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4 11:05: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说课稿 篇1

  1、问候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地理组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接下来开始我的试讲。

  2、开始部分

  同学们,大家都去过东北么,东北有大片大片的黑土地,有雪松以及其他自然景色,大家想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么,接下来就进入今天的学习。

  3、准备部分

  1、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师:在走进东北之前,我们思考一下任何一个地区农业的发展,都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生:因地制宜。

  师:根据这个原则,发展区域农业一般有哪些步骤?

  生:分两步。

  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过渡:现在,我们通过一段农业发展纪录片来认识东北,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东北地区的农业情况?

  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师:请同学们结合东北地区的位置图,描述出东北地区的位置特点和范围。

  生:东北地区基本都位于40°N以北,120°E以东,范围上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间5分钟。

  生1:雨热同期、充足的光照和昼夜温差大,热量相对不足导致农作物生长期长,这些因素都以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生2:由于热量条件不足,农作物的病虫害较少,有利于当地发展绿色农业。

  生3:虽然因为受热量限制导致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但相对集中的农忙时间和较长的作物生长季节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更长、更集中的农闲时节从事其他工作,有利于农村的综合发展。

  生4:热量不足,制约了农作物的品种只能是喜凉作物,相对有限;其次,制约了耕作制度,只能达到一年一熟;最后,由于气温低,在春秋季的低温冻害和漫长的冬季严寒都是对东北农业的发展不利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和土壤类型的分布,分析地形和土壤因素对东北地区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生: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这位东北地区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条件中,东北地区黑土和黑钙土广布且土层深厚,有利于农业生产。

  师:除了自然条件之外,还有社会经济条件,现在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生:良好的工业基础能为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和市场;发达的交通条件能够为外向型农业发展提供机遇;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4、基本部分

  过渡:现在请大家通过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然后进行分享。

  5、延伸部分

  师:查阅资料,对比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农业类型的分布及其原因。

  6、结束语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试讲完毕。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浓浓乡土情》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浓浓乡土情》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是对小学低年级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方面的了解家乡。本课的设计主旨是通过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风采,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 2.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含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考察和了解家乡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难点: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电子课件(1)各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 (2)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的图片。

  2.教师准备视频歌曲《蒙古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3.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一个民族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五、说教法

  在教法上我选择直观教学法、合作交流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因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师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六、说学法

  本课的学法有:学生自主探究法,角色扮演法,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七、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诱趣入题

  课件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播放完后,问学生此歌是赞美什么地方的?孩子们会很自然说:“家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特点、文化风采,从而导入新课,学习了解我们家乡的文化风采。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课堂,走进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看图学文

  1、课件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风情的画面,并讲解在不同地方有不同文化风采,结合课本,第一组画面是赛龙舟、泼水节,第二组是不同地方的方言,第三组是不同地方的手工艺术品。

  2、让学生在图中找到自己的家乡张北,说一说张北的文化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文化风采的范畴,然后说出自己家乡的一些风采,这样教学符合学生感受、体验、领悟的情感过程。

  (三)、课堂教学延伸

  1、让同学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让大家猜是什么地方的小朋友,同时在课件图上找到相应的地方。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激励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风采。

  八、作业布置

  学生自己当小记者回家采访家中的老人简单了解这些文化风采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更加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为下节课做准备。

  九、板书设计

  浓浓乡土情

  我的家乡 可爱

  热爱

  我们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的概括了本课的重点和导航要求,使它能为教学目标的达到构建视觉框架。

说课稿 篇3

  《妈妈的爱》这篇课文是篇阅读课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不正是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精华吗!所以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把尝试教学法充分运用到了这课的教学中来,制定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建立尝试小组,创设浓厚自主学习气氛

  一个班人数一般在四、五十人,如果采取学生轮流回答问题的方法,一节课40分钟每名学生一分钟的发表意见的时间都享受不到,又何谈自主学习呢?这只能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为了改进这种被动局面,我按照学生的座次、学习状况以四人为单位成立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组织大家学习,让每名学生都得到锻炼。

  教学《妈妈的爱》这课时,学生质疑、解惑、扩展训练,都先放在小组内讨论,让每名同学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由组长记录集中小组的意见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人人都是课堂的主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二、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

