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5 07:41:2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落花生教学设计【热门】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落花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落花生教学设计【热门】

落花生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 学习课文生字词;认识“茅”,会写“亩”、“尝”等7个生字;会用“居然”造句。

  2、 学习课文,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课文主要抓住什么内容展开叙述。

  3、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教学重点:

  1、 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作及其所喻的道理。

  2、 学习本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示意图;石榴、苹果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简介作者。

  1、 师板书课题“落花生”。“落花生”是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文章,学习第四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 师:“落花生”就是大家熟悉的花生,为什么叫它“落花生”呢? 生介绍后,师出示花生开花结果的示意图,加以说明:花生是一年一生草本植物,花黄色,花受粉后垂落到地上才生出花生,所以也叫“落花生”。

  3、 师: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喜欢什么口味的?(让生畅谈。)

  4、 师:文中的作者许地山,(同学们通过资料袋了解作者。)作者也喜欢吃花生,而且在他母亲的带领下在自家的空地上种花生。嘿!居然收获了,他们一家人高兴地聚在一起过收获节。同学们愿不愿意和作者一起来分享他的喜悦呢?(生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

  二、自主学习

  1、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开辟:本课指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茅亭:用草一类的东西盖的亭子。

  爱慕:由于喜欢或尊敬而愿意接近。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榨油: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实用:本课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

  居然:表示出示意料;竟然。

  三、探究训练

  1、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思考课后第一题,说一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生答师做相应的板书)

  (全文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写。)

  2、 再默读课文,用“//”标出各内容的起止部分。再说说其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到最会),写我们和父亲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的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

  4、 小组讨论后汇报,在4个方面的内容上,“种、收、尝”写得很简略,而“议花生”写得具体。因为作者写作的重点放在“议”上,想从“议花生”中引出如何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尝”写得很简略。

  5、 师小节:全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拓展训练(要求:默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

  1、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课文的学习?

  2、集体读第一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重点体会“居然”一词。

  (1)读出花生收获后一家人的`意外、惊喜。联系生活,会用“居然”造句。

  (2)种了就是想收的,为什么收了却又说没想到?没想到什么?为什么没想到?感悟、体会花生顽强的生命力。

  五、品读课文,研析重点。

  1、花生顽强的生命力令我们惊喜、赞叹,同样也让母亲高兴,在第二段中有一句话表现了母亲的高兴,谁能帮我们找出来读一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师过渡:(是啊,一次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要过个节来庆祝,可见这一家人对生活是多么的热爱。这收获哪里是花生,分明收获的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啊!)

  2、读一读3—15段,看看这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一家人是如何边吃边议论花生的?

  再次分角色朗读“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

  师过渡: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容易被人忽视的恰恰是花生最可贵的好处。

  3、 默读父亲的话(小黑板出示父亲的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

  (1)要求:读这段话,你能读懂什么?还有没有不懂的?

  (2)挂苹果、石榴示意图,抓重点词展开对比理解(师相机板书)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埋在地里 高高地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明确花生的可贵之处:有用却默默无闻。

  (4)生谈自己的看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4、反复读一读“我”说的话:“那么,人要做有用地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联系生活,先想一想“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各自含义,再深入体会父亲对我们的期望。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体会“印”字用得准确,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长大后他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应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七、指导课后练笔。

  1、明确练笔要求。

  以《梅花魂》为例子,谈谈从中你悟到的做人道理。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

  2、师生共同开拓思路。

  (1)扫帚:它拥有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拥有“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粉笔:它拥有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选择以上或其他生活中的事物写一个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清该物寓含的道理)

  八、作业。

  1、继续完成小练笔。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3、注意观察生活中像花生这样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板书设计:

  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种收过程: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好处:味美、榨油、便宜

  议花生 不好看

  特点:埋在地里很有用

  教学反思

  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

  一、 教师应从始至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与实践导行三

  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师应当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

  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三、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

落花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2、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落花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同学们请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出示图片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谁能给我们读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两段内容?(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你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课文重点介绍了我们边吃边议花生的经过。板书:议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3-11自然段)、边读边给文中写花生的好处的句子做上记号。随学生回答幻灯出示花生的好处。

  (2)你还知道花生的哪些好处呢?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爹爹根据我们的回答,也总结了花生的好处。出示第9自然段,

  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请大家再仔细的读读这一自然段

  2.自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谈谈你的理解,体会文中对花生好处的议论以及从谈花生怎么到论人生。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指名读父亲的话,然后完成如下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事物,父亲认为虽然_______、_______、______让人一见就________,但是和________相比,还是_______最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a.“爱慕”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爱慕之心”?

  b.父亲有没有产生爱慕之心?父亲对什么产生了爱慕之心?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c.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引导学生理解苹果、桃子、石榴高挂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踏踏实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具有藏而不露的美德。)

  d.学生再次读父亲的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④教师: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⑤生活中有没有其他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的?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他事物?你能用上“爱慕”一词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

  ①投影出示父亲的话。

  ②学生齐读,谈理解。

  (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④理解“我”说的话:

  a.齐读

  b.讨论交流

  “体面”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联系?

