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5-07 12:10: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快乐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Let’s sing.本单元主要复习五中小动物(kitten,puppy,bird,chick,fish)两种新授小动物(dog and cat)和功能语句I want

  a(an)….,Come here,please.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二级目标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 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培养学生从初学英语开始就能学着用英语去做事情的能力.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语言知识目标:

  复习五种小动物的表达方法,学习两种新授动物的表达方法,学会如何向他人表达自己想要什么的方法,并做到语言准确,语调自然,说话有感情。

  2.语言技能目标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交流,加深对同学的了解.

  培养孩子热爱小动物的品质。

  4,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任务中,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教学重点:对单词cat和dog的教学,对功能语句Come here,please.的操练。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使用I want a(an)….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7种小动物的图片,dog和cat的卡片,多媒体课件,5个信封

  学具:教材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习了5种小动物的表达方方法,在第二课时学习了I want a(an)。。。.为学习本课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学习方式:

  探究,师生互动,小组合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教学过程设计首先要以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先,激励和培养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Step1.warm up and revision

  用唱歌的方式进行师生问好。然后教师说act like…,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并说look look a ~,A very nice

  ~.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到本课的教学中,并且可以达到复习旧知的目的!

  Step2.presentation

  创设一个宠物店的情景,引导学生猜猜宠物店里面有什么小动物,再次复习五个小动物的单词,然后出示课件,一只哭泣的小猫和一只哭泣的小狗,要同学们帮助寻找爸爸妈妈来引出学习大猫和大狗。进而带学生反复操练大猫和大狗这两个新单词。设计意图是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来讲授新知,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记忆新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3,practice

  操练完新授的两个单词,回到刚才创设的宠物店的语境,把大狗和大猫的图片加入其中,告诉学生如何得到这些卡片的方法,就是通过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并表现出色,还要会用I

  want来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意愿。设计这个环节是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后面教学活动的兴趣,勇于开口说英语的勇气。

  Step4,game time

  接下来是游戏环节,本课设计的是传话游戏,在游戏中始终贯穿本课的重点功能语句Come here,please和I

  want….让学生在游戏中主动开口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模式,完成知识从学得到习得的飞跃。

  Step5,Songs

  游戏环节之后是讲授本课歌曲的环节,通过出示课件,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拍手以说歌谣的形式熟悉歌词,操练重点句子,第二遍教师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三遍播放音乐,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歌,然后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最终达到可以掌握这首歌的韵律和歌词的目的。接下来采用一组组,一个人一个人轮流接歌词的方法,夯实本首歌曲的学习。

  Step6Make songs

  这是本课的拓展延伸的部分,为学生出示两个情境,分别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水果和学习用品的单词,让学生用本课歌曲的音乐配上这两个情境的单词自己编歌,这不仅是对学生们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一次验收,也是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更是对以前旧知的复习。

  Step7love animals and say goodbye

  在本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带领学生对小动物说我爱你们这样的语句,是对第4单元的一种复习和知识迁移,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教育他们要热爱小动物。最后本课在歌声中,师生互道再见,结束。

  四、教学反思:

  作为我从事教育事业以来的第一次录课,我对自己的表现不是很满意,一开始的时候有些紧张,我想这些都是跟我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和准备的稍欠充分有关,所以,今后我需要在每一堂课课前投入的再多些,拿出更多的勇气去迎接新的挑战,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不断成熟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这堂课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不是也别自然,有些生硬。课堂用语有个别语句有些语病,有的时候会忽视课件的使用,课件和讲课的节奏不大一致。

  在本节课的最后没有帮学生们总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也是我最后急于结课,操之过急的后果。这些都是我这节课出现失误的地方,需要各位老师评批指正的'。本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我基本上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通过课件为学生创设小动物找爸爸妈妈的环节,引发学生极大的好奇心,通过这种设悬和直观教学法的方式,使大部分同学可以掌握大猫大狗的表示方法,并且不会和前面学过的小猫小狗混淆,使学得的东西印象深刻,不易遗忘。在游戏环节传话中,几乎每个同学都得到了说I want a …的机会,因为要使用这句类似通关密语的话才能完成游戏并且最终得到奖励,所以学生们会很积极的去学习模仿记忆并运用这句话,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本课中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学习歌曲,先从熟悉歌词着手,然后再呈现韵律,也是符合学习规律的,并且把本课的重点不仅仅放到教授新歌上面,更重要的还是对单词和功能语句的使用,很多同学都能通过课上的学习对本课的歌曲朗朗上口,说明这种教授歌曲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最后我使用了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们自己创作新歌,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任务,学生们既要把握刚刚学会的歌曲,又要把老师给出的两种以前学过的水果和学习用品的词汇带入自己的歌曲,一些同学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一些没有在课堂上完成的同学我给他们时间课后唱给我听,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且利用这个机会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创作新歌的环节复习了旧知,也培养和渗透了温故知新,要做善于总结创新的学习小主人的思想,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浮力;第二,物体的浮沉;第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天然课和生存履历中已经熟习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联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底子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均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睁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要害,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使用奠基了底子。浮力知识对人们的一样寻常生存,生产技能和科学研究有着遍及的实际意义。

