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计算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设计1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讲授计算机文化知识和微机基本使用方法的入门课程,内容着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兼顾实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模块:教材资料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二、参考资料
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这里面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优秀教材还有普通本科“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满足部分专升本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文献资料
我们的文献资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平台,在上面能解决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网络课程以及网上动态教学信息等。
第二模块:课程目标及学前指导(双导环节)
一、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文字和数据信息处理技术。
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综合素质目标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养成使用信息技术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而服务的.习惯。
二、学前指导(面授导学)
本校专科学生基本情况是学习基础为非零起点,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大多数生源为学历低的在职人员,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部分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注意任务的层次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有可能因为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
三、面网教学过程及学习建议(网上导学)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依靠已有的教学媒体。知识性的内容主要通过自学文字教材完成;操作技能必须通过上机实习完成;录像教材将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定期辅导讲解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集中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定期的网上学习辅导和答疑活动。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应首先理解教学大纲内容,其次了解教学媒体的种类和功能,再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字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媒体配合使用方法和学习建议,采取下列步骤循序渐进地学习:
1. 阅读和预习学习内容;
2. 观看录像教材或教学光盘;
3. 完成思考和作业题;
4. 上机实验;
5. 集中辅导和答疑;
6. 使用学习效果测试系统自测学习效果;
7. 通过自测结果发现问题,返回上述相关的步骤解决问题。
由于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再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上机实验在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中起决定性作用。
计算机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对Windows的概念、功能、特点和桌面有一个初步了解
重点:WinXP的桌面的操作难点:WinXP的桌面的操作教学过程
Windows中文版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功能强大的多任务、多窗口的中文操作系统,它拥有强大的网络功能,可把桌面排版、图象处理、多媒体技术集为一体,成为一个集成化的操作系统,并且在系统中内置了许多相当有用的工具软件。
一、什么是操作系统(提问)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系统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硬件、软件资源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这里所谓的“资源”当然不是指自然资源,而是指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的各种能力。比如计算机运行程序的能力,存储能力,打印机的打印能力等,可以说计算机系统各种资源能够相互协调,有效地进行工作,都依赖于操作系统的统一控制,因此,一台电脑只有安装了操作系统,才能进入最基本的工作状态。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来操纵计算机,可以省去很多具体细节,从而获得良好的应用环境。
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CPU管理
2、存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用户接口
三、Winxp的特点
Winxp以其更直观的工作方式、更出色的系统性能、更快捷的运行速度,以及对硬件更好的支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它除了具有Windows95的多任务处理模式、全32位完整的操作系统、虚拟内存管理、即插即用、支持长文件名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更新的硬件及软件支持
2、更强的界面设置
3、更高的可靠性和管理性
4、Internet集成
四、Winxp的桌面操作(教师演示)从图中可以看出,Winxp桌面上放置了图标、“开始”按钮和任务栏。桌面占据了整个屏幕空间,它是使用者工作的地方,就象我们的写字台、办公桌。桌面上从上向下排列的图形就是图标,每个图标代表一个应用程序。由于放在桌面上的应用程序不需到处查找,直接双击就可运行,因此也称桌面上的图标为快捷方式或快捷图标。桌面的左小角有一个“开始”按钮,用来打开“开始”菜单,执行Winxp的各种命令,以及启动应用程序。桌面的最下面有个任务栏,任务栏上一般放有工具、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按钮,它主要用来切换应用程序。
1、鼠标的使用
向学生演示不同状态下鼠标的不同指针形状及含义。 A、就绪状态
B、正在执行状态,需要用户等待C、后台操作
D、移到窗口或图形边界时的状态,此时可以改变窗口或图形的大小E、移动状态,此时可以可以拖动窗口或对话框F、文字选择G、链接选择
2鼠标操作方式及方法A、左键单击B、右键单击C、双击D、拖放
3、键盘的使用
Winxp下的键盘操作大多是通过复合键操作实现的。例如: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当前文件夹中的所有内容,可以用复合键Ctrl+A来完成。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先使用鼠标完成操作,待熟练后有些操作可以用键盘来完成。
4、桌面的布置
