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31 17:30: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说课稿集合八篇

说课稿 篇1

  ●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31课《给予树》

  ●设计理念:

  1、“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读者走进文本,体会主人公的善良、仁爱。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给予树》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的第31课。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与仁爱。本文的语言平实,同时很真实、真诚。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熏染学生的审美。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一直盼望”、“沉默不语”、“什么都没有”;积累语言,练习写话。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金吉娅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我的教学反思: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懂得给予”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忘语文本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努力做到扎实有效,并跟情感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教学主要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植根文本,钻研文本,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没有花样的设计环节。我由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一个问题“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去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给予树。 我注重了读、说、思、写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并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又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再如,读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她露出了如愿以偿的笑脸。她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把它写在贺卡上。这是把读、写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结果,很多学生既说出了对金吉娅的感激,又说出了对金吉娅的赞扬,同时还有爱心传递的回报。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内涵与意义。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教学中,我努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体会字里行间所浸润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触动心弦,产生共鸣。给予是快乐的、幸福的,这是文本言说的主旨,亦是课程目标的灵魂。我以解决“为什么她要给最亲的家人买便宜的棒棒糖,而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漂亮的洋娃娃呢?”为重点,在此过程中感受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给予妈妈,给予哥哥姐姐,给予我们什么?让学生多元地、多维地、多角度地去诵读文本、感悟文本,引领学生层层剥笋式地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娅那颗善良、仁爱之心,那种同情、体贴之意。

  三、走出文本,拓展文本,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源。

  备课之前,我以教材文本为中心点,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辐射学习,尽最大可能搜集、钻研与本文相关的素材,筛选了有效的信息,努力为达成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服务。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让学生观看了几张“令人心酸”的图片,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心中的“善良大门”,使他们深受感动。之后谈谈“如果你站在给予树前,看到这些卡片,你会怎么做?”化思想为行为,将给予树烙进孩子们心底,使文本的内涵得到拓展和延伸。最后,通过给树换名字,帮学生悟得这是一棵爱心树、心愿树、善良之树、仁爱之树、同情之树、体贴之树,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更清晰地记忆给予树是棵怎样的树!

说课稿 篇2

  说课题目:《钢琴》

  说课内容;1、钢琴课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2、课程介绍与分析

  3、教学改进

  4、教学效果评估

  一、 钢琴课的任务、地位和作用

  1、 任务:培养具有弹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与歌曲伴奏编配与弹奏能力的艺术实用性人才。

  2、 地位:高职音乐专业中,《钢琴课》核心课程,是每个学生必修的一门技能课。

  3、 作用:钢琴不仅能够在舞台上独立进行演奏,而且还常为歌曲进行伴奏,另外,它还是一些音乐基础课程的有力辅助工具,如乐理、和声、作曲等。

  二、 课程介绍与分析大纲规定:

  1、 《钢琴课》的设置:贯穿三个学年的五个学期,每生每周一节,总学时共达88个。要解决的问题,一个是钢琴演奏,另一个是歌曲伴奏的编配与弹奏。

  2、 钢琴课的特点:

  1)、钢琴课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即需要口传心授,又需要面对面、手把手才能做好做成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安排中,是要求每个学生单独进行教学的。

  2)、钢琴课是用来传授钢琴弹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

  3)钢琴课的授课主要经过四个环节来完成:讲解示范、实践练习、熟练巩固、检查辅导。

  4)钢琴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手指机能、键盘操作、乐谱阅读、弹奏协调。

  3、 钢琴课实训目标:

  1) 认知——操作原理、动作分析、声音效果的处理、音乐作品的认识能力。

  2) 能力——视谱能力、键盘控制能力、手指机能、协调能力、音乐作品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激发热情,唤起热爱音乐、热爱钢琴、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健康的审美情趣。

  4、 钢琴课实训内容与要求

  1、 内容:钢琴弹奏的入门、协调、基础、技巧及应用能力。

  2、 要求:1)树立一定的思想意识,如指法意识、弹法意识、准确意识、动作意识、声音意识音乐表达意识等

  2)建立一定的标准体系,如准确、完整、流畅和有表现。

  5、 钢琴课的实训过程:

