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27 17:16:2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综合阅读中的第十首词,是一首送别词,其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的诗词中别具一格。

  全词以活泼的笔调、别致的比喻、风趣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好友鲍浩然回家乡时的心绪。词的上阕写友人归去的家乡山水秀丽,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起首两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两个奇特的比喻,一反以山水形容女子的常态,翻新用女子容颜来形容山水,运用移情手法,把写景语变成抒情语,化无情为有情,把山水变成了有情物,似乎山水都为友人离去而动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送别好友的惜别之情。三、四两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点出了友人出行的目的——回家看望自己的妻子。“眉眼盈盈”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女子的秀眉和明眸;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三、四两句既是说友人故乡山水秀丽(去的目的地)。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⑵想象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⒉过程与方法

  读通词文,初步感知;再读词文,理解大意;精读赏析,品悟词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及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品味作者融情于景之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⒈谁能背诵一首离别诗?(《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孟浩然之广陵》)

  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南宋词人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

  ⒊板书课题,齐读,解题。

  “卜算子”是词牌名,它标明了词的调子,词牌的名称有很多,如渔歌子、蝶恋花、菩萨蛮等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调子。在这首词中“卜算子”这个词牌与词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鲍浩然,诗人的朋友。之,去、到。浙东:浙江的东南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里。题目的意思是,送别好友鲍浩然到浙东。

  ⒋作者简介:

  王观,宋朝人,(1035~1100年)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擢置高等,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熙宁中,曾以将仕郎守大理寺丞,知扬州江都县事。在任时作《扬州赋》,神宗阅后甚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 1卷。后官至翰林大学士。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黄金殿里”词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认为亵渎了神宗赵顼,第二天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最后为一介平民。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

  有《冠柳集》 1卷,宋代有长沙书肆《百家词》本,早佚。近人刘毓盘、赵万里均有辑本。《全宋词》录词16首,断句1则。《全宋词补辑》又增补12首。

  二、读通词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⒉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

  ⒊范读,齐读。

  ⒋再读,同桌读。

  三、再读词文,理解大意

  ⒈请你们再读诗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找出词中描写的景物,用笔圈出来。生自由交流。

  ⒉交流对字词的理解: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眉眼盈盈处:山与水交汇处。才始:刚刚。若:如果。

  ⒊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的地方。刚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弱国你到江南赶上了春天,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四、精读赏析,品悟词情

  ⒈“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⑴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的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⑵这样美得画面使你想到哪些写景的成语?作者又是用什么手法给我们展现了这幅美丽的山水图的?

  ⑶指导朗读。面对如此美景,你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用朗读来表达你的内心感受吧!生读,生评价。

  ⒉“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⑴师: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

  小结: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板书:景)

  ⑵让我们用朗读再现这一美丽景色。生感情朗读。

  ⑶师小结上阕:上阕运用了比喻、设问的修辞手法,把江南秀丽的山水比作女子的眼波和眉毛,极富有人情味,也暗示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

  ⒊“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⑴师: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面对好友的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

  ⑵难道作者就没有一丝不舍之情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到的?(送)送走了春天,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送走了春天紧接着又送走的朋友,你想想此时作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受?

  ⑶师: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啊,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看到了什么画面?

  ⑷感情朗读:男女生读,师生读。

  ⑸师小结下阕:下阕词人连用了两个“送”字和两个“归”字,把季节同人巧妙相连,一是“送春归”,二是“送君归”,言下之意春归人也归,最后词人发出美好祝愿,希望朋友和春天相聚,和家人相聚。

  ⒋“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为什么要和春住啊?生汇报交流。

  ⑵师: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你们看:这两句就抒发了作者的什么啊?(板书:情)这是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啊?

  ⑶感情朗读。

  师:“悲欢离合”,乃古往今来、大千世界的永恒主题。你们看“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是对朋友的劝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珍重,“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是对别离的伤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向潇洒的李白,高站在黄鹤楼上,孟浩然的影子都看不见了,他还依依不舍地站在哪里不忍离去。……人生自古伤离别。

  ⒌归纳中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归乡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⒍写作手法: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样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这首词构思新巧,词语明丽,很有表现力。且俏皮话说得新鲜不俗,颇受人们喜爱。“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五、指导背诵,拓展延伸

  ⒈指导背诵。

  ⒉拓展延伸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感受古代诗词之美。

  2、背诵《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4、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之美,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2、通过赏读比较、小组讨论了解婉约派与豪放派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文学,热爱中国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认为唐诗登峰造极,无人可以超越,面对唐诗的辉煌,宋代人没有望而却步,也没有迎难而上,而是创造了另一种形式的辉煌——宋词,宋词与唐诗成为文学上两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宋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二.解题:

  1、题目中“之”是什么意思?这种用法以前见过吗?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川、至之市)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词?你知道送别的诗句还有哪些?

