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时间:2022-11-28 19:19:36 试题试卷 我要投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在所有的学科中,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了必备的语法知识,才能有条件去学习其他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欢迎阅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1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2、恩格斯说:“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蒸汽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

  A、北京人B、元谋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3、我们很多人都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们能够最早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4、黄河被誉为祖国的母亲河,因为黄河流域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那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

  5、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

  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彩陶

  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这句话中的“轩辕”指的是( )

  A、黄帝B、炎帝C、蚩尤D、禹

  7、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

  A、尧B、舜C、禹D、启

  8、神话故事《封神榜》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

  9、“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下列制度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C、禅让制D、世袭制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11、小红参加历史学会举办的知识竞赛,其中一个问题是:谁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

  A、桂林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13、美丽的城市青岛,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

  A、管仲B、孙膑C、庞涓D、廉颇

  14、春秋史书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其中“牺”指( )

  A、B、猪C、牛D、水果类

  15、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法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耕战D、建立县制

  16、同学们要听战国编钟演奏美妙的乐曲,应该到( )

  A、北京历史博物馆B、湖北省博物馆C、上海博物馆D、湖南省博物馆

  17、“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哪项水利工程所起的作用( )

  A、郑国渠B、灵渠C、都江堰D、广通渠

  18、在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后,A同学感叹道,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了,A同学所指的是下列的( )

  A、孔子强调的实行仁政B、墨子强调的兼爱非攻

  C、孟子强调的要按时令进山伐树D、孙子强调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9、如果有一旅游团想去参观古老的周朝的中心,你应该指点他们去的地点是( )

  A、北京B、洛阳C、西安D、南京

  20、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是( )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淝水之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 )

  A170万年B300万年C70-20万年D1800年

  2、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 )

  A古猿种群起了决定的作用B劳动起了决定的作用

  C劳动工具起了决定的作用D基因起了决定的作用

  3、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山洞里发现的是:( )

  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4、新石器时代是指:( )

  A打制石器B青铜器C磨制石器D陶器

  5、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

  A伏羲氏B炎帝神龙氏C皇帝轩辕氏D蚩尤

  6、禅让制的意思是:( )

  A父传子,家天下B公共推举,首领让贤C指尧传舜D指禹传启

  7、奴隶社会的标志是:( )

  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建立C农耕文化的出现D西周的出现

  8、我国最早的文字是指:( )

  A小篆B隶书C金文D甲骨文

  9、春秋五霸依次是:( )

  A楚庄王、宋襄公、晋文公、齐桓公、秦穆公、

  B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C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阖闾。

  10、三家分晋的意思是:( )

  A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和人口

  B指晋国统治了韩、赵、魏三家的土地和人口

  C指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的土地。

  二、非选题(共60分)

  1、识读右图,请回答:(15分)

  (1)、右图中的人物是谁?(2分)

  (2)、他的主要贡献(事迹)是什么?(4分)

  (3)、他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什么?(3分)

  (4)、他建立的国家叫什么?有什么意义?(6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种制度封哪些人为诸侯?(3分)

  (3)、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6分)

  3、读图填史(15分)

  (1)、上图是什么时期、在什么河流上、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6分)

  (2)、这项工程由哪几部分组成?(3分)

  (3)、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6分)

  4、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良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1)、上述材料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这次变法的目的是什么?(6分)

  (2)、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的三项内容?(3分)

  (3)、此次变法有何重要历史作用?(6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3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4、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5、“人文初祖”是

  A、尧B、舜C、盘庚D、黄帝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

  7、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D、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8、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B、白渠C、郑国渠D、都江堰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10、下列历史人物中,与成语“卧薪尝胆”有关的是( )

  A越王勾践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

  11、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名医是( )

  A、华佗B、扁鹊C、张仲景D、孙思邈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这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

  13、为抵御匈奴,秦朝征伐大批人力,修筑了( )

  A灵渠B、万里长城C、郑国渠D、都江堰

  1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

  A、仁B、义C、理D、信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4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机读卡上

  I、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比元谋人早10万年,繁昌人生活在距今约()

  A、20万年B、50万年C、170万年D、180万年

  2、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以下哪一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B、分封制C、弹让制D、世袭制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4、使东方六国再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是以上战役中的()。