  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1、质疑,初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初读课文主要以小声读课文为主,指导学生寻找不懂的字、词、句,用--?标出。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出不懂的问题,先在组内讨论,(能解决的就在组内理解)然后在全班提出,教师板书不懂问题,理清头绪,存下疑问,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妈妈的爱》一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可分成两类,一类是不懂的词语:湿透、遮、滴落、亲吻、脸颊、一类是不懂的句子: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

  2、解惑,再读课文理解不懂问题。课程目标的阶段目标要求低年级学习默读,默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再读课文要以默读课文为主,指导学生带问题阅读,在反复阅读中进行理解。读完课文,小组交流,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解决初读时遗留的问题,教师可适当进行点拨。

  《妈妈的爱》一课词语比较好理解,学生自己弄懂。大部分词要以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直观演示,如:额头、脸颊让学生自己演示给大家看。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留待精读课文时理解。

  3、存疑,精读课文深刻理解。学生通过质疑问答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放到精读课文时理解了。首先把遗留问题归类,看一看这些问题都集中在那几段中。然后重点读一读有关温湔页龃鸢浮?

  《妈妈的爱》这一课,为什么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遮雨的伞、滴落的泪、甜甜的吻,这几个问题比较难理解。在指导孩子们看图、结合生活实际尝试理解了为什么妈妈拿着扇子衣服还湿了?为什么妈妈拿着伞自己还被雨水打湿了衣服?妈妈摸着我滚烫的额头,为什么哭了?学生对有疑问的四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尝试扩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之后,应把握住时机,扩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动口、动笔、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我为《我妈妈的爱》一课设计了以下三个扩展题:

  1、想一想,说一说。说一说你的妈妈对你的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诗歌的结构,说一说妈妈对自己的爱。例如:一个很冷很冷的夜晚,妈妈为我盖好被子,穿着睡衣的她冻得直打哆嗦,啊妈妈的爱是温暖的棉被。

  2、写一写,评一评。制作一张带有你和妈妈合影的贺卡,写上你对妈妈要说的话。例如:祝妈妈身体健康,妈妈谢谢你,妈妈长大我要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3、议一议,做一做。小组讨论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全班交流。例如:帮妈妈做家务,母亲节送给妈妈一束鲜花,好好学习不惹妈妈生气。

  四、创设朗读佳境,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咬音吐字、表情达意的言语艺术。所以朗读训练要到位,就必须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言语形式。学生的朗读之所以往往达不到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对课文的领悟不深。所以我就在学生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忽略技巧指导,重视感情渲染,这样学生的朗读感情自然,不生硬。

  《妈妈的爱》这篇课文是首诗歌,语句非常优美。尤其是前三节,让人十分感动。在学生理解了妈妈对孩子的无私之爱后,给学生配上舒缓的音乐,屏幕上出现几张学生与妈妈亲密的合影。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节进行朗读,学生朗读起来感情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

  在这一节课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运用尝试教学法,加以多媒体课件,培养了学生自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俗世奇人》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可以说是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应该是民间艺术之海中一朵晶莹的.浪花,我们在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之时,这些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奇人轶事又何尝不值得去大写一番呢?

  在本课中,我将情节分析确定为教学重点,将语言的品味学习人物速写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虽然课改倡导学生主体,淡化教师的作用,但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协作者教师还得统筹全局,当然“统筹”决不等于“包办”,但更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随意讨论就能替代,我据此拟定了以下教学原则:高起点巧点拔重创造悟精华

  所谓高起点,就是学生课前熟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熟悉故事情节,也就是采用自读自悟的学法。

  所谓巧点拔是我在本课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法,我设计了三种点拔方法:问中点拔演中点拔示范中点拔。

  重创造就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演人物。

  悟精华需要学生采用合作讨论的学法,品味优美句段,透析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

  另外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激趣法”“示范法等”。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剧表演的相关道具

  四下面就是我实施的具体步骤

  (一)导入:采用“激趣法”。根据教参建议,可采取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导入。我便自耍了一个小魔术引入:“同学们也许早就看出我魔术中的破绽了,老师的这点小把戏的确不高明,不过我今天倒要领同学们去认识一位有真绝活,有真本事的民间奇人”。多媒体展示课题:俗世奇人——刷子李。这样的开场白奠定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趣

