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16 13:52: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例的调查、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xx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课件出示)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 激发情感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xx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实践活动(可以课后进行):通过调查,或上网搜集你感兴趣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再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看看你能

  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五、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到统计的知识,你想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哪方面的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整个教学就是学生亲历探究,自主实践,分析处理的过程。反思整节课,留下了许多遗憾,在课堂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对统计图的解读,没有呈现一个坡度,从单式统计图过度到复式统计图,没有体现学生的探索欲望。2、课前的激励调动不充分,课堂气氛显得比较紧张,沉闷。3、过渡语言生涩,显得过程不紧凑,连贯。4、评价语言不丰富,缺乏明显的指向性。5、本课的研究点是学生多感官参与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感觉学生动口不充分,体现在生生交流的环节上,没有放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6、学生在生活中还发现很多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出来,在以后的课上还应多加思考。

  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今后,我将不断学习,努力改正教学上的一些不足,认真钻研教材,继续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真正把实惠带给学生。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2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搜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初步接触了简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简易统计表和统计图中读取信息。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学生对统计图表的认识,可以说并不是完整的,大多数还停留在“象形”的层面上。因此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将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材内容的分析与确定

  《读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第一部分的内容。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选择现实情景中的数据作为统计内容的学习素材。教材首先展现了两幅条形统计图: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二(2)班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以及某地各年度安装电话情况统计表。这是教材第一次把条形统计图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材还设计了“这些统计图告诉了你们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交流中获取信息,读懂统计图表。教材还安排了一个统计活动:小调查(调查小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标准》指出:统计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而要使学生接受统计特有的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产生和发展统计思想的'全过程。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地改编,把“调查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观察“二(2)班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一些知识与方法,读懂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读懂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体验统计的全过程,能读懂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根据搜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图表。

  设计理念

  1、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数据统计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

  2、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敢于创造性地改编、运用教材,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准备

  《健康歌》磁带、钟面模型、教学挂图、小黑板两块、每生一张学生睡眠时间统计表和一张空白的学生睡眠时间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健康歌》,学生倾听。

  汇报:要想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怎么?

  师总结:要想身体健康,我们必须要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良好的心情、充足的睡眠。

  二、计算睡眠时间,产生数据。

  先计算老师的睡眠的时间,了解睡眠时间的计算方法。学生再独立计算自己的睡眠时间。

  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

  1、师:每个学生都知道了自己的睡眠时间,那么要统计全班同学的睡眠的时间,怎么统计呢?请你们出个主意好吗?

  引导学生讨论数据搜集整理的方法。

  2、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可采用学生汇报,画正字的方法进行。

  四、完成统计表

  先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表,最后汇报展示。

  五、绘制条形统计图。

  1、谈话引入。师:为了使数据更加鲜明直观,我们还可以像画画一样把数据画出来呢!想试一试吗?

  2、出来空白条形统计图,引导观察,示范完成一项。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体验成功的喜悦,指出不足的地方。

  六、读统计图

  通过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与同伴说一说。学生讨论,汇报总结。

  七、拓展视野。

  播放《睡眠不足的危害》的录音,学生听后问:结合统计图,你还想对我们的同学说些什么?学生汇报。

  八、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教师出示二(2)班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这幅条形统计图和我们刚才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通过统计图知道了什么?你能出哪些问题?如果班上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会最受欢迎?为什么?教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汇报。

  九、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很好,能说说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了吗?你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十、再次欣赏《健康歌》

  十一、作业

  课下统计小组同学的睡眠时间,完成课本第90页的小组同学睡眠时间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例题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比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较积极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大家一起春游和秋游,通过春游和秋游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体验大自然的美,而且能增加同学们的知识面。你除了学校组织的春游和秋游到过一些比较近的地方外,还跟着自己的家长或亲戚到过哪些较远一点的地方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师:如果现在老师让你选择一个远一点的地方去旅游,那你会选择哪里呢?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想一想:我们外出旅游在选择目的地时,我们通常要考虑哪些因数?

