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11-08 21:21: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学生对植物世界的一草一木无不兴趣盎然,他们经常会带一些小草小花到学校的花盆里种植,还比一比谁的植物种植的最好。在亲近植物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比如苔藓和许多植物一样喜欢阳光吗?植物有了枯叶,怎么办呢?树叶是绿的,这些绿色能派什么用处呢?校园里那么多植物,我们能不能为它们做一些名片呢?植物是怎么发展的呢?班级的花卉它们的生长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主题中,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动手制作、查资料,可以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既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又锻炼了个人的探究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增进对大自然的了解。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等,围绕这个活动主题,我期望达成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了解一些植物的小知识,掌握一些实验的好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收集整理能力。

  能力目标:知道植物的分类,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观察、记录等,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对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加强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合作意识,同时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说教材的处理

  教学重点:学会多渠道寻找资料,并对照资料进行筛选,完成手册的编排设计。

  教学难点:尝试设计出版物,锻炼绘画、排版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前对探究小组进行学习指导。

  给组员分配任务。

  搜集相关的资料。

  2、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植物的资料和相关书籍。

  组内分头查找。

  定期交流汇总。

  3、成果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分类。

  (2)能对相关资料进行必要的收集、分析、整理。

  (3)、发挥团队精神,掌握一些小知识,运用一点实验的技巧。

  4、课程资源:

  社会资源:请教本年级组的科学老师

  相关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小学生百科全书》

  四、说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学法:尝试法、研究法、小组合作设计法。

  在这里我主要谈小组合作设计法。

  1、小组合作设计法: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性格孤僻,针对这点,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探究精神,让他们合作完成某一个某一个任务这样会增强他们体会合作的乐趣和友爱的精神,为日后形成完美的人性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模式: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

  综合实活动的教学目标具有不确定性,而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使教师、学生、课程、环境,双双相互作用,在活动中建构。

  利用此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有信息交流、活动交往,只有在教学互助、互联、互促的过程中,才能达到预定而又不确定的目标。

  3、教学手段:主要利用直观演示实践手段和实物手段

  利用直观演示实践手段,让学生直接观察某种植物,了解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五、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设计详细的教学过程)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过植物的不同分类,发展过程,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与概况。

  2、通过观察、收集等方式,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长特性。

  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从中唤起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关心大自然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

  找寻有关的书籍、网站资料;

  2、学生准备

  课前的资料、调查、观察等;

  网上搜集材料;

  (三)活动内容

  1、 介绍过植物生长的悠久历史,发展过程。

  2、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3、 充分利用学生所带来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4、 交流评价学生的成果。

  (四)活动过程

  ▼引入主题

  1、介绍:地球上的植物有其悠久的生长历史,发展过程。

  2、交流:课前及网上搜集的有关的资料。

  ⑴学生相互交流

  ⑵分组交流

  3、师小结。

  ▼学生成果展示

  1、 交流询问、搜集的资料。

  2、 设计制作知识的手册。

  3、 评价作品

  ▼小结并提问

  请谈谈你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

  ▼交流评价

  1、 评一评:

  ⑴自评

  ⑵互评

  ⑶集体评

  2、 教师小结

  (五)学习工具设计

  1、 学习单

  ⑴观赏植物的悠久历史,发展过程记录表

  班级:

  姓名:

  时间:

  地点:植物世界的大致分类:

  发展过程:

  ⑵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

  生长环境

  生长特点

  绿洲:

  高原:

  沙漠:

  1、评价单

  方式

  要求

  自评

  互评

  集体评

  参与活动、献计献策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积极动手、观察认真

  有创意、有特色

  (六)课程资源

  评价标准:

  过程评价:学生间的互评与自评

  结果评价:展出资料汇总。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案

  1、教学目标的确定。语言活动幼儿能否积极参与是活动的关键。同时,教师的提问尽量以引导为主,让幼儿的思维有想象的空间。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的目标是幼儿大胆讲述为主,想出多种救小鸟的方法,同时在认识对话框的基础上,利用对话框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丰富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和心理。

