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5 10:00:27 飞宇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抗美援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通讯。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全面反映事物本质的特点。

  2.体会、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的进行报道的方法。

  3根据表达需要和语言环境选用人称、词语、句式和修辞方法。

  4学习志愿军,继承、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松骨峰战斗与马玉祥救小孩在表达内容、选材角度和描写方法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分析: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作者记叙了一个连队的英雄群像,既有正面描述,又有侧面描写。马玉祥救小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人民的爱,作者运用外貌、行动、心理、语言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青年战士的英雄形象。

  2.我们知道文中为了说明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主要讲了三个小故事。为了简洁,我们用“我觉得我们的志愿军,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作导语 ,代替这三段文字好不好?试说明理由。

  分析:通讯的导语 尽管种类样式很多,但一篇文章用何种导语 ,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定。本文之所以用抒情议论文字作导语 ,也正是从表达需要考虑。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在导语 中,开门见山抒写自己在朝鲜的感受,正是为了用自己潮水般的激情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作者的激情感染读者,使作者“最急于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最急于”知道的,从而达到了新闻导语 要“唤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阅读下去”的目的。作者继以设问式的议论指出志愿军战士最可爱之后,似乎会使某些轻视战士的人感到意外,所以作者继续议论指出感到意外者在于“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从而使那些对作者回答“失望”者重新产生读完作品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用抒情性的笔调揭示战士的精神面貌,既点明了主题(这也是导语 的作用之一),又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热爱,结构上又为下文所举具体事例作了提示。总之,这三段抒议结合的文字,在作者、读者和作品中的人、事、理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由情恍然于事理”。而这些,显然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一句“我觉得……”所能代替的。

  3.作者在上面三段文字中从哪些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分析: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

  4.第4至14段,这部分写了三个故事,试从描写对象、环境场面、情节主体、反映主题的角度等方面加以比较,体会选材的典型性。

  分析:所谓典型,是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能比较集中突出地说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社会集团本质特征的人和事。本文为了写出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东西”,“最可爱”的原因,所选材料都具有典型性。就描写对象的广泛性来说,有某部先头连的英雄群体,有蹈火救人的'勇士,有普通的战士;就人物活动的环境来说,有枪林弹雨刀光剑影的战场,有浓烟滚滚、烈火炙人的民房,有冰天雪地、狭小潮湿的防空洞;就情节主体来说,有壮烈动人的阻击战,有火中救朝鲜小孩的场面,有吃雪蹲洞心底宽的谈心明志场面;就主题来看,有表现战士胸有祖国和人民的美好心灵。总之,由此可见作者选材上的匠心。

  5.三个小故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说说你的意见。

  分析:不可调整。打击侵略者,援朝卫国是志愿军首要的、最重大的任务,也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一,故事①应当先写。故事②写对朝鲜人民的爱,这既是志愿军最可爱的原因之二,又是对故事①的补充:对敌“狠”,是因为对朝鲜人民的爱(如马玉祥请调步兵连的情节),因此救小孩故事应放在第二。防空洞访谈的故事揭示了对敌“狠”,对朝鲜人民“爱”的根本原因,即来源于深厚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个故事应放在最后。

  6.第三个小故事里,还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分析:分析这“笑”,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的答话即是这“笑”的注脚。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灿烂之花。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你想不想祖国”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7.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沤歌,那么15小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分析: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它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幸福,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2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志愿军入朝鲜作战的原因

  (3)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简单经过

  2.能力目标:通过朝鲜战争的学校,探究朝鲜战争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背景的分析,共同探讨对中美关系和事件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明确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借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了解朝鲜战争,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朝鲜战争主要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及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朝鲜战争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朝鲜战争概述

  1、(活动探究)请学生概述他们所知道和理解的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朝鲜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的第七警备旅向韩国的陆军第十七团发动进攻开始(也有一说为韩国率先向朝鲜发动进攻),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半岛军事停战协定》停止。但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2、(知识补充)教师讲述:朝鲜战争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称呼:朝鲜:祖国解放战争;韩国:韩国战争、六二五事变、6·25战争;中国大陆: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美国等西方国家:韩国冲突(KoreanConflict)、韩战〔KoreanWar〕

  3、朝鲜半岛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北隔鸭绿江和图们江与中国相接,东北一隅与俄罗斯接壤,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被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环绕,为中国大陆的左翼,中日之间的跳板,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鲜半岛是朝鲜族世代的居住地,历史上建立过多个国家。

  (二)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1、(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回忆我们学过的朝鲜近代历史。

  朝鲜过去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的属国。

  1894年,蓄意侵略朝鲜的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的清朝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日本成功排挤了中国在朝鲜的势力。

  1897年朝鲜高宗李熙在俄国的支持下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日本与俄国在朝鲜半岛的角逐日渐白热化,终于引发1904年日俄战争。结果俄国战败,日本又排除了俄国的势力,彻底控制朝鲜半岛。

  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刻,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签定秘密协议,美英以出让中国外蒙古和东北利益换取了苏联对日宣战,并指出了朝鲜半岛因“高丽人(Korean)没有自治能力”故决定应该由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实行国际托管。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3

  一、认识材料解析题

  1、命制材料解析题的缘由

  历史学科的特点:论从史出

  历史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综合创新能力的要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必备能力

  2、中考中材料解析题的表现

  属于非选择题类,一般有4题,分值为40分

  题型结构:题干(导语)+材料+问题

  (有的题干有相关描述,有的仅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类型:

  A.从材料中得出(重点考查分析、理解等能力)