  (风景、气温、吃住、交通……)

  师:对!气温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数,因为气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我们旅游的兴趣和情绪。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夏天往北方去比较舒服,冬天往南方会感觉好一点。下面老师就选择了两个美丽的城市,一个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另一个是有山水甲下美称的'(桂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两个美丽的地方20xx各季度的平均气温的情况。

  出示教材例2(课件出示)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这张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张统计图同时反映的是两个城市的气温情况,象这种统计图,我们就

  把它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通过观察上面的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同桌之间可以相互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

  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通过相互的交流信息学会合作互助,在观察和信息交流中对新知建立了表象,初步了解和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

  师:淡蓝色直条和深蓝色直条分别代表哪个城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讲述: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了两个小方块,分别标出了两个城市的名

  字,这是复式统计图的图例,有了图例才能分清不同颜色的直条各表示什么数量。有无图例是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明显的不同之处。

  提问:根据图例、直条的高度和直条上所标的数字,你能说出每个季度两个城

  市的平均气温吗?说给同桌听听。

  ⑴谈话: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在一张统计图中反映出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

  温状态,复式统计表也能在一张表中反映出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状况,所以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到110页,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填好后同桌可以相互检

  查。

  集体交流完成填表。

  2、看着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节相差最小?

  ②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呢?

  ③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④回答上面的,你觉得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呢?

  ⑤你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教学例题的过程中,教师“搭桥铺路”、巧设“阶梯”,学生在认知和思维上“拾级”攀登。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新知,加深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认识的理解】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指导“试一试”。

  先让学生阅读题目。提问:

  统计表中提供了哪些信息?统计图中的图例告诉我们了什么?你从电脑组的

  两个直条的高度看出它们所表示的人数吗?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直条上标出数据。

  谈话:下面我们要给另外三个兴趣小组画直条,想一想应该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

  通过交流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人数是5的倍数,直条的高度应与左边纵轴的

  标尺对应,如果人数不正好是5的倍数,要细致考虑比5的倍数多出的人数该用多高的直条表示,可以量出纵轴上每格的高度,再把一格大体等分成5份,并由此画出代表相应人数的直条。然后在直条上按年级涂上不同的颜色。

  学生完成后,要让学生在相应的直条上方标上数据,并与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

  核对。

  同桌相互检查直条的高度,颜色是否合适,有没有在直条上方标上数据。

  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获取新知后,内心产生了亲身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迫切需

  要,本环节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体验数据的统计过程,分析统计信息,加深对复式统计图的认识和内化,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指导完成“练一练”

  ⑴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市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⑵分组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

  ⑶提问: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侧重让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巩固、深化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四、回顾总结,整理新知。

  提问: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理念:

  一、统计知识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

  统计学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发展。统计知识的学习、统计方法的掌握,是发展统计观念的基础;发展统计观念,又必须扎根与循序渐进地学习统计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中。统计方法的掌握、统计观念的建立,离不开实践和经历。要使学生逐步发展统计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中: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进行交流、评价与改进等。统计观念的发展,具有过程性,只有落实好统计知识的教学,落实好统计活动的开展,发展统计观念的教学目标也就在实现过程中。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交流和体验

  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认识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时,怎样才能一眼看出“甲乙两校哪个年级的人数相差最少”,这就需要“把同年级的两个直条画在一起”(即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这个认知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和经历,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开放式,让学生同桌、前后、分小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在方格纸上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把统计教学仅仅理解为统计图表的教学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就以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为主线,无论是新知的引入,创设产生问题的情景,还是试一试、练一练都设计成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的丰富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合作、交流,获得体验和感悟,在活动中逐步产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方法。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上p110~111例2、"试一试"、练习二十一、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最近发展区"

  1、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男生人数统计图

  师:观察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男生人数最多?

  2、出示北小五年级各班女生人数统计图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哪个班的女生人数最多?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

  (1)合并统计图

  师:这两幅统计图每1厘米长的条形表示的人数相等,从这两幅统计图中,你能不能看出二班男生人数多还是女生人数多?

