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8 17:37:4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集锦四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说课稿集锦四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从标题来看,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从内容看,学生学习了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与情境中,很自然的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通过事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熟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感受克服困难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感受大数,认识千,万。

  【难点】充分感知一千,一万有多大,理解单位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大正方体

  【教法】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本课数正方体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听为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学法】学生是主体,本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大数,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大数,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数感。

  【教学程序】 课标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缺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现的机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 联系生活,体验新知

  1.出示数幅图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数,激发学生了解探究大数的欲望。第⑴幅图片是全校集会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人。第(2)幅是东方电视塔,让学生读数,先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约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长度。紧接着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让学生读一读,相机渗透爱国情感。接下来出示万里长城和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让学生在读数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大数。

  2.象这样生活中的大数还有那些?与同桌说一说。

  3.请同学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由1000个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请同学们估一估,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生经历数的过程,出现了100,600,1000的结果,先听学生汇报自己数的结果。不马上否定学生的结论。

  2、屏幕演示数的过程,先出示一列有10个,板书:一列是10个 。课件演示一层又由10列组成。板书:一层是10个10列 100个 演示:一个大正方体又由10层组成,带领学生一起数,100、200、3001000 让学生理解10个10是一千。

  3、认识万 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生:1000个。二个呢?三个呢?(课件出示)九个呢?那么十个呢?生:一万。

  4、进一步理解千万的实际含义。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少页?生:100页。10本这样的书约有多少页?生:1000页。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比划一下一千页、一万页大约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团的图片,10个这样的千人合唱团共有多少人。生:一万。请学生闭眼想一想那个场面。说感受。生:壮观 热闹

  5、填写数位顺序表

  1)卡纸出示没填完的数位顺序表,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生:个位,十位,百位。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为第4位是什么位?第5位呢?生:万位。请学生填写完整。告诉学生万后面还有很多数位,以后再学习。

  3)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如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他们的进率都是10。

  三) 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我们运用今天的新知来解决问题。

  1、数一数,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组成。(教材31页的说一说)

  1)请学生先独立数,试做,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红色涂出238个小方格。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方格的排列规律。生:用红线围出来的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100个小正方形。

  2)涂出238个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来。

  3)作品展示。

  四) 回顾评价

  1.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关于大数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17页。

  【设计意图】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认识了千万,建立了良好的数感。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刻画出事物。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书简洁有效,学生印象深刻。增加了运用,尽量让学生去说数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三年级第 五单元第一课。双手向前投掷实心球是投掷中最基本的动作,也是测验项目,更是中考体育考试中自选项目之一,可见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实心球是一项发展力量素质为主的体育投掷器材,这项锻炼注重搭配的合理性。主要能够发展学生的上下肢体力量和腹背力量,以及全身协调用力等身体素质。由于投掷项目比较危险,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严密组织教学,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说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基本掌握投掷方法。

  健康目标:发展学生全身协调用力等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养成安全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校三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喜欢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对于投掷这样的运动项目,他们一般不给予太多的关注,如果要学习,也是应付了事,原因有二,一是嫌器材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帮互助的体育品质呢?是我这节课课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首先从安全的的因素考虑,我采用了器材的多元化使用,其次又根据学生的体质差异、性别差异,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用篮球、排球、代替实心球,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轻器械和练习方法,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出手的速度和角度

  难点:身体的协调性

  五、说教法、学法

  先说教法:根据本课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特点,我准备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动作表象,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再说学法:本课在学法上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和尝试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区别,接着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从中悟出正确的动作原理、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流程: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课教材内容特点,贯彻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原则。

  1、激发兴趣阶段

  1)教学常规

  2)图形跑:在跑的过程中变换两个图形,十字形 、两个三角形、圆形;

  3)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并做徒手操,达到活动各关节的热身、预防损伤的目的。

  这一环节,把以往枯燥的慢跑、做操形式的准备活动以跑图形和游戏来代替,这样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逐渐使学生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为掌握技能

  奠定基础。

  2、保持兴趣,掌握技能阶段: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有两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双手正面投掷排球

  本阶段的练习形式是把排投掷到篮球板的形式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发挥,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目的是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蹬地有力、协调;发展学生上、下肢和腰腹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力,并解决出手速度、角度及屈臂动作以及双手的协调及平衡用力,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练习方法:

  老师先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观察,然后把学生分成8组,每组6-7人,循环进行练习;学生可根据自身不同的差异性,适当的缩短与篮板的距离;

  第二个内容: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

  本阶段以双手正面投掷实心球形式进行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下而上的发力顺序,蹬地有力、协调,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自我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练习方法:

  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两个人一组,拉开间距,用双手正面投掷的方法练习投掷实心球。