  2、说教材关键、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此次活动的关键在于幼儿能想出多种救小鸟的方法;对话框是本次活动重点、难点,利用对话框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丰富幼儿的语言。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在活动中,主要分成三大块:

  (1)幼儿观察图三,想出救小鸟的方法。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知识准备,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能更好的互动。“救小鸟”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让幼儿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展开想象,是比较合适的,前两幅图就一带而过。

  (2)幼儿认识对话框,利用对话框做游戏。大班幼儿已经具备比较多的阅读经历,对“对话框”会有一定的了解,更容易适

  应新的教学模式。对话框的出现,让幼儿在语言构思的时候不用按固定模式去思考,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是为了辅助幼儿能仔细的对每个人物的心理和语言进行思考,帮助幼儿补充语言内容。

  (3)幼儿完整的讲述故事。对幼儿的思考进行总结,通过看对话框让幼儿能从人物的心理和事件发生的`经过两方面进行讲述故事。

  二、活动反思:

  在教案的设计上,对幼儿的估计不足,对于大班初期的幼儿,在知识准备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目标要求上提的太高。教师的引导变得吃力。所以平时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孩子,做到根据孩子备课。

  1、特别是第二个环节设计上,因为幼儿的知识准备有限,而且幼儿又是首次接触,一下子不适应模式,很多幼儿无从招手。在此环节中教师的引导太简洁,可再适当地讲解详细一点,让幼儿更好地接受。

  2、减少第二环节的时间。有一定难度后,时间太长,很多幼儿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同时,适当降低对话框的难度,让幼儿感知对话框的作用,不作为活动的难点进行。

  3、把时间留给幼儿的讲述,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完整地讲故事。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游天然动物园》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写的是游览坦桑尼亚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各种有趣的见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野游活动的过程,“晨光熹微”、

  “约四五个小时”、“中午”、“下午两点多钟”,具体点明了浏览的时间;“出发”、“开始参观”、“返回”、“结束”,具体点明了浏览的过程。这样文章的结构经纬分明,条理十分清晰。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们”乘车来到了国立米库米天然动物园。

  第二段(第3、4自然段):写上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中午和下午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这次野游活动的愉快感受。

  (二)本文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是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课文重点写了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略写了从出发到米库米动物园的过程以及返回结束的有关情况;写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的见闻,详写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这些野生动物,面对犀牛、鬣狗、黄牛以及导游阿里介绍的某些动物只是一笔带过。这一写法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让读者获得集中而深刻的印象。

  2、是抓住特征,写出特点。

  课文写动物注意抓住特征来写,例如长:通过描写长颈鹿“细长的脖子”等写出“长颈鹿亭亭玉立”的特点,通过“蹦来蹦去”、“跳到……背上”、“一边啃……一边挤眉弄眼”“挑逗”、“围着奔前跑后”等词语写出基马猴调皮好动的特点,抓住“从水里钻出来”、“可怕的吼声”、“庞然大物”“身长丈余,最大的足有三吨重”等词语体会河马躯体庞大的特点,用“横过道路”、“脾气……可怕”、“慢腾腾地踱步”、“扇动着那葵扇般的大耳朵”、“用鼻子齐根打断”等词句写出大象力大无穷的特点。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等野生动物的特点,知道课文的写作特色。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天然动物园的乐趣。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自觉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的品质。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动口、动手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师:搜寻有关网站,制作有关网页。

  学生:熟悉相关网页,并能上网操作。

  二、说教法、学法。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用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海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因为,《游天然动物园》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简单,但却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动物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动物的信息资源,组织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文、探究、实践的活动,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带着“你读懂了什么?”“你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为什么?”“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等包容性比较大的问题自学课文,同时可以观看相关的'录象;接着,让学生在汇报自学成果;然后,让学生在“回音壁”里完成作业(一)来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后学生可以根据网页上的相关网站、图片资料等,在“耕耘地”里为动物制作一张身份证。

