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0 15:27:3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画》教学设计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画》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画》教学设计通用15篇

《画》教学设计1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玲”字及词语“楼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品词析句,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白衬衣、绣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习字

  1、(出示一件被钩破的衬衣)同学们,昨天李老师在做家务的时候不小心把衣服给钩破了。这是李老师最心爱的一件衬衣,可是现在不能穿了。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李老师重新穿上这件漂亮的衣服?(学生反馈。预设:在钩破的地方绣上一朵图案。)

  2、(贴上绣花)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在钩破的地方缝上绣花,这件衬衣似乎比原来更漂亮了。从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也是这个道理。(出示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4、“玲”字是今天我们要学的`生字,谁来读读?读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指导读准后鼻音)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齐读课题。“玲”字还是要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谁来教教大家该怎么写?(指导书写“玲”。)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己想办法认记生字。

  2、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谁来提醒下大家?(正音)

  3、(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老师给这些生字都找了个朋友,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自由认读、全班齐读。)

  4、(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不带拼音的词语你们认识吗?(分男女读、开火车读。)

  5、为了奖励同学们读得好,老师特意为你们找来了课文的动画,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仔细倾听。

  6、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通句子。

  7、指名分段朗读,反馈、正音。

  8、全班齐读。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2、师生交流、反馈:

  ㈠玲玲为什么哇地哭了起来?

  ①指名回答。

  ②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齐读课文1—4自然段。)

  ③理解词语“端详”(可以换成哪个词?哪个更好?)

  ④配动作表演“满意地端详”。(板书:漂亮、弄脏;满意、着急)

  ㈡玲玲是怎么解决困难的?她是得到谁的启示?

  ①指名回答。(板书:开动脑筋、画上小花狗)

  ②对比两张“画”,学生谈谈感受。

  ③指名朗读爸爸说的话。

  ④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⑤指导朗读爸爸的话。(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

  ⑥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从爸爸的话中,你懂得了什么?

  ㈢最后的结果如何?

  ①全班回答。

  ②板书:满意、得奖。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么解决困难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板书:遇到困难,善于思考,坏事变好事。)

  3、欣赏“名人名言”

  五、指导书写“楼、梯”

  1、(出示生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指导书写。(“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板书设计】

  玲 → 满意 → 着急 → 开动脑筋 →满意 遇到困难

  玲 善于思考

  的 坏事变好事

  画 → 漂亮 → 弄脏 → 画上小花狗 →得奖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己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这样,劣势也能转变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句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能够引导学生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换词、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指名读、开火车,分男女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画》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学习在WORD中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本课是十九课重点学习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由于插入文本框比较枯燥,故我将语文课中祖国山河的古诗与之整合,设计了古诗配画教学网,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让插入文本框成为一种工具方法,学生在信息技术课读古诗、写古诗,充分感受古诗的美,进一步理解古诗,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前面的课时里学生已经学会编辑文字、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的操作,因此,这节课学生插入图片及对图片进行操作都是旧知识,对窗口也非常熟悉,新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索掌握简单的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信息并对文字效果进行修饰的操作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还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语文学科知识,创作出具有诗情画意的作品。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内容:

  1、在word中插入文本框。

  2、在文本框中输入信息并对文字效果进行修饰。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本框中插入文字和文字效果的修饰。难点:设置文本框格式。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古诗配画教学网、教学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吟诗,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首古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看图吟诗的游戏好吗?生:好!师出示图片;

  生涌跃举手,一生快速背诵《望天门山》古诗。

  师:看着这么美的画面,老师再给你配上音乐能不能有感情的为大家朗读一遍?生有感情的为大家吟诵。师:看着这么美的画面,听着动人的古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把这美丽的画面与动人的古诗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配画课好吗?

  生:好!

