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说课稿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说课稿 篇1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打电话》,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诠释这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数学思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总复习中的内容。在本套教材中,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一个单元“找规律”或“数学广角”的内容。其中“找规律”是让学生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的简单的排列规律,“数学广角”中渗透了排列、组合、集合、等量代换、逻辑推理、抽屉原理等方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这里通过三道例题进一步巩固、发展学生找规律的能力,分步枚举组合的能力和列表推理的能力。
因此,我们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讨和交流,初步学习掌握利用列表法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
2、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
3、在交流探讨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简洁美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并在体验问题与信息间的的逻辑关联中感受事物间的辨证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自觉运用表格法进行逻辑推理。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的自己的推理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
1、学法
(1)、自主探究法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教学的引导性以及师生双方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转变为了知识的引导者,基于此,采用了讨论法与自主探究法进行教学。通过讨论法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师生可以共同提高,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
2、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以下的教学方法。
1、三学循环教学模式与学习力相结合
课前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检测,课中有效进行自学、议学、悟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同时关注对学生学习力的渗透,如科学坐姿、1分钟速算、手指操等活动。
2、借助电子白板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趣味游戏,揭示课题:
1、玩一个游戏,趣味抢答,我说一句话,请你们根据我所说的话进行推理,说出你想到的结论。
1、明明不是女生。
2、张老师上课从不讲英语。
3、不是男生的同学请站起来。
4、小华是明明的哥哥,但是明明却不是小华的弟弟。
5、数学考试考了前三名的小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第三名。
2、这是美国智力趣题专家奇尔出的一道观察力测试题,许多成年人对此不知从何入手,而一些聪明的少年却轻而易举地解开了难题。
图中有辆公共汽车,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第二环节
1、指导画图,探究最优方案
(尝试推理)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利用列表法、推理法
【设计意图在例题教学时按排了两次“说”的过程。第一次在一位学生借用文字信息进行推理的启发下,先让其他学生复述思路,并且鼓励有不同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表格,随机将信息内容数学化,使之更简洁明了,然后又让学生进行“说”方法,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富有逻辑性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具有清晰感;在单一信息推理的基础上出示复合信息推理练习,让学生学着如何抓住突破口,促使推理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为今后更复杂的推理做好了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
三、悟学
1、模仿练习
2、综合推理
3、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书本上两道练习题,突出矛盾——引出综合(隐藏)信息的价值——方法沟通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师:今天的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打电话是生活中一件平常的事情,却蕴含了这么多的数学思想和规律。今后我们要注意节约时间,学会合理使用时间,提高效率。
五、板书设计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71页至7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用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基础上进行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电视广告费每秒多少元,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致的。
(2)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能够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确定依据《电视广告》也就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本课设计的一切教学环节和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是学习数学的硬功夫和基本功,方法很简单,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底张教学学区去年以来学习江苏洋思中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当堂完成所学内容,不拖欠,不把新知识带到课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少代替,少包办,时刻相信学生就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巡视环节,充分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存在问题定教,做好二次备课,做到学生会的不讲,经过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学会的不讲,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思考和发现,寻找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多做练习,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导入时,先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设问的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3、自学指导环节(一)、个人风采。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在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知识回忆)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发现相似点,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通过巡视,我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及时的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存在问题确定下一步教的方向和重点,让课堂高效化。
4、自学指导环节(二)、集体智慧。这也是我的精讲部分,前面有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睛”, 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致写于黑板上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说,再次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5、自学指导环节(三)、留住你的风采。也就是当堂训练环节,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个别板演,教师充分巡视,发现问题,先让学生们之间相互解决,实现“兵教兵”,教师在一旁点拨。
6、自学指导环节(四)、风采依旧。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发现: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完全适用,加强了知识的完整性。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显得有些简单,只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致写于黑板之上,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是本节课的精髓所在。
