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14 14:59:1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的是“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基于教材的内容及《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间的前后联系能有效地发挥类比迁移的作用,学生能够借助原有的认知主动建构新知,从而实现知识的同化。由于本节课教学的这类应用题实际上与相应的分数乘法应用题非常类似,只是给出的条件是百分数的形式。所以教学时注意以分数乘法应用题为基础,借助知识间的联系,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新知。

  2、注重引导思考。

  学会思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注重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学生在思考、分析、交流中,通过比较不同的解题思路,能更好地掌握这类应用题,逐渐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解法的多样化。

  解法多样化的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引导学生掌握此类应用题结构特征及解决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拓宽学生的思路,实现解法的多样化,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一堆沙子用去200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剩下多少吨?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把用去的沙子吨数看作单位“1”,求剩下多少吨,就是求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即200×=250(t)]

  3、思考:如果把题中的“”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引导学生明确:“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4、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及改写已知条件的形式,使学生在体验知识迁移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复述信息。

  教师口述信息: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找学生复述教师刚才说的信息)

  (2)提出问题,引入例题。

  师:根据老师口述的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预设

  生1:增加了多少册图书?

  生2: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生3:今年有多少册图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去思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

  学生解答后汇报。

  (2)学习教材90页例4。

  师:用刚才的信息加上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课件出示教材90页例4)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百分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常见的百分率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基础之一。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复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在列表对比中,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2.巧用图示,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备受关注,因为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考过程,把知识要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有序地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结合学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间互化的方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并轻松掌握三者之间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间的可逆关系。

  3.重视迁移,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

  根据百分数与分数的密切关系,百分数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分数基本相同这一特点,联系分数知识复习、理解百分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够正确解答百分数问题。这样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沟通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出示课件)一件绒衣的成分如下:

  羊绒:14.8%

  超细羊毛:73.5%

  天丝:11.7%

  读出这件绒衣成分的相关数据,并说出这些数据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复习热情,为高效复习作铺垫。

  ⊙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1)什么叫百分数?它的意义是什么?(板书:百分数)

  (像14.8%、73.5%、11.7%…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列表对比)


百分数




分数




意义




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区别




百分数通常只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数量。




联系




百分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00的特殊分数。





  2.复习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是什么?

  ①小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②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③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2)巩固练习。

  ①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数化成百分数。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数化成小数或整数。

  42%= 108%= 5.4%= 200%=

  3.复习百分数应用题。

  (1)复习常见的百分率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6页12题)

  取小麦500 g,烘干后,还有428 g。计算出这种小麦的烘干率和含水率。

  烘干率=×100%

  含水率=×100%

  (解决问题,然后复习其他常见的百分率)

  (2)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课件出示教材113页3题第(3)、(4)、(5)小题]

  ①一件衬衣原价125元,现在降价20%。现在售价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衬衣降价20%后,售价为100元。这件衬衣原价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衬衣售价为100元,一条长裤的价钱是这件衬衣的150%,这条长裤的价钱又是一双皮鞋的。这双皮鞋售价是多少元?

  长裤: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结。

  解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题思路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样:单位“1”已知,求比较量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求单位“1”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系统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利用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114页5题。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都进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识?

  ⊙布置作业

  教材116页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一)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应用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扇形统计图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图中较难的一种,它能恰到好处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在设计时打破了传统统计图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观察、操作、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来教学新课。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

  设计时,化繁为简,注重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学时以“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为学习材料引入,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在观察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阶段,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不但使课堂教学具有“由浅入深”的层次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运用PPT课件辅助教学,直观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设计时,教师充分利用课件的便利性和直观性。在探索部分,巧妙利用表格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在分析部分,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体现

  PPT课件对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有效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谈话引入。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但我们的膳食是否平衡呢?老师这里有一幅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课件出示)

  师:它是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并用直观的宝塔图形式表现出来。同学们能不能从这个宝塔图中知道我们需要的哪种食物最多?其次呢?接着呢?