  同学们课文的最后有一句话含义很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的心版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三、课堂小练笔:请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结束语:同学们谈的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c.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d.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四、分清课文的主次

  1.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思考?练习2)

  种花生→()→()→()

  2.思考: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五、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

  3.总结: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板书设计】

  落花生

  (借物喻人)

  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

  议花生(对比)

  人要做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富于哲理性的一篇课文,其特点是:由物及人、借物说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和重点突出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重点突出了“议花生”这部分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重点名段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落花生教学设计3

  师:话说这落花生啊,它不仅仅是农作物的名字,还是我国专家学者许地山的笔名。有孩子要问了,老师啊,我们资料袋里写的作者的笔名是落华生啊,其实呀因为在古代还有许地山生活的那个年代呢,人们常常把“花”写成“华”,落华生其实就是落花生。这么一来,一边是普通的农作物,一边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有这么一个笔名,你对这个笔名有什么疑问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我们看看,能不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了解许地山笔名的含义,同时来看一看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儿。

  师:你们都预习过了是吗?能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的举手,好,那我要来考考你们。也不多考,只考两道题,请看,第一道题,依次读四个词语“吩咐 尝尝 便宜 石榴”,请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这些词,读音上有什么特点。

  师:这四个词的最后一个词都是轻声,一起来读。第一关顺利通过。

  师:谁来读读这一段话?“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居然收获了。”你读得不错,这段话可不好读呢,这段话有几个多音字,他读对了其中的三个,“空”“种”“种”“种”,很不错,这个词有点儿疑问,在这儿应该读什么?“播种”种的读音

  师:我们看看前面这几个词,买的是什么?种子,翻的是什么?地,浇的是什么?水 ,这样一来,这四个并列的词语都是动词加上什么?名词。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是播撒种子,那么大家说该读什么?(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多音字的意思来判断)

  院(围墙四周房屋的空地)院子,庭院

  园(种植果蔬花木的地方)花园,园圃

  师:(读书的时候要是分不清楚,别偷懒,查查字典)

  还是这段话,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号,哪个词儿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

  生:“居然”

  师:花生收获了,为什么没想到?别着急,看看大家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出答案。

  生:时间短

  师提示:看看母亲说的话

  生:荒地

  师:姐弟们是第几次种花生?第一次

  意外不意外?仅仅是意外吗?心情如何?(高兴)

  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喜出望外)

  那我们带着惊喜读一读这段话。

  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吗?最后一句话,标点符号

  生:“买种,耕地,播种,浇水”应该用顿号,这里用的是逗号

  师:嗯,问得好,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这里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呢?

  每一件事情都隔了一段时间,不是很紧的刚买完种就翻地,中间隔了一定的过程,另外还有买种、翻地、播种这几件事本身也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也是经过了一定的时间,

  师:(其实啊,标点符号的使用也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而产生的,如果是语气舒缓,而且是比较长的时间,那就用“逗号”,如果你们写文章时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可以用逗号,而不是用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过了,这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快读课文,看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尝)花生

  真写尝花生的就在文章的结尾,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

  “议”,没错,通过刚才大家的寻找我们发现,“种”“收”“尝”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呢,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议花生这件事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师:重要的部分作者写的多,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作者写得少,简略,这是这篇散文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主次分明)。我想问问大家,这种写法,对你们平时写作文有什么启发没有?

  师:咱们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要写详细,次要的要写简略。

  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都和我们谈论些什么?默读课文3到15自然段,有什么不明白的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开始吧。

  师:看看我把第一个提问的机会给谁?

  生:为什么天色不大好,父亲也来了?

  师:看看后面是什么?

  生:非常的难得?

  师:父亲和孩子吃饭是很平常的事,而课文中却说“很难得”,为什么呢?

  生:可能很忙,

  师:嗯,我们根据日常的经验来想,父亲工作可能很忙,忙什么呢?快速翻翻课后的资料袋,看我们能不能猜出来,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学生猜)

  师: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背景,在中日甲午战争战败之后,许地山就跟着父亲一起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常为了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天色还不大好,父亲也来了,所以说,(很难得)让我们带着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是呀,父亲跟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的母亲一样爱孩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最可贵?为什么?

