提,葛下面的是人,半晌字的左边是日,恭字要注意下面不是小,右边是两点。
4、同学们,记清楚了吗?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完成书上的描红练习。
[屏显]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的时候,想一想:“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屏显]
2、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哪些地方读错了?
[屏显]
3、课文,同学们都读熟了,那谁来说一说:“三顾茅庐”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这里的“顾”是什么意思?
[屏显]
4、《三顾茅庐》主要写了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屋去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那谁来说一说:课文重点写的是第几次拜访?哪几小节写出了这一次拜访的全过程?
[屏显]
5、《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刘备第三次拜访,课文2~4小节写出了这次拜访的全过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设计点评: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阅读教学,长文短教,不仅避免了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
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可谓巧妙。教师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意识地将课外信息引入课内,又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学生编写剧本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4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该书结构宏大,情节曲折,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令后人叹服不已。
1.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
2.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抓住描写张飞的关键词语,感悟张飞的性格特点,学习侧面描写衬托人物特点的方法。
3.体会刘备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品质。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将学习的“三顾茅庐”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们就可见一斑。(板书课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拜谒(yè)纶巾(guān)末胄(zhòu)
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
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
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máo)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窗外日迟迟: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未审得入览否:明白,知道。
不胜愧赧:因羞惭而脸红。
屏人促席:靠近。
奸臣窃命:篡夺国家权力。
而不知存恤:爱惜,体恤。
总揽英雄:广为延揽。
惟将军图之:考虑。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百万军队,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高低。
②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益州地势险要,有千里肥沃的土地,是物产丰富的地方,高祖依靠它成就了帝王之业。
2.作者链接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回答:谁“三顾茅庐”干什么?
【交流点拨】刘备三顾茅庐寻求智者诸葛亮的帮助。
2.以各种形式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通过读课文,了解刘备、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交流点拨】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诸葛亮满腹经纶,智慧过人。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1):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
第二部分(2-3):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
第三部分(4):诸葛亮随刘备出山。
(二)深层探究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交流点拨】第二段中张飞、刘备的对话以及“下马步行、徐步而入、拱立阶下、等了半晌、又立了一个时辰”等细节描写;第四段中“在庄中共宿一宵”等情节。
2.文章主要写刘备与诸葛亮的见面,却多次写到张飞,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文章多次写张飞与刘备的对话,是通过写张飞的急躁、鲁莽来反衬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与诚心,表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美好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3.文章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交流点拨】小说通过典型的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为了见到诸葛亮,他甘愿立上“半晌”“一个时辰”,态度十分恭敬,张飞则是粗犷豪放,莽莽撞撞。诸葛亮则是一个经天纬地之才,从他未出茅庐而能对天下形势正确分析即可看出。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学了《三顾茅庐》后,你有什么收获和启发呢?
【交流】
①我们对人一定要诚心诚意;
②当今社会也要形成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风气;
③要学习诸葛亮,平时刻苦攻读,关心天下事,立志成才。
2.课后阅读《三国演义》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以题目为切入点,训练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2、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3、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1、自读文本,感知人物形象。(重点)
2、透过人物形象,明白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难点)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为我们造就了一部伟大的作品———《三国演义》,他以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宏伟的结构,为我们展现了时代条件下的各种纷争、矛盾,叙述了三国时期群英聚集,风云天下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正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的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抓住文眼,构情节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这个题目,你读出了什么?
2、速读课文,在总览全文的基础上,再次解析题目,用一句话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
小结: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使其答应出山。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质疑:
刘备是如何做到让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的呢?(诚心)
文本探究
(一)刘备之“诚”
1、自读课文,思考: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其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诚心诚意”?
2、诸葛亮答应出山,只是因为刘备诚心吗?刘备的身上还有什么特质是让诸葛亮欣赏,愿意跟随的呢?
3、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4、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师生互评。
明确:(1)拜访次数?