  设计意图:以“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引入,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渗透了健康饮食的教育。

  2.对比归纳,分析特点。

  课件出示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统计表。

  (去掉最后一列百分比的数据)

  师: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来表示图中的数据呢?

  (条形统计图)

  师:(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同学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

  师:大家再来看一下这张统计表,我们增加一个栏目“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3.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能不能看出每一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呢?(不能)有没有哪种统计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小组讨论)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4

  设计说明

  1.教学中注重用迁移法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知识迁移的作用,实现知识的有效重组。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从扇形和圆的关系入手,借助知识的迁移来了解扇形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便于学生记忆。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弧、扇形、圆心角的过程中,利用PPT课件的动画演示讲解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使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一目了然,也便于学生对扇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地进行结合,注重课件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课件的效果,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圆规、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扇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分别叫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扇贝、扇形藻、折扇)

  师:这些物体的名称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扇子形状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扇形”。(板书课题:扇形)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导入,直观形象,学生能很快建立扇形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教学新课

  1.认识弧。

  课件出示扇形图。

  (1)用课件先画出一个虚线的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彩色的线画出这两点间的圆的部分。

  (2)学习弧的概念。

  师指图:这段彩色的线叫做“弧”。因为这条弧的.两个端点分别是AB,所以称这条弧为“弧AB”,弧是圆上的一部分。

  课件出示概念: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3)尝试画弧。

  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弧。

  教师课件显示出“弧AB”的反弧,让学生知道这也是一条弧。

  2.认识扇形。

  (1)课件演示:先出现彩色的OAOB两条半径,同时在弧AB与半径OAOB所围成的图形中涂上颜色。

  (2)扇形的概念。

  师指图:这个涂有颜色的图形就是扇形。

  师:根据刚才的演示和讲解,大家能说说什么是扇形吗?

  (生回答后,师小结)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3)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扇形。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扇形)

  (4)教师指着屏幕上圆中扇形的另一边空白部分问学生,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生猜测,答案不唯一)

  师明确:这个图形也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围成的图形,所以也是一个扇形。

  3.认识圆心角。

  (1)课件显示:OAOB两条半径闪动,然后问:“两条半径所夹的角∠AOB,它的顶点在哪儿?”

  师明确: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扇形中找圆心角,并标上∠1的标志。

  问:说一说自己画的∠1为什么也是圆心角。

  师生共同总结:圆心角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角的顶点在圆心;

  二是角的两条边是圆的半径。

  (3)课件出示三个大小、方向不同的扇形图,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扇形。

  师小结:这三个图形都可以称为扇形,因为它们都是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例6、例7和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打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看,你能比较这这两个物体的大小吗?(出示一个苹果和一个大枣)你是怎样比较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物体的大小的知识——体积和容积(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认识体积

  1.出示两个有同样多水的相同玻璃杯,让学生看清两个杯子里水面同样高。

  (1)先在一个杯子里放入一个大枣,让学生说明水面有什么变化。

  提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大枣占有了水中一块地方)

  指出:大枣占有一块地方,我们就说大枣占有一定的空间。

  因为大枣占有空间,把水往上挤,所以水面上升了。

  (2)在另一个杯子放入荔枝。

  (3)提问:现在水面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再比一比,哪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水面会上升得高一些?

  指出:因为荔枝大一些,所以这个杯子里水面上升得高一些,说明这一石块所占的空间大。

  提问 :谁来说一说,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哪一个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2.出示大小不同三种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如果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杯中,在倒满水,哪个杯里所占的空间大?