  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比较呢?

  这样合并在一起有什么好处呢?(板书:便于比较和分析)

  (2)感受复式统计图的特点(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

  师:这时统计图的名称还能像这样表示吗?为什么?该怎么表示?

  师:别人能不能从这幅统计图中看出二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怎样表示就能让别人很容易就看得出来呢?

  用两种颜色表示就能看出来了吗?这样能看得出来吗?

  如果像这样表示能看得懂吗?你看懂了什么?

  小结: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条形来表示两组数量。(板书)

  (3)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师:看现在这幅统计图,再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我们的什么统计知识很相似?

  想到了条形统计图,感觉这幅统计图是不是还缺少点儿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

  2、提示课题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叫它复式条形统计图,简称复式条形图。(板书课题)

  3、教学例2

  (1)出示例2统计图

  师: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出示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吗?

  ①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②核对统计表数据

  小结:填写完以后我们要把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核对一下,避免出错。

  (4)出示问题并解决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来回答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你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相关最小的?相差多少?

  你是怎么知道北京市这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关最大的?相差多少?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既能对两级数据进行比较,也能对一组数据进行研究。

  (5)体会算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师: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候,你觉得是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小结:这是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很直观地显示了数据间的大小关系,便于我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2、指导画"电脑组"条形

  师:"电脑组"要画几个条形?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

  师:五年级的18人,怎么确定条形的高度?你是怎么想的?

  师:不要忘记在条形的上方标出数据,并涂上颜色。

  3、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画的时候用空白条形表示。

  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展示学生作业

  师:你觉得在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

  ①要看清图例表示的是哪种数量;

  ②要根据数据画出高度相符的条形,并标出数据;

  ③要注意填写制表日期;

  ④尽量使画出的的条形统计图美观漂亮。

  四、巩固拓展练习

  1、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分步出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引导学生提问:

  师:哪些项目比较容易达到合格要求?哪些项目达到合格要求的难度比较大?

  你是怎么知道的?

  哪些项目男、女生水平差距比较大,哪些项目男、女生水平比较接近?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拓展练习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里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师:有没有可能下一周1张废纸也拾不到了?为什么?

  小结:爱护校园环境要从我们自己做起,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不乱丢废纸垃圾了,我们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六、课外延伸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复式条形统计图,请你收集一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资料,下一节课我们搞一个信息发布会,请你来当主播。

  教学反思:

  设计这堂课时我一直在想着一点:相信学生的能力。于是这堂课上,我一直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对数据的观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统计图,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节课我自认为处理的比较好的有: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们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相信我,孩子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学生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设计中,我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索环境。在教学将两个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图时,我不是教给他们方法,而是提出“有没有方法同时描述出男女生人数的情况?”促进学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 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

  统计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准备“六 一”儿童节的庆祝节目呢。 “昆虫班”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精彩的集体舞。你们想看看吗?

  二、合作探索、操作感悟。

  (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收集、整理数据。

  (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

  (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

  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

  2、探求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 (生说,师涂)

  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

  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

  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

  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

  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

  (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5)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

  (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师:其实呀,除了昆虫班的小演员表演集体舞外,我们还有其它好多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其中唱歌有(生看统计表说)······

  2 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

  4、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

  5、总结。

  三、自主练习、拓展延伸。

  (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猴子见小演员排练的很辛苦,运来了一车水果来慰劳他们,瞧有(生回答)······小猴子把水果的数量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粗心的小猴子漏掉了一些,没有把他们完成,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

  (生提问题,并回答)

  (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

  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

  四、全课总结,快乐评价。

  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

  2、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和比较,以及对数据的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活动需要的数据。

  自己班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合格情况,收集有关的信息。

  二、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1、小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项目人数

  性别文字处理绘画上网编程其他

  男

  女

  2、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4、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

  注:也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项目开展活动。

  三、完成练习二十底第3题

  1、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

  2、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3、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

  4、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个统计图。

  5、分析比较:

  (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

  (3)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

  6、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

  四、课堂总结: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新课改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让学生完成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提问:“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更宽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处理: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

  新的知识结构。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通过例题,我认为,本课的教材编排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对于农村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城乡的人口发展问题毕竟是个“遥远”的情境。所以,我从调查学生体育活动的爱好为素材。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乡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怎样描述统计图中的多个项目及图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 课前谈话,分散教学难点

  二 创设情境,呈现数据素材

  1、谈话,说说各位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2、你还会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统计结果吗?