  二、作品欣赏,引学新知:

  1、欣赏古诗配画作品

  师:现在请同学们登陆我们的古诗配画教学网站,进入赏心园,来欣赏一些古诗配画作品。

  生欣赏。

  师:同学们欣赏完这些作品感觉如何?生1:美!生2:太美了!生3:好!生4:美极了!??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用WORD也做一幅这样艺术型的古诗配画作品呢?生:想!

  师:那你知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出这些不同效果的作品吗?生:不知道!

  生1:老师我知道望庐山瀑布那幅诗配画是怎么做出来的!师:太好了,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把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输入到WORD中,然后插入一幅这样的图片,再把图片的版式设成衬于文字下方就可以了。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知道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在WORD中输入文字时都是一排排横着显示的,这种文字竖排的效果怎么处理呢?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别着急,其实WORD里就藏着一个工具能帮我们做出各种效果的古诗配画来,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生:想!

  师:它的名字就叫文本框,不仅能输入文字、添加图片,还可以将其放置于页面上的任意位置,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2、讲解示范文本框的操作

  师:执行“插入”→“文本框”,根据需要选择“横排”或“竖排”;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或“竖排文本框”按钮,移至工作区,鼠标指针将变为十字形,可用鼠标左键拖动绘制文本框;在文本框中单击,其周围将出现斜线边框,内部出现插入点,可进行文字的输入和格式设置,这是文本框的编辑状态;将鼠标指针移至文本框边框处,形状变为十字形箭头时单击,其周围出现网状边框,这是文本框的选中状态,此时可删除文本框,也可以设置其格式。执行“格式”→“文本框”,或利用快捷菜单中的“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也可以直接在其边框上双击,打开“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前三个选项卡可分别设置文本框的颜色与线条、大小、版式。在“文本框”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文字距离边界的距离。操作时同学们可自己体验其不同效果。

  3、介绍网站结构:

  师:现在我们有了文本框的帮助,在古诗配画教学网上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古诗配画的资源,如:古诗园中有很多同学们熟悉的`古诗,图片库中存有大量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供同学们选择,老师相信有了这些同学们一定可以完成任务区中的五项任务,做出优秀的古诗配画作品来,如果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还可以点击帮助按钮,获取帮助信息。最后还可以进入高手加油站接受新的挑战。好,现在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做出一幅漂亮的古诗配画作品呢?

  生:有!

  师:好,现在同学们万事俱备,就快点开始自己的创作吧!

  三、学生探究,教师辅导:教师强调:

  1、选择的画要与诗的意境相辅相称。

  2、提示注意字体、字号和字的颜色的选择,要和画面和谐统一,符合诗的意境。

  四、交流作品,资源共享:

  1、学生自告奋勇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2、学生针对其作品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对学生作品给予鼓励性评价

《画》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析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诗歌,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低年级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起步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她要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本人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成为学习、发展的主人。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认识两个偏旁春字头和竖心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朗读,认字。

  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猜一猜》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意图: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出示课文。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

  (想不想像老师这么读?不过,这首诗带了些生字朋友,我们得先认识他们才行啊!)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交流记字方法。玩读字卡。

  a 解决生字读音

  远和无 整体认读音节

  听、声和惊 是后鼻韵母

  声、春、人是翘舌音

  b 交流记字方法

  远、近和还都有走之儿,远和近它们是意思相反的词(上和下 黑对白 左对右)

  惊是竖心旁加上北京的京

  c 游戏巩固

  玩读字卡

  3、练习朗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正确、通顺。

  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练读,交流识记办法,提高认字能力与质量。把诗句读准确、流利。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画》教学设计及理念 相关内容:18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影子》教学设计610.《松鼠和松果》练习题快乐的节日教学实录ie üe er《春雨的色彩》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教案识字5比尾巴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习质疑。(我们能把诗读正确了。诗中有什么地方你还不懂的吗?)