  学生知道的诗句可能有: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别诗词,虽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自信豁达,但大多是惜别之情,难舍难分,离愁别绪萦绕于胸,这首送别词又会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鸡漫志》里有对王观的评价“新丽外和轻狂处皆是惊人。”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他的词有何惊人之处。

  三、诵读:

  1、自由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齐读。

  3、个别读。

  四、分析词作:

  1、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分析其美在哪里?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眉眼盈盈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以山水写女子美丽的容颜,而词中比喻反其意而用之,以女子来写山水之美,不落俗套,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

  2、请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这些词句所展现的画面。

  (学生动笔描绘,然后班级交流。)

  3、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景你能感受到哪些情感?

  4、此词有送别之愁,离情别绪吗?

  “才始送春归”与春相别,令人伤怀;“又送君归去”,与友相别更令人断肠。不言愁而愁绪满怀。

  5、词人在离愁别绪中迷失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走出怅惘,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用一句歌词“你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五、诵读记忆。

  1、带着对词作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词。

  自由诵读后个人展示。

  2、背诵这首词,并当堂检测。

  六、拓展:

  1、同类赏读: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温庭筠《望江南》

  (3)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2、异类赏读: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小组讨论这两类词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

  婉约派:

  内容上:写儿女之情,离愁别怨。

  风格上:缠绵悱恻,凄惋哀伤。

  豪放派:

  内容上:写壮志豪情。

  风格上:豪迈奔放

  4、有人说“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下面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类词,注意读出不同的风格。

  (1)自由诵读。

  (2)个人展示。

  七、总结:

  宋代词坛名家辈出,佳作纷呈,群芳争艳,春色满园。走入诗词,你会在美丽中迷失,在陶醉中收获。同学们,热爱文学吧,与文学为友,让自己美丽飞翔。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意境与情感是诗歌的核心。体会意境与情感都需要学生自己的感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复现意境,即站在作者角度描绘还原意境。本教学设计力图使学生在品味这一首词所蕴含情感的基础上,走近作者,进行意境复现,想象词境,最后再跳出文字,体会词带给自己的感悟与收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在体会该词的情感中,体悟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

  【教学重点】

  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一)解题

  1、同学们,你们已进入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了,即将与老师、同学离别。离别意味着不能经常见面、共叙衷肠。当然,同学们的离别是要奔赴更美好的前程,那我们伤感中又会有为同学、朋友高兴、为他们祝福的心情。说起离别,我们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送别诗。同学们,你能回想起哪些呢?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有关送别的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与我们刚刚回顾的一首诗,题目有什么相似之处?从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了解词牌,了解作者

  1、同样是送别,李白、高适、王维写的是诗,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一首词。同学们知道诗和词有什么区别吗?

  2、词牌,表示词的节奏,是古人的一种伟大创造。不同的词牌,既有不同的字数、节奏、音韵,甚至还能表现不同的意境。当然,随着词的发展,不同词牌一定代表着某种风格或意境的功能越来越淡化。既然词牌代表的是不同的节奏、韵律,这么看来,词牌就一定会有多种了。同学们能回忆原来都学过什么词牌吗?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又是什么呢?

  3、介绍作者。

  二、学习课文

  (一)行走词阃,品味情感

  师:这首送别词让我们穿越时空“观看”了一场友人离别的话剧,体会到了一种离别带来的伤感,也体会到了友人发自内心的嘱托与祝愿。无论诗还是词,字数都是有限的,都是极讲究用字的。有限的文字,蕴含了作者无限丰富的感情。就让我们到词中去走一回,去品味这送别的味道,去体会作者的心情与感受!

  1、上片:伤离别—__体会作者融于山水间的离愁别绪。

  (1)我们先看词人送别友人的这段路程。大胆想象一下,一路上他们都可能看到什么风光?

  (2)是的,沿途一定会有很多的景物,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选取了山和水来写呢?除了山、水,还写到了什么?

  (3)你发现作者又是怎么写这山、水的呢?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特点呢?

  (4)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把水和山比喻成美人的眼波和眉峰呢?

  (5)仔细想一想这句:“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里的两个动词“横”和“聚”的用法有什么精妙之处?

  (6)原本呢,水也好,山也好,都是没有感情的一种存在。可是,在作者的笔下却都变成了一种有情之物。这山水就是那个美人,她不仅眼睛含情脉脉、柔情似水,而且还眉头紧锁。为什么会眉头紧锁,而不是眉开眼笑呢?