  这阶段,老师巡回指导,用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提出安全要求。

  3、趣味保龄球比赛大比拼,兴趣延伸阶段

  中学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健康的身体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尤为重要。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往往走极端。因此,本阶段通过打保龄球的形式进行比赛,,将新型的运动项目“保龄球”经过简易改造(投掷的球用实心球、瓶用矿泉水瓶装满水替代),以“游戏”和“竞赛”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来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目的,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方法:

  (1)、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在场地进行比赛。

  (2)、每组成员把用矿泉水瓶做的保龄球打完一次加一分,分数多的队为胜队,分数少的队为负队。成员循环进行,不可一人多次。

  要求:在教师讲解比赛方法和规则之后,学生自我组织比赛,在比赛公平竞争、遵守规则。

  4、放松、总结阶段

  (1)、教师领做放松操,目的使学生达到身心放松。

  (2)、进行总结,对本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讲评,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和表扬,提出今后希望和要求,从而结束本课教学。

  5、场地器材

  篮球场、实心球25个、排球若干个、矿泉水空瓶若干个。

  七、 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的练习密度为35%—40%;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练习强度为中偏后期达到高峰;学生心情愉快,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下面我将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7的乘法口诀》。我将从以下七点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8、9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对编制口诀已有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二年级学习8、9的乘法口诀打基础。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能力:学生亲身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逐步熟记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有关的表内乘、除法。

  过程与方法: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简单推理及发现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

  四、教法学法分析

  因为是低年段教学,教学中我注重直观教学,让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亲身经历7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孩子学习数学不仅仅通过教师教授,更多的通过自主实践、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获得体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会鼓励学生通过讨论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的方法加深认知。

  五、教学准备

  本节课前,为方便教学,教师将准备好口算卡片、口诀卡片、48张白纸、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使上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落实,我预设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①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②深入认识,完善新知;

  ③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④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①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兴趣是激发探究欲望的基础,我以小船拼图的情境引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口诀。

  出示由七块三角形拼成的小船拼图,共4条,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口诀:

  3-5分钟的铺垫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开始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深入探究新知识的需要,在下面的环节中积极思考。

  ②深入认识,完善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教学本节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安排了小组活动。

  活动一:写出7句口诀

  师:7的口诀有几句?

  生:7句。

  师:请你在小纸片上写出7句口诀。

  时间:2分钟

  活动二:在7句口诀中找出较容易的或者较难的一句,想想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写在小纸片上。

  时间:2分钟。

  要求:7句口诀全部涉及到。

  注意:展示时要让其他小朋友听懂。老师在学生谈论思考过程中找特殊方法,如:同一句口诀不同方法得到、不同口诀同一种方法得到。

  【设计意图】:这种活动形式新颖,学生乐于思考,同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汇报,如:加法、乘法含义,乘法算式,乘加、乘减,画图。汇报中设计到乘加、乘减,与想想做做第1、2题相联系,并指出:记忆口诀时我们可以通过前一句或后一句口诀得到。

  活动三:齐读口诀

  时间:半分钟。

  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整地读口诀,看能读几遍。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经历了编制口诀的过程后,这一环节希望通过齐读,让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逐步熟记。齐读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口诀应用汉字书写,这也是学生的易错点。

  活动四:记忆口诀

  三七( ) ( )二十八 ( )七四十二

  七七( ) ( )三十五 ( )七十四 ( )

  ⑴2小组开火车说一说。

  ⑵学生自己说。

  ⑶1个学生说全部题目(计时)。

  ⑷同合作两人互相说。

  【设计意图】:采用对口令的游戏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反复练习,让学生充分记忆口诀,逐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为后面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做铺垫。

  活动五:利用口诀进行计算。

  7×( )=21 6×( )=42 4×( )=28

  14=( )×2 ( )×7=35 49=( )×( )

  ⑴1组开火车说一说;⑵师生合作说一说。

  变式:6×7+7=□×□

  3×7-7=□×7+7=□×7

  【设计意图】:学习1-6的乘法口诀时,发现学生遇到形势多变的口算时易出现错误,所以这一环节我加入了这些题,有“()”在前面的,“()”在后面的及知道积,求两个乘数的。

  教师教学中注意时间分配,通过自主探究、同班分享等活动完善教学,使学生获得编制口诀、记忆口诀的活动经验,层层递进,有扶有放,这样才能尽量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多元智力发展理论,也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③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为了考查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我安排了书上63页的想想做做3、4、5。

  3、⑴看口诀想算式 ⑵看算式想口诀(加入乘法、除法算式)

  4、口算(计时)

  5、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的,在新授内容完成后立即开展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④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良好的习惯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会整体梳理今天学习的知识脉络,学生说说今天的收获,还可以让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评价一下自己的课堂表现,帮助学生形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同时我安排了一个活动:拓展延伸。拓展活动是为了让班级没有吃饱的孩子课后继续深入研究,这样的安排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符合“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凸现重点,彰显有点的精要部分,我觉得也许会在课堂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我将在课堂的自然生成中完善我的板书。