  5、以下哪一项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A、使用牛耕B、使用铁农具

  C、兴修水利D、土地私有

  6、现在的农历来源于()。

  A、黄帝时期B、尧舜时期C、夏朝D、商朝

  7、与商周同期,在我国成都平原出现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A、新石器文化B、青铜文化

  C、陶器文化D、铁器文化

  8、以下哪一人物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9、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其思想家是()。

  A、墨子B、孟子C、老子D、韩非子

  10、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0年

  1l、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的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县制D、郡县制

  12、秦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13、率兵人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B、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C、项羽领导的农民军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14、西汉时期哪位皇帝在位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A、汉高祖B、汉义帝C、汉景帝D、汉武帝

  15、汉武帝时候,对匈奴实行了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

  A、河套和河两走廊地区B、河套地区

  C、河西走廊地区D、漠北地区

  16、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

  17、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九章算术》B、地动仪

  C、《伤寒杂病沦》D、造纸术

  18、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诸葛亮

  19、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

  20、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诸葛亮D、曹操

  2l、建立前秦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氐族B、匈奴族C、鲜卑族D、羯族

  2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B、洛阳C、建康D、许昌

  23、“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习俗,与历史上哪一人物的汉化政策有关?()

  A、商鞅B、汉武帝C、孝文帝D、诸葛亮

  24、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A、地理学家B、天文学家C、农学家D、数学家

  25、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形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

  收了佛教艺术优点的是()。

  A、书法艺术B、石窟艺术

  C、绘画艺术D、舞蹈艺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________社会开始。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__________,史称“东周”,东周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个时期。

  3、战同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_在岷江中游修筑的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4、秦长城西起__________、东到辽东的__________,蜿蜒万余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__,总管两域事务,从此,今__________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6、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__________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了全身麻醉剂“__________”,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7、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__________自称皇帝,同号魏,定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在__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国号__________,后定都建业:三同鼎立的局面形成。

  8、383年,前秦王__________率领的秦军前锋与东晋8万军队隔淝水对峙;__________(指战役名称)以后,前秦的统治瓦解。

  9、南朝时候的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义学家;北朝的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三、材料题。(10分)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同答:

  1、以上材料是哪一历史人物所说的话?

  2、请对该历史人物进行简要评价。

  四、问答题(共20分,分别为9分,11分)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变法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2、回答与汉武帝有关的问题。

  ①汉武帝重用的名臣或名将(写出3人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为一名皇帝,他可以列为(在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中选一项作用基

  本评价):__________。

  ③根据基本评价,写出对汉武帝的评语(50字左右)。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5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和时间是()

  A.581年杨坚B.605年隋文帝C.589年杨坚D.611年隋文帝

  2.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它们分别是今天的()

  A.北京、上海B.北京、杭州C.天津、扬州D.洛阳、杭州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攻打陈朝B.巡游享乐C.巩固隋朝统治D.攻打高丽

  4.右图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起的重要作用,正确的是()

  A.加强北部边防B.巩固隋朝统一

  C.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于隋炀帝南巡

  5.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A.繁盛一时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统治者昏庸无道D.开凿大运河

  6.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对应正确的是

  A.隋文帝唐太宗B.隋炀帝唐太宗

  C.隋炀帝唐高祖D.隋文帝唐高祖

  7.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统治时发生的是

  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B.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C.发展科举制,设立州县学校D.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8.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

  9.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B.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10.“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

  《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角色应是?()

  A、杜如晦B.宋璟C.魏征D.房玄龄

  11、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哪方面?()

  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

  12.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应是()

  A.秦朝B.唐朝C.隋朝D.南北朝

  13.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政府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

  ③使用曲辕犁和筒车

  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4.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唐三彩B.白瓷C.青瓷D.景德镇瓷器

  15唐朝的长安城有非常严格的布局,商业区是()

  A.皇城B.宫城C.坊D.市

  1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

  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学员

  17、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

  18.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有才学的读书人可以做官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朝B.科举制存在了1300多年,清朝废除

  C、唐皇帝完善科举制度D.科举制好处多,没有任何坏处

  20、对科举制度的准确理解是()

