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0 03:52:2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5篇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估算和口算。过去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掌握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以至于学生虽然会计算,却不懂得怎么应用,遇到具体问题便束手无策。现在的数学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技能,更要学会计算技能的应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应用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我们在教学中多向学生举一些各种情况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一些例子。在教学中出现一部分学生偏重于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我们适当地让这些学生做一些口算和估算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3、学习效果自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能力,并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注意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生动的集体氛围,我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活动,并充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给他们充分的创新自由。如:让学生自己回家对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整理和复习,在课堂上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性、自主性,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难点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发散思维,体验算法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多媒体课件应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学过的“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学习单元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生1:我们在第六单元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还学了三位数、四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师:很好,这位多学把“多位数”具体化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还有其他同学说说吗?

  生2:我们分别学了用口算和笔算的方式来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师:真棒,你是从计算方式方面来谈的,教材也正是这样编写的,现在谁来说说在口算乘法方面,有哪些知识点?

  生3:有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

  生4:还包括估算的内容。

  师:对,口算乘法部分,我们学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以及估算的知识。那么在笔算乘法部分呢?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生5:我们学了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比如:11×5,12×5。

  生6:我们还学了需要连续进位的乘法和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比如:24×5,

  14×5等。

  师:你们的回答真完整,还给同学们举例了呢!还有谁要补充的吗?

  生7:我们还学了带“0”的笔算乘法。

  师:带“0”的笔算乘法有哪些特点吗?

  生8:如果是末尾带“0”的,不用管0,只要把前面的数相乘,最后再把0添上;如果是多位数的中间带“0”,就直接用一位数和多位数的各个位上的数相乘,0乘任何数得0。

  师:你们回答的真棒。刚才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了一下,看看这样总结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板书: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估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不连续进位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

  因数中间和末尾

  有0的乘法

  生:好。好在一目了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引导学生说学习的收获,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让学生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闯关练习,巩固算法

  闯关获得进入晚会的入场券

  师:在没闯过一个关卡,我们都会获得一些小物品,当我们装饰好一棵圣诞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参加圣诞晚会了,let’s go!

  闯关任务一:

  完成“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80×3=20×9=

  300×5=600×4=

  9×20=7×30=

  600×3=800×9=

  学生以开火车形式汇报得数。

  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口算整十或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如果0在末尾,相乘的时候可以不看0,然后把前面的数逐位相乘后再添0。

  生2:如果多位数只有左起第一位是除0以外的数字,后面的数字都是0,那么可以利用乘法口诀马上算出得数。

  教师小结: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0。(出示幻灯片)

  师:闯关成功,我们获得了一棵圣诞树。继续看下一关!

  闯关任务二:

  完成“估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32×3≈ 88×6≈

  289×5≈ 409×5≈

  326×7≈ 69×7≈

  学生分小组汇报得数。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估算多位数与一位数相乘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生1:把个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然后与一位数相乘。

  生2:我来补充,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方法是只能用于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因为如果是三位数和四位数的话,要四舍五入的就不是各位上的数了。

  师:你说得真好!当我们总结方法的时候,要看看这种方法是否可以适用于任何算式。

  教师小结:估算通常把多位数看成整十或整百,再和一位数相乘。(出示幻灯片)

  师:这一关也没能难倒同学们,你们真棒!这次看我们找到了什么?

  生:是铃铛!

  师:好,事不宜迟,我们进行下一关的挑战!

  闯关任务三:

  完成“笔算”的闯关练习卡,并讨论总结出计算秘笈。

  213×3= 89×7=

  507×5= 470×3=

  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前进行演算,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什么?

  (2)一个因数中间有0怎么办?

  (3)一个因数末尾有0怎么办?

  师:谁来回答?

  生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首先个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多位数最后一位数是0,则用多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一位数对齐,再进行逐一乘法计算。

  生2:如果0在中间不在末尾的话,还是按照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然后从个位乘起,0乘任何数得0。

  生3:如果需要进位的就在前面一位的横线上写小数字,数字是几表示进位几。

  生4:如果0在中间,0乘任何数得0,遇到有进位的就把0和进位数相加即可。

  师:你们总结的都非常棒,看来这一节的内容你们掌握得非常不错!

