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8 11:05:2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折纸。对于这节课我是这样认识和理解的。

  一、说教材

  1.活动背景《纲要》中艺术领域提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以及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幼儿创造美、表现美的情趣。”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美术发展水平,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读折纸符号,能看懂折纸图。

  2.通过折纸活动发展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通过展示活动,培养幼儿学会欣赏他人、与他人分享快乐的博爱之心。

  2.活动重点难点

  1.学会一些基本的折纸符号,看懂简单的折纸图解。

  2.细心、专心掌握折纸过程放入难点,跟着图解折出简单的折纸作品。

  3.活动准备

  1.大海的图画一张。

  2.彩纸每人两张,留有备用。

  3.帆船制作示意图。

  4.带有各种图案的粘贴纸一张。

  二、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孩子兴趣,为其更为主动的学习提供了可能。针对活动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创设法:幼儿园的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情景的创设能马上抓住每一个孩子的视线与注意力,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所以我用一张大海的图片吸引孩子。

  2.观察指导法:美术活动幼儿操作环节中,经常说到“教师巡回指导”,因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标不明确,需要老师的巡视来加以指导,也能增加幼儿操作的安全感,突显出老师在活动中引导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学法:这种方法适应儿童的心理特点,不至于使幼儿学起来枯燥无味,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活动中以装饰活动为主线,与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作品的语言活动相融合。

  此外,活动还将适时采用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以达到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对图片“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运用观察法、操作法、师生交流生生讨论等学习方法。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几环节:

  1.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2.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3.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4.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第一环节:看一看,激发创作兴趣

  教师出示一幅大海的图画,请小朋友欣赏,问小朋友画上有什么么?提出问题,大海空旷旷的,还上海能有什么呀?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第二环节: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老师决定在海上加帆船,老师没有带画笔,但老师有一些彩纸,小朋友能帮助老师折帆船然后放在画上吗?

  第三环节:做一做,动手探索创作

  教师交给幼儿基本的折纸方法。

  教师在幼儿探索发现的基础上,教幼儿认识折线(﹍﹍),箭头(↑),教给幼儿基本的折纸方法。

  教师出示《帆船》的折纸示意图,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完成作品。

  (1)教师按顺序出示示意图,并用简单的语言给与提示。

  (2)难点:第4步,向后折为这次活动的难点,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范来辅助幼儿理解。

  (3)帆船完成后教师帮小朋友在船上涂上胶,让幼儿自己把船贴到大海上。第四环节:讲一讲,分享交流作品,体验成功快乐

  老师给幼儿肯定与表扬,在每艘船上贴上卡通贴纸,以增强幼儿的成就感。活动延伸:

  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折纸的示意图,我们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自己来进行折纸创作,好不好?

说课稿 篇2

  《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六课第一个框题。本框题包含政治制度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以后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九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内容及意义。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根据历年中考试题和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个地方中考出题的几率非常大,而知识点本身又非常难理解,所以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和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我采用案例分析法和自主探究法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法上采用思考评价,自主探究和总结反思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利用歌曲《天上太阳红彤彤》来导入新课,大约要2-3分钟。

  用这一方式导入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为了引出新的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期望。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也是政治课重要的教学目标。

  2、讲授新课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比新课标的要求略长。这主要是根据本课知识点较多又比较抽象的实际情况确定的。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师的特长、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有利于我们突出教材的重点,分析教材的难点,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小结,大约用2-3分钟。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学到的知识,然后运用多媒体把整个框题的知识脉络呈现出来,让学生更直观、更系统的把知识点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4、课堂练习大约需要3分钟左右。

  主要设计了单选和填表,是为了巩固重点内容,分清易混易错知识点。

  5、板书设计不仅要直观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还要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6、作业就是《全效学习》上相关的课时作业,教师一定要做到及时批改,多运用鼓励的语言来评价。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3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文章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讲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

  的美丽。

  二、说教法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的美和所表现的内容的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对本首诗的内容来说,乡村生活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切入点。