(2)充分信任
(3)下马步行
(4)等候醒来
(5)批评张飞
刘备:有雄心壮志、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有威望,有号召力,气度宽宏
小结:正是刘备集这些优秀的特质于一身,才能在诚心的拜访后求得大贤。
(二)诸葛亮之“贤”
谁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刘备是这样,诸葛亮也不例外。
探究文本,看看在那个群英荟萃的年代,诸葛亮能够脱颖而出,使得刘备三顾茅庐,他又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明确:雄才伟略、目光长远、胸怀大志、淡泊名利
四、总结归纳,谈收获
从两个人物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总结:成功只属于有准备的人,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并时刻为实现理想做好准备
五、课后练笔,促提升
请同学们以《理想与成功的距离》为题,写一写自己的学习感受。
六、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贤
雄心抱负
汉室可兴,大业可成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6
一、导入设疑,揭示课题
1.说到“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这些词,你首先会想到谁?(诸葛亮)在中国诸葛亮成了智慧的代名词这样一个旷世奇才为何偏偏选择了当时尚无立足之地的刘备呢?这里要引出一个感人的故事——“三顾茅庐”
2.板书课题,理解关键词:顾——拜访;茅庐——茅草屋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文中的第一主角无疑是刘备,而开头偏偏从诸葛亮身上展开话题谁都知道诸葛亮才高八斗,是少有的人才,这样的稀世之才又怎会被刘备所用的呢?由此设置一个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组出示三组词语,指名读,再齐读
第一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第二组:群雄纷争茅塞顿开三分天下
第三组: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有什么发现?练习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中描写隆中景色的句子,说说写了哪些景物?仅仅是写景物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段景物描写,有一定的独立性率先品读这段,为后文感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作好铺垫,也避免影响品读刘备言行的整体效果
2.“三顾茅庐”,顾名思义,快速浏览课文,刘备前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都写了吗?(前两次一带而过,详写第三次)
三、三顾茅庐表“诚意”
1.师简要介绍背景及前两次拜访的经过
【设计意图】课文因篇幅限制,只详细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但为了更准确地理解人物情感,有必要让学生对前两次的拜访情况有大致的了解在文本解读中,既要关注到教材的节选片段,也要对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有所知晓,这样才能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
2.读了本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会是什么字?(板书:诚)
3.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让你读出了“诚心”?(两次前往,都没见着,但刘备并不灰心,还准备去第三次如果第三次还没见着,会怎样?——也许还会有第四次、第五次……直到见到为止)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内容简短,光从“两次”“诚心诚意”还不足以感知刘备的诚意这时,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补充文本以外的资源,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
四、察言观行话“尊重”
1.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屋,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下面,我们来读第24自然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7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精读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重视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四篇名家节选文章。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在去曹营前走马荐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崔州平,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诸葛均、黄承彦,留下书信。课文从三顾茅庐开始写起。《三顾茅庐》作为古代白话小说节选具有小说的典型特色。小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教学,更因其内容的丰富、情节的曲折、形象的多异、主题的深刻性等特点而呈现教学的多样性。学好这一课,对于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单元导语给古代白话小说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形成的原因;结合具体描写,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两年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小说有一定的阅读欣赏能力。部分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和阅读文学作品对《三顾茅庐》有大致的印象。老师利用学生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启发,在了解故事背景的基础上,能够把握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欣赏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文章篇幅较长,文言味浓重,情节复杂,对学生的古典名著积累也要求较高。
【教学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故事情节。
2.通过勾画、精读人物描写的段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重难点)
3.通过研读典型句段,欣赏古代白话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重点)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典型情节的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2
1.通过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自由散读思考,小组交流,结合相关内容,说出三人的性格特征,品味作者语言的魅力。
2.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从语气、神情、语调等方面置身于情境之中,能够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针对目标3: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教学活动设计】
(一)悬念导入,激兴趣: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大业,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一典故。历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见”这五个字来记载这一过程,而罗贯中则依据这五个字,将其洋洋洒洒地书写了近五千字。那么,他究竟比历史的记载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顾茅庐》,去一探究竟!