  教师小结: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出示幻灯片)

  生:哇,这次我们收集到的是一个可爱的雪人!

  闯关任务四:

  师:这关是完成练习大闯关,请同学们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我数一二三,最快的同学就可以回答问题,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出示ppt

  1、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童每分钟大约走63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9分钟。他家距学校大约有多远?(估算)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学校新买来4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口算)

  (3)三年级每个班都是48人,有4个班共有多少人?(笔算)

  生1:第一小题我会选择用估算的方法计算,因为我们不知道小童实际每分钟走多远,只能大约的估计。

  生2:第二小题我用口算,因为看到这两个数字我马上就想出得数了。

  生3:第三小题我用笔算,因为口算怕出错,所以笔算的话比较准确,不容易让自己犯错。

  师:对于这三个同学选择的计算方法你们是否同意,又不一样的意见吗?

  生4:第三小题我可以用口算,因为我口算的准确度已经比较高了。

  师:恩,但是在检查答案的时候,老师还是希望你能够用笔算验证一下!

  出示ppt

  2、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里。

  (1)每支钢笔5元,买78支、400元够吗?()

  A、够B、不够

  生1:够,还可以找10元。

  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口算。

  师:谁用不一样的方法计算的?

  生2:我用估算,78元大约是80元,5×80=400。

  师:都是好方法,不过如果只是估计400元够不够用,我们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快捷。

  (2)6500×6积的末尾有()个零。

  A、2 B、3 C、4

  生3:B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3:因为6500后面有两个0,而5与6相乘又分出一个0,所以共有3个0、

  师:思路挺清晰的。

  师:我们答对了两题,可以获得一个装饰的小球,继续加油!

  出示ppt

  3、请你判断一下下列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2 0 8 7 0 3

  × 3 × 4

  6 0 2 4 2 8 5 2

  生4:第一道竖式错了,错在一位数的3应该对齐三位数里个位上的数字8,再相乘。还有0乘3得0,0+2得2,十位上的得数是2,百位上的得数应是3×2得6,最终得数应是624。

  师:请你上来黑板给我们写一道正确的竖式。

  师:他写对了吗?(对了)那第二道竖式计算是否正确?

  生5:不对,虽然它们个位对齐了,可是进位的数字没写清楚,而且他把

  4×0=4了,老师我可以也上黑板来写出来吗?

  师:好,那你来写!

  生5(板书完):这样才是正确的!个位对齐,然后进位数字标清楚,而且中间的0要特别注意,0乘以任何数都得0、

  师:同学们你们挺清楚了吗?感谢你的提醒,希望大家平时在计算时也要记得。

  出示ppt

  4、提高训练

  师:谁来根据图意说说?

  生1:剧场能坐870人,已知每张票的票价是8元,现在这场的票都卖完了,问题是这场的票房收入是多少元?

  师:说得很好!那谁来列式?

  生2:870×8=6960

  师:还漏了什么?

  生:漏了单位和答。

  师:对了,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要记得写上单位和答,这才完整。看这才我们收集到了什么?

  生:是小礼物盒!

  师:我们终于把所有的关卡都顺利闯过了,现在请大家把我们收集到的东西都装饰到圣诞树上,然后去换取我们的圣诞晚会邀请卡。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来分析思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算法进行对比,找出区别,又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醒,培养学生认真的数学习惯

  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寻计算的规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效果自评

  师:今天的课收获了什么?

  生1:这节课我掌握了口算、笔算、估算的小窍门,我觉得记住这些小窍门而且运用上它们,我的计算起来比较顺利。

  生2:我知道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生3:我学会了做笔算题不能粗心,做完要检查,不当小马虎。

  生4:我把老师的板书抄下来了,我觉得如果没学完一个单元就做一个这样的总结,我能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学过了哪些东西,哪些懂了,哪些还没懂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3

  新教材体现的素质教育思想,反映在数学教育中即为通过数学教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对自己有用的数学。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是新教材编写的基点;以学生主动探究、亲自体验为特征,是新教材内容体现的重点;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新教材的热点;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理解和健全发展,是新教材创新教育的灵魂。以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理解数学教育,才能有全新的视觉设计复习教学。

