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23 00:00: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说课稿 篇1

  《玩磁铁》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动探索、反复尝试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极。

  3.在合作游戏和探索活动中感受玩磁铁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U形磁铁若干,磁扣人手一个,磁铁玩具

  教学过程:

  一、探究磁铁同极排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1.情境导入,激趣

  师:小队员们,又到了我们一起“学科学,大闯关”的活动了,大家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别忘了我的口号是“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玩转磁铁,探索奥妙!”大家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游戏。

  2.探究知道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观察一下磁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磁铁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

  (1)磁铁的形状:方块磁铁、瓦形磁铁、圆柱形磁铁、圆环磁铁、圆片磁铁、条形磁铁、U形磁铁。

  (2)磁铁两端有蓝色,一端红色。

  (3)磁铁能够吸引铁磁性物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3.游戏:变身小磁铁

  师:同学们很棒,请你们任选蓝色和红色小标志的`两头,互相对碰会有什么现象?(同颜色的两端相斥,不同颜色的两端相吸。)

  二、探究磁铁的应用

  1.激趣

  师:玩过了游戏,我们休息一下,进行我们的终极挑战。

  2.学生探究,磁铁还可以吸引那些物体?(教师适时引导,并观察学生实验情况。)

  3.分享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简介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

  苏州园林闻名中外,林林总总,设计者与建筑者争奇斗巧,别出心裁,因此异彩纷呈,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大纲规定本册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本单元的教学要求为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本课的特点是抓住主要特征,按总分结构进行说明。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二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拟定教学目标为:

  (一)理解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及文章的总分结构,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陶冶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三、说教学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鉴于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建立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其次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习。

  (一)问答式教学法:它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讨论式教学法:由于问答法可能造成师生交往范围过窄,不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结合采用讨论法。这样信息交流量更大,使信息呈立体交叉方式传递,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民主气氛更浓,有利于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情境教学法:一般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常用,但我认为,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具备审美条件的园林艺术,文章又是文笔优美的典范,完全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达成教学目标(二)。并且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所以说明文教学中也应恰当运用。具体采用多媒体课件(苏州园林的照片、故宫和西方园林的照片、重庆夜景录像)、投影仪等,尽量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刺激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器官,增强教学效果。因为心理学实验表明:形声并举同时刺激学生感官,可使其对信息的接受与记忆保持收到1+1=3的效果。

  另外,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朗读法:教会学生朗读,要求准确、流畅、传神,齐读要整齐。这是一种短时间内同时调动眼、口、耳、脑共同活动的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速读法:这是一种眼脑直映、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范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程序如下(重点为把握事物特征,掌握总分结构。)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2、搜集苏州园林的照片、图片,感知苏州园林的特点。

  (二)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投影照片)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这样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三)分析理解,这是突出重点的环节,用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达成目标,并进行具体的学法指导。

  1、配乐范读一二段,要求听读时思考作者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2、学生齐读一二段,要求准确、流畅,感知课文内容。

  3、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4、提问:

  A、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理解第一段,抓住作者的评价标本)

  B、标本一词怎样理解?用这个词好在哪里?(引导体会苏州园林的地位、影响)

  C、苏州园林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就写出了本文,这是否会犯片面性的错误?(通过此问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转入下一步骤。)

  5、解题、简介作者和文体,同时回答上一问题。(要点:作者去过有代表性的园林,深刻了解其特征;这是为摄影集写的序,苏州园林具体的风貌照片中都有。因此,作者才异中求同,在第一二段点出其总特点及其表现,下文即分别介绍。文章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便于有条理地准确说明。)

  这一步充分利用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新课导入后的5-7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是教学的黄金阶段,但最优秀的学生也超不过15分钟,之后就是注意力的分散期。因此,我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将简介作者等情况放在重要的朗读、熟悉课文之后,使教学重点尽量放在黄金阶段完成,而在分散期就及时变换活动方式,用生动有趣的介绍使学生消除疲劳,以饱满的精力投入下一黄金阶段的学习。

  6、提问:

  A、苏州园林很多,作者认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引导分析第二段,

  抓全文中心句: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投影板书图画美)

