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19 20:27: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汇编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说课稿汇编9篇

说课稿 篇1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部由历史小说改编的课文,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同时看出诸葛亮的的确确是一位旷世奇才。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学生们虽然对《三国演义》的一些小故事略知一、二,但毕竟不够全面,所以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也了解得也不够透彻,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凭借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感受刘备三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我将目标4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3作为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将采用自渎等多种读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我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以学生知道的三国人物为切入点,为学生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出示课题,再引导学生通过字典来理解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意思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着”、“塞”两个多音字,运用多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查词典来理解“蜿蜒、茅塞顿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辅助、悠然”。在读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指名读、评读等多种方式,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最后,指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读、评读初步感受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设想以“诚心诚意”为品读文本的切入点,通过“复习导入,整体感知”“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 “拓展延伸”三个环节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一、复习导入,寻找切入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文中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由“诚心诚意”一词语引发疑问:刘备诚心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以此为切入点,随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线索更清晰,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精读感悟 体会诚意

  1、抓住人物对话,感悟人物品质

  围绕以上问题,我引导学生到二至四段中去圈一圈,画一画,分别用 _和﹍,找出人物对话及人物的动作,鼓励学生读一读,品一品,体会其中的含义,品味人物的精神。而后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汇报,教师适时点拨。例如:在学生汇报人物对话一部分时,我相机出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象对话时的场面 ,教师适时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张飞“嚷”时的语气和神态,体会他嚷时不耐烦的心情及他率直的性格。读出刘备责备兄弟时的内心的想法,体会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这时学生再读时眼前的画面更加真实,学生也更能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2、抓住人物动作,体会诚心诚意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在学生汇报人物动作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句子:“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侯。” 中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等词语体会刘备对诸葛先生的尊重,届时,我还将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诠释自己的理解,如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画面,通过课文的插图,感受刘备的谦卑。通过表演体现刘备的求才若渴的心情。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刘备就这样等啊等啊?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这样站了多久?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些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引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句名言,此时,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这时再次引出问题:刘备对诸葛亮这样“诚心诚意”值不值得?引导学生自读第四小节,透过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结合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学生不难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刘备有了诸葛亮的指点更是拨开云雾见青天。这也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最后,在对课文的内容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该故事的意义。

  第三课时

  一、品悟比喻句,读写结合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回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三处比喻句:“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的卧龙。”“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指导学生想一想,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仿照例子说几句比喻句。在此处,我还将安排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结合文后第5题的要求,用来到 只见 进行仿写,使读写结合落到了实处。

  二、指导学生背诵

  三、作业布置在课后,我将布置这样几个供学生多项选择的作业:1、读读《三国演义》,将精彩段落摘记下来。2、将《三国演义》的一个小故事改编为小课本剧,在班会上进行表演。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说课稿 篇2

  一、读教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说,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挑战并不算大。

  二、谈设计:

  基于以上的些认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针对以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

  1、明确目标定位 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帮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送礼购书”的情节,并围绕着“书”作文章,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 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所选择,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本上的的例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选用与学生比较近的“购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搭配找到算式,又让学生比较两种方差价,进而让学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呢?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学生的双基。

  当然像这样的计算课,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须要达到的。如果不会算,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空谈,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如空中楼阁。而这种技能的达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我也设了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当然,这些练习渗透于实际运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来在这节课上,我设了这个环节,在比较两种方案相差多少钱时,我想让学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应该找回多少钱?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估算,但都没有体现。总之,这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欠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估算,比如在付钱时,总会估计一下多少钱再付。

  5、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注意层层推进。从刚开始的有小点可以对齐,到后来整数加小数,在减法时,从借一位到后来的整百减二位小数,连续的借位,对学生的挑战是逐步上升。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并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教育的契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创造宽松的探究环境。

  中班幼儿会对水本身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学活动《水不见了》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自己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东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东西在吸饱水后(饱和后)也就不能吸水了。一般来说,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们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有些东西不容易吸水,能吸水的东西在吸饱水后(饱和后)也就不能吸水了。