  三 设置问题情境,探索解决方法1、讨论,怎样将上表绘制成统计图 合作完成两张统计图

  分析:从这张统计图上能看出什么?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打破平衡,促进思考(1)提出疑问(2)讨论解决办法

  怎么合并?两个直条放在一起,你怎么知道哪个是表示男生,哪个是表示女生?

  (3)学习图例,介绍图例的重要(4)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揭示课题

  四 、分析数据

  1、分析上图,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2、比较两种统计图3、小结

  五、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城乡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哪儿表示城市学生的情况,哪儿表示农村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3)分析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2、课堂表现情况统计(1)对本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2)小组统计(收集数据)

  全班汇总(整理)

  (3)绘制统计图(描述)(4)分析

  六 、小结评价1、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有什么收获?

  2、评价 鼓励

  教学反思: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一41页例1、练一练,

  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日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学生分为4-6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制作统计表)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3)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46人,是统计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

  过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制成什么?(条形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1)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都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2)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向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一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设计意图:本节课学生初次接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根据手机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达成这一教学目标,首先需要了解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达数据的方式,否则会影响学生在统计表里和统计图上正确地表达数据。因此教学设计展示统计表和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一张统计表和一副统计图要“有哪些要求”“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怎样表示数据的”,了解其结构好数据表达,使接下来自己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具有知识基础。】

  2、指导学生完成条形统针图。

  引导;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并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9

  一、情景导入。

  1、你们知道我们班同学吃蔬菜(茄子、土豆、芹菜、菠菜)的喜好程度吗,分别出示收集整理的四(2)班男女生喜欢吃蔬菜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图。

  3、说一说单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4、如果在统计图上分别表示出喜欢这几类蔬菜的男生和女生人数,该怎么办呢?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学生思考老师的问题,自主探究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展示统计图。

  4、讨论交流: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全班汇报交流。

  6、根据统计图回答100页的'问题

  先指名回答,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三、应用反馈

  (1)完成第101页“做一做”的统计图的绘制。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回答后面的问题。

  (2)、练习十九第一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0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根据上面的`表格能比较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较困难)

  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应该画统计图来比较)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较更合适呢?(条形统计图)

  (2)讨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

  生2:在一个统计图里将这两种投球情况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展示。(情况一:制成两个统计图;情况二:制成一个统计图)

  ②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哪种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种投球情况,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4)明确将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1)小组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

  (2)讨论、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①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②汇报探究结果。

  (2)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要;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分析,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加以解决。

  2、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用数据来说明、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认识、分析、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统计图中发现信息。

  教学难点:能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出示北京市气温统计图

  问:(1)从这幅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一幅条形统计图包含哪些内容?

  (4)条形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

  二、引导探索,建构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说明:能同时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通过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信息。

  2、师:红色直条表示北京市的气温,那么深蓝色的直条表示什么呢?

  问:你还知道些什么?

  3、填写下面的统计表,比较统计图、表,思考问题:

  (1)这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哪个季度相差最小?

  (2)北京市哪两个季度的平均气温相差最大?桂林市呢?

  (3)这两个城市各季度的平均气温变化有什么相同特点?

  (4)你从图上还知道些什么?

  4、归纳:

  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评价?