Winxp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习惯和使用风格来布置桌面。对于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将该应用程序设置为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这样当需要使用时,双击该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就可以了。为了使桌面整齐、干净、用户可以将没有用的快捷方式删除。还可以重新命名、重新排列等。 A、创建快捷方式
创建快捷方式有许多,这里介绍最常用的2种。(1)使用快捷方式向导(2)使用拖放方法B、移动快捷方式
如果希望将快捷方式放在桌面上的明显位置,只要将鼠标指针放到该快捷方式的图标上,然后按下左键并拖动图标到目的位置就可以了。 C、重命名快捷方式两种方法:
(1)选中图标,再用鼠标单击图标名,然后在编辑框中输入新的名称,输好后按确认键。
(2)将鼠标指向该快捷方式的图标,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输入新名称,然后按确认键。 D、删除快捷方式(教师演示)
(1)选中图标,然后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在出现“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2)将鼠标指向要删除的快捷方式,然后按下左键将其拖到“回收站”图标上,松开左键,在出现“确认文件删除”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 E、排列快捷方式将鼠标指针移到桌面上的空白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排列图标的方式,如可选择“按大小”“按日期”等。
5、“开始”菜单的使用A、“开始”菜单的内容(1)程序:主要用来启动程序
(2)收藏夹:是Winxp新增加的选项。该选项用来收藏从网上下载的文件、频道信息、软件更新信息等。
(3)文档:此选项包含了用户最近处理过的文档。
(4)设置:包含“控制面版”“打印机”“任务栏”“开始”“文件夹”“活动桌面”等,通过它可以使用户改变Winxp的设置。
(5)查找:可以让用户查找文件、文件夹和计算机,也可以查找网上的.资源和用户。
(6)帮助: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帮助信息。
(7)运行:可以运行在“开始”菜单中没有列出的程序。(8)注销:用来注销某一用户在系统中的登记,取消该用户。(9)关闭系统;可以关闭Winxp系统。 B、“开始”菜单的指定(1)向“开始”菜单中添加程序(2)从“开始”菜单中删除程序
6、任务栏的使用A、任务栏的组成
一般情况下任务栏的左边有个“快速启动”工具栏,它可以让用户迅速打开Internet Expre等主要应用程序。任务栏的右侧放置了一些图标,用来修改系统中常用的设置,如计划任务程序、输入法、音量等。 B、利用任务栏切换应用程序和窗口
Winxp系统有多任务处理功能,可以同时启动多个应用程序,每个启动的应用程序在任务栏上都有个相应的按钮,单击这些按钮,就可以在多个应用程序或窗口中切换。 C、改变任务栏的大小D、调整任务栏的位置E、自动隐藏任务栏
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单击其中的“设置”菜单项,并从其级联菜单中选择“任务栏和开始菜单”选项,这时回出现“任务栏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的“任务栏选项”中选择“自动隐藏”,再单击确定。学生练习
1、什么是操作系统?
2、Winxp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操作题)
3、熟悉Winxp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5、将“画图”程序添加到“开始”菜单下
6、将任务栏隐藏
7、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创建“WORD”的快捷方式
计算机教学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
计算机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继续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
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
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
计算机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中的第一节,主要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简要介绍,通过本节的学习,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涉及的电脑知识和术语很多,在整个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我在讲授这节课时打算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三个方面:
1. 知识目标: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了解常用的计算机软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介绍
难点:形象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四、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通过“动手”活动进行学习,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肯定。他们在小学接触过信息技术,已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但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是太长,学法指导较为重要。
本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从来没有看见过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老师提供的课件图片,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另外我把学生分成小组,采取抢答、竟赛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兴致,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讲解点拨法”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内部的部件,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前先给学生展示部分计算机部件图片,例如:主机箱、CPU、内存条。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个计算机系统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自有何作用?相互之间有何关系?”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计算机系统简介。”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实物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布置任务、探索新知
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让学生根据授课地点自由分组,我设计了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打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要求每组由学生推选出组长,由组长来组织本组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任务,要结合着计算机硬件实物来解答本组相应的自学思考题目。
附问题设计:
(1)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有哪些?
(2) 计算机的输出设备有哪些? 分别起什么作用?