  1) 入门——集中在乐器性能与操作、乐谱的学习与运用、动作的正确与规范等

  2) 协调——集中训练身体各器官的协调、双手的协调、人琴的协调。

  3) 基础——全面建立弹奏技术基础、奠定音乐演奏基础。

  4) 技巧——集中在手指的快速跑动和流畅自如。

  5) 应用——集中在音乐作品表演弹奏和歌曲的即兴伴奏。

  三、 教学改进

  1、音乐表演专业特点

  1) 需要相对扎实的钢琴演奏功底和较强组织能力

  2) 教学安排,即需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舞台实践的经历和经验。

  2、教学改进

  1)教学中,注意安排阶段性的教学汇报,以锻炼学生实践表演能力

  2)引导学生多听多看,通过观摩与学习,感受音乐表演的方法与手段

  3)督促学生,经常参加各种音乐表演活动,以丰富和积累音乐表演能力和舞台表演经验

  四、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能力一起抓,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以致用的做法,有力的保证了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附:教案一则

  钢琴教案

  班级:06级音乐表演

  一、教学内容:1、599练习曲

  2、歌曲伴奏《闪烁的小星》

  二、课时:两个学时(四个学生)

  三、教学要求:1、明确练习曲的弹奏要点

  2、学习和掌握一首歌曲的简易伴奏编配和弹奏方法

  四、教学目标:1、独立视谱弹奏练习曲599之84

  2、用三种织体准确完整流畅地弹奏歌曲《闪烁的小星》

  五、重点难点:1、节奏、音准及速度

  2、指法、和弦选择、和声连接及双手配合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集中讲解

  2、分头实践、练习和辅导

  (二)导入语

  本学期,根据大纲及教学的安排,我们的钢琴学习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1、继续进行钢琴弹奏技能技巧学习;

  2、补充学习歌曲的简易伴奏编排和弹奏练习。

  (三)进行新课

  1、599练习曲的学习

  本期我们将要学习的练习曲有:599之84、87、92、96,另外还有一首849练习曲(849之12)。总的看来,它们集中解决的主要是钢琴 弹奏流畅方面的技术课题。

  对于练习曲的学习,我们将有别于前面的学习。因为通过两年的学习与积累,我们其实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一首新乐曲的能力。因此,对 于这几首练习的学习,我们将一改原来课堂上手把手的教学方式,我们 将采用的是独立的视谱和弹奏与老师的检查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1)读谱——视奏——回课——巩固

  2)听旋律打节奏,初步感受作品。

  2、学习歌曲伴奏《闪烁的小星》

  1)讲解:歌曲伴奏是我们钢琴弹奏中一个应用性比较强的项目,它不仅有助于音乐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时也是我们进行音乐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正如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一样,即兴伴奏也有两项技术:一是硬技术,即在弹奏方面应具备的技术;一是软技术,即针对歌曲进行编配时要运用到的技术。这两项技术同时围绕的是四个核心来进行:

  a) 调式及音阶琶音

  b) 和弦及和声连接

  c) 伴奏类型及织体

  d) 变调技术及应用

  2)练习与实践

  硬技术:弹奏:C、G、F三个大调的音阶琶音、三和弦及原位转位、正三和弦属七和弦原位及转位进行:和声功能连接练习(基本功能进行和旋律功能连接)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

  1、教学内容:

  八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边三角形”第二课时“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由实验几何转向论证几何的基础上,学习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特别是定理证明的添设辅助线的方法相当重要,且难度较太。

  3、学习目标:

  4、重点: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应用。

  5、难点: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二、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节课的教学采取了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学生活动(观察、实验),教师启发点拨,师生归纳概括和学生掌握的再活动、再应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定理的证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通过图形的变换,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作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帮助学生理解定理,便于记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分析、提问进行观察、对比、归纳、概括,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课堂形式活泼轻松,易于发挥。通过图形的变换,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举一反三,易于迁移,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努力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进行类比联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课堂设计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思维特征出发,使课堂四十分钟充分发挥其效益。

  三、教学步骤:

  1、引出定理,加以巩固。

  由前面学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引出今天学习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以外,还具备什么性质?”通过学生共同参与推出定理,并进行练习。本教案把练习第一题作了适当的变动,目的是巩固定理,并为以后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2、启发诱导,证明定理。

