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1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两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用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砝码,能拉动的小车、木板、毛巾。
五、教学过程
1、创景激趣
引出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注意力,更难拉住学生的思维,引发思考。教学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小游戏(如PPT图5、图6)。先让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少部分页码交错在一起,让这两位同学拉这两本书,他们很轻松的就拉开了。接下来,再让这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全部页码交错在一起,让两位同学拉。这个时候,无论这两位同学费了多大的力气也拉不开这两本书。这时,老师追问: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神秘的力量使这两本书拉不开呢?就就是摩擦力的力量呀。从一个小游戏,引出摩擦力,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2、学习概念
初步感知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和感知摩擦力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个小活动(如PPT图7、图8)。让两位同学把手放在空中,移动一段距离。在让这两位同学把手紧压桌面,移动相同的距离。让他们比较一下两次手移动距离的难易程度,这两位同学感受到,手紧压桌子运动时,受到了阻碍,移动起来比较困难。其实,这个时候是产生了摩擦力,所以手移动起来很困难,从而得到摩擦力的概念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这时产生的力我们把它叫做摩擦力。
3、提出猜想
设计方案
同学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力的大小的测量,今天这节课又学习了摩擦力。那么你们分小组测量身边物体在桌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大小,并记录数据。同学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接下来,我们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实验一: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实验二: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实验一步骤如下:
(1)在实验前老师先准备实验器具:有弹簧测力计(8只)、能拉动的小车(8只)、砝码、木板、毛巾若干。老师出示材料,学生设计实验;
(2)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不变的是物体的重量;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三次,减小误差,填写记录单);
(5)得出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二步骤如下:
(1)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学生设计实验;
(2)老师提示:既然是对比实验,那么要改变的是物体的重量,不变的是接触面的光滑和粗糙;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
(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三次,减小误差,填写记录单);
(5)得出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一结论:
(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2)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实验二结论:
(1)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
(2)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5、课堂总结实践延伸
(1)小结:我们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
(2)在我们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
可以通过汽车轮胎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来增大摩擦力。或者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减小摩擦力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根据科学课程强调,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精神。课堂教学中,我没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科学知识讲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在实验中去获得科学知识与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中这一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精神;我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对比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整堂教学流畅,教学目标达成,但反观课堂觉得也有缺憾的地方。在实验时,我的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由于我的经验尚浅,我的教学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内容,制定了“透析生活中的摩擦”的教学设计方案。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对学生而言非常熟悉,但往往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意义,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教学设计中,以“激发— — 冲突— — 顺应(或同化)— —建构” 为基本模式。在上课之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 播放大约2分钟的与摩擦力有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上课时再辅以生动形象的影视剪辑画面引入课堂,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首先设计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拖动和用手握住玻璃杯两个小试验,让学生体会感受摩擦力.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深入地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 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及生活、生产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其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科学,从而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物理课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 学习任务分析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动摩擦力的概念,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活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该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现象,引发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为高中学习摩擦力打下基础。
(1) 教学重点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 教学难点
难点为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2、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初二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喜欢自己动手实验,比较好动活泼。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如控制变量法。但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各种影响因素,灵活运用f=u、N.知道如何区分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知道静摩擦力为
O 2.过程和方法。经过摩擦力的探究学习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多种影响因素中“变量控制”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的互动与合作,培养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出学生精益求精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4、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汽车打滑,情景课件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磁浮列车、气垫船;4人一组,每组有玻璃杯,水,润滑剂,弹簧测立计,木板,毛巾,木块,钩码;小自行车。 5、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与什么有关? (同学回答的有:)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秤 示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 毛巾 3 木块加钩码 木板 比较1、2,当压力相同的时候,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1、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时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6、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课前播放有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的影视。播放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 师: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的主人公“骑鱼”时是多么的浪漫,为何在鸡蛋清中却狼狈地摔倒?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课题:《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先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下, 然后把手用力压在桌面再一次拖过。