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13 19:24:5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05页。

  学情分析:

  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已经掌握,关键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来制定实际的复习计划,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另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3、能快速地认识钟面上的时间,如整时和几时几分

  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2、能准确地认识时间,解决与时间有关的问。

  教学方法:

  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小组研讨培养学生的时间、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小猪、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认识角的儿歌吗?一起齐诵一遍: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注意,先画顶点后画边。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和角有关的知识。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102页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二)复习认识时间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

  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

  (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

  (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

  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

  (3)复习“1时=60分”。

  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

  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

  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

  板书:1时=60分

  三、 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 在这个钝角的内部,从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2、 想一想,填一填。

  星期六上午,妈妈准备到商场买衣服,到银行交水电费,去餐馆买早点,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标序号。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会画角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 “美丽的校园”和例1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角的概念。

  3、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黑板(分别是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一个图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

  让学生猜一猜。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

  追问:“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1、联系实际找角(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校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爱这个大家。瞧,在这个美丽的画面中,人们在干什么?哪儿有角?(生仔细观察汇报)

  生1: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生3:老爷爷手里拿的剪刀上有角。

  ……

  (2)、再仔细观察我们周围,你发现哪儿有角?把你的发现小组里说说。学生交流,师巡视。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角”有时很淘气,藏在物体中,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身体中哪里藏有角?

  (课件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饮料筒”、“水龙头”)

  学生讨论后,电脑闪烁各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师:观察这些角,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这些角有什么地方不同?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结果。让学生知道角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

  仔细观察这些角,你知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吗?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把角从物体中抽去出来,客观地比较出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动手操作折出角

  师:同学们认识了角,想不想做一个角?(想)

  (1)、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这张纸上有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折出角呢?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纸对折,再对折,折出一个角。折得角有大小)

  (2)、把你折好的角指给同桌看。

  (3)、摸角

  学生摸一摸自己折的角,发现什么?有什么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同学听。

  小组汇报:(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是顶点,和两条直直的线叫边。)

  (在动手折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能力。)

  4、动手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仅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还能正确摸出有角的物体。那你们能不能用桌面上的2根硬纸条和1个图钉,做出一个角来呢?(生做,师巡视,随机指导)

  师:玩玩你做的角,你能让它变大变小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怎样让角变大,怎样让角变小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师:如果老师把角的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吗?再剪短,变了吗?把你手里的活动角的两边减去一些,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想想刚刚的活动,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本是很枯燥难讲的知识,教学中通过对活动角的操作,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5、角的画法: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折出了角,也做出了角,想不想画角呢?(想)

  (1)、(课件演示)师再示范,请同学们仔细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生先说画法,再动手在纸上画。

  (3)、展示学生作品。(选有代表性的贴在黑板上)

  (在动手操作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学的高兴,学的开心。)

  三、目标训练,拓展提高。

  1、做一做。(看谁的眼力好)练习八第1题(课件出示)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练习八第2题(课件演示)

  3、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练习八第3题(课件演示)

  (以闯关的形式进行练习, 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爱学的心理状态。)

  四、归纳总结,共同点评。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会找角、折角、做角、画角。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性。)

  五、课下作业,拓展延伸。

  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再数一数有几个角。

  (培养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系统研究三角形特征的知识。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从现实背景中找出三角形来初步感知,例2着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去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特征,例2的内容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现现象、研究原因、探索规律,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发现和主动建构的特点。

  教学思路: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本课教学中,我力主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去感知三角形,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经历探索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他们思维内在的动,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在练习设计上除了课本习题外,作了适当补充,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经历充分的 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好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纸条各一根(颜色同课本),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江阴长江大桥是我们泰州市在长江上架设的第一座大桥,是泰州人的骄傲,同学们见过吗?(出示江阴长江大桥图片)

  师:观察一下,你能在这座大桥上找到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板书:三角形

  【设计意图】:由课本插图改为学生熟悉的江阴长江大桥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教师课件展示:红领巾、三角尺、交通指示牌、房屋等含有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丰富的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使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知三角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悟特征

  1、做三角形,初步形成概念。

  ⑴师:三角形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图形,你能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做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⑵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①用三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

  ②在钉子板上围成三角形。

  ③用三角板画一个三角形。

  ④在方格上画一个三角形。

  分别指名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并要求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呈现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位置也不一样,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在交流时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⑶讨论:出示小棒摆的三角形:

  这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将图形移动。

  【设计意图】: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停留在较肤浅的层面上,他们有时会把类似于三角形的图形当作三角形,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三角形是由三长线围成的这一重要特征。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手中的小棒,我们用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时,实际上是把这根小棒看成一条什么?(线段)

  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板书:3条)

  师:我们把这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板书:边)

  问:三角形除了边,还有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并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画三角形。

  ⑴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的边、角、顶角。

  ⑵在点子图上画两个三角形,(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画好后,再指名说三角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在“做三角形、画三角形、比较三角形”等活动中逐步由具体到抽象,由生活到数学,初步实现了三角形的概念的主动建构。

  三、合作探究,深入探索。

  1、疑问引入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现在给你任意三根小棒,你能围成三角形吗?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能,还是不能,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

  板书:实验

  【设计意图】:数学猜想是探索数学规律或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当学生基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后,教师提出这个猜想的话题,激发了学生对正确结果的渴望,从而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一步学习环节——小组实验。

  2、合作探究

  ⑴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信封,拿出4厘米、5厘米、6厘米、10厘米的彩色纸条各一根。

  ⑵出示表格

  选 用 小 棒 情 况

  能否围成三角形

  10厘米(红)

  6厘米(黄)

  5厘米(绿)

  4厘米(蓝)

  能

  否

  注:请在表格中用“√”表示。

  你发现了什么?

