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4 18:32: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

  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

  因。

  3.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

  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

  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

  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 6.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7.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谈话教学模式,比较法,发散思维,归

  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

  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

  产、生活的.影响。

  第1页/共5页

  ●教学媒体: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导入新课]

  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一块儿复习四

  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从而引出课题。

  一、干旱的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形。(读图、思考,在自学基础上生与生、

  师与生交流)

  ①本区的位置特点及主要地形。 ②本区河流、地貌、自然景观有何特点? ③分析原因。

  ④完成活动1和2(课本第12页) 2、拓展思维:

  ①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②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 [课堂小结]

  (师生一起复习总结)提问:回答:

  第2页/共5页

  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 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5.东西向降水差异使本区

  自然景观出现什么差异?由东向西由草原递变为荒漠●板书设计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让学生计算拉萨和成都的气温差异。根据第一册书所学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说明造成差异的原因。从而引入课题的学习。

  [讲授新课]

  二、高寒的青藏地区(读图P13 5-17,思考后,生与生交

  流,师与生交流)

  1、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本区气候特点。简单分析成因。 A地势高,气温低。

  B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

  第3页/共5页

  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3、高寒的区域自然特征出现的现象(课本P14活动2) 4、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无影

  响。(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三、以牧业为主的地区(读图P15 5-21,思考后,生与生

  交流,师与生交流)

  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

  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

  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不是。分布面积

  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西北地区的农业

  区:灌溉水源丰富。)

  (青藏地区的农业区:热量条件较好。)

  4、完成P16活动1(给学生充足时间思考、判断、归纳,

  最后教师总结。)

  差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

  第4页/共5页

  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成因:

  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活动2(由生交流完成)

  牧区→放牧→流动性强。

  生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 [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活动与探究

  通过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学习,试着从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

  同(或相似点),从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中找出不同点。

  练习:《十分钟掌控课堂》

  第5页/共5页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2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4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

  3.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归纳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归纳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境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像中喊出了“别挤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导入2: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5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3、知道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读图讨论课

  教学资源

  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地球仪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今天是大家上学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刚接触地理,大家心中一定有好多疑问。那么,地理课学习些什么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的世界,领略地理的神奇与美丽。

  通过阅读课本2至6页与同学们谈地理部分,回答上述问题。

  二、合作探究

  (一)地理课学习些什么(板书)

  地理是研究哪里有煤,哪里有铁矿,哪里有水稻的吗是研究城市、工业、农业的。是研究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草原呀,是研究地球的道理呀。也就是说,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一门科学。总结起来,我们把地理这两个字分开来解释。地,大地,地球;理,道理、原理、规律,即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一切事物的原理的科学。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板书)

  那我们地理研究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我们地理研究这个讲桌的结构吗那我们研究教室里的这个灯管吗我们地理学研究的东西一般都有“地域性”的特点,简单说就是存在地区差异性的东西我们才研究。这里有,那里没有的东西我们才研究。

  我们再来看看学习地理到底有什么用处:(板书)

  1、学习地理,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学习地理,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如:北极熊淹死、瑙鲁举国迁徙(全球变暖),汽车的生产(体现了经济的全球化)

  3、学习地理,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一个地区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水气土地生)

  4、学习地理,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读图。

  上面讲的这些例子,都是可以从地理角度说出原因。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只要是科学,就一定能讲出道理,因此地理是一门科学,这就涉及到今后我们地理课的学习方法了。

  (三)怎样学好地理(板书)

  1、要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走到自然和社会当中,仔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学好地理,得做个问题少年,问题少女,多问为什么。

  2、要会读图表,熟练运用。我们学习地理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地图,所以,在平时的学习阅读当中,养成读图的好习惯。

  3、要联系实际,勤于实践。从刚才的学习当中,我们发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许多现象都可以用地理原理来解释,所以我们要学以致用,把知识学活。我们在大学学习地理,就经常跑出去,去桂林啊、江西啊、庐山啊、鄱阳湖啊。大学那么多专业,学地理是最好玩的',可以经常跑出去旅行,其实也是考察。

  4、要放开手脚,拓展视野。学习地理,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更多是是自己迈开双腿走出去,看看家乡,看看祖国是怎么样的;要我们睁开双眼,利用报刊、电视、网络,搜索有关地理的内容。在这里推荐几个关于地理的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边疆行、动物世界、正大综艺、走遍中国、还有最近比较火的舌尖上的中国、国外的有英国广播公司出的“地球”,还有一些电影:如后天、上帝也疯狂、2012、地心游记、日本沉没、纽约大地震、10.5级大地震、地心毁灭等、可可西里、马达加斯等。培养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总结起来,地理就是研究:自然、人文、区域的学科。地理讲究登山涉水,求质求真,我们还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我们要在现实的生活中感受地理。地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咱们作为新一代,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就来放眼世界,探索地球。