  一、章节复习要注意“络化”

  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没有固定的教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信心,就要求教师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浓缩成一个知识网络,以便于在学生的头脑中存贮,需要时又能很快提取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懂得怎样把章节中所学知识由厚到薄——建造知识网络,实现“网络化”。

  二、例题讲解要注意“变化”

  复习课例题的选择应突出教材重点,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反映“教学大纲”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要求。在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后,应注意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力求在例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变化,使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可遵循:温故原则、解惑原则、发现原则、探究原则。以教材初中《几何》第三册79页例题2为例,我就自拟一题多变的问题谈一些浅见。教材的例题是: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E·AD。

  1、仿造变式。模仿课本中的例题和习题,变化某些数据,或把证明题变为计算题(或反之)等手段,将原题作适当变化而编成新题目,这类题解法与原形题的解法基本一致。

  例1如图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若圆的半径为5,AD的长是4,求AB·AC的值。

  2、反向变式。改变原命题的叙述方式,把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可得出有异于原型题的`新题。

  例2如图2,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AB·AC=AD·AE,求证:AD⊥BC。

  3、保留条件,引申结论。在保留原题条件的前提下,对其结论进行深入挖掘,可利用相关的知识导出新的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

  例3如图3,AD是△ABC的高,AE是△ABC外接圆的直径,求证S△ABC=AD·AEsin∠BAC。

  4、变更条件,推出新的结论。将例题、习题的条件减弱(或增强)或进行等价代换,使问题变得较为灵活,使结论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4如图4,已知AD是△ABC的高,MN是△ABC的外接圆直径,求证:AB·AC=AD·MN。

  5、推广变式

  在原命题结论不变的前提下,把原命题的条件进行引申,实施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的演变,从而获得新命题。

  例5如图5,△ABC内接于⊙OD在BC边上,点E在

  6、将图形背景复杂化

  上,且∠BAE=∠CAD。求证:AB·AC=AE·AD。

  通过图形背景的变化,可将原型题中基本条件隐藏起来,也是一种变式手段。

  例6如图6,△ABC内接于⊙O1,以AC为直径作⊙O2交BC于D,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求证:AB:AD=R1:R2。

  三、思路方法要注意“优化”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由此可产生多种思路。要注意比较多种解法的优劣,提炼出最佳解法,以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四、习题设计要注意“类化”

  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把三年所学内容有效地复习一遍,一定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练习归类不仅要有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而且还要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指导性等特点。建议第一轮复习使用《中学数学研究》今年12月发行的中考数学试题汇编。

  五、思想方法要注意“点化”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核心”和“灵魂”,它并不完全是抽象的东西,而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同时又是万千实例的提炼和总结,具有本质性、概括性和指导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点化,高度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渗透,领悟其价值,滋生应用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可采用《中学数学研究》今年12月发行的初中数学复习专辑,进行专题讲座。

  六、重点内容要注意“强化”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处理重点内容时,一般认为这部分知识讲得多、讲得透、用时长,就是重点突出,其实不然。大运动量的限时训练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之处就在于对重点内容的处理。强化训练,突出对重点知识的局部训练,不但要练出个性,而且还要练习出共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章、节、课过关,才能使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

  七、数学应用要注意“转化”

  “新教学大纲”第一次把“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写入数学目的,并指出“初中数学要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考命题开始做了有益的尝试。倡导探索,鼓励研究,实现转化。试题无论从素材的选择、文字的表达、到题型的设计、题意的开掘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新的特点、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创意,格调新颖的趋势,在教学中要注意化归的思想,结合《中学数学研究》初中数学复习专辑、中考试题汇编加强训练和总结。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4

  一、总结算法。

  下面各题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8分钟。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每套课桌椅坐2个人没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个人?