  2、尝试用获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二、 教学准备

  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根据《纲要》对科学领域的要求,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记录科学的能力,注重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为此,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

  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记录表一张。

  2、每桌上有一盆水、餐巾纸、海棉、石头、泡沫材料若干,两个空箩筐让幼儿分类用。

  3、大记录表一张。

  三、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根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同时还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了讲述法、启发联想法、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分为以下个部分: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入——实验、观察、交流区分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发现能吸水的东西的饱和现象——用学到的东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首先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景,通过一个神奇的宝瓶,不仅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更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知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在强烈探究欲望的趋使下,主动地去探索“水不见了”的原因。

  第二部分:幼儿实验,区分哪些东西能吸水,哪些东西不能吸水。

  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有些东西能吸水,有些东西不能吸水,幼儿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识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能力。

  第三部分:发现能吸水的东西的饱和现象

  在此我故意向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老师刚才在你们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你们说毛巾(海绵)能吸水吗?(能)可是为什么我发现这个杯子里的水没有被毛巾(海绵)吸掉呢?

  这这个部分我们运用了讨论法、讲述法来让幼儿了解饱和现象。

  扩散经验,这样让幼儿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了解自然物的目标。

  第四部分:用学到的东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将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中,用学到的东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就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与朱元思书》,进行说课汇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就编排而言,将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选文,旨在突出其较好的典范性。而且本文是人教版与语文版的共有篇目,可见它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就教材而言,这篇课文与其说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做是用清词丽句构成的一篇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 识记与理解目标:使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美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设计意图: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一设计正是体现出这一理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设计意图:六朝书信多景语,本文秀美奇绝,清新隽永的景物描写正好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了解古代文人的高洁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同以上的教学目标第1点和第2点。

  2.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设计意图:此句是本文的文眼,也是情感升华、主题升格的关键点,但是学生不易由表及里,会出现理解的偏颇。

  二、教法学法

  【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八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一个大好时机,在七年级已有的文言文知识上建构新的文言知识,继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三峡》、《湖心亭看雪》等优秀的写景文章。学生有鉴赏美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八年级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喜好会出现明显差异,我们的教学要能够关注到对于文言文没有感觉的学生。

  “以学定教”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美听、美读的.朗读教学法。

  设计意图:美读美品、美文美教。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朗读尤为重要。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美,感知文意美,感受音韵美,完成教学重点。

  【学法】“三步朗读法”读准、读懂、读透,进行探究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不仅是了解文章内容,解决读音等问题,而且要对课文有初步的思考和理解,如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那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

  2.收集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文体清拔有古气”的“吴均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所学文本,有利于在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知识。

  【新课导入】

  多媒体滚动播放富春江的优美画面,由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导入。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 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 苏轼)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吴桓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 刘嗣绾)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桐庐的山水就是大自然用巧夺天工的妙笔留在人间的一幅画。这节课我们就随吴均去走一遭。

  设计意图:教师富有启发性和情绪渲染的情景导入,优美的画面与优美的诗句相结合,在视听觉与头脑中让学生感受富春江的美,从而进入新课讲授。此环节设计3分钟。

  【新课讲授】

  (一)、读准。(时间8分钟)

  1.自读课文,读准读音。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停顿

  3.自读课文,感受文章内容,消化读音和停顿。

  4.闭上眼睛听优美的配乐朗读带,欣赏朗读之美从而把身心沉浸在课文中。

  5.学生配乐齐读。参与美感之旅。感受本文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设计意图:根据“三步朗读法”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5个步骤。

  (二)、读懂。(时间12分钟)

  1.默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并引入词语学习小游戏,填出文言词,并解释意思,然后延伸到现代汉语的成语,进行对比:

  文言词语 现代成语

  风烟(俱)净 万籁俱寂

  天下独(绝) 绝代佳人

  急湍(甚)箭 甚嚣尘上

  千百成(峰) 峰回路转

  千转不(穷) 山穷水尽

  百叫无(绝) 不绝于耳

  疏条交(映) 相映成趣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要求有:“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此环节正体现出这一点。

  2.“泉水激石”怎么不用“泉水击石”呢?“皆生寒树”中怎么用“寒”来形容“树”呢?“猛浪若奔”中的“奔”为何不可以理解为动词“奔跑”呢?