数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梯形性质的系统学习,它放在平移和旋转之后,全等之前,下册还要学习梯形的判定。可以看出教材的编排是一种螺旋上升的'体系。而本节处在上升的中间环节。因此,对教材既不能拔的过高,又不能象蜻蜓点水湿一点皮毛。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本节重在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的问题解决,另外,教材的编排还要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通过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问题,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
3、能运用梯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和简单的说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说理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探索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形四边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合作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心。
重点:
1、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会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过形问题。
难点:
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提高说理的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
新的课程标要求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教学策略,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能力的平台,因此把练习教学当成一节课的主线。
三、说学法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教学。本节课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学会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梯形的性质,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把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的`获取,让学生看到自我的价值,增强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常言道,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引入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注意。这节课的开头我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易见的三个梯形实物的图片,以此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这样设计引入的:
北京奥运会后,许多游客都发自内心的说出了同一句话:中国,Beatuiful!特别是我国的建筑更是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国的建筑溶合了许多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同,矩形,正方形,另外,我还发现了一种几何图形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你们发现了吗?(投影展示图片)
二、引入新知
在这个阶段我采用师生谈话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参与的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可一问一答,可讨论或争论,围绕学习目标前进,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了解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这是这样设计的:
师:是的,我们在这么多物体中都找到了梯形,它给世界带来了不同的美的.体验,你能否根据刚才我们所看的图片,描述一下什么样的四边形叫梯形?
生:
师:虽然都是梯形,但我们发现它们的形状并不相同,你看下面三个梯形,后二个形状就很特殊,它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类梯形呢?
(大屏幕展示)
生:等腰梯形 , 直角梯形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它们的特征
(大屏幕展示)直角梯形:有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
三、 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以学生分组活动为主的形式,教师在活动中要巡视、指导、了解信息,对学生的研究给以鼓励肯定。教师围绕梯形的性质提出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研究、分析,然后提出小组的意见在全班讨论,同时对他的意见进行评价。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小组合作意识。这一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梯形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能不能把梯形转化为以前我们所学过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呢呢?请在刚才你所画的图上把你的转化方法画出来并和你的同桌交流。
师:(大屏幕展示转化的几种常见方式)
师:它们被转化成了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答:
师:我对等腰梯形最感兴趣了,你们能不能和我一块探究一下等腰梯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做一做]:
师:如图,在你准备的方格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ABCD,过两底边AD、BC的中点E、F画一条直线,将等腰梯形ABCD沿直线EF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等腰梯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类比平行四边形和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一下等腰梯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什么关系?(四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
生:边:一组对边平行,两腰相等
角:同一底边上的两底角相等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
教师提问几个组并对学生的结论给予评价总结
(大屏幕展示)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四、 独立探究
这是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思考参与课堂,教师只是起点拔和示范作用。
师:今天我们一块学了这么多的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利用这些知识小试牛刀呢?让我们试试吧!
练习1 刚刚我们通过折叠知道右图中 B= C 你能否利用此图验证 B= C 吗?
分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图为等腰梯形DE∥AB )
例1如图,延长等腰梯形ABCD的`两腰BA与CD,相交于点E,试说明△EBC和△EAD都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要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什么途径?
① 两个内角相等;② 两条边相等。
由于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可以添加 辅助线,构造条件,实现转化。
解:(大屏幕展示)
由于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即
C
所以 EB=EC
因此△EBC是等腰三角形。
又因为 AB=DC
所以 EA=ED
因此△EAD也是等腰三角形。
师:此图中还有哪些方法也可以证明△EAD等腰三角形?
例2:如图16.3.5,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CE∥DA。 已知AB=8,DC=5,DA=6,求△CEB的周长。
分析:可以让学生尝试分析,演板。教师加以引导
解:因为AB∥DC,CE∥DA,
所以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CE=DA=CB=6
AE=DC=5
EB=AB-AE=8-5=3
于是△CEB的周长为
CE+E+BC=6+3+6=15
五、课堂练习:
本节教学内容已比较多,因此练习不适合多,要少而精,书上的两个练习已足以够本节教学使用。
1.梯形ABCD中,如果DC∥AB,AD∥BC,A=60 ,DBAD,那么
DBC=______,C=________。
2.