  如:为什么近着听,却听不到水的声音?为什么人来了,鸟不惊?为什么春天去了,花没有谢掉?等

  2、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近听 水无声(?)等。

  3、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可以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看谁读懂的问题多。

  4、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导读如下:

  a“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想读这句诗呢?谁还想读读?谁想向她这么读?用你的声音读出远山的.美来。引读“远看——”

  b“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为什么你要这么读?谁也想来读?

  c“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相机教学“春”,组词,认识部首,春字头。人在画外看,却如画中游。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d“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相机教学“惊”,并认识部首竖心旁。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

  a 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

  b 看书中插图。这是一幅画。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鸟。你能按照老师指的内容,读出相应的诗句吗?师指“山”,学生读“远看山有色”等。在课文中画出“山、水、花、鸟”四种景物。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意图::《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不需要繁琐解析。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卡片让学生拿在手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卡片上的字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范写——生写——评价。重点指导撇和捺,多发现写得好的地方,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与兴趣。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4、诗歌是人们最喜欢朗读的文章。以后,我们还会学到很多这样的诗。老师这儿有几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背一背。配乐,师生共读。

  意图: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避免枯燥单调的学习。本环节重点是写字教学。积累语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画》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教学难点: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熟读课文,把学过的5个生字各写3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平时可能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我牵着走的,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课堂气氛也很不好。所以这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游戏。没想到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什么猜字谜、编儿歌、编故事,教得有模有样。学的同学因为看到是同学当老师,很有亲切感,个个是兴趣盎然。而我自己就在一旁略加提点,非常轻松。所以新课程一再指出课堂要在老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有了自主投入,学习效果就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自然老师学生都轻松。多一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去备课,也许教学设计会很不一样。

《画》教学设计5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

  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

  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

  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

  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

  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教学设计6

  一年级下 美术

  教学目标:

  1.能对物象展开联想,找到与之有逻辑关联的形象。

  2.运用层层包围的添画方法,画一幅有趣的画中画。

  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运用层层包围的添画方法,展开联想,画一幅有趣的画中画。

  教学难点:

  能够形象地画出所联想到的形象。

  教学准备:

  1. 图画纸。

  2. 水彩笔。

  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冠状病毒需要戴口罩,小朋友们都要做好防护措施制作的故事画,引出《画中画》(板书:画中画)

  二、探讨理解画中画

  1. 出示儿歌,播放音乐,初步了解画中画。

  2. 出示儿歌讲的这幅老鼠和猫的图画。

  (1)出示图画,问:图画里都有什么?先画的是什么?(从小变大)

  (2)出示图画,问:先画了老鼠后为什么画猫?怎么又想到画一张床?(层层关联)

  (3)出示图画,问:老鼠画在了哪?猫画在了哪?(包围添画)

  (4)总结画中画的奥秘:从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3. 出示“小虫、小鸡和狐狸”图。

  (1)讲一讲:这幅图中的故事。

  (2)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添画事物之间的'距离要恰当,相邻两个事物的颜色有所不同。

  再出示“吉他和录音机”图画。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

  3、教师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

  5、 明确要求

  教师大屏幕出示画法:先画一个简单的形象,然后在它的外围加画其他形象,层层包围,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

  六、评价作品

  七、拓展延伸。

《画》教学设计7

  导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重点)

  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难点)

  课前独学:

  在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宝宝,并把它们多读几遍。

  看拼音,试着读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前面我们学过一首儿歌《猜一猜》,还记得吗?齐读儿歌《猜一猜》。你们喜欢谜语吗?那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则谜语,你们可要认真学习哟。

  二、预习可检测:

  1、出示课题,带读课题,

  2、打开书,自己小声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不会认,拼一拼试着读一读。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你看看共有几句,分为几行?

  3、指名读。

  三、识字我能行

  1、这首诗虽然只有4行,可藏着许多生字,昨天我布置你们预习,把横线上的生字画出来,你们画了吗?画了的请举手,不错。

  灯片出示,同位检查。

  2、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生字大声读几遍,组两个词。

  3、交流:这些生字中有没有你已经学会了的`字?(顺势学写“人”字)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共有几笔,怎么写,从什么地方起笔?……书空,练习写。

  四、合作我主动:

  1、学会了人字,其他的生字我们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好吗?