  设计意图:不要以为这只是简单的字词理解方面的提问。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在词义辨析的基础上开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激发学生的知识再生成。

  (三)、读透。(时间20分钟)

  〈一〉问题探究,学习结构。(时间5分钟)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接着本文又写了哪些内容?

  “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2.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的美?

  ①学习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②学习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独绝

  负势轩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设计意图: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在建构主义和比较阅读下的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学习志趣。(时间15分钟)

  本环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讨论和课堂争辩相结合,集体解决以下问题:

  1.正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能够以这样的妙笔去描绘山水的人,以这种欣赏的心态享受山水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仁智之慧的人。所以他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来表述山水的魅力。这句话仅仅是在告诉我们碧水险峰的魅力吗?

  2.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

  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相比之下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豁达,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态,使人倍感亲切。

  3.文中已经用“窥谷忘反”和“望峰息心”两个句子点题了,文章在这个时候戛然而止多好啊,为什么又还要加一句景物描写“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呢?这会不会冲淡主题?

  设计意图: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此环节的设计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师生共同讨论,挖掘思维潜力,拓开整体阅读的空间,深入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

  (四)、小结:(时间2分钟)

  教学流程图:(略)

  设计意图:“方法是穿过峰巅的响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本课重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小结,方法的收获也是本课教学中的亮点。

  (五)、作业: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天下独绝

  负势轩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四、教学效果预期:

  通过教学的实施,预计会产生如下效果:

  学生通过有情诵读课文,训练了语感,增进了兴趣,掌握了赏美的技法,并对美文进行个性化的创意赏析。从而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同等。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师生沟通、生生交流的和谐课堂。

  如此设计,难免存在不可忽视的疏漏与问题:

  1.如果教师感染力不强,学生体验性就不浓。

  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韵味与美感很重要,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控制不好,学生对美文的体验就不浓,理解就只限于面,未深及里。

  2.教师预设不够细,学生的生成就不会广。

  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情的复杂,初估的学情不一定准确,教师的预设就会有很多漏洞,致使学生在读透这一环节中,可能会呆板、牵强、空洞,生成不美,生成不深,影响到难点的突破。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的《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学会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蚕乡小镇早晨的情景,反映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2—4自然段都是总分段式。既便于学生运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又可供学生仿写练习。课文不长,但词语丰富,富有情感,适宜于朗读、背诵。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的、得、地”。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1、2自然段。

  3、会用“价廉物美”、“吸引”各写一句子。

  4、感受蚕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学重点:

  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难点:

  能在指定的词语中正确使用三个“de”,背诵1、2自然段。

  本课文分3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讨论学习1~2自然段,感受小镇早晨的恬静。

  下面我先谈谈这堂课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

  首先,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要学会什么本领,接着让学生读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然后带着提出的问题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检查自学情况后,讨论学第1自然段。第1自然段让学生自读自悟,提出疑问随机讨论解决,最后进行朗读训练。第2自然段先让学生回忆阅读总分段式的方法让学生自学、讨论、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镇恬静,再感情朗读直至背诵。最后小结学法。

  接下来我着重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

  一、把预习纳入教学过程,加强预习指导。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中谈及教学过程模式,均列预习于其中。因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高有低,把预习放在课前完全交给学生,不能保证人人参与训练,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二,在课前预习,教师看不到学生预习的过程,得到的情况也只是检查的结果。这种注重结果,忽略过程的预习训练,十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把预习纳入课堂,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中引入积极探究的自主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意象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

  1、充分自学。人的'大脑接受信息,有意注意总比无意注意有效得多。经过自学,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了解,有了一番摸索的功夫,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困惑不解。一旦进入探讨阶段就会全身心投入。一方面可以从容、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略有所悟的急需得以印证和深化,不得要领的急需理清头绪,困惑不解的急需弄个明白,自然都格外注意,毫不懈怠。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强化了自主意识。