  让学生说出,大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大,小的水果所占的空间小。

  指出: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也就是说,大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小。

  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说能说说生活中两种物体体积的小。(说完整的话)

  认识容积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纸盒,比较一下哪个体积大一些。(例7)

  (1)学生比较并说明理由。

  指出:书盒能容纳书的体积就是书盒的.容积。也就是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2)举例说说生活中的两种容器的容积。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

  第1题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然后教师可以操作演示,在让学生说说溢出的水的体积分别相当于哪个物体的体积。

  2、第2题可以让学生先判断,然后再根据容积的含义进行解释。

  3.完成练习五第1题

  让学生说明三维饼干的体积为什么相等。使学生明确:因为它们都是有同样大小的8盒饼干堆成的,所以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4.完成练习五第2题

  5.让学生明白杯子装的多说明容积大,杯子装的少的说明容积小。

  6.第3题可让学生按要求操作,让后同桌交流摆的是否正确。

  7.第4题可以让学生分别说说体积和容积分别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再回答问题,并说明理由。

  8.第5题中的三个图形分别表示相应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这是它们的不同点。而1平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立方厘米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这两个概念都与1厘米有关。这是三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的收获大吗?你觉得学好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吗?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简单依靠模仿和记忆,亲身实践,独立探索和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活泼,积极和丰富的人格过程。

  根据这个概念,在本课设计中,我强调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体验猜测动手操作,练习和演示过程的数学结论;第二是让学生,也是学生的自主空间,自我探索,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室。

  二,教材与学习分析:

  教科书是在掌握了矩形和正方形圆周的学生的基础上学习的,以及对圆的初步理解。它是学生初步学习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是学习圆形区域和未来学习圆柱形,锥形等知识的基础。学习分析:虽然学生有计算线图长度的基础,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更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推导出圆周的计算方法,理解pi的意义有一些困难。

  三,教学目标,关键和难点:

  1,知识和技能:

  学习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圆周的计算,理解pi的含义,并正确应用公式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工艺和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活动,指导学生体验猜测归纳,一般学习过程,理解pi。

  (2)体验圆周圆周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和发现法律的能力。

  3,情绪和态度: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找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探索问题的乐趣;

  (2)结合引进pi,使学生受爱国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意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学生使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验证过程的理解和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理解pi。

  教学准备:

  ⒈圆形对象实物,课件。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种不同尺寸的光盘,一条线,一条尺。

  四,教学方法:

  1,独立探索法。通过实践学生的实践,找到长途的测量学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思维。

  2,合作交流法。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合作,自我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

  五,主要教学环节和设计:

  通过以下链接教授本课:

  一,创造形势,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四,谈论收获,课外推广

  六,教学过程:

  第一个链接:创建情境,初步感觉的分裂:

  哪些学生会骑自行车?当骑车时,车轮向前滚动一周,他们旅行多长时间?如何计算?(课件用于显示滚动向前滚动视频的滚轮。)要求圆形周长的距离有多长。

  老师:了解如何计算今天的圆周长。

  这部分的设计目的:从熟悉自行车的学生开始,让学生感觉到车轮滚动周是圆周的圆周,刺激学生学习新的兴趣。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识

  (A)通过以下活动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帮助学生了解圆的周长。

  1,请指出老师在圆形物体的手中。准备一些硬币,杯子,让学生在圆圈上滑动触摸等方式来理解和了解圆周的圆周。

  2,分析矩形,正方形和圆周的圆是否不同?

  3,指的是手指,他们自己手在圆片的圆周上的描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双手触摸,圆周的初始感知是一周的周长。而且还增强了知觉知识的周边,并使图像理解周围的意义。

  (B)探讨计算方法的周长

  圆周计算公式中扣除这个内容,我安排了三个链接:

  1,揭示矛盾,导致探索新知识的愿望。要求学生考虑我们的手,有什么办法来衡量他们的周长吗?

  预设几种情况:

  (1)滚动用绳子包起圆圈并拉直;

  (2)折叠圆纸几次,然后测量计算;

  总结:以上几方法律是改变歌曲是直的。

  课件展示地球图片。

  如果你想计算地球赤道周的长度,用绕组法,滚动法显然不能测量怎么办?我们需要探索圆周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允许学生理解绕组,滚动方式有限,触发其计算公式的探索计算的.热情和必要性,以便进一步研究问题床面的计算周长。这种矛盾,更多的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操作,探究圆周的计算方法在本文的内容中,为了探究pi,理解pi是本课的难点,所以我设计学生进行子组合作,通过猜测总结结论要做。

  (1)猜想,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圆周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着重解决圆周和什么相关问题。

  老师:圆的圆周是否与它相关?

