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师说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韩愈的《师说》。
《师说》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第一板块“求学之道”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
这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但是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他们仍然有畏难心理。从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师说》是一篇探讨从师学习原则的文章,其中的观点对学生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在分析完教材与学前,我来说说我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学生能积累、掌握“师”“传”“从”“道”等几个常见文言实词以及 “之”“其”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常见的文言句式等。
②掌握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培养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并且熟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正反对比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次教学设计,我将遵循以上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将通过点拨法,即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还有归纳法,即对文中重要的实词以及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而学生通过诵读法、圈点法,提问法以及课堂巩固练习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我的教学过程。我将分两个课时来进行我的教学。我主要讲的是第二课时,但为了使教学过程完整,我会稍带补充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讲诉程门立雪的故事,引出尊师重教的思想,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导入新课。
(二)听读课文 整体把握
这个环节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大意,解决字词问题,这是我上课的重点,也是我第一课时的内容,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在这一课时中,我首先会向学生介绍有关“说”这种文体的知识,也适当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其次,和学生一起解决文章的字词问题,包括各种实词虚词的含义以及常见文言句式的分析,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全文翻译,把握本文中心思想。最后,学生诵读课文,加深记忆和理解,也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下面让我详细说说我的第二课时,也就是本课的第三环节。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内在结构,同时揣摩语言,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这也是我上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的中心论点?
通过上一课时的梳理,我想这个问题学生并不难回答说出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作者在开篇就提出来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2、围绕这个中心论点作者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这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后,能够大致明白作者在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所选取的角度是不同的,但还不能完全明白这种内在结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实际上是作者从正面来论述这个中心论点,这里面包括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接着我就可以问学生,那么在作者看来,我们为什么要从师,我们又应该向谁从师。这样启发之后,学生就明白了,我们从师是因为老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而从师的标准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有了第一段这样的启发,我想学生很快就能够明白,第二段实际上是作者从反面来论证的,作者认为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那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几方面进行了论证?
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锻炼搜寻有效信息和归纳的能力。要求学生将几方面的对比关系一一列出,并用课文原文回答作者通过每一组对比得出的结论。比如说通过古今的对比,作者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当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找寻中明确对比论证所具有的使用效果,并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使用。
4、在第三段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言行,那么他是想阐述什么观点?
这个问题并不难,作者通过圣人孔夫子的言行,就是要说明,圣人无常师,这也就教导学生学习应该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当然,提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这里所运用的另一个论证手法,这就是举例论证。
最后一段是作者阐述写作原因的段落。不做重点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韩愈写作的原因就可以了。
(三)拓展应用,发散思维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组织一场讨论。《师说》里说明了老师应该扮演的角色,也说明了师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关系,那么韩愈的观点还是用于今天的课堂吗?设置这个问题,一是为了引导学生评判性地看待所学道理,并能运用到实际思考中,二来也是为了促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最后,我也会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同学们将讨论的思考写成一篇小论说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老师指导,谢谢!
【师说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师说说课稿09-04
《师说》说课稿范文06-06
幼师说课稿08-09
《师说》说课稿优秀03-01
名师说课稿语文07-26
幼师说课稿范文05-17
《师说》说课稿(精选18篇)07-12
师说说课稿范文07-18
师说说课稿15篇06-16
教师说课稿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