  A.用分科考试俄办法选拔官吏B.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

  C.隋朝时开始创立D.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

  21.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

  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A.成都B.兰州C.西宁D.拉萨

  22、唐朝时的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A.回族B.藏族C.朝鲜族D.维吾尔族

  23.被我国北方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谁?()

  A.唐太宗B.唐中宗C.唐玄宗D.唐高宗

  24.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海东盛国”与哪个民族有关?()

  A.彝族B.棘鞠C.藏族D.维吾尔族

  2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此话谁说的?()

  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C.文成公主D.金城公主

  二、认真阅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求:逻辑清楚、简明扼要。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在隋文帝统治后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

  材料二: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请回答:①“隋之鼎盛”历史时期的名称?从不同角度,用语言描述。(6分)

  ②材料二中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你认为出现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有哪些?(4分)

  ③通过上述的探究,你从中有什么感悟?(2分)

  27.结合图片,探究问题。(8分)

  请回答:①上述图片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制度?(2分)

  ②唐朝的哪三位帝王为此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3分)

  ③此制度实行后在隋唐时期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28.融入情景,探究问题。(14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右图《步辇图》:吐蕃赞普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请求把唐公主嫁给赞普。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写出唐朝的民族政策?(2分)

  ②结合材料二,写出3例反映唐朝体现民族政策的事例。(6分)

  ③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唐朝时期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6分)

  29.总结对比,探究历史。(16分)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分别与哪两个皇帝当政时期有关?(4分)

  ②结合隋唐历史,分别举出“水能载船舟”和“亦能覆舟”的事例各一例。(2分)

  ③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8分)

  ④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或对你的启示。(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6

  一、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2分,计46分。)

  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这位皇帝是:

  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

  2.与“贞观之治”有关的皇帝是

  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帝

  3.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A.房玄龄B.魏征C.张玄素D.杜如晦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隋文帝B.吕后C.慈禧太后D.武则天

  5.杜甫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出现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的古代皇帝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明太祖

  7.中国古代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 D.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8.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故事是我国千古佳话。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

  9.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史实:

  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玄奘西游

  10.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戚继光

  11.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A.购买精美的唐三彩B.在热闹的“瓦子”里摆摊卖货,还能欣赏到艺人们的精彩表演

  C.经常听到人们吟诵杜甫的诗句D.听说邻居的儿子在进士科考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2.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

  13.被誉为“诗圣”的唐朝大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李商隐

  14.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石拱桥是:

  A.卢沟桥B.泸定桥C.安平桥D.赵州桥

  15.下列世界艺术宝库,大部分属于隋唐时开凿的是:

  A.敦煌莫高窟B.龙门石窟C.云冈石窟秦D.始皇兵马俑

  16.澶渊之盟是()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

  17.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B.金C.西夏D.元

  19.下列不能体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述是:

  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B.日本派使者来到唐朝

  C.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D.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古代制瓷业重心

  20.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汉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南宋时期

  21.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B.关子C.交子D.人民币

  22.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早在宋代就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这是当时最受重视的一个节日。这个节日是:

  A.圣诞节B.清明节C.元旦D.重阳节

  23.下列表述,与北宋和南宋的史实不符的是:

  A.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了宋朝B.金军先灭了辽朝,很快又灭亡了北宋

  C.秦桧以“谋反”罪杀害了抗金将岳飞D.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上海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7

题号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2分,本题共46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

  答案

  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12分)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

  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

  次柏海,亲迎于河源。”——《旧唐书》

  材料二:右图《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

  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书信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中“贞观十五年”时,唐朝在位皇帝是谁?(3分)

  (3)材料一、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3分)

  (4)这个民族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3分)

  三、识读《隋朝大运河图》。(本题共16分)

  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1)隋朝大运河以中心,北达,南至。(6分)

  (2)大运河纵贯我国南北,连接了海河、、淮河、、钱塘江五大河流。(4分)

  (3)从图中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2分)

  (4)古人认为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所学知识和《隋朝大运河图》,说一说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作用: 。(4分)

  四、简答题:(本题共26分)

  (1)科举制创立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选拔的是什么人才?