  圆的圆周与其直径有关。圆直径长,圆周大;直径短,周长长。

  (2)实验验证,目的是让学生找到圆周和直径之间的固定倍数关系,着重解决圆周和直线什么样的物理关系问题。

  老师:我们知道方形周长是4倍,那么圆的圆周是直径的几倍?我们可以找到一般的方法来找到一个圆周像一个正方形的圆周吗?

  请分组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请使用工具的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验证圆周长和直径的多重关系,记录在窗体中。请按照我们小组使用什么方法,过程如何?的顺序报告实验。

  面板报告:

  健康:我们测量的第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圆周是31厘米,圆周是直径的3.1倍。第二圆直径为2cm,圆周为6.5cm,圆周为直径的3.25倍。第三圆直径为5.5cm,圆周为16.5cm,圆周为直径的3倍。

  老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

  健康:每个圆的圆周是其直径的三倍。

  问题:它不是所有的圆周和它的直径有这种关系吗?

  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圆的任何圆周总是其直径的长度的三倍。

  老师:由于测量错误,导致结果不一样,是正常的。您的研究结果非常接近数学家的结果。谁知道我们称之为这个3倍多?

  健康:

  老师:你对pi有什么认识?

  这是数学家数量的三倍以上,仔细计算后是一个固定数,我们称之为pi的倍数。读为π。发现pi的最杰出贡献者是祖崇志。 Pi是一个无限小的数字,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计算到十亿后的小数点。小学阶段约为3.14。黑板:π≈3.14(课件生成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小组操作,沟通,观察等活动中,见证了知识的发现,了解目的。一些学生早就知道,pi的知识是在交换教师和学生,反映学生为主体获得的。祖崇志的事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使学生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得出结论:你知道计算方法的周长吗?

  健康:知道。黑板公式:c =πd,c =2πr

  设计意图:推导公式的圆周,解决圆周的问题,圆周的计算只是一个问题。

  第三环节: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这部分是使用我们探讨的结果,也就是使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车轮向前滚一周,行程多长?这样就结束了回声。

  2,设计三者有一定的实践梯度:①d = 5米,c =?

  ②r= 5cm c = ③c = 6.28 m d = 3,区分对错,下面的语句对吧?

  ①π= 3.14()

  ②大圆的圆周小于小圆的圆周。 ()

  ③圆的圆周是其半径的2π。 ()

  意图:关于pi的设计判断是帮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pi的理解。

  第四个链接:谈论收获,课外推广操作:

  赤道象地球带,长约40,000公里。你知道地球的半径是多少?

  设计意图:在课程结束时,我设置了在室外的延伸的赤道的回声前面。这个设置,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你有什么?(引导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

  七,黑板设计:

  圆周

  圆是圆的圆周÷直径= pi C÷d =π3.14×20 = 62.8(英寸)

  C =πdA:车轮向前滚动一周,行驶62.8英寸。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3、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为人热情,头脑聪明,特别的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今天老师想亲自见识一下,你们有信心吗?事情是这样的: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你认为该派哪名队员去罚点球?老师这里有他们三个人的秃情况,咱们一起看看吧!(出示课件)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数据1:

  生1:不马虎,因为他命中次数最多。

  生2:无法确定。罚球总次数不知道。

  师:这位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看来,只知道命中次数看不出他们水平的高低。关于罚球的总次数老师这里也有记录。

  (2)出示数据2:

  问:现在看看,他们谁的水平高呢?