  师:咱们一家人谈论花生,谁对于花生的谈论是最主要的?谁的话是最主要的?(父亲)不过我们要想知道为什么最可贵,先得知道什么最可贵。

  师:提示先围绕问题边读边进行勾画,并把自己的`想法简要地批注在旁边。

  写完后可与同学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想想看,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师:就读第十自然段。

  生:品格最可贵,父亲让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无闻的人

  师:谁能读一下原文啊?

  生:它不像……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说父亲说花生就花生吧,他扯上桃子干什么?

  生:果实漂亮,挂在枝头,做人张扬,自满

  师:其实大家想一想,你说桃子,苹果,石榴高高挂在那儿,就是在炫耀吗?那是它们的生长特点呀,它就长在那儿,你说苹果如果长土里,那还是苹果吗?其实父亲就是拿跟花生截然不同的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跟花生干什么?(对比)嗯,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了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它(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给大家点儿时间练一练,读出它的朴实无华,好不好?注意读出对比。

  师:父亲说花生可贵是因为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可贵,这也正是父亲认为花生可贵的原因,课文读到这儿,同学们说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那他在说什么?

  生: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告诉我们他在讲做人的道理?“所以,你们要做花生……”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生:(不好看,很有用)(外表丑没关系,关键是有用)

  师:许地山也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他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听到了了俩词,一个是体面,体面是什么?(看看我今天穿的体面吗?长得呢?穿的好,长得好都叫体面)人能不能讲体面?讲体面有没有错?比如说我今天穿得邋里邋遢的来,是对你们的尊重吗?关键是不能做,“只”讲体面,不能只顾着外表的光线好看,不能只顾着自己的舒适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那么同学们,什么是有用的人呢?

  生:对别人有帮助的人。

  师:是的,能举个例子吗?哪些人就是有用的人?

  哪些人,哪些行业?

  生:警察,医生,清洁工,义工……

  师: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人他们的工作看似普通不起眼,但是他们都对这个社会有用,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师:老师也要讲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从不抽烟、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在购买图书上。

  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中文系主任的身份每周上课二十小时,还为学生课余补习。他常说:“他们肯学,我就肯教”。

  抗日战争期间,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郭沫若曾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及其恬淡。”

  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经说过“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师:那你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要用“落花生”这个笔名了吗?他是把落华生的品质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这篇课文谈的是落花生,讲得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词语(读一读)

  二、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花生还有一个名字,谁来告诉老师?

  3、出花生课件,解释: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著名的作家许地山他最喜欢的就是这落花生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

  4、齐读课题。

  5、你们看它既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诱人的果实,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三、 浏览课文,脉络回顾,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

  1、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65页,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出示课件)

  2、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 通过刚才你们读课文发现,种、收、尝花生,作者寥寥几笔,而议花生这一部分作者却颇费笔墨,写得非常详细,那同学们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

  生:作者想通过议花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师:也就是议花生是重点,作者就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部分作者则(与详细相对的词是)写得简略)那这篇文章的写法对你们平时写作有什么启示呀?(写作文时不能平均用力,主要部分我们就把它写得详细,次要部分就把它写得简略)

  4、 既然这篇课文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那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这一部分,好吗?

  四、 重点感悟,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15自然段,看看谁说的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做上记号。一会给大家读读!

  2、 父亲提出了什么问题让大家讨论。

  3、兄妹俩所说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

  3、 读父亲说的`话,出课件父亲说的话

  我们一起来看投影(点课件,花生果实怎样?桃呢?)

  4、 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植物?

  5、 你们看这句话(再点课件),文中的父亲喜欢谁呢?

  6、 父亲不仅喜欢花生,而且是在赞美花生,那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值得赞美呢?我们应抓住哪些重点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呢?

  7、 我们先来看一下表格,看一看如何填?

  8、 我们刚才通过填写表格抓住了重点词语来比较了它们的不同之处,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确实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果实埋在地里,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因此,你从中体会到花生的可贵品质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体会到花生有默默奉献、朴实无华、无私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板书:默默奉献

  9、 谁愿意来读读

  10、 同学们想不想也读一读,齐读

  11、 读父亲接下去说的话,出课件

  师:全班齐读,说说父亲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生:做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2、 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有关句子(出课件句子)

  师: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

  生:对国家、人民作出贡献的人

  师:那什么样的人只讲体面的人呢?

  生:只讲美 注重外表

  师:举例说说你看到这样只讲体面的人吗?

  五、 分角色朗读重点部分

  1、 同学们想不想把议花生这一部分分角色读一读呀?