  本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初夏的独特景色,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相同的特点,这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出来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读、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学方法的一条主线。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开始接触古诗时要求学生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告诉同学这节课我们仍旧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读通顺,读正确,然后调动孩子游戏的天性,动起小手,踏起小脚为诗配上节奏,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接着,通过对诗人潜字用词的体会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孩子们在诗中读出画儿来,通过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去领悟诗歌内容,写诗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懂诗题;作者简介;整体感知;知诗情、悟诗意;感悟升华;拓展阅读。以上就是本节棵的教学流程,让同学们在循序渐进中学会这首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学会这首古诗。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组成了“情感篇”主题单元,着重歌颂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懂得回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这感动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让爱的眼泪飞起来。

  二、学情分析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近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三、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 通过对课文重点句的朗读、品味,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

  2. 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情感型课文应以“情”感人,这篇课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如何通过文本打动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是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我抓住“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者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和“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看图、听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小练笔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说课稿 篇5

  说教材

  《白鹅》是编排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本文主要是向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特点,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白鹅的喜爱之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共可以分为4个大段:第一段(1—2)主要描写了白鹅高傲的姿态;第二段(3)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叫声;第三段(4)主要描写了白鹅的步态;第四段(5---7)主要描写了白鹅的吃饭。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主要是围绕着“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句话来统领全文的。全文就是细致刻画白鹅的三大方面重点来描写了它的性格特点,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篇文章的语言活泼、诙谐、准确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面对这份文本,我估计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种学习方法。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具体感性的思维正向抽象的思维转变,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策略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悟、从读中品味。作为教者的我们只有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感性的语文世界,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精妙之处。因而,本文最大的教学价值是训练学生去领会语言的独特与精妙之处,初步掌握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细致。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特点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学习水平的估计,基于编者意图的领会,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认读8字,会正确书写12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说教学理念

  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力图体现: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处处以语言为珍珠,用文字来串线,形成语文课堂的本质特征。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伙伴者,促进者。

  说教学流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求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课,真实展开我的我的教学流程。我的教学流程有以下五大板块。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初始,谈话引入:同学们,一说起鹅,你们会想到什么?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引入,学生可能会说,想起鹅的样子。也可能会说想起《咏鹅》这首诗,如果有学生提到这首诗,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来,引出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丰子恺先生写的《白鹅》,在他笔下,这只白鹅什么样子呢?好,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丰子恺先生吧。”由课题又引出对丰子恺先生的介绍。

  第二板块: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在这一板块中,我要实现2个目标。通过学生专心地初读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在学生预习自读的基础上,我筛选出如下重要的字词,引导学生重点学习。

  在字音方面,特别注意:颈、侍、倘若、净角、供养不周、窥伺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字形方面,特别注意:颈、饮、侍、厉、餐、堂倌、窥伺、奢侈、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

  在字义方面,特别注意:三眼一板、郑重、厉声、高傲、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字词的意思。对于有些难于理解的字词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的相机理解。比如文中的“高傲”的意思应该是表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对于文章中的有些长句以及难句比较难于理解,句式比较长,因此要正确引导学生给予停顿指导。对于长句要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让学生多自由朗读,多读读,练一练。

  在初读过后,应该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在课上让学生说说这只高傲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语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来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初读的感知,引导学生正确地说出其文章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么样的文情呢?

  第三板块:围绕主问题,品味语言。

  自由朗读课文,和大家说一说,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认真读了课文的学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当然,如果学生没有说出“高傲”,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丰子恺对这只白鹅的印象。)

  把这句话出示在屏幕上,并提问,什么叫“高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说,“高傲”是傲气的意思,是看不起别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意思……

  为什么作者初次见到白鹅,就有这样的印象呢?指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可以抓住“伸长了脖颈”“左顾右盼”,说明白鹅初次到我家,东瞧西看,一点儿也不拘束。通过对重点的理解来体会白鹅高傲的特点。

  课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课文一开始这个“高傲”就是这样一种用法,可以在这时把这个语言特点告诉给学生。初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这只白鹅就给作者留下了如此鲜明的印象,如果有人这样评价你,你心里会怎么样?作者竟把它喜欢的动物称“高傲的动物”,把“高傲”这个贬义词褒用,语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读一读作者的感叹。

  作者初见这只白鹅,就认为它是一只高傲的动物,那么文中围绕这个特点还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呢?由这个问题引出2-5自然段,学生们小声读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找出来并画在书上。通过对“更”字的理解,说明白鹅的高傲在叫声、步态、吃相这三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且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也引出了下文,读起来非常自然。