  生1:淘气和奇思。他们失球数最少。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

  生2:我认为应该看他们的命中率。

  生得出90/10084/10070/100,该派7号队员去罚点球。

  师:那么90/10084/10070/100分别表示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

  生:这三个分数表示进球个数是总球数的百分之几。

  师:分母是100的分数比较起来一目了然。我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了“派谁去罚点球的问题”。现在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帮助科技小组解决他们在进行种子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出示:

  品种实验种子数/粒发芽种子数/粒

  一号205

  二号257

  三号5011

  你认为哪个品种的发芽情况最好?

  生:一号=25/100

  二号=28/100

  三号=22/100

  28/100>25/100>22/100

  二号种子发芽情况最好。

  师:谁能说一说25/100、28/100、22/100分别表示什么?

  生:25/100表示一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28/100表示二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22/100表示三号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25/100、28/100、22/100表示什么?

  生:这三个分数表示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六个分母是100的分数表示什么?(学生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完成。)

  生: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百分数的认识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分数还有另外一种写法。以90/100为例,分子90写成90,分数线和分母100写成百分号。(90%)读作:百分之九十。

  师指名学生板演84%、70%。

  师:请大家在本子上把25/100、28/100、22/100用百分数的形式写下来,并读一读。

  师:结合刚才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百分数吗?(集体交流)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师:这句话中提到了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生:这句话中提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倍数关系。

  师: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数又叫百分比、百分率。这一点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渐了解的`。

  (3)、反馈练习

  师:百分数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老师这儿有一些信息,大家读一读,并说一说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39页读一读,说一说。

  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说明表示什么意义。

  (4)、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我们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又掌握了百分数的读写法。那百分数和分数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出示)

  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的形式,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1、第一根绳子长()米,第二根绳子的长度是它的()。

  2、妈妈买了一些葡萄,重()千克。小明吃了这些葡萄的()。

  (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后,师归纳总结。

  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

  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三、巩固练习

  1、对号入座:(请选择合适的数填空)

  55%100%120%1.7%

  .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一本书已经看了45%,还剩下()没有看。

  .开展节约活动以来,本月学校的用电量比上月减少了()。

  .某车间机器经过改良,现在每月产量是原来每月产量的()。

  2、比比谁最棒

  请你在20秒内写10个不同的百分数。(教师启发学生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他完成的个数。)

  3、找朋友

  百发百中200%

  一箭双雕90%

  百里挑一50%

  十拿九稳1%

  一分为二100%

  3、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机动题)

  四、回顾总结

  请告诉大家你这节课学习情绪的比率。愉快占()%紧张占()%遗憾占()%老师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

  【学材简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理念】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 (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小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添上百分号。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分数化成百分数: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指名回答)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已知的)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单位“1”是未知的)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折扣、纳税、利息。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问:什么等于折扣?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问:应纳税额等于什么?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xx年买了20xx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五)综合练习: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 ”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问:出勤率等于什么?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意义 互化 应用 找准单位“1”

  单位“1”是已知(用乘法计算)

  单位“1”是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条件,比较灵活地计算圆的面积。

  ⑵使学生认识圆环,学会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图形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求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

  1.展示20xx年5月21日日环食视频(附件:日环食视频)。引出课题:圆环面积

  简单介绍圆环的形成。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环,感受生活美。

  3.复习: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1)、已知圆的半径为2cm,求圆的面积。

  (2)、已知圆的直径为6cm,求圆的面积。

  4.简单介绍圆环的相关名称及关系:

  5.请找出下面圆环的内圆半径(r)或外圆半径(R):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大家动笔算一算。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cm,外圆半径是6cm。它的面积是多少?

  圆环面积=外圆面-内圆面积

  3.14×62 - 3.14×22 3.14×(62 – 22)

  = 3.14×36 - 3.14×4 = 3.14×(36 – 4)

  = 113.04 – 12.56 = 3.14×32

  = 100.48(cm2)= 100.48(cm2)

  答:它的面积是100.48cm2.

  比较、分享。求环形的面积,你喜欢那种方法?