  2、自学研讨。学生自学后质疑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这一过程在教学时还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先由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解决课文中的共性问题,并积极引导尖子生对个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一参与过程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听说能力、判断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学法指导。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评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互评中提高了朗读能力。段的学习,让学生回忆学法,强化了阅读总分段式的方法,为仿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整堂课“以读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治情感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形象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师通过范读,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2、学生的多层次读。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a.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b.细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弄清段落层次,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文章脉络。c.精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疑点。通过这样的读,就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功效,学生的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下)午好:

  一、教材解读: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品德与生活 》, 一年级上册五单元中的主题 《 亲亲大自然 》。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是:

  1、亲亲大自然

  2、美丽小问号

  3、想个好办法

  本主题训练的要求是:

  在与大自然交朋友中,通过动手,动脑,感受体验大自然的美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用不同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本主题的教学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受四季、体会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四、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她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她们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领悟和积累,课堂教学中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各种情景,形象直观的让学生掌握本主题的教学重点。

  2、赏识激励法。学生在讨论质疑,交流体验等各个环节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

  个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学习氛围,所以本主题的学法指导是: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为达成本主题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按照品

  生品社教学流程我把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大环节:课前感知、课中体验、课后践行,现在我就这几个环节说一说对本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谈旅游,欣赏美景图片

  (通过这几个活动让孩子对主题进行初步感知,获得初步的 认识,为课中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二)合作交流,体验生活

  你喜欢的季节有那些美好的景物,同位前后位之间,说一说,讨论一下,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季节描绘的美。

  让我们由衷的说一句:大自然真美!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一)、大自然的求救信

  1、乱摘花草

  2、乱扔垃圾

  3、捉小鸟

  4、垃圾扔水里

  同学们真有爱心,老师相信有了你们的努力,大自然会永远美丽的。

  (二)、环保公约

  为了让更多的人爱护大自然,我们制定个环保公约吧!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同学们让我们伸出我们的双手为我们学校来自大自然的朋友们去

  “社会即学校,要在生活中寻找教育。”教师应把视线转移到课堂外的学校、家庭、社会中,将课堂上初步获得的知识及时地去实践、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财富,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根据活动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活动的主题,便于孩子整体把握教材,促进孩子对本主题内涵的领悟。

  七、教学反思:

  卡迪尔说:“我思故我在”人不能躺在感知的温床上,而要走在智慧的跑到上,们教师让做有思想的教师,让学生享受有思想的教育你,所以本主题活动后我就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发现:

说课稿 篇7

  一

  .1、教学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重点在于鉴赏诗歌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积累

  2、学情分析:学生鉴赏诗歌倾向于对诗歌一种主旨的把握,《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3、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在文学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所以走进作者,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所以我们以“名词对接”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导语、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锦瑟》神秘的面纱。

  二、作者简介:(见课件)解说: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我们鉴赏全诗的一个窗口,是我们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的一个基础。

  三、教学生方法:赏诗三步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换位移情。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让学生了解鉴赏基本鉴赏方法)

  四、教师引导:教师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见课件)

  五、课堂活动(师生互动)(解说:鉴赏诗歌第一步诵读)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听教师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2、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活动二:理解主旨(探究性学习,理解解诗的`换位移情法,这是这堂课重点)(解说,对多主题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和作者心灵的交流,换位移情,理解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教师提示: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解说:自由发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让学生理解李诗的创作风格,理解诗歌因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理解的差异对诗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让学生从中明白诗歌鉴赏是重新走进,要灵活、要思考、要体味。)

  活动三:(解说,诗歌的语言独具魅力,品味语言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赏析技巧是一个借鉴和学习的过程)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沧海月明铸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句赏析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1、哀怨的基调2、 凄迷的意境 3、 华美的语言

  活动四 :整体朗读(解说;再次感受诗歌诗韵诗意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结并布置作业:(解说,突出重点用情感和古人交流,走进作者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巩固,锻炼文字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作业: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任选一主旨,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板书如下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锦瑟 颔联:思念至深,其苦难言(典故、传说)