  我想,这样的教学能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真正实现学习目标的自主性、学习方法的自主性、体验感悟的自主性、问题情境的自主性,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再加上现代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实现学习成果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好奇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动力。一开始学生读题,质疑课题少了“天然”二字。比较“动物园”和“天然动物园”的区别,谈谈游“动物园”的感受。游览动物园几乎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让学生谈自己参观的乐趣,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又促使学生敢于说话,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继而出示:“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每年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米库米天然动物园之行有哪些乐趣呢?这样,运用迁移规律,就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学文,自读感悟。

  顺着“乐趣”这个话题,让学生自读感悟,“把你认为充满乐趣的地方读一读,想想,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充满乐趣?”因为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每一个人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方法,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交流完后点击“回音壁”用一个词概括动物的特点。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

说课稿 篇4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5、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2)、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二、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取双主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图片再现情境,主题音乐、情景再现、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配合媒体课件音视频衬托渲染,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中借助图片、音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三、说学习方法;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1、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欣赏情景音乐,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2、抓好小组团队合作学习,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体现,逐步实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协调运用,最终养成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zhong;第二步通过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古诗中,一声和二声的音读得长些,三声和四声的音读得短些),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初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最后一步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对句诗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六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我准备在幻灯片上展现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三个地名,同时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让学生分别说出近和远的原因,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四)、走进诗境,体悟诗意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写话、资料补充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古诗韵味及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突出“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远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难舍的亲友,诗人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2、指导诵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本环节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走进诗人的生活中去,想象诗人在家乡度过了哪些难忘的时光?并写话,在此基础上师根据学生汇报组织引言:此时,诗人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聚,尽享受家庭的幸福和温馨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和老朋友在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实现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带着家人一起去踏青、郊游还能吗?

  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之隔数重山”;

  ……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3、出示资料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在学生已深刻感悟诗人思乡、恋乡的基础上,出示诗人的相关资料,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诗,对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古诗、升华古诗情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并适时引读“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这句诗是全诗的精华,是诗人情感的高度浓缩。在此基础上点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无边的乡愁,无尽的思念。

  4、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5、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思念家乡、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过上述四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感悟、品读的实践点,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环节的教学中对有思维或者言语闪光的学生及时给予言语、掌声等鼓励,没有达到要求的提示、鼓励他们再动脑思考;环节学习任务告一段落后,有简单的说话、做思考题、背诵等进行总结评价,对于发言、背诵、做习题等完成得比较好的,要给予积分登记,便于每个单元教学反思和单元检测成绩统计提供补充和参考的资料。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 ;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 100克=1/10千克 ;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说课稿 篇6

  下面我针对《凸透镜》这一课,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凸透镜》是在前面认识光的基础上,承接平面镜反射光的原理的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了偏折, 准确理解透镜成像规律。能否掌握凸透镜的成像作用,是学生能否理解生活中照相机、望远镜等运用凸透镜原理的关键,本节课也为《保护眼睛》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提出的“回归生活,探究生活”及“趣味性原则”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操作验证并做好实验记录;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体验到实验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的事物,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光凸透镜发生的偏折变化,进一步了解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凸透镜的作用,了解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是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着学生为主体,体现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从“我要玩”变成“我要研究”,引导学生玩中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以“玩”为主线,从玩“水”开始,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玩放大镜”到“玩凸透镜”,再到“玩蜡烛成像”几个环节,让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研究逐步提升,从而顺其自然地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通过“滴水看字”、“通过瓶子看画报”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把思路宽展到放大镜放大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凸透镜。

  (二)进行新课。为了能够让学生由易到难,掌握重点,攻破难点,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效果,我安排了三个实验过程。

  1、玩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出凸透镜的概念。这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看、摸、小组交流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 “玩”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中间厚,边缘薄,老师点出凸透镜的概念。此环节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2、自由玩凸透镜,玩出凸透镜的放大和聚光作用。

  这个环节,还是让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玩”,玩出花样,不局限方法和场地,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得出放大镜的放大和聚光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观察、思考、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3、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这个过程由老师指导方法,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小组合作,探究成像的规律。做完实验后,学生一般不太注重总结分析,设计这一环节,主要目的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结论是在不断的实验、总结、论证的基础上得到的。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对凸透镜的研究,联系生活中用到凸透镜的地方,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科学在身边的认识。