  B、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呢?(抓住四个讲究,理解主要特点的具体表现。投影板书布局美,配合美,映衬美,层次美。)

  C、第三、四、五、六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引导理解总分结构。二段总说,三至六段分说,分别与第二段的四个讲究照应。)

  7、教师示范分析第三段:

  A、学生齐读;

  B、分析:用了比较说明,分说布局特点,(投影故宫、西方园林的照片,进行比较:对称与不对称)。还用了比喻说明,以图案画与美术画的区别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不对称。

  8、学生讨论分析四至六段。(与第三段一样是分说,并且是主要表现总特

  点的,所以三至六段均是详写。)

  9、提问:第七、八、九段写的什么内容?与全文中心有何关系?(引导理解这仍是分说,扣住图画美的总特点,说明苏州园林细部注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园林的色彩美。投影板书。)

  10、学生讨论明确:七至九段是次要部分,略写。全文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总分、从主要到次要都是逻辑顺序。)

  (五)迁移练习:

  1、放《鸟瞰新重庆》录像的夜景部分,要求看后介绍重庆夜景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结构顺序。

  2、学生讨论,拟出写作提纲;

  3、抽学生念提纲,教师评点、板书(附后)

  4、要求课后完成作文,不少于400字。

  (六)教师利用板书总结,突出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这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的反弹期(下课前3-5分钟),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反弹期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时段,能使课堂所学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清晰印象,而这首次印象对知识的巩固和保持意义重大。

  五、说板书:

  学生一般学说明文感觉枯燥,兴趣不大。而本文文笔优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是图画美,因此课文板书打破惯例,设计为一把古色古香的扇子(见《优秀板书设计集》),用形式美吸引学生,提高兴趣。写作板书扣住了重庆夜景总特点,也突出了分说的两个方面,便于指导学生写作。

  附板书二:

  附板书二:

  地 势 高 低 起 伏

  楼 宇 依 山 而 建

  山 城满 城 璀 璨 星 灯 辉 映

  重 灿烂辉煌漫 天 星 汉 瑰丽 壮 观

  庆

  夜依 依 两 江 环 抱 道 道 彩 虹 飞 跨

  景 立体图画桥 灯 明 珠 串 串 车 河 宛 如 游 龙

  江 城万 家 灯 火 满 江 波 光

  相 映 增 辉 流 光 溢 彩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题在本书中的地位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相关部分,即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的“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这框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了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担负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义务,本框在全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本框的要求是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根据这一教学要求,确定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引导学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义务,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同时注意自我保护。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会用法律武器与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和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健康权,体会这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自觉地尊重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最高的价值,生命安全是公民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是本框的重点。针对当前由于暴力文化泛滥,部分学生暴力倾向严重,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等行为,加强关爱他人生命健康的教育很有必要,但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就把“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只认识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责任,部分同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提高这一责任的意识非常有必要。

  2、初中生做事容易冲动这一特点,常使法制观念淡薄的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加强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或者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侵犯的行为屡有发生,但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了解不足,不能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掌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本领十分必要。

说课稿 篇4

  《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平凡却温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讲述的是清泉从石缝冲出来,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带给伙伴温暖甘甜的泉水,给朋友带来快乐和帮助。文章无华丽的词藻,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却告诉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温暖时我们应伸出热情的双手,献上火热的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泉水一文中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串词成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串词成句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使本节课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在PPT演示中集文字、图片、FLASH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练习结合起来,有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灵活整合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演示PPT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课要学习的课题“泉水”。

  2、简要介绍泉水方面的知识及泉水的作用。

  二、看图说话,串词成句

  1、认识图片上的`几个词语:一股、石缝、哦。

  2、看图说话,写出关键词:丁冬、泉水、石缝......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这几个词串成一句通顺的话。然后再比较作者是如何写的。在比较中发现,如何才能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得更精彩。

  3、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从石缝里冲出来)