  针对新教材的要求和特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它的一半这个命题,借助投影给学生一个旋转的直观认识,并加以论证。教师边启发边提问,层层加深,达到师生共振,分析难点,然后请学生归纳需要证明步骤,最后一起看书本证明过程,得出定理。

  3、运用定理,强化训练。

  讲解例题5,教师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让学生看清题意,数形结合,由学生互相讨论,教师巡视辅导点拨,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个图形,这样,进一步突出了新教材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变式练习,拓展思路。

  通过强化练习,便于熟练运用定理,并且通过图形的变换,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类比联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本课主要说明两层意思:一是公民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二是要树立“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学生通过对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的学习,了解了个人是集体的一员,人人负有关爱集体的责任,本框由承担集体的责任上升到承担社会的责任,使学生能够主动为国分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下一框做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在心智能力等方面已经有了迅速地成长,已经有了一些责任的意识。但是一些学生对于什么是责任,承担责任与自己身心的和谐发展、适应社会、服务祖国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不甚了了,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逃避责任。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应该认真履行的责任,但有的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认为社会上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并且能够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具有关爱集体、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情怀。

  2.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

  3.通过案例分析,具有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能力。

  4.通过分享参加公益活动的经历,增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

  5.说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难点】

  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何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

  五、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与合作探究法。本框教学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通过这些环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进了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在这些过程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新课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运用实例的方式进行导入,具体做法如下:

  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公民拿出黄金首饰和外汇积蓄捐给政府;“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美国公民自发赶到遇袭地点救人,或到医院排着长队献血;1998年我国抗洪救灾和20xx年抗击非典中,亿万中国公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各国公民的行为,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迅速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请同学们分析案例一:

  李文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车司机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

  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

  九年级的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

  设计意图:根据这三则小案例并列举部分学生生活中的类似事例,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他们这样做有何影响?通过回答进而引导学生明确只有每一个公民都尽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做到“我为人人”,才能收获“人人为我”的幸福。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同类事例中提炼共同价值观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热情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2.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请同学们分析案例二:

  四名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为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战争的电脑游戏软件,愤然向外资公司提交辞职申请。不久,又有七名员工提出辞呈。他们说:“这件事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我们别无选择”。其中一名大学生说:“在外资公司工作,既是一种待遇,更是一种考验。我们中国人应该懂得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情景材料,并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这些大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的原因,他们这样选择面临什么样的考验。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位愤然辞职的大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总结:作为中国公民,无论在哪儿工作,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最后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和选择,增强学生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

  3.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在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将责任、荣誉、国家等词语在黑板上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的内涵,进而引导学生要有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古渡难关的意识。

  4.肩负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

  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亿万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当洪水袭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干部群众不顾个人生命和家庭利益,“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当上级下达“破堤泄洪”的命令后,他们又毅然“舍小家,保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进而使学生意识到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

  (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1.社会需要互助和关爱

  请同学们分析案例三:

  读大学时,小石就是某环保组织的志愿者,虽然已经毕业几年了,工作换了好几份,但他这份“兼职工作始终没有换过。他坚持的理由很简单——没有人不喜欢蔚蓝的天、碧绿的草和优美的环境。

  虽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轻松,要组织各种论坛、做会务、当翻译,别说双休日,就是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可是小石并不觉得有多苦,而认为只不过是多付出一些时间而已。他付出了,但收获的更多……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情景材料,组织学生讨论:作为一名志愿者,小石虽然很忙,但为什么不觉得苦和累。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石,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明确小石在奉献中找到快乐、实现自身价值的道理,并且体验小石的内心感受,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请同学们分析案例四:

  一位老人70岁时开始自费做艾滋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访了100多个村庄,见过1000多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上。20xx年至20xx年,她无偿资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儿。20xx年7月,这位老人荣获“亚洲的诺贝尔奖”——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

  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句话的体会。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活动,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环节三:拓展延伸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为了巩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这一环节,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回想自己曾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并谈谈体会和感受。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对于增强责任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促进社会和谐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从而以实际行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所学到的内容,并给他们布置一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参加一个社会公益活动,撰写一份实践报告。在之后的课堂上分享参加公益活动的收获与体会。