  这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哪些句子表现出了白鹅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叫声”这部分,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 。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 。通过想象,赋予鹅人的语言与思想,进一步感受它的特点。

  在“叫声”和“步态”这两部分中,还有一个写法,就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鹅与狗、鸭进行了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厉害与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第一句话展开即可,通过对词句的朗读,以及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第四板块:升华情感,进行实践。

  在这个板块当中我主要做2件事情:第一就是让学生背诵积累,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大量去积累,理解运用,使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特点,对于一些写作方法可以适当运用到自己今后的习作中。第二.自己选择摘抄描写白鹅性格特点方面的优美的语句,仿照其写作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积累语言,而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提升其语言的品质。

  第五板块: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这篇文章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最后说说我的说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叫声:严肃郑重

  步态:傲慢

  吃相:从容不迫

  喜爱

说课稿 篇6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里所谓的“器”可以理解为:一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恰当的学习方法。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正是利其“器”所在。它为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今天,我要说的《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一堂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例。

  一、 说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从教学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2、写作上很富有特色

  3、网络挖掘素材较多

  基于课文以上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难点设为:运用网络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而教学目标则是:

  (1)、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埃及金字塔的概况、建筑历程等知识,感受它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2)、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 说教法

  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讨论法、发现法、问题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三、 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本课的学法主要采用“找找、读读、想想、问问、议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确定研究目标

  一上课,教师就用激昂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对于人类来说,它充满了神秘,裹着厚厚的面纱。今天,让我们来当一次小小研究员,走近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去揭开它厚厚的面纱,好吗?这样一来,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当起了小小研究员,更好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一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继而又说:要想当好小小研究员,首先要会发现问题,现在想一想,根据课文或初步浏览网页,说说你最想了解有关金字塔的什么。学生立刻各抒己见,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畅谈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提炼出自己的研究主题。

  (二)、多种形式,深入进行研究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教师建议学生根据研究内容的多少来采用不同的研究形式:个人独立研究或小组合作研究。研究主题范围小的可采用个人独立研究,反之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对于研究目的性还比较模糊,也不知从何入手。因而,我设计了教学导航这一栏。内容如下:个人独立研究建议:(1)、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上网查找相关资料。(2)、仔细阅读资料,归纳研究成果。小组合作研究建议:(1)、根据研究主题寻找合作伙伴。(2)、小组成员确定个人所承担的研究任务。(3)、查寻相关资料。(4)、汇合资料,进行整理归纳。

  通过以上提示,可以让学生为研究作好充分的准备,提高研究效果。

  2、研究的实施阶段

  学生在一切准备好后上网进行研究。通过欣赏精美的图片,阅读文字,观看动画等方式了解与自己所研究相关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相关链接去其它网站查找资料。在这时,教师扮演的只是支持者,解疑者,参与者的角色,如指点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怎样收集资料、怎样整理资料等,但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为资料的汇报做好准备。

  五、汇报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上网收集了许多资料,了解了许多有关研究课题的知识。在汇报时,可采用个人汇报法,也可以用小组汇报法。汇报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有图解式,如:看图说说金字塔的建筑历程;阅读式,如:介绍金字塔的形状;留言式,如:写写你对某个信息的看法;故事式,如:讲讲有关金字塔的传说等,培养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争辩、讨论的乐趣。

  在学生汇报同时,要注意发挥评价的作用,既要有教师的评价,更多的要注意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让每个合作小组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师引导,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也让学生在评价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学法总结,迁移练习

  在刚才的课堂研究中,学生一定有许多新生成的问题,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去研究,因此,这时教师要注意“课外的延伸”,真正让学生从小养成“物物研究、事事研究“的习惯,成为小小研究员。

说课稿 篇7

  我这次所讲的是湘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课《新疆好》,教案是本次“教学设计大赛”时现场备的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出发,我用“说新疆、听新疆、看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来设计本课内容。下面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做一具体的说明。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歌曲《库尔班大叔喜洋洋》。这是一首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少儿歌曲,曲调活泼风趣,生动形象,表现了以库尔班大叔为代表的新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热爱,体现了他们豁达、乐观的精神面貌。全曲为2/4拍,七声羽调式,二段体组合。第一乐段连续的后十六分节奏,显得欢快活泼,表现出“库尔班大叔”愉快的心情和轻盈的步伐;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高亢,与第一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现代新疆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则是在初步了解新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新疆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它是流传于新疆哈密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之一,舞曲短小精悍,情绪欢快活泼。歌颂了新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和物产丰富的家乡。