(二)一波三折,构情节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以“第三次顾茅庐”为切入点,从时间、人物、重点事件入手,用100字左右概括说出情节的主要内容。
可用以下句式来说:三顾茅庐(时间),(人物)(事件)。
小结:第三次顾茅庐之前,关张持有不同态度,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前往。刘备第三次拜谒诸葛亮得以成功遇见,诸葛亮隆中三分天下,为其谋兴邦定国之策。刘备拜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三)抓住关键,析人物
1.跳读课文,从文章中勾画出对诸葛亮、刘备、张飞三人的典型描写,做好批注。
2.学生自主散读思考刻画人物的方法及人物的个性特点,小组互相补充交流。
3.组内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征,师生互评。
范例导航:诸葛亮聪睿过人。“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从语言描写方面,写出诸葛亮不出茅庐,而已知“三分天下”,足见诸葛亮之智。诸葛亮对天下大势的分析,也可看出他的胸怀大志,雄才大略。“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侧面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学生在讨论中,可归纳总结出诸葛亮的聪睿过人,高风亮节,气宇轩昂……刘备的仁心爱人,求贤若渴,谦虚有礼……张飞的鲁莽无礼,性格直爽……
(四)穿越时空,现情景
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刘备的语言、张飞的语言,分角色朗读相关片段,还原三顾茅庐的情景,从语气、神情、语调、动作方面演绎出刘备的求贤若渴、谦虚懂礼,张飞的鲁莽无礼,诸葛亮的智谋广远、谨言慎行,其他同学作客观评价。
(五)巧析布局,赏手法
通过研读典型句段,重点从诸葛亮的出场方式、衬托、铺垫等手法欣赏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
师生交流人物出场的艺术。教师分享:小说人物常见的出场方式:一、“单刀直入”(开篇就让人物出场);二、“先声夺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三、“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生判断诸葛亮的出场属于铺垫渲染(千呼万唤始出来)。学生结合文本感受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魅力:首段刘、关、张三人的不同意见;路遇诸葛均;阶下侍立等昼寝的诸葛亮醒来;诸葛亮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又过了一个时辰才醒。
小结:在出场前对诸葛亮的烘托、渲染,仿佛东云现鳞,西云现爪,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神秘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迁移探究,促提升
1.必做:探究为何《三国演义》经千年传唱成为佳话且经久不衰,写成200字的探究小报告。
2.选做: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三顾茅庐》改编成舞台剧,在读书节上汇报展演。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8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认真预习过课文了,因为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课本上写着“已经读课
文三遍,×××”,“认真读课文五遍,×××”。
OK,我来检查一下,已经读过课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继续,有信心把课文读得又对又通的请举手。(有部分学生没有举手)
师:好,为了让缺乏自信的同学重新找回自信,为了让自信的同学更自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怎么读?请听蒋老师的“大声思维”——
师:我要开始读了,我真的要开始读了……(笑声)
师(读):刘备非常羡慕诸葛亮的才干,哦!不对,我把“仰慕”读成“羡慕”了,我要重新读一遍。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气喘吁吁的样子),哦!我读得太快了,中间应该有适当的停顿,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我是怎么努力把课文读通顺的,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同学们各自大声地读吧!
生:读课文。
师:能读通了吗?好,全部免检通过。不过蒋教师还想请你们再读课文。这次是默读课文,默读好啊!默读能使人真正读懂课文,什么是读懂课文,就是读了之后,有话想说了,而且压也压不住了……希望同学们呆会儿有话想说。
生:各自默读课文。
师:有话想说了吗?
生:……
生:……
生:……
生说师点评。
师:既然同学们都读懂了,那——下课,下课……为什么不下课,还想学,是吗?你们想怎么学?
生:我们想根据课文表演。
生:我们想在小组中学习。
生:我们想跟平常一样来一次比赛。
师:老师尊重你们的意愿,来一次比赛,而且比赛的内容也保管你们喜欢。下面我们来分组(分3组),第一组谁愿意当组长?你喜欢三国中哪一个人物?(刘备)为什么?说得有理有据,那你们就叫“刘备组”。依次确定“诸葛亮组”、“周瑜组”。
师:那么,究竟比什么呢?请迅速默读《小组合作合作指南》。看完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举手示意。
小组合作学习指南:
★每一个参赛大组在组长的指导下自动分成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项比赛内容。
★合作监督员蒋军晶巡视,如果发现有小组出现“组长包干”或者“主题不集中”的现象,立即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即取消参赛资格。
★尊重评委,希望不要过分计较“分数”。
★每位组长比赛前都要进行战前动员。
比赛内容一 | 以“讲故事”或“说书”的形式生动具体地为我们讲述“三顾茅庐”中的一次。 |
比赛内容二 (选择其中一 项参加比赛) | 在2—3分钟时间内非常清楚明白地通过事例向大家介绍刘备确实有诚心(利用实物投影仪),解说完毕后再花一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小组成员对自己这个“解说”的帮助。 |
写出诸葛亮在得知刘备“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后的心理活动,汇报时响亮地读出来,并说说那些地方是小组成员提供的意见。 | |
比赛内容三 | 演《三顾茅庐》其中的一个片段 |
比赛内容四 (个性天地) | 例如: 演讲:读了这篇课文,联系课外阅读,我还想说…… 歌唱:用熟悉的曲调的节奏和旋律,填写适合于课文内容的歌词,并歌唱。 图画:为课文配图,或者用画这种形式描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读后感受。 …… |
师:组长请注意,组长请注意,你一定要进行宏观调控,你要根据每一位队员的特长分头准备,你要使每一项比赛内容都有人准备。
生准备,师随机指导。(时间要充足)。
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程序:
1、各组组长即兴进行战前总动员。
2、第一项比赛内容。(注:可以要求裁判直接给分,也可以请自己小组的同学提出意见重新表演后给分)
3、第二项比赛内容。(教师随机点评)
4、第三项比赛内容。(结合课文师生点评,对重要的句子在学生表演后再随机强化读)
5、第四项比赛内容。(鼓励为主)
各组长总结本组表现。
结分,强调比分是次要的,学习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师:同学们,事实上,诸葛亮在得知刘备“三顾茅庐”请自己出山后,确实很感动,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请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出师表》片段。
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是跟“三顾茅庐”有关系的?好,请同学们把这个片段背下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
3、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他对人才尊重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
2、预习《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国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知道另外三部吗?