(3) 主机箱内有哪些部件?计算机的大脑是什么?内存条和硬盘有什么不同?
(4) 一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如下的学习的资源:
自制的介绍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课件图片——包括主机箱、硬盘、主板、内存条。
2.认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让学生仔细看课件中的界面图。教师提出“该图的界面上包含了哪些软件?哪些软件是应用软件?你还知道哪些软件?”小组展开讨论,并尝试将这些软件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分类,等小组汇报时选一位同学发表本组的意见。
(三)小组抢答,汇报交流
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教师和其他同学对答错的题目给与纠正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检验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争议的问题师生一起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点拨总结,拓展创新
本节知识点更多,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我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以板书的形式,将所学内容更加清晰、条理化。
学完新知识后,在剩余的时间里,我推荐一些教学资源网站,自由学习,让那些对电脑知识情有独钟的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提高,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计算机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的输入是计算机操作基础中的基础,而“写字板”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亦为今后学习word做了完美的铺垫。本节课从初识键盘、认识写字板、输入英文字母、输入汉字四个方面展开,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入工具之一键盘的布局,并使学生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学会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之类的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技能基础。
学情分析
1.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郭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这是一群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在家在校都难以接触到计算机(三年级32人,具调查竟无一人家里有计算机,而学校也只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大都听过、见过但很少摸过计算机,所以教学起来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所幸三年级只是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年,所以对基础要求也不高,况且指法方面毫无基础可能会更好。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大略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窗口的基本操作、但对窗口各部分的名称记得还不是很熟,在介绍写字板的窗口组成时有必要再复习一下。
3.学生认知障碍点:相对来说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本应至少分作三节课来教学、练习,但因学校只有一台电脑,难以提供学生大面积、长时间的练习,故在一节课内介绍完学生可能只能掌握些理论,要形成一定的技能只能靠以后安排练习课解决。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计算机键盘。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2、过程与方法:初识键盘靠教师用实物介绍,学生在纸质键盘上进行简单练习;在写字板中输入中英文靠老师演示,若有余时尽可能让学生用计算机实践一番。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任何技能的形成都是理论+实践的结果,都有规律可循。让学生明白基于视窗的各种软件的打开、关闭、窗口布局都有相似性,可以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输入
2、教学难点:利用上档键输入上排符号;汉字词组的输入
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好教学用电脑、指法图片
2、学生准备一张纸质键盘
计算机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有哪些神奇的功能、计算机的发展。并认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人类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信息技术公民。
过程与方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分析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开展教学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了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和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
教学难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媒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计算机有什么神奇功能呢。
二、新授:
1、计算机机的神奇功能
让学生说说计算机在生活中能做些什么?
师总结:计算机能进行科学计算、气象预测、实验模拟、辅助设计等等。
主要列举在学校里计算机可以帮助老师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等事例。
2、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计算机有哪么多功能,它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说说现在的现在计算机和以后计算机的发展。让学生发表言论。
3、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
4、爱护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高科技产品,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工具,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做到爱护。关于怎么爱护,请学生自己说说,师在根据书的的爱护知识进行总结,最后通过练习想一想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意识。
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三、总结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以下的知识:
1、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及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
2、了解了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和发展历程。
3、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4、了解了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
5、知道了怎样爱护计算机。
计算机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
2、学会查杀计算机病毒
教学重点:
了解有关计算机病毒的信息,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安全使用计算机。当计算机遭受病毒侵袭时,可以合理查杀病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计算机病毒也随之到处传播。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就会影响正常使用,甚至会引起系统瘫痪。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生阅读课本,把不明白的`记下来