  三、承上启下,讲解下面几幅图片

  1、出示图片,根据前面学到的串词成句的能力,观察老师展示出来的四张图片,张图片写出一段话。其格式为“***在干什么泉水说:“*吧,*吧,我的水很*,很*,*得可以怎样。”经过这样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写作的能力。把作文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2、体会泉水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泉水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好下面的词句“来吧,来吧,很清很清;很多,很多;很甜,很甜.....”.等。

  3、读懂全文。明白泉水从哪里,中途又流经了哪些地方,最后又将到哪里去。让学生理清文章脉落,便于背诵。

  四、放FLASH动画,学生跟读课文,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看图说话

  关键词:泉水 石缝 丁冬

  串词成句

  一股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简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真切地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作者也从中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课所在的第五组课文都是围绕着“生命”这一专题来展开的,所选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编排了这一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的珍爱生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进行反复研读、思考,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语句的含义,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了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生命”的感悟不是很深,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盲女孩的感受,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因此,我采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走进文本品读来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

  二、说学情

  学生对盲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这对理解课文,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有一定障碍。因此,我在课前安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热爱生命的资料,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本课采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读文,认识女孩——走进文本,品读感悟——总结收获,升华情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上好这一课。

  1、在品读中整体感悟人物。文章的语言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在品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对待春天是怎样的。

  2、反复研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安静在花园里穿梭,主要理解“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体会安静的活泼聪慧及对春天的热爱。安静拢住了蝴蝶的这一片段,主要理解“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通过“竟然”、“张望”等词语体会安静拢住的不是蝴蝶而是生命,她内心世界中感悟到了飞翔的快乐,生命的美好。作者的联想,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适当拓展,体悟生命的美好。结合阅读链接感受海伦凯勒的事迹。

  四、说学法

  课采用“走进文本品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对语言的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又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学生采用默读、体会、交流、朗读、等方法来学习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品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五、说教学理念

  走进文本,品读感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词析句,获得情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1、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并收集交流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材安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现在说第二课时。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说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说体悟,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思想的升华:懂得在接受别人爱的同时,知道去回报爱;引导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神态、动作的生动描写。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更应重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真正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并力求在本课中体现两点: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平台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和默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 ——精读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探究——升华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我紧扣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自由鉴赏、品析朗读,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主体作用,而且在说、读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表达、朗读等各种能力。这样的设计,能很好地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和层次。需要指出的是,指导感情朗读,要在学生懂得怎样读的基础上,再入情入境地读,具体实施时我注意形式多变,或评或读,或指读或练读,或齐读或配乐读,在读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总之,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力求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有机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在学生探究体验中,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2、“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3、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计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观看课件,老师和全班同学即兴表演课本剧。(请同学们三人为一组,发挥自己的想象拓展表演课件演示的画面。)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说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明确地体现了课件和课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课教学特性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说课稿 篇7

  信念每个人都会有,但是它的成真与否却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立了信念,或将它束之高阁,或让它付之东流,只是徒有一种形式;而有的人,会为了信念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让梦想实现;更有的人,不论经历多少苦难,哪怕是遭受到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承受的厄运,也都能坚持不放弃,一心一意的始终锲而不舍地追求。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就是第三种人。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有鸿篇巨制的《国榷》,更有让我们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人性光辉。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是专门叙述谈迁是如何坚持他的信念,让幼时的志向最终得以实现的一篇课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简单地介绍了谈迁的志向以及他为写成《国榷》付出的努力。第二部分2—3自然段,具体写谈迁在遭受到原稿被偷的厄运后,重新奋斗最终写成《国榷》的事。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充分地体现出了谈迁的信念就是打不垮的信念,为下文揭示有关信念的道理打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最后一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题旨,揭示信念的力量。文章意在通过一个真实的事例向学生传递:信念能够让我们永远心怀希望,而打不垮的信念就能助我们成功。这篇课文虽然语言比较平实,但是语言背后人物的精神却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的人生方向。最后一句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倒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全文最需要学生咀嚼体味的一句话。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运用数据来表现人物对信念的执着,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鸿篇巨制,家徒四壁,化为乌有,奋笔疾书等词语的意思,有选择地积累。

  读通,读顺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谈迁写成《国榷》的曲折经过。

  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能结合谈迁写《国榷》的史实以及其他相关事例理解,并能背诵。