  设计意图:这样做可以真正地把思想品德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地运用实践中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得以引人入胜的向导,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我的板书设计本着直观、简洁的原则,如下图所示: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以上为《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说课稿,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5

  教学特色

  本次活动《魔法绳》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尝试玩普通的绳子,发展跑、跳、钻、爬等动作,并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玩绳子带来的乐趣,促进身心和谐地发展。同时,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老师让孩子们边玩边动脑筋思考。在活动中作了示范的孩子,会在成人的称赞中、小伙伴的羡慕和钦佩中逐渐形成肯定"自我"的概念,从而促使他们建立较强的信心,能不依靠他人帮助而独立尝试新的活动,行为积极主动,经常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即在活动中的主体精神。在本次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越过障碍物,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动脑筋,便会有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在游戏环节中培养幼儿勇敢沉着、胆大心细和意志坚强的品质,使他们学会相信自己,做一个自信、勇敢的人,这将对孩子终身有益。而在课堂中精炼、明确的语言,也让小朋友快速地融入到了游戏有趣的气氛当中。

  设计思路

  《魔法绳》选自整合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惊奇一线》里的一节健康课。绳子是我们周围很普通又很有用的东西,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一次玩绳子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对手上的跳绳产生了好奇,他们不仅关注绳子的玩法,更对绳子的种类和材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何引导孩子从认识各种绳子到了解各种绳子在生活中的用途,从而更好的利用绳子来开展各种游戏呢?我创编并组织了这次关于绳子的游戏活动。此次活动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究、快乐学习。

  说教学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和他们接受能力快创造力强的特点,结合我对新《纲要》和《指南》的理解,从情感态度、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幼儿在玩绳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绳子的用途和特点并发展幼儿的平衡力。

  2、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创造绳子的各种玩法。

  3、使幼儿乐意和同伴一起开展创造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使幼儿更加的了解绳子会变形的特点。(让幼儿在玩绳子的过程中,能更加地知道原来徐了可以跳舞、走钢丝、还可以变出这么多的小花样,让他们在探索中和玩的过程学的更多。)

  活动难点

  通过分小组的形式出尝试用绳子在地上围出各种形状"直线、数字、独木桥、"(鼓励幼儿大胆地使用绳子来尝试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通过小组共同探索新游戏、制定游戏规则、小组竞赛等活动,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孩子的锻炼合作的能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本活动始终围绕绳子,通过"个别体验、合作探索、分析记录、评价反馈、集体竞赛"这一主线,对幼儿进行教学。具体教法如下:主题教学法 整个活动都围绕有魔法的绳子进行。游戏化教学 游戏的方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区别对待法《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竞赛激励法 最后的集体竞赛活动算是本次活动的小**,他帮助幼儿巩固前面的活动内容,加强游戏规则。在活动中,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趣的气氛和愉快的体验中参与活动,努力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指导幼儿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让每个幼儿都受益,让每个幼儿都发展。

  二、学法

  本活动我参考了《纲要》的一些知识:

  1、自主学习。在个人探索时,不要求幼儿的游戏多么新颖独特,只要会玩绳子,喜欢玩就可以。

  2、合作学习 。在多人游戏时,同伴间相互合作探索、交流。从而培养了合作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在多人组合玩游戏环节,鼓励幼儿进行创造性学习,形成创新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4、探究式学习。在制定游戏规则和记录环节,都是让幼儿通过探究"这样的游戏需要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5、评价式学习。每个环节中的交流、展示、评价,都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体验成功。儿童

  说活动准备

  1、大头绳(人手一条)

  2、跳绳两条

  3、欢快音乐

  4、小红花(当小礼物送给幼儿)

  说过程

  一、开始部分(热身)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森林探险好吗?(好)那我们一拿出两只小拳头,开火车去吧!(在软跑地胶两圈)哇!我们终于来到了森林,现在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找一的小点点站好,快那个小朋友的速度比喜洋洋更快,哇,好棒喔!那我们一起来做做热身运动去森林探险!(播放音乐请幼儿一起跟着老师做热身)

  二、导入部分

  师:今天森林里面的国王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们先闭上眼睛,然后一起数一、二、三后,睁开眼睛看看国王给你们的是什么。(哇!好多绳子)出示"大头绳",他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魔法绳"。