三、师生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填写表格,可上网查找资料。
1.了解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和生物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一段程序代码,它是某些人有意开发出来的有破坏能力的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种类、特点、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A计算机病毒分类: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搜集、整理,并介绍相应的杀毒软件使用方法等,填写P34,36,37。
B计算机病毒的隐蔽性:明白计算机病毒会隐藏潜伏在计算机内,时机合适时便会发作。
C如何预防、防治计算机病毒
关于“网络安全防护措施”,根据搜集整理的病毒资料,讨论病毒对网络的危害以及从哪些方面对病毒进行防治。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交流如何从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文明守法的公民。
五、交流:
学生示范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操作过程,使大家学会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提醒各种杀毒软件有其独特的优点,再好的杀毒软件也不能清除所有的病毒,所以还是应以预防病毒为主。
计算机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传递、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词。
本课的生词大体可分三类。一类如“电脑”“媒体”“多媒体”,课文中已经做了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就可基本理解。另一类如cd、vcd、卡拉ok,如果学生见过实物,也不用解释;对没见过实物的,教师告诉他们这些东西的功能、作用即可。还有一类是只要联系上下文思考,就可大体理解的,如“繁衍”“迅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做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二、带领学生参观多媒体设备,并请电教老师为学生讲解、演示,以便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
三、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把握本课介绍的几个要点。
启发学生认真读课文,要反复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勾画批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基本理解课文讲的几个要点。
2、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比如,读第二自然段,只要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确实,在一开始发明计算机的时候,人们是用它来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的”和“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不单单用于计算了”两句,就自然弄清了初期的电子计算机和今天被称为电脑的电子计算机的关系。再如,读第四、五自然段时,在通读的基础上,抓住“要建造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也必须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等重点句,就弄清了在多媒体处理系统中,其他设备同电脑之间的关系。
二、引导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在跟同学们共同讨论、交流中深化自己读书的感受,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启发学生再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1)计算机是用来计算的机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2)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和电脑是什么关系?对类似上述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至于计算机能“神”到什么程度,在讨论时,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想象,或选读《21世纪社会集锦》再想象一下计算机能“神”到什么程度。
三、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给远方的亲人发电子邮件;帮助老师做多媒体课件。
四、作业:
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电子计算机————————→电脑
发│
用来计算 展│ 文字、语言、声像、图片
迅│ 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
猛↓ 听cd,看vcd,唱卡拉ok……
计算机会越来越“神”。
教学反思:
教学《计算机与多媒体》一课,我让学生小组自学,提出有难度又有价值的问题。例如:计算机是用来计算的机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和电脑是什么关系?另外,针对文中的省略号展开讨论,最后让学生想象未来的计算机会是什么样,这样的引导、设计,挖掘了教材的.深度、广度,如石击水,溅起一朵朵创新思维的浪花,使学生获得了超越教材的知识与能力,更体验到了“我能行!”的自信与快乐。
反思我们的教学,缺少的或许不是对教材的熟练与否,而是对教材的深挖掘、新发现、精设计,结果往往是浅尝辄止。新教材尊重个性化的学习,倡导多元化解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善于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挖掘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非奴隶式的“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设计出课堂教学的亮点。
计算机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2.了解各种典型的、常见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主题资源网站自主学习,了解计算机五大部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来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DIY吗?
(Do It Yourself的缩写)
活动3:计算机DIY,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虚拟DIY一台计算机。
2.师:那么,你对计算机了解多少呢?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计算机……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介绍活动3,计算机DIY的含义。
设置疑问,
引入课题
二.新授
(一)了解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a)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①打开《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题资源网站,自学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然后完成学习任务单背面的填空题。
教师巡视指导
②讲解填空题。
b) 教师分别讲解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配合解剖一台旧的电脑主机
1. (运算器和控制器)(它是核心部件)w w w.xxjx sj.comcpu
2. 存储器(分类、具体位置、基本单位、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输入设备(作用、分类)
4. 输出设备(作用、分类)
(二)课堂作业
作业纸的完成(围绕计算机的各个设备到底属于哪个大类展开)
学生分组自主学习,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及其作用
通过观看教师讲解知道各种硬件它的位置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一步检验学生自学成果,加深对各种硬件的理解
通过做练习的办法,弥补听课过程中的不足,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新知识?