  2、 这晚的谈话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笔名(出课件)

  六、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 那同学们学到这儿,你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落花生了吧?(表明自己想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2、 这篇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共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3、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能给人启迪,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就要靠同学们平时细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了。

  七、 课堂讨论

  1、 出课件(果子对比图)

  2、 说说共同点和不同点

  3、 在21世纪的今天,你想做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呢?还是做落花生这样的人?我们现在就来一个实话实说:你想做哪一种人理由是什么?

  4、 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待会和大家交流。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看同学们还想说,待会下课和你们交流,好吗?

  5、 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两句名言(出课件)

  6、 同学们,在现代社会中,到底应该做哪种人,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论你想做哪能一种人,你都

  应做——有用的人,这就是老师对你们的希望

  八、作业布置(小练笔)

落花生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由表及里的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四、前置性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填字、不漏字。

  2、自学本课生字、生词,借助课文或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3、把不明白、或有异议的问题,记下来。

  4、根据预习,自己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词掌握情况,适时正音。

  2、分段检查读课文,总结概括课文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质疑问题。

  1、小组合作,解决自己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梳理有价值的问题。

  四、品读重点段落:

  根据学生找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一)课文为什么写“桃子、石榴、苹果”,它们与“花生”有什么关系?

  A、师生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桃子、石榴、苹果”是为了与“花生”作对比。

  B、找它们的相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C、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他们的不同点:

  小组长代表发言,学生补充得知它们的不同点是:

  D、通过朗读把它们的不同读出来。(生读、师范读强调读书方法、声再读)

  E、透过它们的不同,细品花生的可贵之处。

  生: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炫耀、不张扬、甘愿平庸、谦虚

  (二)理解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A、师:正是因为花生有这些可贵的品质,所以父亲才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B、谈谈父亲说这句话的意思。

  C、讨论“父亲在赞美花生,难道是想贬低桃子、石榴、苹果吗?”

  D、了解这种对比写法些好处。

  (三)理解作者说的这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A、理解什么叫“体面”?(广义的)

  B、现代社会中我们该不该“讲体面”?

  C、能不能“只讲体面”?

  五、总结深化,升华主题:

  联系生活,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人是对我们有好处、有用的人?

  六、课外延伸,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题目是落花生,其实在写人,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板书),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这种写法,老师推荐阅读,老舍的《落花生》、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每个人写一篇文章,用“借物喻人”的方法。

落花生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2、认同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十二、十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认同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有真才实学的道理。

  【教学准备】

  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教学过程】

  一、了解花生的好处与特点

  1、了解学生对花生的认识:

  ⑴ 出示一捧花生。

  ⑵ 教师:

  花生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在生活中花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呢?

  ⑶ 组织学生畅谈交流。

  2、认识文中花生的特点:

  ⑴ 教师:

  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对花生的认识,课文的第二段也是在写谈论花生,读读这一段,读后你觉得文中描写的花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⑵ 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随机点评:

  第七自然段:花生的味美。

  第八自然段:花生可以榨油。

  第九自然段:花生的价钱便宜。

  第十自然段:花生不炫耀自己。

  估计学生对于概括花生的这一特点存在困难,可作如下设计:

  ① 教师:

  这段话中除了写花生还写到了苹果、桃子、石榴,请大家把写这些水果的句子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的这些水果给你的感觉怎样?

  (炫耀自己,夸耀自己。)

  ② 教师:

  再请大家读读写花生的句子,与这些水果相比,花生又给你什么感觉?

  (不炫耀自己。)

  ③ 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反复读好有关词句,特别要读读出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对比反差。

  ④ 教师:

  刚才大家通过读课文对花生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不能用一组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虽然花生好处很多,但是从不炫耀自己。)

  二、读、悟父亲教育我们的'话

  1、整体感知:

  ⑴ 教师:

  父亲在县城做官,平时公务繁忙,抽空来过收获节,难道只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吗?显然不是。那么,父亲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放开声音朗读12~14自然段,你读懂了就举手。

  ⑵ 组织学生交流。

  2、自读感悟:

  ⑴ 教师:

  在父亲教育我们的这几个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读了以后觉得挺有道理的,就做上记号并写下你读了这写句子后的体会。

  ⑵ 学生自读品味,教师巡视。

  ⑶ 教师:

  现在,请大家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在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分清“讲体面”与“只讲体面”的相异之处。)

  3、深化认同:

  教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感想,老师读了以后,也有很多话想说,我把它写成了一首诗献给大家。

  (配乐诗朗诵。)