  ①科举制创立于。(2分)

  ②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3分)

  ③科举制选拔的是。(2分)

  (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列举在科举制的完善过程中做了突出贡献的三位重要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8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会( )

  A.建造房屋 B.使用天然火

  C.制造工具 D.过群居生活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

  A.舜 B.禹 C.黄帝 D.炎帝

  6.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7.我国桂林市内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8.下面文本框内文字是某位学生编写的历史故事独白,据此判断,他是为哪一事件编写的独白?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同学们大都看过《上下五千年》这部书,它说的是我们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是

  A.舜 B.禹 C.启 D.桀

  10.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的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

  A.姓唐 B.姓秦 C.姓夏 D.姓周

  11.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12.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年 B.早500年 C.晚50年 D.晚500

  13 .春秋时用“尊王攘夷”的口号率先称霸的是( )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4.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5.问鼎中原的春秋霸主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6.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A.齐国 B.秦国 C.宋国 D.楚国

  17.“在合纵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最能体现课文中这句话意思的成语是( )

  A.朝秦暮楚 B.纵横捭阖 C.远交近攻 D.退避三舍

  1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开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9.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在商鞅变法的措措施中,对贵族利益有直接损害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

  20.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的社会改革是( )

  A.尊王攘夷 B.百家争鸣

  C.实行分封制 D.商鞅变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4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8分)

  (3)两则材料反应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4分)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2.(6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四项措施(8分)

  (3)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4分)

  (4)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4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9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

  3.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①核桃 ②小麦 ③石榴 ④葡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6.广告词:“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 )

  A.陕西西安 B.河南洛阳 C.江苏南京D.甘肃敦煌

  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介绍一位历史名人时,展现右图画面该名人是( )

  A.孔子 B.孙武 C.墨子 D.孟子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

  9.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主题是( )

  A.商鞅变法 B.文景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是( )

  A.隋朝 B.汉朝 C.秦朝 D.唐朝

  11.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12.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13“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

  A.李斯 B.主父偃 C.张骞 D.董仲舒

  14.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

  15.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祖冲之

  16.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

  A.《史记》 B.《汉书》 C.《通典》 D.《资治通鉴》

  17.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都城在建业的政权,国号是( )

  A.魏 B.蜀 C.吴 D.汉

  18.“(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19.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等。”这些关键词与哪一事件有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商鞅变法

  20.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

  A.韩非子的思想 B.张仲景的理论 C.祖冲之的贡献 D.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21.北魏贾思勰撰写的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是(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2.电视剧《三国》再创收视率新高。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23.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地动仪发明于( )

  A.东汉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4.《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祖冲之 D.贾思勰

  25.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二材料题(共47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书》

  材料三: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4分)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6分)

  3.材料二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汉景帝的做法。(6分)

  4.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徐州扬州地区的发展,只是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自东吴起经东晋到南朝,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六朝时期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进步的轨迹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六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由长江流域逐步推向珠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就长江流域本身而言,尽管长江上游地区在六朝以前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但在六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长江上游地区,原来经济水平较差的豫章地区又迅速发展并开始跟上。这样,整个长江流域在事实上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经济带,这与北方黄河流域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恢复与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地区?试总结这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4分)

  材料二反映了魏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变化?(2分)

  这一时期“南方各区域的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的原因是什么?(8分)

  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兴文,称风易俗,心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网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4分)

  材料二中孝文帝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3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10

  一、选择题

  一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的中心点是( )

  A. 余杭 B. 涿郡 C. 洛阳 D. 长安

  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 隋文帝时 B. 隋炀帝时 C. 唐太宗时 D. 唐玄宗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

  A. 春秋战国时期B. 魏晋南北朝时期C. 辽宋夏金时期D. 五代十国时期

  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其目的是( )

  A. 提高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君主权力 D. 避免藩王割据

  (题文)“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 唐高祖 B. 宋太祖 C. 唐太宗 D. 宋高宗

  明代的读书人张清,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以下备考措施中,哪一事情是他考前必须要做的

  A. 吟诗作赋 B. 苦背四书五经 C. 研究《四库全书》 D. 阅读“四大名著”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友好往来,出现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其船队最远到达( )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 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C.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 榜葛剌区域和红海沿岸

  “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A. 弘扬佛法 B. 民族融合 C. 中外交往 D. 开发南洋