四.作业
预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软件组成
教案说明:
我校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差,其中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从未使用过电脑,所以在教学进度上相对较慢。
《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是初中信息科技(地图版)教材第一单元《活动3:计算机DIY》中的第一课,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和基本工作原理,共需4课时。本节课是《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第一课时。因此,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
具体教法主要先是通过自做的专题网站进行自学,一方面对所学的知识有个大概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而且还可培养他们对做网站的兴趣;然后,通过解剖一台旧的电脑主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的第11课,主要介绍了Windows自带的记事本和写字板以及在写字板中的简单文字排版。我觉得课本内容跟课题名称并不算十分的吻合,且写字板学生基本不曾使用,另一方面,学生对字处理工具WORD本身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对教材内容大胆处理,用WORD作为计算机写作的基本工具,将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点尽量展现出来,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认识到为什么要用计算机来写作,习惯用计算机来写作,达到教学内容与课题名称的高度吻合。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对象本为七年级(初一)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对WORD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应用。但学生来自不同的区、市、县,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各不相同,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学习任务中增设拓展任务。对于这样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来学习,让他们自己学会怎样解决问题,而不教会他们怎样来操作,所以在操作环节以先练后讲为基本思路,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自己寻求解决办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计算机中常见的写作工具;
(2) 输入法与键盘基本常识;
(3) WORD中文字、段落和页面的基本操作,满足一般情况下的写作需求。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学完成任务,体验合作学习、网络学习、实践探索都是快速熟悉一门工具软件最直接的办法;
(2) 通过一系列小任务来体验我们为何用计算机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有助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 遇到困难时,学会主动寻求帮助,也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人,形成团结、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WORD中相关输入和修改、段落的编排
教学难点:WORD中相关输入和修改、段落的编排
五、教学策略
以请假条、日记和入团申请书手写版与计算机电子版的对比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计算机写作的优越,引出“用计算机写作”这个课题。用计算机写作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首先是工具的选择,提出用WORD来写作,然后是输入法的选择和文字的输入,最后提出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及是文字和段落的编排。在文字和段落的编排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来发现当前文档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关任务,提出的任务都是用计算机来写作所必须的基本操作,并且能够充分体现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越性。这部分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给学生提出合作学习,网络学习,自行实践探索等学习应用型工具的有效方法,这样帮助他们快速达成任务。在学生先行探索实践后再进行讲解,以学生示范和教师点评讲解相结合为主要的讲解方式,接下来学生再次完成刚才未达成的任务,并给层次较高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拓展任务,鼓励他们创新的设计。最后是作品展示和提交作业,并做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才是本课的最关键点,需要梳理出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点。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接入因特网的`多媒体电子教室;
资源准备:教师教学课件,入团申请书原稿及任务。
七、教学过程设计:
1.两相对比 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展示传统手写请假条、日记和入团申请书和电脑版的图片,观察他们的不同点。
并在对比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是你来做这些事情,你选择用什么方式呢?若学生有不同选择,适时提问。
学生活动:
观看展示,并感受它们的不同点,能够初步感受用计算机来写作的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
设计意图:
对比引入,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计算机写作与传统手写方式的不同,并作出选择意向。
2.写作准备 工具选择
教师活动:
展示课本和大家习惯的写作工具记事本、写字板和WORD,让学生知道它们的名字,并做出选择。
学生活动:
说出三钟工具的名字,并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工具,基本上所有学生选择用WORD,选择WPRD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功能最强大。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学生会选择他们平常用的最多的WORD,以此引出后面的学习都在WORD中开展。
3.写作准备 键盘和输入法常识
教师活动:
提出四条有关输入和输入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天空,了解常识。
四个问题如下:
①中英文之间快速切换的快捷键是( );
②多种输入法之间依次切换的快捷键是( );
