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4 09:29:4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模板六篇

说课稿 篇1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这一理念,本课设计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探究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应包括“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方法经验”等。新课程改变单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学习的途径,变暗示性复习铺垫“迁移”为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富有个性的探究学习。本课针对学生对1分米、1毫米长度的无意识感知状态,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米、厘米等有关知识,运用估计与测量等方法,让学生在两次测量不同长度铅笔的活动中产生内需,萌发探究动机,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注重整体感知。遵循这一特点,本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捏一捏、画一画等具体操作活动中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分米与毫米的长度观念。由于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印象深刻。本课还通过学生喜爱游戏的特点,利用游戏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已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进行再认识,从而促使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有梯度的课堂练习,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处理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说一说、做一做等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初步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概念。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正确运用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法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依据这一理念,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米、厘米经验,在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以操作活动为主线,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设计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从而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估一估、比一比、量一量、找一找等操作感知1分米、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学法指导

  本课设计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探索。

  (2)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特点,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明明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红红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吗?(米、厘米)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

  另一方面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为探究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再出示谜语:“身体细又长,身穿花衣裳,要想写好字,请我来帮忙”,让学生猜出“今天的学习伙伴”――铅笔,这时请他们拿出自己最喜欢的铅笔,问:你知道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吗,进而揭示课题。创设这样的情景,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将学习用品带入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建立1分米的表象

  教师拿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请学生也来估一估老师的铅笔的长度,接着请学生拿出来量一量它的长度,同时让学生到展示台前实际测量。当量出是10厘米后,教师告诉学生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然后感知1分米的长度,要求学生找一找尺子上从哪到哪之间的长度是1分米,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分米。最后引导同桌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在相互争论、补充、交流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教师配合课件展示:1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米=()分米加以引导。

  利用学生已有的测量经验,以活动为主线,设计了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认一认、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好学,数学真有趣。这时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探索的魅力、发现之余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活动二、建立1毫米的表象

  用课件出示不是整厘米的铅笔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有的学生可能懂得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及时给予表扬,同时告诉全班学生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实际测量进一步认识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然后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这样把毫米与这些熟悉的物品联系起来,毫米这样一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就变得具体了。

  活动三、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先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三道练习题:

  1、小马虎日记(找错纠错)

  小马虎的日记

  20xx年3月10日 星期一 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2、完成填一填(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7m=( )dm 3cm=( )mm 90dm=( )m

  60cm=( )dm 2m=( )cm 800cm=( )m

  3、填合适的单位名称

  练习本长约2( )。 小明身高是135( )。

  一栋楼高约24( )。 数学书厚约5( )。

  课桌宽约4( )。 一拃长约15( )。

  有梯度的练习设计,使学生逐步的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全课小结,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利用好朋友铅笔学到了哪些知识?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认为自己表现怎么样?(学生交流)

说课稿 篇2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1课时。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用故事讲道理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例如孔子用水比喻人的道德修养。“水奔流不息,是不予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谁没有一定的形状,或长或方,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谊……”再如孔子曾经还用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他说:“逝者如斯夫,不彻昼夜!”水的一去不复返不正和时间的流逝一样吗?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与自然》,教学本单元的课文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教材顺理成章非常合理的安排了习作七:要求学生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展开想象,写一篇想象习作。通过对下学期学生“个性化思维”的训练,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本篇习作进行了自己的设计,力求强调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结合《新课标》要求,在本节课上,我着力体现如下理念:

  1.让想象作文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实际

  《新课标》强调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我的理解是:无论是传说、幻想,还是希望、思念都应该言之有物,都应当让儿童精神中潜在的美丽、善良、真诚的种子在这里着陆、生根和发芽。而想象从生活中来,才能更具生命力。

  2.实现想象作文的个性化。

  作文的个性化,可以说是作文教学研究和发展的方向。《新课标》强调:“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节课力求体现想象个性化、思维个性化和表达个性化。

  本节课,为了落实以上理念,我着力解决一个问题“通过怎样的教学引导,可以让孩子写出丰富多元、具体有趣的想象作文?”这也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为了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将大胆实现一个突破:也就是作文指导课模式的突破。之前,经常看到我们在习作指导时,从思想到内容,从顺序到结构,帮助学生拟定提纲、雕琢细节,最后连段成文。可是,长此以往,这样一来儿童的习作就被格式化了,思维和言语将会被压制。

  而这个时代的孩子本身就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在网络与电视的时空里,遥望月夜、沐浴星空已经成了昨天的故事了,远离了自然,童心在逐渐缩水。本节课,我依据新理念大胆的跟着儿童的内心行走:我想摒弃纷繁的习作技术指导,与儿童一起凝望星空,通过恰当的引导,将想象和儿童现实的诉求相对应,把生活的剪影投射到月夜当中去,帮助儿童从眼中的月夜向心中的月夜腾跃。让儿童的诗意在课堂上挥洒。

  下面就来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模块一、星星点灯:

  出示星空图片,和孩子们一起,仰望星空,用自己的话描绘看到的夜空,把童心带进这片静谧的星空之中。

  接着,用感性的语调告诉孩子们“这星空啊,是我们每个人的眼睛看到的。其实,我们每个人还有另一双眼睛,这双眼睛能让我们想得更远、更美,这双眼睛就叫遐想。”随后让孩子们观察走之底,让学生懂得要想得更远、更深、更多、更美。这个时候,再次让孩子们仰望星空,说说这一次又看到了什么?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肯定是会有些拘谨的,但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细细的关怀,给孩子的每一个发现予以肯定,以此提高他们的兴致,渐渐地,思路将会被打开,身心将会得以苏醒。

  模块二、星驰神往

  在儿童久久地凝望过后,此时,进入第二个模块星驰神往,首先,出示郭沫若的诗作《天上的街市》。之所以选择这个,是因为刘铁芳教授曾说过:儿童的成长不仅靠天性,还必须加入人文经典的影响。想用这首经典诗歌作为想象的起点,提供给孩子们一扇打开遐想的窗户。

  孩子们先读这首诗,然后让他们从诗歌中寻找到“明星、珍奇”等风景,接着出示图片,追问孩子那皎洁的明月、飘来的流云、急速划过的流星分别是街市上的什么。然后再扩展开来,扩展到星星、鸟儿等等,当天上的街市在孩子们的想象之中变得热闹起来的时候,引导孩子们身临其境,带上自己走进街市,去逛一逛,然后继续诉说自己内心的精神需求。此时,孩子们对天上的街市就已经有了一个全面宏观的勾勒,在这个时候,进一步启发学生:“遐想就是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然后让学生思考:“星空在郭沫若的心中是一座街市,在你的心中,还可能是什么呢?”用简洁的语言勾勒自己的星空世界。也就是从单一的比喻升华到自我时空的创造。于是,孩子们在赏读经典诗文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不断充实星空的风景,把生活的剪影投射到天上的街市,从眼中的星空走向心中的星空,连接起现实与想象。

  模块三、星语星愿

  这一模块我先用这样的语言来引导孩子们写作:“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仰望星空,就有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如果将我们刚才的遐想叙写下来,也会成为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和它比一比!”言为心声,此时,孩子们内心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

  辽阔星空,又因为老师引进了竞争机制和神话故事来pk,很容易催生他们表达的欲求,于是在接下来的自主写作中,情感应该比较容易宣泄出来了。为了帮助孩子们理清写作思绪,我这里例举了一个表格:首先是星空是什么,然后由此及彼可以写一写月亮、星星、云儿等,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身临其境: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做到的。写完以后是交流评改环节,我把它设计成“星语星愿——星空的故事”分享会。发言者配乐朗读、畅所欲言,评价者对照要求,细心品评,教师注意点拨方法、及时赞赏。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全课,ppt出示:“遐想就是——找准起点,举一反三;身临其境,心想事成!”

  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学会遐想,享受遐想,并且用写作来和伙伴们分享遐想。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谢谢。我的说课结束。

说课稿 篇4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以阅读为主。

  二、说教材: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本文写得生动有趣,融方言幽默于一炉,叙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文中“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的奇人高手,他巧妙的粉刷技艺应该

  是民间艺术之海中的一朵晶莹的浪花。因为本组课文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领悟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教学重点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把感受人物形象,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难点分析:由于许多学生对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难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所以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主要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读读、议议的方式,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体会人物的高超技艺。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进行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

  四、说教学流程:

  (一)、直接导入:《刷子李》这篇课文的作者为什么称专干刷墙这一行的一位师傅为“刷子李”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

  1.自学生字 新词 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探究学习

  1.“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

  2.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3.找出文中精彩句子并理解。

  教学时围绕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表现在哪里为主线,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

  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体会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深对人物性格的领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四)、说说你心中的“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意完成这一单元人物鲜明性格特点的总结。

  (五)、拓展训练:你听说过什么“奇人异事”

  给学生展示图片,扩展课外视野,并说说受到什么启示。

  (六)、赞美“刷子李”我们明白了:

  给学生情感教育,同时也感受手艺人高超技艺。

  (七)、课后练笔:写一写身边的能人。

  这一环节,做到了读写结合,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的领会,情感得以深化。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十几减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2的内容。例1初步学习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主要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用数学和多位数计算打基础。本节课是以一幅小猫数金鱼图呈现。一只金鱼缸里有13条金鱼,花的有8条,黑的有5条。引导学生“通过两只小猫从不同角度观察,获得不同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列出减法算式作为例题。并且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达到真正掌握计算十几减几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了想加算减和破十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学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在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渗透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今后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它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取、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几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

  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材重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以及想加算减的优越性。

  五、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六、教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以学生熟知的小丸子过生日为主线的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七、学法

  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探究、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算法多样化,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引入:你的生日是怎样过的?今天是我们的好朋友小丸子的生日,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生日会,好不好?小丸子可给我们出了许多问题呢,你可要动脑筋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创设小丸子过生日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中自然提出,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利用买礼物,复习旧知识

  小猴子和小兔子去给小丸子买水果,他们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去帮帮他们。

  设计意图:通过买水果的情境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为学习十几减几时想加算减做铺垫。