  7的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 1个7 1×7 7×1

  二七十四 2个7相加 2×7 7×2

  三七二十一 3个7相加

  3×7 7×3 2×7+7 3×7-7

  四七二十八 4个7相加

  4×7 7×4 3×7+7 5×7-7

  五七三十五 5个7相加

  5×7 7×5 4×7+7 6×7-7

  六七四十二 6个7相加

  6×7 7×6 5×7+7 7×7-7

  七七四十九 7个7相加 7×7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教学设想。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因为实践经验不足,说课中有很多欠缺甚至错误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促进我自身业务水平的更好的发展,谢谢!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个人与集体》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议论的方式和方法”中第二课《小驳论两则》的第二则。

  第四册是整套教材“总-分-总”的最后一册“分”,侧重于议论文的教学。第四册相对集中地编排了两个议论文单元,即第一、三单元。第三单元从议论文的方式方法入手,让学生懂得议论的主要方式和议论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听说读写中初步学会运用。该单元的第一篇《反对自由主义》是立论,了解立论的特点、立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本文是驳论,要求在学习立论的基础上了解驳论的特点、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因本课处于小驳论的第二则,要求巩固驳论的特点,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并区别立论和驳论的差异。

  教学目标:

  一、认识“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的错误,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

  二、回顾驳论的特点,理清本文的层次,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驳论文的结构及批驳方法。

  教学难点:

  形式新颖的批驳方法。本则小驳论的作者别出心裁,借鉴数学公式,验算数学题的方式批驳错误观点。文章活泼多姿,用语幽默生动。因这种写法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故把它定为难点。

  二、学情学法:

  初二学生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接触过不少议论文,但大多学的是立论文,即用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对驳论文还是初次接触,虽在前一则已学过驳论的概念,初步了解了驳论文的结构及简单的批驳方法,对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有所了解。但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所以学习本课可教给学生比较分析的方法,即通过与第一则比较的方法学习本篇课文。这样既可降低教学难度,也巩固了前一则学过的方法,又学会了本篇课文的批驳方法。最后通过与立论文的比较,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教学本课宜采用讨论法。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在讨论中,教师及时给予启发、引导。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新课导入。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复习驳论文“树靶--批驳--结论”的基本结构,复习驳论文驳论方法之一--驳论点,补充介绍驳论的另外两种方法--驳论据、驳论证。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应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另外,复习上篇的内容使学习本篇有了自然的引导,为本课的比较分析作了铺垫。

  2、分析讨论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

  ⑴文章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持这一论点的人有什么理由?这个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⑵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注意与上文比较异同。

  通过讨论、分析,学习驳论据这个驳论方法,进一步掌握驳论文的结构,落实教学目标。

  3、讨论本文的批驳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后练习三的第1和第3小题。第1小题,用什么方法批驳错误观点的?第3小题,本文批驳的形式很新颖,作者是借鉴什么方法写的?

  讨论时,让学生联系中学其他学科的知识,借用数学中的等式求证的方法,使“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两个概念的本质更为明确,暗示出论据的荒谬性,讲解归谬法。检验“公式”时用了假设的三个典型事例,讲解例证法,使学生掌握本文的批驳方法,落实教学目标。

  小结时,将本文与《驳“实惠”论》比较,比较它们的异同,使学生对驳论文的批驳方法有个全面的了解。

  4、总结课文。总结的内容分两个方面:⑴驳论文的结构和批驳方法;⑵与《反对自由主义》比较,明确立论与驳论的区别,完成课后练习四。

  课文总结概括了本文的内容,使整节课内容统一,结构完整。另外,通过比较,使学生更全面掌握议论的方式及方法,落实单元教学目标。

  5、布置作业:课后练习六。可先引导学生讨论,明确迷上蟋蟀的危害,然后提示学生借鉴课文的结构方法和批驳方法。

  布置的作业紧扣教学目标,巩固了课文的内容,深化了课文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论点:“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人人为大家”(×)

  论据: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为集体做了事(×)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民族危亡时……

  假定人民挣扎呻吟时……

  人民生命财产危险时……

  结论(13):人人为自己=害大家(√)

【【必备】说课稿集锦四篇】相关文章:

1.散步说课稿集锦15篇

2.【必备】兰亭集序说课稿三篇

3.【必备】兰亭集序说课稿3篇

4.【必备】兰亭集序说课稿4篇

5.木兰诗说课稿集锦9篇

6.《珍珠鸟》说课稿(集锦15篇)

7.琵琶行说课稿集锦15篇

8.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集锦15篇)

9.兰亭集序说课稿集锦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