  ⑶学生分小组实验,并填写表格,组织汇报。

  ⑷教师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学生填写的实验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选哪几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分别用电脑演示:

  A : 10、4、5 B : 10、6、4

  研究:这两组数据都不能围成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4+5<10 6+4=10

  小结: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哪几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板书:5、6、10 4、5、6

  观察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

  将上述板书补充为:

  5+6>10 4+5>6

  小结: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在交流中碰撞思维,引发思考,经历了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⑸讨论:在10、4、5和10、6、4这两组数据中,

  10+4>5 10+6>4

  10+5>4 10+4>6

  都有符合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为什么它们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学生再次讨论、交流。

  ⑹引导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2

  ⑺优化判断:

  长边+短边>中边 长边+中边>短边 短边+中边>长边

  问题:只要算一次就能判断出能否围成三角形,你认为该选哪个?为什么?

  结论:短边之和大于长边,就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结论是“三角形两条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的。通过上述环节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是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同时在实际判断中,只要判断“短边之和大于长边”这一次就行了。这样,优化了学生的判断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验证: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刚才所画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再算一算,看看两条短边之和是否大于长边?

  四、解决问题,发展新知。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

  2cm 5cm 6cm

  4cm 2cm 2cm

  5cm 5cm 5cm

  补充问题: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能还是不能。

  想一想:第二个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升练习层次,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学生解释理由。

  3、玩一玩: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小棒长度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根小棒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第三根小棒可以有多少种情况?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结论:第三根小棒的长度在4厘米与16厘米之间,如果不确定是整厘米数的话,它有无数种可能。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题,既复习了今天所学内容,又为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探究的空间,使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课内总结,内化新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你是通过哪些方法获得这些知识的?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活动角、多媒体课件、白纸等。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个图钉、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

  谈话: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们要来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瞧!(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边唱边跳走过来的情形。)他们来了。(课件动画:一个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条边。)……咦?这个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条边呢……原来调皮的三角形把一条边给弄丢了,出示, 它少了叫它---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二、探索新知,认识角

  1、抽象角,认识角。

  (1) 从实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帮我们请来了很多“角”娃娃, “角”娃娃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多媒体画面:长方形纸、三角板、钟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这些小客人吗?看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结: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小朋友真聪明。

  师(惊喜状):这会儿,角娃娃藏到教室里来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吗?

  生:……

  (2)折角,体会角的特征。

  出示一张白纸。

  师:角跑到老师这张纸上了,你能帮老师找出来吗?

  这张纸还能变出很多角呢,谁会变出一个角来?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纸折一折。

  请学生将纸对折,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师:小朋友,用你折出来的角对着自己的手心或脸,戳一戳,试一试有什么感觉。” (师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对,因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两边还戳人吗?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样子。

  小朋友,角的本领可大了,它不仅能藏在物体的身上,还能从物体身上走下来呢。(学生睁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课件动态演示角从剪刀、三角尺、钟表上移下来的情景)学生发出惊叹声。

  2、演示画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许多角,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并把它画在电脑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课件动画演示“手握铅笔”画角的过程。)

  谁来说说你看到老师刚才是怎么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有意识让学生画开口方向不一样的角。)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第64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学生交流后,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一练,巩固角。

  a.数学王国的图形娃娃听说我们在学习角,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说得对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b.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

  1.图形王国里两个角在争吵,都说自己大。到底谁大呢?请看屏幕。

  学生争议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重叠。(顶点对齐,其中的一条边对齐。)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们学得这么认真,给我们送来了一件礼物,看!(动画演示鸟衔“活动角”的一边不断活动的.情景。)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也有一个这样的角,因为它的两边可以活动,所以我们叫它——活动角。

  拿出你们的活动角(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角两边同样长),谁能上来拉一个和老师同样大的角。

  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和老师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个同学再过来拉出一个比老师拉的角大一点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师小的角吗? 小结: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师生比活动角的大小:边一样长的活动角相比,边不一样长的相比。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拉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提问:如果老师把你的活动角的两边给剪掉一段,你还敢和老师的角比大小吗?

  讨论: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活动角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像这种大小会变化的角吗?说给同学听听。

  你知道剪刀、扇子设计成活动角有什么作用吗?

  四、巩固拓展,应用角

  1、拿出两支铅笔摆角

  ⑴摆出1个角⑵摆出2个角⑶摆出4个角

  学生摆,师指导。

  2、数一数有多少个角?