  颈联:沧海桑田,美玉生烟(典故、传说)

  尾联:事过境迁,此情难待(直抒胸臆)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鉴赏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换位移情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二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

  1. 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 (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 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

  五、思考:

  1 “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自己年近半百。传统的比兴手法。

  2 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 扑朔迷离

  望帝化鹃——相思

  南海蛟人——破灭

  蓝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 、背诵

  八、作业: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 1课时。

  旧唐书本纪第九,记马嵬兵变:“……丙辰(按:辰应为申字之误)次马嵬驿。诸卫顿军不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奏曰:?逆胡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不无嫌怨,今国步艰阻,乘舆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会吐番使二十一人遮国忠告诉于驿门,众呼曰:?杨国忠连蕃人谋逆兵士围驿四合,乃诛杨国忠,众方退。一族兵犹未解,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新唐书本纪第五,记马嵬兵变云:“……丙申,行在望贤宫,丁酉次马嵬;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杨国忠及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赐贵妃杨氏死……” (按:杨暄为杨国忠之子;二书所记载,以新唐书确。)

  又:旧唐书五十一,列传卷第一;后妃上:“玄宗杨贵妃”云:“……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军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新唐书杨贵妃传所载略同,文字稍有出入,有如下数语:“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爱惜每一张纸》。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爱惜每一张纸》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爱护我们的家园》中的第三个主题,也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个主题。这一主题由“‘纸的用途多’、‘造纸术——我国的伟大发明’、‘节约用纸’”三个活动板块构成。通过三个联系紧密的主题活动,由今到古最后又回到今,让学生在古今的这个来回中,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懂得节约用纸的重大意义,养成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总目标,结合《爱惜每一张纸》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情感与态度: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懂得节约用纸的意义,形成从小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逐步养成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节约用纸、爱惜用纸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树木造纸的过程,了解纸与树木的关系,认识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感受、观察、访问、查阅等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合作能力,在辨别践行中提高实践判断能力,并学会初步的统计方法。

  3.说教学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前师生需要作充分的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纸制品等。

  学生准备:(1)收集纸制品;(2)完成统计表:统计自己一天的用纸量;(3)收集资料:森林的作用。

  二、说学生和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热爱大自然是儿童的天性,纸与孩子们天天接触,但农村二年级的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却难有节约的意识和行为,这源于他们不了解纸是怎么来的、纸来之不易。

  所以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二年级孩子们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爱惜纸张的.好习惯,使他们善良纯真的内心世界在自己的行动中积极外显出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纸与树的关系,明白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纸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想用孩子们熟悉的那一部分来引发他们对陌生内容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所以我对于本课教学的设计理念是“源于儿童的生活,提升儿童的生活”,即以“活动”为主线,用儿童今天熟悉的生活,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进入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多种喜欢的活动中增加了对纸的一种认识和情感,更加懂得热爱生活——为明天更美好的生活自觉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和习惯,不知不觉中提升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孩子们的那种获得将是孩子们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过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源于儿童的生活,提升儿童的生活”教学设计理念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以下基本的教学方法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说教法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式、观察演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件:造纸术、树与环境、学生录像)等等方法,来体现我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二)说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由学生自主质疑,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猜、想、听、算等各种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感受、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三个活动联系紧密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设计用1课时完成教学。整个教学流程是“竞猜谜语,激趣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指导实践,突破重难点——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第一个板块:竞猜谜语,激趣导入

  孩子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这节课我以谜语有奖竞猜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四四方方,白白净净,传播知识,它打先锋”猜一物,猜对了的同学到黑板前为你的小组在小山坡上亲手种上一棵小树苗。学生在猜一猜,种一种的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兴趣高涨起来。在孩子们的情绪高涨之时,我出示谜底的实物——纸,并板书今天所学的话题:纸,和孩子们一起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活动。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首先,引导学生质疑:说到纸,你最想知道它的什么?这样从学生的问题入手,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然后,让学生拿出收集的纸制品,说一说它们的作用,引导学生明确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接着看一看,课件演示“古人写字的图片”,并配上简单的解说,引导学生经过分析比较,体会到造纸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第三板块:指导实践,突破重难点