(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动手体验) 师: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多媒体呈现上面这段话.同时向学生介绍: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 · 自评·学生通过观看实例后。直观地知道什么是滚动摩擦力,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减少了对有关概念的机械记忆。 师: 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生活中你们所知道的或看到的有关摩擦力的例子? 生1:人跑步时有摩擦力。 生2:滑旱冰时有滚动摩擦力。 生3:擦桌子时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谈得非常不错,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到处都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同学们知道怎么测量它的大小吗? 生:用弹簧测力计。 师:对,不过拉动时得匀速拉动。至于原因吗?我们下节课再探讨。(教师边讲边演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然后分四人一组进行一个体验实验,然后交流:“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学生用一只手握住一圆柱形空玻璃杯的外壁,让玻璃杯静止在空中.此时学生能轻易地把玻璃杯握住. (2)当在玻璃杯的外壁涂上一层润滑油后,学生再握住玻璃杯时就感觉到杯子要往下滑落,若想握住玻璃杯就必须用稍微大一些的力. (3)不断地向杯子中注入水.随着杯中水的不断增多,学生就会感觉到杯子下落的趋势越来越厉害,此时要想能握住杯子,必须不断加大握杯子的力. (4)当水加到一定量以后,不论该学生怎样努力却再也握不住杯子了,杯子不断地向下滑落. 完成上述实验后,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1)手握杯子且让杯子静止在空中,则手必须用力握住杯子,即手和杯子接触并且挤压了.也就是说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接触并且挤压. (2)杯子和水受到的总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杯子相对手的运动趋势是向下滑落.若要杯子保持静止,则由二力平衡知识可知,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即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同时也说明了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之一是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随着杯子中的水不断地增多,杯子和水受到的总的重力变大,杯子下落的趋势越来越厉害,然而,杯子并没有下落,说明手给杯子施加的静摩擦力越来越大,即静摩擦力的大小会随着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 (4)没有涂润滑油之前能轻易地握住杯子,涂润滑油以后要握住杯子就必须用大一些的力,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静摩擦力的产生有影响,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之一是接触面粗糙. (5)第四步实验现象说明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一个极大值— — 最大静摩擦力.当水和杯子的总重力大于手和杯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则杯子开始下滑.这个现象还说明了,在该实验中,能让杯子处于静止状态的力并不是手握杯子的力(手施加给杯子的弹力),而是手施加给杯子的静摩擦力.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虽然不能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但是却能通过自己的触觉强烈地感觉到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以及相对运动趋势的激烈程度,从而能正确地判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变化,对学生加深理解静摩擦力有很大的帮助。 充分交流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内容板书: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师:为了获得答案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其过程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前两步我们已经做了,现在从第三步开始做。 师: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同学们知道需要用到什么研究方法吗? 生:控制变量法。 师:对。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我们提出的猜想呢?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讨论结束后,抽两组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学生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由各组学生相互补充。归纳得出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表格用多媒体投影在屏幕上。 。 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秤 示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 毛巾 3 木块加钩码 木板 教师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与证据收集,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 师:同学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完成了的.请举手。现在请同学把实验探究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哪一组先来? 生1:比较1、2,当压力相同的时候,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生2:比较1、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时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其他的几个猜想,可由同学们课后自己验证。 · 教师自评·各实验小组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实验探究结果,请学生讲解探究结论中有哪些内容与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由于学生总结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 在学生互相质疑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与反思。 师:摩擦对人类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呢? 学生七嘴八舌,各说不一。教师没做说明.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 汽车打滑。 师: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生:(齐答)增大摩擦力。 师:谁能回答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生1: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 生2:还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非常不错,同学们能再举些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吗? 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画面,学生自主举手发言。 生1:人走路时要增大摩擦力。 生2:我的球鞋底上有明显的花纹。 生3:汽车轮胎的花纹 生4:在冰雪路上行驶的汽车要系防滑链。 师:同学刚才的回答非常精彩,看来同学们已悟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摩擦力不总是有用的, 比如转动的机器会因为摩擦而加剧磨损,那如何减小有害的摩擦力呢? 生:(齐答)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流畅,不过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不止这些,请看屏幕。 多媒体播放情景课件: 1.滚动代替滑动;2.加润滑油;3.磁浮列车;4.气垫船。 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出现的有关摩擦力的现象。当画面中出现:“气垫船在草坪上行驶,从人身上碾过,将人身上的衣物弄得个精光”时,全班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有些什么感悟呢? 生:在生活中有很多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生: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很多? ? 结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师:同学们知道加润滑油、磁浮列车、气垫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使接触面彼此分隔开 师:对.同学们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因此减小摩擦力的最好的办法是使接触面彼此分隔开,加润滑油、磁浮、气垫等。 师: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小朋友骑的自行车放到讲桌上) 同学们看一看自行车中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 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生:(走到讲台,边指边说)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们上面都刻有花纹。 生2:(指车闸)它也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使用橡胶制成.同时要用力捏闸。 生3:(指前轴、中轴、后轴说)这些部分都减小了摩擦.因为它们都安装了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师:同学们还有发现吗? 生:我觉得车轮是减小摩擦的,因为它是圆的,以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究过程,想一想有什么收获呢? 生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生2:我还知道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滑动 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生3: 物理非常有趣, 电影画面里也有物理现象.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许多物理道理。 多媒体打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师:同学们刚才总结很好! 【小结】 在学生阐述随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跟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形成性练习】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7、 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发展中寻求快乐,在快乐中寻求发展。