  2、你现在有什么好办法来认识并记住这些字宝宝?

  五、展示我精彩:

  1、识记方法我知道

  在小组交流识字办法的过程中,引导认识“远”“近”“还”三个字中所带的偏旁。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生字新词我熟读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式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检查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六、检测我不怕

  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苹果树,学生到大屏幕前点读并组词。

  七、朗读我能行

  1、课文我能读: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他们吗?请小声把课文读一遍。

  2、范读认真听:这是一首古诗,古诗有古诗的读法,,你们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并演示。古诗的每一行中间都要有停顿,这一斜线表示在这里要停顿一下,要读得停而不断,读得有韵味。哪第二行该在哪儿停呢?演示,再范读。

  3、带读我跟上:教师带读课文两遍。

  4、练习我认真:请同学们大声练习读课文。

  八、检测我不怕:

  1、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小组展示读(一人一行),齐读。

  2、练习背诵。

  3、这首古诗是一则谜语,谜底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

  九、质疑我开心: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2、你想提什么问题考考大家?

《画》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识记生字。

  2、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通过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好多事情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么坏。你只要会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课前准备:识字卡片、苏珊的画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个叫苏珊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画画,看,他画的漂亮吗?(出示苏珊的画)说起这张画呀,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那咱们快读读课文吧。

  从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遇到困难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解决。

  2、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情况,小红花作为奖励。

  3、谁愿意当“小老师”检查识字情况?(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互帮互学,解决困难,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理解课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的识字情况很好,你们能把课文也读这样好

  吗?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谁想到前面展示一下?大家来听,认真倾听别人读书是非常好的习惯。

  (指名读书,相互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文中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预想课堂情境:

  生:老师,我喜欢读的是第四段,我要给大家读读。

  生读完后,师:我要和你握握手,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读的好。

  师:知道好在哪儿吗?因为你读出了苏珊高兴的心情。

  可苏珊为什么高兴呢?谁还能再这样读一读?我们读书就要这样,把课文读准确、有感情。谁还想读?

  生:我想读第六段。

  师:你认为自己读的怎么样?读出了怎样的感情?

  生:我读出了苏珊得第一后的高兴心情。

  师:如果也你们觉得他读的有感情就为他鼓鼓掌吧!

  生:谢谢!

  师:就因为你读的好,你才得到了这么热烈的掌声,老师真为你高兴。

  生:我喜欢读第二段。

  师:第二段还用高兴的语气读吗?

  生:是伤心。

  师:为什么伤心呢?

  生:因为他把要画好的画弄脏了。

  师 :那你快读读吧。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生评价后师:平时你爸爸和你说话时用什么语气?(生畅所欲言)这篇课文中爸爸说了几次话?你认为怎样读合适?试着读一读。看谁读的象?

  读后问:你们喜欢文中的爸爸吗?为什么?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抓住“他把坏事变成了好事”问,爸爸把什么坏事变成了好事?

  师:还有哪段要用高兴的语气读?为什么?读一读。

  师:我发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读课文读得用一个字说,那就是——

  生:棒!

  师:好了,现在咱们就把对每一段的感受送到课文中读一遍,要读出自己的'滋味。

  小结:通过刚才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你认为苏珊爸爸说的话有道理吗?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当时是怎样解决的?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会认真倾听,在互评中提高自己。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使学生的见解得到充分发挥。

  反复阅读讨论,真正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其中情感。

  使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的习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指导“比、第”的笔顺。

  3、小组讨论如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

  4、在田字格中怎样占格才漂亮,小组交流后描红、写字。

  自主识字,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 惯。

《画》教学设计9

  一、设计思路

  一直以来美术活动都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之一,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和最常用的,一双小小的手,它不仅能做许多事,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大班幼儿对自己手的了解更理性一些,愿意了解每个手指的名称,体会自己手的本领,同时愿意尝试各种和手有关的创意活动。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有趣的手指印画》。在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现阶段发展水平,通过欣赏、启发等形式,将活动层层推进,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降低了活动难度。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手指的作用及指纹。2、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3、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难点: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活动准备:

  1、教师范例画(单个的手指印画和手指组合印画)2、幼儿用纸、颜料、油画棒、抹布、水彩笔。

  五、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手指印画”的范例。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漂亮的画,大家仔细观察,都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的'内容。)教师:它们是用什么画的?(引导幼儿说出手指。)

  教师:你知道这幅漂亮的画是怎么做的吗?(引导幼儿了解组合画。)

  (二)基本部分:

  1、了解手指的作用和指纹。知道手指指纹还可以作画。

  2、介绍作画所需要的材料。

  3、示范与讲解制作过程。教师向幼儿示范手指印画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1)用任意一指蘸颜料,在合适的位置用力按。

  (注意手指蘸的颜料要覆盖整个指肚。若颜料太稀,注意在颜料盒旁边刮一下;若颜料太干,注意尽量让颜料覆盖整个指肚;可以尝试分别用五个手指进行印画,注意一个手指尽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2)待颜料干后,用铅笔在按出的形状上进行添画、创意。(鼓励幼儿尝试用多个手印进行组合创意。)

  (三)结束部分:

  教师鼓励幼儿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方法来做自己作画!

  《有趣的指印画》教学反思

  一、优点:1、活动流程较流畅,能基本按照计划实行。

  2、所选取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兴趣需要。

  3、能让幼儿基本掌握用手指印画的技巧。

  4、能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

  二、缺点:1、活动中太重视原计划,缺少变通。没有很好处理预成和生成。

  2、语言不够生动活泼,没能十分吸引幼儿。

  3、在指导幼儿印画技巧时没能十分清晰地教授。

《画》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故事画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智育目标]: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故事中主人公设计形象。尝试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素质发展目标]:让学生知道一些有趣的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了解什么是故事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绘画形式来表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自己编的故事的片断。

  [教学难点]:用色彩来强调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水粉画工具、水彩画工具、彩色笔等。

  学生活动设计

  课下让学生收集一些谚语故事或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小朋友收集了哪些谚语或成语故事?

  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后羿射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课件演示

  课件来表现《后羿射日》这个故事,学生用语言来转述这个故事:

  1、十个太阳在天上神气活现,土地干裂,河流干了,人们都快晒死了。

  2、后羿接过王母娘娘手中的神箭,决心射下太阳。

  3、后羿拉弓向太阳射击,太阳一个接一个掉了下来。

  4、最后天上只剩一个太阳,后羿成了英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在学生欣赏的同时,进行提问:

  1、四幅画中,为什么第一幅太阳的.颜色是那么鲜艳,而第三幅的颜色却暗了下来?

  2、如果是你画这些画,你准备用什么颜色和神态来表现太阳和后羿?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画。请学生尝试简单地说出故事画的定义。

  三、了解故事画的定义后,学生继续介绍自己喜欢的故事,特别是自己编的故事。

  四、活动评析

  在评析阶段中,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故事画,简单介绍自己的故事,自己先评析,然后其他学生评析,教师作扼要的点评。为了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得到评析,可以分成小组评析,各抒己见。

  五、课外延伸

  在课外延伸阶段,进行敦煌壁画中的故事画《九色鹿》的欣赏,并请学生观赏一些泥塑的谚语故事和成语故事,使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的故事画产生热爱之情。

  教后反思:

  本课是小学阶段学习中国画方面知识的最后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描绘,检验一下学生们对中国画的材料及工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力图在表现故事情节场景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引导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汲取素材,在收集和查找相关资料及创作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审美能力必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生活的道理。

  在这节课上,学生都作画了,而且都在轻松、认真地画,可见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兴趣驱使学生主动、热情的参与和学习,足以表明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巧拨学生的兴趣,由兴趣引发动力,更好地进行创作。

《画》教学设计11

  一、设计理念:

  体现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在课堂中的整合与运用。集中识字有利于识字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高效的识字方法;而字不离词,词不离文,随文识字则渗透着阅读教学,有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识字教学与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字、词义的理解更胜一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对我校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探索。

  二、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课前准备:

  1、PPT课件

  2、生字词语卡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

  师:知道她的名字吗?