  (二)学生展开讨论,共同提出学习目标。

  由于这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自读课文,学生兴趣浓厚,又因为新大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目标是可行的,老师在学生讨论后进行取舍和归纳。

  知识目标:解决生字词,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寻找情感的共鸣点。

  能力目标:品味优美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

  (三)落实目标

  1

  首先检查同学们的预习笔记,看他们是否自主趟过了字词的沼泽地,是否走进过作家作品的领地。根据学生的笔记总结,投影打出生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及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这也许是新课改中许多教师不屑一顾大局事情,但我不愿意在字词难点都没有越过时,对课文作无畏的引申和发挥。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我回避了一般的复述情节的方法,而是设计了填空题,降低了感知的难度。由于我任教的班级是普九班,基础相对较差,如果要他们复述可能会啰啰嗦嗦,抓不住要点,在填空的过程中适时点拔出复述故事的要领即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略去经过。

  填空:()码头有个手艺高超的(),人称(),一年的一天,他收了个徒弟名叫(),徒弟(

  )次跟师傅出去干活,便由对师傅()变成佩服得发怔发傻。

  (2)分析情节,导演课本剧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积累,感悟,不提分析,训练。但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这些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把较多的精力用在空“悟”上,我在实施新课标之初是走过这个弯路的,结果学生课后仍然一片茫然,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采取指导分析法。首先从整体感知中启发学生提炼出“刷子李”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2至5段,分析“刷子李”奇在何处?

  我事先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答案,他们会很轻易的找出“刷子李”粉刷时着黑装标准严派头足这些答案,但很可能就会遗漏“手艺绝”这一基本奇特之处,因此,我预先设计了启发;“如果‘刷子李’仅仅凭装腔作势的做派,能成为作者笔下的奇人吗?最终还是靠什么使他名声远播?”这一启发,学生会恍然大悟,找出“手艺绝”这一特点。

  屏幕上打出一个大的“奇”字,围绕“奇”字周围的便是学生找出的有关奇在何处的答案。

  对情节的分析是重点,为了落实这一重点,我设计导演了一场课本剧,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表演人物,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我充当旁白的角色,以驾驭整个表演过程,同时配一段音乐,营造表演的氛围。在演中启发点拔学生更深刻的领会人物形象。学生参与准备和活动的也许会偏长,可能会影响到本堂课目标的完成,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过程其实就是至关重要的目标。因此,我提醒自己决不能因为要直奔预设目的,就让“过程”搁浅在“任务”面前。这种创造性的表演使学生乐此不疲,也是学生与文本的撞击,在撞击中往往会闪现灵感的“火花”那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3)表演高潮过后,立即着手情感移植,感悟课文精华。提问:在故事结束时,刷子李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是你自己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与课文第一段的哪句话相照应?

  估计学生能准确的找到答案:“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点燃学生情感之火的最佳时刻终于到来了,我依旧采取点拔法,启发学生感悟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得出“优胜劣汰”这一生存原则,再步步紧逼:“生活是美好的,但有时也是残酷的,作为一名普九班的学生,也许大多数人就处在“劣汰”的形势之下,我们该怎样来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呢?在这里,我设计了自己的“表情术语”:满怀深情,满脸真诚,力求与学生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引起他们的深沉思考。重塑差生们的坚强意志和抗争精神。

  至此,师生共同完成了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4)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是品佳句,学写法。

  品佳句仍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具有“多元化”的结果。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找出自己心中的佳句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与品味。最后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选出典型的句子,配乐朗读,赏析,让文学,音乐,朗诵交融一体,从而把品佳句推向高潮。

  学写法是本课的难点,要突破难点,我采用分析点拔法和示范法。学生合作讨论提炼出本文主要的写作特色。教师在各讨论小组巡回指导,点拔,这不象品佳句那一环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对不着边际的,跑题的讨论要适时纠正。虽然新课改要推翻教师“一人讲”的模式,强调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但我并不希望从“一言堂”又转变为“大放羊”,对学生的发言一律赞赏有加,不置可否。如果师生之间没有思维交锋,学生始终不会明白探究的真谛。