  教学目标:一、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和喜悦的情绪,并能积极地参与歌舞表演活动;二、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风土人情,在愉快的歌声中,培养对新疆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能学会用欢快风趣的声音,喜悦的情绪演唱歌曲。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声音、情绪表现两个不同的乐段,并积极参与表演活动。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根据音乐新课标要求,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为核心,注重感受和体验,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设计了“说新疆、听新疆、想新疆、唱新疆、歌舞赞新疆”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新疆的热爱。以“库尔班大叔”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评价中,体验和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

  (二)说学法。全体学生在轻松的律动和新疆歌曲的回顾、听赏,及图片的观赏中感受新疆的美;在教师的提问指导下,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情绪、内容;结合音乐形象的模仿、想象,点拨学生反复体验、比较,在合作、表现中探究学习,在积极自主的评价中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新疆美”。

  播放歌曲原声,全体学生律动进教室;歌舞演唱熟悉的新疆歌曲《娃哈哈》;听赏《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的特色;观看经典图片,激发对新疆的兴趣和学习愿望。

  (2)反复聆听,体验模仿。

  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反复聆听3遍,并以“库尔班大叔”的情绪、表情、动作为线索想象、模仿,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指导体验,比较探究。

  在平时的训练和充分聆听基础上,听唱一遍;用“、、、”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点拨学生积极参与比较和体验探究,准确区分两个乐段,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遇到的难点,可根据难易由学生或老师示范、讲解,并结合“大叔”的形象来解决。(“铃声撒一路耶。。。”和下滑音)

  (4)展示表演,及时评价。

  结合新疆的舞蹈特点,用“大叔”的帽子激励全体想象创编;请有特点的上台表演,其他人观看并评价,找到优点和问题;教师用“戴帽”鼓励后,给予动作及表情的指导;完整地演唱歌曲,同时根据理解歌表演或选择不同的节奏型用打击乐分别为两个乐段伴奏,将本节课推向高潮。最后,在欢快的歌舞中,走出教室。

  (5)课后引申。

  出教室前,指导学生从音乐的特点和视角,搜集有关新疆的“多民族歌舞”资料,并实践模仿不同民族的“标志性”舞蹈动作,下节课开“新疆民族音乐会”。避免脱离音乐课的学科特点,变成语文或品德的文字、语言交流。

  四、教后反思。

  本节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想象新疆的美丽和热情,了解了新疆是个瓜果飘香、物产丰富、牛羊成群的好地方。注重面向全体的教师指导和观察、探究;一顶新疆帽,激励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师生和谐、气氛融洽。但也留下了些遗憾:在处理两个乐段时,没有及时将“”活泼欢快和“~~”优美抒情板书出来;电脑出现了故障,没能展示出来;为了及时地开关录音机,在听赏时的示范动作是在讲台的右侧进行的。

  总之,每次讲课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但也总是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为今后的教学和成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以 “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师对关键语句的提问,学生自主合作,共同研究作答,解决本文重点。

  3、采用比较阅读,形象的图例,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本文难点。

  4、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对关键语句的品味和对父子真情的体会。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来完成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动手解决问题。教育家卢梭认为:“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鉴于此,我采用图例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同时借助多媒体演示,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分化学习难点。

  三、说学法

  新大纲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

  1、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2、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四、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简要分析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整体感知、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

  主要步骤:新课导入、整体感知、重点赏析、布置作业四个步骤。

  (一)、新课导入,激发情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1、导语:

  (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听完之后提问:

  咱们父亲在自己生活当中扮演的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名人朱自清的父亲,看他在名人儿子眼中有着怎样的形象。

  2、预习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和能力。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⑴、学生介绍作者、作品(学生相互补充)

  ⑵、出示本课重点的字词,检测预习效果。

  此程序的设计是要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1)的要求。

  2、听录音

  配乐朗读此文(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注意朗读的要求和技巧。并将自己认为优美、感人的句子勾画出来。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听有所知”的听力训练,学习批注法,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3、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4、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重点赏析

  1、体味文中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

  2、通过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的什么的感情?