③输入时不管怎么切换打出来的全是大写字母,可能是按下了( )键的缘故;
④输入汉字时若第一页没有你需要的汉字,可以通过按( )键往后翻页。
学生活动:
查看问题,思考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
在用计算机来编辑各种文档的时候,学生普遍会遇到上述的部分问题,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对他们用计算机来写作会有帮助。
4.开始写作 有问题的入团申请书
教师活动:
展示一份有很多问题、错误的入团申请书,让学生找找文档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预设了很多问题,以对应后面的打造计划。)
学生活动:
观看教师展示的入团申请书,思考讨论一起挑毛病。
设计意图:
相对于教师直接给出文档中的问题,让学生先自己发现问题,让他们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更有利于他们持久的学习。
5.开始写作 探究练习 修改完善入团申请书
教师活动:
打造更完美的入团申请书:结合学生自己前面发现的问题,教师提出7大打造任务作为基本任务,要求学生按照7大任务一一完成。(7大任务的选择来源于入团申请书的打造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出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越性。)
由于是未讲先练,以练带学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学习方法:学生互助学习、网络搜索、实验探索都是快速学习操作的好办法。
7大问题如下:
①将标题“入团申请书”居中、文字颜色红色、字体设置为黑体,字号设置 成“二号”,正文字号设置成四号;
②敬爱的团组织后面应该有“冒号”,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面应该有“感叹号”,阅读了马永春老师编写的共青团基础知识读本,这本书的名字前后应加上书名号,请补充上去;
③因为打字时的失误,将申请书中所有的“主义”误打成“主意”了,请将它们全部修改过来;
④将正文首行缩进两字符,行间距设置为1.5倍行距;
⑤将最后面的申请人姓名改成你自己的名字,年月日修改为今天的日期;
⑥给文章加上页码,页码位于底端居中;
⑦以“XXX的入团申请书”为名保存文档于D盘,XXX即为你自己的名字。
学生活动:
接收教师提供的入团申请书;
按照打造任务操作练习;
操作中可与其他同学交流或网络查找。
设计意图:
用计算机写作的重点是打字和打字后的编排,因此要求学生完成7个打造任务,修改入团申请书中的错误并让其更加规范。
6.示范学习 解疑释难
教师活动:
邀请学生上台为其他学生示范操作办法,学生和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针对问题补充讲解并答疑。
学生活动:
学生上台示范操作;
倾听教师讲解答疑。
设计意图:
学生示范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解决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觉得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7.继续任务 提高创新
教师活动:
让学生继续完成刚才未完成的任务;
全部完成任务的学生继续拓展任务:个性定制(打造更具特色的入团申请书)。
学生活动:
继续练习完成任务;
发挥创意,制作更具特色的入团申请书。
设计意图:
讲解后继续完成任务,并一定程度上体现分层,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思考的空间。
8.展示作品 提交作业
教师活动:
展示个别学生“个性定制”后的入团申请书。
学生活动:
学生观看展示,并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
激发创作热情,互相学习。
9.课堂小结 升华提炼
教师活动:
以问题式的形式展示课堂小结知识性要点;
将知识性要点提炼出来,形成总结性文字,归纳出用计算机来写作的优点。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知识性小结;
倾听教师的提炼性小结。
设计意图:
将小结分成两个层次,并具备一定的交互性。
计算机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机能正确读写本自然段13个生字,理解“雄伟、耸立、精美、永垂不朽”的词语的意思。
2、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过程及其周围的建筑,利用计算机仿写一段话。(有顺序,有重点)
3、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要点: 自学课文——检查——拓展练习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学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用电脑来学习一篇课文《北京》,这节课重点来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请大家点按北京进入课文。(出示第二小节课文)
北京城的中央(yāng)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是雄(xióng)伟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5座汉白玉石桥。金水桥的.东、西两侧耸(sǒng)立着一对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城楼、小河、石桥、华表组成了一幅美丽、庄严的图画。广场的南面是毛主席纪念堂(táng)。西面是人民大会堂。东面是中国历史(shǐ)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广场中央矗(chù)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bēi),碑身上刻着毛泽(zé)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chuí)不朽(xiǔ)!
请大家看电脑中的文章,点按左上角的喇叭,先听课文朗读。下面老师给大家十分钟时间,请同学们读通、读懂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请电脑帮助你学习,可以点按生字学习、录像及相关资料。
二、检查。
刚才大家学得都非常认真,现在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一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写了广场的(东面、南面、西面、北面、中央)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理一理顺序。
1、愿意来读广场的北面?广场南面——?西面——?东面——?中央——?介绍天安门广场时作者重点介绍哪部分?(天安门)
2、引读。
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老师读方位,你们读剩下部分。
北京城的中央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广场的北面(生)——,城楼前——河上——金水桥的东西两侧——。
广场的南面——,西面——,东面——,中央——。
小结:作者按方位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我们听了条理就比较清楚。
3、你能完成下表吗?想一想这些地方分别写了哪些建筑物?请大家看电脑练习1。
北面 西面 中央 东面 南面
( ) ( ) ( ) ( ) ( )
指名校对。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手指先指四周,再指中间(先四周,再中间)我们还可以怎样介绍?