3.
4.
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E是DC延长线上的一点,BE=BC,试说明A和E的关系。
实践证明,学生演板是一种很好的知识反馈方式。它充分地暴露学生学习中盲点、易错点。只要有条件每节课就应让学生黑板上充分展示一下自我。本节的两个练习就可当成是演板的素材。
五、课堂小结;
小结是每堂课必备的环节,尽管可能是短短的几分钟,它的功能却不能忽视。它从总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因而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本节课的`小结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定义。
2、 等腰梯形的性质。
3、 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六、 作业布置:
教科书P111习题16.3 1、2
数学说课稿 篇4
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推理、验证等教学活动,主动建构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与推理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增强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推导。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同桌间通过独立思考,信息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实现学习者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构建新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让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得积极,学得主动。
基于上述设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铺垫,设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于学生已学过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识准备,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设计老师在路上遇到小新 ,在把例1转成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猜猜老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这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的问题,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此时学生处于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达的愤悱状态,为学习新课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二、自主探究,积极构建,解决问题。
知识不能靠传递,而要靠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建构。根据学生的猜测,动手计算,就会出现两种算法,一种是加法,一种是乘法,引导比较两个算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关系?力求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质疑等数学活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我适时鼓励学生尝试解答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反思,学会表达。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去计算。并讨论是怎样算的,无形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了分数乘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渗透不完全归纳法,培养学生合情的推理能力。
三、边学边练,注重应用,巩固掌握。
本课教学针对重点、难点,完成相应的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强化认识,注重落实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同时练习注意层次的安排,最后我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
(1)巩固意义,看图列式,多说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多练习计算强化对法则的应用和理解。
(3) 把课堂还给学生,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戏,力求课堂气氛活跃,及时评价、鼓励,让学生把苦学变为乐学。
四、精心设计,善于诱导,效果显著。
我力求达到如下效果:在谈话中引出例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熟练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到学习分数乘数的计算让学生知道学习分数乘整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学情
本班上共有84名同学,其中有少数同学的成绩较差,他们上课时不爱听课,也不知道怎样学习,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红、徐港新、徐焕这样的学生还是有几位的,他们在班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较难的也有个别学生也能答出来。我在教学时,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时也给予批评。我尽量做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调查
1.《圆的认识》课前学习调查。
(1)你已经知道了圆的那些知识?还学会了什么?
(2)怎样使用圆规画圆?有什么技巧?
(3)圆与其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4)圆有什么特征?
(5)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圆?你能解释为什么用?
(6)关于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不会、不了解、不知道的地方入手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师的教因为需要教。】
(二)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曲线图形:教师闭眼徒手画一条不封闭的曲线。
这是圆吗?最不像圆的在哪里?
2.探索圆的特征。
(1)整体把握曲线图形。
我们常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探索特征。你能想起那些平面图形?
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会如何分类?为什么?
(2)出示一组组合图形:圆里面内接一个最大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
(3)猜想:每个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角顶点的`线段长度有什么特点?
(4)动手验证猜想: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每个角的顶点距离一样吗?分别有几条相等的线段?
(5)学生逐一汇报,教师引导思考“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你发现了什么?”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正多边形越来越逼近圆形,但是,正多边形内相等的线段数是有限的,而圆从圆上到圆心相等的线段数是无限。
【设计说明: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沟通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型的联系,加深对各自特征的认识,为概括圆的特征打下知识基础。】
(6)归纳圆的特征:
3.认识圆形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4.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对于圆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了,春秋时期的墨子就在《墨经》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的是?同长呢?什么叫做直径?这一认识比其他国家早了1000多年。
5.小结:圆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圆?
【设计说明:在猜想、验证、推理的数学过程中,概括出圆的特征,通过对墨子于圆的论述介绍,加强数学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画圆
1.圆规是不是可以画出一个圆?请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介绍圆规:两脚距离等于圆的什么?