  3.最后“角娃娃”送给我们一把金剪子,让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还剩几个角?我们动手做一做吧。

  五、总结评价,延深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快乐吗?你能用角说一句话吗?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5

  课题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同学们回答:“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这些情景中有角吗?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黑板上有角。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课桌上有角。用手比划。

  ……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教师示范。指名学生回答。

  生1: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生2: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师: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尖尖的,直直的。

  师:大家看!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大。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两条边又怎样了?角又怎样了?

  生: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这能够说明什么?(四人一组讨论)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角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钉子板、三角尺、纸、小棒、活动棒、绳、剪刀、扇子等学生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手工吗?(出示主题目)。

  小明和小红也在做手工,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东西?(剪刀、手工袋、直尺……)

  二教学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吗?(有)(指名指指)

  生:指点认为是角。

  师:出示铅笔的笔尖说:“笔尖也有一点是不是角?”(不是)(老师把学生指的点写下来)

  师:“所以角还有两条边(边说边比划,从点出发摸角的两条边)尖尖的这一点叫它顶点。”

  “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角吗?(指名比划)同桌相互指一指,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要求说出我摸的是角的什么?并且体会:角的边是直的,顶顶点是尖尖的。

  2、师:谁能找出剪刀、三角形和钟面上的角在哪里?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角画下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仔细看好(抽象出角)

  出示: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是我们数学上的角,教师也来画一个角。

  说明:画时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个点开始用直尺画两条直的线作为角的边。认识顶点和边,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3、谁能指出其它物品上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电脑演示)

  4、通过学习,现在你知道我们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吗?

  生回答:演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师: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学得怎样?

  练习: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出示)

  A、指名判断第1题:是角、请你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B、不是角是,请你说说判断的理由。

  2、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有我们今天学习的角?

  三、做角

  师:我们刚才看看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个角呢?(想)

  师:老师给你准备很多材料,有纸、小棒、绳子等,你能用你身边的材料做一个角吗?(同桌合作做角)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生:(1)小棒:

  A指名摆一摆,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B谁能摆个比他更大的角?

  (2)用钉子板围出一个角(指一指角的顶点和2条边)

  (3)纸:(指名演示用纸折一个角),如果想把角多大怎么办?变小呢?和同桌比比谁的`角大?

  集体比较:A选出有明显差异的角先比一比

  B再选出有细微差异的两个角请大家比,

  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指名演示)(重叠的方法)

  (4)两根小棒做个活动的角(全班一起做一个活动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两手捏住角的边一起张开,慢慢地合拢,这时你发现了什么?

  引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扇子、剪刀)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体验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变化.

  (5)师:除了用这些东西外,还可以用什么做个角?(绳,但要拉紧)

  四、角的大小比较

  师:其实,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到处都能发现数学中的角,瞧朱老师随意转动分针和时针,钟面上就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1、出示四幅钟的面图,你能一眼看出这些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第三个最小)

  2、出示第二、四个钟面图

  师:这两个钟面上的角、你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呢?

  生:有的说第一个大,有的说第二个大。

  师:谁说的对,同桌讨论,想个办法,能不能利用一些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事先用习题低印好相印的两个钟面,发给学生)指名汇报,交流,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种:目数格子的方法:第一个角分针与时针之间正好3大格,第二个角分针与时针之间3大格多一些,得出第2个角大。

  第二种:用纸第一个与第一个角同样大的角,把它放在第二个角上比出大小。

  第三种:用活动角比较将活动角,拉成与第一个钟面上的角一样大的角,再把它放到第二个钟上,得出第二个钟面角大。(指名演示)

  3、你还有其它比较方法吗?

  4、老师有这样一个角,(用手势在板书的角的基础上,把边无限延长)你能说出这个角和刚才的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角的开口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想想做做

  1、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个()个()个

  2、下面的图形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出示)

  ()边形()边形()边形

  ()个角()个角()个角

  (1)学生先判断是几边形,再说说有几个角(指名数一数)

  (2)师:奇怪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那七边形、八边形呢?

  你知道这里有什么规律吗?(边数=角的个数)

  猜测十边形有几个角?(10个角),下课我们可以自己验证。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说说你对角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你能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今天学习角吗?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7

  一、激趣引新

  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稻香小镇——望亭,鱼米之乡美景尽收眼底。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问:看,在这些物体上,你能找到哪些曾经学过的图形?

  师:小明同学也有发现,听,他发现了什么?

  问:你们发现角了吗?角是怎样的呢?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角、认识角、研究角。(板书课认识)

  (设计意图:课前视频《稻香小镇——望亭》动感的画面,震撼的音乐,一方面给学生带来感官的冲击,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并再现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画面中藏着要认识的新的图形——角,如此忆“形”引“角”,顺其自然地引入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

  二、探索悟新

  (一)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这里有一把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

  教师用笔描出“.”,然后取走三角尺。

  问:这是角吗?