  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复述,品读谈迁写《国榷》的过程,体会谈迁之所以能完成《国榷》这部历史巨著,正是因为他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理解文章的最后一段话。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能有条理地复述谈迁写成《国榷》的曲折经过。

  1,读题切入,营造阅读期待。

  请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或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对厄运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厄运,才能真正感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坚定。)

  2,读一读题目,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语气,引导他们进入硬朗的感悟顽强的信念的氛围。)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

  (不论是就课文内容提问,还是对拥有这种信念的人物进行猜想,都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课文的原始激情。)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感受,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谁能准确地读出这些词语 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奋斗,鸿篇巨制,意想不到,家徒四壁,下落不明,化为乌有,体弱多病,茶饭不思,夜难安寝,挣脱,决心,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一袭破衫,奋笔疾书,诞生,名垂青史。

  (出示的这些词语,能体现谈迁写成《国榷》的全过程,为后面的复述作铺垫。)

  再读课文,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几句话。

  (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凭借语言,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谈迁写成《国榷》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你能把这个过程比较详细的说出来吗 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1)说说第1,2,3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2)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复述是语文学习中一项比较难的能力,既不能脱离文本,又不等同于背诵,它要求学生有比较好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安排这一个训练,一方面是促进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是锻炼和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读了,说了谈迁写《国榷》的这个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它应该是也必定是有个体差异的,聆听学生整体读文章的感受,除了能刺激他们对文本内容作积极的思考,也能让老师知晓学生初步读文的情况,有助于老师对后续的教学设计作调整,让后续的教学安排更具针对性,有效性。)

  作业设计:

  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前面内容的联系。

  搜集和谈迁写《国榷》类似的事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联系上下文理解博览群书,翔实可信,鸿篇巨制,家徒四壁,化为乌有,奋笔疾书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谈迁之所以能完成《国榷》这部历史巨著,正是因为他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理解最后一段话并能背诵;学习运用数据增强表达效果的写作方法。

  朗读导入,创设感悟氛围

  请学生简单地说说谈迁是怎样写成《国榷》的。你觉得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记录下这一段历史事实的

  试着体会作者的心情,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2,3自然段男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全体一起读。(在齐读中互相感染朗读的情绪,在分读中感受课文的结构。)

  (语文是一门感性的艺术,当它被一定的感情色彩包裹,其文字便能恰如其分的对读者发挥感染并且渗透的作用。)

  潜心会文,品读词句意味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默读课文的第1,2,3三个自然段,反复地品一品,哪些地方令你感动或者令你为之一震,随手划下来,对此,你一定会心潮澎湃,有自己独到的感慨。不妨把它们写下来,然后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首先意味着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归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利,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

  交流过程中,结合理解词语,同时切合时机地引导学生关注这样几个方面:

  谈迁第一次完成《国榷》就很辛苦。其间,将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与经过奋斗,修改,谈迁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一句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在文字表达中的效果。

  谈迁遭遇到的厄运是什么 为什么这对他来说是厄运

  面对厄运,谈迁是怎么做的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但同时, 不能忽略老师的引领功能。对于谈迁编写《国榷》的经过,学生必然能找到体现谈迁如何努力,如何坚持的词句,进而谈感受。但是不是能与中心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建立起密切,显然的的联系,可能就不得而知,不能保证了。所以,在学生的自读感悟中,穿插老师的点拨与适当的归纳,力求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性,有序性。其实,第2自然段就是专门刻画的厄运,第3自然段则是具体阐述的打不倒。)

  小结:谈迁之所以能最终完成《国榷》的编写,获得成功,靠的是什么

  综合提升,丰富阅读体验

  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一帆风顺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如贝多芬,海伦·凯勒,凡高,司马迁的事例。)

  面对厄运,他们取得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 他们都有着怎样的信念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结合进行朗读。

  (最后一句话是课文理解的难点,倘若没有事例的说明,学生是很难理解透彻的。教材选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让学生有例可依,有例可想。然而,光有课文中这一个例子,学生对这个道理的理解还是不可能实现深入。因此,我安排学生在第一课时后就试着搜集相关事例并在此时一同整合,旨在为理解最后一句话提供相对丰富的感性材料。)