  (四)课堂反馈总结

  通过课堂练习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归纳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知识。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由于有课件的播放,因此,只写出课题,写清凸透镜的三个作用。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本章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其重现率达100%。教材涉及:

  ① 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一节有关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知识。

  ② 高一化学第五章第五、六节有关物质结构知识。

  ③ 高三化学第一章化学平衡原理知识。

  ④ 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三节Al(OH)3的两性知识。同时它又是学习电离度知识、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的表现、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电解等知识的关键。因此,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教材主要包括四部分:

  ①通过对初中已有的酸、碱、盐电离知识,导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实验感性认识: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同浓度、同体积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并据此导出不同的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程度不相同、得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利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结构知识,分析电解质的电离情况,加深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的'理解,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

  ④据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说明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该平衡体系,并依据该原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

  ①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④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化学平衡原理适用于该体系,并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2.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德育目标

  运用教材(如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但电解质的强弱不以溶液导电能力大小划分;导电能力弱的溶液不一定是弱电解质溶液)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三、说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理解及有关概念、理论和应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不是物质本质上的分类。决定电解质强弱的因素复杂,教材仅仅是从电离程度不同加以区分。因此,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掌握是本节的难点。为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效果,强化对学习重点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在不断辨别中加深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③通过列表类比和设计重、难点习题等,达到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法、程序

  本节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掌握各个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故采用实验、分析、讨论、演绎和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第二课时以巩固知识、训练应用电离平衡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可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整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程序为:从复习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性质(导电性)入手,分析得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及分类规律;通过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同,引出电解质电离程度问题;由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结合物质结构知识分析电解质电离的三种情况,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概念。联系化学平衡分析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应用电离平衡理论解答化学问题,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开阔视野、逐步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绘制与编辑图形》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word20xx基础与实训》项目五编辑图形对象任务7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字处理和图片及艺术字的应用已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文档的实用性和易读性方面还有欠缺,还需要想办法增强文档版面说服力。而图形对象能更好的说明文档的内容为文章增色,是WORD软件排版文章进行图文混排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形对象,达到图文混排的效果,从而掌握系统编排和美化装饰文档的方法。

  (二)任务分析

  本次任务 “学校篮球比赛方案+流程图”的制作是针对教材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设定的,是一次综合性的文档排版任务。要求学生要回顾前期文档排版的内容,完成方案策划书的制作,并学习本次绘制与编辑图形的知识完成比赛流程图的制作,最后混排文章和图形做一个条理性易读性都很强的实用文档。本次任务是前一次任务文章编排的延伸,是下一次任务贺卡请柬制作的基础,是word20xx图文混排中从易到难的任务设定中连接前后知识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任务描述:我校学生处准备举办一次全校男子篮球赛,每个班最多组一队参加比赛,现公开征集比赛方案,要求有策划书和比赛流程图,比赛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投稿必须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投稿人将word20xx电子版文档发到邮箱jcjxx@jsxy。com,邮件标题格式“ [球赛应征]XX班XXX ” 截止时间为12月6日,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二、说学情

  学习者为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已经掌握了word20xx的很多知识,比如字体设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布局、表格的使用、图片文字的混排等等,能对文档和表格进行熟练操作。但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本次任务知识点少较单一,为了加大难度我们增加了策划书的制作做成图形和文章混排的任务,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现有知识。

  三、说目标

  结合此次任务学校篮球比赛方案+流程图,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可测控可考核的目标。

  1、能说出常见比赛赛制和比赛环节。

  2、能根据具体情况策划比赛细节。

  3、能根据策划书模板编写策划书文档。

  4、能自学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并用自选图形绘制比赛流程图。

  5、能美化文档。

  6、能从互联网查到相关资料。

  7、能认真填写工作页。

  8、能清晰地解说任务。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容:word20xx流程图的绘制

  重点化解方法:

  1、教师进行演示操作;