  师:那应该怎样正确的指角呢?(边示范边讲解)先指这里的一个点,再沿着两条边指,最后像这样在两条边之间画一条弧线,这就是角。

  生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再同桌互相指一指。指出课件中物体上的角。

  师:这些物体上有很多的角。为了把这些角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物体上的一些角移下来(课件演示角下移过程)标上角的标记,它们就成了数学上的角。

  (设计意图:多次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学生找“角”容易,指“角”困难。教师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对不准确的指角方法进行纠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向“数学化”的过渡,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指角活动,不断强化对角的形状的感知,为之后的抽象和概括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这些尖尖的地方,有它的名字,叫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指名学生回答,课件依次出示角的顶点和边。

  师: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不同的角,找到共同的特征,使学生越来越清晰地建立起角的表象,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巩固角的基本特征

  1.判断辨析,再次巩固角的特征

  师:课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北太湖风景区,你们想去玩吗?想去看美丽的油菜花海吗?那必须通过稻草人的考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吗?

  稻草人1:欢迎同学们来参观油菜花海,请跟我来吧!

  稻草人2:小朋友们,我要先考考你们的判断力。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师:是角的,我们用这个手势表示(√),不是的用这个手势(×)。

  学生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稻草人3:你们的判断力真强,我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继续跟我来吧!

  2.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稻草人4:小朋友们,角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你们能找到身边物体上的角吗?

  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3.数一数图形中的角(想想做做第2题)

  稻草人5:小朋友们,想进入油菜花海大门就必须输入正确的密码。密码是由每幅图角的个数组成的数,看你们是否能顺利找到密码,进入油菜花海!加油!

  指名学生上台数一数,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你们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喊出“开门大吉”,好吗?

  课件出示油菜花海视频,视频最后有绿化带工人在修剪树枝。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富有层次。通过角的辨析,生活中找角、指角,以及在图形中找角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认识,明晰角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角作为图形中的一部分,是隐含在很多图形中的。)

  (三)感受角的大小

  师:为了使景区更美,油菜花海路边的绿化带里,园林工人正在修剪树枝。(课件出示绿化带工人修剪树枝的两张图片,一把剪刀张开得大,一把剪刀张开得小。)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角了吗?仔细观察剪刀上的角,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师:也就说明角是有大小的。(板书:角有大小)

  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创造一个角?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神奇的造角工具,请同学们拿出来,创造一个角,完成后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学生活动。

  启发:我们做出的角称为活动角。现在我们就好好地来利用这个活动角,看看你的本事大不大!请听要求——

  师:这是老师做出的角,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大很多的角。再举给大家看一看。

  问:你是怎么做的?

  用你的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做的角还小很多的角。做好的举起来。

  问:你是怎么做的?

  师:通过做角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吗?

  指名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下。把角变大,再大一点,变小,再变小一点。

  问:现在你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生: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一些,谁做的角小一些。做好的角不能变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名交流。

  师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情况,教师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举起角。

  问:这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学生意见不一。

  师:有什么好方法来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呢?

  指名学生上台来演示比较的过程,发现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生:把顶点对齐,再把一条边对齐。

  课件出示边长不一样的两个角,问:这两个角呢?哪个大,哪个小?怎么比?

  师:见证结果的时候到了。课件演示重合。

  课件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慢慢拉长,问:如果把这个角的两条边拉长,角会变大吗?

  课件演示把角的边慢慢缩短,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问:所以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

  生: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通过剪刀张开的大小初步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再让学生每人做一个活动角,并用活动角分别做出比老师做的角大和小的角,力图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接着,通过同桌做角、比角,结合课件比较了边长一样、边长不一样的角,但角的大小相等,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注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和体验。这样的活动,能使学生对角的大小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最近油菜花海管理人员想在长方形油菜花地地里建一个儿童游乐场,如果割掉一个角把剩下的地用来建造游乐场,猜一猜,这块地还有几个角?

  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回答展示,课件同步演示。

  问:你们还能想到不一样的剪法吗?可不可以拐着弯剪?

  师:看,这样拐着弯剪,就会剩下6个角。如果这里拐的弯越来越多,剩下的角就会越来越多。你看我们数学就是这样的变化无穷又充满乐趣。

  (设计意图:这个拓展练习,学生通过猜想、验证,交流提升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让学生在练习中,大胆的猜想,愉悦的思考,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角。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呀!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让我们用一个手势来表示一下成功的喜悦。你看到角了吗?

  师:因为有了角的存在,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关于角的知识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探究角更多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成功的喜悦,有人用V字,有人画√,使学生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再看角多了一份数学的眼光。)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回顾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并在不同的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钟面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出示第100页图(二)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测量物体的长度应用到什么单位名称?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4)计量一节课的时间应用到什么计量单位?

  2.揭示课题

  板书: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1)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测量铅笔的长度应选( )作单位,测量一棵树的高度应选( )作单位。

  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②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应选谁作单位?

