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27 04:41:3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1

  今天有幸参加了XX市小学英语教师阶段性培训,聆听了刘**老师讲解的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对于新任教师的我而言,这样的培训正是一场及时雨。

  刘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学活动设计有以下几项要点:

  1.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即要利用学生脑海中已有的知识储备来引导我们的教学。就拿英语教学来说,低年级的孩子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标,面对不认识的单词很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这时就需要英语老师鼓励孩子们利用学过的汉语拼音的某些拼读方式去试着拼读单词。随着拼读次数的逐渐增多,渐渐地学生自己就会从汉语拼音拼读方法中摸索出一套英语单词的拼读方法,再碰到不认识的单词心里也不会害怕了,同时这也对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

  2.学生的动机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中动机的定义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意愿,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才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而这种动机的激发离不开老师的激励,比方说,上课时单纯的传授知识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无知”一下,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学生为了能够给老师“上课”而认真学习,努力思考,激发出了他们想要学的动机,知识的传授就变得有趣多了。

  3.学生认知的方法影响他将来的学习方法。学习中仅仅有动机是不够的,还要有适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认知方式。学生是由具体认知过渡到抽象认知,或者是由抽象认知过渡到具体认知,或者是两种方式交互进行,都会影响他将来的学习方式。

  4.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比较直接,认识事物时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的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多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来讲授课程,就英语学习来说,图片、声音及动画可以将抽象的单词、句法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深挖教材,认真研究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争取让孩子们乐学、好学英语。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2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课前收集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激情导人)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加强积累)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没有条件的可配乐教师示范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或黑板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比喻句要注意)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注意诗的节奏)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注意诗的节奏)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3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 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教师做到了: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在这里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解答问题。

  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其教学特点是: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

  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学生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办法.课堂上学生的出色表现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考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挡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学生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诉学生:“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分数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情。

  2、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励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折、涂、比和交流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兴趣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代学生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所以,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受尊重。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

  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为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我在课堂中经常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创新的欲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漫画的方式画自己的老师,能够画出每位老师的主要特征。

  2.学会比较观察,能发现老师的不同之处,产生与老师的亲近感。

  活动准备:

  1.水彩笔

  2.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帮助幼儿了解人物漫画的绘画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建议设计以下提问:图片上的人是谁?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这幅画把两个人的哪个地方夸大了?引导幼儿说出成龙的发型、大鼻子、小眼睛等特征,金龟子的服装、头饰等特征。

  小结:这种把一个人的某一个明显的外形特征或者标志性的'穿戴,或者性格特点,进行夸张表现的绘画形式就是漫画。

  2.幼儿分组讨论,发现班级三位老师的特点,重点从外形特征、标志性的穿戴、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出对班级三位教师的认识。如:老师身材比较胖,老师喜欢穿红色的衣服,老师平时喜欢爱笑等。引导幼儿说出如何画出老师的特点。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绘画前引导幼儿想清楚要画谁,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教师适当提醒幼儿,将人物的主要特征画得大而突出,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画的是谁。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可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理由。如:你看出来哪幅作品画的是老师?从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最后评选出最佳漫画家。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5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掌握作文批改的方法;

  培养并提高学生写完作文后进行修改的习惯;

  克服学生作文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教师的引导中如何让学生掌握作文批改的方法,让其感受作文的乐趣。

  作文类型:考试作文

  教学过程:

  一、回忆考试作文要求:

  《丽水教育》的一则征稿启事说,20xx年6月要设《成长履痕》《少年心语》两个栏目,全力为中学生打造一个展示自我,表达心声,尽显文采的平台。请你围绕“中学生成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

  亲爱的同学,请你任选其中一个栏目,马上写一篇文章为它投稿。

  [目的:希望学生通过回忆作文要求,再次明确写作要求,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学生讨论明确:话题角度、文体要求(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小结揭题、导入新课:

  大家讲的相当精彩,说明对这次作文的'要求是十分清楚的。那么,如果让你来评价同学作文的优劣,你的标准是什么呢?