  (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有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内同学讨论,然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说出各题选择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1)题应选择估算。因为不需要求出准确结果,从题目可以看出问题是求大约多远,所以只知道大概的结果就可

  以了,因此用估算,65×8≈560;第(2)题应选择口算,因为题目中的多位数是整百数,口算比较方便,

  200×2=400;第(3)题应选择笔算,因为题目要求求出精确的结果,口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就要进行笔算。

  二、练一练。

  1、口算下面各题。

  20×4 70×3 12×3 120×4 3×6+5

  200×4 600×8 21×4 320×3 4×8+7

  500×2 1000×7 32×2 1100×6 8×8+6

  做完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估算下面各题。

  98×4 79×3 102×5 287×6

  53×6 212×4 319×7 72×8

  做完后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把多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用这个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去乘一位数,就得出了估算的结果)

  3、 笔算下面各题。

  213×3 89×7 28×4 507×5

  213×6 354×4 146×9 470×3

  做完后说一说笔算的方法。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

  三、课堂作业。

  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华山旅游,成人票每张125元,儿童票每张60元,有2位老师,9名学生,买票一共要用多少钱?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

  (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设计思路:

  担任了几年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在复习和整理,传统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呈现,让学生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这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去上好,应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一次班会课上,学生自己组织了班会活动,他们采用了电视上娱乐节目的形式,玩得非常高兴,一瞬间,我就想,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我的数学课堂?这样是不是数学课上的我也可以和班会课一样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

  课前准备:

  1、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如精灵队、快乐队等),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例和化简比”、“比例尺”四大块,让每一组抽签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它们要能基本概括你们所研究主题的全部内容以及重点难点,而且为了本组能取得好成绩,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然后依次向其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

  2、教师准备地图一张、投影片、小黑板若干。

  3、每一小组有一信封,信封内装有比和比例各部分知识名称和一张白纸。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在学习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障碍,引入竞争机制,犹如给学习活动加入了催化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索,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但这节课的课前准备必须是充分的,要求必须明确,这样的课前准备其实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习活动在上课前就已热烈地展开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里的娱乐节目吗?比如快乐大本营、夺标800、智力大冲浪啊?今天我们来玩一玩《开心四十分》,愿意吗?

  二、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1、师: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个主题,出示:比和比例。为了在这次活动中玩出水平,赛出成绩,我们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在提问和被提问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有信心夺取冠军吗?老师预祝你们问得巧妙,答得精彩!

  2、多媒体宣布比赛规则:

  A、提问的一组如果其他小组回答正确,则答题的一组得两颗星,提问的一组得一颗星作为优秀设问奖。

  B、如果被提问的那个同学回答不出,可以向本组同学求援,求援机会只有一次,如果本组同学能正确答出,则加一颗星,如回答不出,则失去答题机会,由其他小组回答,答出则加一颗星。如果没人能够回答,则设问小组公布答案,如果答案正确并有创意,加一颗星为优秀设问奖,如果出题有误,则倒扣一颗星。

  4、学生活动开始。

  每组有发言人指名向其他组提问,依次轮流进行。

  (教师充当调解员和记分员,并投影公布小组成绩,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在课前学生已经分小组充分地合作复习研讨的基础上,学生的竞争意识早已让他们盼望着课的开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调控比赛的时间、顺序,以协作者的热情感染整个课堂的气氛,使复习的内容在学生的答辩中明了、清晰,而且由于学生想难住对方,想出的问题一定是他们认为其他组不易答出的问题,或许本就是他们心中的疑惑之处,于是,在争论中也解决了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

  5、学生提问结束:

  (1)师述:好,现在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加星题,得星少的小组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哦!请听题:哪个小组能把刚才全班同学分组复习的四部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联系得好,再加两颗星。

  (2)小组合作,把我们学过的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成框架图。

  (3)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说出如此整理的理由。

  【设计意图:复习课重在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整理,采用“加星”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成果又让学生们能互补互学,达到最优化。】

  6、教师小结:今天的比赛第xx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冠军,老师为你们祝贺!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同样值得老师喝彩!你们这样的讨论和竞争,让老师和你们大家一起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认识更有条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设计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三、基本练习,适时巩固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想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

  多媒体出示:

  1、口答:李师傅昨天6小时做了72个零件,今天8小时做了96个零件。写出李师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个数的比和所用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填空:

  ①根据右面的线段图,写出下面的比。

  甲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数:|_____|_____|_____|

  (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_______

  (2)乙数与甲数的比是_______

  (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_______

  ②—: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③把(1吨):(25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它们的比值是()。