出示片1: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出示片3
卧龙冈(gang gang)(man man)埋怨
只得(de dei) (shu 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 she)(yang 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
1.默读课文,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3、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4、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5、精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有关句子,找出关键词语,读一读,旁边写好自己的批注。学生交流、汇报。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指名读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女生齐读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指名读
(3)从二人对诸葛亮不同的态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从二人的对话中作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4)分角色朗读。读出二人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
过渡:到了隆中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
6.分析人物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找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指名说.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学生生模仿动作。(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怕打扰诸葛亮的休息)
(4)“恭恭敬敬地站”又说明了什么?(亲自恭候更能让诸葛亮体会到他的诚心,打动诸葛亮。)
这一等等了多久?(等了半响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恭恭敬敬地站”是怎么个站法?谁来模仿一下?指名模仿动作:小结: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美美地睡着,而刘备却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在阶下恭候了几个小时,可见,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心是多么诚恳啊!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同时也体现了自己求贤的迫切心情)
(6)体会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刘备诚心诚意地尊重人才。
(7)齐读,感悟刘备的诚心。
(9)比赛读。
师小结:古人曾说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想刘备的诚心诚意
一定会打动诸葛亮,一定会把诸葛亮请出山。请出山了吗?
过渡:“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得到了哪些回报?(隆中对策、三分天下)。从中我们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
7.品读比喻句,体会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A、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什么叫“茅塞顿开”?
2、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拨云见日)
过渡:再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出示片9,齐读。
B、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自学要求:在这句话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生交流意见不一致的部分:既说明诸葛亮具有雄才大略,又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很密切。
3.把这句话用一个词语形容?师出示:(如鱼得水)
过渡:诸葛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那么诸葛亮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四、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1、诸葛亮出山以后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
2、展示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3、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四年级上学期表示才华横溢的成语: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同学们,这些成语里可藏着秘密,你们想知道吗?大声地读两遍,爱动脑筋的你一定会发现。
2、在古代才华横溢的人被称为名士、圣贤。
(老师板书: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知道这两成语的意思吗?开动小脑筋猜猜看。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故事。
(1)齐读课题,理解三顾茅庐。
(2)自渎读课文。
①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
②读熟读通顺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考: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4、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A.生字卡片;
诸葛亮辅助捆来尊重卧龙疏疏朗朗潺潺
吩咐恭恭敬敬半晌时辰策略茅塞顿开同塌讨论
B.重点字音:
疏潺晌辰诸尊吩塞策
C.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要求:不破词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复读,不唱读。边读边评议。
③感知文章主要结构:略写前俩次,详写第三次。
④讨论: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刘备、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板书:刘备:尊重人才;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业:
1、描红,并抄写生字新词。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吩(fengfen)辅(fufu)晌(xiangshang)
辰(chengchen)诸(zhuzu)卧(wowu)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汉末年,那是一个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的时代,曹操、董卓、孙权等都拥兵自重,各据一方。为了能够一统中原,他们个个求贤若渴。当时有一个水镜先生,他有三个弟子,相传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他当时隐居隆中,被人称作卧龙先生。曹操、董卓、孙权他们都想得到诸葛亮,可是最终却被刘备得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读。(突出诚心诚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大声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刘备言行的语句。
2、再一次默默地用心地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三、交流学习所得(感受刘备的求贤若渴)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
(2)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你知道为什么吗?他们心里会怎么想?