  S环=πR2-πr2 S环=π(R2-r2)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填空:

  2.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它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14×(50÷2)2-3.14×(10÷2)2

  =3.14×252-3.14×52

  =3.14×625-3.14×25

  =1962.5-78.5 3.14×[(50÷2)2-(10÷2)2]

  =1884(m2)= 3.14×[252-52]

  = 3.14×[625-25]

  = 3.14×600

  =1884(m2)

  答:草坪的占地面积是1884m2.

  3.某公园内有一座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是3m。现在要在喷水池周围铺上1m宽的甬路。甬路的占地面积是多少m2?

  外圆半径:1+3=4(m)

  环形面积:3.14×(4-3)

  =3.14×(16-9)

  =3.14×7

  =21.98(m)

  答:甬路的占地面积是21.98m2.

  4.环形的外圆周长是18.84cm,内圆直径是4cm,求环形的面积

  3.14×[(18.84÷3.14÷2)2-(4÷2)2]

  =3.14×[32-22]

  =3.14×[9—4]

  =3.14×5

  =15.7(cm2)

  答:环形的面积是15.7cm2。

  四、评讲总结,升华目标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让生说说。师用课件再现一次。

  1、什么样的图形是圆环。

  2、怎样计算圆环的面积。

  五、课堂达标:解决问题

  1.土楼是福建、广东等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被列为“世界物质文化名录”,土楼的外围形状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圭峰楼和德逊楼是福建省南靖县两座地面是圆环形的土楼,圭峰楼外直径是32m,内直径是12m。土楼的`房屋占地面积是多少m2?

  2.天安门广场前面有一个大型喷泉,喷泉的半径为3m。国庆节快要到了,园艺师傅们在喷泉的周围摆放了4m宽的鲜花。(1)鲜花所占面积有多大?(2)如果每平方米摆放鲜花需要50元,那么摆放这些鲜花至少需要多少元

  外圆半径:4+3=7(m)

  环形面积:3.14×(7-3)

  =3.14×(49-9)

  =3.14×40

  =125.6(m)

  答:鲜花所占的面积有125.6m 。

  3.拓展延伸:求下列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单位:cm)

  (1)、大半圆的面积

  3.14×[(2+4)÷2]2÷2

  =3.14×9÷2

  =14.13(cm2)

  (3)、小半圆的面积

  3.14×(2÷2)2÷2

  =3.14×1÷2

  =1.57(cm2)

  答:阴影的面积是6.28cm2.

  六、布置作业

  1、右图是一块玉璧,外直径是18cm,内直径是7cm.这块玉璧的面积是多少?

  2、右图中的大圆半径等于小圆的直径,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

  3、计算下图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七、课后反思

  1.本课时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并培养了学生的民主、合作精神。

  2.在整节课中,自己也明白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精神。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认识倒数的意义,掌握找倒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唤醒对1的探究热情

  A①×=②×=③×32=④×=

  ⑤×=⑥62×=⑦×=⑧×=

  ⑨×=⑩×=

  B①×1=②×1=③×1=④×1=

  ⑤×1=⑥1×=⑦1×=⑧1×=

  ⑨1×=⑩1×=

  C①÷1=②÷1=③÷1=④÷1=

  ⑤÷1=⑥÷1=⑦÷1⑧÷1=

  ⑨÷1=⑩÷1=

  (课前,将三组口算练习题分别发给同桌两人,其中把A发给坐在右边的学生,把B、C发给坐在左边的学生))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发的口算练习卡,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口算比赛,做完后请起立,两分钟时间,现在计时开始。

  之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做两组的比做一组的还快呀?学生交流后,再屏幕出示口算题让学生找找原因。

  师:看来秘诀就在1这个数上。1在运算中有一些特点,任何数乘1还得原数,如果除以1,也是这样。所以这个1,在数学运算中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板书:1想一想,谁除以谁会等于1呢?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二、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提问:谁乘谁等于1呢?板书:×()=1

  在练习本上写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时间1分钟,看看谁写得多。

  交流:把学生的算式分类排列。(整数、分数、小数)

  小结:3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集中大家的智慧,让我们把问题考虑的更全面。

  观察:这些等于1的乘法算式,因数有什么特点?