  说说这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激情:信念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信念是一种顽强的品质。让我们向谈迁学习,向贝多芬学习,向海伦·凯勒学习……向更多的有着打不垮的信念的人学习,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去打开自己成功的门,永远心怀希望,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作业设计:

  背诵,摘录最后一个自然段。

  活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故事会。

  板书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成

  谈迁————————————————《国榷》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我的成长足迹》这节课。我准备从四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分析,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的成长足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再见,我的小学生活》第一课的内容。本单元的教学是围绕学生毕业前的生活展开的,要让学生通过回顾小学六年的成长历程,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为将来升入中学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同学们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感受从外表的变化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及积累的成长经验,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骄傲,为第二课组织学生写临别感言,以恰当的方式对帮助自己成长的同学和老师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作好铺垫。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整册课本的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综合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能为自己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2)能力目标:能收集和整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有关资料,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制作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培养收集资料、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材料,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于制作成长记录袋。制作成长记录袋不仅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可以使他们体会成长的烦恼和艰辛,从而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崭新的学习生活。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同学们在收集和整理个人成长资料时可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定为:“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收集和整理成长资料”,使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成长记录袋的设计和制作,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二、说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成长记录袋范例。

  (二)教学手段: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和“问答法”进行教学。

  *学法: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

  2、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让学生收集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照片、奖状、证书、作业本、成绩册、评语等,并将它们按时间进行分类整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约7分钟)

  1、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课前收集的班上两位同学从小时候到现在的照片请学生猜一猜,他们是谁。然后提问,你们从中发现什么变化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回答之后教师小结:我们都在成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六年的生活,去回味成长的历程,寻找那成长的足迹。(板书)

  *设计意图:由照片实物和身边的事导入,激发孩子活动的兴趣。

  (二)回顾成长,活动载情。(约20分钟)

  老师导语:著名作家冰心说过:“童年时代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我们的童年更是在幸福快乐中度过的,让我们共同回味自己在集体中成长的大事吧!”(板书:个人、集体)

  1、活动设计:将学生分为8人一个小组,请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并进行评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忆,能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完成知识目标)。

  2、活动设计: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制作成资料袋。(约15分钟)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鼓励、表扬,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分类进行评价。

  如展示评语的,师可以这样评价: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用他们的心血为我们写了多少的评语呀!我们在对评语做进一步整理和回忆的过程中,再一次深深地感到了成长的道路上老师的关心、鼓励,或表扬,或批评,这都是老师们心血的`浇灌呀!

  展示作文的,师可以评价如下:这些作文写得很好,同学们能从各自的成长过程中,选取独到的事例,再现老师的鼓励、教育和关爱,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啊,老师就是这样用睿智的话语,给予我们关心和爱,激起我们心灵的震撼,激励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展示照片的,师可以评价如下:和老师一起度过了六年的时光,如今即将分别,我们的照片记住了和老师同学在一起的美好瞬间,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回忆之旅吧!这些实物成为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讨论、交流、汇报、展示中,从不同角度回顾追忆,学会整理的能力,(完成能力目标)并感受老师的辛勤付出,感受浓浓师情。

  3、活动设计:教师将平时收集的班级中从一到六年级的值得纪念的照片,展示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三)感谢师恩,树立初步的人生观。(约7分钟)完成情感目标。

  教师导语:六年来,我们与身边的家人、老师、同学共同走过许多的事,产生了许多的情,我们长大了,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进步,我们要感谢很多人,有老师、父母……(板书:感谢)

  1、活动设计:谈话,让学生懂得今天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是与家长的辛勤哺育,老师的传授知识,社会的教育环境分不开的。教导学生懂得感恩。

  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

  2、教师小结:是呀,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欢笑,有过悲伤;取得过成功,也经历过失败。正是这点点滴滴铺成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组成了我们生命中一段珍贵的生命历程。成长中,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团结、 学会了自立...学会了很多很多;我们也会 认识:真、假、善、恶、美、丑。总之,经 历的越多,成长的越快。我们的路还很长,让我们满怀自信,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美好的生活吧!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的主题,升华情感,激励学生,展望未来,懂得感恩,为确保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说课稿 篇9