  师:那你们知道魔法绳有什么玩法吗?(钓鱼、走平衡木)魔法绳除了可以钓鱼、走平衡木之外,还有哪些新奇、有趣的玩法呢?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去探索一下绳子有什么好玩的游戏,(请小朋友分成5个五个当小组去探索)

  幼儿自由玩绳个体和合作探索绳子的玩法:

  (给每位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并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组织幼儿一起练习。(鼓励幼儿介绍不同的玩法,或一种方式多种玩法。) 请幼儿进一步熟练自己玩过的绳子游戏。引导幼儿尝试新玩法。老师及时发现幼儿新奇的玩法并给予肯定,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如:1、绳子变"独木桥":把绳子直直的摆在地上,让幼儿踩在绳子上面打开双手,小脚脚跟并脚跟地在绳子上面来回走。

  2、绳子变"数字":老师<好朋友>叫口令,请小朋友在地面上摆出老师<好朋友>叫的数字宝

  宝("7""6""9"...),看哪组的小朋友摆的数字宝宝最快。

  3、绳子变"木马":把绳子放在裤子下面用两只小手把绳子的前后抓住,骑小马,跳起来。

  三、游戏部分

  师:哇!刚刚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绳子的玩法,好厉害!可是森林国王他一点都不开心喔!因为森林里面的坏人把他的森林用绳子破坏了,他想请小朋友帮一帮他把森林抢回来,因为坏人设计了很多关卡,请小朋友们以探险的形式去帮他,好吗?(好)

  游戏一:穿越丛林

  师:我们来到森林了,你们看那是什么?(绳子做成"蛇")由配班老师拿"蛇"的一头贴着地面晃动,吸引幼儿注意力。老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大胆跳过"蛇"(绳子),进行游戏2-3遍。(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两两相对,手执"蛇"的一头晃动,另一组幼儿穿越丛林,(跳过绳子)不能被绊倒。老师向幼儿介绍规则后,游戏3次交换角色继续进行游戏。)增加游戏难度,把"蛇"的一头系在椅子上,老师(小朋友)拿着另一头,不断变化"蛇"的高度,幼儿想办法穿过(爬、钻、跳跃等)。

  游戏二:过小河:

  师:刚刚"小朋友真勇敢,都勇敢地穿过了森林。现在有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怎样过河呢?"用两条"跳绳"(出示跳绳)定出"小河"两岸,向幼儿介绍玩法并示范,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幼儿排成一排并立定跳过"小河",不能掉进小河,反复玩几次。增加难度,加宽小河,有助跑、跨跳的方法过"小河"。

  游戏三:搭楼梯:

  师:刚刚小朋友好棒喔,既然能勇敢地过了小河,但是坏人们在森林里盖了很多围墙,需要小朋友"搭楼梯"过这栋围墙,现在请小朋友分成两组(男一排,女一排)排好队,把大头绳拉直平放在地上,(到配班老师那里排好队)扮小白兔竖起小耳朵放在耳边,双脚并拢跳过楼梯,男女比赛,看那组小朋友比兔妈妈还快。

  四、结束部分

  师:哇!森林国王好开心喔,因为小朋友帮他打败了坏人,把森林王国抢回来了,所以他想送给小朋友一份礼物(出示小红花)刚刚小朋友很累啦,(听音乐)帮自己的小手和小脚按摩按摩吧,现在我们把这件好事去告诉爸爸妈妈吧,Let's go。退场。

说课稿 篇6

  一、课程标准

  6-3用实例表明,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和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竞争、如何合作。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学生三年《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提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这是第二课《感受竞争,追求创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完第一课时,了解竞争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述竞争所需要的规则意识和合作精神。要让学生意识到竞争规则的积极作用,竞争应该是一种有序,健康的良性的竞争。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竞争的最高层次是通过合作实现竞争双方的双赢而不是两败俱伤。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标的解读,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认识不正当竞争及其危害,知道竞争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理解竞争所需要的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列举身边关于竞争的典型事例,说明竞争的积极意义和合作的必要性。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竞争、如何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学会正确看待竞争,激发学生竞争的勇气,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分别为:

  1.重点:认识竞争必须遵循规则,提倡合作,谋求双赢。

  2.难点:理解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竞争基础上进行合作是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在现实生活中也很难反映,故为难点。)