  ③指定学生汇报想法,并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

  ④学生汇报: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及时练习。

  ①填一填:(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②量一量:量出下面指定线段的长度,并指定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

  ③画一画:(出示下面的题目。)

  a.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b.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作业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定学生说出各个角的名称,并说说你的判断方法。

  ③在下面给定的边上分别画一个直角、锐角、钝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3)及时巩固

  ①看一看:下面的各个图形哪几个是角?它是什么角?哪几个不是角?为什么?

  ②画一画:从这个角的顶点出发画一条线,把它拆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可能是什么角?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先让学生组内交流,然后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3.复习认识时间

  (1)出示一个钟面,从钟面上你能得到哪些知识?

  ①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②这个钟面现在表示几时几分?时针和分针组成的是什么角?

  (2)及时练习

  ①画一画:看看几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3时、9时)

  ②写一写: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说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③拨一拨:老师说时间,学生在钟面上拨出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

  4:00 7:00 6:50 10:20

  【设计意图】在复习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认识时间时,没有单纯地进行知识点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写一写、拨一拨” 等操作活动中,经历复习知识的全过程,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选择的理由。

  2.出示教材第105页第10题

  先让学生估计,再动手测量,最后全班交流。

  3.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注意角的顶点是给定的)

  4.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指定学生说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认一认”“摆一摆”“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通过“比一比”活动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猜物导入:

  这个盒子里有一样东西,是什么呢?老师不告诉你。我请一位同学上来,请你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告诉同学们,让大家猜猜看是什么东西?那你猜是什么东西?

  (出示五角星)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做五角星呢?哪五个角?谁上来指一指?我们今天就要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认识角)

  二、感受特征:

  活动一:找一找

  (出示红领巾)这是我们同学每天佩戴的红领巾,它上面有角吗?有几个角?谁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钟)你能在这儿找到角吗?在哪里?(生说)你上来指一指。(课件展示)

  (出示剪刀)这上面有角吗?在哪里?师示范指一指。跟老师一起指一指。

  除了这些,你还能找到哪些地方有角呢?(生说)你能用手指给大家看一看吗?

  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角,那你能用小棒摆一个角吗?

  老师把它画到黑板上,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活动二:认一认

  (指着黑板上的角)我们把尖尖的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出来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跟老师一起说一下。用手指一指你刚才摆的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边在哪里?

  一个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同时在电脑中演示画角的过程)

  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和两条边,你有什么感觉?这两条边是(直直)的。

  这两条边之间的部分就是这个角,我们可以用“)”标出角。角有个专门的符号:“∠”,同学们觉得这个“∠”的符号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比较像?它们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为了方便记录和说出这个角,我们可以用序号1来表示。记作:∠1。读作:角1。

  都认识角了吗?

  活动三:指一指

  (尝试练习: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角,是角的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如何使它变成角?)

  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你用“︵”标出来。(实物投影)你可以把它标在书上67页的指一指。

  三、比较大小:

  看样子,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

  活动一:做一做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用里面的材料做出一个角。

  慢慢转动角的两条边,看看角有什么变化?(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活动二:比一比

  ⑴比较下面两个角的大小,大的画“√”。

  哪个大?同意吗?一眼就可以看出是红色的角大。除了用眼睛看,你还有别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吗?都认为这个角大吗?那你发现比两个角的大小,其实就是比这两个角哪个角的(张口大)。那现在呢?看样子,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那这两个角谁大呢?为什么?

  ⑵大小三角板比较

  王老师手上有一块三角板,你手上也有一块三角板,你觉得老师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和你手上三角板的这个角比的话,谁大?为什么?

  (3)同桌两人每人拨一个角,然后比一比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四、动手实践

  在发现角的这么多秘密后,你能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五、总结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新朋友?如果你是角,你会怎么跟大家介绍你自己呢?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三、练习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可以学生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地方用到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板画角?

  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1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感知角是有的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一、游戏导入,感知角

  1、引出角

  谈话:同学们,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袋子,里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谁能闭上眼睛,在里面摸出圆来?

  (学生纷纷举手。)

  指一名学生上台来摸。学生摸出后,加以激励。随后提问:如果让你

  们来摸你也能摸出来吗?(生齐答:能!)

  师:你们都这么确定能摸出圆来,请问有什么窍门吗?

  (学生答:因为别的图形都有角,可是圆边上都是滑滑的,没有角。) 师:同学们真有办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角”,角也是平面王国里的一个成员。(板书:认识角)

  2、找角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除了圆,其余的图形中都有角,那么我们就先拿出三角形,请你把角找出来。

  指名学生在三角形上找角。

  (学生找角只摸顶点。)

  教师示范指角:刚才同学们摸的是角的一部分,正确的摸角方法应该是这样的:(教师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

  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重新摸三角形的三个角。

  师:现在让我们到生活中去找找角吧!

  二、建构模型、抽象角

  1、 抽象角

  (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你能在哪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

  (学生自由的找角,并全班进行交流。)

  师:将这些物体面上的角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教师边说边点击课件从剪刀、三角形、闹钟上抽象出角。如图:)

  2、画角

  师:(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下面看一看老师怎样画角?先画一点,再从这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里面画一条弧线,就成了角。(教师分别在黑板上画出以上三个角。)

  3、角的组成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画的三个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全班交流得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教师板书:如图)

  边

  边 边

  顶点 顶点 顶点

  边 边 边

  提问:角的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追问:如果有一条边是弯的行不行?