  三、巩固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先让学生说一说统计表中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说一说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把数据填写在统计图中。

  生先独立完成,反馈交流,总结如何绘制、补充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1)观察图:说说污染指数的含义和每个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2)讨论:说说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为什么?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

  四、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多媒体出示)

  五、课外延伸,感知应用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几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第3、4题。

  “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完“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提供了“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这一素材,贴近学生生活;

  然后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是“以一当一”和“以一当二”,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统计图中“以一当二”的必要性,为后续学习“以一当五(多)”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发现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核心能力

  通过独立探索和交流展示,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并发现更多的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用“一格表示1”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知道当数据比较大时,要用“一格表示2”,感受用“一格表示2”的必要性,知道单数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2、通过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四)学习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理解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必要性,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学习难点

  1、体验“以一当二”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根据数据的特点确定一格表示几更合适。

  2、一格表示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量不能用整格表示时,会用半格表示。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二)》名师教学课件、坐标纸,直尺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与练习任务

  1、说一说绘制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预习课本96页例2的.有关内容,并完成左边的表格。找一找左边的表格和右边的表格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师:同学们早餐喜欢喝什么?

  师:种类还不少呢!我想知道咱们班喜欢喝牛奶、豆浆、粥的人各有多少?该怎么办呢,你们帮我出出注意吧。

  师:哦,可以举手表决,然后数出人数并统计在统计表中。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的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 牛奶 豆浆 粥

  人数 6 12 24

  师:如果把这组数据更直观地展现出来,你想到了哪种统计方式?

  师:请你在我们准备的坐标纸中画一画吧。

  展示学生作品(一格表示1),完善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经历统计全班喜欢喝粥等早餐的人数,感受统计的价值。通过自主完成统计图,复习“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为学习“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2、问题探究

  (1)自主探索“一格表示2”

  师:仔细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1:这个条形统计图画得很长,比较浪费纸。

  预设2:假如喝粥的人数是34,那我们就要画34格,没有那么多格怎么办?

  师:你们真善于思考!这个条形统计图纵轴太长了,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是的,如果一格表示2,纵轴只需要12格就够了。那为什么是12格呢?

  师:对,喝粥的人数最多,是24人,一格表示2人,那么24人就需要24÷2=12格。

  课件出示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师:现在请你在坐标纸中再次画画吧。

  (2)对比观察:“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课件出示“一格表示1”和“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

  对比:你觉得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思考:到底什么时候“一格表示1”,什么时候“一格表示2”呢?

  师(总结):大家说得太好了,我们要结合统计表中最大的那个数据来决定。比如:最大的数据是8,一格表示——1就行,最大的数据是26,一格表示——2更合适。

  (3)体会“半格”

  课件出示:如果喜欢牛奶的人数是5人,该怎么表示呢?

  师:是的,一整格是2人,那么半格就是1人。5格就是2格+半格,正好画在4和6的正中间。那如果是9人呢?怎么表示,请大家在自己的统计图中画一画。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有了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看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就是一个载体,一个承载着很多信息的载体,所以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双眼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感受它的局限性;然后通过全班交流,提出“以一当二”的解决办法。之后设置对比观察,再次感受“以一当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解决半格的问题,并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9人,有效地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难点。最后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巩固练习

  1)下面是丽丽班同学喜欢看课外书的人数统计表。

  种类 科技书 连环画 故事书 漫画 童话

  人数 10 8 16 6 12

  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每格代表()人。

  ②喜欢看()的人最多,喜欢看()人的最少。

  ③喜欢看连环画的比喜欢看童话的少()人。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课本97页做一做。

  3、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总结:我们知道了“一格表示2”的条形统计图,并通过观察获取了信息,还知道了怎样结合数据去选择“一格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

  (三)课时作业

  1、昨天上体育课时,大家进行了拍球比赛,还记得自己组的成绩吗?