  预设:

  1、在有分数的算式里,分母和分子都颠倒了。(他用了一个词颠倒,很好的概括了这些因数的特点。这样的两个分数相乘都等于1吗?能不能再举出一些例子来?)真的很有意思,分子分母颠倒过来的两个数相乘等于1.在数学上,知道这样的两个数叫什么吗?(板书:倒数)

  2、很形象,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通俗的讲就是倒过来了。那现在谁能简练的概括一下,什么是倒数?(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理解:

  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觉得哪些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预设:

  ①乘积是1,强调了只能是乘法计算的结果,加法、减法、除法的结果是1的两个数就不能说是互为倒数。

  ②两个数也很重要,它告诉我们不能是3个、4个或更多个数的乘积,只能是两个数的乘积是1.

  ③互为也很重要,互为是互相的.意思,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练习:

  现在我们通过几道小练习来检测一下大家是否弄清了倒数的意义。

  1、×()=1

  2、判断:

  ①因为×=1,所以是倒数,也是倒数。()

  ②××=1,所以、、互为倒数。()

  ③×的乘积为1,所以与互为倒数。()

三、运用概念,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

  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倒数,那给一个数,你会找它的倒数吗?同桌两个人互相出数,然后想一想,怎样求这些数的倒数?

  全班交流:

  ①分数(多找几对同桌先交流结果,再说一说找分数倒数的方法)

  ②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或用1除以这个数)有研究1的倒数的吗?0呢?

  ③小数(先化成分数,然后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质疑:

  有研究带分数的吗?带分数怎样找倒数呢?(举例验证,总结方法。)

  四、分层练习,形成能力

  1、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课本24页做一做)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

  2、若m×=1,则m=()。

  3、任何真分数的倒数都是()。

  A真分数B假分数C不确定的数

  4、游戏:找朋友。

  ①请4个同学到台上,给每人戴上一顶帽子,上面有、、0.5、2各数,本人看不到自己头上的数,但可以看到其他三个人的。

  ②5个不同的数:、、1、、3,每个数的倒数都在其中。

  五、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在动脑思考、合作交流中知道了什么是倒数,并知道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还发现了两个特殊的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坚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及化简,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的中间还穿插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黄金分割比。单元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运用”,在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的同时,感受有关分数知识和按比例分配在建设方面的应用。

  这一单元分两个小节来编排。第一小节安排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及比的化简。第二小节安排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因为按比例分配是解决生产、生活中一些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本单元中,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科书通过一些生产、生活的实例来呈现教学内容,既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又能通过这些实例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比还是后继知识“正比例、反比例”学习的基础,要求务必学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比的意义,比值的含义,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整理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与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精神。

  (3)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解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问题可以借助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例分配。

  教学难点

  化简比。

  教学关键

  理解并正确运用比的基本性质。

  学法指导

  提供具体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体会、应用。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关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构建。当学生遇到困惑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时划分

  本单元课时数:7课时。

  1、比的意义和性质……………………………2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学生之前所学的用数对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雏形,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平面图上物体的位置则是极坐标系的雏形。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大致位置,能够利用数对精确地表示出平面图上一个点或一个区域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备内容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会根据平面图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

  2.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

  3.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画图、描述等过程,感受从实践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图上一个点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

  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备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

  1.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能根据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依据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将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求命中率的基础上,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含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3.进一步明确百分率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

  重点: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的实际含义。

  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主题图。

  师:王涛和李强是各自篮球队的主要得分手。在一场比赛后,他们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王涛是5投3中,李强是6投4中。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老师想知道谁的投篮更准,该怎么比较呢?