  课堂小结。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学生听讲联想思考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让学生分组,一组根据图提出问题,一组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回答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学生思考

  学生充分回答

  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

  作业

  1、复习巩固本课时学习内容。

  2、预习下节内容。

  板书设计

  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地理课学习些什么

  二、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1、使我们懂得欣赏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世界。

  2、使我们具备全球观念和环境意识。

  3、使我们会用综合和动态的眼光分析问题。

  4、使我们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多种技能。

  三、怎样学好地理

  1、善于观察,发现问题。

  2、会读图表,熟练运用。

  3、联系实际,勤于实践。

  4、放开手脚,拓宽视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本土的问题讨论较多,力争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情开始,投入到以后的地理学习中去。例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围绕我们身边地理事物和我们亲身体验过的地理现象展开的讨论题,我认为这些活动比较好。本节课我认为还有可以学习的方面就是师生互动较好,老师始终在和大家“谈”地理、“聊”地理,没有严肃的说教,我想这样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感觉更亲切。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亚洲之旅

  教师:结合图6.8和图6.9,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记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组织:活动中各小组要选出同学记录所经地区的特征。)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全班对描述最全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黄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视教室空间情况而定,也可分别在讲台前一字排开,但说明一组表示的是东西方向,另一组表示的是南北方向。)

  教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__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教师: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概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

  【设计意图】

  通过分组活动,使得全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新奇、乐趣。

  活动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页图6.8“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用笔圈出鄂毕河、叶尼塞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们流经的国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看他们注入的流向有什么不同?

  3.亚洲河流分布有何特点?这种分布与地形分布之间的关系如何?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来实现最后的学习目标。

  活动三:技能拓展

  教师:回顾刚才我们分析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1.归纳北美洲的地形特征。

  (1)找出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分别指出它们在北美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2)按照“相对一致、空间上连续”的原则,将北美洲按照地形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说出这三个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

  (3)读图,指出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纬线自西向东地势的变化特点。

  2.以密西西比河为例,解释北美洲的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在图中找出密西西比河及其主要支流,并用箭头标出它们的流向。

  (2)分析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

  学会知识的迁移,学会分析大洲地形河流的特点

  活动四:复杂的气候

  教师:情境设计

  家住广州的小明在暑假期间出国旅游,这次旅游给他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体验。旅行路线是从东向西沿北回归线进行,他从广东省出发时盛行东南风,来到了南亚,风向发生了改变,变成西南风,而且遇上滂沱大雨,当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上时,天气却异常炎热、干燥。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教师: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1.我会读图

  (1)仔细读图,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不同类型的气候有何特点?

  (3)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

  (4)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联系生活思考一下,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并从中归纳得出答案,教师行间点拨。

  2.我会探究

  探究方案一:结合“亚洲气候类型图”,探究亚洲的'气候特点有哪些?为什么具有这些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预习回答: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亚洲纬度广,地跨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域辽阔,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中西部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海陆间热力差异明显,地形复杂多样。

  气候主要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综合影响。

  探究方案二:亚洲大陆东部从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说明季风气候显著,那么冬夏季风的性质是什么?季风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

  学生预习回答: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所以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

  3.我会拓展

  (1)读课本第12页图6.15“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

  (2)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特征都有大陆性气候显著这一特点,造成的原因一样吗?

  ①亚洲地域辽阔,面积广大,中部距海遥远,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是什么?

  ②北美洲的地形特点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阔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造成其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又是什么?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教师:最后我用一句歌诀来形容亚洲的自然环境:

  山地多、高原大,亚洲地形杂;

  中间高、四周低,江河放射流;

  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最复杂。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交由学生自己回顾,是对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反馈。用歌诀记忆增强学生的兴趣,最后的课后延伸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巩固。

  【板书设计】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亚洲地形和河流的概况,通过地形分布图的判读,总结出亚洲的地形特点;根据地形图判读,明确了亚洲的地形特征,明确了地形和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认识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北美洲与亚洲的维度位置有相似之处,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存在差异,请课后类比探究。

  四、教后反思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进行归纳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分析亚洲河流的流向时,首先让学生读图,从图中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在图中描出,并说出河流注入的海洋,进行归类,从而归纳出亚洲河流的流向是从中部流向四周。学生自然就得出了“亚洲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的结论。学生能够体验到地图分析对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性。

人教版地理教学设计 7

  一、学习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地理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设计04-19

地理教学设计01-06

地理教学设计01-06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3-02

地理《农业》教学设计05-29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03-14

关于地理的教学设计01-31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02-02

关于地理的教学设计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