  (1)指名体育小组组长汇报数据,学生填写。

  (2)下面,请你们自己根据这张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3)完成后,组内交流,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4)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5)了解了咱们班同学拍球的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简单的重复不是好的学习方式,形式上的模仿就会导致学生的机械,而统计中重要的要义就是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并形成统计观念,因此此题的设计是符合课标的要求的。

  2、答案:略

  解析:【考察目标1,2】能结合数据的特点,选择“一个表示1”或者“一格表示2”,能结合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去观察,获取信息。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3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基础上,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的魅力,感受数学的乐趣,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通过将较大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到用1格代表5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存在的意义。

  1、使学生经历动态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统计一个路口几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使数学贴进生活,让学生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明白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使学生知道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并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

  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预测20分钟后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段时间内一个路口车辆过往的情境,让学生自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

  (学生自主记录,并汇报记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是引入新课,更是激发矛盾,学生在没有分工合作的.情况下,独自去记录各种车的数量,表现出手足无措,因为记住了这种车又记不住另一种车,于是学生自己提出遇到的困难。这时,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同时记录各种车的数量?学生经过思考,得出分工合作是最好的方法。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上面的统计表。

  (1)学生观察统计表,说说有几种车。

  (2)学生分组讨论是否可以把这个统计表用“1格代表2个数据”的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各组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4)说说在绘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

  (用1格代表2辆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

  (5)讨论:如何解决上面遇到的难题。

  (6)小组汇报。

  生1:可以用1格代表3辆车。

  生2:可以用1格代表4辆车。

  生3:可以用1格代表5辆车。

  ……

  (7)教师引导学生用1格代表5辆车绘制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条形统计图,并在组内展示作品)

  (8)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各组的代表作品。

  2、分析数据,合理预测。

  (1)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思考:

  ①什么情况下用1格代表5个数据比较合适?

  ②哪种车最多?哪种车最少?两种车相差多少辆?

  ③猜一猜,20分钟后,这个路口开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种车?为什么?最不可能开来的是哪种车?为什么?

  (2)各组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教师巡视。

  (3)各组汇报,全班交流。

  3、知识拓展。

  课件出示教材98页下面的统计表,学生观察,思考:每格代表几个数据合适?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4

  【学习内容】

  条形统计图 P94——P95

  【学习目标】

  1、我会根据实际问题,利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

  2、我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3、我能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活动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学习准备】

  直尺、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关于天气情况的谈话,引导学生认识表示各种天气的图形符号。(出示表示天气符号图片)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提出问题: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几天?你能把他们清楚的表示出来吗?

  1、整理数据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提问: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汇报展示。

  3、分析数据。

  提问: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汇报时明确指出:这三种方法都能表示出20xx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但是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4、小结

  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小结: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图日期(指画统计图的时间)、单位名称、条形、横轴(要统计的.内容)、纵轴(一般表示数量)等组成。

  5、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

  提问: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1)是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条形图可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

  (2)是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条形图表示数据更直观。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95页“做一做”情境图。

  (1)学生在组内汇报自己出生的月份,组内做好出生月份统计表。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完成全班学生出生月份统计表。

  (3)学生利用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完成教材95页的统计图。

  (4)学生根据统计图独立完成教材95页下面的填空题。

  2.教材100页1题。

  (1)学生在组内汇报自己的睡眠时间,组内做好睡眠时间统计表。

  (2)各组汇报统计结果,完成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统计表。

  (3)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全班学生睡眠时间统计图。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时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一眼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比统计表更加直观,更加清楚,而且方便比较。

  条形统计图一般是由标题、制作日期、单位名称、条形、横轴、纵轴等组成。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5

  设计说明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这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数据。

  1、教学中,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导入新课。

  2、在探究新知时,激发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地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格表示2个数据”这一新知的`前沿。

  3、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数学探索、交流,开展数学操作,主动构建起“以一当二”的数学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样早餐都是什么。

  生:牛奶,豆浆,粥。

  师:同学们喜欢这三样早餐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就将这三样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

  设计意图:爱吃是小学生的天性,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统计表。

  2、学生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3、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4、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5、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6、学生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全班交流)

  预设生1:左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数据。

  生2:右边这个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数据。

  7、思考: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数据。

  8、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9、思考: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

  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表示1人。

  设计意图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10-18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7-05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8-30

《条形统计图》的课程教学设计06-16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2-28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3-01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7-28

《条形统计图》的课程教学设计08-14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