  [目的:希望学生能讲清这次作文的要求,并知道评价作文的优劣要根据要求去决定。]

  抽生讲解。

  教师归纳:

  A、每三至四人为一批改小组,组长负责。

  B、每组领三至四本作文(不能批改自己的作文),组内交换批改。

  C、批改中以独立阅读为主,但也可以讨论争鸣。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6

  1“卓越计划”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需要全面提高,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主动涉猎多个学科知识,触类旁通,才能融会贯通。②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青年教师需要弥补自身能力缺陷,长期投身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之中,积极参与各个实践环节,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现象和问题的能力。③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创新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动力[4],青年教师首先应该从主观上具备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更加“接地气”地深入企业和社会,积极寻找工程问题中的创新点。④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青年教师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通过参与工程实践,积累工程经验,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固有教学模式,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⑤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卓越计划”强调“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5],青年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学习世界上工程教育强国的先进国际化工程教育理念,完善工程教学方法。⑥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要敢于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工程教学能力素质。

  2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现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要是80后的一代,他们经历着时代转型期的各种多元社会思潮和压力的挑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思想特点:学历层次较高,具有坚定清晰的理想化追求目标,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创新意识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但是,青年教师面对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家庭生活等现实问题时,理想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生活的追求。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到教学之中,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也限制了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因此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青年教师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使当前青年教师更加重视科研的形势下,在评职条件和学校政策的指引下,他们往往更加注重纵向课题甚于横向课题的研究,更喜欢发挥自己擅长的理论研究特长,封闭在实验室内,在学术期刊和著作中探寻创新的思想。极少一部分青年教师能够长期投身于企业的交流沟通,安心的.深入企业之中,虚心听取现场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很难正确反映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卓越计划”专职青年教师培养方案设计

  经过研究与实践,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设计了以下相关层面培养方案。

  3.1院系培养方案

  ①实行导师制。所在单位要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优秀教师作为其导师,通过以老带新进行传帮带。②纳入团队培养计划。推行“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的人才组织和培养模式,帮助青年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的调研、申报、研究及实验等环节,扩展工程实践视野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体会理论知识的工程背景和物理意义,有助于工程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③搭建交流平台。加强青年教师学术和教学经验交流,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改进工程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鼓励参与国内与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提升青年教师国际化工程教育能力。④实施课题支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和主持课程改革建设,明确所承担课程的定位,准确理清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等环节,深入地掌握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⑤优先资助出国研修。分批推荐和资助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开展合作研究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参与国际学术活动、跟踪学科前沿、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科研能力。

  3.2学校培养方案

  ①完善岗前培训。高校应该适时改善岗前培训的方式和内容,为不同类型的青年教师量身制定培养方案,鼓励和监督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教学能力培养,培养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习惯。②优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适当减轻青年教师在考核中科研的比重,改变过去单纯侧重理论研究成果和科研论文,逐步转向侧重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鼓励青年教师潜心教学,建立起满足“卓越计划”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核和评价体系。③增强校内实践教学。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参与指导实践环节的体验和创新过程,长期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此外,通过吸收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和研究室平台建设,增加工程实践设计和操作能力。④配套激励机制。明确给予政策扶持和倾斜,鼓励青年教师扎根企业挂职锻炼,青年教师回校后,考核与津贴分配上切实保障青年教师职业规划健康成长。

  3.3企业培养方案

  ①配备现场导师。建立工程训练中心和实践基地,为挂职青年教师配备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现场导师,通过言传身教,指导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能力。②安排工作任务。让青年教师亲自承担适当的企业工作任务,参与企业生产相关专业的设计、加工、安装、调试及修理等各个实践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工程问题解决能力。③提供科研项目合作机会。充分利用校企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创造和提供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研发和制造的机会,增强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和开阔工程实践视野。④选送“双师型”青年教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宽教师渠道,企业选送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专业的“双师型”兼职教师,同时利用高校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氛围,不断拓展“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工程科学知识,回到企业后,也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生产服务。

  4结语

  建立一支满足“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专职教师队伍是该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和首要问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它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院系、高校及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协同规划、合作与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xx,1:1-4.

  [2]胡珊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xx.

  [3]曾丽娟,马云阔.大工程观理念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xx,30(6):100-103.

  [4]程恩富,谭劲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J].红旗文稿,20xx(1):13-19.

