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

时间:2020-09-14 15:06: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的基础上来学习如何预测不确定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用概率预测随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日常生活、自然、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本单元知识,无论是今后继续深造(高中学习概率的乘法定理)还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概率的概念比较抽象,概率的定义学生较难理解。

  在教材的处理上,采取小单元教学,本节课安排让学生了解求随机事件概率的两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理解概率的意义及求概率的方法,为下面学习求比较复杂的情况的概率打下基础。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用频率预测概率的方法,以及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难点: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求概率过程中在各种可能性相同条件下某一事件可能发生的总数及总的结果数的分析。

  二、目的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频率预测概率和用列举法求概率方法。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和统计的结果,进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解并感受概率的定义的过程,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客观世界,以数学的语言描述客观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归纳、确认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量变与质变的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为概率的精准、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所震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三、教法、学法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经历知识(概率定义计算公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并能应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有序组织学生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宗旨。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引导学生探究

  精心设计问题一,学生通过对问题一的探究,一方面复习前面学过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理清知识障碍,二是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概率(如何预测随机事件可能性发生大小)。引导学生对问题二的探究与观察实验数据,使学生了解概率这一重要概念的实际背景,感受并相信随机事件的发生中存在着统计规律性,感受数学规律的真实的发现过程。

  2、归纳概括

  学生从试验中得到的统计数字及概率呈现稳定在某一数值附近这一规律,让学生明确概率定义的由来。

  引导学生重新对问题一和问题二的探究,分析某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在全部可能发生结果中所占比例,得到用列举法求概率的公式,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逻辑分析,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又让学生明确用列举法求概率这一简便快捷方法的合理性。

  3、举例应用

  ⑴引导学生对教材书例题、问题一、问题二中问题的进一步分析与探究,让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⑵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问题思考与探究,巩固对概率公式的应用及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

  深化发展

  ⑴设置3个小题目,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总结,加深对知识与方法的理解,并学会灵活运用。

  ⑵让学生设计活动内容,对知识进行升华和拓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c1=﹛出现的点数=1﹜,c2=﹛出现的点数=2﹜

  c3=﹛出现的点数=3﹜,c4=﹛出现的点数=4﹜

  c5=﹛出现的点数=5﹜,c6=﹛出现的点数=6﹜

  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

  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

  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为例讲授事件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⑵从以上两个关系学生不难发现事件间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关系相类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引出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探究新知

  ㈠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⑴经过上面的思考,我们得出:

  试验的可能结果的全体←→全集

  ↓↓

  每一个事件←→子集

  这样我们就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了,用已有的集合间关系来分析事件间的关系。

  集合的并→两事件的并事件(和事件)

  集合的交→两事件的交事件(积事件)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集合关系与事件关系之间的不同。

  (例如:两集合A∪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或者属于集合A或者属于集合B;而两事件A和B的并事件A∪B发生,表示或者事件A发生,或者事件B发生。)

  「设计意图」为更好地理解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打下基础,

  ⑵思考:①若只掷一次骰子,则事件c1和事件c2有可能同时发生么?

  ②在掷骰子实验中事件G和事件H是否一定有一个会发生?

  「设计意图」这两道思考题都很容易得到答案,主要目的是为引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体验它们各自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⑶总结出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的图形演示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⑷练习:通过多媒体显示两道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及时巩固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学习,加深理解。

  ㈡概率的基本性质:

  ⑴回顾:频率=频数/试验的次数

  我们知道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用频率来估计概率,由于频率在0~1之间,所以,可以得到概率的基本性质、

  (通过对频率的理解并结合前面投硬币的实验来总结出概率的基本性质,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果)

  3、典型例题探究

  例1一个射手进行一次射击,试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

  事件A:命中环数大于7环;事件B:命中环数为10环;

  事件c:命中环数小于6环;事件D: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分析:要判断所给事件是对立还是互斥,首先将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弄清楚

  例2如果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事件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块(事件B)的概率是1/4,问:

  (1)取到红色牌(事件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事件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事件c是事件A与事件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和公式求解;事件c与事件D是对立事件,因此P(D)=1—P(c)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

  4、课堂小结

  ⑴理解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小结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味与深化,使知识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补充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新知识。

  5、布置作业

  习题3、1A1、3、4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

  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它自成体系,是数学中一个较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区别,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对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在本章节的地位:《条件概率》(第一课时)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选修2—3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巩固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为研究相互独立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是条件概率的定义、计算公式的推导及条件概率的计算;难点是条件概率的判断与计算;教学关键是数学建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条件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思想方法目标——归纳、类比的方法和建模思想

  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这两年高考改卷的反馈信息,考生在概率题的书面表达上丢分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因此本节课还想达到:

  表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严谨和简洁

  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心欲通而不能,口欲讲而不会”的困难,提高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体现以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引导发现法、分析讨论法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设问、归纳、讲练结合、适时点拨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展开,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听”有所“思”,“练”有所“获”,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四、学法

  以建构主义为指导,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同时结合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课堂设计了:

  ①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②类比推导——得出公式

  ③讨论研究——归纳方法

  ④即时训练——巩固方法

  ⑤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⑥作业布置——评价反馈

  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首先引入两个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例1】3张奖券中只有1张能中奖,现分别由3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个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则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是多少?

  【实例2】有5道快速抢答题,其中3道理科题,2道文科题,从中无放回地抽取两次,每次抽取1道题,两次都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若第一次抽到理科题,则第二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是多少?

  每个实例有两个问题组成,后一个问题多一个限制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实例中前后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概括出条件概率的定义。

  由于判断事件的类型对选择概率公式起着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引入定义后让学生再做一组判断题练习以巩固对定义的理解。

  【练习】判断下列是否属于条件概率

  ⒈、在管理系中选1个人排头举旗,恰好选中一个的是三年级男生的概率

  ⒉、有10把钥匙,其中只有1把能将门打开,随机抽出1把试开,若试过的不再用,则第2次能将门打开的概率

  ⒊、某小组12人分得1张球票,依次抽签,已知前4个人未摸到,则第5个人模到球票的概率

  ⒋、两台车床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台的次品率未0.03,第二台的次品率为0.02,两台车床加工的零件放在一起,随机取出一个零件是发现是次品,则它是第二台机床加工的概率是多少?

  ⒌、箱子里装有10件产品,其中只有一件是次品,在9件合格品中,有6件是一等品,3件二等品,现从中任取3件,若取得的都是合格,则仅有1件是一等品的概率

  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能准确区分条件概率与一般概率。

【中学数学《什么是概率》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相关文章:

1.什么是面积说课稿

2.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说课稿

3.九年级数学 认识概率说课稿

4.什么是催办函(附范文)

5.什么是公文

6.什么是公告

7.什么是函

8.什么是公函

9.什么是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