  我愿……

  我愿,我愿是一支粉笔,用我洁白的身躯,

  去谱写生命的乐章。

  我愿,我愿是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默默地,

  燃烧,用我的光和热。

  引着孩子们走向光明。

  也许,一路上没有鲜花与掌声相伴,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坚信,

  人生的价值,

  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4、积累语言:

  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12~14自然段。

  ⑵ 学生自由背诵12~14自然段。

  ⑶ 学生默写所背的话。

  三、结课

  教师:父亲在百忙之中,抽身前来过收获节,正是想通过谈论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牢记父亲对我们的期望,再次有感情到读读第二段。

  【板书】

  落花生 好处很多 不炫耀自己

  做人 做个有用的人 不要只讲体面

落花生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2、学会5个生学,正确选择本课中多音字的读音;理解19个新词语。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找出重点段,并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理解重点段来深入理解全文的阅读方法。

  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假如你拿到了这样一个题目,你觉得可以写些什么?

  2、学生交流。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落花生。

  1、听录音后回答: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

  (1)介绍一种物品()

  (2)记一件事()

  (3)写一处景物()

  (4)描写几个人物()

  2、教师简介:课文虽然以“落花生”为题,但并不是一篇以状物为主的文章,而是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所受的家教。本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他的散文以朴实洗练、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感触,常常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为读者所喜欢。“落花生”是他的笔名。为什么他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按第一单元的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训练重点。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自由地找小伙伴交流。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典型的几个问题。

  五、按提示分段

  1、出示投影,按下面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1)种花生,收花生。

  (2)尝花生,谈花生。

  (3)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2、结合课文插图,分段提示,理清课文内容。

  六、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2、4。

  2、绘制花生的生长过程。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课文脉络,学习“学习提示”。

  1、想想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哪一部分是重点写的?怎样学习重点段?

  2、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提示”,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2)从“学习提示”中,你学懂了什么?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学习重点段,理清写哪些内容;细读细想,弄清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③联系其余各段和课题,理解全文和思想感情。

  (3)根据“学习提示”,找出课文的重点段。

  二、研读重点段

  1、学生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结合课后练习2、3题独立学习重点段,教师巡视,辅优补差。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1)说说“今晚”过收获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务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这次他来,是专为吃花生来的吗?说明什么?

  (2)一家人是怎样谈花生的好处的?圈出有关词语。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投影出示第10自然段)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说的这段话的?

  ①父亲是拿花和玫什么进行对比?为什么要这样比?结合回答课后练3。

  ②父亲是拿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比,其实是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可贵之处?(藏而不露)

  (4)父亲为什么要对我们这样说?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5)“我”有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话的含义?(读第13自然段)

  “有用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学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作业。

  《作业本》第4、5题。

  第3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记:开辟居然、价钱、榨油、可贵、爱慕、体面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

  二、研读第一段

  1、引入:“我们”一家人过收获节的花生是怎样来的呢?

  2、自由朗读第一段,讨论:这段话为什么不详写?可不可以不写?

  3、体会:课文内容要前后连贯。

  三、研读第三段

  1、引入:父亲的话对“我”的一生为人有影响吗?从哪里看出来?简介作者生平: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曾留学美国,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病逝于香港。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为什么要用“落花生”做题目?

  有感情地朗读:个别准备、同座互练、指名读知道点评。

  四、总结体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说、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思想上有一个升华。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剩余的作业。

  2、把读了课文后的体会写成一段话。

  板书设计:

  7、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味美

  尝花生

  谈花生榨油便宜

  父亲的话牢记心上……

  教学后记

  为了突破本课学习抓住事物的某种特性,以物喻人的写法,并练习对话的几种句式,设计课文主题迁移写一段话,较好。

落花生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⑴ 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⑵ 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

  (如,“空地”的“空”读四声 kòng,“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⑶ 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

  (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⑷ 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⑴ 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

  (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⑵ 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⑶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

  (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

  (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相机引导。)

  1、种花生、收花生:

  (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⑴ 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⑵ 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⑶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 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 桃、石榴、苹果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 矮矮地长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 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个读花生。

  ③ 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 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⑷ 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⑸ 通过填空,加深理解:

  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他(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三、召开小辩论会,张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落花生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 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 “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

  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室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延伸阅读:

  落花生评课稿

  1、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这节课上,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生的积极参与。

  2、形式活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

  3、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

  4、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基本具备之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自身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求异思维的火花将不时闪现。而教师应努力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李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比如在导入新课后,有学生问李老师:“课文里讲吃花生的时候,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我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呢?”对此,李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因势利导:“为什么呢?老师也搞不懂,哪位同学能帮帮这位同学?”有学生答:“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繁忙,平常很难回家。”还有学生说:“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放假才能回家。”还有学生大胆想像:“可能是许地山的父亲是地下党,只有晚上才能回家。”