  三、教法选择

  一般来说,任何一节课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本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竞争规则教育和合作精神培养,但又不是一般法律常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在教法选择上主要是采取问题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暨情景教学法等。

  四、学法指导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竞争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而言,对于社会上求职、竞聘等各种激烈的竞争已经有所认识和判断,而对于身边学习升学的竞争更是有深刻地体会。而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自我意识强,注重竞争结果,却普遍缺乏合作的精神。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联系身边的典型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学习,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法、比较法、讨论(辩论)法及演绎法等。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1.请学生课前去收集整理有关身边发生的竞争的故事。

  2.教师预先去熟悉了解学生收集的故事,选择典型案例。

  新课学习

  课堂是师生学习互动的舞台。根据上面的设想,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程序为:

   图片欣赏,感受竞争;

   故事明理,认识规则;

   合作辩论,品味双赢;

   联系实际,学会竞争;

   自评互判,延伸拓展。

  这五个流程,并依据这一逻辑顺序,层层递进。

  (一)图片欣赏,感受竞争

  1.课前循环播放有关反映竞争的图片,包括自然界生物之间的竞争、体育竞技、文艺比赛、求职竞聘、学习竞争等,并配以相应的音乐。

  (回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竞争的普遍性,感受竞争无处不在)

  2.教师叙述:“万类霜天竞自由”,竞争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接下来请同学们来讲讲我们身边的竞争故事。

  (二)故事明理,认识规则

  1.故事呈现:教师根据事先的了解,请2至4位同学来讲述他们收集的有关身边竞争的故事,然后选择其中两个分别反映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如:

  故事A(不正当竞争):如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大四女生小蕾(化名),20xx年向数所国外大学(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内)申请留学。当她得知同班女生小雪(化名)已被明尼苏达大学接收后,抢先从信箱里窃取了小雪的留学邀请信,并冒名小雪用E-mail与美国校方联系,表示又不想去留学,同时以小雪的身份推荐了她自己。后事情败露,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故事B(正当竞争):李明与王强初中是同班同学,三年中,两人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进行激烈竞争,你追我赶。但彼此之间从来都不相互诋毁、不耍“小动作”而是互相尊重、公平竞争。最后双双免试被推荐进入了重点高中。

  2.设问引导:

  ①比较以上两则竞争的故事,在手段上有何不同?结果又如何?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及其危害。)

  ②什么样的竞争才是正当的竞争?你知道哪些维护正当竞争的规则?

  (结合材料,使学生认识正当竞争必须是有规则、有秩序的竞争,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通过列举学生所熟悉的规则,一方面加深对制订竞争规则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由认识学生学习生活的竞争自然地过渡到社会、市场的竞争。)

  3.归纳提炼:现代社会鼓励竞争,但必须遵循规则,才能保证竞争的公平公正,真正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三)合作辩论,品味双赢

  1.观点呈现

  观点A:竞争哪能合作,竞争的原则就是“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竞争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对手,发展自己。

  观点B:竞争需要合作,不仅和自己的朋友合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要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双赢,乃至多赢。

  2.小组辩论:教师出示辩论的规则,将学生分成2组,分别代表一种观点,在同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组间展开辩论。

  (辩论本身就是一种竞争,辩论的规则也是竞争的规则。通过有序地辩论,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竞争规则的重要性;同时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辩论这一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合作的意义,理解双赢的内涵,丛而突破难点。辩论的最终结果不是谁输谁赢,而是借助这一过程,使辩论双方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思维得到了训练,对竞争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其实也是一种“双赢”。)

  3.竞争感悟:类似合作“双赢”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C: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对岸树上的果子。猴子无法过河,大象则无法上树。双方协商后,大象驮猴子过河,猴子上树摘果,它们都吃到了果子。

  思考: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通过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合作双赢的意义。)

  (四)联系实际,学会竞争

  教师设置一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竞争场景,如学习考试的竞争、评比优秀的竞争、运动会的竞争、班委干部或学生会成员的竞争等,现场采访一些学生,请他们联系实际,谈谈会如何去竞争?如:

  情景1:学校选拔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人员有限,这对于你和王强都是一个机遇。选拔考试前,朋友李明塞给你一张纸条,告诉你上面有题目的答案。你会怎么做?