  2、现场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3、教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难点内容:

  1、自选图形与文字的组合编排

  2、比赛流程的策划。

  难点化解方法:

  1、多多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模仿再创新;

  2、多练习,教师讲解混排注意点;

  3、 针对典型问题教师现场修改并讲解

  教学时间:9课时

  五、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一体化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学,应该是“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分组完成任务的教学,老师起到的是答疑解惑组织工作流程的作用。为此,我结合任务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采用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卡片教学方法、张贴板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分工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达到工作目的。在完成教学重点难点流程图的制作及图文混排时,学生普遍不通之处采用演示法。直观演示组织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教学环境

  根据任务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查找资料时在机房,任务调查在课外,组织策划时在一体化教师(需要少量查找资料),任务制作实施时在机房,评价展示时在多媒体教室,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环境不仅可以达到教学资源的最大利用,还可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当前工作且经常变换环境使学生不至于疲劳,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组织引导,调控工作流程,只有在现场需要时进行评价讲解,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专注于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准备

  制作上课所用的课件、教学设计、工作页、评价表等资料,将学生所需使用的文字资料印刷分阶段发给学生。

  六、说学法

  根据一体化课程模式,教学过程模拟工作情境,以学生为工作者,教师为工作组织者,学生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分工合作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去完成工作,既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思维随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而转动,又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知识的使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协作精神,一体化课程模式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图文混排学科的特点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课学生将亲历整个工作任务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组间合作互助,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达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目的。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学习活动来分配工作任务的各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完成工作环节,通过任务驱动,首先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然后教师批复,组织展示评价的方式进行的。

  本次任务分为五个活动,活动一,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习关于比赛赛制的内容,以期在了解之后进行项目更明确;活动二,各组学生角色扮演接受任务并合理分工,达到每位同学都有事做;活动三,组长组织讨论,完成自己组的初期策划,要求每位同学都提出自己的意见;活动四,学生到机房实施任务,过程中学习绘制与编辑图形的知识;活动五,教师组织展示评价并评选,给优秀者发奖品提高积极性。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总监的角色,实时调控监督项目过程,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活动一:了解比赛赛制(1课时)

  1、教师播放中国好声音宣传视频,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节目”,让学生回答,之后再问学生,现在电视上有很多类似的选秀节目,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呢?学生回答后老师肯定、赞扬学生的平时关注实事,总结前面我们说到的都是一些竞赛节目,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们的比赛规则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一些常用的赛制:淘汰赛、循环赛、佩寄赛、混合赛制、复活赛、附加赛。

  2、教师要求每组同学选择一种赛制进行了解,给20分钟时间查找资料;

  3、教师要求每组派出一位解说员给其他组同学讲解自己选择的赛制(5分钟以内),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时做出点评;然后教师对没有被抽到的赛制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比赛中初赛复赛决赛通常会使用不同赛制;

  4、在学生了解了赛制知识后,给每位同学发一个笑脸贴画进行投票(贴到黑板上各组的相应位置);然后统计票数,对得票最少的一组作出惩罚,要求表演一个节目,全组学生都得参与。

  活动二:布置任务,前期准备(1课时)

  1.教师组织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布置和接受任务,任务要求:我校学生处准备举办一次全校男子篮球赛,每个班最多组一队参加比赛,现公开征集比赛方案,要求有策划书和流程图,比赛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投稿必须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求word20xx电子版文档发到邮箱6rst@jsxy。com,邮件标题格式 [应征]XX班XXX;

  2.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点评,并就扮演过程中新发现的任务不明之处进行补充,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师要求每组为一个单位作出一份方案,第一步确定人员分工,给学生下发一份建议分工表作参考并让各组做一份供展示(10min);

  4.在大家都做完后组织各组同学展示分工表(5min),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提出宝贵意见,分工最低要求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任务中每个步骤都有人来实施;

  5.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调查本次比赛的参赛队有哪几个,方法不限(教师会给出建议调查办法供学生参考),要求两天时间内提交赛前调查表,交回教师处,教师进行批复。此步骤都是在课下完成。