  讨论结果应引导到:A

  语言采用方言,幽默传神。B

  情节起伏,叙事一波三折。C

  人物形象丰满逼真。

  老师选择班上一位同学作为人物速写的主人公,模拟本文的写作方法,在示范中点拔学生的灵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文章附后)

  布置课后作业: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速写练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出其奇特之处。

  (四)总结:本课的设计始终是在“析”中悟精华,在“演”中赏人物,在“练”中描生活,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他们会在本课的学习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拓展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他们也会在对课文的感悟中和写作练习中更加热爱生活,更执着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说教材内容:

  《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课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本文可使学生提高朗读技巧,积累语言,明白游记散文的写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学生

  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写景。本课语言生动易懂,学生可以在读中领略鼎湖山泉声的美妙。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而《鼎湖山听泉 》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为此教学本文时把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为教学的难点。特拟定以下目标:

  1.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二、说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采用了分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展示图表和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一)比较激趣,自然导入

  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也从“听”字入手。

  组织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提问:这首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写的?从诗题上哪个字就知道?(视觉 —— “望”)

  明确:通常写景以目赏为主,听觉的心处于次要的地位,然而谢大光在赏泉时却来个颠倒,主要从听觉来写,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多姿。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鼎湖山,一起去聆听鼎湖山美妙的泉声吧。

  (二)自读思考,整体感知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初读,拿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让学生对有整体的感悟。因此我通过:

  1、初读课文,通过自由放声读,让学生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标出文中四次听泉的有关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段泉声特点产生联想

  第一次近黄昏、过了寒翠桥

  第二次进山后

  第三次补山亭

  第四次入夜、寺旁客房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后,进行圈点勾画。

  3、交流填表,评价朗读。(重点朗读前三次)

  (本环节以“听”字为抓手,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三)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听泉,有详有略,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四次听泉,请同学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第8节,要求: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2、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泉声的?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①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3、将“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改为“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如提琴般柔曼者。” 仿照上句改写后面的三个句子。说说作者为何先写喻体后写本体。

  4、作者从听泉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结合课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组织学生读后先在书上做批注,后小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由四次听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读,让学生品味时教师可以给出例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修辞、结构等不同角度来赏析写泉声的语句的精妙之处,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四)创意朗诵:

  1.这么美妙的泉声,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鸣,请以小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来朗读第8节,朗读时可以进行创新,形式由各小组自己设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设计最新颖。

  2.组织教学: 朗读准备:四人小小组自行设计。

  请二到三个小小组朗读 其他同学评点(评点依据:设计是否科学、新颖,朗读是否有感情。)

  3.全班齐读。

  4. 学生背诵比赛。

  (单元目标就是“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如何开展“吟哦讽诵”,要有具体的步骤,其实从整体感知时的自由朗读,到研读精彩片段时的大声朗读,到品味时的品读,吟哦讽诵是一以贯之的,在此基础上再来个“花样朗诵”,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媒体出示课文句子改写成的诗(伴古筝曲《高尚流水》),引导学生朗读。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

  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

  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

  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

  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

  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

  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还有一些泉声/远近高低/轻重缓急,

  是/泉水绕过树根,

  是/清流拍打着卵石

  ……

  (五)对联小结:

  1、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修改老师创作一副来赞赞鼎湖山泉的对联,更欢迎创作一副新对联。

  泉声泠泠淙淙滋润万物 泉水隐约洗涤心灵

  2、指导:老师明确对联的特点,如不仅字数相同,且词性要一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结构要一致等。提示根据课文内容上联可写泉水,下联可从泉声方面对。

  3、组织学生修改和创新,小组交流推荐,被推荐到的同学把下联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评价,评选出优秀对联。

  (写对联要求较高,既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写对联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锤炼字词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以“听雨”为题写一片断,要求仿照第8节“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一段,用比喻的修辞从各个角度来写雨声,写出雨声的层次感。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从仿写片段开始。)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为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溪水隐约润万物 泉声泠淙涤心灵”简洁明了,提纲挈领。

  五.教学体会

  对庆云寺一节的教学有些仓促,不能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其美景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但是这些可以在课后练习中涉及。

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七年级上学期篮球单元的第2次课。

  一、单元计划:

  运动指标:通过对篮球运动的历史及锻炼价值的了解及每次课的趣味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篮球课的学习