  由此可见,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而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5、教学内容安排清楚,目标明确。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方式新颖,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6、教师引导学生,并未一味追求欣赏花生,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苹果、石榴、桃子的各有千秋,以及向具有花生品质的人学习,例举了典范。

  建议:能否再进行更多的阅读学习,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落花生教学设计10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

  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三、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联系课后练习1)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同学之间讨论。

  (2)学生交流。

  (3)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4)父亲向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

  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五、布置作业

  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课后好好讨论,整理一下,下节课我们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开展一场辩论赛。

  教学反思

  《落花生》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所以我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设计这堂课时,把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思考主要是写哪件事?课文中他们是怎么议论花生的?找出他们对花生的议论,看看父亲是怎么议论花生的,由此重点从父亲说的这几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这样使得本节课教学条理清晰,利落,主次分明。

  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我安排学生个体进行阅读、思考和小组交流讨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突破本课教学难点,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

  这是本人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后,我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相应的部分,让学生进行分段,这个环节有画蛇添足之嫌,而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后面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充分。

  2、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句名言说:“比喻总是跛足的。”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备课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在教学中却没有引导好,使得后面问学生喜欢当什么的时候学生都选择了当花生,虽然后来及时补充了,但终归是一个遗憾。

  3、教学中总怕时间不够,所以感觉有些赶,学生没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没有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落花生教学设计1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2、学会生字7个,正确选择多音字“空、便、种、应、熟、散”在本课中的读音,理解词语19个。

  3、初步懂得做人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

  重点:

  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意思。

  难点:

  读懂重点段的思想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提示课题,设置悬念。落花生就是花生,是一种仪器,用“落花生”做题目,你想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2)这篇课文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生长过程,那么到底写什么呢?

  (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到底写什么。

  (4)指名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2、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看看课后练习题1、给课文分段。

  (3)指名说说,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段,为什么这样分段。

  (4)说说哪一段是重点段。

  3、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和带生字的词语。

  (2)看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找出多音字,读准多音字在本课中的正确读音。

  (4)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半亩 开辟 爱慕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

  买种 种类 种田 种地 黄种 种植

  (“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

  应该 答应 应有尽有 供应 随机应用

  (“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

  成熟 熟练 熟悉(均读shú) 散开 散装 分散 散漫 散场 散会

  (“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sàn。“散装、散漫”读sǎn)

  (3)说说查字典的3个词语的意思。

  5、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懂重点 思想内容。

  2、了解抓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字词。

  (1)认读生字新词。

  (2)同桌同学互报生字新词,试着听写民,相互检查,有错误的自己订正。

  2、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讨论:“学习提示”告诉我们怎么样的阅读方法?

  (3)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两点。

  ①表达课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叫重点段。

  ②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是,一先细读重点段,读懂重点段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以重点段的内容为基础,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习重点段。

  (1)指名读这一段评文。

  (2)细读这一段的第1部分(第2——11自然段)。

  ①理解“那天晚上……实在很难得‘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学生本文写于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县官,平时公事 很忙,很少回家。这次回来是专门为吃花生的吗?不,是想在花生收获节上,以花生为题,跟儿女们谈话,启发他们臬做人。

  ②说说花生的,最可贵的的好外是什么。

  (运用花生植株及生长过程挂图,让了解花生开花结果的特点是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

  (3)细读这一段的第2 部分(第12——14自然段)。

  ①读这几个自然段。

  ②讨论:“有用的人”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理解“体面“的意思)

  ③说说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4)朗读这段课文。

  4、作业:完成叙利亚本第5题。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思,帮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的,对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复习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才知道”这句话反复诵读。

  (2)说说“我”听了父亲的话,体会到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有用”和“是讲体面”的。

  2、指导学习第1、3段。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理解词语“半亩、开辟”的意思。

  (3)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读第3段。

  (5)说说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读全文。

  4、讨论:作者5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

  5、小结。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亲说的“像花生那样做人,踏踏实实、不求虚荣”

  (2)因为父亲的谈话由花生引出的的,又用花生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那样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题目。

  6、思考后,指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7、指导课后练习3。

  (1)读题。

  (2)讨论,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8、指导作业本第3题。

  (1)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2)完成作业。

落花生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教师板书课题。

  “落花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花生。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你们查资料了吗?生简要回答。

  教师出示花生成长的图片,边出示边简单讲解。现在你知道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了吧。

  2.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本课生字不多,但每个生字都有要提醒学生的地方。

  “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让学生区分并掌握

  “榨”是翘舌音zhà,纠正学生口语习惯读音“zhá”

  “慕”字下面是不是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可惜:值得惋惜。

  开辟:开拓发展。

  翻地:用犁、锨等翻松田地。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取得成熟的农作物。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成熟: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落花生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底:花生同学们,有兴趣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

  2、板书课题,读题

  3、介绍落花生:因为它是在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叫“落花生”。花生的老家在南美洲的巴西、秘鲁一带。大约在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花生传到了中国。

  4、介绍许地山

  【许地山】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事?主要讲了什么?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2、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第一、二段

  1、默读,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不懂?