  3、文中几次提到了背影,又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到的?

  4、父爱如山,父爱似海。作为爱的承受者朱自清,面对如此博大精深的父爱他会想些什么呢?请揣摩一下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角度,将“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的背影”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细读,或沉思,或圈点评注,或与同学交流来解决以上问题。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部分完成教学目标(2)。

  教师小结:本为构思巧妙,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瞬间——“背影”作为文章的触发点。“背影”是文章的线索,父子间的申请也都倾注在背影上。

  (四)、作业布置

  1、课后研讨与练习,重点做课后第一题。(有助于学生对全文的理解。)

  2、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感动过,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次长谈也许……请你把你最感动的那个时刻记录先来。(回味亲情,为下次课作铺垫。)

  附: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想背影——难忘背影——不能忘怀

  看背影——蹒跚背影——望父买橘

  被背影——远去背影——父子分手

  思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说课稿 篇9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作者用七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体形、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本课,一是要通过读文了解一些鲸的知识,二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运用到的“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三是要通过学文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运用“列举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说明”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读中品味。

  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

  1、运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刚开始教学,我就通过画面出示,板书课题鲸字,引导学生质疑,既学会了鲸字,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这一步,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潜心会文,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充分地感知课文,这是品词斟句的基础,也是感悟的前提。】

  2.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第一步: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准确认读

  第一组:颚 鳍 肺 肚 胎

  第二组:目前 哺乳 退化 寿命 判断 特征 过滤

  通过组块化的分类,让学生掌握字词。

  第二部:请同学针对课文开始的质疑解疑,谈谈你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这一步,让学生从整体上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同时又解决了课文依始鲸鱼是不是鱼的认知问题。】

  (三)、创设情境,梳理文章脉络

  1、同学们:鲸鱼不是鱼,那么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快速的默读课文,快速的给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写上一个短短的标题

  2.师生交流,完成标题命名 体型庞大 进化而来 种类很多 饮食 用肺呼吸 睡觉 胎生动物

  【这一步,不必要求学生完全用词准确,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对课文整体把握后粗略感知,为具体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细读感悟,体会语言准确

  第一步,研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如何批注 让学生想想,课文是用怎么样的说明方法把鲸的“形体大”介绍清楚的?再通过交流,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用到了列数字。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格式把说明方法批到相应的位置。

  然后比较句子,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句式一:一头近四万斤重的鲸,约十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一头四万斤重的鲸,十米长,一条舌头就很重。

  句式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学生联系实际, 体会鲸体形的庞大。并让学生带到朗读中,加深体会。

  第二步,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图文结合,简介鲸的进化史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这么体形庞大的鲸,它是从哪里来的?用序号标出来,教师出示简图,学生解说。期间,通过解说,让学生体会鲸进化的漫长,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步,研读剩下部分,迁移所学旁注方法

  让学生默读课文,试着将课文中的说明方法旁注到文中去。教师巡视,给予指导。师生配合,教师说方法,学生都相应句子。在交流中,出示第三段,领悟“分类别”的说明作用。

  【这一步,让学生自己学习,感受,也进一步巩固了对说明方法的认识。】

  (五)、角色扮演,训练读写说

  阅读4-7段,用第一人称“我”介绍鲸的某一生活习性。学生动手进行小练笔。让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加深印象,对鲸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发展,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鲸的习性进一步了解,也更乐于表达。】

  (六)、拓宽渠道,拓展延伸

  鲸的世界是奇妙无穷的,但是这种可爱的庞然大物,正在面临灾难,教师引入资料袋,并播放捕杀鲸鱼视频,让学生体会,留给学生思考。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说课稿 篇10

  内容是《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二技巧《跪跳起》单元(共4课时)的第二次课,搭配教材是身体素质课课练。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预期效果

  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核心、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是我在体育教学中恪守的基本原则。

  本节课从优化教学过程入手,立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把体育课程标准的先进教学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为每一位学生学练目标的达成创设良好的教、学、练环境。在教学中力求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关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评价、学会合作的好习惯,进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资源,注意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技能时注重“精讲多练”,在保证适宜练习密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大课的运动量,以确保教学效益。学练过程中,融入多种评价方式、方法、手段,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教材分析及注意事项