  首先让学生听一听:了解造纸过程;听完之后算一算:引导学生统计一天的用纸量及更大范围的用纸量;接着说一说: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森林的作用;说完之后看一看:课件展示——森林被砍伐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通过听算说看学生懂得了爱惜每一张纸就是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最好办法,此时随机板书(爱惜每一张〈纸〉、爱护树木〈图〉、保护环境)。

  明白了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那怎样节约用纸、爱惜纸张呢?接着我让学生辨一辨——看录像,请辨析小朋友行为的对错,并说明理由;谈一谈——自己以前浪费纸张的行为;议一议——怎样节约用纸,由阅读课本到联系实际,并随机板书节纸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能把自己的节纸意识和行为延伸到课外,我又让学生想一想——设计节约用纸宣传广告语。

  总的来说,第三板块前四个活动主要是解决难点,了解纸与树、树与人类的关系,明白为什么要爱惜每一张纸。此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科整合:课件展示、计算;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统计、收集资料。后四个活动主要是突出重点,在看录像与辨析中明理,在反思自己的行为中实现自我教育,在讨论交流中寻找节约用纸的方法,在设计广告语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这八个活动,提升了儿童原本的生活,为儿童明天美好的生活奠基。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孩子们的广告宣传语说得很好,这时我与学生们一起看录像(学生用废纸盒制作礼物送给朋友),引导学生明白废品制作的礼物比买的礼物更有意义,而且也保护了环境。然后欣赏同学们用废纸、废纸盒制作的优秀小作品(男孩喜欢的玩具小火车,用牙膏盒制作的;女孩子喜爱的皇冠头饰,用装酒的盒子做的;还有用旧挂历纸剪的鱼、卫生纸里面的纸筒做的小鸟),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于是布置课外制作,很自然地把环保行为延伸到课外、校外,也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

  最后,针对同学们的优秀表现,送给每个同学一件礼物——《节纸歌》,以我自编的儿歌来总结全课,并实现教育的提升。

  六、说教学评价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力求做到融“激励性、趣味性、过程性、引导性、发展性”于一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的开始,我明确告诉了学生本节课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小朋友们,瞧,展现在你们面前的是光秃秃的小山坡,小山坡上只有几株野草和几朵野花,他们多孤单呀!你们想为小山坡种上小树苗吗?这节课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奖给他一棵小树苗,我们把小树苗种在山坡上,比一比哪一组种的树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组,大家有信心吗?在课结束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看看、评评今天的冠军组是哪个组,用掌声祝贺他们。

  这样的设计是今天上课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游戏内容与今天的环保主题相吻合,也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活动性。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是老师的微型教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的板书我力求做到简洁明了、形象直观、强化重点、分解难点、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本课板书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和左边的副板书体现的是今天的教学难点,右边的副板书体现的是教学重点。

  爱惜每一张纸

  爱护

  保护环境

  整节课的设计,我把教材作为教师引导儿童活动的工具,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活动”为教和学的主线,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内化成他们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说课稿 篇9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抓住 “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 、说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由于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学习开展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以“关键词推理法”来寻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内心品质,“与民同乐”。此外,比较法、读写结合法加以辅助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很荣幸在朝阳升起时踏进了靖边八中的美丽校园,走上了八年级()班的.这方讲台,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这只是开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来,做准备工作。我相信我们可以相处用愉快,你们相信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此导入课堂学习,既复习了前文又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二)变奏朗读,

  1.教师变奏试读,学生试听,请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引导学生明了虚词的作用,了解变奏之好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文意,学得“读”的技巧。

  3.合作助读,互译难解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小组优质资源学习,这也是为了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以节省学习时间。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理解主题,紧扣 “醉、翁”二字。突破难点。

  1、作者39岁写此文,可为何文中以醉“翁”相称?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作者自称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写自己,可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称,从称谓的变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范仲淹 陶渊明 刘禹锡 李白 杜甫 龚自珍

  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五、说板书

  醉翁 太守

  乐

  欧阳修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