  生:玲玲。

  师:提示读法,“玲”是边音,后鼻音,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生:读。

  师:同学们真聪明,请仔细看老师是如何写的。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

  生:观察,书空。

  师:比一下,看谁在“我会写”中写得好!

  生:书写。

  师: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玲”字的?

  生:令加上一个王字旁……

  师:总结,同学们用了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玲”字,“玲”字多用于人的名字。我们还可以给“令”字加许多偏旁呢,谁来试一试?

  生:冷 怜……

  师:出示课件,复习巩固以下字:铃、拎、冷、怜

  师: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初知课文内容。

  师:播放课文朗读。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标出段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板书以下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三)总结全文

  师: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引读。

  生:一等奖

  师:她高兴吗?

  生:高兴

  师:板书高兴。是啊,正像玲玲爸爸说的话一样,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引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老师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事:讲述衣服被划破了的故事。

  生:听。

  (四)品读,情感升华。

  结合板书,师生共同回顾玲玲的情感变化。

  师:最开始,玲玲看到自己的画很——————

  生:满意。

  师:画弄脏了,玲玲很——————

  生:伤心。

  师:听了爸爸的建议,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很——————

  生:满意。

  师: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玲玲很——————

  生:高兴。

  师:找出玲玲的爸爸说的话,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一读。

  师读叙述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玲玲的话,一部分同学读爸爸的话。

《画》教学设计12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玲玲的小女孩因不小心把已画好的画弄脏,由最开始的着急(“哇地哭了起来”),经过爸爸对她的启发,最后竟然变坏事为好事(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只小花狗),改后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的故事。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文中玲玲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强调要保持好的心态,才能将劣势转为优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玲、详、幅、奖、催、叭、脏、筋”,积累“端详”等词语。

  2、会写“玲、叭、楼梯”四个生字。

  3、把课文的前七自然段读正确,读通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1、懂得“端详”等词的意思,灵活运用所学生字;

  2、写好“楼梯”二字。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有位小朋友来到了我们二(二)班的.课堂,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瞧,她向我们走过来了,还在向我们打招呼呢!(PPT1)让我们认识一下她吧。(教读“玲”的拼音)看老师写她的名字,仔细看哦,它是左右结构王字旁,但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是个“命令”的“令”,不是“今”。会写了吗?赶紧把她的名字端端正正写在“我会写”的田字格里吧。

  2、玲玲是位很聪明的小姑娘,她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扫清障碍,为读通课文做准备

  1、小朋友回去都预习课文了,老师现在要考考你们,看你们预习得怎样了?(PPT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这些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了,下面就把它们带回到课文中去读读课文吧,你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端起书本,开始吧。

  3、读完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长的句子,想请小朋友来教教老师怎么读,行吗?(PPT3)自己先读读看。指名读,教师跟读,齐读等。

  4、下面咱们再把这些生字朋友带到课文中去,同桌之间你一段我一段再把课文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小朋友知道得可真多,老师要奖励你们欣赏玲玲的画,请看:(PPT4)

  2、这幅画画得怎样呀?自己先读读第一自然段,玲玲对这幅画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很(满意的),板书:满意。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端详)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像老师这样是不是端详呢?(教师示范)哪位同学来演一演?对,他表演得真不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个遍就是“端详”。谁能读好这句话?她读得真不错,咱们也学着她的样,把这句话读一读。

  3、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赶快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读后出示PPT6。

  (1)自己读读这一段,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难受、着急)

  (2)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究竟玲玲会怎么做,咱们下次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