2.特殊画圆方法。
【设计说明:动手画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通过教学直观演示,学生练习,逐步掌握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联系
刚才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了圆的特点,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联系,用联系的眼光看,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有联系吗?
【设计说明;对于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对比,使学生认识曲和直的相互关系,增强思辨意识。】
五、立体圆形。认识球体圆和平面圆。【设计说明:完成从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的空间建构过程。】
数学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的第五节内容。下面,我从教材理解、学情分析、设计思路、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思考和设计。
一、教材理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是在前面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它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又是后续学二次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和铺垫,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节教材承担着“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联系和区别”的章节目标,它是本章中的一个难点,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反映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哲学规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图象,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山区乡镇初中,办公条件相对较差,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近期学校在每个教室三面墙体装上黑板,并用竖线分成30小块,每块黑板都是学生课堂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学生创造了极大的展示空间。
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分布以小组为单位,6人课桌相并,相对而坐,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相互搭配,组成6人学习小组,便于课堂上合作交流,互帮互学,互相促进。经过近段来的实践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主动性明显增强,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讨论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课堂氛围浓,教学效果好。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运用代数方法解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准确根据函数关系式画出图象,并能从图象中分析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找出简单实际情境中的变量及相互关系。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完成本课时目标十分重要,但由于本节内容综合性强,并且比较抽象,再加上学生基础、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估计有一定的困难。
三、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个方面的教学实施建议: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同时结合初中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等特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首先在新课导入时用简明的引言,点明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学习中,运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为此,本节课的教学,我将采用“提纲导学——交流展示——训练提升——学习评价”四环节主体参与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提纲导学、交流展示、训练提升、学习评价四个部分。
一、提纲导学
教师用简练的引言,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然后向学生发放提纲导学活页,其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习目标,二是导学习题。出示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导学习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度设计和处理,它紧扣课时目标,体现了知识由浅入深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问题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更加具体,便于学生操作。
学生明确目标后,结合课本20页上方的函数图象,自学完成导学习题。时间预设为8分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合作探究解决,教师深入小组指导自学。
二、交流展示
这个环节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个人或小组的自学成果。时间预设为15分钟。具体过程为:每个小组至少两人在黑板上展示导学习题的自学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障全班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参与展示,力争黑板不留空白,让学生在参与中彰显自我,在展示中提高自我。没有在黑板上展示的同学,也要积极融入展示活动,可以随时上前标出展示中的“错误”,并写出自己的意见。书面展示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有策略地请出多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解题的思路和过程,在讲解中,全体同学参与互动,有疑则问,有问则答,同时从思路、表达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前4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完成“用一次函数图象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课时目标,它是课时重点,所以,自学时间要充裕,展示活动要充分,交流讲解要全面。第5个问题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学生很难独立完成,教师要组织学生互动探究,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同时点拨释疑,引导思路,帮助学生自己逐步得出结论,并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强调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提出要求。
三、训练提升
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实施,学生已经初步完成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所以设计了这个环节。本环节包括练习和讲解两个环节,时间预设为练习10分钟,讲解8分钟。训练的题目为课本“想一想”、“做一做”中的问题。以上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抽查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分别完成。提前
完成的学生由教师检查评价后,做课后作业,同时承担帮助组内学困生完成训练题的任务。待全班学生基本完成后,抽查3名以上学生到黑板上讲解。问题二有多种解题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学习评价
教师对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课堂学习综合评价。这一个环节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每个环节,都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评价,对表现积极、学习自主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稍差的学生提出改进的办法,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励全体同学高效率地参与课堂学习,生成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课时目标和任务。
【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的说课稿11-30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数学乐园》说课稿08-08
《数学广角》说课稿05-21
数学乐园说课稿10-02
数学活动说课稿10-28
数学广角说课稿08-09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7-20
《数学广角》说课稿03-01
《数学广角》说课稿01-15