(3)指导学生学习《三国演义》原文: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2、学习第3自然段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
2)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3)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2)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3)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1)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2)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恭)
3)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4)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5)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他真是诚心诚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3、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现在,如果你就是诸葛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学习第4自然段。
(1)听了他的'分析,刘备心中塞满的茅草顿时分开了一条出路。用文中的词说就是茅塞顿开,引读老师送你们一个词拨云见日。
(2)读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四、读第五自然段,你体会到什么?
1、刘备能得到这样一个旷世奇才让他兴奋不已,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引读老师再送给你们一个词:如鱼得水。
2、这份鱼水的情谊,让诸葛亮对刘备死心踏地,诸葛亮竭尽毕生所学辅助刘备。你知道他出山后都为刘备打了哪些胜仗?
诸葛亮在博望大败夏侯淳,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气死了吴国都督周瑜,巧设空城计用一兵一卒骗得司马退兵,七摛孟获又放了他七次,最后让孟获对他死心踏地
五、写话练习:
1、师:可见,卧龙先生不是浪得虚名,他不飞则已,一飞冲天!这样的结果书上是有暗示的,你知道在哪里么?
2、学习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
他们来到隆中,
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
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
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
景色秀丽宜人。
指名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3、隆中美不美?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交流: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读出美感。
4、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学生片段练习,点评。
六、作业:
你想知道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具体策略吗?课后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甚至是原著吧!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要点:
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
(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
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
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A、指名回答。
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
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
出示:
(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
(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
(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
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
(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
回答:
(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学生回答:
(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
(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
(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
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
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
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
七、作业:
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 呕心 寰宇 荷锄 篡逆 猝定 斡旋
匡扶 朔风 邂逅 不省 慵懒 千仞不栖 熟谙
薰沐 鄙悃 悒怏 荏苒 揲蓍 愧赧 存恤
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一、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
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都认真预习过课文了,因为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课本上写着“已经读课文三遍,×××”,“认真读课文五遍,×××”。
OK,我来检查一下,已经读过课文三遍的同学请举手。继续,有信心把课文读得又对又通的请举手。(有部分学生没有举手)
师:好,为了让缺乏自信的同学重新找回自信,为了让自信的同学更自信,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怎么读?请听蒋老师的“大声思维”,
师:我要开始读了,我真的要开始读了。
师(读):刘备非常羡慕诸葛亮的才干,哦!不对,我把“仰慕”读成“羡慕”了,我要重新读一遍。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气喘吁吁的样子),哦!我读得太快了,中间应该有适当的停顿,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我是怎么努力把课文读通顺的,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好,同学们各自大声地读吧!
生:读课文。
师:能读通了吗?好,全部免检通过。不过蒋教师还想请你们再读课文。这次是默读课文,默读好啊!默读能使人真正读懂课文,什么是读懂课文,就是读了之后,有话想说了,而且压也压不住了,希望同学们呆会儿有话想说。
生:各自默读课文。
师:有话想说了吗?
生说师点评。
师:既然同学们都读懂了,那,下课,下课,为什么不下课,还想学,是吗?你们想怎么学?