  4、练习

  判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1题。

  判断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在追问: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5、做角“想想做做”的第2题。

  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操作,指名到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全班交流操作情况。

  三、操作探究,比较角

  1、认识角有大小

  (1)谈话:我们的这个新朋友真的很调皮,它还会变化呢!

  出示一个分针和时针夹角很小的钟,然后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逐渐变大。提问:分针和时针形成的夹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再转动分针和时针,使夹角变小。

  提问:现在这个角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角怎么样?(板书:角有大小。)

  (2)课件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钟面。

  让学生比较那个角最大,那个角最小,并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可能是观察边叉开的程度,也可能数格子,都肯定鼓励学生。)

  2、 做角活动

  (1) 谈话:角有大小,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准备好的材料做活动角。

  (2) 同桌每人做一个角,比一比谁的角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发现凭观察难以比出大小的角,让这两位学生上台全班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用重叠法比较。

  多媒体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比较的过程,让学生观察。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4)引申

  A、“想想做做”第3题。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角?(剪刀、扇子)引导学生把扇子和剪刀

  慢慢打开或合拢,观察扇子和剪刀中角的大小的变化。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B、“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明确题意。

  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你发现折出的角中,那个最大?那个最小?指给同桌看。

  四、全课总结,拓展角

  1、谈话: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个图形?

  如果你是角,你打算怎样介绍自己。指名学生作角的自述。

  2、拓展: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角娃娃非常高兴,要出个脑筋急转弯:4-1=?,课后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比谁的剪法多?

  3、实践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找一找,摸一摸。

  【教学反思】

  其实,“角”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在学生的心里眼里,“角”的概念与我们数学中“角”的概念就不尽相同了。而怎样使学生经验与新课的教学完美结合呢?上述案例又如何体现教师的教学理想的呢?

  一、 生活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游戏的导入引出“角”,然后教师点题说明本节课就来认识“角”,从生活实际引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有一种亲切感,不是突如其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同时因

  为他们对角并不陌生,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新知的信心。“摸角”和到生活情境中“找角”以及后来的“做角”给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展现自己并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愿意尝试的勇气和实践探索的精神。

  二、科学性与准确性的完美统一

  “角”对学生并不陌生,“摸角”便是检验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学生头脑中的角是一个模糊不确定的概念,让他们摸就是让他们知不足。虽然只摸了顶点,但得肯定他们的摸法有可取之处(摸的是角的一部分),然后再引导他们如何正确的进行摸角。这样的设计既照顾到学生的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使他们在放松自然的情绪中来科学的认识角,明白数学中的“角”是区别与我们先前所认识的“角”的。而在摸角的'示范上教师也作了推敲,从顶点出发摸两条边,在画上小弧线。这样的做法并不是随意之举,因为教师们都知道: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的平面图形,画射线就得从顶点开始。在后来的画角中教师也渗透了这一点。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摸边时的感觉,得出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的。

  三、系统性与拓展性的无痕渗透

  从游戏引入角到实际摸角,然后让学生在例题情境中找角,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指角,紧接着从物体中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出示角的抽象图)。一切过渡的自然而巧妙。然后再通过画角、对比,认识角的共同特点: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并且两条边必须都是直直的。最后再通过判断、做角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角的模型。

  这里充分体现了知识建构的系统性,虽然是很简单的教学内容,却蕴伏了许多的数学思想。正确的摸角方法、画角方法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为以后更高一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抽象出的三个角蕴伏着“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拓展了角的外延,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准备。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我们的课堂并不局限在“40分钟”,而是给了它更大的拓展的空间。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向高段学习延伸。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学内容简单并不意味着教学的设计简单,如果我们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就大错特错了。因此,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多研读教材,多系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多研究学生,这样才能把握低年级的教学特点,使我们的教学更艺术,使学生的学习更便捷。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袋子(剪刀、闹钟、五角星、习字册)纸、扇子、大三角板、四个钟面图等。

  2、学具准备:三角板、纸、小棒、橡皮筋、活动角、扇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孙悟空图。

  引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孙悟空也来到了我们的教

  室,喜欢他吗?认真听讲、踊跃发言的小朋友还能得到孙悟空图片。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袋,里面有些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请4个小朋友来摸一摸

  2、指名摸东西并介绍(剪刀、闹钟、五角星、习字册)

  3、揭题: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就藏在这里面,这个新朋

  友的名字是――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摸一摸更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里进入新知的探究。〗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角

  1、找一找:谁来找一找我们的新朋友藏在哪儿?(学生指师用尺画出角)

  2、移一移:看把这些东西移走,留下的图形就是角。

  3、戳一戳:拿出三角板像老师这样戳一戳自己的手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疼?对,这个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板书:顶点)(师边说边演示)再看从顶点画出的两条线就是角的边(板书:边)

  4、摸一摸:用手摸一摸(三角板)这两条边怎样?