  ④如果A×3=B×5,那么A:B=():()

  如果a:4= 0.2:7,那么a=()

  3、选择:(题见教材P98第五题)

  4、做一做: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各两题。

  5、开放题。

  (1)一位工程技术人员把一条长800千米的高速公路画在1:5000000的图纸上,应画多长呢?他进行了如下面的计算:

  解:设图纸上应画X厘米。

  800千米=800000厘米

  X

  ————= ————

  800000

  5000000

  X = 5000000 ÷800000

  X =6.25

  所以他认为应该画6.25厘米。请你判断这位工程技术人员解答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改正后并写出正确解法。

  (2)操场长28米,宽20米,把它画在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纸上,选怎样的比例尺比较合适?画好后的篮球场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巩固习题从最基本的开始然后逐步加深,尽量从生活中寻找题源,选择学生熟悉而喜欢的数学练习内容,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亲近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趣味生活题。

  五一节快到了,同学们可能也想到什么地方去旅游了,(出示地图)老师打算到北京去,现在请同学到地图上来找找看我应该从哪出发,然后量一量地图上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算出从我们这儿到北京大概有多少路程。

  学生计算时,就要知道查看比例尺,告诉学生两种比例尺,然后让学生进行计算,讲评时,出示学生多种解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师小结:对,以后要到哪儿去旅游,到了甲地还想去乙地,只要有地图,可以用你的手指粗略估计一下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就可以根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估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了。同学们的心现在可能已经飞到了你们梦想的美丽的地方,好,我们现在下课!

  【设计意图:在课的结尾安排这样的练习,让这节课从“趣”开始,以“趣”结束,让每一个同学都沉浸在数学学习的快乐中,也进一步体会到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对线和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2、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3、学会复习旧知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合作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复习方法的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 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在黑板上出示一个点。要求:根据本章你所学的知识,说说由这个点你想到哪些内容?

  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预设可能的答案:

  (1)它可以是一条射线的端点

  (2)可能是线段的一个端点可以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与刚才同学说的射线的区别在哪里?

  (3)经过这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4)它是角的`顶点,你还能知道组成角的两条射线叫什么?

  (5)可能是量角器的中心点

  (6)可能是钟表的中心……

  归纳整理:师: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这两个部分,线段、射线、直线这些都是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都是关于角的知识。(课件出示知识网络图)

  ① 同学们,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点,板书),点动成了一条…(线,板书),(随后直线上出现了两个点),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线?(板书:直线、射线、线段。)分别有几条?

  ②这些线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怎样联系呢? 小结:

  联系: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上一部分;将射线反向延长就可以得到直线,将线段一方延伸就得到射线,两方延伸就得到直线。

  区别:端点个数:直线 无端点,射线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度量: 直线 不可以,射线不可以,线段可以度量。

  性质: 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复习角的分类相关知识

  展示角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什么是角?

  例1 判断

  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解析:错误。因为锐角是大于0度小于90度的角,所以两个锐角的和大于0度,小于180,可能是锐角 直角 钝角

  你认为哪些角比较特殊,直角、平角、周角特殊在哪里?(因为它是固定的90°、180°360°)

  师: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1周角=()平角=()直角

  师:那我们还提到了什么角?如果按角的大小重新给他排排队,你会排吗?

  这些知识就是我们所学的角的分类的知识。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量角

  画一画: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师:这个角是多少度,你能估一估么?那我们要知道它的准确数应该怎么做?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出画的那个角的度数。

  (2)师生共同交流量角的方法

  师:在量角时,什么时候特别容易出错,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要注意看是内圈的刻度还是外圈的刻度。

  师:那什么时候看的是外圈,什么时候看的是内圈呢?

  生:零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要看外圈的刻度线。零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要看内圈的刻度线。

  2、画角

  (1)师:量角器除了量角之外,它还有什么作用?(画角)

  例 2.画一个65°的角么?

  哪位同学能到前边来展示最优秀的你?

  (2)师生回顾画65°角的画法。

  (3)生练习画135°的角。

  师:画完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换互相量一量这个角,帮她检查检查她画的准确么?