  活动三:任务中期策划(2课时)

  1.教师下发赛前调查表,并点评各组调查表现,各组同学虚心接受并改进以期在充分了解参赛情况的基础上安排比赛;

  2.教师给学生时间讨论策划方案,在此期间可以查阅资料参照其他比赛的设计模式,要求学生结合活动一所学赛制,及我校具体参赛情况确定比赛环节及采用赛制,填写思路说明书,此时教师巡视及时给与指导,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讲解纠正;

  3.说明书提交上来之后教师审阅各组的思路说明书,如有重大问题如不符合情况不能实施时打回修改,尽量最大限度的保留学生创意。

  活动四:任务后期实施(3课时)

  1、 给学生下发工作页,上面有比赛方案模板、流程图样本和word20xx自选图形的知识讲解,要求学生学生分组在计算计机房实施任务;

  2、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监控任务执行过程,由于任务是综合练习可能会遇到之前的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这就要老师采用演示法复习回顾统一讲解;

  3、下课之前教师通过机房管理软件回收学生任务成果。

  活动五:展示评价(2课时)

  1、要求各组将做好的篮球比赛方案打印给每组下发一份,每组派一位解说员进行解说(10min),解说时需将流程图投影,工作页上有引导问题供解说员参考组织解说辞;

  2、解说完后其他组同学根据解说表现按照评价表给出点评;

  3、给各组同学下发投票卡,投票选出最佳策划奖、最佳建造奖、和最佳演说奖;

  4、组织颁奖典礼,颁发奖杯和奖品,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六、板书设计

  借用PPT课件进行本课内容板书,强化图文混排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文字图表的布局给学生以知识和美感

  七、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说课为课前说课,由于没经过实践检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很多地方因为怕他们不了解没思路都给出了模板,有可能有些同学就不动脑筋思考做的很简单,有可能有些同学很有想法但设计较乱不能用流程图体现就需要适当取舍,还有可能会出现排版一塌糊涂改了下面上面跟着变从而产生为难情绪,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耐心给出指导,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并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认真观念,对学习要有耐心信心恒心。

  八、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绘制与编辑图形》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文章排版知识,并把它运用到任务“制作篮球比赛方案和流程图”上,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指导方针,以任务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找春天》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是以走进春天,发现春天为专题编写的,有描写美好春光的美文,有生动形象的童话散文,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还有赞美春景的古诗。这一篇篇充满儿童情趣的佳作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去探索春天的奥秘,去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的情感。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认真读这篇课文,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该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羞”等9个字,会写“脱”等9个字。

  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

  2.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在读中感悟、欣赏,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激发对春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初步的合作学习与讨论,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只是学生对优美句子的欣赏还有差距。在教法上,我采用情景、问题、探究等多种方法,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采用课前预习、朗读成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模式:

  根据课标新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情境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小结作业—课后延伸。在任务实施阶段,我的模式为:初读感知—品读体味—拓展升华—学以致用。情中促读,读中感悟,体现学生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采用多种朗读方法,如:默读、朗读、自由读、齐读等。图文并茂,利用课件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

  四、说教学设计:

  作为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唱歌吗?(播放《春天在哪里》)学生和老师一起拍手唱歌,,歌中告诉我们春天在哪里呢?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找春天吧!(板书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激趣,吸引住了学生,再由图到文,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春天,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首先,我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边听朗读边欣赏画面,感知春天的美景。然后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

  接下来,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章读正确,读通句子,对照美景理解词语,初步感知春天的美丽。在这一环节,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课件展示)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躲)

  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利用直观的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初读感知内容并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感知发现

  阅读是低年级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多种朗读方式。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孩子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自由朗读) ,并让孩子抓住“脱”“冲”“奔”等关键字词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喜悦,兴奋的心情。(针对性阅读)

  2让孩子们小组讨论读课文、交流课文中的小朋友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再引导学生看图,并让学生图文结合想为什么把小草说成是春天的眉毛呢?(交流性阅读)

