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23 07:37: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4.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科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练,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

  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

  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

  代, 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

  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读j )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

  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

  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

  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

  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

  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

  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

  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

  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示儿》。

  2.背默古诗《示儿》诗、词、句意及中心。

  3.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设计]

  示儿

  死 定

  悲 告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引入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 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 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⑴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

  ⑴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⑵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

  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

  1.教师激趣:一个节日中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一首诗又取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同学们了解了神话故事,又学习了这首古诗,收获一定不少,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进行一个比赛,一组看挂图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一组配乐背诵古诗,看谁故事讲得好,古诗背得棒。□教学设计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字。

  2.教师范写“乞、霄”,学生练写。

  拓展阅读

  阅读《寒食》《元日》《清明》等以节日为题的`古诗。

  第 二 课 时

  复习导入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学生讲关于嫦娥的故事。

  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

  3.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悟诗。

  a.可查字典理解字词来理解诗句。

  b.联系收集的资料和同步阅读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来理解。

  c.可小组合作,也可独立自悟。

  4.有感情朗读诗。

  a.生练读。

  b.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背诗比赛

  1.练习背诵。

  2.组内比赛。

  3.各组随机抽查比赛。

  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屏”。

  拓展练习

  同学们,如果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飞天的梦想,如今,我国的“神舟5号”飞船已实现了这个梦想。假如你乘坐飞船登上月球,见到广寒宫、嫦娥,见到环形山等等,又会演绎出怎样的富有现代特征的神话故事呢?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5号”飞船、运动会”等词语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板书:

  乞巧

  乞—气

  宵—霄

  课后反思

  1、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

  2、未有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雨》。

  2、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认识1个多音字。

  3、初步理解《春雨》的诗意,感受作者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并初步懂得诗的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

  预习要求:

  看拼音读读古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

  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请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出塞》,板书课题。

  2、这首诗饱含对出征将士的怜惜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全诗

  1、自由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弄懂字词。

  2、交流学习的情况。

  三、理解诗句

  1、读你喜欢的诗句,再说说喜欢的原因。

  2、交流学习,教师点拨。

  注意体会但使、飞将、不教等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4、学习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通过互评交流方法,提升朗读水平。

  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意思。

  3、带着怜惜边关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读古诗。

  五、背诵古诗

  示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

  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

  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

  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

  3、浥这个字读。

  4、柳树的颜色是。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⑴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⑵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如:

  “庐”:我游过庐山,认识这个字。

  “炉”:火炉,冬天我们家要生火炉。通过和“庐”比较,记住字音、字形及字义。

  “吴”:我妈妈姓吴,口天吴。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

  “岭”:我喜欢“岭”字,因为山岭是我们的绿色屏障。

  “疑”:我喜欢“疑”字,因为我喜欢质疑,老师经常夸奖我,说我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4、写字指导:

  ⑴ “我的发现”:

  “口”在左边高又小(鸣),“口”在上下小而扁(吴、含)。“山”作偏旁竖折斜(岭),“火”在字左捺变点(炉、烟)。

  “含”字上边“今”,“岭”字右边“令”,有点和无点,细心分辨清。

  ⑵示范讲解: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初读:

  ⑴介绍诗人,激发读大诗人诗作的热情:

  李白、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他们俩漫游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了许多著名的诗篇。你们读过他们的诗吗?还想读他们的作品吗?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⑵欣赏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感悟诗意: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观察本课两幅插图,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组交流:

  教师引导:李白看了庐山的瀑布,写了《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绝句》描写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围美丽的景色。你们看了插图,读了古诗有什么感受,快说出来给同学听听。如:

  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感悟到庐山瀑布的壮观。通过看插图体会到云雾缭绕,瀑布像从天上流下来的一条河。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3、合作学习,熟读古诗:

  在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讨论和交流。小组集体读古诗,为背诵做准备。

  4、指名、全班齐读两首古诗。

  5、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朗读古诗的比赛,评出优胜者,大家议一议,他们为什么获胜。

  ⑵自荐参加背诵比赛,并评出几名优秀者。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五、资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负。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彩。前人编注的李白诗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诗集》较为详备。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安史之乱前,居住长安近十年,抱负不能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杜甫的诗歌广阔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过程中的社会面貌,真实地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动态、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达了当时人民的愿望,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古体、格律诗见长,风格多样,意境广阔,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所选的两首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特有景色的喜爱之情。《赠刘景文》写出了秋天百花凋零,但枝头硕果累累的喜悦。《山行》写出了满山红叶比二月红花更红、更艳的美丽深秋景色。教学上最主要是让学生会读、会背,感受秋天的气息,领悟诗人内心的情感。由于两首古诗原本都是出现在高段的语文课本里,所以在意思上只要求学生大致理解,不过高的要求。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只学过《画》、《静夜思》等有限的、简单的四五首诗。在课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积累了一些古诗,但也只是会读会背,对于诗的意思、诗的意境,并不能领会。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古诗,因为古短,读来琅琅上口,他们能很快背诵下来。教学时,我们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古诗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重点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整节课以朗读古诗为主线:先读准、读通古诗;再读懂诗意,利用“画一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古诗的意境;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安排】