  B.从所学知识中得出(重点考查识记、理解等能力)

  材料类型:

  A.文字类(文言文类、外国翻译文字类难度较大)

  B.图片、图表类(总体难度偏大)

  特点:主题鲜明

  二、突破材料解析题

  1、答题顺序

  第一种:顺序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全面掌控整道大题的相关内容)

  第二种:先读问题,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针对性强,提高答题速度)

  推荐第一种方法,全面掌控,避免细节丢分

  2、解读题干

  题干往往说明本道大题的主题。明确主题可以使我们知道命题范围,避免在答题中“跑题”。

  题干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概括性,有时可以用于直接答题(尤其是启示题)。

  如果题干中没有主题信息,需要先浏览所有材料,判断主题后再按顺序阅读材料、答题。

  主体意识可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线索进行复习,同时可在做题时猜测出题意图,提高应答针对性。

  3、解读材料

  (1)文字材料:

  ①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层次等

  ②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

  ③抓住关键句、词、字。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④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

  ⑤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注意首句、尾句,情感态度明显的词句,突出变化的描述等内容,养成勾画、标记的'习惯)

  (2)图片图表材料:

  地图、漫画和图片只是一个辅助,信息在图片中,答案在课本上

  ①地图类:根据地图名称,地图图示和地图隐含信息判断地图是什么时期或者朝代的、什么国家或者地区,寻找地图关键地点,强调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特点,根据所学知识解答

  ②漫画类:漫画只是一个表象,仔细寻找漫画的名称、画中的隐含信息,关键看透漫画背后的讽喻信息,结合相关课本知识解答

  ③图片类:人物图、文物图等等,关键图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释文字、判断图中涉及的朝代、时期特征,联系相关课本知识根据设问要求解答

  ④图表类须注意:

  A.表的名称(比较什么内容)

  B.表头(包括横向、纵向的表头,比较什么方面)

  C.数据(发生什么变化)

  4、审题

  ①明确题目考查要求:基本知识点or综合能力

  ②明确题目答案来源:“依据材料”or“结合所学”

  (“依据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分析、概括”等尽量不抄原文,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原文意思)

  ③明确题目问题数量:一共有几个小问

  ④明确题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数量(一般情况下每个得分点1分)

  5、几类题型的答题方式

  (1)影响、评价类

  (出现“影响”、“评价”、“作用”等问法时,有时“看法”也是在问影响)

  ①.答正、反两个方面,积极+消极,或进步性+局限性(绝大多数“影响题”为这一思路,除非题中明确要求只答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另外,有的历史事件比较特殊,只存在正反其中一个方面,如“新中国成立的影响”、“法西斯的侵略”)

  ②.答该历史事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的历史影响(当从正反两个方面不好作答时,可从这一思路尝试作答)

  (2)变化、趋势类

  (出现“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趋势”等问法时)

  ①.答“由……到(发展/变成)……”

  ②.答“越来越……“

  (3)关系、联系类

  (出现“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几个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等问法时)

  ①.两者之间的关系:

  a.总论(”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等)

  b.分析(A对B有什么作用;B对A有什么作用)

  ②.三者及三者以上的关系:

  a.第一种情况:A决定了B,B影响了C(依次顺承关系)

  b.第二种情况:多个事项共同与某个历史事件有关系,如A是该事件的前提;B是该事件的基础;C是该事件的核心;D是该事件的发展等

  (4)启示类

  (出现“认识”、“启示”、“看法”等问法时,多为最后一问)

  ①.类型:

  a.需依据材料及相关探究得到启示,不能超出材料及前面的问题探讨的范围(重点)

  b.开放型启示,与该题的主题相关即可,不局限与材料所述内容

  ②.答题步骤:

  a.扣本道大题的主题,关键词展开

  b.扣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展开(如有重复,可几则材料合并得到一个启示;如一则材料提到多个方面,也可得出若干启示;不好得出启示的材料可略过。在此需灵活应变)

  ③.答案内容:

  一般情况下分为“重要性”和“怎么做”两个内容层次。

  ②和③两项结合起来答题,一般可保证满分

  6、几个答题技巧

  (1)根据分值判断答题要点(启示题最好再多答1-2个点以确保得分)

  (2)根据问题的单复数描述判断答题要点(列举题如是问有“哪些”至少要答2个点)

  (3)主观性问题宁可多答,绝不少写(历史阅卷按点给分。如出现不确定的答题要点时,应该答在卷上争取得分,但须注意避免无条件的罗列和重大事实错误)

  (4)标志性事件请勿“画蛇添足”(答某一事件的标志时,一般严谨的答法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要素,如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但当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时,记不准确的要素请不要答)

  7、答题规范

  (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

  (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注意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

  (2)题中有“分别”的要求,必须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3)严禁在答案中出现等“图示”性质的写法,必须用文字表示;

  (4)专有名词必须特别注意书写规范,严禁简写(如“半殖半封”);答案用语要求使用学科的语言,尽量使用课本语言,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结论性语言,不能表述过于口头语也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

  (5)注意全面。答案要求完整和层次分明.

  (6)注意书写。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在指定区域作答大题号小序号应保持一致,不得变更题号和小序号。

【抗美援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学反思04-11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学反思04-11

抗美援朝精神感悟02-10

抗美援朝精神感悟作文02-29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10-26

抗美援朝精神内涵学习心得04-20

纪念抗美援朝心得体会02-29

抗美援朝感悟 心得感悟范文参考12-23

抗美援朝心得体会大全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