  学生计算,指名回答。

  生1:3÷5=0.6,4÷6≈0.67,因为0.6<0.67,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生2:3÷5=,4÷6=,因为<,所以李强的投篮更准。

  教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算式相同)都是求什么?(命中率,即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是用小数表示结果,一个是用分数表示结果。)

  1.揭示命中率。

  师:这种计算的方法,与篮球比赛技术统计中的投篮命中率类似。请从百分数的意义出发进行思考,什么叫“投篮命中率”?(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

  师:该如何计算呢?(投篮命中率=。)

  师:这个题目的问题是“他们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谁的命中率高?”。

  2.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

  师:投篮命中率是一个什么数?(百分数)你能把刚才的两种运算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吗? (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生1:3÷5=0.6==60%。

  师:你是怎么做的?(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百分数。)

  生2:3÷5====60%。

  师:4÷6除不尽,怎么办?(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生:4÷6≈0.667==66.7%或4÷6=≈0.667=66.7%。

  师:你能解释这里的“≈”和“=”符号的用法吗?(4÷6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约等于0.667。然后把0.667这个小数转化为分母是1000的分数。)

  师:这样我们已经分别计算出了两个人的命中率,谁更高些?(李强。)

  3.引导归纳,得出方法。

  课件出示0.667=66.7%。

  师:你能理解这样的表示方法吗?(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加上百分号。)

  师: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扩大了100倍。)

  师:加上百分号意味着什么?(把这个数缩小了100倍。)

  师:我们一起来归纳将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引导式总结:把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可以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能转化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也可以先将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百分号。

  师:刚才我们计算的投篮命中率,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总次数的百分之几。可以表示成投篮命中率=×100%的形式。为什么要“×100%”呢?

  预设:因为求的是百分率,要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在后面添上“×100%”确保结果是百分数的形式。

  师: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如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树木的成活率等。你能表示出求这些百分率的式子吗?(学生练习,指名回答。)

  小结:百分率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生物小组进行玉米种子发芽试验,每次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次数 试验种子数 发芽种子数/粒 发芽率

  1 300 285 2 300 282 2 300 294 4 300 291

  师: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哪一次实验的发芽率最高?哪一次最低?(让学生感受百分率的实际作用。)

  2.把下面的小数和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970.081.0051.9910.025 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哪些百分率不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达到100%,哪些可能超过100%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利用教师的合理揭示、适时点拨、引导归纳,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呈现出较强的层次性。这样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又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各种百分率所表示的意义,不仅使学生体会到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求百分率的方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数学最终是要为生活服务的,回归生活的数学才是有用的数学。本课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了就可以学以致用,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折扣的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情思考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辩证、全面地思考、对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在了解生活中有关打折优惠措施的基础上,利用百分数的知识,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

  教学难点:

  1、多种方案的计算。

  2、合情推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打折计算方法。

  1.谈话导入。

  2、为学生创设到快餐厅看菜单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合算的角度选择套餐。

  出示,如下图。

  A套餐

  原价:12.5元

  现价:10.00元

  B套餐

  原价:11.8元

  现价:10.00元

  C套餐

  原价:10.80元

  现价:10.00元

  (1)如果你去吃快餐,你选哪一种最合算?为什么?

  (2)A套餐相当于打几折?

  (3)B套餐也打8折,应付多少元?

  二、分析比较,初用打折技能。

  实际生活中的打折多种多样,要反复计算、比较,才能够选择出最好的'购买方法。

  1.创设情境。

  现在许多餐厅可以自己带饮料消费,餐厅的饮料可挺贵,要想合算我们不妨去超市逛一逛,买一些饮料再去吃饭。

  甲商场 买大送小

  乙商场 一律九折

  丙商场 满30元一律八折

  2.了解超市的优惠政策。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些优惠措施的?

  生:买大送小就是买一瓶大的送一瓶小的,前提是必须买大瓶的饮料。

  打九折就是买100元钱的饮料现在只要付90元钱。

  满30元打八折就是买饮料的总价必须达到30元才能打八折,不到30 元不打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六上册教学设计07-27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07-11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10-11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06-03

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06-0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3-0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26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9-0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