  3、讲授目的

  (1)知识目的

  凭据讲授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这一节课的讲授,要使门生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偏向,明白浮力孕育发生的缘故原由,明白物体的浮沉条件。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演绎推理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知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工具

  1、学生器材:

  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实验器材:一个烧杯、一个弹簧称、一块石头、一根细线、适量水。

  2、演示器材:

  一个小铁钉、一个木块、一个乒乓球、一个空心金属球

  五、教学程序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课文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点击浏览更多说课稿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我将书中图12-2这个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石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概括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和常见的自然现象中举例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个重、难点时,日常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经验或思维定势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模糊的观念,最突出的是“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里可以演示一个小实验:一根小铁钉在水中下沉,而大木块在水中会上浮,大木块显然比小铁钉重。可能又有一部分同学这时会提出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教师可再演示一个小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密度没有变,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在水中会下沉。说明密度也不是决定浮沉的条件。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知识,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这时强调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并再演示一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的上浮过程,以加深印象。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容易使学生产生“物体的漂浮与悬浮是一回事或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的错误观点,这时我用一个乒乓球和一个空心金属球投入水中分别演示漂浮与悬浮实验。使学生直观比较出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强调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既漂浮又悬浮是不可能的。

  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这又是一个重、难点。这时可请同学回顾做过的一个旧实验:六个面扎上橡皮膜的空心正方体,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六个面的橡皮膜均向内凹进,而且前后左右面凹进的程度相同,而下表面比上表面凹进的程度要大。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1)将石蜡投入装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受到浮力是否上浮;

  (2)将石蜡放在另一烧杯底使其和杯底紧密接触,沿杯壁缓慢注水观察其是否上浮从而通过实验证明前面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并指出这也是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的目的。

  至此,教材内容已经讲授完毕,浮力作为同学们新认识的一种力,它的三要素也就清楚明了。

  根据农村学校学生情况,我继续引导同学们思考课文后的“想想议议”,由此引入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索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3、反馈和巩固:

  这节课讲授容量大,以是反馈和牢固重要留待课后完成。要是讲堂上有剩余时间,可请同学回首板书内容,归纳出通过本节课学到的三种丈量浮力巨细的要领。一是称量法,为下一节课明白阿基米德原理实行作准备。二是受力均衡法,指出悬浮和漂泊的区别。三是求压力差法,指出这是浮力巨细的决定式。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走进西部”这一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白杨的特点及爸爸的心愿。

  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说教学方法:

  (1)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白杨的品格。

  (2)运用朗读法。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引读,品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等,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3)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三、说学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指导学生运用勾画圈点法,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的主旨;运用朗读法、讨论法,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 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重点研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的心愿,激发学生对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崇敬之情。

  现在我重点讲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上课,首先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杨》,学生会唱的跟着一起唱。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你觉得歌曲中的小白杨怎么样?今天我们就伴随着这动听的歌声,和文中的父子三人一起踏上开往新疆的专列,认识一下戈壁滩上的白杨树,欣赏歌曲,不仅使学生身心愉悦,而且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二)品词析句,理解白杨的品质特点。

  1、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白杨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划出来,用心品读。在这里要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第2——11自然段这一部分,学生交流时我打算这样来处理: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朗读来展现自己的感悟,指导学生抓住“多高”“大伞”“多直”“这么直”“这么大”等词语体会白杨树的高大挺秀,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话语。

  第12自然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我这样来组织教学:

  (1)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语,学生自读自悟。

  (2)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3)说说从爸爸的话语中,你听明白了什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白杨树的特点,板书: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坚强不屈。

  (4)让学生说一说祖国建设还有哪里需要白杨,然后教师激情引读:

  堤岸需要它护堤时,它就在那儿——

  荒山需要它绿化时,它就在那儿——

  戈壁需要它挡沙时,它就在那儿——

  城市需要它美化时,它就在那儿——

  通过反复吟诵,学生完全浸润在了课文的语言之中,虚心涵咏,以读见悟,熟读成诵,白杨树的品格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灵深处。

  (5)在读悟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白杨树说几句话,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此时定能有感而发,真诚地赞美白杨。

  (三)激发想象,领会建设者的崇高精神。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我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的第14——16自然段,分小组讨论,然后汇报交流。

  在交流14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想想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通过猜测、师生对读了解爸爸的心愿,那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地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边疆。(板书:无私奉献。)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由“知道”推及到“不知道”,由表层体会到深层,加之师生对读激起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逐步领悟了文章的深刻内含,使文、道得以统一。

  文章的最后一段,我让学生钻研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有: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

  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微笑?

  3、那棵大白杨象征的是谁?小白杨又是谁?

  学生在讨论释疑的过程中再次体会了爸爸的内心,同时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说:“同学们,新疆有许多像爸爸一样的‘白杨树’,祖国各地也有许多像爸爸一样的‘白杨树’,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学生交流后,出示诗歌《帐篷》,让学生读一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在整个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由读到悟到写,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历练语言、宣泄情感的平台。

  (四)拓展延伸,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学们,新疆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件出示今日的新疆面貌。告诉学生如今仍有一批批祖国的好儿女,源源不断地奔赴新建,相信东西部的差距也一定会越来越小,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问学生:读了《白杨》一课,目睹了西部建设的辉煌成就,你想对自己说点什么?安排这一环节,是想在学生心里种下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种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统一。

  (五)布置作业。

  学生可以针对个人情况任意选择

  1、读完课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2、续写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为新疆做出的贡献。

  3、阅读矛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

  五、说板书:

  这样的板书突显了白杨和边疆建设者共有的崇高品格,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既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模式上,本课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难度、伙伴,依据教师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并及时调整练习手段、难度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身心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全面提高,突出个性发展的思想,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不同的提高。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的两班男生。该两班男生特别喜欢体育活动,班级纪律好,集体荣誉感强,农村孩子身体素质普遍较好,大部分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前滚翻"等基本技术动作,这为本课次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鱼跃前滚翻的动作技术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懂得身体跃起腾空是区别于前滚翻的关键。

  2、技能目标:大部分男生能独立完成鱼跃前滚翻动作,20%完成动作圆滑优美,具有明显的腾空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初步具有开拓创新、勇敢果断、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四、教材处理

  鱼跃前滚翻是在学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为以后技巧联合动作教学服务。"鱼跃前滚翻"的蹬、跃、撑、滚等各技术环节,同其他滚翻类动作技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学好本课对以后的滚翻类教材的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重点:跃起远撑;

  难点:屈臂团身的时机。

  五、教学程序

  1、课堂常规(1’)整队、宣布本课内容

  目的:加强组织纪律,明确教学任务。

  2、热身部分(6’)

  在结合技巧特点,做徒手操。六节,4×8拍。接着做诱导练习,团身滚动4次。半蹲后摆开始做兔跳练习5次。

  设计意图:为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兴奋性,同时为学习技巧做好身心准备。

  3、学习与体会部分(18’)

  (1)教师示范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并结合图解,归纳、诱导、讲解鱼跃前滚翻动作要领,及保护帮助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鱼跃前滚翻完整动作,教师优美示范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分解学习

  ①前滚翻"②远撑前滚翻"③保护帮助下做鱼跃"④跃过一定障碍物做鱼跃前滚翻"⑤独立完成动作。

  设计意图:这样分层递进、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教学,再加上语言的激励,使学生增强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从旧知到新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分散了各个难点,保护帮助下做鱼跃、跃过一定障碍物做鱼跃前滚翻,两个练习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为完成本课教学重点,跃过同伴平举的手(或者越过橡皮筋),都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蹬、跃、撑、滚,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巩固练习部分(10’)

  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后,根据自己练习情况结合动作标准,组内讨论进行自我评价,通过练习反馈,进行自我调整。练习难度分三组,基本完成组、达标组、提高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分组后对基本完成组同学要进行重点辅导。

  最后请2--3名不同类型的同学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能分析动作,然后师生客观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自由组合充分的展示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运动乐趣。培养学生观察动作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审美能力。

  5、结束部分(5’)

  教师领做放松操 (手臂、身体波浪) ,学生模仿练习。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做,放松身心。最后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师生道别。