  如果我们不用量角器,135°的角还可以怎么画?(三角尺拼一拼)小结:

  (1)先画一条射线是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所画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三.数角的规律

  设包括最外面的两条射线共有n条射线,则大大小小的角的数量为:1+2+3+4+5+…(n-2)+(n-1)例如有8条射线则角的个数是1+2+3+4+5+6+7=28(个)

  四.检评,完善提高。

  五.有时间复习第一章的大数的认识。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

  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

  生:1 2 3 4 5------(板书)

  2 4 6 8 ------

  5 10 15 20------

  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能

  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

  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

  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练习教科书66也1小题。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6——65页的练习。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9页统计表和统计图、练一练,练习二十三第1~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能根据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明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看懂统计图内容的基础上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

  练一练第2题的`两张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统计的意义。

  提问: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

  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里,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问题,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统计表和统计图。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提高整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认识统计图的特征、作用,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二、复习统计表

  1、让学生看第119页前两行。

  提问:怎样才能制出一张统计表?

  2、做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看第1题。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数据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

  学生填表后集体校正。

  现在请同学们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数据,把结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结果。

  提问:从表里还可以看出哪些问题?

  3、做练习二十三第1、2题。

  让学生把练习二十三第1、2题做在课本上。

  (1)口答校对第1题。

  (2)出示第2题表格。

  让学生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果让学生说说每个数据是怎样得出的。

  三、复习统计图

  1、说明:在进行统计时,除了用统计表,还经常要用统计图。

  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有时要用统计图?

  说明:为了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形象具体,便于比较和研究,有时还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统计图。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统计图?

  2、出示:练一练第2题两个统计图。

  (1)提问:这两个统计图各是什么统计图?

  (2)说明:这是练一练第2题的两个统计图。从题里可以知道,这两个不同的统计图都表示了某厂两个车间全年产值的统计数量。

  提问: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是怎样表示数量及数量变化的?

  (3)让学生口答第2题的两个问题。

  提问: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线统计图除了看出数量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

  你认为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4)提问: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比,它们的特点、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问:统计时只要求看出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既要看出数量多少,又要看出数量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好?

  3、做练习二十三第3、4题。

  (1)让学生做第3、4题,完成在课本上。

  (2)让学生口答第3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3)让学生口答第4题,集体订正,并说说百分率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认为要怎样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

  统计时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怎样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三第5、6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三第7题。

  教学后记: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正确掌握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并能熟练的按一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3、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能按自已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的按一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整理分类。

  2、进一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能安自己的标准分类。

  教学过程:

  一、交待目标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首先,做几道口算题。(卡片出示)

  9—3=

  9+3=

  8—1=

  17—6=

  11—7= 14+0=

  17—3=

  9—1=

  6—5=

  7+11= 17—9=

  6+12=

  9—0=

  15+1=

  8+7=

  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快。

  今天我们复习第四单元《分类》,通本节课的学习能按一定标准正确的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自己定义标准,进行分类。

  二、梳理旧知

  1、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哪几课?(整理房间、整理书包)

  2、你是怎样整理房间的?(把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师小结:按一定标准分类。

  (1)指班里四个学生,按男生女生分类。

  3、你有几种方法整理书包的?(两种)师小结:按不同标准分类。

  (1)拿出一把铅笔,让学生自定义进行分类。

  三、巩固练习

  1、分一分

  (1)苹果、茄子、桃子、香蕉、白菜、西红柿。

  水果有()

  蔬菜有()

  (2)2+5

  3+4

  7—3

  6+1

  8—4

  9—5

  按算式分()

  按结果分()

  2、书中55页第2题。(让学生自己来分类,只要能说出理由就行)

  四、查缺补漏

  1、让学生拿出课前老师发的一张试题卷。(见附页)

  五、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时较少,知识点也不是很明显,再结合我班学生在学这单元时掌握较好,所以我在梳理旧知时没有占用很多多时间,而是点到为止。想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点,可是,在做第二小题时,“按算式和结果分类”就出现了问题,学生根本不了解按算式分是什么意思,这个地方我太疏忽了,没有在做题前为学生分析题意,导致学生什么也不会做。再一个,学生在做测试题时,有不少同学没读懂题,主要原因是平时在这方面没有过多的做练习,学生很生疏。通过这次复习课,我对本班学生又有了新的了解,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提高。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P13例6(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3、复习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我们上周一直在学习四则运算,主要讲了四则混合运算,不知道你们的掌握情况怎么样?现在我们就来做几道题。

  课件显示:

  (1) 24+56 - 40

  (2) 8×7÷2

  (3) 2+3+6×5

  (4) 72÷9 - 1×3

  (5) (9+11) ×5

  做好评比!