  5、指一指:谁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意图:把角的概念放到实践操作中感知,让学生摸摸角的各部分,说说触摸后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角有顶点和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6、小结: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吗?

  7、找生活中的角: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地方有角?(同桌交流)

  8、判断:火眼金睛辨真假

  (1)实物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2)集体判断,并说明第二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

  (3)出示用小棒摆的角(两根小棒分开):这是角吗?谁能把它变成角?

  (4)出示用毛线摆的角(弯弯曲曲):这个图形呢?谁来教教我把它变成角?

  9、数一数:

  (1)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2)学生独立做

  (3)集体评讲(第一个图形指一指角在哪儿)

  10、填一填:

  (1)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2)学生自己完成

  (3)集体评讲:大声的说出你的答案老师来填。问:接下去想?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设计意图:通过辨真假、摆小棒、拉毛线、数一数、填一填,多种练习形式,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通过眼、手等感官直接感觉到了顶点与边的特征,思维得到了升华,头脑中已深刻地留下了角的形象。〗

  (二)做角,感悟角有大小

  1、引入:孙悟空还想看一看小朋友会不会做角?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材料,四人小组想想办法,方法最多的小组会得到孙悟空送的合作星。

  2、四人小组交流做角

  3、汇报:请组长汇报你们小组做了几种?

  4、展示:请方法最多的小组到前面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1)用两根小棒做成的角;(2)用纸折出的角;(3)在钉子

  板上拉出的角;(4)用塑料棒做成的活动角(学生介绍时师标出角);(5)用扇子做的角;(6)用两本数学书做成的角……。

  5、表扬:很好,送你们小组一颗合作星。

  〖设计意图:做角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交流过程中,生生互补,集思广益,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拓宽了知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6、初步感受角有大小:请小朋友认真看,在拉开纸扇的过程中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合拢扇子的.过程中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请大家拿出你的扇子做一做

  7、小结:随着角的两条边叉开的程度越大角越大,叉开得越小角越小。(边说边再演示)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入:在生活中也有大小不同的角,看,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可以看成是角的两条边,转动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角,(再转)看一看这个角有什么变化?(转过180度的角)再看,这边的角有什么变化?

  2、出示四个钟面图:这有四个钟面你能一眼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3、指名说

  4、拿走第1个和第3个钟面:现在这两个钟面上的两个角你能一眼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吗?你认为第1个角大就伸“1”,认为第二个角大就伸“2”,想好了,伸(可能有的说第一个钟面上的角大,有的说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有的说一样大)

  5、质疑:谁说得对呢?我们桌上有这两个钟面上的角,请小组里合作,想想怎样来比较?(两个钟面上的角事先用习题纸印好发给学生)

  6、小组讨论交流(师了解情况)

  7、汇报:哪个角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8、比一比谁的手巧:

  (1)拿出一张纸折出一个角

  (2)同桌比一比角的大小

  (3)指名演示

  9、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请看最后一道抢答题(出示第5题)

  〖设计意图:比较角的大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先从拉开扇子、合拢扇子引入,再看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构成的角,同桌折角比较,看图抢答比较,还有下面的游戏中比较,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彼,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知识。〗

  三、拓展延伸,游戏猜猜猜:

  (1)引入:孙悟空会72变,老师也向他学了一招,看,(出示第一组,在信封里装有用纸折的两种颜色的角,一眼就能看出一个角大,一个角小,但边露出一样多)问,猜一猜哪种颜色的角大?我们来比一下。

  (2)出示第二组:再看,(出示,两种颜色一样大小的角,一个角的边露出多点,一个角的边露出少点)哪种颜色的角大?(比较)

  (3)出示第三组:还想猜吗?(出示,两种颜色大小不同的角,但大点的角的边露出少点,小点的角的边露出多点)哪种颜色的角大?(让学生认为哪边角大就站在哪边)

  四、课堂结语:这节课开心吗?热情的孙悟空还邀请小朋友课后到他的数学王国里去玩!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时由实物抽象出图形————角,再认识角。通过找角、做角、比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从而得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教学思路清晰,有条理,根据知识由浅入深,尾尾道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教者把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引进课堂,把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有机结合,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扩大了视野。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玩一玩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角有大小。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尺、活动角和习题卡。学生准备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一、导学: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看!它是谁?(教师出示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这些图形它们一样吗?为什么?

  生1: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

  生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师:你说的有道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王国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好的学习氛围。】

  二、研学: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

  1、找角。

  (1)师:到底什么是角呢?角国王在城门口设了三道关口,有没有信心闯过去?请看第一关:认角。(课件出示)看米老鼠将军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了?(课件出示问题:“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请和同桌说一说。(同桌活动说,课件播放轻音乐)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3)指3个实物图的角

  师:老师这也找了三个角,你们想不想看?请看!(课件展示)你们知道角在哪里吗?给老师指一指,并把它请出来,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2、认识角。

  师: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同桌讨论

  (2)汇报。师点拔

  生1:都有个点和两条直直的线。

  师:我们就把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课件展示)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生活中学生对角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实物上找角,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屏幕,利用多媒体动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质属性,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

  3、闯关练习一:下列图形是角比“√”,不是角的比“×”。(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都了角认识吗?如果能完成下面的闯关练习,你们就能顺利地进入第二关了,有没有信心?

