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课等量代换说课材料
三年级数学《等量代换》说课材料
说教材:“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通过跷跷板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说学生:由于“等量代换”需要抽象地想象替换,对还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边引导边让学生在经历中感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什么是等量,等量可以怎样代换,让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感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说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3、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4、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难点:能应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三个大的环节。一是,结合典故,引出等量代换的思想;二是,创设情境,将等量代换不同类型的三种情况,融入到三个不同的情境中,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逐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三是,图形之间的代换,从实物过渡到图形,
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结合历史故事,引出等量代换的思想。让学生回顾我国古代非常聪明的孩子曹冲,他称象的故事。让学生简要的概括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大象的质量和石头质量相等的这个关系,引出数学中重要的思想“等量代换”,由此引入新课,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能像曹冲那样敢于挑战生活中类似的难题,初步让学生感受到等量代换在解决问题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创设情境,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创设了三个不同的情境,一是动物园中小动物们的水果交换大会,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高兴地相约到游乐园里玩耍,玩的种类很多,通过过聚光灯的效果聚焦在了玩跷跷板的两个小动物身上,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情境,跷跷板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中午时分,小动物们恋恋不舍的离开游乐园去餐厅去吃汉堡、薯条和可乐去了,从而引出第三个情境,快乐的餐厅。三个情境串联了起来,让学生在小动物们快乐的氛围中,逐步地学习新知。
三个情境,前水果交换大会和跷跷板游戏突出了等质的两个量之间的交换,而快乐的餐厅则是等价的两个量之间的交换。在教学中侧重点不同,下面做具体的说明。
情境一:水果交换大会。三个层次,首先换的是菠萝和苹果,体会天平平衡时,两个量之间相等的关系,体会只有两个量相等才能代换,得到“1个菠萝的质量和3个苹果的质量相等”,形成第一个条件;第二次换的是苹果和香蕉,得到第二个条件“1个苹果的质量和2根香蕉的质量相等”;这两次交换都是可以直接换的,第三次是用菠萝换香蕉,让学生体会到它们之间必须通过中间量“苹果”进行代换,并要求小组合作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圈一圈,清楚地体现出代换的过程,汇报交流时,利用视频台展示学生的成果,交流换水果的方法。并利用白板在演示中的强大的互动优势,让学生在白板上自由的拖拽,演示把苹果换成香蕉的过程,学生边说边演示,不仅形象的再现了替换的过程,而且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互动交流,形象的再现,是白板赋予了课堂以生机和活力。另外,通过对比换前图中有苹果和换后图形中只剩下了菠萝和香蕉,让学生明显的感受到苹果这个中间量在前后代换中所起的作用,
总之,在换不同水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同时强化了“质量相等,可以代换”的思想,而且让学生在换的过程中想一想、画一画、圈一圈,利用白板的互动作用,体会中间量的作用,逐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方法。
情境二:跷跷板游戏。首先,是兔子和猴子玩跷跷板,跷跷板平衡,得到2只兔子的质量和1只猴子的质量,然后,直接引出问题:2只熊猫要和几只兔子玩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在这里故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明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缺少条件,也就是熊猫和猴子的关系。接着教师随着学生提出的建议,补充条件“4只小猴子的质量和1只熊猫的质量相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在作业纸上,用比较简捷的方式,体现等量代换的过程,在视频展示学生做法后,仍然借助白板让学生演示代换的过程,清晰明了,并标注算式,将演示过程抽象出算式,指导今后的学习。
总之,在跷跷板游戏的过程中,一是重点突出,让学生寻找、补充缺失的条件,感受要找到必要的等量关系才能进行代换,体会中间量在等量代换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二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代换的全过程,从不同等量关系入手进行等量代换,展示出学生灵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重视语言表达、推理说明,通过语言,将操作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认知,为建构完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系打下基础。
情境三:快乐的餐厅。重点是让学生运用“推理联想”的方法,解决等量代换的问题。当呈现了“4个汉堡的价钱等于8份薯条,3份薯条的价钱等于6杯可乐”两个条件时,让学生展开联想,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创设条件,使问题趋于简单化,由于有联想作为基础,学生很快的解决了“1个汉堡,3个汉堡可以换成几杯可乐”的问题,
最后小结:“中间量”就像是一座桥,它沟通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巩固应用,提升等量代换思想的现实意义。通过图形代换,猫,狗,鸡玩跷跷板的游戏,以及古人换物。设计意图:用现代生活和古人换物的不同事例,对比出等量代换思想的重要性,体现其现实意义,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部分:回顾总结,交流提升认识。让学生说一说学习的收获,明确今天所学的“等量代换”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质量,也可以是同等价钱、同等数量……,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
5
【数学课等量代换说课材料】相关文章:
等量代换说课稿10-08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精选6篇)01-18
《等量代换》教学反思(精选5篇)01-18
等量代换数学导学案设计05-14
《等量代换》的教师教学反思10-20
池上的说课材料09-16
《吆喝》说课材料的内容10-13
《玲玲的画》说课材料08-14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材料08-23
《少年闰土》说课材料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