  设计的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3、感悟与“训练”并重

  读着《装满昆虫的衣袋》,一个迷恋昆虫的孩子跃然纸上。为了捉到纺织娘,他锲而不舍地寻找了三天;爸爸叫他放鸭子,他却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正是凭着这种浓厚的兴趣,并对自己兴趣执着、坚持不懈地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昆虫学家。读着读着,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被这个孩子所吸引。

  在阅读法布尔所写的《昆虫记》时,我们惊奇地看到,法布尔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诙谐的语调,把一个个昆虫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让我们情不自禁、兴趣盎然地随着他漫游于昆虫的王国。

  在读法布尔的传记时,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不论是在童年还是在后来的日子中,他始终是那么迷恋昆虫。

  在教学时,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中的关键词句去体味语言、感悟文字,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

  这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明白白的 “着迷”——“迷恋”——“痴迷”为线索,对法布尔从小喜欢小昆虫展开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因此,第一课时,只是拎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紧扣“迷”字展开故事的读与悟;第二条线索是选择典型的事例来写人,这和我们的《习作1》教学有极其相似的地方。因此,第二课时我抓住的是这一条线索,重点学习的是课文所写到的两件事,并且让学生知道写人应该用典型的.事例来写,不要面面俱到。

  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加入一些学法指导,大体的路子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完后让学生概括一下大意,知道课文选择了哪件典型的事,然后让学生紧扣“迷恋”找出句子,画出其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展开理解、感悟,最后有感情地朗读重点的段落。在教学中,我仅仅是抓住了两个重点的段落:一个是“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其中“三天前”“经常”“终于”这三个词是关键词,可以知道他执着寻找,找到纺织娘很不容易;“谁”“歌唱家”是次要的,但也能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情感。接着出示法布尔回答妈妈的话是让学生作一个比较:他不顾父母的担心,不顾自己辛苦的付出,从侧面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真的是痴迷了。第二个重点段落是“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其中“难过极了”“很不情愿”“心爱的小宝贝”“放”是关键词,一方面是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对上文作出理解,感悟。但缺憾的是:如果有学生能讲出法布尔怎么捉小甲虫的过程,从他捉的熟练程度上来理解他对昆虫的热爱,那就好了。学到这里,接着由学生自己说出感悟的词语、段落,目的就是升华主题,把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多层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列举了两个小故事:一是面见皇帝,辞去高职,宁愿和昆虫为伴;二是临死前希望投胎转世能继续研究昆虫;两位名人对法布尔的评价,接着直接解决课后思考题,既有小时候观察昆虫的痴迷,也有以后一如既往对昆虫的迷恋;既惊叹于他对科学的执著,也钦佩他优美的文笔、流畅的语言。学生学完后,脑海中留下的,除了对课文的全面感知,还有对法布尔的深深钦佩。

  但缺少的是,没有将“兴趣”一词作强调,因为,这篇课文也要让学生建立自己的兴趣,并坚持不懈地追求,才会走向成功。二是没有布置学生课后去阅读《昆虫记》,深为遗憾。

说课稿 篇10

  郑老师执教的《排列》,整节课郑老师都为学生创设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活动操作中获得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得到应用,让学生在动眼、动脑、动口的活动中,了解简单的排列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机。

  1、导入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从学生熟悉的`班长和值日班长的照相现象引入课题,既渗透了简单的数学思想,又为下面学习新知作铺垫,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时,能让学生实际操作,感受,对比,寻找方法,由浅入深,便于理解。如:用1.2.3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让学生自己摆一摆,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再通过对比,展开讨论,交流,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有序性,渗透有序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3、教师能用亲切、生动平等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用耐心和诚心引导学生参与参与教学过程。

  4、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评价鼓励,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激励,导向和调控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我能行,我最棒”比如当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时,郑老师能够鼓励学生“不着急,你能行”

  5、最后让表现好的学生排列照相,使学生感受到排列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同时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之,我觉得这两节课上的都很精彩,教学效果都很好。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