在开课前和整个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课堂情景的渲染、营造方面达到了淋漓尽致的效果。既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将暂时兴趣转化为了持久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几乎每个学生都在实践、在思考、在交流.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摩擦现象。 8、 教学设计后记 1、 本内容的设计应用多媒体创设动态的、声形并茂的情境,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来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新感受,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地活跃起来,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的兴奋状态。并完整的呈现了实验探究,其过程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本堂课的重点就是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 控制变量。虽然学生的方案可能不够完善、甚至很粗糙,但通过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点拨,能使学生学会科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将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冲突产生得越强烈,顺应的过程越彻底,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越牢固。在教学设计上,本课着力表现的正是针对“摩擦力”这一概念而“激发一冲突一顺应一建构”的过程。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冈素 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摩擦力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拖”来使学生直接感受摩擦,加深对摩擦的感性认识。 3.在教学中.将学习内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 这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 — 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这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教学理念: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法建议: 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3、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实验。 2、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器材: 教师用:筷子、玻璃杯、米、水、小车、木块、弹簧测力计、自行车、多媒体电脑等。 学生用: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毛巾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 2、能判断并运用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及数学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培养观察操作、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严谨、创新、理性、求真、协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 【难点】 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前面学习的牛顿第一定律中强调:物体在不受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换句话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在推桌子的时候桌子并没有动呢?在桌面用弹簧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拉力为什么还会是匀速直线运动呢?引出课题《滑动摩擦力》。 环节二:建立概念 1、学生分组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并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尝试描述滑动摩擦力的的定义、方向、大小。教师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观察进行总结明确概念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i,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故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回忆旧知,归纳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并存在挤压力;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 通过几组演示实验来验证以上条件,如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力的情况,学生也可自行尝试验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得记忆和理解。 (2)教师明确说明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根据以往对力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环节三:深化概念 【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探究】 1、小实验: a、将手放在桌面上轻轻滑动,用力!再用力!再用力!感觉滑动摩擦力不断增大; b、 将手放在纸上重复上述动作。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滑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棉布、纸等。 (3)实验步骤: a、提出问题: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作出假设: ①跟作用在接粗面的正压力有关系 ②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 ③跟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系 ④跟运动速度有关系 c、证明假设: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滑动摩擦力 d、分析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首先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数据分享,最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摩擦力有怎样的认识。 2、作业:如何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什么时候需要增加滑动摩擦力?怎么办? (2)什么时候需要减小滑动摩擦力?用什么方法? 方法归纳: (1)改变动摩擦因素μ (2)改变正压力 四、板书设计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教师主持,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还要小结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②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漫漫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漫漫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 生:讨论举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右。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师:(副板板)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控制变量法(讨论回答)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它学生观察进行评估、补充) 师:针对情况进行引导(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找到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的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进行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太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②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该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的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必须相同。) (说明:次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提问实验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辩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反双方,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到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让学生讨论小结) 本节课(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板书设计】 三、摩擦力 1、定义: 摩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擦压力的大小 力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减小摩擦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使接触面粗糙力的方法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06-08 滑动摩擦力教学反思03-13 《滑动摩擦力》的教学反思07-05 《滑动摩擦力》教学反思范文06-30 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07-02 《滑动摩擦力》教案04-18 滑动摩擦力方向10-02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09-23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09-29《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5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6
《滑动摩擦力》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