生:我们想根据课文表演。
生:我们想在小组中学习。
生:我们想跟平常一样来一次比赛。
师:老师尊重你们的意愿,来一次比赛,而且比赛的内容也保管你们喜欢。下面我们来分组(分3组),第一组谁愿意当组长?你喜欢三国中哪一个人物?(刘备)为什么?说得有理有据,那你们就叫“刘备组”。依次确定“诸葛亮组”、“周瑜组”。
师:那么,究竟比什么呢?请迅速默读《小组合作合作指南》。看完后,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举手示意。
小组合作学习指南:
每一个参赛大组在组长的指导下自动分成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重点准备一项比赛内容。
合作监督员蒋军晶巡视,如果发现有小组出现“组长包干”或者“主题不集中”的现象,立即黄牌警告,连续两次黄牌警告即取消参赛资格。
尊重评委,希望不要过分计较“分数”。
每位组长比赛前都要进行战前动员。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和三个重点词语。
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意。
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学生对刘备诚心诚意的共鸣,培养以诚待人,诚心实意去做事情的感情。
学习思路: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中,在充分的读中,发现诚,感悟诚,表达诚,提炼诚,赞美诚。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读诗句:回忆《三国演义》中的有名人物性格。重点谈论刘、张、关、诸葛四人。引出《三顾茅庐》直接学习生字、词语。
仰慕 大贤 谒见
老师把它们故事的经过编在一组句子中,谁能读一读? 《求贤》
卧龙冈未见大贤,风雪中轻扣柴门。步行久等识先生,三顾茅庐成大业。
二、整体感知文本,一读课文。
同学们,大家已经初读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那么,刘备“三顾茅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诚)
理解课题:刘备三次去草屋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大业。
三、推敲张、刘对话,个性感悟人物形象。
1、要想细细品味刘备这深深的诚意,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刘备真心诚意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向重点推敲对话靠拢。
(1)抓对话品读(幻灯2)
a、品读刘备、张飞第一次对话
重点品悟:胡说、大贤及反问句。
b、自由对读后三次对话
同桌对读——推选同学读(听出了什么)
c、集体引读四次对话
一顾茅庐,三人失望而回,没几日,刘备又要去卧龙岗,张飞说——(学生读)刘备斥责他——(学生读)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张飞埋怨道——(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二顾茅庐,三人又怏怏而归。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欲三顾茅庐,张飞不耐烦地说——(学生读)刘备大声斥责说——(学生读)张飞想了想,知趣地说——(学生读)刘备说——(学生读)
d、创新对读
张飞经过刘备这番教导,也就知趣的随着刘、关二人第三次来到隆中,久等不见孔明,张飞的牛脾气又发了,他气急败坏地对关羽说——(学生齐读张飞的话)而此刻,刘备又会说些什么呢?书中无文字,图中无声音,你能想像到刘备会说些什么?
同桌说——全班交流
(2)抓行动品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抓住什么来感受刘备的一片诚心的?那么作者还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刘备的诚意呢?全班交流(幻灯3)
四、总结升华(幻灯4)
1、给课文中的每个生字组词,摘抄三句自己喜欢的句子。
2、找到课文中的问句,意思不变前提下,能改成陈述句的都把它改过来。
3、根据例子写词。例:伟大的`事业叫(大业),隆重的典礼叫(大典),处理重大事情的权利叫(),事情发展的总趋势叫(),很有钱的人叫(),很用名的明星叫(),主要的内容叫(),很胖的人叫()
4、把故事讲给3—5年级的同学听,并且把这个故事缩写成200百字的短文,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写一首诗。
板书: 三 顾 茅 庐
刘备 →仰慕→ 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品味精炼畅达的语言。
2、学会抓文章塑造人物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味精炼畅达的语言,结合文中精彩语句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培养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刘备的贤明与诸葛亮的智慧,学习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学习重点:
1、能理清文脉结构,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
2、品味刘备、诸葛亮的形象,学习两人的优良品质。
学习难点:
透过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字,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号。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等。
二、相关介绍
《三国演义》:又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体小说。所谓“”,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了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
三、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名著《三国演义》的第回,当时有宏图大志的刘备依附于刘表,屯驻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骗,去曹营前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后刘备又遇到司马徽,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是:“。”两人的荐语,更引起了刘备拜见诸葛亮的兴趣。一顾茅庐遇,论天下事;二顾茅庐遇、,留下书信。课文从开始写起。
四、检查预习
字词积累
拜谒纶巾鹤氅愧赧沔存恤箪食鄙贱
词语解释
【如雷贯耳】。
【思贤如渴】。
【箪食壶浆】
【顿开茅塞】。
五、整体感知
说说文本可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
六、人物形象
请结合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张飞各自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诸葛亮:
刘备:
张飞: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十分虔诚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
2、根据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学感悟
刘备前两次去隆重拜访诸葛亮都未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这次他成功了吗?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请同学们看学案25页巩固练习“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边读课文边用笔画出有关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想一想,作出简单的批注。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三、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内交流展示。
四、点拨引导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1、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2、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
3、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生气地说自己的兄弟。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自然段)
4、教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5、同桌互读刘备、张飞的对话部分,进一步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6、在刘备的责备下,张飞答应不再无礼,于是兄弟三人上路了,他们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景物?作者是如何描写观察的?
7、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1)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2)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1)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2)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3)想一想,谁对谁是恭恭敬敬的?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8、在隆重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重策略,说说策略的内容。
9、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10、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11、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2)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雄才大略)
(3)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
(4)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5)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布置作业。
写话: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刘备诸葛亮
诚心诚意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7-2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1-11
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12-02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3-08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4-04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6-20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3-05
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12-02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04-19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优秀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