  运动技能:能够知道并学会运球移动技术,行进间胸前传接球技术,双手胸前投篮技术,及运球—传接球—胸前投篮技术组合的应用。加深了解常规的意义和自觉用安全的方法参与学习

  身体健康:在趣味游戏和比赛中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教育,促进身体全面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健康观

  心理健康:在练习、游戏与比赛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成功体验,树立自尊、自信,养成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

  社会参与:在友伴练习中学会互帮与合作,在游戏与比赛中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社会适应性。

  本单元设置6节课,

  1、球性练习、基本站立姿势、侧身跑、原地运球;

  2、球性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

  3、复习课: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4、组合练习,运球走接双手胸前传接球;

  5、游戏与比赛:半场3对3或4对4擂台赛;

  6、考核课: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形式灵活,简单易行,趣味性和观赏性强;有鲜明的游戏性和竞赛性。所以很容易被学生喜爱,也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的最基本技术之一,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篮球比赛的质量。本节课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打篮球,初步掌握篮球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为重点。

  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初一新生,44人,男女生各占一半,活泼好动,对新技能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篮球基础较差,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几种球性练习的方法,也知道了篮球课的学练纪律。因此在继续加强球性练习的基础上教授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打球习惯,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明确原地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尝试体验技术在游戏和比赛中的运用。

  技能目标:通过多种方法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打篮球。了解和掌握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90%以上学生能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比赛,检查技术动作完成情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竞争意识,共同体验体育游戏比赛带来的快乐。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传接球动作方法;

  教学难点:全身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用启发、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内容。之后、把自己娴熟的球技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

  2、热身活动

  教师优美的示范,边示范边提示带领着学生做一套球操练习,使学生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又熟悉球性。

  双手抛球转体接球(向上抛球,拍手转体360度,接球);不断变换技术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上下抛接球游戏(双手抛球,坐下,接球 ;抛球,站起)。不断变换身体姿态、增加欢笑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学生的反应速度、鼓励失误者,表扬学生聪明、机智、勇敢。

  3、学习尝试

  教师讲解、示范技术动作要领。带领着学生进行原地徒手练习;自抛传接球的尝试练习,过渡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看教师示范、模仿思考中尝试练习。通过模仿、观察、比较,师生纠正,记住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领。

  4、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尝试练习时,你们觉得易犯哪些错误动作?同学们跃跃欲试回答:

  (1) 接球时手形不正确,无缓冲动作;

  (2)传不准,传出的球无力量;

  (3)肘关节外张;

  (4)手和脚配合不协调等。出现错误动作这么多,那么我们如何改进这些错误动作呢?下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学习挂图,快快找答案。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指定一个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学习、讨论、探究、合作练习。请同学谈学习收获,多角度地鼓励性评价学生,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效果。

  5、创新拓展

  (1)快速传接球比赛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快速传、接球能力。

  比赛办法:A:比哪组同学最先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40次(两人一球,间隔4米。);

  B:再比1分钟哪组学生完成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次数最多。

  教师评价,逐步导出新课题。老师: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枝术除传得快还应该传得怎样?学生:准。引出下一个游戏。

  (2)看谁传得准

  游戏目的:提高学生传球落点的准确性。

  场地器材:每人一球,呼啦圈4个。

  比赛办法:要求:学生分四组进行传球穿越呼啦圈,传入一球得一分,看哪组得分多,优胜组得一颗星,最后评选星级球队,获得星级球队同学每人奖励矿泉水一瓶(比三组)。

  (3)运球接传球比赛

  游戏目的:掌握传接球的基本动作方法和基本能力

  规则:

  (1)采用正确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必须在自己区域内进行,否则判犯规一次。

  (2)运、传或接球失误,由失误的人捡回重做。

  名次:看哪组同学最先完成,优胜组得一颗星,最后评选冠军队。

  (六)课课练

  利用篮球半场的端线、罚球线、中线做折返跑,两组

  场器材准备

  教具:篮球场两个、球筐2个

  学具:篮球44个

  六、效果预计

  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练习,课堂气氛活跃。预计绝大部分学能初步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练习密度在42%左右,最高心率15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

【精选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模板

2.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3.精选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4.《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

5.《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

6.《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

7.找规律说课稿集合15篇

8.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9.《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