6、指名看上表自由介绍天安门广场。同学们,你们完成得非常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有条理地介绍一下天安门广场?指名介绍,谁有不同的介绍吗?(介绍的顺序东南西北可调换,但中央只能放在最前或最后)
三、扩展联系。
同学们,你们看(展示天安门广场图片),天安门广场多美啊!作者按方位顺序介绍的多么清楚啊!你们想不想也运用这种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个地方呢?请同学们设计好你的校园,并认真观察,想一想怎么写?再仿照作者的写法,按方位顺序,在电脑中把它写出来。再介绍给大家听,好吗?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这里有几篇同学的作文写得非常好,请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不仅了解了天安门广场,学会了按方位顺序介绍,还设计了美丽的校园。大家可真了不起!◆
计算机教学设计13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性质
计算机网络课程以“模块+证书”为模式,设立基本素质模块、职业岗位能力模块、职业资格认证模块,培养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网络建设与系统集成、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网络安全和网络应用的高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前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继课程包括:《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安装与管理》、《网络基本架构的实现与管理》、《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
二、教学设计
(一)改革思路与方案
1、根据专业需求和教学理念优化网络课程体系,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将国际上成功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根据国家和社会对网络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网络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高职生培养计划,加大网络课比重,更新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增开“组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工程”等课程。并编写了这些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满足了特色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及校园网建设等项目,对新时期网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和网络课程体系。
2、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计算机网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大案例驱动”教学法“、虚拟软件先行法”,创设教学情景,将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蕴含于项目和任务之中,将建网管网用网的经验融合在案例之中,利用校园局域网以及电子信息工程实验中心网络,以实际的.网络案例,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并且,将协议、重点和难点理论及工作原理等本来抽象、复杂的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和动画课件及Flash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了知识点的形象性和理解度。
3、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室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种模式的优势,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4、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设网上资源教学平台,建立课程网络资源,包括课件、多媒体动画教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网络模拟器及主要工具软件的使用教程、教学视频及录像、习题库和模拟试卷等。
5、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创设情景,构建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以案例和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组建实验教学团队,提出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不同层次的实验,并增加小组考核制度。教学团队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特点,构建模块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每个实验均说明项目背景。同时,为了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改革考核制度,将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6、教学与科研双向互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以科研促进教学,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是我们坚持的原则。在从事科研项目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持其时代性及新颖性。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引导高职生进入科研工作,具体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优秀学生,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指导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参加一些课题的讨论,为他们提供一个开放的环境和平台,使其开阔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想象,通过在科研实战中的锤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二)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尝试使用如下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
上课之前,教师提出本次课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引出教学内容,经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考,共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这样极大地拉近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一堂课作为一个单位,教师先简单介绍教材上的有关原理,并进行定性分析,然后根据教师精心准备的典型例子运用基本原理解释,这样就能达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既避免了理论课的枯燥,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也加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实例分解法
在课程一开始,就提出学完本课程所能组建的网络实例,在学生心中建立起相应的印象。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原理、相应示例外,还讲解本次教学在整个网络实例中的地位,并在上机时进行模拟配置。这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掌握组建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维护、优化、管理的方法。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善和创造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24小时的学习平台、交流平台。二是针对学生特点及专业要求确定重点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一些课程设计题目中,要设计有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以适应不同层次、兴趣的学生。三是以赛促学,可以组织一些有关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比赛,例如“网站设计”、“网络编程”“、网络综合知识”等比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迅猛、埃尼阿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计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教学重点
弄清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学会英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来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文中得哪些内容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内容是通过学习课本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得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那些知识?什么是多媒体?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提供资料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有关电子计算机的那些知识?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作:“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媒体就是------------,像电话能---------------,-------电报能---------------,--------------能 --------,......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多媒体就是----------,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又能像--------------,还能像-----------,........十八般武艺精通。
第二课时
一、思考
课文的那一段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第四自然段
电脑是多媒体,是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二、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成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
2、多媒体电脑有许多的功能,这些功能你尝试过吗?