  (7)你觉得这个美人是一位真实存在的美人吗?为什么?

  (8)“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想象一下,“眉眼盈盈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9)这里的“眉眼盈盈”与前面写到的“眉和眼”有什么联系吗?

  (10)结合前面的“眉”、“眼”两句,想一想:这个人和前面山水所喻的美人是不是同一人。

  (11)在朗读中体会双关和设问的修辞手法。

  2、祝友人——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与转折的直接抒发。

  (1)我们来读一读下片,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样的,是依然这么的愁苦、伤感吗?

  (2)你从“才始送春归”一句中的“送春”二字了解到了什么?

  (3)春天的归去给人一种光阴流逝不再来的伤感,而偏偏这时“又送君归去”。这时,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呢?

  (4)你觉得作者用两个“送”字有什么好处呢?

  (5)除了这两个“送”字,还有两个……

  (6)两个“归”,分别是谁归呢?

  (7)这份离愁,因伤春再加离别而更加让人“销魂”。那么,接下来作者是描写他的痛苦离情吗,还是别的什么呢?既然阻挡不住友人离去的脚步,既然离别已是改变不了的现实,词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8)从这两句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感受,体会出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9)这里“千万和春住”的“春”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10)想象一下,鲍浩然回到家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景象。

  【评析:上片,作者的情感是隐藏的,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下片,作者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抒发心中的感情。伤春却逢伤别,愁苦压在作者的心头。但作者却祝福友人、祝愿友人与春住!让学生从一些重点词语中去体悟这种不吐不快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在朗读中抒发这种情感。】

  (二)走近作者,想象词镜

  1、有时,我们形容一件美术作品,或者一个优美的风景胜地,会用“如诗如画”、“如临其境”来形容。那么,我们现在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绪,随着作者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词,看看在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什么样的画卷,什么样的场景。你是不是也有一种“如诗如画”、“如临其境”的感觉呢?我们就跟着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在脑海中勾勒这幅图画吧。在前两句中,你要随着作者去送友人了,你这时就是作者,这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默读:“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你想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3、我们再来描绘下片的场景和画面。听完刚刚友人的回答,你又有什么话要说呢?

  还原情境,两人配合,一人读,一人回答;然后,两人交换角色。

  4、春去时分,偏逢与友人离别,这真是愁煞人呀!无论多么的不舍,多么的伤感与惆怅,友人都是要走的,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离别,你要怎么跟你的朋友道别呢?是泪流满面呢,还是痛苦万分?还是其他的什么样呢?你就是那作者,你的同桌就是你的朋友,跟他道别吧,把你的话说给你的朋友听。

  然后互换角色说一说。

  【评析: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作者与友人的道别场面与情感。】

  (三)走出文字,升华感悟

  1、体会词的情感。

  (1)友人要离别,已是事实。不舍、难过、伤感、愁苦,都是正常的情感流露。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朋友还是得走。假如你的朋友也要离开你,你会怎么办?只是啼哭吗?还是……

  学生自由说。

  (2)是的,是朋友,就祝福他吧,无论他将要去哪里。祝福他拥有美好的生活、幸福快乐!现在,如果你的朋友去国外读书了,你们会用哪些方式交流呢?

  (3)如果我们面对的不是离别,而是失败、挫折呢,你会怎么办?

  【评析:学生联系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实现,感悟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学会面对现实,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豁达地对待失败与挫折,要看到未来、看到希望。】2、体会词的艺术特色。送别,如爱情一样,是古往今来、大千世界一个永恒的主题。历朝历代的送别诗词有很多,如我们开课之初回忆的那样,写法各异。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话相送;有的豪放,有的忧愁,有的豁达。

  (1)今天学的这首送别词的表达有什么特点与独到之处呢?

  (2)刚才我们说了那些送别诗的风格、特点,也归纳了这首送别词的特色。虽然手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也是一首诗、词以及所有作品,能够打动人之所在。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3)从送别诗、送别词特色的品味中,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发?

  【评析:将原来所学的诗歌和这首词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这首词借景抒情、构思精巧、比喻别致、语言风趣俏皮的特点。】

  三、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根据你对这首词的理解,绘制一幅或多幅图画,描绘你脑海中的送别图。3、推荐阅读。老师推荐几首相同词牌的词,同学们课下阅读。找出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表达的内容、方法一样吗,然后总结一下。(课件出示: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板书设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借景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抒情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03-1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范文07-03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01-13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反思10-20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案07-04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阅读答案03-17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诗歌赏析05-06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鉴赏03-2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赏析12-1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及赏析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