  设计意图: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最后结束本课教学活动。

  六、教学方法

  1、教学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教法:讲解示范法 、分层递进法 、语言激励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分层递进教学法,因为在教学中"鱼跃前滚翻"的腾空高度和手撑的远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同时再加上课初的示范、课中的语言激励使学习重点分散,学生易于接受新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3、学法: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讨论练习法

  在课初让学生观察完整动作,建立整体概念;在学习与体会阶段主要是模仿练习新知,同时联系旧知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在练习阶段主要讨论练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己选择练习的手段、练习的难度、练习伙伴,学生自主的练习,依据设计的评价标准,由学生对自己的技术水平、运动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讨论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练习手段、练习难度和评价标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为终身体育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本次课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按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年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体育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体育教学的实用性。五年级的投掷教材在田径教材中占有较大比重,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上肢运动为主,结合下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

  二、说教法: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 和老师大多不喜欢上投掷课,主要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不好解决,还有就是学生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品质呢?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以实心球贯穿全课,设计了“攻占堡垒”、实心球的投远和高度、搬运接力跑等一系列有益的小游戏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全身协调用力,教学难点定为出手角度掌握。

  三、说学情:

  我校五年级(1)班学生共有49名,其中男生28名,女生21名,男女比例适当。五年级的体育教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的学习,学生对于体育教学过程有所了解,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与四年级相比越发的明显。要做好场地的设计与布置;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安全隐患的预防;学生自由组合时要安排负责人。

  四、说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活泼地参与体育,并表现出全身性的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学习“单手肩上推实心球的动作方法”,知道用力顺序,通过多种练习体验合理的出手角度。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良好品质,树立安全健身意识。

  五、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手臂、腰部和腿部的协调能力。教学难点:能否通过讲解,让学生自悟,最后达到理解和融会贯通。本次教学为投掷第一课时,在四年级投掷的基础上,根据五年级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结合投掷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的过程中掌握动作技术,同时利用“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自己应注意的事项。

  2、游戏导入:攻占堡垒

  攻占堡垒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相向而立。持球,以地滚球的方式,使实心球滚到对方的场地,对方拦截后将球滚回。游戏结束后,阵地上快者一方为胜队。

  ⑴、基础动作教学。

  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能将球安全的投出。在学生的投掷动作中发现原地单手肩上推实心球的动作。教师找学生做原地单手肩上推实心球的动作。

  出示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右手持球于肩上,身体侧对投掷方向,左脚在前自然站立;左臂自然置于体侧,眼看前方远处或标志;听到口令后,抬肘、拧腰、挺胸猛力将球向前上方推出。

  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学生模仿练习(徒手),教师纠正错误动作。

  实心球练习,采取对推练习方法。

  师生评议动作,指出动作的优点和不足。小组探究改正的方法并示范。小组交流展示:

  ⑵、难点教学。

  实心球过线练习:将实心球推过横线,分三次。第一次低线离地50厘米左右,第二次中线150厘米左右,第三次高线280厘米左右。

  分别要求学生利用侧推实心球的方法将球推过线。

  学生进行比赛,教师记录每次比赛的成绩。

  师生分析比赛结果,高线的距离最短,低线的距离其次,中线的距离最远。

  小组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成绩。

  小组间交流分析结果,得出实心球的投掷的出手角度要适合,过高、过低都不会有好的成绩。

  再练习,并请学生做示范。

  ⑶、趣味练习。

  游戏:增砖添瓦法每组第一名同学拿一个垒球,游戏开始后,第一名同学跑出,取一颗实心球并和垒球替换,然后跑步将实心球放到队尾指定地点,之后在队尾取一个垒球交给第二名同学。如此轮换。规定时间内运送最多一组获胜。

  进行一次尝试比赛,熟悉比赛规则及过程。监督比赛过程,及时纠正。

  正式进行比赛。调节赛场气氛。

  公布比赛结果,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落后的学生。

  3、恢复身心。

  抓手指:两人一组活动,猜拳挑先。被抓住的同学,下一组负责“抓”。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说学习效果及自我评价。

  1、本节课的体育教学,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如“攻占堡垒、增砖添瓦、抓手指”等活动。

  2、教学过程中,能够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设计了自主尝试、小组讨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实用】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1.【实用】小学美术教案范文合集八篇

2.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范文

3.小学音乐说课稿。

4.实用的小学教学总结范文合集八篇

5.实用的小学教学总结范文合集7篇

6.实用的小学教学总结范文合集五篇

7.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

8.实用的小学教学计划范文合集五篇

9.小学音乐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