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一年级音乐上册《小青蛙找家》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音乐上册《小青蛙找家》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音乐上册《小青蛙找家》说课稿1
(一)、教材的定位和作用
1、教材基本介绍:
歌曲《小青蛙找家》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一年级教材第七课《小精灵》歌曲短小,节奏简单,通过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模仿小青蛙的鸣叫,表现了小青蛙活泼可爱和憨态可拘的音乐形象,其中,以无音高说唱形式出现的每句尾的“呱”字的出现,更烘托了几分俏皮的味道。
2、学情简况:
该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等枯燥的音乐知识用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运动联系起来,如能将四分音符念成走,八分音符念成跑跑,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按照一定的节奏比较连贯地念一些节奏短句。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的把握我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大胆进行歌表演,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节奏创编歌谣。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教材的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1、重点:在情景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并能有表情地进行表现和二度创造。
2、教学难点:本课,我将难点分散为三个部分
难点一:引导学生用“走”和“跑跑”整齐地朗诵青蛙跳的节奏。
难点二: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创设情景表现音乐。
难点三:启发学生通过模仿启发动物的的叫声以及行走节奏来为歌曲填词。
(四)教学理念以及教法与学法: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课中,我遵循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兴趣导入法,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我在开课部分运用了带着大家去交游
2、情景引入法:在新课教学部分,通过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开始新课,将学习贯穿与游戏与故事之中,环环相扣吸引学生。
3、启发诱导:在歌曲处理和创造部分,学生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和行走节奏为歌曲填词。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聆听法,通过多次聆听来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以下几部分呈现:
1、课前律动和发声练习2新课学习和难点
3、歌曲的创造表演部分4、结束部分。
下面简单的说说教学流程:
一、课前律动和情境创设发声练习
在律动中教师带着大家去交游,通过荷塘里听见青蛙的鸣叫引入发声练习。
二、故事引入课题
本环节通过学生通过观看FLASH,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下青蛙找到自己的家,突破第一个难点。
三、学唱歌曲
本环节通过学生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初步接触歌曲,感受音乐形象。通过教师演唱,学生熟悉歌曲,模仿小青蛙的鸣叫,通过师生接龙,逐步学会演唱歌曲,通过启发,用声音和动作处理歌曲并能声情并茂唱歌。
四、创设情境表现歌曲和创编歌词
这个环节将体现本课的另外两个难点:教师通过语言的启发和身体动作的示范,试图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用孩子们自己的身体分角色表现丰富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将本课推向高潮。
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们的思维再次打开,请他们通过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声音和行走方式来填词唱歌,使课堂更富有生气。在快乐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一年级音乐上册《小青蛙找家》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小青蛙找新家》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精灵》中的第一课,是一首通俗简练,富于儿童情趣的歌曲。歌曲由四个乐段构成,2/4拍,歌词浅显,旋律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低段学习阶段,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他们的身心特点。学习小动物的形象,模仿他们的叫声和动作,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演唱和表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通过模仿练习来学唱歌曲并表演。
2.通过体验与感受的方法,亲身参与演唱、表演等艺术实践。
3、能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编词演唱,即兴表演,展现创新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用自然活泼的声音,整齐地演唱歌曲。
2、认识响板,学会并探索其演奏方法,记住其音色特点,能按照歌曲中编配的乐器图谱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歌词编创活动。
五、教学理念以及教法与学法:
在本课中,我遵循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兴趣导入法: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我在开始部分让学生用节奏、歌声这些音乐课上特有的方式进行互动教学。
2、情景教学法:在新课教学部分,通过孩子最喜欢的谜语故事开始新课,将学习贯穿故事之中,环环相扣吸引学生。
3、启发诱导:在歌曲处理和创造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小青蛙寻找家和找到家的两种心情,在演唱歌曲时用不同的感情处理歌曲,做到有感情带表情地演唱;学生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叫声为歌曲填词,这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编创歌曲的积极性。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聆听法,通过多次聆听来感受歌曲,学习歌曲。
4、自主探究:音乐是听觉艺术,响板是本课的一个新知识,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其特点并探索演奏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通过演唱发声练习歌,打开学生的声音,为下面的歌曲演唱做铺垫
(二)、故事引入课题
本环节通过观看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下青蛙找到自己的家,突破第一个难点。
(三)、学唱歌曲
本环节通过学生聆听录音范唱让学生初步接触歌曲,感受音乐形象。通过学生熟悉歌曲,模仿小青蛙的叫声,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教师用电子琴纠正唱不准的地方,慢慢学会演唱歌曲,通过启发,用声音和动作处理歌曲并能声情并茂的唱歌。
(四)、为歌曲加入伴奏
让学生自己观察响板,探索其演奏方法,再根据图片上的图谱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加入伴奏。