三、课堂小练习
1、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年诞生在( ),现在存放在( )国的'( )博物馆里。
2、多媒体设备就是( )的装备。
3、读下面的一段话,做练习。
比尔·盖茨说:“我这辈子没什么要求,我的要求就是想要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台电脑。”
(1)、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
-------------------------------------------------------------------
(2)你对比尔·盖茨或它的电脑还有什么了解?写下来,然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四、剩余的时间同学们互相交流,然后可以做一刻一练的联系。
第三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媒体、诞生、迅猛、埃尼阿克。
2、指名朗读课文。
二、延伸
大家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是什么样的那?
或者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电子计算机。
模仿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用上“过去”……“现在”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一、“电脑”发展史;二、多媒体功能丰富;三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奇。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作者的介绍却浅显易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用我们很熟悉的事物,这是一种很有用的学习方法,我们今后可以在自己的学习中运用。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做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6.课后,有条件的地方可指导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给远方的亲人发电子邮件;帮助老师做多媒体课件。
四、作业
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后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资料提供者:
计算机教学设计15
多媒体计算机能优化组合多种媒体的长处,实现信息多途径、全方位的正确传递,强化对学生多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接受知识的最佳氛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浅谈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选题和设计。因此,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自然教学将为解决教学难题创造有利条件。但计算机辅助教学不是为了来替代已经有效地解决了大量教学难题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而是为了解决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难以突破的教学内容的传授问题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使用恰当的话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使用不恰当,则会是画蛇添足。下面我就根据这几年进行研究来谈一谈,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课件的选题的设计问题。
一.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自制课件的'选题:
如何让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为教学内容服务,课件的选择可从这几方面来考虑:
1.宏观世界的物质及其运动,可借助计算机来压缩空间呈现其全貌。
自然这门学科涉及到许多宏观世界的知识,如地球与通信卫星信息的传递、月相的变化、四季星空的运动变化、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等,由于现象受空间限制我们无法看清其全貌,那么我们就可借助多媒体电脑来压缩空间,使其面貌及运动规律全面展露在我们眼前。
2.物体的运动变化受时间限制的内容,可考虑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而让其展现全过程或细节。
例如,自然课本中讲到金鱼游泳时鳍的摆动和青蛙跳跃时前后腿的运动,因这一过程短暂而迅速,学生无法清晰看见,就可利用电脑延长时间,拉大各动作之间的间隙,就能使学生对各细节一目了然,生物论文《[小学自然]浅谈自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选题和设计》。还有一些不适合课堂展示的缓慢的变化现象,如卵石、地层的形成,物体发霉、金属生锈等,可让电脑用缩短时间的办法来展示其全过程。
3.对于抽象的不易理解的知识,计算机可以采用示意图、动画等方法,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化。
如小学自然“空气”单元中《空气占据空间》、《压缩空气》、《大气压力》,“热”单元中《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这几课均可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
4.那些复杂的难以讲清的内容,可利用电脑动画进行剖切、定格、特写,分步演示的方法深层次地揭示事物的内部运动过程。
如“植物”单元中的叶的蒸腾作用、叶的光合作用,“人体”单元中血液的循环、消化过程、呼吸作用,“电”单元中的电铃、电话机的发声原理等。
5.需反复多次模拟展示的内容,利用电脑可方便地反复模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节约教学用时。
如肌肉收缩引起人体手臂的屈伸变化、单摆实验、物体的热胀冷缩等教学内容就属于这一类。
6.一些较复杂的实验课,利用电脑辅助教学可有效地进行指导、纠正,甚至还可弥补一些缺憾。
如“水的过滤”实验,这一实验器材组装、实验操作步骤很复杂,使用电脑可进行分步指导实验。
【计算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计算机教学设计05-09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07-05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04-15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设计04-14
《保护我的计算机》教案教学设计06-14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设计03-31
计算机动画制作的教学设计06-13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07-21
计算机教学平面设计论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