  跪跳起是国家课程(水平二)技巧教材的主要学习内容之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技术动作方法即用力部位分析,经常做该项练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腰腹肌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跪跳起能力。依据该项动作特点,学生持续练习会产生较大的运动负荷和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练中,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要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同时加强对学生学练积极性的调动及密度和强度的控制。

  三、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水平二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敏感阶段,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且善于模仿,运动中有较强的参与欲和表现欲。但由于他们身体的协调性不强,掌握这项技术具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练过程及方法的运用要有一定的坡度和梯度,不同方法的运用要体现明确的指向性。通过引导性、过渡性、定向性、巩固性的练习,使学生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较好地掌握跪跳起的技术动作方法。

  该年龄段学生的有意注意不稳定,但对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比较在意,因此,恰当地运用评价手段,通过做一做、比一比、评一评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满足其表现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稳定在对技术动作掌握与提高的练习过程中,激发学练的兴趣,进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跪跳起的技术动作,15%的学生能在帮助下完成技术动作。

  2、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腿部、腰腹肌肉群力量等素质练习的简单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灵敏性。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提高团结互助关爱他人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脚背和小腿压垫有力,动作连贯、协调

  难点:跳起有一定高度,收腿快,身体重心迅速上提

  六、教学过程与教法、学法运用:

  教学流程:养成训练(队列)→热身练习(健美操)→专门性练习(垫上操)→导入性练习(小游戏跪跳前行)→主教材教、学、练、展(跪跳起的系列辅助练习、集体展示)→身体素质练习(身体素质课课练)→放松活动(英语操)

  教法:本课围绕跪跳起技术的重难点,采用了引导法,巡回指导法,讲解示范法,分层渐进教学法,激励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每一个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意在指向一个技术重点和难点的突破。(见学法)

  学法:根据教法的运用选择了游戏法、条件作业法、练习法、评价法、对比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与练。为了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跪跳起的技术动作,选择如下学练方法:

  1、采用两人一组将两块垫子折起来,在同伴的保护帮助下,从高处向下做跪跳下练习,。解决的问题:降低跪跳起的难度,便于学生掌握摆臂制动与脚面、小腿压垫跳起方法,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

  2、在各自折起的垫子上进行跪跳下练习。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重点体会脚面、小腿压垫、提腿动作连贯、协调,收腿要快的动作和独立完成跪跳起动作的感受。

  3、观察示范 、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要解决的问题:练中想,想中练,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强化脚背和小腿压垫动作。

  4、积极练习,相互帮助,比较评价。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甄别能力,评价能力。

  5、从低处向高处做跪跳练习,并思考:如何提高弹跳高度。要解决的问题:跳起有一定高度。体会“快收腿,迅速上提身体重心,向上用力跪跳起”动作。

  6、根据个体需要选择练习,鼓励部分学生自由选择简单的动作组合。边练边体会各种方式方法对学习跪跳起的作用。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区别对待,强化提高动作质量。鼓励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7、小组展示、小组间互相评价。集体展示,教师即时点评。要解决的问题:检查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8、在课课练的环节中选择了能够提高腰腹及腿部力量的循环练习,立卧撑、仰卧起坐、 跳深(利用2—4块折叠起来的小垫子)。这些内容在该单元教学前就有所安排,目的是为该单元和下一单元学习的顺利实施,奠定必要的身体素质基础。

  七、运动负荷预计:

  最高心率预计:165 次/分出现在课的 34—37分 身体素质课课练时段。

  平均心率预计:110 ±10次/分 。全课练习密度预计60%±5。

  八、教学特色:

  本课教学采用条件作业、分层递进的学练方法,突出了学生的学练过程的有序与有效性,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与点拨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九、教学反馈:

  在本次课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下观察同伴跪跳起的技术动作完成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对于解决不了的难题能及时地请教老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进步较慢的学生经教师的鼓励、启发,基本掌握了技术要领,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1.【精华】赠与合同模板锦集十篇

2.兰亭集序说课稿锦集十篇

3.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4.【精华】三年级语文说课稿模板锦集8篇

5.会议通知模板锦集十篇

6.会议方案模板锦集十篇

7.水调歌头教案模板锦集十篇

8.赠与合同模板锦集十篇

9.聘用合同模板锦集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