  (题文)“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隋唐 B. 南宋 C. 元朝 D. 明清

  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中,能反映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A. 岳飞抗金 B. 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 C. 戚继光抗倭 D. 设置台湾府

  (题文)万里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创造力的象征,是世界奇迹。明代万里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B.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C.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D. 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

  下列是我国古代著作,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 宋应星——《农政全书》 B. 吴承恩——《西游记》

  C. 施耐庵——《三国演义》 D. 洪昇——《牡丹亭》

  二、填空题

  (1)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_

  (2)宋代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_________

  (3)关汉卿的代表作是_________

  (4)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的是_________

  (5)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_________

  (6)导致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______

  三、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基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请守、对杂烧之。”帝曰:“可。”对于这一史实,中国史学家郭沫若先生说:”书籍被烧线,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素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材料三朱元璋重用读书人但又常怀戒心。一官员上书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朱元璋怀疑“光”与“秃”有关、“生”与“僧”请音,是讥讽他僧人出身,否认他为真命天子,因此诛杀该官员。乾隆时,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一史实”是历史上的什么事情 “帝”指谁 郭沫若先生认为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中,汉武帝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怎样的文化政策 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步骤一:史实举例

  (1)简要举出唐朝和清朝统治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步骤二:阅读探究

  材料一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2)材料一中“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二奏折中外番“运来之货日少”是因为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

  步骤三:学史感悟

  (4)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有怎样的启示?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11

  一、选择题

  1.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2.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王景B.李冰C.郑国D.杜诗

  3.下列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A.提花机B.水排C.耧车D.印染机

  5.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6.两汉时东西二京指的是()

  A.北京南京B.北京天津C.长安洛阳D.洛阳开封

  二、非选择题

  7.列举:在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两汉时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AADABC

  二、7.犁壁:提高耕作效率;耧车:提高播种效率;提花机:生产丝绸;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 篇12

  一、选择题

  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垦田面积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要从洛阳沿大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C、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

  ①隋亡之鉴②知人善任③爱民如子④虚心纳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列能准确形容武则天统治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③曲辕犁和筒车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和同为一家”描写的是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A、突厥

  B、吐蕃

  C、回纥

  D、南诏

  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

  A、外族入侵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朝灭亡后,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五个政权统称“五代”。

  B、北宋建立后,统一全国。

  C、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

  D、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先灭掉了辽后又灭掉了北宋。

  宋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960年B、公元前960年C、公元916年D、公元1038年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题文)我国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

  A、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唐朝后期

  下列我国古代著名的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

  ①明州②扬州③杭州④泉州⑤广州

  A、①③④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⑤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汉朝

  C、宋朝

  D、元朝

  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A、文臣任知州。

  B、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C、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D、杯酒释兵权。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有特色的是()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立殿阁大学士

  C、废丞相

  D、设厂卫机关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设置台湾府相同意义是()

  A、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B、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C、我国开始了对台湾的行使主权。

  D、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假如要考订中草药曼陀罗花的麻醉效用,应查阅的古代医书是()

  A、《千金方》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的是()

  A、封建国家分裂,大融合。

  B、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D、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军机处创设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东南亚一带

  C、印度洋一带

  D、非洲南端

  下列是明代从南美洲引进的高产粮食作物是()

  A、马铃薯

  B、花生

  C、向日葵

  D、玉米

  下列有关《尼布楚条约》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条约的签订双方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

  C、条约规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D、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下列小说中描写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演义》D、《红楼梦》

  二、判断题

  北宋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提高了印刷速度。()

  在南宋都城开封,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清朝中期,戚继光的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1553年,西班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三、列举题

  列举唐代最著名的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唐代最著名的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唐代著名的画家一位:___________。

  列举明代的科技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是哪位皇帝引用的话?他说此话的用意是什么?

  2)举出历史上“水能载舟”和“水能覆舟”的例子各一个。

  3)简要叙述他统治期间“黎庶”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管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卷四十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

  (2)请说说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

  (3)这一制度有何影响?

  材料一: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3)由此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参考】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参考10-25

初一上册历史期中试题参考06-12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选择题练习01-18

期中测试卷参考07-22

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06-18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的总结06-18

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02-13

小学语文期中试卷参考07-11

初中上册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