  2、学生回报

  3、理解“开辟”“居然”

  4、用“居然”造句

  5、指导朗读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落花生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和深奥的语言,但是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学生在中年级就学习了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并在本册的第四组中的前两篇课文中(《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学习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因此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继续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六年级继续学习“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做准备。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借物喻人)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的用意,初步体会“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课时安排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事物,让你感动的人或者物品,举一、二件和同学交流。

  教师:教学仪器

  设计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学习目标,经过三、四年级系统的阅读训练,学生现阶段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有感情朗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中不理解地方提出疑问等等。根据教材特点,本课在教学中除继续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理解程度的能力,以及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刻句子的方法,并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1.猜谜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落”字故意写的比“花生”大)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课题书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猜测为什么要这样写课题?(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1:学生可能会猜测:这个“落“字一定有它的含义。

  预设2:这个“落”字可能说明了落花生的特点。

  4.教师讲解花生结果的奥秘。(一个“落”字,准确地概括了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结合预习,考查学生朗读词语和课文的情况。

  三、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各部分的小标题。

  教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默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预设: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讲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一家人开辟出来种花生,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的学生概括为:这篇课文重点写了过花生收获节时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借花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引导学生比较、讨论,认识详略得当。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虽然种花生、收花生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作者用寥寥数语就一笔带过了,而是用了13个自然段来重点写议花生这一部分。议花生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内容。

  5.教师小结。重点部分写得详细具体,次要内容写得简略。这样安排就叫做有详有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呢?相信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

  2.教师相机指导:“种”是个多音字。买种、播种的“种”都读三声。

  生通过交流明确:播种“bō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zhǒnɡ”仅仅是种花生的一个环节,即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zhǒnɡ”。

  3.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4.说说种植花生的过程。

  5.讨论“居然”的意思,体会花生收获后家人的惊喜之情。

  当我们种花生的时候,就知道一定能收获花生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学生联系上下文,相互补充、交流,明确从以下三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花生收获了。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6.大家试试看,用“居然”说个句子。

  7.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

  在第一自然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收获了新的知识。回到课文,同样有收获的,便是作者许地山和他的家人。当他们收获了花生后,母亲提议说要过一个——(收获节。)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好不好?)既然是过收获节,我们的心情会是——(开心、高兴!)好,哪我们就满心欢喜地来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练习生字词。

  板书设计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落花生教学设计15

  设计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的解释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于是,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被扼杀殆尽。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首先,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其次,对于阅读材料来说,由于语言文字的包容性极大,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章重点记叙了一家人品尝花生时的讨论,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自然段(二至十四自然段)写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内容可分两层:一是讲花生的好处与特点;二是以花生喻做人。第三段(第十五自然段)写父亲的话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课文通过议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阐明做人的道理,很有教育意义。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语言质朴简洁,清新自然,适宜于学生边读边思考。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这个训练点包含两个互相联系的阅读理解过程。一是细读重点段,真正把重点段的思想内容读懂;二是以重点段内容为核心,联系全文及题目,进一步体会全文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运用这一阅读方法时,不要忽视第二个过程,以免学生产生“理解课文,只要读重点段就行了”的错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2、初步懂得做人不应该只讲体面,应该做到有真才实学,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然对题目的理解是宽泛的,不应该拘泥于教材。

  3、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积淀来理解外表和内在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植物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题

  同学们,都吃过花生吧,喜欢吃吗?(喜欢)那么著名作家许地山写的这篇《落花生》是不是告诉我们花生什么样子?如何好吃啊?(不是)而是以“落花生”为题,以“落花生”为线索写了一件事,什么事?(我们种收花生,尝议花生的事)(板书:种收花生,尝议花生。)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读破句:

  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哪一部分内容给你印象最深。

  学生能抓住议花生的场景回答。

  引导理解“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天色不大好”、“难得”,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①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分享劳动的快乐;②借这个机会教育我们。)

  回答: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吃花生,谈花生)哪个是重点?(谈花生)

  2、默读第二段,划出:有哪些人谈花生?怎么谈的?谁谈的重要?(板书:我们谈,父亲谈)

  ⑴分角色朗读。

  ⑵指名读父亲的谈话内容。思考:父亲的话有几方面意思?(赞花生、学花生)赞美花生的什么?学花生的什么?