  【设计意图:教师的这一练习的设计,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二)画角

  1、试画角。

  师:同学们,你们闯关成功,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请看要求(课件出示)你能在这张纸上画一个角吗?

  2、指名画角,让学生评价。

  3、示范画角(课件展示)

  师:想不想听正确的画法?请看:先画一个点,这是它的顶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线,这是它的另一条边。

  4、再画角。和老师比赛

  5、介绍名称及读写法。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师:剩下的这个角可以怎样表示呢?

  6、给自己画的角起个名字?然后把它记下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画角、给角取名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的特点。这样,从直观图形到抽象概念,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学生容易接受,顺利突出本节课重点。】

  7、闯关练习二:下面各图中有很多角,请你用弧线标出来,并数一数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加深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角的表象概念,充分体现了小学低年级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并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三)玩角

  1、玩活动角

  师:这是一个可以活动的角,(故意藏起来)想不想看老师是怎么玩的?

  生:想!

  (课件展示)师:看老师玩,说发现什么?

  生:角会变大、变小。

  师:怎样使得角变大、变小?

  生:角的边拉开,角就变大,角的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能说说什么样的角大,什么样的角小吗?(指名说,只要有接近的答案都要给予肯定)

  生: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老师的动手操作中,体会理解角有大小并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的能力,在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口有关。】

  3、闯关练习三:小小裁判长,对错我会判。对就在()里画,不对就在( )画。

  三、固学:走进智慧岛、巩固提升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有多少个角?

  四、延学:联系实际、内化延伸

  1、如果我是角。(学生介绍角)

  师:学了这么多与角有关的东西.假如你是一个可爱的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生: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师:介绍得真精彩。这些可爱的角,用处可大呢?

  2、联系实际,欣赏角的应用

  师:生活中角都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展示)

  结束:同学们,角的用处很大,角的秘密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秘密.

  【设计意图:将总结放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梳理、内化新知。最后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拓展延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小组里想一想,怎样比较哪个角大?看哪个组的办法多。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目的是给这节课的合理安排留了机动时间,同时也可以使这节课的结构看起来更加的完整。】

  板书设计:认识角

  记作:∠1

  读作:角1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找角—指角—辩角—画角—标角和数角—玩角这样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具体反思如下:

  (一)联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图形。《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密切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孩子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教学时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找起,通过指一指的过程,让学生在张开的剪刀、每天带的红领巾、时针分针成角的钟面上找角,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实物上的角,然后利用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形状,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这时及时组织学生观察、对比、讨论:“这三个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名称--顶点、边。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辨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节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再回到生活情境中,欣赏我们生活周围物体上的角,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画角,探究、体验和感悟方法。低年级的孩子要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的过程。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个角,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后,再听一听、看一看正确的画法,最后根据正确的画法再次画出一个角。这个过程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在两次画角的动手操作中亲身体验知识(画角的方法)的形成,这也正是《标准》中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

  (三)观察玩角,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开口有关。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观察课件展示角的打开和合拢的过程两次,体会角有大小并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四)因材施教,调整教学设计。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本节课内容多、任务重,因此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小小的调整,把“比较角的大小”放在课外延伸拓展上,既给这节课的合理安排留了机动时间,同时又使这节课的结构看起来更加的完整。

  虽然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多,但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方面有所欠缺,要想小组合作的每一个活动都有序进行,这离不开老师平时的培养和活动前的一些明确的要求,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的方向!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四册第64—66页例题、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5、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引导、点拨、探究

  学法:探究法、操作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钉子板、皮筋、小棒五根、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纸、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课件出示64页例题图)看!小明和小红也在做手工呢!你能说说这幅图上有哪些我们认识的平面图形吗?其实,在这些平面图形中还藏着一位朋友,它是谁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上面的图形都是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认识角)

  (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并配有动画的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去学习)

  二、认识角

  1、感知角。

  摸角:

  *请你在三角尺上找到一个角,摸一摸这个角,有什么感觉?

  *谁来说一说?(角的这部分尖尖的)

  *再摸一摸角的这部分呢?(平平的,直直的)

  *谁再来说一说?

  2、介绍角并画角。

  *老师就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依据三角尺其中的一个角画)

  *刚才同学们摸着尖尖的地方,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标:顶点)

  *刚才同学们摸着平平的地方,从这个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这是角的另一条边。(标:边)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小结: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顶点出发的`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

  3、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地方有角,你能在四周围找一找这些角吗?看看它们都藏在什么地方?指出所找的角的顶点和边?

  (1)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学生举例。

  (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 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生活中找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8-31

认识角教学设计04-27

《认识角》教学设计06-22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2-02

《角的认识》的教学设计06-12

《认识角》教学设计06-20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6-12

认识角教学设计04-10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4-09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