  3、学习新课

  小丸子准备迎接朋友们的到来,正在布置房间。她买了一缸金鱼,两只小猫看见了,也提起问题来了。小花猫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小黄猫看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

  这里通过两只小猫的话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提出不同问题。学生先独立列出减法算式13-8=和13-5=作为例题。在计算时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怎样用语言表达清楚计算过程。然后再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伴听,也同时听取同伴的意见,用多种方法算出13-8和13-5的得数。在汇报交流时,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板书多种算法。最后比较不同算法,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用一道加法可以计算两道减法。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又动口。既独立思考,又能在和同伴的学习中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汇报时充分体会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体会想加算减的优越性,但不否定其他算法,最后,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算法计算。

  4、多种形式巩固新知

  (1)搭积木 通过小丸子提出的问题,先猜一猜右边搭了几块积木,再独立列式计算,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排排队 先计算,再和同桌说说规律,体会差随被减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按不同方法排队。

  (3)点蜡烛 找规律 先计算,再在小组中讨论有什么规律。最后汇报交流。

  (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计算吗?先根据小丸子的话提出问题,独立解答。再根据图中的信息,自由提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找出相应的计算规律,而且能通过情境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总结本课

  让学生自己谈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你学会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有助巩固新学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拓展作业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问题。请你做一个细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关用十几减几计算的问题,下节课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设计意图:这样布置作业,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感受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九、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 – 8 = 5 13 – 5 = 8

  想加算减:8 +(5)= 13 (8)+ 5 = 13

  破十法: 10-8=2 2+3=5 10-5=5 5+3=8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清楚明了,而且重点突出,各种算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为今后计算打下基础。

说课稿 篇6

  第一部分是教材分析

  虽然有些幼儿会害怕某些动物,但是,大多数的动物还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会很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所以,当提到动物们的尾巴时,是会激起幼儿的兴趣的。学前班的幼儿,了解到的动物也比较多,也已经可以对动物进行粗略的归类的,这样,就为幼儿学习动物尾巴的形态和功能打下基础。另外,这个活动还会提供给幼儿更多有关动物尾巴的知识。

  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立了较灵活的教学目标:

  这个活动是以语言和科学为主,艺术次之,社会和健康为辅。所以我设计的目标是以导入的问答来增长了幼儿的科学知识,然后让幼儿熟练朗诵儿歌,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接着是用仿编儿歌来开发幼儿思维,最后是引导幼儿画出喜爱的动物然后互相评价,这样幼儿就体会到了绘画艺术,与此同时它还提供给幼儿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会化。

  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儿歌中的尾巴的特点,了解更多动物的尾巴的功能并延伸儿歌。

  第二部分是幼儿分析

  本活动是幼儿认识并学习了许多动物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内容。我所教的幼儿是学前班,比起更小的幼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都强了许多,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好,他们对动物感兴趣,儿歌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有了这样的前题,加上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又易分散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尽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第三部分是教法分析

  由于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语言和科学为主,而且整合性较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前班的幼儿刚好处在前运算阶段,所以我在教学中以直观的环境来刺激幼儿对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活动,也就是以反复欣赏为主要教学方法,贯穿欣赏—感知—再欣赏—再认识—最后再进行理解作品,仿编作品,层层深入,同时在各个不同环节中,穿插讲述法,启发联想法等,培养幼儿的观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第四部分是活动过程

  接下来我将主要对活动过程加以说明

  我的活动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我先用故事“小壁虎找尾巴”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然后和幼儿进行问答,通过这个问答,我把幼儿的兴趣引向动物的尾巴,并通过自已或幼儿说哪些动物有尾巴,哪些动物没有,动物们的尾巴都有些什么作用。幼儿每提到一种动物就在黑板上用图或简笔画版出来,留到活动第三部分时幼儿参考用。

  (二)、接下来学习儿歌《尾巴的用处》

  在和幼儿问答讨论完了之后,版出儿歌《尾巴的用处》及发放幼儿用书,以轻松活泼的语气教授儿歌。边教边让幼儿回忆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在幼儿对儿歌熟悉到一定的程度后,我先自已编一种动物的尾巴到儿歌中,然后引导幼儿把前面导入中提到的动物的尾巴及他们的作用编入儿歌中,比比看哪个组的幼儿最会编儿歌。

  (三)、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的尾巴。

  当幼儿学会了儿歌后,我就跟幼儿说我想请他们每画一幅画,然后用这些画,和他们一起制作一本小图书。接着我发给幼儿预先在旁边打好孔的图画纸,让他们画出自已喜欢的动物,并把动物们可爱的尾巴画漂亮些。画完后和同伴交流自已画的是什么,最后交上来制成书。

  最后,我想谈谈本次活动的教学特色

  1.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感受作品的情感和快乐。

  2.注意挖掘教材、教师、幼儿的情感因素,充分应用自制教具、故事图画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说课稿模板六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模板

2.《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

3.《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

4.《珍珠鸟》说课稿模板【精品】

5.《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模板

6.第14课《自己去吧》说课稿模板

7.大班语言活动《反义词》说课稿模板

8.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9篇

9.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