  1、教师范写“叭”“楼梯”三字。

  2、学生观察,指出写时应注意的地方,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3、学生写,写一个看一个,争取写得一个比一个好。

《画》教学设计13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少,孩子们捡石头、玩石头时,我发现他们对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爱不释手,并对石头展开丰富的想像:“这块石头象螃蟹”、“这个象苹果”于是我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块,开展了“有趣的石头画”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创造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敢于大胆想象、多方位观察,能根据石头的形象变出相应物品。

  2、体验在石块上作画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学习欣赏别人的作品,并主动与同伴分享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小石块。

  2、棉签,水粉颜料,水彩笔人手一份。

  3、图片,几块画好的石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收到了石头国国王的一封信,他说在他的石头王国里到处灰溜溜的,难看死了,它想请小朋友帮忙把石头王国变的更漂亮?你们愿意帮忙吗?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讨论启发想像

  师:你们想怎么帮助国王把他的城堡变的`多姿多彩呢?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像。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不同的石头。

  (三)认识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师:现在我们去帮石头国王吧!请你们观察这些小石块,动动小脑筋,它的形状像什么,适合画什么?

  2、教师出示画好的石头造型,引导幼儿观察

  3、要求:每块石头的形状都不同,我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石头,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朋友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4、作画过程:第一步:根据石头的形状用水彩笔在石头上画好图案的轮廓。第二步:用颜料或彩笔图上颜色。第三步:完成。

  5、要求:(1)保持画面干净。(2)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帮助个别幼儿确定主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引导幼儿借助石头本身的外形,把它想象成某件物品,然后进行描绘。)

  (五)集中交流体验成功

  师:你刚才画了什么?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将画好的石头送去石头王国。

《画》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掌握树木山石的画法。

  教学难点

  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我们到大山游玩常常会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使我们很想用笔把它表现下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水墨风景世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34页认真欣赏。

  (板书)水墨风景画

  二、欣赏分析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幻灯片中的作品)

  1、 水墨画是中国的'国粹,这就是水墨画。(出示课件)

  师(提问):大家觉得它美吗,美在何处?

  生答师总结:它若影若现

  2、 出示课件:这三幅大师作品,描绘的是同样的内容,概括的说画的是风景,详细的说它画的是什么吗?

  生答师总结:树和石头

  师(提问):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什么呢?

  生答师总结:就是云和水,这种画法叫做计白当黑,所以我们只要画好树和石头。同时你也表现出了云和水

  三、学画松树

  画好树和石头需要长期的积累,这节课老师教大家画松树(出示课件)这就是松树。

  1、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思考松树有哪些基本特征

  (1) 树的枝干从粗到细(其实这是所有树的基本特征,如果从细到粗,那么这

  棵树就倒了)

  (2) 树皮一圈一圈,像鱼鳞。(这种画法叫鱼鳞法,出示课件)

  2、 经过观察,大家已经掌握了松树的基本特征,可以开始画它了。

  需要如下

  (1) 画松树从树干开始,从上往下画,松树枝干形态各异,树干朝下(示范)

  (2) 画宽树干画树皮,鱼鳞画法,其实就是半圈半圈

  (3) 树叶画法:松树的树叶叫松针,松针的形状很多,有马尾形的,有扇形的

  画松针要一丛一丛的画,将大量的松针进行堆侧,注意聚散。

  (4) 最后加些细节,这叫点苔,主要代表断了的枝干,同时也代表苔藓(松针

  示范)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画》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 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 学生动脑筋猜

  ⑶ 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 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 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 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 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 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 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 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 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 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 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 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 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 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 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京( ) 声( )

  运( ) 听( ) 惊( ) 色( )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画》教学设计06-14

画的教学设计09-02

画的教学设计09-07

《画》教学设计07-02

《画》教学设计04-23

《画》教学设计范本06-14

《画杨桃》教学设计06-12

《流动的画》教学设计06-14

画水果的教学设计06-14

《秋天的画》教学设计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