  3用同样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5、6、7自然段,要求学生细细体会,并且通过师生间的比赛阅读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比赛阅读)

  4最后我说孩子们你们找到了美丽的春天,现在心情怎么样?孩子们会说“高兴、愉快、兴奋”

  等,那就用你们现在的这种心情仔细品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指导写字

  一、练习双姿,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1、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2、执姿:一尺、一拳、一寸(三个一)。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 展示生字,学生抢答来读一读这些字。

  2.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

  (1)让学生回忆并说出字形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 野,解:左宽右窄

  脱、冻、溪、棉、探、摇、、躲:左窄右宽

  (3)逐字讲解,指导书写。

  探:秃宝盖不宜太宽,“小八”的右边是点,“木”字横要短。

  躲:第七笔撇不出头,“朵”字写得瘦长一些。

  溪:重点指导。。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拓展练习:(1)、引用古诗拓展(2)、画一画你眼中美丽的春天,在班里办个图画展,看看哪个同学笔下的春天更美。

  谈感受,办画展,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五、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小草 眉毛

  找 野花 眼睛

  春

  天 嫩芽 音符

  小溪 琴声

  六、说课堂评价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要对不同学生做出评价,可以是激励式、导学式、明理式、点拨式、幽默式语言评价,也可以是非语言评价,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身势、一个手势,也可以书面评价。在学习任务完成时要做一个终结性评价要对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作出评价,还要对学生书写习惯、坐姿写姿、回答问题做一个学习习惯评价。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了解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这样能给孩子一充分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七、说资源开发: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找春天》准备的资源1、小学二年级下册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2、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视频资料。3、 关于春天的美丽图片。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绘画表现场景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在以前的教材中也介绍过绘画的特点。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形式表达日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生活,让学生学会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感受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也能表达一定的场景故事,但是组合能力比较弱,图片和文字相结合表现突出主题能力还是较为缺乏。所以我会将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丰富学生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日记的特点及其意义,并学会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点滴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交流、讨论了解绘画日记的特点,通过绘画记录生活提高观察力以及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绘画的乐趣,热爱生活,体会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绘画日记的构成及其特点。

  难点:画面中要求主次分明、形象生动呈现出日记的趣味。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笔、颜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出示运动会照片,为大家再现运动会夺冠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起当时的故事的感受。提问:我们除了用写日记、拍照片来记录生活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怎样的形式记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还可以通过更直观、更形象的形式去记录,引出课题《绘画日记》。

  通过这种结合游戏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察作品,总结规律

  我将展示绘画日记,观察提问学生:谈谈理解的绘画日记是什么?大家交流并回答问题:绘画日记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使自己的日记更加生动直观。

  而后我会再次展示多个绘画日记作品,请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都有哪些表现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总结:绘画日记可以通过线描、水粉画、儿童画、版画等多种形式表现,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通过这样直观的观察,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环节三:观察画作,探究特点

  然后我会展示徐启熊的作品《雨后雨花开》,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作者记录了什么生活事例?学生观察可能会说:《雨后雨花开》记录了雨后一群小朋友相约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去河滩搜集雨花石的故事,充满童趣。随后我会继续追问:作者怎样凸显故事的特点?画面和文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将学生分为美术兴趣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选取事件的典型场景来作画,展示故事的主线,画面凸显主题形象,文字为辅,文画一体相映成趣。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绘画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四:示范画作,学生观察

  我将示范团圆饺子的日记故事,演示选取故事的典型场景,凸显画面的主次,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饺子或福字等代表团圆的物象加强画面氛围。

  接下来便请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根据画出的`基本画面,从各种角度来观察和添画内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美术课程强调直观性,通过教师示范的环节为学生解决了创作过程中的难点,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环节五:学生实践,交流评议

  接下来便请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绘画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故事。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画面的主次,文字要简练概括,大胆想象;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学生完成后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组成日记大展览,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内容、故事、构图等角度欣赏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在展示作品中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六: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充满趣味,运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点滴的美好故事。

  总结完本节课收获,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养成记录日记的好习惯,将自己的日记整理成手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