  ⑶自己读父亲两次说的话,思考以上问题。

  ⑷指名分别读父亲第一、二次说的话,回答: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⑸我们来看看桃子、石榴、苹果是怎样使人就生爱慕之心的?(出示图)现在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⑹让学生举例谈一谈自己的理解。齐读,体会其中的含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我们的讨论和父亲的谈话。

  父亲的话很短,为什么能深深印在我们的心上?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围绕思考题,分小组自读自悟。

  三、质疑深化

  生也许会提: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师简介作者。

  四、辩论提高

  辩一辩:“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两者只能择其一,你想做什么?”学生分成了“苹果、石榴”(以下用“反方”代替)和“落花生”(以下用“正方”代替)意见相左的两派,进行“实话实说”辩论。

  正方:我想做落花生的理由是因为要是太夸耀自己,有些人会妒忌你。

  正方:花生埋在地里很阴凉,苹果、石榴挂在枝头遭受风吹雨打。而且苹果摘下来容易腐烂,花生保存时间长。

  反方:苹果、石榴虽然挂在枝头,长得好看,炫耀自己,但它们确实很有用,有炫耀的资本。

  正方:我们落花生非常谦虚,同样有用,但不炫耀,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正方:毛主席就像是落花生,从农民当中走出来默默工作,做了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

  反方:落花生代表着旧时期的观念,苹果、石榴代表着现在新世纪的观念。如果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不讲体面,大家都瞧不起你。只有让大家都看见你的好处,你才能得到重用,所以应该像苹果、石榴。…………

  师:好,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经过这次辩论,你们觉得当今时代应该做怎样的人?

  正方:既要像落花生那样对别人有用,也要像苹果、石榴那样敢于推销自己。

  反方:不能过于埋没自已,也不要过于炫耀自己。

  小结:

  1、课文将花生的生长特点与桃子、石榴、苹果生长做对比,以突出花生特有的“可贵之处”,这并不是说桃子、石榴、苹果没有用处。

  2、果实埋在地里还是挂在枝头,是各种植物的生长规律决定的`,跟好坏无关。

  3、课文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只讲体面”是指只要表面漂亮,缺乏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

  五、总结深化

  师: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

  大家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六、延伸课后

  请同学们阅读《许地山文集》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收花生

  外表不美却实用

  尝议花生

  默默奉献不炫耀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老文章,其中父亲的话哲学意味很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旧教材强调花生的朴实无华,藏而不露,打击石榴、苹果、桃子的高高在上及迷人色泽。而新教材的理解则更加富有人文性,更加丰富多彩。文本中父亲在百忙之中能过来参加收获节,可见教育意图明显,文中姐弟对花生的评价体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识,父亲并没有刻意拔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如此。课堂上学生质疑时就能提出:石榴等既外表好看而且好吃有用。这种思维方式是和时代相吻合的,现今是一个追求美的社会,但是这种美要以实用为基础。因此我采用辩论的方法让孩子充分阐述观点,同时让他们在辩论中交换思想,交流看法,使之在现有理解基础上,对花生和其它水果的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明确:内在美和外表美的结合是人们所追求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美,即是否具有实用性。也就是: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是是否实用,如果你达到了就是好的,至于美好的外表能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是锦上添花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不同的时代就有对《落花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眼中就有不同的“哈姆雷特”。

  同时教学中不能仅仅体现孩子的独特感受,对于儿童认知水平上的局限性,必须“给予”的东西,不能期待他不学就会,好比从未使用过筷子的婴儿,只有教他使用方法,今后才能摸索出更适合他使用的技巧。对于课文中花生的样子,生长情景,我不但让他们观察生长图,还告诉他们花生种植条件。在这基础上孩子通过上网搜集到的资料交流花生的实用价值,对“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句话才有自己更深的理解,也才能引经据典证明“外表好看又有实用更好”。

  综上所述,阅读课教学要引导孩子独特体验,变“你应该学会的”为“我能够学会的”是根本,但不排除教师合理的传授,及时的给予。“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还要给他渔具,让他马上去“渔”。那时兴趣也有了,技能也有了,阅读的自信心就能逐步增强。

【落花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落花生》教学设计11-10

落花生教学设计06-20

《落花生》教学设计08-24

《落花生》教学设计09-19

教学设计:落花生04-29

《落花生》教学设计01-16

落花生-教学设计08-25

《落花生》教学设计09-05

《落花生》的教学设计08-20

落花生教学设计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