  一、“赛诗”导入

  1、激发兴趣:

  老师听说,咱们班有一大批小诗人,今天可要好好赛一赛,看看究竟谁能称得上是小诗人。⑴开始“赛诗”,评出小诗人。

  ⑵导入:

  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许多的大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大诗人所写的古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

  二、初读古诗

  1、活动板块一: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2、活动板块二: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一读两首古诗,注意正音。

  (重点:擎、犹、景、径。)

  设计意图:很多小朋友在上课前就已经将古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很多字都背错了,所以还是很有必要让他们借助拼音再读一读,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读帮助正音。

  二、读画结合,理解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想一想这两首古诗写的都是什么季节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抓住:橙黄橘绿、枫林。)

  2、活动板块二:

  找找画画,学习《赠刘景文》。

  ⑴介绍背景:

  我国宋朝有位大诗人,名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的好,苏轼可欣赏他了,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你知道他写的是哪首诗吗?

  ⑵我们来当小画家:

  现在我们要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画中除了有橙子、橘子,还应该画上些什么呢?请小组合作,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

  ⑶小组汇报,老师做画。

  ①指名汇报,根据汇报,完成整幅画。

  ②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

  荷尽、擎雨盖、残、傲霜枝。

  3、活动板块三:

  指导朗读。

  ⑴体会诗人的心境:

  诗人满眼看到的都是百花凋零的景象,他的心情是不是很糟糕呢?为什么?

  (感受到硕果累累的喜悦。)

  ⑵指导朗读:

  你觉得古诗该怎么读呢?

  (试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相对于枯燥的古诗来说,图画就显得有趣多了。通过读古诗,找一找,画一画,涂涂色,师生通过反复读古诗,共同完成这幅画。变枯燥为趣味,学生上着觉得有意思多了。

  三、学法迁移,学习古诗

  1、活动板块一:

  总结学法:

  ⑴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一首古诗的?

  ⑵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指导读。

  2、活动板块二:

  用这种方法学习《山行》。

  ⑴小组合作学习,汇报:

  上台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怎么画的?为什么这么画?齐读古诗。

  ⑵理解:

  石径斜、白云生处、霜叶红于二月花。

  设计意图:刚刚用这种方法学了第一首古诗,紧接着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迁移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设计检测

  1、《赠刘景文》和《山行》写的都是()的景色,我是从()、()看出来的。

  2、秋天()、()都凋谢了,但是枝头有()、(),还有满山美丽的(),所以诗人还是觉得秋天非常的美丽。

  3、请你回家后收集有关于秋天的古诗,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小资料袋】

  1、作者简介:

  苏轼: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写秋天的诗: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灞上秋居

  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循序渐进突破古诗教学。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

  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

  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

  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

  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个人建议

  对诗的意思只要大概明白,不必要求掌握。本案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好:“你看图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

  画面上有哪些景物?

  (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

  黄鹂白鹭雪船

  2、看图思考:

  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

  (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

  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四、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

  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

  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

  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

  5、集体背诵。

  五、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六、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七、个人建议

  背诗也要注意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带者美好的心情去背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4、讲评学生的小绿笔。

  五、指导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提出难写的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笔顺要多次书空,记准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要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开来,一捺改成一点。

  剪字下面是刀。

  2、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1、背诵《咏柳》。

  2、读春,积累词句。

  (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说一个含有春的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

  3、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佳句名诗,你们都搜集了多少?

  4、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讲出来。

  5、老师出示课件(收集的词语、成语、名诗佳句)请学生来读。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痴情,真可谓是把春天描摹的绚丽多彩,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很多,我们今天学的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们学的这首诗,谁知道它们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诗人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朱熹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后,你能猜一猜诗人在写《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欢快、舒畅)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猜测,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出明确的词句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老师点拔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设得、东风面、总是春

  万紫千红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师范读一次。

  8、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滨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出示)《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孔子在书籍中寻找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从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系吗?我们大家要在书海中求知识,因为书的海洋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揭示课题:有一个叫贺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老了才回来,这首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出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文,看图,理解诗词大意。(教师适当点拨)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3、抽生背、齐背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教 学

  目 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 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知识点

  梳 理理解古诗意境 背诵并积累春天的古诗

  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课 后

  反 思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

  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

  “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学生质疑)

  (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前两句:

  ⑴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指“觉”)这个字读什么?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

  (觉得)

  ⑶“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⑷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⑸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师范读、指读、齐读)

  ⑹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⑺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⑻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

  (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⑼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

【《古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教学设计步骤 怎样设计古诗教学12-22

古诗教学设计思路03-16

古诗出塞教学设计06-01

古诗鉴赏教学设计07-04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04-22

古诗教学游戏设计03-17

古诗活动教学设计03-16

古诗教学设计(精选21篇)05-25

古诗教学设计(15篇)11-17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