  (二)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然后课件再次显示关于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没有括号的

  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

  左

  右

  加减乘除混合:

  先乘除,再加减

  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

  文本框: 四 则 运 算

  (三)新授

  1、引入

  (1)快速口算

  排火车进行快速口算

  课件显示:

  (1)100+0= (2)0+56=

  (3)0×78= (4)154-0=

  (5)0÷23= (6)28-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29= (12)9×0=

  (13)35-35=

  (2)举例总结关于0的四则运算,在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件显示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100+0=100

  0+56=56

  28-28=0

  49-49=0

  154-0=154

  99-0=99

  0×78=0

  29×0=0

  0÷23=0

  0÷76=0

  (3)0不能作除数

  课件显示:

  0不能作除数

  18÷9=? 2×9=18

  36÷6=? 6×6=36

  6÷0=? ?×0 =6

  6÷0是不可能得到商的,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0÷0=? ?×0=0

  0÷0 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巩固运用0不能作除数

  考考你!判断对错

  课件显示:

  (1)128+0= 128 (2)0+45=45

  (3)88+0= 0 (4)1×0=1

  (5)0×97=0 (6)0÷56 =0

  (7)16÷0 = 0 (8)60-0=60

  (9)0÷76 =76 (10)10÷0=10

  (四)巩固练习

  1、 应用题的解答

  课件显示:

  寒假中,小明3天完成87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他6天能完成多少道 口算题?

  一个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2、判断并改错

  课件显示:155-34+46

  =155-80

  =75

  240÷40×3

  =240÷120

  =2

  让学生先判断再自己改错,提醒注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五)做课堂练习,结课

  做书《练习二》的第二题,以巩固。

  五、作业设计

  1、背会《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做《学习之友》单元测试题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2

  综合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长期以来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学生常以记忆作为复习阶段学习的主要形式;三是以大量的机械操练作为知识巩固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把主要精力长在查阅大量参考书与收桌式题上,学生时常感到疲惫不堪。

  为了使数学复习的更有效,为此建议数学复习利用该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结构为“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小组合作,看书整理→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强化练习,拓展延伸”。这个模式的实施程序包括五个阶段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没有问题产生条件下的学习只能是“接受式学习”,因此数学教学首先应使学生产生问题,复习课教学同样不能例外。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二、小组合作,看书整理

  传统复习课,教师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查缺补漏”上,因而呈现给学生的是支离破碎的题目。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而,要把复习课定位在“促进知识系统化”目标的实现上。

  1.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

  2.找准“探索点”——系统化整理。

  3.准备必要的材料。

  4.要让学生合作探索整理。

  5.教师要巡视指导,体现“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

  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在合作整理的基础上,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来阐述自己的整理结果和思维过程。

  1.充分估计思维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整理知识的结果。

  2.有序展开汇报交流活动。

  3.展示思维活动过程。

  4.反思评价学习活动。

  四、总结梳理,构建知识树

  1.利用学生的整理结果进行知识梳理。

  2.教师引导梳理。

  3.进行方法的总结。

  五、强化练习,拓展延伸

  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除有一定量的要求之外,更应突出练习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1.综合性练习。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2.探索性练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经过不断尝试与探索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3.开放性练习。传统复习课提供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封闭性题目,思考空间小,思路狭窄,设置开放性练习,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

  4.解决问题练习。要求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与开放性,以培养一生筛选信息、合理选择信息、抽取问题实质的能力

  2.教师引导梳理。

  3.进行方法的总结。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

  C=?

  S=?

  (2)r=4.5分米

  C=?

  S=?