  [5]张韦韦.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20xx(19):4-6.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7

  教学设计所倡导的备课程序是:

  ①备学生②备任务③备目标④备检测⑤备过程

  备学生

  1、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2、学习需要=现有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

  3、需要分析考虑:有没有差距、有多大差距

  4、需要评估考虑:对满足需要的轻重缓急作出排序与筛选

  5、备学生包括:

  1)了解学生学习新任务的预备状态或先决条件(现有状态如何,有没有进入的障碍)

  2)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娴熟于心或是一无所知

  3)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学习愿望、毅力、动机、兴趣、时间精力投入的可能性)

  4)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习惯、方法、策略及风格)

  备学生的手段

  课堂观察

  批改回家作业或课后练习

  与班主任、其他课任教师交换意见

  专项测试

  谈话与问卷

  信息并非多多益善,够用即可

  备学生要注意的是:

  不局限于预备知能或年龄特征

  学生情况必需好好利用,作为后续教学决策的主要依据

  学生信息必须反映在课时计划中

  备任务

  任务的性质

  难点——学科逻辑与心理(意义)逻辑的关系。年龄越小,越是缺乏旧经验支撑,心理逻辑越优先。

  难点实际上同熟悉度与新颖度有关。

  重点——相对优先满足的学习需要(目标);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需要(目标)。

  重点必须落在全部目标之内,而不在目标之外任务的类型

  备目标

  教学具体目标规定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究竟能够表现出什么样的学业行为

  教学具体目标不能用来表示教师的教学程序或活动安排

  教学目标应采用可观察、可检测、可操作的句子来陈述

  目标应主要来自于任务分析

  备检测

  以往检测的'缺陷:

  检测项目不完全是根据教学具体目标来确定,准备检测的时间大多临近教学结束的时候。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以往我们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好与坏都是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即下课前、单元后或者期中、期末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检测应该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中。

  教学设计要求备检测:

  检测项目与教学具体目标有一一对应关系,检测样本项目应在教学开始前拟订相对较高层次的学习需要(目标)。

  备过程

  课时——重新明确一下这个概念,规定时空内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单位容量

  教学内容——应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托收、换序、增减、整合、新选或新编

  教学策略——注意协调好发现策略与接受策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媒体、组织形式选择

  合理选择、优化组合、适当转换

  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区别使用

  重在互动、促进学生、师生交??

  教学行为安排:

  即事先大体上确定了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如何具体执行。

  表达方式有:叙述式、表格式、流程图式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8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对单元教学设计有的新的认识,这可以较宏观地把握教材内容。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直观地反映单元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明确各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应该说单元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基础。我个人觉得单元教学设计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单元内容的教学主线或主体思路。单元教学设计,它包含一个单元或是一个章节的内容,需要多个课时来完成,在教学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我觉得应考虑的更宏观,相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来说,分析的较为粗略。

  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来说,只是对一个知识点/节的教学进行设计,在时间安排上只需一个课时,在教学形式上,一般只采用一种形式。在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要考虑的更全面、更具体、更细微,以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教学设计范文9

  目标:

  1、观察各种物体的影子,感知积累与影子相关的各种经验。

  2、记录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对探索影子活动感兴趣,激发探索兴趣。

  重点:

  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难点:记录自己所看到的影子的形态。

  准备:

  PPT 美工 有阳光的户外场地

  过程:

  一、猜谜引出主题,表达对影子的已有经验。

  1、师出谜面:有个好朋友,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请你猜猜是什么?

  2、提问:(1)你在哪见过什么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子的'?

  (2)你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

  二、找影子1、室内找影子2、户外找影子(引导幼儿从自己、身边的人、看到的物体找影子,发现影子的秘密)

  三、讨论影子

  1、提问:(1)、你在哪见到了什么影子?是怎么样的?

  (2)、影子有什么共同的秘密吗?

  2、集体观察PPT说说影子的来源与共同点。

  四、记录影子使用幼儿用书《美工》画出自己看到的影子。

【教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教师的教学设计12-03

教师教学设计03-01

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03-03

【精】教师教学设计01-28

教师教学设计【推荐】01-31

教师单元教学设计12-20

教师教学设计通用12-16

教师教学设计【精】01-29

【推荐】教师教学设计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