  情景2:你与王强是同班同学,成绩优秀,工作能力也强。校学生会成员招聘,两人都想去竞聘。为此你买了一本关于竞聘演讲技巧的书来钻研,王强则收集了一些有关学生会工作要求和职责方面的资料来学习。请谈谈你将如何与王强竞争?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知道和认识,还在于运用。通过设置情景,又回到学生身边的竞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同时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另外,课堂是动态变化的,对于学生的回答,可能偏离教师的预设,要考虑应变的对策。)

  (五)自评互判,延伸拓展

  1.自评互判: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学习收获,并评价自己同学的课堂表现。

  (新课结束,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其实是对自己学习内容的一次再梳理,同时又通过别人的观点补充自己的不足;而及时客观地课堂学习评价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树立榜样、培育典型,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2.课后探究:根据教材186页的材料“他们怎样赢得竞争”,说说除了遵循规则、倡导合作外,要赢得竞争,还有哪些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材进行处理也是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本材料列举的六大公司的经营理念中,隐含了他们赢得市场、赢得竞争的一些重要因素,在让学生学完了规则与合作这两个基本要素后,再让学生去探究体会如市场信息地灵敏度、服务态度等因素,可能更合理。)

  六、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简洁明了,突出教学主题,体现“关键词”。本课的板书设计为:

  七、总的指导思想

  1.依据课程标准,选择处理教材并确定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所感,有所言,有所悟。

  3.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到理解再到运用,设计“认识规则,品味双赢,学会竞争”的三个教学流程,层层推进。

  4.发挥教学机智,把握预设与生成。说起来简单,上起来复杂。说课毕竟是一种理想化的预设,而课堂则是动态变化的,对于多元的答案,教师要考虑应变的对策,对于生成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三框题《让生命之花绽放》,课时安排1课时;第三课是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的开课篇,第三框《让生命之花绽放》又是第三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框在内容设计上共有三个环节。课题承接上一单元,在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初中新生活之后,进一步从认识生命上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新自我,是七年级上册"学会适应初中新生活"核心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根据课标要求,针对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思想上懂得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能力目标:掌握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方法,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

  3.知识目标: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 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根据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以及青少年漠视生命、不懂得尊重和珍爱生命的现状,我确定了教学重点:肯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另外,基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还未完全形成,对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行为不能正确地判断和处理,所以我确定了教学难点:生命的价值、内涵,延伸生命的价值。

  为了突出重点、讲透难点,达到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思路是以一次生命旅行为主线,设置了三个环节:创生命之奇迹、因生命而精彩、为生命而震撼。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首先我选用了图片作为导入,顺利地切入主题:让生命之花绽放。

  接下来,看残疾人图片在学生自主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出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第一个要求: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即使在处于人生逆境时,也应坚定求生意志。"是不是求生意志坚定了,就一定能够生存下来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从活动中找到答案:在紧急情况下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求生知识。

  为考查学生对自救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中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我简单设置了一个互动的求生知识小测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接下来让学生说说身边人的价值,这也是本课的重点。从学生的回答中还可以总结出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第二个要求:肯定生命 尊重生命。生命一旦失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意味着损失,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我将带领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命,()通过亲身体会感悟到每一个人都应肯定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即使在人生逆境时也应悦纳生命,生活才会因此而更加精彩和幸福。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如何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呢?"通过问题式的过渡让学生有目的地来到了人生旅行的第三站:为生命而震撼。为了突破本堂课的这一难点,我引用了身边的典型人物事迹----杭州最美师傅吴斌案例,让学生合作探究三个小问题,从中总结出他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贡献。继而要求学生谈谈自己该怎样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从而得出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第三个要求:延伸生命的价值。并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延伸自己的生命价值?以此作为课堂的升华。

  在知识点讲清讲透后,最后小结本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生命的诞生和成长离不开他人和社会的关爱,每一个人都必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才能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实现前后呼应的效果。并要求学生课后思考自己的生命箴言并装订成册,用于指导以后的人生。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理念是"目标----活动-----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图片、时事引入、合作探究、典型人物分析、生活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的好习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搜集、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8

  一、教材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应借助教具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学生操作,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产生分数。数学新课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分数,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半多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