  (3)C=50.24米

  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

  2、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回忆旧知

  1、 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 指生在班内说。

  2、 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一定) 反:x×y=k(一定)

  (二) 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 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 交流。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

  3、讨论:如果我们用a、b、c表示三种量,用a×b=c表示它们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呢?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 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3——64页的练习。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一般类型的分百应用题,使学生明确这类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准确找出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2、使学生明确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

  3、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百分数一般类型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

  教学难点:

  数量关系的分析,弄清谁是单位“1”,谁是比较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内容

  1、师:同学们,什么节日快到了?(六一儿童节)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们学校六年一班组成了一个小合唱队,其中有男生5人,女生4人。(磁力贴出示)

  (一)复习分百应用题一类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主要贴以下四条)(1)男生是女生的百(几)分之几?

  (2)女生是男生的百(几)分之几?

  (3)男生比女生多百(几)分之几?

  (4)女生比男生少百(几)分之几?

  请同学列式解答。

  师:大家看我们今天要复习什么?(分百应用题)

  同学们看看这四道题都属于哪类的分百应用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师:解决这类题的的关键是什么?(找单位“1”)

  【预设】1、学生说出找单位“1”

  2、学生说不出来,但会说出找关键句,那师应问:找关键句的目的是什么?(确定单位“1”)(板书:找单位“1”)

  师:这类题该怎样做?(比较量÷单位“1”)【如果学生说不出此关系式,师可以从四个题中找一个举例,如:男比女多百分之几?是用谁除以谁?】

  (二)复习“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师:继续刚才的题,我把这四个问题变成了四个已知信息,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编题的小任务:请你从这6个条件里选择两个,提一个数学问题,组成新的题。(学生口答,教师贴条)【一定有意识,已知男求女贴一边;已知女求男贴另一边】

  1、男生有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3、男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4、男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

  5、女生有4人,男生是女生的125%,男生有多少人?

  6、女生有4人,女生是男生的80%,男生有多少人?

  7、女生有4人,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有多少人?

  8、女生有4人,女生比男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

  师:请你独立完成这8道题,要求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师:我请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解决这几道题的。(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要有关系式,教师板书每一题的等量关系式)

  如果我要将这8道题进行分类,请你想想能分几类?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其实就是这两种题的区别是什么)

  小组汇报展示。(主要呈现已知单位“1”和未知单位“1”的两种情况,板书体现)

  第一类:

  1、男生有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女生比男生少20%,女生有多少人?

  3、女生有4人,男生是女生的125%,男生有多少人?

  4、女生有4人,男生比女生多25%,男生有多少人?

  第二类:

  1、男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125%,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有5人,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有多少人?

  3、女生有4人,女生是男生的80%,男生有多少人?

  4、女生有4人,女生比男生多20%,男生有多少人?

  (分类后)师:虽然我们把这8道题按已知单位“1”和未知单位“1”分成了两类,但是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是什么呢?(或者我们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呢?)

  都是“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手指左一类,问:这类都是已知单位“1”的(指一道)比如求男生有多少人实际就是求女生的(1+25%)是多少】

  【师手指右一类】这都是未知单位“1”的,(在关系式上标上x)我们就可以用方程来解

  师:大家看,我们今天复习的分百应用题,它们的解题步骤是什么?

  确定单位“1”——找数量关系式——列式或方程

  二、当堂训练

  师: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我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请看第一题

  (一)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在一次体育测试中,某班有38人成绩合格,有2人不合格,这个班的合格率是多少?

  2、一本书共10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50%,第二天看了25%,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

  3、小明看一本10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50%,第二天看了第一天的1/2。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50%,第二天看了25%,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25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三、解决问题

  1、某服装店老板将两件不同的衣服以相同的价格出售,一件赚了25%,另一件赔了25%,有人认为这个老板不赔不赚,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用数据说明。

  2、某机械厂两天生产一批零件,用同样的箱子包装。第一天完成总量的,装满3箱还剩90个,第二天生产的零件正好装满5箱。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复习分百应用题的一般类型题,我们掌握了基本解题方法,遇到问题条件比较复杂或隐蔽的题目时,为了把条件具体化,可以通过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并找到他们。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01-30

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03-24

复习课《修改病句》的教学设计03-02

《盐化肥》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12-27

复习课《修改病句》的教学设计范文04-28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06-28

《统计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12-19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04-11

说明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