(五)、创编歌词
这个环节体现本课的另外一个难点,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将孩子的思维再次打开,请他们通过模仿其他小动物的声音填词歌唱,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气氛更加的生动活泼。
七、本课小结
先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做动物的好朋友,渗透德育教育。最后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一年级音乐上册《小青蛙找家》说课稿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小精灵》中的第一课时《小青蛙找家》。下面,我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九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设计理念
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共鸣。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教材分析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歌词浅显易懂,旋律欢快流畅,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它由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2/4拍,五声宫调式。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不长,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再加之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所以上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怎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要新颖出新,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教学形式要生动活泼。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音乐为主线,将舞蹈、形体与音乐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演唱、律动、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快、自然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尝试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
2、认识响板,学会并探究其弹奏方法,记住其音色特点,能够按照歌曲中编配的`乐器谱为歌曲伴奏。
3、通过学习歌曲在《小青蛙找家》,让学生认识到小动物们的精灵形象,从而激发他们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五、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六、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新词。
2、引导学生自由探究响板的敲击方法并为歌曲伴奏。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响板、碰钟
八、教学方法
情景法: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堂。通过渲染情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
启发引导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因势诱导,使学生认识逐渐深入。
听唱法:通过老师唱学生听或听录音唱,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绪和韵味上,直接简便地学习歌曲。
默唱法:让学生看着谱面在心里唱,不要唱出音让别人听到,便于学生更好的视听旋律,从而在心中形成完整的旋律,同时也能学准歌词。
合作法: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援,去进行学习,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趣味性师生问好(手拍节奏)
师:铃声响,什么课?生:铃声响,音乐课。
师:老师问声学生好。生:学生问声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好。 生:X老师好。
师:我们都是好朋友。生:我们爱上音乐课。音乐课!
接着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歌曲《动物说话》,并跟着歌曲做律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导出新课做准备。】
(二)、创设故事情境,导出新课
播放图片,图中有小鸡、小猫还有青蛙,它们在森林里玩耍。同学们模仿模仿它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结合本课中的主要节奏做练习。
XX X XX X XX X X X X -
小花 鸡 叽叽 叽 咯咯 咯 叽 叽 咯
小黄 猫 喵喵 喵 喵喵 喵 喵 喵 喵
小青 蛙 跳跳 跳 呱呱 呱 跳 跳 呱
那这些小动物们都在说什么呢?再以故事导入新课,青蛙遇到了困难,可小鸡、小猫都帮不了,所以它向小朋友们寻求帮助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是学生兴趣盎然,并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为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三)、授新课
1、认识响板
小朋友们带着小青蛙走到了池塘边,搪水清清,长满了绿色的荷叶,还开着粉色的荷花。小青蛙高兴地叫了起来,“呱呱!呱呱!”“啊!小池塘,这里才是我的家!”(老师敲响板,模仿小青蛙的叫声,引起学生的兴趣,认识响板并引导学生探究响板的多种敲法。)现在我们就一起带小青蛙回家吧。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复听歌曲
师:歌曲的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从而帮助学生演唱和表演歌曲】
4、学唱歌曲
①.静静地默唱歌曲,在心里完整的感知歌曲旋律。
②.学习歌曲前3乐句,引导学生把歌曲中的“跳跳”、“呱呱”等词,唱得既轻快又整齐。
③.学习歌曲最后一句,引导学生把旋律唱得平稳、流畅。
④.完整演唱歌曲,先齐唱后分组演唱,让学生互相评价,小组之间互相学习。
【设计意图:运用听唱法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绪和韵味上,直接简便地学习歌曲。】
5、创作表演
①.引导学生为歌曲自由编配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②.按照歌曲编配的乐器谱,用响板、碰钟为歌曲伴奏。
③.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新词,比如,把“小青蛙”换成其他动作来创编新词。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自由创编,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开发,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跟小青蛙渡过了一段欢快的时光,从今以后,我们跟小青蛙就是好朋友了,所以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播放乐曲《小青蛙》走出教室。
【一年级音乐上册《小青蛙找家》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青蛙找家》的说课稿09-15
小青蛙找家说课稿07-21
《小青蛙找家》说课稿07-01
《小青蛙找家》小班音乐教案06-08
小班音乐教案小青蛙找家11-22
《小青蛙找家》音乐教案(精选5篇)03-08
《小青蛙找家》教案04-19
《小青蛙找家》教案11-27
小青蛙找家反思06-23
《小青蛙找家》教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