  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手段: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二、教学环节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验分数的产生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吗?(中秋节)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妈妈准备了一个大月饼平均分给彤彤和弟弟两人吃。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

  (我提出这一问题目的是给学生建立“平均分”这一概念。)

  通过平均分每人得到了一个月饼的一半(板书:一半)“一半如何表示?”在这里我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一半的意思,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探索欲望。

  通过汇报交流,最后得出“一半”不能用整数来表示,于是就产生一种新的数——二分之—。这个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数。(板书:分数)紧接着介绍分数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

  板书:

  1…分子

  写作:——…分数线

  2…分母

  读作:二分之一

  (在这个环节里,引出“一个月饼2个人平均分”,结果应如何表示的问题,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学生激起了对新知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分得的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认识分数的认知需求得以产生。)

  (二)动手操作构建新知

  在这个环节里面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深层理解二分之一

  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是认识其它几分之一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但理解分数的含义又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认识二分之一时,出示课件:再次演示平均分一个苹果的动画,学生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图中的几份数和一份数的含义。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折一折,把它的二分之一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再在小组交流。教师将学生的作品贴在二分之一的下面。让学生明确:几种折法不同,有的图形也不同,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一张纸的二分之一。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教师出示不是平均分的长方形纸(其中一份写上二分之一),让学生讨论:这涂色部分用二分之一表示对吗?目的是进一步强调只有“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主动探索,再通过交流进一步感知几分之一的含义,学生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二分之一,进一步认识了二分之一,丰富了二分之一表象,为后面继续认识其它分数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2、知识迁移认识四分之一

  学生有了二分之一的表象,根据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情景图的直观演示去认识四分之一。

  出示课件:方方和园园将苹果平均分成2份,正准备吃时,他的好朋友东东和聪聪也来啦!于是方方和园园将各人手中的半个苹果又平均分成了2份,每人得到了其中一份,这一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同位互相讨论,全班交流。

  最后得出: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他不是把一苹果平均分成2份,而是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一份是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接着让学生找出几个四分之一?

  学生通过看、想、找、讨论、交流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的含义,并理解了这里的四分之一就是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3、知识扩展探索其它几分之一

  在认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基础上,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在探索之前,我设计了一个操作演示的情景。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再对折,继续折下去,每对折一次,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一,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探索,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折一折:折喜欢的图形。

  画一画:在折痕处用铅笔或水彩笔画线,并把其中一份涂上阴影。

  看一看:把小组的成果放在一起看看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说一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随机板书:三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分之一……并让学生明确:这些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板书:各部分表示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一步完善课题。

  1…分子(表示其中的一份)

  写作:——…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2…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读作:二分之一

  让学生运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练习,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拓展了对知识的认识角度。学生在独立的操作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独立探究的策略,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交流可以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新知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内练习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设计练习时做到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针对性强,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我设计了五个练习内容:

  1、写:看图写分数。

  2、涂:看分数涂颜色。

  3、说:说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是否正确。

  我设计这三个练习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会读、会写、会认几分之一的分数,面向全体学生,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4、找:从生活实物中找分数

  设计此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折:用一根绳子,反复对折,得出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是一道拓展思维题。

  新理念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设计此练习是在保证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下,避免少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同时通过折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所占的越少,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奠定基础。

  (四)自我评价感受成功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朋友——分数,你对它了解多少。请结合下面一段话,进行自我评价。

  有一天孙悟空在花果山上,看见一棵树上有14个仙桃,于是孙悟空把14个仙桃摘了下来放进口袋里,下山时,刚走了一半的路程,看见满地西瓜,它又摘了一个大西瓜。回到家后孙悟空首先将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八份,它和7个小猴各吃了一份,接着又将14个仙桃平均分成了7份,每个小猴子分到了2个仙桃。

  (1)你能从这段话中找出“几分之一”的分数吗?(找对2个分数得2,全找对得4)。

  (2)结合生活实际用“几分之一”说一句话。

  设计此练习目的体现了分数的生活应用和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推荐】说课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推荐

2.《木兰诗》说课稿推荐

3.游子吟说课稿推荐

4.《短歌行》说课稿推荐

5.《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

6.【推荐】赤壁赋说课稿3篇

7.找规律说课稿集合15篇

8.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9.【推荐】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